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缺少经验的名将是如何打出成名战的

发布时间: 2023-06-14 02:00: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正史中的三国四大隐藏高手,分别是怎样一战成名的?三国历史中,出现过很多英雄和猛将,除了被后世所熟知的那些名将之外,还有一些平时非...

古代缺少经验的名将是如何打出成名战的

正史中的三国四大隐藏高手,分别是怎样一战成名的?

三国历史中,出现过很多英雄和猛将,除了被后世所熟知的那些名将之外,还有一些平时非常低调的隐藏高手,他们一生都没有什么名气,但却在关键的战役中爆发出了巨大的威力,令后人不解和震惊。

1 打败吕布的李进:

根据史料记载曹操败退之后,吕布想要乘胜追击,后遇到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李进,两人单挑之后吕布大败而回,这件事不是演义中的情节,而是记载于三国志,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可却败给了一个没有名气的小人物,令后人有些不解和震惊,这个李进是农民出身,并不是正规军队的首领,只是当地乡勇的首领,相当于民兵的级别,但他却可以战胜数千人马的吕布军.其实李进并非一个无名之辈,只是没有出现在《三国演义》当中,所以并不为人所知,自幼习武的李进与赵云的师父童渊可是互为好友,两人之前几乎伯仲之间,而童渊可是能教出赵云这样一位名将的老师,就可以想象得到他的实力有多高。

而李进却可以跟童渊在泰山之顶大战三天三夜而不分胜负,就知道李进并非浪得虚名,而且还指点过万军刺首的韩龙,就连剑师史阿也曾被李进在三招之内击败,要知道剑师史阿可是曹丕的剑术师父,三国名将曹丕能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史阿功不可没。所以这位看似无名小辈的李进能打退吕布这样的选手,并非依靠运气这种东西,可见李进是一位隐藏高手,让未尝败绩的吕布终于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2 打败两位名将的马忠:

马忠不是什么大将军,只能算是副将,也没有什么名气,在三国历史中仅仅出场过三次,但他在关键战役中却能打败两位名将,一时之间让人不解和震惊,在东吴偷袭荆州之后,关羽一路溃败到了麦城,这时的关羽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但凭借着关羽的威猛,一时之间也没有能抓住他,这时偏偏出现了马忠,轻松就擒住了关羽。关羽万万想不到会败在一个无名小人物手中,最后也因此丢了性命。

随后刘备在攻打东吴的时候,马忠又一次出场打败了黄忠,虽然当时黄忠有些老了,但他老当益壮,勇猛不减当年,却被马忠给射伤,最后不治而亡,黄忠是神箭手,怎么会让马忠给射死了?马忠能击败关羽和黄忠两位名将,说明他是有实力的隐藏高手?当然了马忠的种种传奇事件大多数都是出自于演义当中,也不知道喜爱蜀汉的罗贯中为何非要把关羽跟黄忠这样的名将一定要死在马忠的手里,难道说这一切都是为其下一本小说埋下伏笔吗?

不过马忠活捉了关羽这件事到是真实存在的,而黄忠可能就是老罗认为,反正关羽已经被人打败了,不如再给马忠加点运气,让黄忠也成为马忠的战绩好,这样也显得关羽当时没有那么大意,毕竟在老罗的心中,一个将军只有战死沙场才是最好的归属,反正关羽也死在了马忠的手上,人家都这么出名了,也不在乎再多加一个名将,于是黄忠也成了马忠的一生的战绩之一。

3 差点杀掉马超的阎行:

阎行曾经是一个叛将,但曹操并没有嫌弃他,在曹操不断败于马超的时候,没有一位武将可以抵挡马超的勇猛,这时阎行挺身而出,和马超大战了一场,还差一点就用断裂的武器杀掉马超,可见阎行的勇猛是略胜于马超的,而马超是西凉名将,实力是三国最高一档,可以战张飞,可以战许褚,所以阎行的实力应该也是和张飞关羽他们差不多,只是阎行一生却没有什么名声,属于三国中隐藏的高手。

只是阎行的运气太背,说实话阎行其实并不想跟马超成为敌人,可是自己的家人又被曹操所控制,听起来好像是曹操很大度,多次赦免了阎行的叛逆行为,其实只是在背地里又给予了重大的压力而已。如果阎行在没有家人的牵绊之下,跟马超相比,说不定会更胜一筹也说不定,毕竟在强迫的情况下,能发挥出几成的战力都是个未知数,如果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跟马超单挑,很有可能当时还未完全成长起来的马超会直接死在阎行的手中也说不定。

4 打败公孙瓒的麴义:

麴义也是一位叛将,投奔袁绍后一直镇守凉州,在演义中麴义非常弱,被赵云一招秒杀了,但史料中记载的麴义却勇猛异常,实力并不在颜良文丑之下,真实的麴义曾经带领数百精兵打败了公孙瓒3万大军,这种非常罕见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让麴义名声大噪,但此人平时都是非常低调的,一生也没有什么名气,只是在关键战役中却大爆发了,这一战也是让后人不解和震惊,有这样隐藏的高手在,袁绍却能败于曹操。

不过要说麴义低调也不太对,只能说麴义不太会做人,要知道当时的整个袁绍势力当中就分为好几波的世家士族,但是麴义自从在界桥一战打败公孙瓒以后,就开始对这些世家士族等人不放在眼中。而袁绍在自己的后期更是受不了自己的属下太嚣张,不论这些人有没有才能,只要对自己不敬之人,全部都被袁绍所杀,包括田丰这样的人才也是如此,所以说到了官渡之战会败给曹操,看似曹操一方运气爆棚,实际上是袁绍一直以为的所作所为早已不得部下的忠心。

不论是三国时代还是东汉末年,其实高手们一直都不缺少,唯一缺少是发现这些高手们的伯乐而已,说实话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其实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当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只是很多时候因为自尊与自信等原因,让这些人变成了大家眼中的废物,说白了就是这些人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而已,就好比一个脑子迟钝之人,你非要让他去干一些快速反应之类的事件,怎么可能不出错,如果说这样的人被运用在重体力之类的工作当中,可能他要比一般人更加出色,这就是所谓的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

那些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名将,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历史上被称为名将的都有几个共同点:一是有坚定的意志,爱国哀鸣,能为了心中大义百折不挠,不畏生死;二是智勇双全,不仅仅要学习射御武功,还要学习兵书计策;三是独特的人格魅力,领导力卓绝,他们都能爱护下属,待兵士如自己的亲子,因此备受爱戴。
都是当时的社会状况造就的,乱世出英雄,并且这和他们自身的努力离不开,他们苦读兵书,修炼武艺
我觉得应该是靠自身的毅力,还有努力。通常都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名将二字是众多历史读者都心驰神往的,比如白起、卫青、戚继光等等,但如果我们细致地拆开来看,就可以把名将是如何练成的问题界定成中国古代军事人才是如何成长的,其成长路径有哪些共性和差异性等等,当然这样的话题难免过于浩繁,而如果我们要按照一个一个名将的来回答可能也不太现实,所以我们至少要从逻辑上去回应它。

一、第一课:什么是将

那我们首先要讨论一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将",我们不妨将其做一个最基本的界定——"将"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我们通常所反应出的某某很帅,很厉害这种烂大街的评价,而是要从事实层面上看到他最重要的能够展现自身才能的场景是什么,他在既定场景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那么起到这个作用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将"。我们可以尝试着将他称呼为战场上的特殊人才,即与战场上大批量存在的士兵不一样的人,这一类人承担的作用或者说他在战场上所要扮演的角色相较于其他人要重要,这看似说了跟没说没什么区别,但问题在于我们要知道这个特殊性在哪里,首先在战斗层面上,这是表现的最明显也是能够最直观表达出来的,一般而言他们都十分勇敢,比较能打,战斗能力比较强。

当然这些也不尽然,也有很多将领也不是特别能打,那么就要看第二个层面,从指挥的角度来看,想要成为名将或者说一个好的将领,

是要

能够指挥部队的,知道军队该往哪走,打的时候往哪打,不至于出现下达了防守命令后全军的反应是溃逃、败退的尴尬处境。最后在组织层面上,如果不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将官,组织的部队不是几百几千,而是以万计的乃至国家层面的作战时,那么就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组织能力。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三个层面去看待这些名将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二、第二课:如何为将

先说第一个层面,战斗

就古代战场而言,对于将官而言面对战斗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应变能力?提升士气?命硬?恐怕都难以准确的说明它。

首先他们要有作战的精神,即主观上的意志力,一个上了战场面对敌人的人第一反应是逃跑明显是说不过去的。有了逢敌必亮剑的精神,那么在执行上也要跟的上,因为很想打却打不过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点,称之为作战技术,武艺、骑术、射术等这些都很重要,首先武艺上,在古代战场的大背景下想要活下来,那么武艺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其次骑术上,从最开始双手抱马头,两腿夹马身的原始骑术到后来可以坐上马鞍,脚踩马镫这样的骑术对于战争中的长途跋涉突袭突进这样的高机动战术都十分重要。

最后射术上,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正常人能够使用的中远程打击技术有且只有弓箭,他是战争中人在肢体上的延申,在敌人未至时先手打击,夺得主动权。孔子所说的六艺中的射、御便是体现了这些作战技术的重要。

通过这个层面,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我们是一个生活在古代的士兵,通过在战场的一次次摸爬滚打练就了上面所说的一系列本事,能够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情况下依靠掌中剑胯下马对敌人进行有效杀伤,能活命甚至能带着我身边的几个人一起冲杀,这时你就已经具备了一个低阶军官的能力。即便是在近代的部队中,这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近代战争中那些士官都是由老兵担任的,凭借经验以老带新,那么统驭这些老兵的就是这些低阶军官!

第二个层面——指挥

当一个基层军官开始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时候,仅仅靠个人的勇武可能就不够了,在保持最基本的作战能力条件下,就需要培养锻炼自己的指挥能力了。那么什么叫指挥?如果说将一支部队比作一把刀,开刃的地方就相当于所有的士兵,那么所有的中层军官就是从刀背到刀刃之间的材料,他们是构成这支部队最重要的部分。

这些中层军官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是指挥,指挥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获取,这些信息通过派出斥候、探马到周遭获取,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这些中层军官承担着一场战斗中决策者所布置下的具体任务,古代军队并不是一起扎堆,通常分为几个部分行军扎营,将帅不可能事无巨细,那么这就需要中层军官作为将帅的触手去进行控制,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是围绕将帅来运作,而是以他们身边的百夫长千夫长这种中层军官为单位来行动,各个单位在战场上同气连枝抱团作战,个人英雄主义在现实战场上并不吃得开,这也是为什么能够实现多次以少胜多的将领能够被人所传颂的原因。

还有就是战场上的临场反应,一场战斗打到最后可能原先所有的信息、准备都会统统作废,这时作为一个小部队核心的中层军官应当扮演一个什么样角色,这时最重要的就是临场反应,能够让士兵不离开自身的控制范围,依然可以跟随部队作战,一旦整体出现了被对方冲垮的趋势,自己也要能够带领自己的小部队尽量完整的撤退,这就意味着要达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历史上我们看到太多溃败的例子,甚至在溃败过程中一败再败。所以这个时候能够率军殿后在撤退过程中临场反应的军官就显得难能可贵。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个层面——组织。

如果说第一个层面的作战可以用个体的打架来想象,第二个层面的作战我们可以用打群架来想象,那这第三个层面几乎就是我们很难想象到的情景,如果一定要做一个类比,一个大的集团公司就像是一整台机器,而个人就是这台机器当中的一个零件,而那些公司高管起到的就是负责组织各个零件去运作从而带动整个机器的作用。

那么他们都要管哪些事情,首先是军队意志,这十分重要,如果说一个公司所有人想的都是混吃等死,应付了事,出了问题率先跑路,那么这样的公司一定是没有活力的,想要取得成绩更是天方夜谭,所以将领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为整个军队提供作战意志,这件事情说来很奇怪,个人怎么能够为整个军队提供意志,说来无非有几种因素,有个人的人格魅力,比如吴起、岳飞、郭子仪等与士卒同甘共苦,还有团队精神,但这很难,也是古代军队与近代军队之间最直接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岳家军、戚家军这样的军队为后世传颂的原因,因为他们已经触碰到了近现代军队的边缘。

其次是后勤保障,这听起来与将领关系不大,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出征在外人吃马嚼,将领要保证自己的军队在战时有充足的粮食、衣装、帐篷。最后是战略规划,这次作战行动我们要打到什么程度,实现什么样的目的,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要分兵几路,出兵过程中谁先到指定地点,怎么对敌包围切割,如果解决不了怎么撤退,这些预案都需要提前规划,如果将领心中没数那就会注定失败。所以我们会看到书生带兵打仗大多失败,究其原因就是待在家里看兵书很容易就觉得自己睥睨天下,颇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错觉,连上了战场连马匹怎么安置都会称为问题更妄说人了,因此才会有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说法,这就再次说明了将领的组织能力多么重要,很多将领能将战斗、指挥这前两个层面做好就已经难得,在此基础上达到高度组织性,达到让军队如臂使指的程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则是凤毛麟角,而这些人无疑都是彪炳史册。

我们再回头看诸多名将,郭子仪出现在哪里,逃散的士卒就会追到那里聚集在他的麾下;李世勣攻打突厥抑或是李靖的征战,他们对于整个战局哪怕是客场作战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胸有成竹,能够妥善的安排部队经进行战斗从而取得胜利。

三、第三课:名将的意义

讲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名将之所以能够成名是他在战场上具备战斗能力、指挥能力、组织能力,如果这三项能力十分突出那就能够使得他的成就远超同时代其他将领。但仅限于此还没有结束,我们要追问最后一个问题,名将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仅仅局限于战场之上,我们能知道的就只是他那一刻刹那间的辉煌,但是真正的我们能够在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去讨论那些重要的名将,除了那些故事之外,他们的意义还体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对于国家,对于名将们当时所效力的古代政权而言,名将意味着什么或者说军事人才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正常的国与国或者国内对于民间力量的控制基本以政治的组织形式实现,这里的政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比如制度、社会、经济这都是以政治来统驭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寻求稳定的管理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打仗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万一常态化的组织或者交涉方法失效了,那就只能诉诸战争!

任何一场战争都不是瞬间爆发的,都是由长时间的摩擦、冲突慢慢堆积而成,所以这是一种常态博弈向终极对抗转变的过程,名将的意义就在于此,他可以威慑对方,告诉对方一旦开战极有可能面临失败,自己好好掂量掂量,如果将其掩藏起来,开战时突然派去前线就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长平之战中的白起,无论明暗名将的作用都非常明显,即在终极对抗中的一项重要砝码。但他们都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安邦定国也能犯上作乱,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作用如此之大但大多名将都不得善终的原因。

第二对于历史而言,这一视角更加宏观。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战争是历史的拐点。"历史的流转往往都存在一个常态化的发展脉络,但在其中可能会有洄游、动荡,造成这些动荡的不稳定因素就是战争,在任何一场战争发生之前,逻辑上没有人能够板上钉钉说一方必胜,哪怕必胜这个口号喊得再响,充其量只能说某一方大概率能赢,这就名将在历史当中的作用,他有可能就是众多不稳定因素聚合体当中的一个,我们原本以为历史的大洪流在他们的作用下到达了一个分岔口,他们就处在那个节点上,犹如大江中的一粒顽石,使得这条迸流的大江在滔滔流动中发生了意外,使得人类的命运变得波谲云诡,这就是名将在历史中的作用。

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分别是如何一战成名的?

说起三国时候的武将,很多人会想起刘备旗下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甚至在过去,有一种棋局游戏,叫“华容道”,里面的棋子就是刘备麾下的五虎将。

不过,“五虎将”属于小说家言,在历史上不存在。因为刘备麾下只有“四方大将”。所谓“四方大将”,指的是关羽、张飞和马超、黄忠。因为在历史上,赵云其实负责刘备的安保,而不是冲锋陷阵。反倒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在历史上确实有这种说法。所谓五子良将,指的是:张辽、乐进、于禁、徐晃。

从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可以看出:曹操在用人方面确实别具一格。刘备的四方大将里面,马超是考虑影响力:毕竟刘备集团草根太多,而东汉末年的社会讲究门阀世家出身,因此刘备处于装点门面考虑,于是册封马超为四方大将之一,并且委任为“凉州牧”(按:凉州从始至终在曹魏手里,刘备这个册封,堪称空头人情)。而被封为四方大将之一,则是为了起到导向作用:即降将也可以得到重用。

曹操的五子良将里面,光是降将就有张辽和张郃,并且,张辽还痛骂过曹操,但曹操不计前嫌,依旧重用,并且曹操任人唯贤唯能,五子良将里面也没有装点门面的存在。

那么,如果从五子良将的成名战里面进行比较,这五子良将中,谁的成就最高,谁的成就最差?

张辽

先说张辽。张辽原本是吕布麾下的大将,吕布兵败后,张辽归顺曹操,成为曹操的麾下将领。曹操的成名战,一般认为是“合肥之战”。

话说东汉建安二十年(西历215年),曹操对汉中地区用兵,而孙权在赤壁之战之后,也考虑扩大战果,于是利用曹操在汉中打仗的机会,发兵攻打合肥,准备以合肥为跳板,问鼎中原。孙权出动了十万大军,可谓下了血本。

张辽和李典等人奉命守卫合肥。张辽在合肥的守卫战中,起到了主心骨作用。张辽认为,曹操在汉中,很难抽出兵力及时赶来援助合肥,而孙权大军来势汹汹,想要扭转败局,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让孙权的军队士气出现动摇。于是,张辽在当天夜里选出了八百精兵,而后在黎明向吴军发动进攻,吴军对于张辽的八百精兵的突袭猝不及防,最终阵脚大乱,甚至孙权也乱了阵脚。

孙权在之后撤军到逍遥津一带集结,结果再度遭到张辽的袭击,这一战,孙权险些成为战俘。

逍遥津一战,吴国人对张辽的大名十分忌惮,甚至有闻风丧胆的味道。而《孙子兵法》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并将其视为佣兵的最高境界,张辽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乐进

乐进在《三国演义》里面给人一种打酱油的感觉,没什么存在感可言。不过,在历史上,乐进算是最早追随曹操的将领之一。基本上参与了曹操集团创业到壮大的大多数战役。只不过,因为没什么机会表现自己,以至于乐进实在没什么像样的成名战,不过,在建安十八年,乐进曾经和刘备麾下的将领关羽交锋,并取得胜利。这一战,算是乐进从军生涯中,最具备代表性的一次战役。

于禁

如果只看《三国演义》,很多人会认为于禁是一个很无能的将领。因为于禁负责掌管曹操的水军以后,诸葛亮曾讥笑于禁,认为于禁的治军水平,多半会导致曹操的水军丧命。这就让人的第一印象是于禁是个草包。并且,关羽生擒于禁以后,于禁投降关羽,之后回归曹魏,被曹丕羞辱而死。这些细节连在一起,让人感觉于禁无能而且没什么节操。

于禁的代表性战役是宛城之战。所谓宛城之战,指的是

“宛城战张绣”

,当年张鲁的属下张松曾拿这个战例来挖苦曹操。

话说建安二年,曹操讨伐张绣。张绣见曹操兵强马壮,于是心生畏惧,投降曹操。而曹操为人风流,居然和张绣的婶娘邹氏搞在了一起,这让张绣感到很恼怒,于是张绣偷袭曹操,曹军陷入溃败状态,好在这时候,于禁出来力挽狂澜,保证了大部队从容有序撤退,把损失降低在最低的程度。

这个功劳虽然谈不上太大,但也能看出于禁临危不乱的能力。

张郃

张郃原本是袁绍麾下战将。在曹操和袁绍交战的时候,张郃为了避祸,归顺曹操。曹操听闻张归顺自己,居然将张郃比作自己的韩信。由此可见张郃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张郃归顺曹操以后,为曹操立下了许多功劳,甚至被曹操视为仅次于张辽的战将。不过,张郃一生最大的战绩,是在曹操和曹丕去世后。

当时是曹魏太和二年(西历228年),当时曹丕去世,曹睿登基不久,并且由于蜀汉在夷陵之战之后,始终韬光养晦,因此曹魏觉得蜀汉已经处于败亡状态,对蜀汉毫无防备,诸葛亮利用这个机会对曹魏发动北伐,一时间,陇右不少地区觉得蜀汉此番北伐必能灭亡曹魏,于是归顺蜀汉。而蜀汉为了控制陇右地区,需要挡住关中和陇右的联系,因此诸葛亮派遣马谡守卫街亭:只要街亭守住,诸葛亮就可以稳定陇右局势,而后进军关中。马谡守卫街亭途中遭遇张郃,被张郃击溃。诸葛亮陷入溃败状态。而张郃也是让诸葛亮感到很头疼的对手之一。

如果街亭没能及时夺下,对曹魏来说危害极为严重,因此的这一功劳不能说不大。

徐晃

徐晃最大的功劳是在襄樊之战期间。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襄阳和樊城。并且一路胜利不断,于禁被关羽俘虏也是在这个背景下,这让曹操一度陷入恐慌。最终,是徐晃在沔水之战中打败了关羽,遏制了关羽北上的势头,缓解了大局。

结语:

结合五子良将的功劳,以及对后来的影响,个人感觉,张辽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该排第一;张郃稳定一方,可排第二;徐晃阻击了关羽的势头,可排第三,于禁临危不惧,可排第四,乐进垫底。

历史上的名将,都是因为什么样的战役,一战成名的?

我们都知道古代有很多的名将。其实包括到了现在,各行各业的大师们,都会有自己的成名之作。那么古代的名将,也会有自己一战成名的战役。使得自己威震天下,一战成名!下面我们就来列举几位,在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名将。

项羽——巨鹿之战

有着西楚霸王之称的项羽,从小就对兵法非常的感兴趣。少年时的他更是展示出了异于常人的臂力,力能举鼎,其力大无穷。让项羽一战成名的战役就是巨鹿之战。只见他率领着残余的人马,以压倒性的气势横扫敌军。这一战让自己的人都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他那种勇猛,那种面对敌人正面刚的气势,让面对项羽的敌人,心里面都产生着深深的恐惧!

赵云——长坂坡之战

赵云是三国时期一名大将。辅佐刘备长达30年左右的时间,打了非常多的战役。但是让他一战成名的战役,那还是要说长坂坡之战。长坂坡在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当时曹操下令,尽量不要伤害赵云,所以给了赵云可乘之机。赵云就借此七进七出,杀出了曹营。后来,刘备都夸他说: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周瑜——赤壁之战

周瑜是东汉末年的名将,从小就才华横溢的他,21岁就帮助孙策稳定了江东。其中说到让他一战成名的战役,那就是赤壁之战。周瑜用环环相扣的套路跟计谋,然后加之火攻,打败了曹操的大军。只可惜周瑜因年早逝,不然的话还可以再建奇功。 

卫青——上古之战

卫青是西汉的名将。是对匈奴之战,做出伟大贡献的人。让他一战成名的就是上古之战。四将首领兵分四路,每人率领1万骑兵。卫青首次出战,他骁勇善战,与其他三路共同协作,取得了战役最后的胜利。

以上就是我列举的一战成名的大将,如果你有更好的答案,欢迎留言!

本文标题: 古代缺少经验的名将是如何打出成名战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539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民国时期好多地主之类的好几个姨太太,建国后怎么样了如何把中国古代所有朝代(政权)流通的铜钱每个收集一枚,一共要多少钱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