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藩镇问题是否可以通过类似“推恩令”的方式解决

发布时间: 2023-05-18 11:01:2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唐朝的藩镇割据最终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唐朝的藩镇割据是唐朝兴盛走向衰败的导火索之一,最终使唐王朝走向灭亡。解决藩镇割据问题的是北...

唐代的藩镇问题是否可以通过类似“推恩令”的方式解决

唐朝的藩镇割据最终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

唐朝的藩镇割据是唐朝兴盛走向衰败的导火索之一,最终使唐王朝走向灭亡。解决藩镇割据问题的是北宋的太祖皇帝赵匡胤,他的解决方法是:首先‘杯酒释兵权’,解除了身边大将的兵权;赵匡胤吸取了唐亡的教训,他把边关的并将全部换成老弱病残,而且隔一段时间就换一次人,一来让这些藩镇的实力被削弱,而且互相之间没有熟悉感,所以这些势力对中央部构成威胁。这样的话,藩镇对内就不构成威胁了,而对外,赵匡胤选择了以缴纳岁币向外称臣的方式以求安定。
终唐一朝,藩镇问题都没有解决。到宋时,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反而导致宋朝兵不知将的情况出现。所以解决藩镇问题,还是得靠武力,像唐宪宗时期,就动用武力使藩镇暂时听命于中央政府。其实唐朝的节度使制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只是唐玄宗后期,不像之前那样每隔几年就使各节度使调任,且把当地财政军事大权都放掉了,才出现了之后的安史之乱。故我认为最终解决办法是军政分离,和平时期隔几年就让各节度使换换地。
哎 这不是没解决吗 因为藩镇割据 导致唐王朝实际控制的土地减少 随之而来的就是税收的减少 于是政府加重赋税 黄潮起义爆发 朱全忠灭唐 不过话又话说回来 唐朝后期也不是每个皇帝都任意藩镇胡来的 唐宪宗李纯就通过军事手段镇压过地方割据势力 事实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可是最后中央政府却没有收缴地方政府的财政和军政 等于是跟没镇压一个样 还是放权给地方 到头来还是白搭 等于就是给地方割据政府换换头儿而已 倒下一个 再上来一个 唐朝廷是治标不治本啊 到了后来唐朝皇帝对藩镇割据现象也就睁只眼 闭只眼咯
唐朝最终还是没解决 最好的方法是废除藩镇 收回兵权 宋太祖就用这一策略解决藩镇
唐朝灭亡了,因为兵权抓得不紧。

可宋朝几乎被少数民族欺负了一辈子,连皇帝都……因为他们把兵权抓的太紧了。

汉武帝发明一招,掌握了绝对权力,为何唐朝皇帝不效仿呢?

楚汉相争之后,天下初定,刘邦除了论功行赏之外,还将自己的许多亲戚封做诸侯,由此形成了一个中央,众多诸侯林立的局面。

而随着社会逐渐稳定,这样的局面反而阻碍了汉王朝的发展,因为诸侯是世袭的,在经过了多代的发展之后,逐渐变成了国中之国,众多的诸侯国变成了一个个小的汉王朝。

由此,中央也曾经想改变这样的局面。在汉文帝时期,贾谊就曾经提出了减少诸侯国的建议,汉文帝虽然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是并没有解决诸侯的问题。

汉文帝、窦皇后

继位的汉景帝,接受了晁错削藩的建议,并且付诸实施,结果引起了以吴王和楚王为首的七国叛乱,但叛乱被汉景帝迅速平定。

虽然诸侯的实力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是依然还有很庞大的势力。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诸侯的实力逐渐恢复,又开始违抗中央,中央的权威逐渐受到挑战。

此时,大臣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的构想,即将诸侯的土地分封给诸侯的后代,一代一代分下去,尤其是庶子也有权力分到土地,这样诸侯国就变成了一个个更小的诸侯国。

而一旦诸侯死了,没人继承了,那么土地就会被国家收回。这样,诸侯的土地越来越小,朝廷直接管辖的面积越来越大,以前一直让朝廷头疼的诸侯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汉武帝

汉朝的情形让我们想起了另外一个朝代,那就是唐朝,尤其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状态,跟汉朝初期诸侯割据的时代非常相似,都是自成一国,都有非常强大的实力,能够与中央对抗。

很多人就会想了,为什么唐朝就没有想过实行类似推恩令的政策削弱藩镇的实力呢?其实我们现在能想到的,古人肯定也想到了,之所以没有实施或者实施了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受到了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第一,实力并不匹配。

虽然汉朝诸侯的实力很强大,但是中央政权的实力更强大,尤其是有强大的军队作为保障,是政策得以实施的最基本条件。比如汉景帝时期七国造反,但是中央政府的周勃率军硬生生把他们镇压下去了,拳头硬才是真道理,如果政令不在诸侯国通行,中央的军队很快就会到达你的城下。

相反,到了唐朝,中央政府实力下降,尤其是多位皇帝不是早死,就是被太监大臣们控制,威信低,实力弱,而藩镇节度使们经过多年的经营,实力大增,这就导致了中央的政令在地方无法通行,即使中央想使用强制手段,但是苦于打不过人家,最后也是无可奈何。实力的不匹配是政策无法执行的主要因素。

唐玄宗


第二,行政方式不同。

汉朝时期虽然诸侯林立,而且实力很强,但是有一个权力是诸侯没有的,那就是行政的权力,也就是说诸侯国所在地方的官员的任免权是中央的。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地方官员全都听中央的,因为你诸侯没资格任免我。

由此引发了一个非常强大的连锁反应,那就是诸侯没有权力在当地征税了,税收是由当地的官员征收,然后统一上缴,既然官员是中央任免的,收来的税当然也是上缴给中央政府,诸侯的收入来源就大打折扣。

而唐朝却相反,节度使拥有非常大的权利,由于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的中央政府差点崩溃,中央政府的影响力下降,无法在继续以前的制度了,所以给了节度使更大的权力,比如从府兵制变成了募兵制。

而募兵制就导致了军队只听从节度使的命令,不听从中央的命令,甚至中央政府交出了官员的任免权,由此引发了不良的后果,比如节度使可以世袭罔替,财政都归节度使所有,这简直就是国中之国了。

安禄山

第三,受益对象不同。

推恩令能够执行下去,除了政策的强有力执行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受益的对象。诸侯也是有子女的,诸侯的财产也是需要继承的,按照古代的法制,有权力继承父辈权力和财富的只有嫡长子,尤其是爵位,只能传给一个人,而且只能传给嫡长子,至于庶子那只能让他们自生自灭了。

但是推恩令让庶子也受益了,以前没有地盘,没有权力,现在竟然有了,虽然地盘小了点财富少了点,但是总比没有好,因此推恩令极受庶子们的拥戴。而对嫡长子来说,他的爵位没有被夺走,只是分到的蛋糕少了点,但至少还是有的,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没必要动刀动枪。

而对藩王来说,蛋糕还是那么大,只不过以前蛋糕是分给嫡长子的,现在分一点出来给庶子,藩王的利益没有受损,只是后代的分配方式不一样了。而且随着推恩令的执行,诸侯内部的矛盾会越来越多,矛盾从中央和诸侯之间,转移到了诸侯内部,中央反而受益了。

到了唐朝就不一样了,唐朝的节度使一般都是一人统治,除了极个别的比如河朔三镇后来被分成了河朔五镇,其他节度使犹如一个个小皇帝,受益人就是他本人,后面根本没有推行下去的对象。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虽然不是很重要,那就是时间。汉朝推恩令的构想最早是在汉文帝时候出现,经过汉景帝汉武帝共三代的发展,才彻底将推恩令执行下去。而唐朝后期由于政局不稳,皇帝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没心思,更没时间去实行推恩令了。

所以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中央政府没有实行推恩令,原因是多方面的,实力不济是主要原因,再加上唐玄宗时期的错误政策,导致节度使们权力极大,尾大不掉,最终成了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假如唐朝能够把推恩令实行下去,也许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了,当然,历史没有另外一种历史,一切都只能在我们的假设中了。

明知推恩令可解决藩王问题,为何建文帝却不采纳?

个人认为,建文帝觉得当时的形势没必要也没时间来施行推恩令,所以明知推恩令可解决藩王问题也不采纳。下面具体介绍:

“推恩令”,顾名思义,就是允许诸侯把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孩子。皇帝给了他们所有的好处。例如,过去诸侯国只由长子继承,现在由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这一制度经过两三代人的传承,大封建主义就会越来越小,最终成为地县制,纳入国家治理范围。

公元前127年,朝廷的首席官员阎王写信给汉武帝,建议将吐恩王公赐给他们的子女为附庸。这个建议是汉武帝的及时雨,所以很快就被武帝采纳了。屯田令十分有效,避免了景帝时期诸侯割据造成的“七国乱”。从那以后,它完美地解决了诸侯国不能脱落的问题。

建文皇帝没有实行“推恩令”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没必要。

朱元璋将自己的20多个儿子分封为诸侯王时,考虑到了藩镇分离的情况,极大地制约了诸侯王的权力。例如,诸侯卫队的数量不应干涉地方行政和财政。他们只有军队的指挥权来抵抗蒙古的入侵。这就相当于诸侯为皇帝工作。没有经济收入,就不能形成大规模的私人武装力量。当时建文皇帝年幼清闲,就把五叔夷为平地,证明诸侯王都是纸老虎,不必绕道“发号施令”。当时的诸侯王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

第二,没有经验。

建文皇帝和他的政府都是知识渊博的文官团队。他们处理各种事务缺乏实践。他们没有正确选择割据藩国的策略。他们只是一味地想割断藩国,统一皇令。

建文皇帝在位时才二十出头。他在皇宫里长大,学习儒家文化。他从来没有经历过很多是非。他的团队是一群学者,擅长写文章和学习。然而,他没有多少治国经验。他只能纸上谈兵。这样一来,他们首先犯下了割据藩国的理想主义和错误政策,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使楚辞有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导致了国家的崩溃和人民的死亡。

最后,没有时间了。

腐朽的元朝统治了100多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元璋三十年来一直忙于追击北元政权,也有不少不正之风。建文皇帝急于实行他的仁政,并借助一个感谢令来斩断藩国。他花了很多年才取得成果。他等不及了。因此,在他登基后的一年内,他开始砍掉这个附庸国。

建文皇帝为什么放弃“推恩令”作为谋略?

割断藩国的法宝被放在架子上。建文皇帝在北京被毁时,他神秘地失踪了。他还没有来宣传他的文化统治!

假设建文皇帝成功地砍掉了藩属国,他就是另一个繁荣的明朝帝国。

因为当时藩王的势力已经得到削弱,手里的军队也很少,建文帝想一劳永逸解决藩王问题,如果实行推恩令,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他们的实力。
因为建文帝太过于优柔寡断了,无法下定决心,所以不采纳。
因为大环境不同,当时建文帝占领主动,他认为他如果不削藩,其他王爷就会造反,所以没有采纳。
本文标题: 唐代的藩镇问题是否可以通过类似“推恩令”的方式解决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944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瓢虫是如何捕食它们的猎物的唐代陌刀据已知的史料可以推测出是什么样的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