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再也看不到像鲁迅之类的人物了

发布时间: 2023-08-18 22:01: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鲁迅为什么被世人埋没?!现在再也看不见鲁迅的身影了,怎么回事?!鲁迅从来没被世人埋没,甚至至今仍被很多人记在心里,写在书中,挂在...

为什么现在再也看不到像鲁迅之类的人物了

鲁迅为什么被世人埋没?!

现在再也看不见鲁迅的身影了,怎么回事?!
鲁迅从来没被世人埋没,甚至至今仍被很多人记在心里,写在书中,挂在嘴边,只不过随着岁月变迁,大家渐渐对鲁迅讨论的少了罢了。

时光是一把刀,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光是鲁迅,历史中很多圣人、大哲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这并不代表着遗忘和埋没,火种没有熄灭,只是热度减少了而已,但追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一下几点。

1、当今处于信息爆炸时代,信息爆炸导致了太多的信息涌入人们的眼帘,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几个人、几件事可以天天控制着我们的眼球了。而像鲁迅这样的大焦点也会非常之多。而以前几个领导人、几个文人、几件事占领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其实是知识信息贫乏的象征。

2、鲁迅的精神在当时革命年代十分重要,但现在是和平年代,人们更注重于现实矛盾、现实需求,鲁迅的精神已经离现代人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但凡需要的,才会成为焦点并不断扩大,所以鲁迅及那个时代的文人渐渐从主流热点中隐去,但他们作为一个时代的高峰,仍然被记载和保存。

3、文化潮流改变,所谓江山各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现今社会各种明星秀成为主流节目,现在除了央视三套,基本看不到明星演唱会、mtv之类的了,取而代之的是大众自娱自乐。这种迹象在各个地方都有类似的情况,比如:作家不像以前那样热门,而起点中文网里拥挤着不以写作为生的网络作家等。
 力挺鲁迅,我觉得说什么都是苍白的,给你一篇文章。近来,由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引来一片争议,赞者有之,阻者有之。而笔者认为,在近年来对鲁迅话题经历了沉默、回避、冷 淡的过程后,现在让其滚蛋,已经是时候了。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那些曾经被其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鲁迅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

  看看:
  孔乙己们复活了。并且以一篇《‘茴’字有四种写法》的论文,晋级为教授、学者、国学大师;也不再提心吊胆地“窃书”了,而是平心静气地在网络上“窃文” 了;不仅可以舒坦地“温一碗洒”,而且还能以其博导的诱惑力对“伊”来一把潜规则了,他岂能让鲁迅揭了他前世的底?!

  “资本家的乏走狗”们复活了。尽管它们披上了精英、专家的外衣,但依然“看到所有的富人都驯良,看到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他们或装神弄鬼地玩弄数字游戏, 鼓吹物价与美国接轨、工资与非洲接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或干脆作了外国人欺诈中国的“乏走狗”,与其里应外合、巧取豪夺。它们岂容鲁迅再一次把它打入水 中?!

  赵贵翁、赵七爷、康大叔、红眼阿义、王胡、小D们复活了。有的混入警察队伍,有的当上了联防队员、城管。披上制服兴奋得他们脸上“横肉块块饱绽”,手执 “无形的丈八蛇矛”,合理合法地干起了敲诈勒索,逼良为娼的勾当。如果姓夏那小子在牢里不规矩,不用再“给他两个嘴巴”,令其“躲猫猫”足矣。想想,这些 下做的勾当儿怎能让鲁迅这种尖刻的小人评说?!

  阿Q们复活了。从土古祠搬到了网吧,但其振臂一呼的口号已经不是“老子革命了!”而是“老子民主了!”每天做梦都盼着“白盔白甲”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早一天 杀过来,在中国建立民主。因为只要美国的“民主”一到,赵七爷家的钱财、吴妈、秀才老婆乃至未庄的所有女人就都是我的了!哼!而鲁迅却偏偏要我做个被世人 嘲讽了数十年的冤死鬼,我岂能容你?!

  假洋鬼子们复活了。这回干脆入了外籍,成了真洋鬼子。并且人模狗样儿地一窝锋地钻进“爱国大片”的剧组,演起了凛然正气、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让人好生不 舒服。此种一边哽咽着颂扬祖国母亲,一边往向征中华文明的青铜大鼎里撒尿的举动,岂不是鲁迅杂文中的绝好素材?!

  祥林嫂、华老栓、润土们复活了。他们依然逆来顺受,情绪稳定。因为“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这样,必须要备足了餐料。而那些 准备做餐料的人,本来可以闷在铁屋子里,一边听着小沈阳的笑话,一边麻木地死去,岂容鲁迅把他们唤醒,再一次经历烈火焚身的苦痛?!

  那些“体格茁壮的看客们”复活了。他们兴致勃勃地围观那些“拳打弱女”、“棒杀老翁”、“少年溺水”、“飞身坠楼”的精彩瞬间,依旧“颈项都伸得很长,仿 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哈哈,仅看客一类,被你伤害的人就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几乎都愿做看客!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当今的社会不需要“投枪和匕首”,而需要赞歌、脂粉、麻药。正如陈丹青先生讲的“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 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除非你有两条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鲁迅同时代 的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

  如果鲁迅赶上这个时代,对于“开胸验肺”、“以身试药”、“周公拍虎”、“黑窑奴工”、“处女卖淫”、“官员嫖幼”等一系列奇闻,又会写出多少辛辣犀利、 锥骨入髓、令人拍案叫绝的杂文来,想想,真是让人后怕,所幸这个尖酸刻薄的小人已不在人世了。

  让我们彻底赶走鲁迅,欢迎“小沈阳”,让人们在开心笑声中忘却现实的不公和苦痛,在笑声中渐渐地麻木、渐渐地变傻
你的问题可以用下面的几点来解释:
1、信息时代的爆炸:信息爆炸导致了太多的信息涌入人们的眼帘,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几个人、几件事可以天天控制着我们的眼球了。

2、长尾理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信息时代的极大丰富,检索信息的极度自由,所以人们都偏重于进入自己更喜欢的信息,从而形成无数个分散的信息焦点。而像鲁迅这样的大焦点也会非常之多。而以前几个领导人、几个文人、几件事占领着我们的精神世界的知识信息贫乏的象征。

3、时代的变迁:鲁迅的精神在当时革命年代十分重要,但现在是和平年代,人们更注重于现实矛盾、现实需求,鲁迅的精神已经离现代人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但凡需要的,才会成为焦点并不断扩大,所以鲁迅及那个时代的文人渐渐从主流热点中隐去,但他们作为一个时代的高峰,仍然被记载和保存。

4、人们将从看客变成主角,所以各种dir、各种明星秀成为主流节目,现在除了央视三套,基本看不到明星演唱会、mtv之类的了,取而代之的是大众自娱自乐。这种迹象在各个地方都有类似的情况,比如:作家不像以前那样热门,而起点中文网里拥挤着不以写作为生的网络作家等。
前一段时间,有一篇软文在网络普遍流传,“鲁迅终于从教科书里滚出来了”;看了之后深有感触,鲁迅文章中的人物,像孔乙己,祥林嫂、啊Q等人物,普遍存在在当今的社会,鲁迅的文笔锋利,在哪个时候对国民的批判不可谓说不彻底;
现如今,时代变迁,鲁迅的文章在教科书中的数量越来越少,甚至绝迹,让人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只能说是当下的社会使然。
你没有看对方向,中国杰出而有志的青年十三亿人还找不出一个么。
别误会,我说的不是清华,或者北大。当然也没有什么歧视。
例如,韩寒。或者科学松鼠会的一圈人,又或者科幻迷。
这是中国各方面的优秀的人。
又或者说——你。
坚持自己所想的,不断思考,
你绝不孤独。

你还知道哪些像鲁迅这样的人?

古往今人可与跟鲁迅谈得上像的有屈原、杜甫、陆游,五四之后再难找到有五分像的啦!
首先他们都是文学家,具体一点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都是在与同时代相比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家,而且他们四人都官场,同时又批判时政,甚至不惜生命来捍卫自己的思想!
这是一个大问题,先写这些,有空专文补充。
老舍、胡适等,老舍的骆驼祥子和鲁迅的许多文章一样,批判了社会的黑暗,胡适和鲁迅一样的是,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共同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用文字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现在没了鲁迅这样的人,而闰土却数不胜数,你怎么看?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如果说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写的是少年时代我和闰土的故事,那么《故乡》属于我和闰土的结束篇。

我一直都认为鲁迅先生的小说是不可以读太久、太细的。每一篇小说当中都带有朦胧压抑,这种压抑就像演员入戏太深,久久难以自拔回到现实的感觉是一样的。

先生的文章写于100多年前,今天读起来仍然振聋发聩,耳响回鸣。闰土作为陪伴鲁迅半生的一位玩伴,鲁迅先生一生经历丰富,为什么回多次成为笔下的主角呢?

闰土不是单独某个人,而是一群人的成长历程

很多人读《故乡》、《少年闰土》总是会感慨闰土从一位天真勇敢的少年,变成一个邋遢懦弱的中年男子。它代表着普罗大众的人生轨迹,因为每个人都能从闰土的身上看到普罗大众的身影。闰土的经典就在于,他就是生活中的你我,历史中的普通人。

他们都去哪了 

音乐大师朴树先生成名作《那些花儿》曾写道“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

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回想,小时候曾经一起下河摸吓、上树掏鸟的小伙伴哪去了。

时光如流、岁月不居。时光带走的不仅仅是为了讨生活离我们而去的小伙伴,也带走了我们自身的少年英气。池塘边榕树下,曾经以为可以和小伙伴在村里盖建瓦房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可是终有一天。包括你我,我们都成了闰土。

百年前的鲁迅先生是闰土,百年之后的我们殊不知也是闰土 

闰土是一种符号,是与生活妥协的表现。鲁迅先生写闰土的人生轨迹何尝不是写自己呢。

鲁迅先生曾经用过“宴之傲者”的笔名,以此自嘲。自己的哥哥娶了两个日本姐妹为老婆,她们把鲁迅赶出家,鲁迅自嘲家里是女人掌权。

鲁迅此时的无家可归、无依无靠像不像中年闰土过着生活飘摇、灵魂流浪的日子呢。

“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这不就是鲁迅被两个日本嫂嫂逐出家门搬家的场景吗?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这或许也是鲁迅在暗示与哥哥有所隔阂,希望下一代人能够仍然一气,千万不要像他们这一代人一样。

总而言之,个人认为鲁迅笔下的闰土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单一个体,而是一种符号,一群人。它代表着鲁迅先生自己,代表着鲁迅生命中的玩伴,也代表着普罗大众,更代表着后来的我们。

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是比较快乐的,这样的人多了这个世界就会美好。
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为现在社会就造就了这样的现象,所以说闰土这类人会越来越多。
我认为说的有道理,现在社会中,像鲁迅这样身怀大义的人屈指可数,都是像闰土这样的安居现状的普通人。
我认为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像闰土一样,缺乏积极奋斗的精神,比较安于现状。

与鲁迅一个时代的名人

与鲁迅一个时代的名人

《新青年》的同人应该是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胡适、陈独秀等。
还有老师、朋友、学生、论敌等,包括政治人士、演艺名角、文学新人、革命左翼青年等。如瞿秋白、胡风、巴金、茅盾、李长之、高长虹、张竞先、朱光潜、梁实秋、傅斯年、顾颉刚、梅兰芳、 *** 、丁玲、萧军、萧红、梁启超、吴稚晖、章太炎·······
很多很多,鲁迅先生的生卒年应该是一八八一年到一九三六年,经历一部分的晚清和大部分的民国。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一个年代,天才简直是成群结队而来。

鲁迅那个时代的背景是什么?

出生日期:清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祖父周福清(1838一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此时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后任内阁中书。
父亲周伯宜(1861一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因肺结核而死。
母亲鲁瑞(1858一1943)当地举人鲁希曾三女,思想颇为开通,出身于绍兴近郊安桥头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家庭:
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所以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了。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 quot;钦点""翰林"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长途的起点,就设在这样一处似乎距乐园相当近便的地方。
这就使鲁迅获得了一系列穷家小户的孩子所无法享受的条件。家里四五十亩水田,就是周介率不从北京汇一文钱回来,日常生计总是绰绰有余,足以将贫困从他身边赶得 远远的。周家是讲究读书的,周介率甚至有过让儿孙一起考取翰林,在门上悬挂著“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额的雄心,那种书香人家的气氛,自然相当浓厚,鲁迅家中有两只大书箱,从《十三经注疏》和《四史》,到《王阳明全集》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从《古文析义》和《唐诗叩弹集》,到科举专用的《经策统纂》,甚至《三国演义》和《封神榜》那样的小说,都挤挤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里有书,众多亲戚本家 中,不少人也藏书甚丰,而且不单是那些枯燥难懂的正经书,更有许多使小孩子非常喜 欢的好玩的书,从画著插图的《花镜》,到描写少男少女的《红楼梦》,几乎什么都有。
一次,一位亲戚甚至允许鲁迅到一间堆满杂书的小屋于里自由翻拣,他推开那房门的一刹那间,脸上的表情会是多么惊喜!从六岁开始,鲁迅就开蒙读书,先是随本家亲戚学,后来又被送到绍兴城内最有名的一家三味书屋去读经书,《论语》、《孟子》……甚至连古旧难懂的训诂书《尔雅直音》,也在塾师的指导下读了一遍。自然,要他自己说, 一定不觉得这样读书有什么快乐,但是,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著书香门第的薰陶,有傅学的老师指点,能够日日读书,还能用压岁钱自己买喜欢的书来读,这实在是那个时代的小孩子能够享受的最好的条件了。 鲁迅全集
中国是个讲究父权的国家,独多那种粗暴专横,将子女认为私产的父母,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遇上这样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会被糟蹋得暗淡无光。鲁迅的运气如何呢?周介孚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却显 得相当开通。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直接就读四书五经,叫一个六岁的孩子天 天去念"学而时习之",他会多么痛苦?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先读历史,从《鉴略》开始,然后是《诗经》,再然后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读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祖母更是特别疼爱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让鲁迅躺在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摇著芭蕉扇,在习习的凉风中给他讲故事,什么猫是老虎的师父啦,什么许仙救白蛇啦,鲁迅直到晚年,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兴味和惬意。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更为温和。他家教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鲁迅在《朝花夕拾》的那一篇《五猖会》中,记过他一件事,就是在小鲁迅那样快乐的时刻,偏偏逼他去背书。可实际上,周伯宜平时对儿子们的读书,监督得并不紧。在日常管教上,更常常很宽容。 有一次鲁迅和弟弟偷偷买回来一本《花经》,被周伯宜发现了,他们又害怕又绝望,因 为这是属于闲书,一般人家都不许小孩子看的:"糟了,这下子肯定要没收了!"谁料周伯宜翻了几页,一声不响地还给了他们,使他们喜出望外,从此放心大胆地买闲书,再不用提心吊胆,像做贼似的。至于母亲鲁瑞,对他的挚爱就更不必说了,几个孩子当 中,她最喜欢的就是鲁迅。从人情来讲,父母总是爱子女的,可由于中国人祖传的陋习,这种父母之爱竟常常会演化成对幼小心灵的严酷的摧残。当然不能说鲁迅就没有遭过这 样的摧残,他后来会写《五猖会》,就说明内心也有深刻的伤痕。但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幸运的,至少在童年,他经常都是沐浴在温和宽厚的长辈之爱中

四个与鲁迅、胡适同时代的文化名人

冰心 谢婉莹
老舍 舒庆春
巴金

纪伯伦 鲁迅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吗?

是的,鲁迅出生1881年9月25日。纪伯伦出生1883年1月6日。所以他们两个人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跟胡适、鲁迅一个时代的作家有那哪些?

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林语堂.周作人.周建人.钱钟书.张爱玲.朱自清 沈从文.叶圣陶 ........等等

关于鲁迅那个时代的问题

国家风雨飘扬失城邦,黎民风餐露宿盼安康,壮士风云际会欲救亡,学人奋笔疾呼求富强!
君不见华夏满地遍租借,华人如狗家园不得入!君不见神州万里皆饿殍,可怜野草傍生路边骨!
君不闻武昌城楼枪声切,吾血吾躯筑就新民主!君不闻北平街头皆悲啸,怒火激烟不受亡国辱!
总的说是面对战败积弱腐朽的国家,向西看寻求西学东进,是个动荡变革的年代,也是苏醒救亡的年代吧!核心内容也是救亡,鲁迅不也弃医从文为了救国嘛!

鲁迅时代的背景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儿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广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有3个侄女。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和朱自清是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物

鲁迅(1881.9.25~1936.10.19),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
当然是同时代的人

本文标题: 为什么现在再也看不到像鲁迅之类的人物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73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秦始皇 14 岁继承帝位,是如何战胜吕不韦的古代粮食稀缺,百姓每天都吃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