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 2021-07-31 12:26: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9

一、作者简介埃哈尔.费埃德伯格,奥地利人,法国组织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巴黎政治研究院社会学系负责人。其主要著述有《权力与规则》、...

《权力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读书笔记

一、作者简介

埃哈尔.费埃德伯格,奥地利人,法国组织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巴黎政治研究院社会学系负责人。其主要著述有《权力与规则》、《组织的社会学分析》、《行动者与体系》、《国家与大学》、《游戏的系列》《大学的探索》《合作与构想》等。

二、主要内容

(一)组织的经典模式

组织的经典模式认为,组织具有工具性、同质性、边界性特征,即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边界,作为目标实现的工具,组织具有内部凝聚力,组织成员行动趋向一致。然后,经由研究,因行为的有限理性、组织内部关系的松散性、成员及组织归属的多元性,组织目标模糊,凝聚力低,且边界不清。

(二)组织特征

不同组织维度,特征各异,本书从组织行为、组织内部秩序、组织边界层面介绍组织特征。

1、组织行为特征

关于组织行为。传统组织理论基于经济人假设,强调人行为的理性特征,并将行为偏差归诸于组织结构和组织执行;霍桑实验驳斥该行为预设,强调情感和心理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但该实验并未综合考虑人的情感属性和理性属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依循人的需求预判组织行为者行为,将人的需求和行为高度抽象化。从上述分析可知,组织行为研究呈二元对立模式,或基于工具主义特征,聚焦组织效率,关注组织行为者理性,或聚焦组织需求,关注组织行为者情感。

有限理性对追寻组织客观理性,漠视非理性的行为观点提出质疑。客观理性强调全面信息、全面选择、最优方案,鉴于此,有限理性强调,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行为者偏好的不一致性,即,组织环境的权变性、人行为的投机性,以此驳斥客观理性。其中,人行为的投机性既表现在人行为的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也表现在突发状况下,人行为的潜意识性,并经由事后进行合理化补足。

有限理性观念下,组织理性和非理性不再被置于对立二元模式下,而是转向方法论的理性主义,即以理性行为为行为预期,组织行为中理性偏差不再被视为组织非理性,而看做组织行动的情感属性或结构特征。

2、组织内部秩序特征

组织内部秩序体现在个体与组织关系上,依循研究的阶段性,可分为三阶段首先,个体动机和组织目标存在冲突,个体情感属性多变,行为非理性特征凸显,组织目标非一次成形,导向效率和理性,组织理性被置于非理性行为动机的对立面。其次,目标置于行为体系内,组织目标非既定,也非外在于组织个体,经由人类行为互动,目标建构,行为又为目标所塑造。此时,组织规则规范组织秩序,也为组织行为者工具,组织行为者为有限理性行为者。目标、行为、规则等因素增生组织复杂性和抽象性,组织被认知为环境,组织因素以组织为载体实现运转,组织不具有天然内聚力,处于不稳定的含混状态,即处于复杂的因果链条中,不断受到模糊目标、偏好不一致行为以及内部规则的侵蚀和钳制。最后,前述阶段的组织含混性催生组织凝聚力解构,形成有组织的无序。“有组织的无序”这一概念由詹姆斯.马奇发明,表述组织行动者偏好的含混性、组织信息转换的含混性以及组织决策影响因素的含混性。根据组织垃圾桶模式,组织过程被视为垃圾桶,上述含混要素,即各种偏好、信息、问题、方案皆投于垃圾桶,基于要素偶然相遇,形成组织决策。就个体与组织关系而言,所有组织皆为松散联盟,组织研究不能过高估计组织凝聚性,也不能过于忽视组织目标限度。

3、组织边界特征

谈及组织边界,必然涉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结构性权变理论获得组织研究关注,组织环境要素被纳入组织研究的核心视野。结构性权变理论认为,组织存在两种模式,机械模式强调组织环境的稳定性,有机模式则聚焦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实际组织处于有机模式中。组织的高效运行与组织环境以及环境对组织的要求有关。环境内置多元组织,环境对组织提出要求,为适应环境,组织利用资源满足其要求,但在组织与环境间留有组织自由选择范畴,即独立于环境的组织范畴,在该限度内,组织行为与组织环境不必然发生联系,这也解释了同一环境不同组织共存的缘由。同时,组织并非仅表现出适应性,被动的为环境驱动,同时也具有通过策略建构重塑环境的能力。最后,组织与环境的互动,不是决策者与环境的互动,而是所有组织个体策略性的适应和调试环境。

传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间有明晰的边界。而作者认为,组织与环境的互动,更确切的说是组织成员与环境中回应者间的互动,回应者作为环境要求代理人,成为中介者,基于权力,利用交换手段,实现组织和环境的互动。可见,组织与环境,是相互建构的关系,而建构为规则所制约,规则制约范围(尤其是非正式规则)具有含混性,因此,相互建构的过程,是组织边界模糊化的过程。

(三)具体行动体系建构:权力控制、规则形塑

作者认为,体系仅为框架,非实体,需被填充才得以具体化,体系由行动者创造,并由行动者进行填充。本文所提及具体行动体系预设,组织行动者拥有基本认知,拥有能预期并控制其他行为者行为的能力。具体行动形成,依照顺序为,暗中的脆弱性共谋、目标导向的合作、责任性分工授权。首先,为共同问题的解决,行动者自发经由矛盾冲突的对立面走向共谋状态,该状态下,合作者之间的联系是脆弱的,突发因素,诸如背叛、怠惰等威胁该机制。共谋机制具有自我强化性,导向组织目标,基于目标体系,组织行为方向性明晰,更具稳固性。最后,目标共识是利益集团间共识的结果,为推动目标实践,规则构筑,并在利益集团间进行权责划定。至此,自发非正式共谋机制、正式目标范阈下的合作、导向合作的权责分工构筑组织具体行动体系,形塑竞争性与协商性并存的空间。

权力构筑政治性的交换关系,交换过程是权力修缮规则的过程,也即,权力控制规则,规则建构在权力关系基础上,规则将自身逻辑赋予交换过程,指导交换进行。至此,政治性的交换行动领域建构,形塑具体行动体系。

1、权力控制

作者认为,权力是行为的不同可能性之间不平衡的交换。该权力界定强调,权力具有中介性,表征行为间的合作和交换的交互关系,不是一种属性而为行动者的能力,即行动者在合作和交换中擢取更多利益的能力。权力关系既充斥冲突,也存在共谋维度。就冲突性而言,权力源于组织行动者的行动能力和自主空间范畴,即行动者从其行为策略中获取的效用,以及其自主空间削弱对方预期其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说,行动者行为策略的不确定性越低,行为的不可预测性越高,其可操控对于他人来说更大的不确定性,其权力越大。因此,降低他人行为自主性,增加其行为可预测性,扩展自身行为自主空间,创生自身行为对他人的不确定性是有效的权力擢取策略。权力擢取增生自身自主性,提高自身不可替代性,降低被取代的风险。就共谋性而言,组织秩序建构组织维稳结构,保障权力关系的稳定性,同时,组织成员行为趋向保持权力关系的稳固性,以增生行为策略的有效性。

2、规则形塑

具体行动体系是集体行动的结构,集体行动是有组织的,行动者间相互依赖,但其利益关系表达因环境因素影响而不均衡。行动体系内部合作关系由权力和依赖关系构筑,经由协商,依赖关系转化为规则,规则是信息的资本化和普遍化,即,规则内涵利益机制,具有普遍制约性随后规制制度化,形成群体制约力量,可见,规则既是共谋结果,也为制约过程

规则特性包括规则的权变性、正式性和非正式性。社会行动以游戏为中介,游戏通过规则建构行动者间交换和协调过程。该规则也称为局部秩序,具有权变性,依赖于环境,即依赖于更大范围的社会规则体系,社会规则体现社会特征,建构社会态势。关于正式规则。20世纪60年代早期,对正式规则的强调促使组织理论摆脱对社会心理学和工作社会学的依赖,获得自主性,形成组织学科。正式组织是组织的普遍结构,不仅体现控制与服从,具有透明性、可预见性、结构性,缺少竞争性,也是组织内部协商、妥协、折中的结果。正式组织建构在正式规则上,正式规则建构组织行动,组织行动反过来影响正式规则。关于非正式规则。集体行动创生局部秩序,非正式规则为其中一部分。自发的集体行动形成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建构在竞争性、无序性基础上,非正式规则保障非正式组织的运营。正式化和非正式化区分弱化了非正式组织的自身建构性,强化了正式组织的效用,而正式化也仅为一种组织手段,是对不断趋近组织真实状态的描述,不可能实现组织的全面控制。组织行为是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复合的结果。

(四)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内涵
组织现象集体行动领域的建构和再建构P2
组织既是一种容器,又是容器中的内容,既是结构,又是过程,既是对人类行为的制约力量,又是人类行为的结果P2
社会行动以固定的、相互联系的游戏为中介,游戏规则相关行动者间交换和协调关系。P82
权力行动的诸种可能性的不均衡交换P83
规则信息、知识和实用技能的资本化和普遍化P131
管辖权某些行动者掌握的实用知识的领域,它为行动者提供控制相对应的诸种不确定性的能力P223

三、亮点

(一)如何进行组织分析

组织维度一词,意寓组织模式的普遍化。组织分析,即,将组织产生的条件、组织机制、组织产物与有关社会秩序与行动协作的反思汇合在一起,建立描述性和解释性模式。具体而言,组织维度包括组织结构分析、组织过程分析。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分析,聚焦组织实效,基于共时性视角,将组织看做边界清晰、秩序稳定、目标明确的结构,关注组织现存的秩序和秩序的效用;组织过程分析,基于动态视角,认为组织目标不清、边界模糊、秩序混乱,不关注秩序效用,而关注秩序合法性,研究组织行动者间互动关系建构,而行动者内置于组织环境。因此组织分析聚焦组织行动者和组织环境。对行动者的研究,关注行动者自由选择的程度和能力,对环境的研究,强调组织的权变性。

(二)组织行为观察视角

经济人理论将人看做理性人,行为基于利益导向;社会人理论将人看做规范人,行为是社会规制的结果。因此,组织行为研究可形成两种视角,即自利视角与集体视角,前者表征组织行为方式,后者表征组织行为结果。自利导向意寓,组织行动者追逐个体利益,通常不会从事给自身造成损失的行为,且没有置身于组织的行动者与组织和其他行动者之间全无利益关联。集体视角意寓,组织行为者为组织要素,内置于组织框架和组织环境,其行为为组织和环境所形塑,自发导向集体目标。

(三)组织行动的前提预设

有悖于传统组织模式。作者预设,组织行为为有限理性,行动体系具有权变性,而权力则为行为能力的评判机制。

组织分析聚焦集体行动,集体行为以行动者为基本单位,组织行动者是认知型社会人,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既是集体内部个体,亦为独立意识个体。行动者有理性,其行为动向与行为的社会性、个体行为预期和个体利益预判能力有关。但因行动环境的非透明性、行动者能力局限性,行动者行为为有限理性行为,囊括其理性行为认知和直觉情感预判,包含功利认知和道德动机。

组织行为既与行为者利益认知,即行为者学习认知能力有关,又受制于组织制度,为规则所形塑,具有权变性。权变性强调组织内置于组织体系,体系意寓:规则论证的优先性,被论证的规则应进入行动者领域结构,并得以对行动结构和关系进行描述。体系边界的模糊性,因行动者从属多个体系,行动者行为基于多利益导向,因此内置行动者行为的组织体系为混合体系。内生互动结构的聚焦性,体系研究意涵,内部互动联系创生组织内部体系结构,且经由互动研究,可探寻组织规则源起和行动内源动力机制,而规则为体系特征表征,内源动力表征组织共时性特征。分析的权变性,行动者行为分析内置于时间和空间领域,即从历史情境和共时空间进行行为分析。

传统的否定性权力观将权力等同于权力滥用,权力服务与擢取私利相挂钩。作者不认同该权力观,认为权力为行动者能力,存于日常生活,调试行动者间交换行为。集体行动为权力现象,包括权力制造、权力驯服、权力配置、权力实施等要素。权力意寓集体行动的政治和利益属性,即将利益纳入组织行动者行为考量之中。每个行动者基于自身能力和资源,都拥有一定限度权力,在集体行动中,基于利益考量,向对方施加权力,以影响对方行为。且,集体内个体间关系,为权力所构筑,为不平等关系。问题不确定性的应对,经由集体行动,为权力主导者主导。

四、思考

组织行动分析:结构和过程维度

根据前文所述,组织分析包括组织结构分析和组织过程分析。组织结构体系建构由权力主导,并为规则所控制,组织过程为组织行动者之间以及组织行动者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图1)。

权力表征组织行为者能力,意寓组织行动的利益导向性,利益因素被纳入组织行动考量中,权力越大,个体基于组织行动所获利益越多。权力源于个体能力和个体资源,在组织行动中,个体向对方施以权力,影响对方行为,影响组织行为。权力关系表征组织行为者间不平等的交换关系,包括冲突关系和共谋关系。冲突关系凸显权力的策略性,权力越大,对于他者而言,个体行为不可预测性增加,对于个体而言,可操纵更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他者行为;共谋关系凸显权力的稳固性,为增生行为策略的有效性,组织成员行为趋向维护权力结构的稳定。可见,权力影响组织行为,权力关系影响组织行为者关系。

组织行动体系由权力和规则所构筑,其中权力主导规则,规则控制组织行动。规则是信息、知识、技术的普遍化和资本化,制约个体行为,导向集体利益。规则具有权变性,形成并受制于更大范畴的规则体系,因此,组织规则受社会规则影响,形成组织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组织正式规则预设组织的稳定性,建构组织正式行动,组织非正式规则强调组织的动态性,建构组织非正式行动。过分扩大正式规则而弱化非正式规则效用是不可取的,组织行动是权力主导下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复合的结果。

权力和规则控制下,组织行动框架建构,组织行动过程则聚焦组织行为者及组织环境要素,经由共谋、合作、分工实现。方法论的理性主义强调,组织成员行为为有限理性行为,组织行为以客观理性为导向,但行为实践不排除非理性因素影响,理性偏差行为被视为组织特有的属性来对待。结构性权变理论将组织环境视为有机环境,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为组织分析核心,组织处于动态环境中,环境对组织提出要求,组织满足环境要求并形塑环境特性,且组织与环境间留有一定空白,该空白解释了同一环境条件下组织多样性类型的原因。在不确定环境下,基于有限理性行为,为解决共同问题,集体行动自发形成,组织行为者走向行为共谋,随后,随着问题情势的复杂化,共谋状态转向目标导向的合作态势,合作情境下,利益集团形成,利益集团深化合作机制,构筑组织规则,为推动组织效率,建构组织权责分工。至此,组织行为非正式性减弱,正式性程度上升。

图1
本文标题: 《权力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读书笔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514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书笔记:《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一切》女性:工作与家庭的平衡(1)改变一切,养成好习惯,成就更好的自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