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算不算出身最好的开国皇帝

发布时间: 2023-11-23 16:01:3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唐朝的开国功臣是李渊或李世民吗?说起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很多人都只觉得他们是伟大的皇帝,却疏忽了他们也算是篡位者,但是因为...

李渊算不算出身最好的开国皇帝

唐朝的开国功臣是李渊或李世民吗?

说起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很多人都只觉得他们是伟大的皇帝,却疏忽了他们也算是篡位者,但是因为他们父子篡位成功了,所以大家忽略了他们篡位的事实。另外,现在还有一种说法称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他们父子俩都是皇帝,而不是臣子,所以最多可以称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功臣,而李渊绝对不可以。

首先来说说开国功臣这个词,开国功臣其实就是指一个朝代建立过程中,有功劳的臣子,但是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是皇帝,而不是臣子,所以开国功臣这个词是不可以用在他们父子俩身上的,尤其是唐高祖李渊,他本身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怎么能够称他为开国功臣呢?

其次来说说唐太宗李世民,如果是在李世民继承皇位之前,说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当初李渊不肯造反,还是李世民鼓动李渊造反,李世民当时还耍了手段让李渊造反,后来也是不断建功立业,给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因此,即便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是唐朝的皇子,但是在当时,李世民也是一个臣子,所以称呼李世民是开国功臣,也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我们都知道唐高祖李渊最终选择了李世民继承皇位,尽管这个皇位其实是李世民自己争取来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最终坐在龙椅上的就是李世民,李世民也有了皇帝的身份,这个时候再称李世民是开国功臣,那就不合适了,若是在唐朝时期这么说,恐怕是要下大狱的。另外,不管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对唐朝的建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父子俩的功劳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是李渊了,因为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其次在李世民当上皇帝的时候,李渊已经建立了唐朝。
开国功臣是五位大将,而且其中有三个是被李渊杀害,其他两个是被李世民伤害,主要是因为这些开国功臣在当时都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是,他们是唐朝的皇上,并不是唐朝的臣子,所以不能这样说,开国皇帝是李渊。
唐朝的开国功臣是李渊,以及他的儿子李世民。他们两位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共同 建立了唐朝。也让唐朝迎来了三大盛世,而且不仅能够抵御外敌同时也能够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还让自己的经济发展繁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上的李渊到底是哪里人?是什么样的人?

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陇西成纪人。目前能确定的是,李渊的家乡肯定是今天的甘肃地区,但是具体是甘肃哪里,还是有不同的说法的。


虽然在历史上李渊的名气名声,远远不如他二儿子李世民,但是其实李渊是一位十分了不得的皇帝。先来看李渊的家世背景,李渊的姨丈是隋文帝杨坚,李渊的表弟是隋炀帝杨广。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自身光环其实已经十分耀眼。奈何人家还有一位更耀眼的儿子,这也是李渊为什么名气不高的缘故。

其实李渊本身的能力是还是十分优秀的,李渊本身的治国的能力,以及自身的功绩,其实都是非常出众的。虽然在李世民的对比之下,李渊显得不太出色,但是李渊的这个能力放在古代历代的帝王当中绝对都是出色优秀的帝王,李渊,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明君。


李渊有一个“雀屏中选”的典故,说的是李渊在骑射方面非常的优秀,非常的有造诣。内容就是说李渊当时一箭直接就射中了屏风上的的孔雀的一支一眼睛,这一支箭不单单是射中了屏风上孔雀的眼睛,更是射进了窦氏的心里,至此之后,窦氏对李渊可以说是一见倾心,之后还为李渊生下了李建成,李世民,平阳公主这几位优秀的子女。

李渊的骑射才能,不单单是从典故中体现,在史料中也有记载。据史料记载,李渊曾率领十几个骑从,直接和数千名盗匪直面相对,当时的李渊也是临危不乱,接连射出去了七十多只箭,箭无虚发,这七十多只箭每一发都正中目标,中箭的敌人全部倒地,直接把其余的盗匪的下的心惊胆战,直接在李渊的精准的箭法之下,给吓跑了。


不仅仅是自身技能方面,其实李渊在历史上,是历史上成就帝业最快的帝王,是一统王朝所用的时间最快的开国皇帝。其他的皇帝要么就是大一统用的时间比李渊久;要么就是用时时间短,但是并没有在短时间内实现大一统。


李渊起初在太原一府起兵,一路招降纳叛,用时四个月就把长安拿下,半年时间就直接称帝建国了。而就在自己称帝建国的时候,已经几乎占据整个关中地区了。有人会说,这个江山的平定,都是因为李世民的能力多么多么厉害,但是如果没有李渊,或者说李渊是一位优柔寡断,性格怯懦的人,那么李世民就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没有用武之地啊。


而且其实当时李渊起家的家底,也就是太原一府,再加上临时招募的兵马,大约也就是三万左右,虽然李渊有背景,但是其实在家底方面并不如其他的皇帝那么充裕。虽然李渊无论是自己的儿子,还是手中的大将都是非常优秀功不可没的,但是如果李渊没有这个识人用人的本事以及眼光,那么这些人就是再怎么厉害,也不见得会有地方发挥啊。

世人只知道李世民是一路征战,英勇无敌。可是一开始的起兵攻占,以及建国立帝的一系列的安排,和谋略,却都是李渊自己拿的主意,自己拟定的目标以及规划。这都是李渊自己精心策划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准备出来的结果。


太原起兵的时候,隋朝的官员一个个都被李渊玩的宛如智障,后来又通过完美的外交手段,完美的解决了唐军的后顾之忧,李渊的政治手段以及权谋之术也是非常人所能及,灵活的运用手段收复了整个关陇集团,也为突破长安取得了最大的便利。


后来在李渊建国称帝之后,李渊的治国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无论是对内政的管理,还是对远方战事的掌控,虽然李渊自己没有身出长安,但是对于战事的运筹帷幄,以及后勤补给方面却是有着最大的保障。


但是后来,大家的关注点,几乎都在声名大噪的李世民身上,因为李世民和李靖两名大将是一路征战,横扫天下,仅仅三年唐军就攻破了洛阳,不单捉拿了王世充窦建德这两位首领,还让其他的敌军俯首称臣,彻底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

在唐朝统一的这个过程之中,不得不说,李世民和李靖绝对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如果单看李世民的话,李世民的功劳以及功绩,其实也就和李建成能打的五五开,甚至连平阳公主,若非女儿身的话,恐怕都不逊色于他。李世民跟自己的老爹相比,坑蒙拐骗、空手套白狼那一套,更是显得智商不足。所以说,虽然李世民的作用以及功绩很大,但是如果没有李世民,唐朝统一也是早晚的事情。


只是因为有了李世民的,唐朝统一速度能快一些而已,李世民根本不是唐朝是否建立,是否统一的根本决定性人物,李渊才是。跟李渊的政治手段,和谋略计策比起来,李世民则是显得比较简单了。


李渊的这几个儿女,不单单是李世民,还有李建成,以及女儿平阳公主,每一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历史上能像李渊这样儿子女儿都了不得,文能治国武能打仗的父子组合真是太少了。子女们的优秀,绝对少不了父母的栽培与教育,所以单从李渊教育子女的结果来看,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父亲,他的这几个儿子就是他毕生的成就之一。


对于后来李世民上位的事情,其实李渊也表现得非常坦然,非常淡定。李渊的晚年生活也依旧非常的多姿多彩,即使是在李渊已经退休之后,活的也并不憋屈,李渊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明君贤主。能力绝对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奈何自己的儿子,随着年纪的增长,开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才导致这位唐朝开国皇帝的光芒被掩盖住了吧。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公元566年出生于北周王朝的国都长安城(今陕西西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陇西成纪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的故乡。李渊的父亲李昺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爵位唐国公,七岁时候父亲李昺去世,北周武帝宇文邕(yong)感念李渊父亲和祖父的功绩,下诏让年仅七岁的李渊继承唐国公爵位。

公元581年,年仅八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宇文邕之孙),被大丞相杨坚胁迫退位,下诏禅让皇位于杨坚,史称隋文帝。不久,宇文阐(chan)被杀害,杨坚杀尽北周皇室男成员,和反对杨坚篡位的北周大将尉迟迥和梁洲刺史李璋(李渊四叔,江夏王李道宗祖父),以巩固大隋皇权。隋朝建立后,年仅15岁的李渊被隋文帝任命为千牛备身(皇帝的禁卫武官)。到了适婚年纪,李渊娶了北周襄阳公主的闺女窦氏,先后生下李建成、李世民等兄妹五人。

历史上的李渊,富有文韬武略,性格开朗、宽厚洒脱,擅长骑射,军事和政治素养很高,无论贫贱富贵都能得到他的欢心。他也擅长教育培养子女,他的儿女大多都很有才华,比如雄才伟略的唐太宗李世民、柴绍的妻子巾帼女英雄平阳昭公主、滕王阁的修建者“滕派蝶画”的开山始祖滕王李元婴。

历史上真正的李渊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唐朝开国皇帝。

提起唐朝,大家往往更容易想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也就是李渊的儿子。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唐朝能够建立,似乎大半都是李世民的功劳。而李渊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很大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生了李世民这个好儿子。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渊成了历史上几个大一统王朝当中,最没存在感的一个开国皇帝。相比之前,其他朝代的开国君主,往往都极为有名。反倒是他们的儿子,名气小了很多。

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历史上真正的李渊,远比很多人想象的厉害的多!

1.出身世家

相比其他几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君主,李渊应该算是出身最好的一个了。


李渊的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李渊的父亲李昞,则是北周时期的唐国公、柱国大将军,同样显赫至极。李家祖上更是了得,李渊的七世祖,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李暠再往上翻十六代,就是汉朝那位著名的大将军李广!

出身于如此显赫的世家,李渊的家世资本,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除了老爹这边的家世之外,李渊更多的政治资本,其实是来自于母亲那边。

李渊的外祖父,名叫独孤信。独孤信和李虎一样,也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这个独孤信,基本上可以被称作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最牛老丈人。独孤信一共生了三个女儿,长女独孤般若,嫁给了北周第二位皇帝宇文毓;次女独孤曼陀,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昞;三女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后来成了隋朝的开国皇后。

这其中,独孤般若和独孤伽罗,都是生前被封为皇后。而李渊的母亲独孤般若,则是后来唐朝的时候,才被追封为皇后。但总的来说,独孤信的三个女儿,确实都做了皇后,而且是三个不同朝代的皇后!

翻遍整个中国的历史,再也找不出来比独孤信更牛的老丈人了。

而从这个关系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李渊母亲这边的一些关系。隋文帝杨坚,是李渊的小姨夫。而隋炀帝杨广,则是李渊的表弟。

这种家世关系,已经是硬的不能再硬了。

不过,李渊出生于公元566年。这一年,是北周天和元年。距离北周开国,已经过去了9年。距离北周灭亡、隋朝开国,则还有15年。这一年,隋文帝杨坚25岁,还只是北周大将军杨忠的儿子而已。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李渊自幼生活条件优渥,这点自然就不用多说了。然而,在李渊七岁这年,他却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李渊的父亲李昞,因病去世了。

李昞父亲的去世,给当时年仅七岁的李渊,带来了太大的冲击。一方面,当时七岁的李渊,便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唐国公这个爵位。另一方面,因为失去了父亲,李渊的成长也不再一帆风顺。好在当时李渊母亲家里这边,实力还比较强,多伸以援手。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野史当中,会记载了李渊是隋文帝杨坚养大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记载也不能算全错。因为当时作为小姨夫的杨坚,确实对李渊照顾颇多,视若己出。


而到了李渊十五岁这一年,李渊便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随着当时北周朝堂内部的权力倾轧,杨坚掌握了大部分权力,逼迫当时的皇帝宇文阐禅位给自己,自己登上了皇位。

在李渊十五岁这一年,隋朝建立了。

隋朝的建立,对于李渊来说,改变应该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坐上皇位的,是他的小姨夫。杨坚登基之后,李渊直接做了皇宫禁卫的头领,可见杨坚对他的信赖。稍大一些之后,便陆续做了谯(今安徽亳县)、岐(今陕西凤翔)、陇(今陕西陇县)三州的刺史,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值得一提的。首先,在隋朝开国之后,李渊在长辈的安排下成了亲。和他成亲的,就是后来唐朝的开国皇后窦氏。不过,史书并未明确记载,李渊到底是何时和窦氏成亲的。但根据史学家们推测,应该是隋朝开国几个月之后。

这个时候,李渊应该是十五岁或者十六岁,而窦氏则应该是十二岁或者十三岁。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绝对算是童婚了。

第二,则是李渊的子嗣问题。

李渊24岁那年,生下了长子李建成,过了九年之后(也有说是十年)生下了李世民和李玄霸。在37岁的时候,生下了四子李元吉。


这四个儿子,都是李渊和窦氏所生。

2.青年峥嵘

隋文帝在位期间,有这位小姨夫罩着,李渊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舒心的。但是,到了38岁这一年,李渊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三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杨坚离奇去世,杨广登基。


对于杨坚的去世原因,史学家争论了上千年,也没争论出个结论。不过显然,杨坚的死,和杨广有很大的关系。至于到底是不是杨广亲手勒死的,那就谁都不知道了。

而杨广的登基,对于当时已经38岁的李渊来说,同样是个大问题。

从杨广登基之后,李渊的经历来看,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个结论:对于李渊这个表哥,杨广其实并不是太过信任。

杨广登基之后,历任荥阳(今河南荥阳)、楼烦(今山西静乐县)两郡的太守,后来又做了殿内少监、卫尉少卿。从这个升迁之路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同期杨广相对信任的宇文述、虞世基等人,我们就会发现,李渊这个升迁之路,好像有点过慢了。

据史学家们的推断,李渊之所以升迁速度相对较慢,很大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和表弟杨广的关系一般。毕竟,早年杨广在争夺储君之位的时候,手段可不怎么光彩。再加上后来杨坚的死一直存疑,杨广和李渊的关系一般,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且,两人关系较差,还体现在杨广对李渊的猜疑上。

据《旧唐书.高祖本纪》所载,有一次隋炀帝命令李渊,去他巡行所到之地,李渊因病没有前往。当时李渊的外甥女恰好在后宫,杨广直接问她‘你舅舅为什么不来?是病的要死了吗?’同时,在《旧唐书.后妃列传》当中,也曾记载了李渊原配窦氏,奉劝李渊献马给杨广的事情。后来,李渊不得不开始自污,饮酒受贿,以保太平。

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得出来,杨广对李渊其实并不怎么信任。


但是,不论如何,李渊毕竟是杨广的表哥。到了隋朝末期,随着各地烽火遍起,杨广也是捉襟见肘。到了这个时候,就算他再怎么不信任李渊,也只能对其多加重用了。

大业九年,隋炀帝远征高句丽,李渊负责在怀远督运粮草。同年,杨玄感起兵谋反,李渊奉命镇守宏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

大业十一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上任之后,先是击败了当地的农民起义军,收编了近万人。然后又降服了绛州柴保昌部,收编了数万人。李渊也因功升迁为右骁卫将军。后来突厥犯边,李渊又率军击退了突厥,声威大振。

大业十三年,隋炀帝移驾江都,李渊奉命任太原留守、洛阳宫监,成了太原地区的实际最高长官。到了这时,李渊不但已经有了自己的老巢,而且有了相当规模的亲信人马。

3.太原起兵

对于李渊是如何起兵的,史书记载的很详细。但恰恰是这种详细,完全经不起后世的推敲。

按照史书记载,李渊的起兵,其实是被李世民给推上去的。当时李世民私下广交豪杰,然后又串通晋阳宫副监裴寂、晋阳县令刘文静等人,给李渊下了个套。让李渊夜宿晋阳宫,睡了杨广的女人,这才使得李渊不得不走上起事的道路。


但是,史书上的这种说法,细想起来,其实很难经得起推敲。

李渊是大业十三年起事,这一年,李世民应该还不到十九岁,或者刚满十九岁!

一个十九岁的孩子,能有那么深的心机,去做这些事情吗?就算他有这个心机,时间允许吗?从正史上的其他记载来看,李渊应该是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结交各路豪杰。当时的李世民,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能做什么?

唯一的可能,就是历史后来被人改动过。

至于为什么改动,原因其实也不复杂。首先,当时以李渊的身份,未必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做一些事情。所以,有些事情他在背后主使,让儿子出面,也是很正常的。


另一方面,后来李世民登基的手段,可不怎么光彩。为了强调自己即位的合法性,李世民一度曾想让自己做唐朝的开国皇帝,只不过他死后大臣们没有让他如意而已,只是让他做了太宗。而据史书上的蛛丝马迹来看,李世民后来是暗示过史官,改动过历史的。这样的话,将太原起兵之前的一些功劳,归到他的身上,对他就有了很大的好处,自然也就有了动机。

所以,李渊起兵前最大的可能,就是李渊看到杨广一通乱搞之后,已经预料到隋朝可能会亡,于是暗中结交各路人马,为自己将来的起事做准备。不过,后来李渊的这种行为,被杨广察觉。为了自保,李渊不得不开始自污,同时隐于幕后,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站到台前。

这是最大的可能。

不管怎么说,在大业十三年之前,李渊确实是做了很多准备。而当他担任太原留守之后不久,又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李渊不得不开始起事了。

这件事,不是什么李渊夜宿晋阳宫,睡了杨广的女人。这种事对于当时的李渊来说,真的不叫什么大事。身为晋阳留守,同时又是晋阳宫监,而且副监还是他至交。如果李渊愿意,就算是被儿子坑了,完全也可以轻松让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消失,根本用不着起兵。

真正迫使李渊起兵的,除了当时的局势已经坏到极点外,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李渊治下的鹰扬校尉刘武周,在驻守当地发动兵变,自己起事了!这件事发生之后,杨广勃然大怒,要把李渊提到江都去问罪!

这个反应,是不是有点不太合理?

照理来说,李渊治下的校尉谋反了,而且还勾结突厥自立为天子。杨广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应该派距离最近的表哥,去围剿刘武周?为什么反倒会令人去抓李渊到江都问罪呢?

显然,杨广当时并不是要治李渊的渎职之罪!而是因为他已经开始怀疑,李渊是不是跟刘武周串通好了!这场兵变,根本就是李渊自己想谋反!

从后来的历史来看,隋炀帝的这个猜测,应该是错误的。当时的李渊,确实和刘武周没什么勾结。不过,李渊想要起兵的这个想法,确实是存在无疑的。而当时杨广想要抓李渊去江都问罪这件事,也成了李渊起兵的直接原因!

如果不起兵的话,到了江都就是必死无疑的下场了!都到这个地步了,鬼才会继续做你的老实表哥?

于是,在大业十三年二月,刘武周兵变起事。三月,杨广要提李渊到江都问罪。得到消息后,李渊以预防突厥南下为由,开始就地招兵买马。五月中旬,李渊以勾结突厥罪,干掉了当时晋阳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至此,太原周边便彻底成了李渊的地盘。

七月,李渊率军三万,在太原正式起事。

4.逐鹿天下

从准备起事到真正起兵,仅仅只有四个月的时间。短短四个月时间,就招募了三万人。要说李渊不是早有准备,真的是鬼都不信了。

而相对于隋末其他势力,李渊的起事准备,算是做得比较充足了。李渊在起事之初,就定下了先取长安以定关中,然后再取天下的策略。

因为准备较为充足,所以李渊统一关中的过程,算是较为顺利的。

李渊起兵之后,打出了拥立代王杨侑为帝的旗号。当时因为杨广已经南下江都,关中地区守卫不足。而当时的中原地区,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又在和王世充死磕,无暇顾及关中。所以,李渊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仅仅四个月之后,就一路攻入长安,控制了关中大部分地区。

然后,就到了大业十四年。

正当李渊刚刚攻下长安,平定关中之后没多久,大业十四年三月,江都政变爆发,杨广被麾下的禁军给勒死了!

杨广这一死,天下彻底大乱。


杨广在的时候,隋朝旧部好歹还有一个主心骨。但杨广一死,各地纷纷独立,天下彻底分崩离析了。而此时的李渊,因为先一步掌控了关中地区,在隋末的众多势力当中,已经算是最大的一个了。

当时天下最强的四家,是关中的李渊、洛阳的王世充、瓦岗的李密和接手杨广旧部的宇文化及这四家。

杨广死了之后,各地割据势力的动向,也开始迅速变化。

中原地区,正在死磕王世充的李密,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直接和王世充握手言和,转头去和宇文化及玩命。不过,等李密好不容易打垮了宇文化及之后,王世充却已经彻底恢复了元气,趁机打垮了李密。

李密因此不得不暂时归降李渊,后来又想反叛,却被李渊给干掉了。


而身在关中的李渊,在中原三家大战的时候,主要对手是西边的薛举。说起这个薛举,也实在是个猛人。在隋末众多势力当中,他是唯一一个正面打垮过李世民的猛人。李渊当时派李世民正面进攻薛举,结果不巧的是,当时李世民正好生了病。于是,薛举趁着这个机会,大败唐军,李世民也只能灰溜溜的返回了长安。

当时的薛举,在击败了李世民之后,已经准备率军直取长安。不过,十分离奇的是,在这场战斗结束后,仅仅过了不到半个月,薛举就得了一场急病,直接病死了!

没了薛举的西凉,实力大打折扣。等到又过了几个月之后,病愈之后的李世民,再次率军讨伐的时候,直接一战打平了薛举,然后又迅速平定了整个西部地区。

等到李渊拿下了关中和西边之后,中原地区,三家大战也分出了胜负。王世充成了最后的赢家,同时,山东的窦建德,趁着这三家大战的期间,实力迅速扩张,并且在瓦岗军和宇文化及相继灭亡后,接收了大量原属于他们的力量,一跃成为和李渊、王世充并驾齐驱的天下三强之一。

当然,这里面,还是以李渊实力最强。

接下来,李渊就派李世民率军征讨王世充。王世充自然不敌,直接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倒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更希望李渊和王世充两败俱伤之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并没有着急去救援。知道李世民已经把王世充打得半残,彻底围住了洛阳城之后,这才倾尽全力,率兵十余万前去摘果子。

但是这一次,窦建德明显想错了。因为他打死都没想到,李世民那么能打!


在听说窦建德来源后,李世民分兵两路,一方面让他四弟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另一方面,自己仅率领数千骑兵,前往虎牢关阻击窦建德。在这场虎牢关大战当中,李世民以数千兵马的实力,干掉了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而且生擒了窦建德!

李世民一战封神!

眼见着窦建德被打垮,王世充再没了希望。就这样,李渊一口气吞下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家。

或者准确来说,是三家。

因为在和王世充、窦建德两家死磕的时候,李渊为了防止南方的萧铣,派兵北上捣乱。让李孝恭、李靖为帅,率领大军南下阻击萧铣。从当时李渊的布置来看,李渊或许只是想让他们暂时阻挡住萧铣的北上。但是谁都没想到,统军的李靖,会那么能打!这一战,李靖直接打垮了萧铣,干掉了南方最大的一个势力。


就这样,李渊连续干掉了几家之后,已经坐拥三分之二的天下了。统一中原之势,已经势不可挡。

不过,接下来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当时李世民打垮窦建德之后,对窦建德旧部杀的太狠,所以李世民撤退后,逼得窦建德旧部再次起义,拥立刘黑闼为主。李世民不得不再次率军出击,打垮刘黑闼。而南方,则由李靖、李孝恭率军,在收拾了一些杂七杂八的势力后,又在武德七年打垮了辅公祏,彻底平定了南方。

至此,天下彻底统一。

从太原起兵开始算起,李渊一共用了七年时间,彻底统一了天下。相比其他几个大一统王朝的统一过程,李渊无疑是最快的一个。

5.家事内乱

李渊这个人,虽然征战天下是一把好手,但处理起家事来,显然不太擅长。

尤其是,李渊的原配窦氏,早在李渊起兵之前,就已经去世了。这使得李渊儿子们的关系,变得更加难以处理。

在起兵之初,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因为有着共同的敌人,或许还比较团结。但是随着李世民战功越来越大,两人之间的裂痕开始变得无法弥补。

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渊大部分时间,都是坐镇中枢,统一调度。而那些硬仗大仗,至少有一半,都是李世民亲自指挥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在真正的历史上其实远不像演义小说里那么窝囊,甚至可以说,是极其英明,丝毫不逊色于李世民。只不过,因为他身居太子之位,常年和李渊坐镇中枢。所以,唐初的那些军功,就大部分都落到了李世民手里。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身为太子的李建成,虽有年长的优势,在军功上却远逊色于李世民。


李渊注意到这一点,应该是在武德四年之后,也就是李世民打赢了虎牢关大战之后。虎牢关大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算是唐朝的定鼎之战。因为在这一战之后,李渊统一天下,已经是大势所趋,区别只在于时间长短。从这个时候开始,李渊就已经有意识的想要限制李世民的兵权。但天不随人愿,接下来,刘黑闼又举兵作乱,导致李渊不得不再次放手。

而从武德六年开始,李渊对李世民的限制,已经十分明显了。就连突厥南下,都不再愿意让李世民为帅。

李渊的这种考虑,倒也不是因为偏袒谁,只不过是为了皇位继承而已。毕竟,李建成年长近十岁,又是一个仁德的太子。维护太子的地位,是李渊作为皇帝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所以,从武德六年开始,李渊就开始一边限制李世民,一边扶持李建成。


对于李建成,李渊不但把魏征、薛万彻之类的能臣名将,纷纷派到他的太子府上任职,还让李建成去和那些传统的关陇世家打交道,以求取得他们的支持。而对于李世民,李渊除了限制他的军权之外,还尽可能的削弱他麾下的势力,将原属于他麾下的房玄龄等人,纷纷找机会或调离,或贬黜。

所以,历史上真正的武德九年,也就是玄武门爆发之前的唐朝中枢,其实远不像小说里描述的那样。

当时的长安,大部分其实都由李建成控制。李建成麾下直接控制的军队,就超过了三千人,而且还控制了半数的长安城防军队。至于李世民,满打满算其实也只有天策府直属的那不到一千人而已。

当时那场皇位争夺战当中,因为李渊的偏袒,李建成其实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但是李渊做梦都没想到,李世民会那么狠,直接发动政变,干掉自己的大哥。

武德九年,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政变,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李渊禅位给自己。史称玄武门之变。

6.李渊的暮年生活

玄武门事变发生的这一年,李渊正好年满60岁,已经是一个老人了。

作为一个老人,却又经历了儿子之间的相互残杀,深受丧子之痛,李渊的痛苦,可想而知。


但是,玄武门事变后,当时的李渊,除了禅位给李世民之外,却再没了任何办法。

一方面,李世民在中下层的军队当中,威望极强。政变发生后,他很快就接管了长安的全部城防。就算李渊是皇帝,也不能在武力上和他这个二儿子抗衡。

另一方面,李渊和原配窦氏,一共育有四子。其中,三子李玄霸,过早夭折,仅剩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儿子。而除了这三名嫡子之外,李渊其他的庶子,当时年龄最大的,也只有九岁而已。

就算李渊可以干掉李世民,其他的庶子,也会因为年龄太小,无法即位。就算勉强即位,也会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到时候,好不容易统一的李家天下,就会再次天下大乱。

所以,当时的李渊,除了禅位给李世民之外,已经没了其他的选择。

退位之后的李渊,虽然不再是皇帝,但也算是难得清闲了起来。在退位之后,李渊自己都没想到,他竟然又活了近十年的时间。

退休之后的李渊,最开始的几年,是在太极宫中生活,后来又搬到了

安宫。后来到了贞观八年,李世民为了孝顺李渊,想要给李渊建一座独立的宫殿,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大明宫。不过,这座大明宫,直到唐高宗李治的时候,才彻底建成,李渊其实根本就没享受过。

在搬到大安宫之后,李渊就极少在出现于人前,只有一些重大宴会才会出席。对于李渊的这种表现,后世史家罕见的并没有太多争论。有的人认为,是李渊心灰意懒,不愿意在出来了;有的人认为,是李世民限制了李渊的出行,变相将他软禁起来;还有的认为,是李渊年龄过大,身体不适。

这些,其实都无所谓了。

因为这个时候的李渊,已经不再重要,无法再对历史产生太多影响了。

他能做的,就只有看着自己的二儿子,在曾经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做出无数英明的决策,最终建设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盛世。

贞观九年五月六日,李渊病逝于长安垂拱前殿,享年七十岁。庙号高祖,安葬于献陵。

对于李渊这复杂的一生,后人可以做出无数的评价,但好像却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定论。

李渊的一生,到底算是过的如何呢?

李渊的能力其实很强,不然他也做不了开国皇帝,但是其实他活的很悲催,被儿子逼退位,还整天提心吊胆儿子会来杀他。
历史上的李渊也是非常有政治才能的人,它能够在唐国公的位置上坐那么久,并且深受杨坚的喜爱,足以说明他的政治能力非常强
李渊出身陇西贵族,少年时就袭封唐国公,适逢隋末大乱,任晋阳留守的他起兵反隋,后攻破长安,建立唐朝。他为人深沉,气度不凡,英勇果敢。
本文标题: 李渊算不算出身最好的开国皇帝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604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韩国是历史上丢失领土最多的国家吗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关心历史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