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手下会跟着韩信一起没得到刘邦的命令打齐国

发布时间: 2023-10-18 14:00: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4

韩信当初为什么要投靠刘邦?他为什么不自立为王?韩信在投靠刘邦之前是一个连饭都吃不起的平民百姓,他根本就没有自立为王的本钱。韩信毕...

为什么刘邦手下会跟着韩信一起没得到刘邦的命令打齐国

韩信当初为什么要投靠刘邦?他为什么不自立为王?

韩信在投靠刘邦之前是一个连饭都吃不起的平民百姓,他根本就没有自立为王的本钱。韩信毕生的理想就是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他在政治上面的才能并不高。

韩信投靠刘邦的原因非常现实,那就是因为韩信在此之前已经穷的走投无路了。他如果不去军队里面讨生活的话,很可能会被饿死在外面。根据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韩信在投靠刘邦之前曾经长期在外面游荡,他由于父母双亡,所以没有任何收入。有一个经常在河边换洗衣物的老妇人看韩信可怜,所以每天都会将自己的饭团分一个给他。

后来韩信还去自己的朋友家里蹭了很长时间的饭,等到朋友的妻子厌烦以后,韩信就离开了。从此以后,韩信再也没有跟那个朋友联系过。韩信去军队当兵虽然是一个苦差事,但是这至少比在外面饿肚子要强的多。由于韩信的军事才能比较好,所以他受到了刘邦的重用,等到韩信打败了项羽之后,刘邦就将他封为了楚王。虽然刘邦和吕后后来给他安插了一个谋反的罪名,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韩信从来没有想过要反叛刘邦。

他之所以会被削去楚王的封号,主要是因为刘邦在建立大汉王朝以后想要杀掉那些功臣。对于刘邦来说,韩信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即使韩信不想去谋反,也难保他身边的谋士不给他出这样的主意。其实韩信是一个以德报怨的人,比如说那个曾经在河边洗衣物的老妇人由于给了韩信饭吃,所以韩信成为楚王以后曾经回馈给那个老妇人很多金银财宝。又比如说曾经给过韩信胯下之辱的那个人,韩信在成为楚王以后并没有找那个人报仇,而是让他当了一个县尉。由此可见,刘邦给了他机会,让他功成名就,他就肯定不会去害死刘邦。

韩信仔细盘算了他的筹码,发现他的能力不足以自立为王。如果贸然背汉自立,结果肯定不会是蒯通所说的天下三分。韩信虽然是刘邦亲封的大将军,独立领军,开辟了第二战场,魏、赵、代、燕、齐等国纷纷束手,然而韩信加入刘邦集团时,只是孤家寡人一个,他没有自己的部队和嫡系人马。
曹参、灌英等人都是刘邦起兵时就跟随刘邦一起征战的心腹将领,张耳是刘邦的老相识。这些人都被派往了韩信军中,充任高级军官。这些人对30岁不到的韩信超常规的提拔速度很不满,因此不可能对韩信真心的心悦诚服。在韩信军中的中层军官,也大多是刘邦的丰沛老家人,后来韩信军中效力建功封侯者有19人,这些人也不可能跟着韩信造刘邦的反。
韩信的基层士兵组成,以秦人、赵人为主,到齐国后收降了一些齐人。赵地当时是刘邦的老相识张耳镇守,秦地是萧何在当家,如果韩信军中的这些精锐士兵跟着韩信造反,那这些士兵的家人首先要遭到刘邦的清算了。
所以,韩信虽然拥兵30万,但是韩信的权威都是来自于刘邦的授权,他贸然自立,手下的兵将没有几个人会听他的。
他之前没钱没事只是一个平民,所以要投靠刘邦。因为韩信不适合当最高领导,他更适合当将领。而且他造反不会得到拥护。
因为他知道只有刘邦才能够让自己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主要是因为他当时没有军队。就算有实力也白搭。

韩信是怎么灭齐的?

在刘邦重振声威挽回败局的同时,韩信对自己的任务也完成得相当顺利。攻齐是他既定计划之中的事,只不过被刘邦给搅乱了,现在他又很快重组了一支新军,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韩信训练新军也很有所长,很快这支新军就可以投入使用,这时,刘邦为了监视和控制韩信,又把心腹曹参和灌婴调给了韩信,客观上,这也多少壮大了韩信的军队实力。韩信看看准备得差不多了,楚汉斗争正激烈,早一点拿下齐国对汉王刘邦显然有利。于是,于九月率军东征齐国。
齐国这时的头面人物是田横,田横本来与楚王项羽不合,只是刘邦彭城兵败后迫于项羽的威力和项羽讲和,但并非项羽的真实同盟,在楚汉之争中他并没帮过项羽的忙。但田横也不甘心投降刘邦,他宁愿自保他的割据势力,即使他要站在刘邦这一面来反楚,他也想要保持自己割据势力的独力和完整,比如说刘邦封他一个诸侯王什么的他还会考虑一下。
于是,他对韩信一直有所防备,在韩信破赵后田横就更是加强了各方面的作战准备。这一次韩信进军,他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屯驻历下(今山东济南),决心与韩信顽抗到底。
正在这时,刘邦手下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谋士郦食其向刘邦自告奋勇前去劝降齐国,刘邦就采纳了这个建议。郦食其来到齐国后,对田横是恐吓加利诱。田横、田广本不是项羽的忠实盟友,对率兵前来的韩信心里更觉没有必胜的把握,也就不由的被郦食其给说动了心。
田横决心降汉,自然对韩信的汉军就放松了警惕,对郦食其他则觉得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日日与郦食其置酒高会,以为天下无忧了。
可是,田横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他不知道郦食其前来劝降并非汉王刘邦本意,只是郦食其请得刘邦同意而来,刘邦口头上答应了郦食其前来劝降,但他的心中还是愿意韩信为他把齐国用兵力彻底平定下来,以达一劳永逸之功。所以,刘邦并没有把郦食其前去齐国劝降的事通知韩信,郦食其劝降齐国之后刘邦也没有命令韩信停止对齐国用兵。
当然,对于刘邦如此的用心郦食其并不知道,而田横就更加不知道了。韩信对刘邦的想法也摸不透。当他大军压到齐边境上时才听说郦食其已经劝降了齐国,他颇感意外。一下子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进军呢不妥,别人已同意投降了,不进军吧似乎也不太对劲。最后他开始从思想上偏向于退军。
在韩信对攻打齐国正陷入打与不打的两难之中时,他身边有个叫蒯彻的谋士看出了刘邦的态度和用心,就前来向韩信献计。蒯彻是范阳人,史书上称他为蒯通,是因为要避汉武帝刘彻之讳 ,才将彻字改为了“通”。蒯彻其人才学很高,观人、辨势有独到的眼光,当初项梁准备攻范阳时就是他站出来,凭三寸之舌先说服范阳令,再向项梁求情,使范阳等十五城直接投降项梁,没有动刀动枪,使这十五城免遭战争劫难。现在,他又看穿了刘邦的意图,向韩信献策。后来他还向韩信献过
一次非常重要的计策,但韩信未采纳。因而韩信被刘邦所害,并牵连到他,他又凭三寸之舌打动刘邦,使自己免于一死。
蒯彻见韩信欲罢兵不攻齐国,觉得韩信此举不妥,他来对韩信说 :“大将军您攻打齐国是遵汉王之命行事,而汉王又悄悄地派使者劝降齐国,并不把派人劝降齐国的事通知您,您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不对的吗?现在,汉王也没有命令您停止进军,您如果现在放下齐国不打了,这算不算是不遵汉王之命呢?“再者说,郦食其不过是一介书生,单凭他那三寸之舌真就能说降齐国总共七十多个城池吗?这还不是全仰仗您大军压到了齐国边境上的威力,没有大将军您的大军对齐国的压力,郦食其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大将军您率领了数万大军,经过了一年多的奋战,前前后后取得的城池总共不过五十多一点。如果您不攻下齐国,齐国七十余城的功劳就成了郦食其的了,难道您为将数年,功劳还比不上郦食其这一介儒生吗 ?”
韩信听完蒯彻的谈话,甚觉有理,他也认识到刘邦在其中有花招,更觉得郦食其的功劳里有很大一半应属于他,他是郦食其劝降工作的军事后盾,可现在一切都好像与他韩信无关似的。同时,韩信也想到,齐国在郦食其的劝说之下降了汉,但仍是一个割据势力,不可能像刘邦自己的势力那样为汉尽心尽力。哪一天楚再占上风,齐难免不去降楚。他又觉得对这个势力还是彻底端下来的好。而且,现在是大军攻齐的最好时机,田横、田广正和郦食其纵酒作乐,对他韩信疏于戒备,这使韩信攻齐变得容易得多。
韩信主意一定,立即率军渡过黄河,突然向历下的齐军发起猛烈进攻,这时齐军因齐、汉已议和而毫无准备,所以齐兵很快溃散。韩信在历下消灭了齐军主力之后立即又率军向齐都临淄扑来。田横、田广,包括郦食其也顿时被突如其来的变化吓得惊慌失措。田横、田广认为自己受了郦食其的欺骗,怒不可遏,当即将郦食其投入大油锅给烹了。然后各自率兵仓惶出逃。
韩信又派兵分头乘胜追击败逃的齐军,各路齐军又一败再败,整个齐国很快就掌握在了韩信的手中。韩信举兵破齐是听从了蒯彻的劝谏,但这也是他能选择的最好的一个办法了。虽然韩信此举使汉背上了“出尔反尔”之名,还牺牲了一个无辜的郦食其。但毕竟对楚、汉斗争中的汉最有利。所以,汉王刘邦事后也并没有因此而责怪韩信。不过,刘邦对韩信的疑忌之心也是没有消除的。
我们也不难看出,刘邦在其中耍了一个阴谋。他不对任何人说明他的意图,而让韩信、郦食其各行其事,而韩信、郦食其还只能按他的想法去做,然后按他的意图夺取了齐国。牺牲了郦食其,他还完全可以说非他本意,而把责任推给韩信,让韩信充当替罪羊。也许,这些也就是汉王刘邦的高明之处吧。韩信破齐使楚汉斗争中优势明显地倾向了刘邦这一边。现在的楚国完全失去了同盟力量,只能完全靠自己去应付势力渐长的汉军向他们发起的攻势。囊沙断流 潍水半渡
还在韩信破齐之前,项羽就派军前来扰乱韩信的行动,现在,齐国被韩信所灭,齐王田广又亲自前来求救,项羽自然更加重视韩信了。他实在想不到也想不通当初帐下的执戟侍卫竟能有如此作为。项羽当即任命龙且为将,带领二十万楚军前来救齐。
继续追问: 来自手机问问 还有呢
补充回答: 项羽当即任命龙且为将,带领二十万楚军前来救齐。
对楚军前来救齐韩信自然也是早有准备,就算是楚军不来,他还要前去击楚。现在,既然先来了,就先打一仗吧。韩信一向是以少胜多,对前来救齐的二十万大军
他仍毫无惧色。他从容地调集各部兵力,准备迎战齐、楚联军。
两军尚未交锋,龙且手下便有能人前来向龙且献计,此人对龙且说 :“汉军远途前来作战,士兵们都尽心尽力,这样的军队锐不可当。而我们的士兵们是在本土作战,离家近,一心挂念着家室,在战场上就无法用心作战。这样也就很难取胜汉军了。我认为我们最好的办法是先不和他们在正面战场上作战,而是坚守我们的阵地,再叫齐王派他手下的人拿着他的信物潜入齐国沦陷于汉军的城邑中去,告诉齐国的人们齐王田广还活着,正和楚军前来营救他们。他们一听说这些,就必然会纷纷起来反抗汉军。而汉军是从两千多里以外来齐作战,结果处处遇到齐军的反抗,他们的粮草供应就必然成为了大问题,他们无法在齐筹集到粮食就难以继续同我们作战,而只好乖乖地前来投降。我们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
这一番话本来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韩信的致命弱点,是楚军破韩信军的上上之策。可是,决定采不采纳此妙计的人是龙且。龙且此人又自大,又自负,还贪功,就是本领小。他不仅不因为有人能为他献如此妙计而高兴,反而很不以为然。他说 :“韩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了解他这个人,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本领。我对付他,简直太容易了。再说,我率领大军前来救齐国,结果连仗都不敢打,而用别的计谋来降服韩信,这怎么能显出我的本领,体现我的功劳呢!如果我在战场上堂堂皇皇地把他给打败了,我至少还可以得到半个齐国的赏赐呢,我干吗不和韩信在战场上痛痛快快地战上一场呢 !”原来,龙且此来目的主要是要瓜分半个齐国的。自然,他听不进好的计策了。
韩信一见龙且原来不过如此,心里面便有了主意。当时,龙且的军队和韩信的军队之间隔了一条潍水河,两边的军队都各自拉开了要决一死战的架式。龙且是要和韩信硬对硬地开上一仗,可韩信却另有打算。韩信令人做好了一万多个大口袋,半夜里派人秘密地把口袋带到他们将要作战的地点的上游某处,把口袋里全装满沙石,然后用这些装满沙石的口袋堵住潍水河上游的水。等到下面河水水位变浅了,他亲自率了一半兵力渡过河去向龙且挑战。龙且自然是不甘示弱的,立即就率军应战。等到激起了龙且的作战激情,韩信就立即装做打不过龙且的样子,急急忙忙地
率领着汉军“逃”回潍水的这一边。
龙且见韩信“逃”回,根本就没看出破绽,反而大为高兴,还连说 :“我就知道韩信怕我 。”然后立即率军渡河追韩信。韩信两次渡河时因为河上游水被堵住,水都不深,所以汉军来去自如。可当龙且追击韩信的楚军渡河时,韩信立即叫上游堵水的人立即把堵水的沙囊去掉,打开决口让河水流下来,被堵了很久又放下的河水又深又急,龙且的楚军正走到河中心,冷不妨河水猛涨,立刻惊慌失措。韩信立刻抓住机会对龙且的大军发起猛烈进攻。龙且当场被斩,过河来的楚军被全歼,有不少楚兵被大水冲走,留在河那面的楚军已不多。韩信又乘势渡河追击,一直追至城阳,将龙且带来救齐的楚军全部歼灭。这一仗,韩信又大获全胜。
这就是闻名历史的潍水之战,是韩信战争史中的又一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中的经典之战。潍水之战又一次证明了韩信超凡的军事才能。两军隔水交战,水本无所偏倚,对两边的军队它都是中立的。可是,韩信偏偏就巧妙地利用了水作为他的战斗力,使水来帮他破敌。韩信半渡潍水诱使龙且进入他布置好的陷阱,而龙且还果然中计,这又充分证明了韩信对龙且的了解程度。正应合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韩信在潍水之战中取得的绝对胜利是对项羽的一个巨大的打击。使楚、汉斗争中刘邦占了完全的上风。势可自立 终不背汉
韩信大破龙且大军于潍水之后,又很快把齐国所有的城邑全部平定下来了。按照战争形势发展,下一步就应该是和项羽决战了。

齐国为何投降刘邦?韩信又为何要强行灭掉已投降的齐国?

齐国投降刘邦之时,正值楚汉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当时,项羽在荥阳、成皋一线,把刘邦打得狼狈不堪,甚至连成皋都被项羽攻破。但是,刘邦在东部战场,却把项羽打得焦头滥额,不仅赵、代、魏、燕等地先后被韩信平定,项羽的后方也被彭越、英布搅得天翻地覆。

在这种背景下,一直坐山观虎斗的齐国,其地位就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因为,齐国倒向项羽,就可以缓解项羽在东部战场上的劣势;当然,齐国倒向刘邦,项羽东部战场的劣势,马上就会变得更无可救药。

但是,基于齐国的利益,自然不愿意倒向任何一方,对于齐国来说,刘邦和项羽这样继续对峙,谁也胜不了谁,显然对齐国是最有利的。因为,此时的齐国如果倒向项羽,项羽就有可能在荥阳、成皋战场上,把刘邦打得无法立了。如果项羽取得这种胜利,再掉过头来整合六国故地,齐国恐怕很难挡得住。

当然,此时的齐国如果倒向刘邦,那项羽在东部战场上,就有可能输掉一切。因为,项羽本身就已经被彭越折腾得够呛,现在齐国又倒向刘邦这边,这就意味着韩信也解放出来。这样一来,彭越、韩信、田横三个人一块攻打项羽的后方,项羽的老巢彭城估计是保不住的。如果出现这种结果,那项羽肯定是死路一条。但问题是,这就意味着刘邦就将一家独大,到时齐国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也正因为此,现在的齐国,依然还想坐山观虎斗。所以,当他们一听郦食基来说降,自然也非常乐意。因为,这种口头上的说降,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约束,不过是一纸条约而已,它不可能因此让齐国派军进攻项羽,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手伸进齐国。换句话说,它实际上等于,刘邦变相承认齐国可以坐山观虎斗,齐国自然非常乐意接受。

然而,就在郦食其和齐王喝酒看戏并签订友好条约时,韩信趁着齐国暂时对他放松警惕的这个空档,突然率领大军对齐国发动全面进攻,瞬间把齐国打得土崩瓦解。那么,韩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显然是因为,韩信一直想找个机会裂土封王,而攻下齐国就是他裂土封王最好的机会。

大家知道,当初韩信在攻下魏国后,刘邦直接把魏国变成郡县,韩信自然没有机会当魏王。等到韩信攻下赵国后,因为张耳是赵国从前的国王,并且张耳曾经还给刘邦当过大哥。有张耳在,韩信自然是没有机会当赵王的。

所以,当时韩信在攻下赵国后,就作了一个顺水人情,替张耳请封为赵王。韩信为张耳请封赵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显然是因为韩信不希望刘邦把天下据为己有;只要刘邦愿意把六国故地分封给功臣,以韩信的功劳,怎么也可以封一块土地称王的。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韩信能够成功攻下齐国,那他自然就有机会裂土封王。也正因为如此,当郦食其和齐国和谈时,韩信一看,竟然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摆在自己面前,自然心中暗叫一声,无毒不丈夫。总而言之,不就是牺牲一个郦食其吗?于是,马上率军对齐国发动了大举突袭。

因为,郦食其在汉国有着绝不可低估的地位。他亲自与齐国签订了友好条约,本人还在齐国都城内,所以,齐国自然会认为,至少刘邦在这个时候,是绝对不可能进攻齐国的。所以田横就放松了对韩信的警惕。结果却没有想到,韩信的军队突然大举杀了过来,一战将猝不及防的齐国大军打得灰飞烟灭。

后来,韩信如愿以偿当上齐王。但他的结局,也在此时已奠定。因为,郦食其、郦商兄弟在刘邦集团中,有着绝不可低估的地位,而韩信与郦氏兄弟自然也应该是比较熟悉。但是,韩信为了打胜仗,竟然故意牺牲郦食其。这会成为他人格上无可去除的污点,因为,韩信在这件事上,做得实在太不地道。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以后借故收拾韩信时,人们自然会容易接受。至少郦商及其好友,一听刘邦要收拾韩信,都会感到高兴。并且,韩信本来也可以成为曹参类似的人物,老老实实给刘邦打工,但他却想着要裂土封王。韩信的这次选择,直接导致他后来的悲剧。因为刘邦建国后所杀的功臣,全部都是裂土封王的人。

刘邦自己带兵打仗就没有赢过,为什么他的手下服他?

刘邦一辈子打仗都没有赢过,但是为什么

 刘邦是历史上有名的流氓皇帝。其实说实话,刘邦他是开国皇帝中最没用的那一个。文不成,武不就。可是刘邦就有一个好处就是懂得信任别人。在这一点上,刘邦是在历朝一代皇帝中做的比较好的,刘邦其实这个人运气是真的不错,他文有萧何陈平。武有韩信,彭越,樊哙,夏侯婴,周渤。

项羽的话就是比较莽撞,韩信当初在项羽的军中,想尽各种办法在项羽面前表现自己,可是项羽还是因为韩信的身份而选择轻视韩信。刘邦就不一样,刘邦虽然当初也是不太相信韩信。可是刘邦相信萧何,当初在萧何的力荐之下,刘邦还是选择韩信并委以重用。

士为知己者死,刘邦能够将自己的信任给予他手下的人,那么他手下的人投之以李,还之以桃。自然也就将自己的信任给予了刘邦。这个是当时霸王项羽所做不到的。刘邦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他也很少对自己手下做的事情指手画脚。他也只是在对于调整他们的官职上面做一些规划,这个作为刘邦的手下是非常舒服的。

作为臣子,他们最怕就是不懂的人装懂,对于他们做的事情指手画脚打乱了他们的谋划。刘邦可以说得上是历史上最佛系的君王,他只管吃喝玩乐,基本上大事小事都有人帮他处理。舒舒服服的打败了项羽,夺得了天下。可以说是刘邦的那些手下将刘邦抬上了皇帝的宝座。相比于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刘邦是过得比较舒服的。

他打仗没赢过这是他不擅于,他在用人方面还是很有才华的,知人善用手下肯定服他。
因为刘邦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将军,优秀的将军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
虽然他从来都没有赢过,但是他对自己的属下还是很好的,而且非常有管理能力,所以所有的人都佩服他。
因为刘邦的一个长处并不在带兵打仗这一块,而是与人交际用人这一块,他对于她的手下,非常的好
本文标题: 为什么刘邦手下会跟着韩信一起没得到刘邦的命令打齐国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832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猫科动物是圆脸而狗科动物是长脸为什么乾隆会把纯惠皇贵妃和乌拉那拉氏这二人葬在一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