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哪本人智学或者华德福体系的书

发布时间: 2023-06-11 20:00: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人生格言 点击: 97

关于教育的“道”与“术”关于教育的“道”与“术”关于课程的研发,我想要先弄清楚这几个问题:课程研发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课程的理论基...

这句话出自哪本人智学或者华德福体系的书

关于教育的“道”与“术”

关于教育的“道”与“术”

关于课程的研发,我想要先弄清楚这几个问题:课程研发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教师的哲学思想、理论水平能达到自主研发课程的要求吗?研发的方式和方法对吗?研发的内容有科学性、层次性、逻辑性吗?教师真的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吗?如果这些都没有,我想所谓的课程研发,也不过是一句空话!也许有些时候,对孩子来说,反而是另一种伤害。

林教授说过:课程的研发是先要有一定的哲学观。因为一个人有了哲学观,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形成了,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教育大纲(也就是教育的基本框架或者说教育的目的、目标是什么);有了教育大纲才能有具体行动的《教育指南》(指南是指导教师具体去怎么做的行为准则);有了《指南》才会有课程(课程是解决我们应该给孩子教些什么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课程体系才会有相应的活动设计。具体的活动设计就是解决“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去教”的问题。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大教育家,你去研究他们的课程,就会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体系、理论体系。不管是借鉴别人的哲学思想也好,还是自己的发展创造也好!他们的课程都一定离不开这两个基本要素。

以现在国内外最流行的两个教育理论(蒙特梭利和华德福)为例: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就是“对生命的教育”。那么她的教育理论是怎么来的呢?“为了更确实了解人类的生命,她着手去了解了医学、心理学、物理学、哲学等种学术界权威所持的论点,这些人的名字如下――伊塔、塞根、佛洛依德、盖赛、科克希尔、沙特、朗勃叟、史多班尼、达尔文、伍尔夫、狄佛利、莱易尔、拉瑞尔、瓦特逊、赫胥黎、尤克斯克尔、波多曼、洛斯、班尼迪特、爱因期坦等。” ――《蒙特梭利教育的理论概述》。然后再通过自己从孩子身上的实践观察,发现了孩子的成长要遵循孩子的内在力量这一现象,进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

华德福教育理论的根基就是《人智学》,而《人智学》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思想。华德福教育将人视为“身、心、灵”完整的个体,以培养“身、心、灵合一”的个体为“全人”。华德福教育仍是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史代纳认为:人的教育不能仅了解人的表象 ,更应从对人本身的了解及研究开始。

所以如果你们的课程研发,老师们说不出自己的哲学观,说不出自己的教育理论,说不出自己的教育大纲。我只能说你们的课程研发是没有根的,是经不住时间的检验的。

哲学观,教育理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育的“道”,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根源。如果你的课程没有这些,哪只能说明,你们的课程是无根之水,立不住脚的。

教育大纲、指南、课程、活动这些都是教育的“术”,既我们通常所说的技术。技术是可以模仿的,可以学习的,可以千变万化的。但是“道”不行,“道”是无形的,道只能通过自己去‘悟’,所以才会有‘悟道’一说。

教育的“道”,你能悟到它的真谛,你就不会被现在社会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教学模式所迷惑,你才能从这么多教学模式中跳出来,去伪存真,找到那些真正适合孩子的教学,你才能真正有效地去帮助到孩子的成长。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和观点,共大家一起探讨!

华德福是人名吗?

看到了很多关于华德福的教育理念,请问创始人就叫华德福吗?
不是 华德福教育是德国人鲁道夫·史代纳根据自创的人智学理论创建的。华德福教育,简单地说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身体和心灵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体系主张按照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针对意识的成长阶段来设置教学内容,以便于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恰如其分地发展。华德福教育所秉承的理念是尊重每一个孩子所特有的天性,帮助孩子走上属于他们的自由旅途,这种自由指的是一种个性的解放和为人类服务的精神。
不是,
一种新的教育思潮的兴起通常是伴随社会的巨变而来。华德福教育体系的产生即是如此。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国内的经济也跟着一败涂地饥荒遍地示威、罢工四起暴动频频。德国甚至整个世界的前途会如何众说纷纭但大家都迫切的想找到解决社会、经济及政治上的各种难题的答案。当时随着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物质主义弥漫了整个欧洲社会开始有人怀疑一昧地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对的吗传统的思考及教育方式是否就能解决当时文化所产生的困扰与社会的遽变......。
  面对纷扰的社会局势德国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人智学」(Antroposophy)创立人史代纳(RudolfSteiner1860-1925)认为关键在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解决当时的文化困境及因应社会遽变必须有一套能照顾孩童身、心、灵整体发展的教育方式来扩展每个人的内在潜能及生命视野为一个更美好的人类未来奠基。「我们不应问一个人生存于现今的社会应具备那些知识与能力而是应该问这个人的内在潜能是什么以及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此我们才能为现有的社会不断地注入由成长中的这一代内在出发的新力量也只有这样的社会才是一个由其组成份子所共同创造的活社会而不是一个以既有的社会组织型态来要求并塑造成长中一代的保守社会。

为孩子一生做准备—华德福分享回顾结合人智学第九章回顾

昨天参加了小梅老师的分享“为孩子的一生准备”,听完以后觉得很有收获,跟上午的人智学读书会第九讲的内容有很多呼应的地方。只是人智学书中生涩的语言经过小梅老师的生活化的表达,更加浅显易懂。我回顾了一下昨天分享会和读书会的内容相遇之处,如下:

1、生命开初的二十年,分成三个阶段,也就是所说的三个七年。

第一阶段,换牙前,0-7岁,特征是模仿。(模仿,而非拷贝,可以去思考两个词之间的不同,以及通过模仿可以让孩子最终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孩子意志的发展,构建物质身体。

第二阶段,7岁到性成熟期,接受权威,(什么是权威,这里小梅老师提到“爱的权威”一词,而非打骂恐吓威胁的霸权强权)。孩子情感的发展,以太身。

第三阶段,性成熟期开始到21岁,孩子特征,从自己的判断出发与周围世界建立联系。思考的发展,星芒身。

书中提到,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在小学生这个年龄(最渴望权威的时候)把握住权威,那我们的教育将会遭到失败。小梅老师提到,一方面是爱的权威,一方面是保护孩子的各种感官的好基础和让孩子感兴趣。如果没有兴趣,靠死记硬背,那就不是鲜活的教育,我们是要做鲜活的教育,并在合适的年龄合适的阶段,给到孩子合适的内容。(小梅老师举例,这就是为什么三年级要给到孩子农耕、手工、建筑板块等)。

以上三个阶段分别呼应的是:第一阶段换牙前,世界是道德的;第二阶段从换牙到性成熟期,世界是美的;第三阶段从性成熟期开始,世界是真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华德福是善美真的教育。

所以纯粹科学板块专业的课程,在孩子进入性成熟期后才会开始加入,而不是在更早的时候。因为我们在对的时间加入合适的内容,所以孩子会用“最少的时间学习最多最深的内容”,这也是分享时小梅老师引用的robin老师的话,确实很贴切。 

事实上,华德福的学习,不是慢,而是前面的地基打得扎实,设计也已经酝酿很久,后面房子一旦开始造起来,资源又充足,很快就能造好又稳又美的房子。

2、关于思维逻辑,逻辑性—也就是思维的活动,在平常生活中,思维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其实我们从孩子出生后,所有的言语都已经在给予了孩子逻辑性思维的模仿空间,所以我们要很有意识地看到自己的一言一行。 回顾中,棒棒同学补充到:还有行为 成人有条理有序的行为也是给予孩子模仿思维的方式。到底怎样帮助孩子思维 华德福幼儿阶段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的思考做准备 。

关于结论、判断、概念。人智学书中提到“当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我们在不断完善着结论”,我回过头去看做心理咨询过程中也确实是这个现象,我们心理学体系也会说“信念系统”。这是一个循环的系统。

斯坦纳说:“在我们观察一件单独的事物时,我们就已经在进行一个结论。”

传统教育中的模式,通常是先有一个概念/公式,然后让学生推论证、判断,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而斯坦纳提出,我们是先有结论、再是判断、再是自己得出的概念,这个概念将是深入我们身体,影响我们灵魂和一生的。这个概念是人能够与它一起生活下去的,必须是鲜活的。这个概念在这个人未来生命中不再是他曾经得到的那样,而是在未来生命中自己改变。这才是鲜活的概念。那什么是死的概念?就是你们持续地给予孩子定义的时侯,你就是在向他植入死的概念。也就是说,许多定义致使鲜活的教学死亡。那我们要怎么做呢?我们不应该在下定义,而是应该进行“特征描述”。一种正确的教学一开始就不是在定义上下功夫,而是在特征描述上下功夫”。这让我联想到“鼓励与表扬的区别”,以及斯坦福大学做的鼓励与表扬的对比和研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倡细节客观描述的鼓励,不提倡下定义式的表扬。

书中提到“我们当务之急是要这样教学,不是动物性的,而是在高级动物的人的意义上,使教学对于儿童是一种真正的享受,而不是使他感到离斥感和恶心。”

“危险存在于,人们很容易将这种教学是快乐和享受的源泉的原则,扭曲为平庸。”

“如果人按照常常令人乏味,纯粹从实用角度出发来为直观教学设置的条条框框,确实不可能迎来儿童这种无意识地接纳,这个世界是美的,同时教学也必须是美的,相反,应该自己尝试,完全浸入艺术的经验,由此使教学正好在这个时代里浸透艺术气息。” (艺术,不仅包括音乐、美术、戏剧等,小梅老师提到,最高等级的艺术是社交性艺术)。

所以,如果我们一个课程是有模版的,每次都是复制模版授课,那么老师也会乏味没有创造性,失去激情和动力,如果要培养一个鲜活的生命,教育一个鲜活的孩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鲜活起来,只有自己有兴趣,并浸润其中,还会把这份鲜活溢出来,滋养到孩子。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华德福教育。

#读书笔记#人的自我——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

原文段落:

“人与动植物最大的区别是人有自我。我们的身体是为“自我”而做准备的。在出生时,人的自我才和身体相结合。而且,需要经过很多年,从母体里来的身体才能完全被孩子的自我所充满。因为自我为了建立它自己的身体,必须首先转化和更换每一部分来自父母的生命物质。这种物质的更换会持续一生,也注定了人要不断的转化自己和完善自己。”

个人理解:

一个人的存在是因为他的“自我”的存在而存在,而物质身体只是“自我”这个作为人的灵魂的载体,人的变化和成长其实是“自我”入驻身体以及它完善的一个过程而已。

原文段落:

“而“自我”又是从何而来呢?他是永恒的精神存在。人的物质身体是相对短暂的,而自我的完善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个人理解:

物质身体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去完善“自我”。也就是说人生的每一个坎和经历其实是件好事,都是打磨“自我”的“工具”。

原文段落:

“孩子会自我展开来完成他们的使命,我们应该带着尊敬接近他们,理解孩子来到的目的和意义。如果我们保持着这种内在状态,绝不会犯许多父母常犯的错误。因为肉体只是为一个神圣的创造而准备,并且自我的一生是有精神的命令安排的。在精神和肉身联接这一奇迹般的事件中,父母仅仅是一个帮助者,自我旅程还是每一个精神个体通过身体和心灵在大地上来完成的。”

个人理解:

每个人的到来都是来完善他自己的“自我”的,这个完善的功课别人是帮不了的,主要靠他自己在现实中来完成,无论是身体层面的还是心灵层面的。因此,教育其实就是为孩子准备这样一个能够“自我完善”的安全环境。这个环境的准备就是父母和老师所需要提供给孩子的支持,或者又称之为对孩子的“教育”过程。

人智学的重要观点

史代纳认为大约从1413年开始,人类的意识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个文化纪元”(The Fifth epoch)(注:在人智学中,史代纳根据人类的意识发展来划分历史发展阶段,一种意识发展的阶段称为文化纪元,大约2900年为一个文化纪元)。在这“第五个纪元里”,个体意识已经觉醒,每一个人都可以独立地发展自己的精神生活,并有能力通过自己的修炼而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因此,人的精神自由和独立,成为精神发展的首要条件。这种意义的自由和独立是超越个人情感、血缘、地缘、政治、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影响和限制的,而精神自由和独立是必须通过适当的教育和自我改造来达成,华德福教育体系就是建立在人智学这样的理论基础上。 史代纳对人类的智慧和人的意识发展做了深入研究,从而得出关于人的身、心、灵和精神发展的独特认识,他对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史代纳发现了人的意识是阶段性的发展,七年为一个周期。华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阶段性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让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迎合和发展,因为人的自我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扮演不同的角色。针对人的深层意识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最终才能达到具有超越物质、欲望和情感的洞察与判断力,结合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本质达成自我,最终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方向。

本文标题: 这句话出自哪本人智学或者华德福体系的书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renshenggeyan/31488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你脑海里最激励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人们相信不可能,但从不相信机会渺茫。”这句话怎么理解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