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酬旧约,为君谢风流

发布时间: 2021-09-26 10:38: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作文 点击: 92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长安。在梦中,49岁的诗人杜牧听到有人对他说:“皎皎白驹”。醒来后他在心中沉吟:这大概是告诉我生命...

有情酬旧约,为君谢风流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长安。

在梦中,49岁的诗人杜牧听到有人对他说:“皎皎白驹”。

醒来后他在心中沉吟:这大概是告诉我生命短暂、余时有限吧。他缓慢地站起身来,开始实施一个似乎思考良久的方案。诗人先是默默取出从前的诗稿,然后走到家中的炉前,接着,竟开始一张一张将诗作地投入到火盆之中。

这位晚唐的大诗人,在去世前,居然把自己大多的作品付之一炬。

火光映照之下,稀疏的长发垂向枯老的手指,写满秀美书法的纸页在火中渐渐卷起一角,然后瞬息化为碳黑。但一卷仔细扎好的长诗,似乎多次躲过了被丢进火中的命运。很明显,它是被刻意地停放在了杜牧的手边许久许久。终于,杜牧不得不看着它,耳边响着纸页燃烧的声音,诗人拿起这一卷诗稿,缓缓地展开。忽然间,火光在杜牧的眼中映出了一片光彩,身边似乎响起一阵阵美妙的声音,在寒冬炉火前,诗人陷入了长长的沉思。

-1-

杜牧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

二十六岁的青年诗人杜牧,赶往洪州(今江西南昌)任职,他将要到江西观察使沈传师那里去做幕僚。

就在几个月前的科举中,新进登科高中进士的杜牧,被授予了校书郎一职。校书郞,这可是在唐代社会声誉极高的职务,之前的国民大诗人白居易就曾任过此职。

可惜杜牧并不甘心做一些校对典籍的工作,不愿意在书斋里空度青春。要知道,杜牧的祖上是西晋名将杜预,曾带兵灭吴。《三国演义》最后一回里就就讲到杜预的故事。杜牧的爷爷杜佑,当过宰相,著有史学巨著《通典》。杜牧继承了祖上尚武博文的基因,23岁写出了名震一时的《阿房宫赋》,25岁时写出了政治长诗《感怀诗》,上有大将宰相之祖、下有文才报国之志,杜牧对自己人生寄托的巨大希望,远远超过一个郎官、一间书房。

当然,现实的考量也非常重要。虽是贵族出身,但杜牧一支,家境早已经大不如前。没有物质基础,也很难维持读书人的体面。这时,为了多赚些薪俸,离京做官是个不错的选择。这背后的原因是,唐代元稹为相之后,为了让中央的官员不至于过度集中,就设定新规,允许挂着朝廷的官衔职位去地方工作,而且薪水还比京官要高。

总之,一方面渴望在外一展身手,一方面可以拿更高的薪水,在校书郎任上工作了八个月后,杜牧启程江西,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去会会最好的自己。

而在江西做观察使的沈传师,是一位才华颇可与杜牧相当的人物。他不仅是地方上的军政长官,还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大家,和柳公权并称“沈柳”。杜牧的书法和文采自不必说,不要忘了,身为晋代大将后代的杜牧还有很高的军事素养,经常给《孙子兵法》做做评注。杜牧和沈传师两个人皆文武兼长,且又相互欣赏,再加沈家和杜家本是世交,杜牧从一开始是期待着在这里可以好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但是,人生际遇就是这样。晚唐的党争和藩镇,根本没有给杜牧留下什么大展鸿图的空间。踌躇满志的杜牧,面对的不过是一个颓唐消糜的王朝,还有无数场推杯换盏的夜宴,和一位终生难忘的女人。

-2-

好好

青年杜牧为人豪爽活泼,加之才华当世,估计还有一种并不普通的迷之自信,总之在沈传师的府上很受欢迎。年轻的诗人经常跑到沈府上吃请喝酒、听私家音乐会。

这天晚上,沈府照样是文艺大联欢,开酒席、赏歌舞,但是,华筵规格明显高于往日。仆从们私下议论纷纷,据说主人在今晚请来了一位在当地极有潜力的乐伎,不过才十三岁,已是才色双绝。说话唐宋时伎乐文化非常盛行,宫廷、军营、官府都有合法蓄养的乐伎。杜牧在沈府上也没少见过美女,当时也并未放在心上。

当晚歌舞伊始,一位姿容秀丽的吴地美女甫一出场,迅速引起阵阵喝彩,大家不禁纷纷夸赞。主人沈传师得意地举起酒杯向宾朋致意,坐在一侧的杜牧也趁势举杯。

吴地美女一番歌舞,客人们在喝彩声中推杯换盏,现场的气氛很快便热闹起来。哪知这吴地美女不过只是开场的演员,接着她便缓缓退下,引上一位行动轻缓、似有踟蹰之意的歌者。

歌者低着头,用长袖半掩着颜面,一双发髻高低合宜,青罗小袄显出青春的年纪。她渐渐垂下衣袖,露出面容,所有人瞬间停下了杯间的酬和,整个大厅安静了下来。片刻,歌者开口,一声凤呼,席间的弦管人声,尽皆失色。沈传师环顾了一圈,发现所有人皆已惊住,自己也坦然地加入了讶异的宾客们之中。

从那天晚上开始,杜牧的生命中多了一个名字:张好好。

一位是年少成名的歌者、一位是年少高中的才子,他们的相遇注定是一首诗。

在龙沙洲上,他们看过秋天的湖浪,在明亮的月色下,他们一同游览过春日的东湖……我们今天很难判断杜牧和张好好之间是否存在过爱情。但是,杜牧将回忆写成了《张好好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张好好诗》

从那天之后,就算是三天能够见到一次,都觉得生疏。我们可以想象,杜牧对张好好的好感。

沈传师调任宣州后,两人自然也跟着一同来到宣州。这里有南朝文豪谢脁所建的谢公楼,在这里,前辈诗人李白还曾经送别过另一位校书郎,并且写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的名句。谢公楼,绝对是晚唐杰出诗人杜牧人生必须打卡的地方。

凭楼远望句溪的山水美景,踌躇满志的青年诗人对着张好好讲着自己的未来。张好好笑着看着杜牧,这将是在晚唐天地里与南齐时的谢脁、盛唐时的李白,同样闪闪发光的人物。此时他吟诵着李白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然后转身对张好好说,你看李白总想着,不得意的时候,便散发而行,乘一小舟,遨游天地。杜牧没有再说下去,他不确定张好好是否愿意与他乘舟而去。那时的杜牧毕竟只是府中的一位幕僚,他不好表露自己的感情,何况,要和乐伎张好好在一起,向自己的长官沈传师提出这样的请求,实在显得逾越礼俗。在当时的年纪和能力,杜牧并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但他更不知道的是,在当日宴饮的座上还有另外一个关注张好好的男人,他是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

这位沈述师,曾经把李贺生前托付给他的诗集存在自己的竹箱里,一忘就是十五年。等再想起来,又急托杜牧帮李贺写诗集的序言。杜牧的序言中,有一半是在含蓄批评沈述师有多么的不靠谱。

但沈述师向哥哥提出了一个请求,纳张好好做小妾。沈传师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很快便答应了弟弟的请求。

《张好好诗》中有一联写她在婚后的生活: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张好好诗》

“洞”、“月”这样意象,“远”、“孤”这般字样,不难想象到张好好所面对的境况,她似乎被孤闭在遥远且封闭的洞中,生活在高远而孤冷的月上。我们似乎明白地确认了另一件事:从此以后,杜牧和张好好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3-

不如

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杜牧离开宣州,前往扬州,很快加入了牛僧孺的阵营做了幕僚。

此时晚唐的朝廷内部派系斗争开始显现,朝中两个重臣——牛僧孺、李德裕之间开始了朋党之争,史称“牛李党之争”。与两党皆有交识评赞的杜牧,到底是李党还是牛党,还是他从来就只想超然其间,历来都有争论。拖垮了唐朝最后气数的党争,也毁掉了无数上进士人的理想。

于是,在扬州的杜牧,开始了他“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生涯。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

这首诗大概是杜牧在扬州流连于烟花柳巷的明证,大家一般的批评是,诗中没有明确的抒情对象,而是泛指在扬州路上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少女。哦,那我们可要谴责一下了,这一边逛街一边大谈路边美女的作者,似乎也太不尊重女性吧。

然而,今天重读这首诗,又不禁觉得疑惑,“总不如”的对象是谁呢?应是诗中所说的那位“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女性吧。而这位“十三余”的女性又是谁呢,我们猛然回想,杜牧在《张好好诗》中特意写过她的年纪,“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没错,当年与杜牧初见时的张好好正是十三余岁的年纪。

于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也许应该译为,这扬州路上的许多美女,卷帘一看时原都不如那个十三余时的她。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张好好诗》

被历代读者视为轻浮的杜牧,从来没有解释过什么。也许,他只想把“十三余”当作一个暗号或密码。当他在扬州的歌舞欢场中推杯换盏的时候,可以告诉远在天边的张好好,这里都不如,我们相见时的你。

被“风流”二字刻入史书的杜牧,心底却有一个“总不如”。不过,被留下“薄幸名”的杜牧,想到一个人,就自有他的坦然,所以他也敢于自嘲。

但我们忘了,他写“商女”“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批评统治者的醉生梦死,他写“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批评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他笔下那些知名的女性,成为了对统治者生活最好的反讽。而对于这些女性本身,杜牧表示的则是深深的同情,《宫人冢》中,他为青年学舞却孤独死去的宫女愤慨,“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题桃花夫人庙》里,她为被楚王虏获后终身不语的息夫人感叹,“雨添碑上藓,难读古时文”;《金谷园》中,他为被强暴逼迫而跳楼自尽的绿珠控诉,“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他还写大量赞美女性的诗,木兰、昭君,都是他写过的女性。

只不过,读者们更好将诗人的风流韵事附会夸张。也许是为理解诗人的作品,也许是为满足自己的幻想。

-4-

重逢

大和九年秋(公元835年),三十三岁的杜牧,结束了他的扬州梦,赴长安就任监察御史,在东都洛阳工作。

此时,曾与杜牧极相契合的沈传师已然病逝。《新唐书》中记有沈传师的结局,曾经华灯满筵的才子,一世竟无甚积蓄,卖了宅子后才有下葬的费用。而那位纳了张好好的沈述师,也在婚后一年去世,没有任何身份的张好好,无法进入沈家,从此后不知踪影。

经历过十里春风的杜牧,仿佛梦醒一般,回到了洛阳城。

一天工作之后,杜牧信步而行,路过一处酒肆时,他决定进去喝上一杯。掀起帘子,走进酒肆,迎面见到的是一个风姿绰约的背影,正在放酒的土墩旁为客人打酒。杜牧愣住了,这是一个他多么熟悉的背影啊。

杜牧不敢相信,在他眼前出现的,正是张好好。

洛城重相见,绰绰为当垆。——《张好好诗》

重逢总是这样,它会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把曾经的一切设计和幻想的统统打破。杜牧一定想过无数个重逢时的场景,也许是在扬州的画舫上,那他会大方地请她喝上一杯,也许是在重游他们游览过的任何一个地方,他会说我已经等你很久很久,甚至是在自己有朝一日入朝拜相之后,他会说,你看我终于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

然而,此时的杜牧,空落一生薄幸名声,壮志未酬身似孤蓬。他站在那里,不知道该退出去,还是该说些什么。

的确没人知道杜牧说了什么,在《张好好诗》里,杜牧没有写过一句自己的对白。而张好好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她像老友一样问着杜牧。也许,她只是不希望杜牧问些什么吧。

她问杜牧,你有什么好发愁的呢,年纪轻轻胡须都白了,以前一起游玩的朋友们还在么,他们是不是四处落拓……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张好好诗》

听着张好好一句一句地说话,杜牧想着,这衣着朴素的打酒女郎,她的躯壳里住着的,是那个十三余岁就与自己相识相知的灵魂。杜牧的眼前,一幕幕地闪现出现,华灯下她翩然起舞的身影,春日月下东湖的船上她低低地吟唱,还有,在谢公楼上听他谈论理想时那难忘的一个接一个的笑容……

杜牧还能说什么呢,他能说,我发现十里春风的路上,没有人比你更好么。

斜阳夕照,一片衰柳。洛阳小酒肆那一个角落里的座位上。

三十三岁的杜牧终于忍不住说,沈公传师去世时,我在官府内曾经失声恸哭,你可否听到……然后,杜牧不能再回忆更多,泪水沾满了他的衣襟。张好好默默地坐在杜牧身边。他们的周围尽是那些在凡世中打酒买醉的人们。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张好好诗》

-5-

酬谢

除了在杜牧诗中的记述,张好好在历史上几乎再没有什么痕迹可寻。

传说,她曾经写过一首诗给杜牧,诗中有句:

哪得哀情酬旧约,

从今而后谢风流。

是否确有其事,无法考证。但是,幻想对方和自己在一起就事事完好,和别人在一起就全都不好,不过是人性中的占有欲。又有传说,杜牧去世后,张好好死在了杜牧的坟前——我想这不过是旧文人的意淫,更不尊重生命和爱情。

所有留给我们最可信的回忆,就在杜牧本人所写的《张好好诗》。

然而,杜牧在去世前烧掉了自己大量的诗文,可幸运的是,杜牧有一位外甥,裴延翰,非常喜欢抄舅舅杜牧的诗歌。后来他将诗文编辑为《樊川文集》,共20卷,收文450篇,留下了这位大诗人众多精彩动人的作品。

更幸运的是,不仅《张好好诗》的诗文被保存下来,杜牧的书法也被传世至今。这唯一一部保存着杜牧手迹的作品,正是写张好好的长诗,今天仍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张好好诗》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好好诗》局部

我们想象不到,晚唐大诗人杜牧,千年后手迹传世的唯一作品,并非政论文书、也非经济宏文,不过是自己的一段过往烟云。那么,如传说中张好好的诗句所说,要用什么去酬报这过往的一切呢。

-6-

值得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长安。

杜牧在火盆前展开长诗,一句句地读下去。

他露出一点暗讽的嘲笑,他在诗里夸赞沈述师有司马相如之才,与张好好在一起好像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所谓“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然而,卓文君当垆卖酒何等自在潇洒,而张好好“绰绰为当垆”时又是何等哀伤境况。

想到这里,他垂下头,心中一片灰暗。他想起来,在谢公楼上,自己曾对张好好说起李白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是何等的梦想,若有那一叶扁舟,或许可以跳过荒唐人生的一切,醉生梦死的往事、扬州路上的世俗声名、牛党李党的荒诞纠葛……

他向火盆里放入一张什么无关紧要的诗稿,炉火在他的眼前重又跳跃起来。这火红的颜色,让他想起那个夕阳晚照的傍晚,和张好好重逢时的场景。他还记得,张好好转身的那一刹间,经年的时光飞逝而去,一切都仍是值得。

想到这里,诗人重新束好诗卷,缓慢而坚定地站起身来,小心地将它放在枕边。窗外曦光亮起,杜牧望着远方的天色,手扶在他心爱的诗上,耳畔响起了曾经听过的最美好的歌声,心中泛起了东湖上层层波浪和小酒肆外的温暖夕阳。

杜牧相信,穿越短暂的青春诗章、浮华的历史烟茫,这一切,在未来仍有相会的时刻。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知乎粉丝群~~~~

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加主页助理微信咨询

本文标题: 有情酬旧约,为君谢风流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zuowen/15754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享受过程 不论结果 你赞同吗”如何写出一篇完美的作文初三学生,其他科都不错,唯独作文拉的分很多,该如何改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