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弘历并不像雍正反而像老八,为什么雍正还会传位于他

发布时间: 2023-11-23 16:00: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雍正王朝中雍正为什么会继位?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

《雍正王朝》中弘历并不像雍正反而像老八,为什么雍正还会传位于他

雍正王朝中雍正为什么会继位?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

雍正的主要功绩有

摊丁入地。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耗羡归公。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

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明代权力集于内阁,故有权相产生。清雍正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创立军机处,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其特点是处理政事迅速而机密。军机大臣直接与各地、各部打交道,了解地方情形,传达皇帝意旨。此机构存在200年,直至清末。与创立军机处伴随的是推广奏折制度。由于以前的官文书批转手续繁复,且经多人阅看,时间拖延且难于保密,而奏折则向皇帝直接呈送,直达皇帝本人。雍正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改土归流。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土司们生杀予夺、骄恣专擅。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抗,雍正坚决派兵平定。在平叛战争中虽然也累及无辜,给少数民族造成伤害,但从长远来说,"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此外,雍正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政绩,如惩治贪污、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派驻藏大臣等,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是,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首,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年,后有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

雍正遵奉重农业、轻工商的信条。他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又认为:开矿"断不可行"。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雍正在对外交往中亦固步自封。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置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当时,西方先进国家正在鼓励海外贸易,而中国即使是杰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对外交往,故而成为国际潮流中的落伍者。

雍正还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正因如此,故河南垦荒,四川清丈,陕西挖井,直隶营田,本意为利民,却劳而无功,反成民间之累。他的性情偏急,喜怒无常,手段残酷,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他死后,乾隆继位,一反雍正苛严之治,实行"宽严相济"的方针,昭雪死者,释放囚犯,缓和了矛盾。故后人评:"纯皇帝(乾隆)即位,承宪皇帝(雍正)严肃之治,皆以宽大为政,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谈起雍正,就会想到他的继位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遗诏继位,是合法继承;一种认为康熙并未传位与他,雍正是矫诏夺位。由于雍正即位,篡改了历史,销毁了档案,现在已找不到他矫诏夺位的确凿证据。斧声烛影,已是千古的疑案,但从各种迹象推断,他的继位确实存在很多疑点。

康熙晚年,太子废立,诸子争位,闹得乌烟瘴气,储位虚悬,人心不定。当时因准噶尔入侵西藏,康熙命皇十四子允�为抚远大将军,统兵援藏,给以大权,用正黄旗�,称大将军王,礼仪隆重,规格极高,康熙当是意有所钟。康熙称赞允�的才能"大将军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很多人心目中也以允�为接班人,如皇九子允�说允�"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内皆不如";"十四爷现今出兵,皇上看的也很重,将来这皇太子一定是他"。可是,康熙在畅春园猝然去世,雍正与时任步军统领,掌管京师兵权的隆科多勾结密谋,夺取了帝位,而允�远在青海,鞭长莫及,故而帝梦成空。雍正后来所讲康熙弥留前遗命传位雍正的情形,仔细推敲,矛盾甚多。如说隆科多为惟一顾命之大臣,而其他谕旨中却说,康熙死时隆科多不在御前,又说康熙传诏时皇十七子允礼在寝宫外侍候,而其他史料证明,允礼时在皇宫内值班,并不在畅春园寝宫外,如此等等。因此,是否存在这一临终传位的现场,实属疑问。

由于雍正夺位篡立,激起了皇族内部的集体抗争,除皇十三子允祥以外,雍正的其他兄弟大多反对雍正继位。允�是争夺皇位的对手,被从前线调回,永远禁锢。皇八子允祀、皇九子允�是雍正的死对头,雍正痛恨入骨,将二人迫害致死。皇十子允�和皇三子允祉、允祉的儿子弘晟均被永远囚禁,皇十二子允�被降爵贬秩,连雍正的亲生儿子弘时也不满其父的作为,竟站在八叔允祀一边,被雍正处罚致死。据朝鲜的记载,雍正上台,被杀的宗室、官员达数百人。连康熙身边一位照料皇帝起居的内务府官员赵昌,在康熙死后也立即被杀,引起举朝震惊,这大概是赵昌太了解康熙去世和传位的真相,因而得祸。康熙生前长住畅春园,死后葬在东陵,而雍正长住圆明园,别建西陵,似乎要远远躲开父亲。须知雍正的迷信思想很浓厚,如果做了对不起父亲的事,就会有这类悖于常理的举止。雍正后来似乎也愧恧不安,乾隆说:允祀、允�"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将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这是不是雍正受到了良心谴责的内心表露呢?

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可能出于矫诏篡立。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雍正王朝》里面弘历所作所为很像老八,那雍正怎么还要传位给他呢?

康熙皇帝临终前对雍正皇帝说:八阿哥处处学朕,处处没有学像,朕是以宽仁治人,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老八胤禩在收买人心这一点上,的确做得十分高明。比如他压了张廷璐供诉弘时的状纸,为了发动逼宫乱政,竟然将张廷璐的状纸拿出来当着弘时的面烧毁,让弘时心悦诚服的跟着老八干,这比直接拿着状纸要挟要高明很多,看起来也磊落得多。

老八的“收买人心”在雍正继位后表现也十分突出,诺敏案,科场舞弊案,八爷党为收买人心,给雍正皇帝“造污”,他们保诺敏,保张廷璐。孙嘉诚,一个户部的小官,在雍正皇帝面前公开揭穿新币的制造发行弊端,让老八允禩下不来台,直接戳老八的心窝子,但是孙嘉诚在西北被年羹尧杀害后,老八允禩第一个抢先跪祭孙嘉诚,收买清流人心。

如果还要举例,那弘时奉命抄老八的家的时候,老八的表现更是将“收买”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弘时越旨将老八的家眷发配到边远之地,但是老八却说“很高兴”,然后要弘时杀了弘历争夺储位。弘时不知是计,在夺嫡的路上坚定的走向老八的老路,最后也落得个被亲身父亲毒杀的结果。

这些所谓的“贤德”收买人心,却是对大局不利的。比如保诺敏,保张廷璐,看起来可以得诺敏张廷璐之流的人心,但是却和雍正皇帝彻查番库亏空以及开恩科取士的政策目的相左,那样只会导致更多的官员不顾及国家的大政方针粉饰太平,科场舞弊也会将选拔人才的目的变得唯利是图,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很明显是不利的。

在孙嘉诚的灵位前跪祭,不管允禩是不是真心,但是无疑将清流与雍正的关系进一步推向恶化倒是真的。为什么允禩以前不去争取清流,早去晚不去偏偏孙嘉诚死后去?很明显,这就是手段而非真心。

所以,不管怎么讲,老八允禩的所作所为正如康熙皇帝所言,他只会毁掉大清的江山。

弘时奉命查抄老八允禩的家时,允禩有一段对弘历的点评可谓中肯:弘历处处示人以儒雅宽厚,但该下手的时候却眉头也不会皱一下——在山东,杀巡抚,杀藩台、臬台,杀了二十多个官员,他连旨都没有请。科举朋党案,他是正经的钦差,却把个刘墨林推出来得罪科甲官员,自己躲得远远的,还能够不让他阿玛起疑心......

从老八的这段评语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一是弘历虽然儒雅,但是绝不放纵下属。这和老八宽仁儒雅,放纵下属形成鲜明对比。弘历杀起犯罪的官员来毫不手软,旨都不请,可是老八允禩对待诺敏和张廷璐是怎样的呢?二是弘历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十分狡黠。虽然参与处理科甲朋党案,但是把自己撇的一干二净,当然,这与他和雍正唱“红黑脸”是分不开的。老八允禩却办不到,孙嘉诚揭发新币弊端,直指老八,最后公然还发动兵谏,老八虽然很阴毒,但是他做不到独善其身,也做不到规避风险。

一个“儒”字,一个“杀”字,一个“躲”字,便将弘历的像给勾画出来了,很显然,这三个字与老八是大相径庭的。如果要给老八画像,则是一个“阴”字,一个“买”字。看起来,他们叔侄二人似乎有相同之地,但是实则是不同的。

如何看待《雍正王朝》里弘历的表现?

《雍正王朝》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弘历的性格和真实的历史人物是非常像的。首先,《雍正王朝》中的弘历是一个和复杂的皇子。他在《雍正王朝》里面的表现如何,八爷和弘时对话的时候已经分析得清清楚楚了。弘历也是有问题的,雍正也是完全能够看破弘历的小伎俩。不过,作为父亲的雍正,由于平时政务太忙,加上毕竟自己的儿子少,而且年纪也不大,所以他通常没有想他们兄弟之间的问题。直到十三爷临死的时候告诉雍正要早点为接班人做准备,雍正这才醒悟过来,弄清楚了他们的想法。

作为雍正的老对手,八爷自然对雍正的几个儿子看得明明白白。八爷的评价非常的客观:

第一、精明不及弘历;

第二、狠毒不及弘历。

接下来八爷分析了弘历的这两大特点。弘历这个人为人处世是有点像八爷的,儒雅宽厚,非常懂得拉拢读书人,和大部分的官员关系也非常的不错。 这一点弘历应该是受康熙所影响、毕竟弘历是康熙亲自抚养的皇孙,待人接物比雍正好太多。雍正虽然勤于政事,但是为人处事还是不太好,所以有冷面王的称号。

弘历的儒雅是大部分人都能看到的。但是他的狠毒狡猾却是大部分人所忽视的。比如弘历年纪轻轻,在山东杀了几十个官员,他连旨都没有请。科举舞弊案,他把刘墨林推到前台来去得罪读书人,而自己躲在幕后,可见其狡猾。

弘历在《雍正王朝》的形象和历史上的乾隆是非常像的。乾隆在历史上也是如此,处事老辣。对权力是极度的重视。比如对待太后,他非常重视孝道,孝顺自己的太后,是个孝子皇帝,但是他绝不让太后碰到他的一点权柄。

他对待自己的兄弟也是如此。比如他和弘昼同吃同住,一起长大,兄弟之情深厚。但是成了皇帝的弘历就又不一样了。君臣之别超越了兄弟之情。他想在历史上留下一个仁爱皇帝的形象。所以平时对自己的兄弟在金钱、爵位上绝不吝啬。但是在权利上,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兄弟染指。

有一次弘昼和弘历(这个时候应该是乾隆了)在监考,弘昼看着弘历不走,然后不开心,于是对弘历说:

“你难道连我也不相信,怕我被他们买通吗?”

弘历于是就走了,第二天弘昼就赶紧去请罪。弘历是这么说的:

“昨天,如果我们吵起来,你就该粉身碎骨了!”

弘历经常打压自己的兄弟,弘昼后来也想开了,天天混吃等死,活了六十多岁。

可以说,乾隆一朝,皇权真的是空前强大。

他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非常的识时务,会隐藏自己的实力,让自己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业。
弘历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表现出了自己的才能,但是却没有雍正的杀伐果断,他虽然不赞成雍正的新政,但是在雍正在世的时候却表现得很积极。
本文标题: 《雍正王朝》中弘历并不像雍正反而像老八,为什么雍正还会传位于他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604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关心历史了你如何看待「和平是战争的间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