爱因斯坦「观天下书未遍」,也「不得妄下雌黄」 相对论岂不要撤稿 还有多少这种专门PUA老实人的名言

发布时间: 2023-08-13 17:00: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人生格言 点击: 91

颜之推曰,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此虽名言,其实难副.然懂遇谓,文言文怎么做出自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自序》,:颜之推曰:“观天...

爱因斯坦「观天下书未遍」,也「不得妄下雌黄」 相对论岂不要撤稿 还有多少这种专门PUA老实人的名言

颜之推曰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此虽名言,其实难副.然懂遇谓 文言文怎么做

出自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自序》 :

颜之推曰:“观天下书未徧,不得妄下雌黄。”《家训勉学篇》。此虽名言,其实难副。然董遇谓:“读书百徧,而义自见”,《魏志•王朗传》注。固是不易之论。百徧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此虽名言,其实难副:这虽是名言,但它实际上很难相称。
读书百徧,而义自见:书读过一百遍,它的意思就自然显现于脑海了
高一第一学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诗经蒹葭》晋陶渊明《饮酒其五》高一第二学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北宋柳永《八声甘州》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北宋黄庭坚《登快阁》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节)唐王维《终南山》唐杜甫《登楼》唐卢纶《塞下曲》唐王昌龄《从军行》唐杜牧《过华清宫》高二第一学期北宋柳永《雨霖铃》北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北宋周邦彦《苏幕遮》北宋李清照《声声慢》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元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高二第二学期唐韩愈《师说》战国荀况《劝学》高三第一学期唐杜甫《月夜》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北宋苏轼《水调歌头》高三第二学期《〈论语〉七则》战国孟轲《鱼我所欲也》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第一节)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第二节)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第五则)

颜之推曰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此虽名言只生产妇人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事

颜之推曰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此虽名言只生产妇人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事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自序》 :
  颜之推曰:“观天下书未徧,不得妄下雌黄。”《家训勉学篇》。此虽名言,其实难副。然董遇谓:“读书百徧,而义自见”,《魏志•王朗传》注。
  释义:
  颜之推说:“在没有把天下的书读遍之前,不得妄下结论。”‍这虽然是名言,但很难做得到。而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黄侃的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的全文

  黄侃(1886—1935),湖北蕲春青石岭大樟树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

  一、生平
  黄侃,字季刚,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章太炎先生并称“国学大师”、“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同时,他又是一位早期农民运动的活动家、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祖籍湖北蕲春,幼承家学而聪颖过人。七岁时即作诗曰:“父为盐茶令,家存淡泊风”,(其父曾任四川盐茶道、成都知府等职,为官清正廉明,有“黄青天”之誉),可谓语出惊人。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中秀才。1903年,黄侃15岁时考入武昌文华普通中学堂(现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校即与同乡田桐、黄安(今红安)董用威(即董必武)、湖南桃源宋教仁等同学议论时政,批评当局,宣传反清、反君主专制等革命思想,因此被开除学籍。后以故人之子的身份去见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其父黄云鹄曾与张之洞相往来),张赏识其才,乃资助其官费留学日本。不久,黄侃即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1906年前后,黄侃曾先后在《民报》上发表《哀贫民》、《哀太平天国》等一系列文章,鼓吹革命。其在《哀贫民》一文中,以家乡农民为例,叙述了劳苦大众在残酷的封建制度压榨下,过着“羹无盐、烧无薪,宵无灯火,冬夜无衾”的悲惨生活状况,对贫苦农民寄以无限同情。文中还明确指出:“富人夺之而我乃贫”,提出要解决贫富不均,必须革命。值得称道的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年方十几的黄侃,能注视农村实际,提出农民问题,鼓吹农民革命,的确是难能可贵的。1907年,他又在《民报》第18期上发表《论立宪党人与中国国民道德前途之关系》一文,历数立宪党人“好名”、“竞利”,指出他们讲立宪,“无非希冀权位,醉心利禄而已矣!”政治上的堕落,势必给国民道德带来极坏的影响,以致亡国。文中还论及革命党人要在道德行为上同立宪派泾谓分明,否则“德不逮而民无援”,国事将不堪问,这既是对改良派的针砭,也是对革命派的砥砺,同时也正是黄侃的性格、精神和做人标准的自白。

  1910年,由于同盟会的活动,国内各地革命力量蓬勃兴起,湖北革命党人函促黄侃回国举事。黄侃回国后,再三分析当时的情势,他吸取了湖南起义失败的教训,认为举事时机尚未完全成熟,当务之急是做好宣传发动的准备工作。于是,他深入鄂皖边孝义会中发动群众,并将孝义会改组为“崇汉会”,到农民群众中组织演讲,宣传民族大义和中国危急情状,听众常聚集千余人。他的足迹遍及鄂东蕲春、黄梅、广济、浠水、英山、麻城以及皖西宿松、太湖等两省八县的广大穷乡僻壤,号召人民组织起来,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推翻清廷的反动统治,成为著名的群众领袖。

  1911年初,武汉革命文学团体“文学社”成立,社员都是新军和社会各界的革命中坚,黄侃不但力举其事,而且还亲自审定了会章。同年7月某晚,文学社机关报《大江报》主笔、黄侃同乡詹大悲设便宴款待黄侃,并与之商谈时政。酒后,黄侃针对当时一些改良派提出的什么“和平改革方案”,愤然提笔为《大江报》撰写时评,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署名“奇谈”。大悲叫绝!次日,此文见报,震撼江城,清廷惶惧,很快以“宗旨不纯,立意嚣张、淆乱政体”的罪名,查封了《大江报》,并将詹大悲及该报副主笔何海鸣逮捕入狱。由于詹大悲在狱中坚持说时评系自己所作,故黄侃得以脱险。

  《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一著名时评,大大激发和鼓舞了革命新军及各地人民群众的士气和义愤,成为后来著名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黄侃为人尤重大节,爱憎分明。1915年,章太炎先生因反对袁世凯而被幽禁在北京钱粮胡同某宅内,黄侃闻悉后,曾两次晋京探望,后来索性以“研究学问”为名,搬入章太炎被禁处。但未过多久,便被警方逐出。黄侃气愤至极,以绝食表示抗争。其时,他的另一位尊师刘师培,后来成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1915年,在北京召集学术界知名人士开会,动员黄侃等人拥戴袁氏称帝,话未说完,黄侃即起立�目,严词拒绝之,并气愤地说:“如是,请先生一身任之!”说完拂袖而去。到会的众人亦随之而散。

  黄侃和董必武不仅是老同学,而且是好朋友。他尤其推崇董必武的斗争精神,积极支持董必武的革命活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为解决会议代表的住宿问题,董必武曾找他联系。他便亲自写信给当时在上海法租界博文女子学校任校长的夫人黄绍兰,让参加中共“一大”的毛泽东、董必武等十名代表以“北京大学暑假旅游团”的名义,住宿在博文女子学校。

  黄侃一向为人正派,从不趋炎附势。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时期,其同盟会故友多系国府显贵,他耻与往来。惟有居正当时受蒋介石软禁,形单影只,不胜苦楚,旁人躲之不及的时候,他却常至居正囚地,与其谈心解闷。后来居正东山再起,复登高位之后,他竟不复往见!居正念他的友情,亲赴量守庐诘问他为何不再来玩,他正色答道:“君今非昔比,宾客盈门,权重位高,我岂能作攀附之徒!”

  黄侃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昌高等师范、金陵大学等校教授。一生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章太炎以太平天国为例,谑封黄侃为“天王”。

  1919年,胡适海外学成归国,任教北大,发起新文化运动,暴得大名。胡适的横空出世,黄侃生平最得意的、寄以厚望的高足傅斯年很快就倒向了新文学的阵营。据说黄侃每次上课,总要先骂一通胡适,这才正式讲学。

  黄侃曾与胡适同在北大讲学。在一次宴会上,胡适偶尔谈及墨学。黄侃说道:“现在讲墨学的人,都是些混帐王八!”胡适赧然。黄侃又骂道:“便是适之的尊翁,也是混帐王八。”胡适大怒。黄侃却大笑道:“且息怒,我在试试你。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谈论墨学?我不是骂你,不过聊试之耳!”举座哗然大笑。

  黄侃个性轻狂,一生结婚九次,报刊曾有“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之说。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曾回忆黄侃骗婚黄绍兰一事,致其一生流离失所,直斥黄为“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 小有才适足以济其奸”。

  1914年秋,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后,相继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中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校,讲授词章、训诂及经史之学,前后凡22年。其间,他关心国家大事,爱国之情,一如既往。1914年,袁世凯幽禁反对复辟帝制的章太炎于北京,他至禁室与章同住,以示抗议。其师刘师培借研究学术之名,邀请学术界知名人士开会,动员拥袁称帝,他愤然相斥而退会,与会者亦随散。“九·一八”事变发生,他拍案作《勉国人歌》:“四百兆人宁斗而死兮,不忍见华夏之为墟。”号召全国民众奋起御敌。

  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常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以自警。虽是名声赫赫之学者,且身体虚弱,仍致力学术而不倦,“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发愿50岁后才著书。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述》、《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日知录校记》等。

  1935年,黄侃五十大寿,章太炎亲赠他一副对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成好著书。”,希望他能写作,同年10月8日,黄侃因饮酒过量,吐血而死。章太炎因联句竟成谶语,悔痛不已。
去查书呀

《颜氏家训》读书心得感悟之寒假读书笔记

  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颜氏家训》 读书心得 感悟之寒假 读书笔记 ,希望大家喜欢!

  《颜氏家训》读书心得感悟之寒假读书笔记【一】

  自己有了孩子对一些 教育 子女的书就非常的感兴趣,因此我耐着性子读了《颜氏家训》一书。《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

  《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文章 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我对《颜氏家训》第八篇勉学有很深的感触,这篇对该如何学习,怎样取得更好的成效给予我们明确的指示。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应该以何种姿态对待学习。“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这段文字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进行了抨击,告诫了我们不能因家资优越而废弃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融入社会。

  “学需勤,勤亦苦,苦必刻,终则成”,孔子弟子三千,优异者众多,而并不出众的曹参传得衣钵,与其勤于学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学习必须勤奋。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学习的过程中应持谦虚之心,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时刻牢记“满招损,谦受益”。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让我们误认为古人是为了功名才读书的,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当今社会教育的功利性。老师或家长多以“好好学习,将来可以从事好的职业,”来劝诱学生学习,如此方式非但不能引导学生,反而令学生厌学。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在颜之推看来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颜之推又说学习不仅是为了安身立命,颜之推认为学习的更大价值在于利世。“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但不学不但不能利世,甚而难以立命。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学习之人可分两种,一种为己,一种为人即利世。犹如佛徒,佛者,觉也,一者自觉,一者觉他即普渡众生,自觉并觉彼者唯佛耳。因此,唯有一技之长,得以自立,从而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人才能称为学习之人。

  既已知学习的意义,有求学之心,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学习的内容呢?“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由此可观,颜之推认为学习应当广博涉列,且在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浓厚的时代能提出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师表,实为难能可贵。

  “夫学者贵能博闻也。”一个人如果仅仅去钻研某一学科,最后终究要走入一条死胡同的。曹雪芹是一个博古通今,各种知识都有所钻研的人。爱因斯坦不但文学很好,也同时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仅仅作为科学家存在的爱因斯坦是不存在的。

  要真正有所建树,我们每一个伟人巨人都可以给我们作为榜样,他们没有谁不是将自己的才华建立在一片广袤的雄厚的土地之上而展示出来的。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应广泛吸取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通过《颜氏家训》第八篇勉学,告诫我们要常读书,爱读书。活到老,学到老,终不沦为末流。

  《颜氏家训》读书心得感悟之寒假读书笔记【二】

  《颜氏家训》是一本家训类教育书籍。经过颜家后人再三翻刻,因此也成了家训类教育书籍中流传最广的家训之一。它成书于隋文帝杨坚时期。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即《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内容广泛涉及儒学、佛学、道家、玄学、史学、文学、音韵、训诂、风俗习惯以及当时各地的生活方式,“又兼论字画音训,并考定 典故 ,品弟文艺”,内容的确“曼衍旁涉”。

  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也有许多意义积极的见解。如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各种技艺和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对南朝士大夫虚浮柔弱之风进行了深切的揭露和批判。

  书中还对南北朝社会风气、习俗经常提出批评,如:赞成北方妇女参加劳动,反对重男轻女和买卖婚姻;提倡锻炼身体以养生,反对苟且偷生和炼丹服药追求长生;认为仕宦出处,要听其自然,反对钻营官职,贪图利禄。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其中《文章》篇专谈文学问题,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归心》篇宣传佛教思想,这也说明颜之推思想的复杂性。《书证》、《音辞》两篇讲古书训诂、音韵问题,表现出作者在这方面造诣很深。有人便据这《归心》《书证》、《音辞》等篇将《颜氏家训》归入杂家。

  作者北齐颜之推(531~590后)。之推字介。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梁湘东王萧绎镇荆州,以之推为其国左常侍。后随绎子萧方诸出镇郢州,掌书记。侯景陷郢州,几乎被杀,因救获免,押送建业。侯景之乱平息后,还江陵。萧绎称帝,任为散骑侍郎。西魏攻破江陵,被俘送长安。不久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仕齐20年,不忘故国。北齐亡后入北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后病逝。颜之推一生,历仕四朝,多次险遭杀身之祸,因此深怀忐忑之虑。曾著《观我生赋》叙其生平,文词清远,后世多将此赋与庾信《哀江南赋》并称。原有文集,已佚。诗仅存5首。曾被王士□推为北魏、北齐间最优秀的作品(《古诗选》)。

  《颜氏家训》有清代赵曦明注本、卢文弨补注本,近人严式海补校注本。今人王利器先生有《颜氏家训集解》。

  《颜氏家训》,使该家族出了许多人材。颜家十几代人都极为富贵荣耀,担当朝廷要职,这与颜氏家学熏陶是分不开的。颜氏族人在世所得家产最终往往散放社会,只留给后辈这本祖训,并训谕后人谨遵不违,这才有了严家十几代兴旺。这些事实印证了良好的 家庭教育 对家族生存竞争的重要意义。

  现代暴发户总是昙花一现。某市曾于九十年代评出“十大青年企业家”,当年他们是何其风光,却没有几个想到禀祖训,立家规,塑造家学 文化 。到今天,才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十大青年企业家”只剩下寥寥无几。其他人要么犯案进了监狱,要么难以支撑而宣布破产,更何以谈三代富贵?与古人相比,差异实在太大。

  《颜氏家训》读书心得感悟之寒假读书笔记【三】

  我姓颜,但却从没读《颜氏家训》,一直都听说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教育名著,因而在宝宝出生后,利用空闲时间畅阅。尽管已过一千多年,直至今日作者的有些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确实是值得为人父母为人师一读的好书。

  此书共有二十篇,其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贤》,《勉学》,《音辞》,《杂艺》等篇章。在教育上,我颇认同《教子》、《治家》及《勉学》中某些观点。诚如篇二《教子》,主要阐述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认为 儿童 的早期教育如胎教、幼教十分重要。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如果像北齐的这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那就悖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胎教、幼教这些在我们现代社会逐渐被重视的教育模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颜之推就曾提出过,反观科技教育如此先进的今日,有多少父母依然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思想,重养轻教,重能轻德,如此只会害了自家的孩子,而非真爱。

  篇五《治家》,主要探讨和 总结 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 方法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认为治家必须自上而下,即要求子女做到的事,父母必须首先做到。

  父母首先应该给子女起表率作用,治家要勤俭,宽严要适度,要有仁厚之风。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几乎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也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他们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记在脑子里加以模仿,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世之道都会给孩子很深刻的影响,而且不容易改变。

  篇七《慕贤》,即仰慕贤才。年少初学应多接触有德行的君子,这样可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性情。对于有德有才之人,一定要与之交往,多加礼敬和学习。可见当时的颜之推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这种教育思想在今日依然正确并该推行的。

  篇八《勉学》,是该书的著名篇章,内容很长,字数特别多,论述的道理值得重视。作者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的现状进行了抨击。他认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不可轻视。

  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作为,就难免家败人亡。作者还通过各种事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 学习方法 和观念,如主张人要博学,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为师表;学习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要学以致用;学习要抓好早期教育,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等。

  这一篇章不仅论述子女教育及 学习态度 的问题,也讲述了一些安身立命的道理。人们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职业的贵贱,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应当受到尊敬。做为一名社会人,我尤为喜欢这一篇,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想这也是作者阶级局限依然能清醒意识到人之学习态度决定一切,也是此书可流传一千四百多年的魅力之所在。

  《颜氏家训》对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产生于六世纪的一部教育史和学术名著,《颜氏家训》不但适合于封建士大夫阶层的需要,而且其中所反映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构成了中国 传统文化 精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现代教育也具有普遍的启迪意义。

  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所表达的思想也是弥足珍贵的:一是学无迟早。二是博学和专精。学比不学好,博学比少学好。必须把博与精很好地结合起来。三是强调切磋交流。学习绝不是一个人自我封闭的过程,必须经常与人交流,方能打破自己的局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些思想都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值得一读,值得一学。

  《颜氏家训》读书心得感悟之寒假读书笔记【四】

  南北朝时期不同的政权所处不同地理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呈现不同的区域特色

  [摘要]南北朝是一个历史上一个分裂割据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孕育着新的事物,展现着新活力的时代。其风俗也在民族融合中出现了新的元素,如《颜氏家训》所记载的家庭生活方面,出现了许多南北异趣的风俗。在嫡庶有别上出现了“一江一 左不讳庶孽”和“河北鄙于侧出”的不同。而且,北方人多“躬俭节用”而一江一 南则“奢侈”。此外,北方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地位的提高尤其引人注目。

  [关键词]南北朝;家庭生活;南北异趣;《颜氏家训》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割据时代,是以政权更迭频仍,社会动荡为时代特征的。然而,正如春秋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一样,南北朝时期也孕育着新的事物,展现着新的活力。比如在社会风俗方面,伴随着民族大融合出现了新的局面。本文试从家庭生活入手,以《颜氏家训》所记为例,进行研究,以期以小见大。为便于说明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分论之,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一江一 左不讳庶孽”与“河北鄙于侧出”

  在家庭生活方面,嫡庶有别之俗,在南北朝时候很流行,而南北却有很大异差。《后娶篇》中有一段话最为有名,是这样说的:“一江一 左不讳庶孽,丧室之后,多以妾媵终家事,......河北鄙于侧出,不预人流,是必须重娶,至于三四,母年有少于子者。”【1】足见南北地区有关后娶方面的差异,被历代史家所重视,近人唐长孺先生就曾就此论述南北嫡庶身份之差异,认为嫡庶之分在东汉时期已有某种迹象,永嘉之乱后,“一江一 左不讳庶孽”之风兴起,至于北朝,轻视庶生子之风则变本加厉。【2】此篇名为“后娶”,申述由于后娶之故,前后母子兄弟未来继承权而互争嫡庶,至于在“父亲”身没之后,“辞讼迎公门,谤辱彰道路,子侮母为妾,弟黜兄为佣,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3】这正是当时北方地区家庭生活中类似事宜的真是写照。而一江一 东地区的人家则是“疥癣蚊虻,或未能免,限以大分,”【4】虽然有隐患坏处却不足为虑,由于身份的限制很少闹出事来。南北差异为今人考察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生活情况保存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二、“北土躬俭节用”与“一江一 南奢侈”

  另外,在《颜氏家训》中,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一江一 南奢侈,多不逮焉。”【5】即南人多挥霍浪费,打肿脸充胖子;而北方人却比较实际,不讲排场,大都能亲自操劳,生活俭薄节省,这是南人所不及的。比如说有的一江一 南朝士“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一坡土,耕一铸苗,不知岁月当下,岁月当收,安识世间食务乎?”【6】所以办理家务时糊糊涂涂不知处理,经营家业则无力承当;又如南方的清贫人家“皆事外饰,车乘衣服,必贵整齐;家人一妻 子不免饥寒。”【7】北人多能勤俭持家,躬身操劳,北方妇女的织布纺纱本领,缝制 刺绣 的功夫大大胜过一江一 东的妇女;【8】南人的奢侈浮华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可这并不能说明南人多么的富有,这只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然,大多数人的奢侈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的生活却很贫苦。

  三、“一江一 东妇女略无一交一 游”与“邺下妇持门户”

  南北朝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地位的变化尤其引人注目,特别是北朝妇女,她们的地位显著提高,而南方的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北方妇女。

  “一江一 东妇女略无一交一 游其婚姻之家,或十数年间,未相识者,惟以信命赠遗,致殷勤焉。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衙,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9】这是出自《治家篇》中的一段话,虽简短却反映着许多问题。在妇女的一交一 游自一由 方面,以邺下(河南临漳)为例,北方妇女是可以当家作主的,她们在社会交往中比南方妇女要自一由 的多,可以乘车出行,可以诉讼公堂,可以迎宾送客,甚至可以代子求官,为夫鸣冤等等。而南方的妇女在出嫁以后,很少与人交往。而且,就连亲家之间有的也是十几年不亲自来往,只是派人赠送礼物,代以问候,以此表达亲情。另外,南方重男轻女的现象也颇为多见。如颜氏提到他有一个远房亲戚,其妻生产时就怕人守在门口,“若生女者,辄持将去;母随号泣,使人不忍闻也。”【10】这是何其残忍的事情啊!再如,虐媳的现象在南方也并不少见,以至于有 谚语 “落索阿姑餐”【11】的说法。

  北方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呢?究其原因,我认为大致可以归为一下两点:第一,受南北朝多元思想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多元化的时期,其思想的多元化极大的冲击着封建传统思想,特别是“贱经尚道“的社会风俗,为妇女走上自一由 造就了难得的契机。第二,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这一时期北方大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在不断地民族融合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地位较高的现象渐被汉族妇女所认识,她们长期被压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逐步去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权利,【12】而南方妇女却被紧紧地束缚着,只得依附于男人,仰承鼻息。

  四、试儿

  书中记载了一则有趣的家庭生活风俗--“试儿”,即抓周。婴儿周岁时,父母陈列各种小件器物,任其抓取,以试测小儿的未来志趣和成就。这一天父母“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以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儿之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这就是“试儿”,在这一天“亲表聚集,致宴享焉。自兹以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置事耳。”【13】这一风俗至今犹存,而且变化不大。宋赵彦卫在《云麓漫钞》卷二:“魏晋以前,不为生日,南北朝一江一 南风俗,儿生一期,随男女以纸笔针缕置前,观其所取,号为试儿。每至此日,饮酒宴乐,后人因为生日。”从以上记载来看,此风俗在南北朝时期似乎仅限于南方,因为以上都只是点明这是“一江一 南风俗”,并未言北方亦如此。

颜氏家训读书笔记

  《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这学术著作的作者是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以下是由的我为大家带来的《颜氏家训读书笔记》三篇,欢迎大家阅读,只供参考,希望大家喜爱!!!

  颜氏家训读书笔记【一】

  自己有了孩子对一些教育子女的书就非常的感兴趣,因此我耐着性子读了《颜氏家训》一书。《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

  《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我对《颜氏家训》第八篇勉学有很深的感触,这篇对该如何学习,怎样取得更好的成效给予我们明确的指示。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应该以何种姿态对待学习。“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这段文字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进行了抨击,告诫了我们不能因家资优越而废弃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融入社会。

  “学需勤,勤亦苦,苦必刻,终则成”,孔子弟子三千,优异者众多,而并不出众的曹参传得衣钵,与其勤于学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学习必须勤奋。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学习的过程中应持谦虚之心,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时刻牢记“满招损,谦受益”。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让我们误认为古人是为了功名才读书的,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当今社会教育的功利性。老师或家长多以“好好学习,将来可以从事好的职业,”来劝诱学生学习,如此方式非但不能引导学生,反而令学生厌学。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在颜之推看来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颜之推又说学习不仅是为了安身立命,颜之推认为学习的更大价值在于利世。“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但不学不但不能利世,甚而难以立命。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学习之人可分两种,一种为己,一种为人即利世。犹如佛徒,佛者,觉也,一者自觉,一者觉他即普渡众生,自觉并觉彼者唯佛耳。因此,唯有一技之长,得以自立,从而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人才能称为学习之人。

  既已知学习的意义,有求学之心,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学习的内容呢?“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由此可观,颜之推认为学习应当广博涉列,且在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浓厚的时代能提出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师表,实为难能可贵。

  “夫学者贵能博闻也。”一个人如果仅仅去钻研某一学科,最后终究要走入一条死胡同的。曹雪芹是一个博古通今,各种知识都有所钻研的人。爱因斯坦不但文学很好,也同时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仅仅作为科学家存在的爱因斯坦是不存在的。

  要真正有所建树,我们每一个伟人巨人都可以给我们作为榜样,他们没有谁不是将自己的才华建立在一片广袤的雄厚的土地之上而展示出来的。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应广泛吸取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通过《颜氏家训》第八篇勉学,告诫我们要常读书,爱读书。活到老,学到老,终不沦为末流。

  颜氏家训读书笔记【二】

  《颜氏家训》是一本家训类教育书籍。经过颜家后人再三翻刻,因此也成了家训类教育书籍中流传最广的家训之一。它成书于隋文帝杨坚时期。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即《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内容广泛涉及儒学、佛学、道家、玄学、史学、文学、音韵、训诂、风俗习惯以及当时各地的生活方式,“又兼论字画音训,并考定典故,品弟文艺”,内容的确“曼衍旁涉”。

  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也有许多意义积极的见解。如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各种技艺和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对南朝士大夫虚浮柔弱之风进行了深切的揭露和批判。

  书中还对南北朝社会风气、习俗经常提出批评,如:赞成北方妇女参加劳动,反对重男轻女和买卖婚姻;提倡锻炼身体以养生,反对苟且偷生和炼丹服药追求长生;认为仕宦出处,要听其自然,反对钻营官职,贪图利禄。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其中《文章》篇专谈文学问题,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归心》篇宣传佛教思想,这也说明颜之推思想的复杂性。《书证》、《音辞》两篇讲古书训诂、音韵问题,表现出作者在这方面造诣很深。有人便据这《归心》《书证》、《音辞》等篇将《颜氏家训》归入杂家。

  作者北齐颜之推(531~590后)。之推字介。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梁湘东王萧绎镇荆州,以之推为其国左常侍。后随绎子萧方诸出镇郢州,掌书记。侯景陷郢州,几乎被杀,因救获免,押送建业。侯景之乱平息后,还江陵。萧绎称帝,任为散骑侍郎。西魏攻破江陵,被俘送长安。不久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仕齐20年,不忘故国。北齐亡后入北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后病逝。颜之推一生,历仕四朝,多次险遭杀身之祸,因此深怀忐忑之虑。曾著《观我生赋》叙其生平,文词清远,后世多将此赋与庾信《哀江南赋》并称。原有文集,已佚。诗仅存5首。曾被王士□推为北魏、北齐间最优秀的作品(《古诗选》)。

  《颜氏家训》有清代赵曦明注本、卢文弨补注本,近人严式海补校注本。今人王利器先生有《颜氏家训集解》。

  《颜氏家训》,使该家族出了许多人材。颜家十几代人都极为富贵荣耀,担当朝廷要职,这与颜氏家学熏陶是分不开的。颜氏族人在世所得家产最终往往散放社会,只留给后辈这本祖训,并训谕后人谨遵不违,这才有了严家十几代兴旺。这些事实印证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家族生存竞争的重要意义。

  现代暴发户总是昙花一现。某市曾于九十年代评出“十大青年企业家”,当年他们是何其风光,却没有几个想到禀祖训,立家规,塑造家学文化。到今天,才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十大青年企业家”只剩下寥寥无几。其他人要么犯案进了监狱,要么难以支撑而宣布破产,更何以谈三代富贵?与古人相比,差异实在太大。

  颜氏家训读书笔记【三】

  我姓颜,但却从没读《颜氏家训》,一直都听说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教育名著,因而在宝宝出生后,利用空闲时间畅阅。尽管已过一千多年,直至今日作者的有些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确实是值得为人父母为人师一读的好书。

  此书共有二十篇,其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贤》,《勉学》,《音辞》,《杂艺》等篇章。在教育上,我颇认同《教子》、《治家》及《勉学》中某些观点。诚如篇二《教子》,主要阐述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如胎教、幼教十分重要。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如果像北齐的这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那就悖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胎教、幼教这些在我们现代社会逐渐被重视的教育模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颜之推就曾提出过,反观科技教育如此先进的今日,有多少父母依然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思想,重养轻教,重能轻德,如此只会害了自家的孩子,而非真爱。

  篇五《治家》,主要探讨和总结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认为治家必须自上而下,即要求子女做到的事,父母必须首先做到。

  父母首先应该给子女起表率作用,治家要勤俭,宽严要适度,要有仁厚之风。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几乎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也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他们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记在脑子里加以模仿,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世之道都会给孩子很深刻的影响,而且不容易改变。

  篇七《慕贤》,即仰慕贤才。年少初学应多接触有德行的君子,这样可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性情。对于有德有才之人,一定要与之交往,多加礼敬和学习。可见当时的颜之推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这种教育思想在今日依然正确并该推行的。

  篇八《勉学》,是该书的著名篇章,内容很长,字数特别多,论述的道理值得重视。作者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的现状进行了抨击。他认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不可轻视。

  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作为,就难免家败人亡。作者还通过各种事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和观念,如主张人要博学,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为师表;学习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要学以致用;学习要抓好早期教育,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等。

  这一篇章不仅论述子女教育及学习态度的问题,也讲述了一些安身立命的道理。人们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职业的贵贱,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应当受到尊敬。做为一名社会人,我尤为喜欢这一篇,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想这也是作者阶级局限依然能清醒意识到人之学习态度决定一切,也是此书可流传一千四百多年的魅力之所在。

  《颜氏家训》对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产生于六世纪的一部教育史和学术名著,《颜氏家训》不但适合于封建士大夫阶层的需要,而且其中所反映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现代教育也具有普遍的启迪意义。

  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所表达的思想也是弥足珍贵的:一是学无迟早。二是博学和专精。学比不学好,博学比少学好。必须把博与精很好地结合起来。三是强调切磋交流。学习绝不是一个人自我封闭的过程,必须经常与人交流,方能打破自己的局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些思想都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值得一读,值得一学。

本文标题: 爱因斯坦「观天下书未遍」,也「不得妄下雌黄」 相对论岂不要撤稿 还有多少这种专门PUA老实人的名言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renshenggeyan/3262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这句话出处是哪如何评价“无论对错,这是我的祖国”这句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