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中7位都被慈禧收拾,为何独独景寿反被重用

发布时间: 2023-11-18 23:59: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景寿是咸丰帝重用的大臣,为何慈禧也会重用他?景寿之所以能够被咸丰和慈禧重用,主要是因为他深谙官场处事之道。他表面看起来老实本分,...

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中7位都被慈禧收拾,为何独独景寿反被重用

景寿是咸丰帝重用的大臣,为何慈禧也会重用他?

景寿之所以能够被咸丰和慈禧重用,主要是因为他深谙官场处事之道。他表面看起来老实本分,其实是有一定智慧的。所以,在咸丰当政的时候能获得君主的信任,身居要职。而在慈禧和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的时候,他属于可有可无的角色,再加上是“皇亲国戚”所以从轻处罚,在事件平息后,他又多次擢升,所以曾有人猜测他可能是慈禧安插在顾命大臣中的“内应”。

一、有人猜测景寿可能是慈禧的“内应”

在咸丰帝死之后,他布了一盘“棋”,他让八位顾命大臣辅佐载淳,让两宫太后监督和协助大臣执政,以确保载淳在成年之前可以安稳“坐朝”,不生什么事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不得不说,他的计划是好的,但是在选顾命大臣的时候,他把聪明且有能力的恭亲王奕䜣排斥在外,同时也忽视了西太后慈禧的野心,所以在他死后,二人联手把八位顾命大臣进行了处置:这8个大臣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下场凄惨。但是只有御前大臣景寿只是被革了职,却没有做很重的处罚。不仅如此,此人在几年之后还得到了擢升,所以,曾有人猜测他可能是慈禧的“内应”。

二、为何景寿能获咸丰帝和慈禧二人的信任和重用

首先景寿的身份是极为尊贵的,他除了是咸丰帝的大臣外,还是他的姐夫。所以咸丰才用他代替弟弟奕䜣,充当顾命大臣中“亲者”。而对慈禧来说,景寿本人安守本分,在“肃党”中并没有发表什么言论,也就是说并不是“肃党”中人,所以,在发动辛酉政变的时候并没有对他做很重的处罚,只是把他革了职。在政变结束之后,景寿之子娶了恭亲王的女儿,此人还是慈禧的养女,正所谓亲上加亲,所以景寿再次被重用,获得擢升。

有人说,景寿老实本分,所以不会被慈禧忌惮,因此才把性命保下来且安享荣华富贵。也有人说,景寿可能是慈禧的内应,所以在辛酉政变后不仅官复原职还获得了晋升。到底是为了什么,可能只有景寿知道了。

之所以能够受到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重用,主要还是因为他本人的综合实力比较强。
因为景寿非常善于经营人情世故,左右逢源,对自己的主子非常忠心,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这样
因为这个人是非常有才华的,可以帮助慈禧太后治理天下,因此慈禧太后才会重用他的

顾命八大臣的唯一善终者,其余七个都处死入狱,为何景寿恩宠不绝呢?

富察·景寿,出身满洲八旗之首——满洲镶黄旗,满洲贵族高官子弟。其所在的富察氏家族即为清朝著名的外戚家族,景寿的曾祖父——富察·明瑞乃系乾隆皇帝原配嫡后富察皇后、宠臣富察·傅恒的侄子。

出生高贵、背景强大,道光、咸丰两朝的富察氏家族虽然不及乾隆朝鼎盛,但景寿一门世代承袭一等诚嘉毅勇公,代代有封疆大吏、八旗高级武职官员出现,实力强大依然是清朝统治阶层所必须仰赖、倚重的满洲贵族家族所在。

道光二十四年,由道光皇帝亲自指婚,将自己的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指配给了景寿,同时年仅16岁的景寿被特旨恩赐头品顶戴,留上书房读书。

也就是说,这位满洲贵族子弟,在年仅16岁尚在读书期间,就已经成为妥妥的正国级干部。

拥有了“额驸”这一特殊身份,再加上富察氏家族强大的政治势力,富察·景寿在咸丰一朝的仕途升迁,绝对可以用“平步青云”来形容。

咸丰六年,官至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临终之际,任命景寿为“顾命大臣”,手握实权、位极人臣。

《清史稿·列传一百七十四》有载:

十一年七月,上疾大渐,召肃顺及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入见,受顾命,上已不能御朱笔,诸臣承写焉。

也就是说,咸丰皇帝临终之际,除了安排景寿作为顾命大臣以外,还同时安排了爱新觉罗·载桓、爱新觉罗·端华、爱新觉罗·肃顺、托和络·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共计八位大臣,共同襄助年仅6岁的同治皇帝,佐理朝政。

但这八位辅政大臣掌握最高权力的时间并没多久,权力欲望极强的同治皇帝生母——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就联合留守京城的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发动了著名的“辛酉政变”,成功取得朝政大权,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而“赞襄政务多专擅”的八位辅政大臣会有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爱新觉罗·肃顺,被斩于菜市口;

爱新觉罗·载桓、爱新觉罗·端华,被赐自尽;

托和络·穆荫,被撤职流放;

匡源、焦祐瀛,被罢职还乡;

杜翰,被罢职,流放新疆;

而在“顾命八大臣”中排名第三名,地位举足轻重、影响力非同小可的富察·景寿,在犯下了“身为国戚,缄默不言。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于载垣等窃夺政柄不能力争,均属辜恩溺职”的大罪后,却被处以了“著即革职,加恩仍留公爵,并额驸品级,免其发遣”的最轻处罚。

嚣张如慈禧太后,也会有所顾忌?

作为严重性威胁和挑战慈禧太后独掌大权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富察·景寿为何能够得到慈禧太后的“例外宽宥”?

面对富察·景寿这位顾命大臣,慈禧太后还真得做出让步和宽容!

为什么?

因为富察·景寿除了满洲勋贵,拥有富察氏家族的庞大势力外,还拥有道光皇帝“女婿”的身份,而且景寿的这位嫡福晋相当的不一般。

富察·景寿的嫡福晋乃系道光帝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其生母乃系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静成皇后为何能被慈禧太后如此忌惮?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载: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女。后事宣宗为静贵人。累进静皇贵妃。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岁,妃抚育有恩。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寿康宫。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

也就是说,这位曾经抚养过咸丰皇帝的皇贵妃,因“抚育有恩”,在咸丰五年被尊封为了皇太后,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嫡婆婆。对待自己婆婆的女婿、自己丈夫养母的女婿,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让慈禧太后真正忌惮,必须给面子的人物乃系孝静成皇后的另一个孩子——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

也就是说,寿恩固伦公主乃系“辛酉政变”的头等功臣、慈禧太后的“大恩人”——爱新觉罗·奕欣一母同胞的亲姐姐。

富察·景寿即为恭亲王奕欣的亲姐夫!

有恭亲王这个“小舅子”做后台,富察·景寿能够得到慈禧太后的“法外开恩”,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对顾命八大臣中的七人都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偏偏对景寿只是有一点小小的惩戒后,就把他提拔起来,而且恩宠不断。这是怎么回事呢?

(慈禧剧照)

1861年8月17日,31岁的咸丰帝在热河因病去世。

咸丰帝在临终前已经把后事做了妥善的安排:

一是立皇长子载淳为继承人。

二是考虑到载淳才6岁,不具备亲政的能力,所以替他安排了辅政八大臣,他们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和焦佑瀛。

三是交给皇后钮祜禄氏一枚“御赏”的印章,同时又交给载淳一枚“同道堂”的印章。交待御旨上没有加盖这两枚印章,都不作数。当然,由于载淳年纪小,所以他那枚印章交给懿贵妃(后来的慈禧)掌管。

咸丰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有他的道理的。

一方面,懿贵妃为人强势,一直有参政的野心。他担心子幼母壮,会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

另一方面,大学士肃顺在朝中势力强大,也让咸丰担心他会重演多尔衮、鳌拜等人干权摄政的历史。

所以,咸丰思来想去,决定让他们互相牵制,这样才不会对载淳的帝位产生威胁。

然而,让咸丰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刚驾崩,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和两宫太后便发生了权力之争。

随后,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地篡夺了政权。才被任命的顾命八大臣,无一例外地都沦为了阶下囚。

(景寿剧照)

以慈禧心狠手辣的性格,对和她争名夺利的八大臣,当然恨不得斩尽杀绝。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她不仅对御前大臣景寿从宽处理,在她垂帘听政的漫长岁月里,还对景寿恩宠不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景寿是满洲镶黄旗人,出身于世宦之家,父亲是工部尚书博启图。

早年,道光见景寿长得眉目清秀,很喜欢他,特意命他在上书房和皇子们一起读书。

1845年,寿恩固伦公主到了婚嫁之年。

由于寿恩固伦公主的生母是道光宠爱的静皇贵妃,再加上道光也很疼爱她,所以就把她指配给了景寿。这样一来,景寿就成了身份显贵的固伦额驸。

咸丰继位后,对景寿更是恩宠不断,先是授予他蒙古都统一职,次年又提拔他为御前大臣,不光如此,还赐给他入八分王爷才能享用的紫色缰绳,以示恩宠。

景寿之所以深得咸丰恩宠,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景寿说起来是咸丰的亲姐夫,但他为人低调,平时少言寡语,从没有借着外戚的身份胡作非为。

二是,景寿任劳任怨,咸丰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从来没有怨言,且对咸丰非常忠心。

三是,咸丰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去世得早,咸丰是由静皇贵妃带大的,由于静皇贵妃对他视如己出,给予了他很多母爱,所以他对静皇贵妃充满了感激之情。

因此,景寿在咸丰在位时,不光地位显赫,还深得咸丰器重。当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咸丰逃往热河时,自然他要随驾左右。

如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景寿能位列顾命八大臣之一了。

(肃顺剧照)

慈禧在处置顾命八大臣时,也体现了她高超的政治能力。为了不引起朝廷动荡,她仅处死了核心人物肃顺、端华和载垣,剩下的人中,4人分别被革职流放。唯有对景寿只是削职,并保留公爵和额驸的品级。

纵是如此,慈禧还是很快就恢复了他的官职,并仍把紫色缰绳赐给他。

次年,慈禧又授予景寿领侍卫内大臣。

当时,慈禧最宠爱荣寿固伦公主。虽说荣寿固伦公主是恭亲王奕䜣的女儿,但她从小就被慈禧当女儿一样养在宫里,所以身份非常高贵。

慈禧为了笼络景寿,又特意将荣寿固伦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志端。

1874年12月,慈禧再次任命景寿负责神机营事务。

慈禧之所以对景寿恩宠不断,其实可以从慈禧给景寿的罪名中窥出一二,那么慈禧究竟给他扣的是什么罪名呢?

慈禧在给景寿定罪的时候说:“身为国戚,缄默不言。”意思是说,你身为皇亲外戚,可是你竟沉默不语。

也正是“缄默不言”,让景寿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还得到了慈禧的原谅。慈禧在对他进行小小的惩戒后,便很快就恢复他的官职,并对他恩宠不断。

慈禧在给景寿定罪的时候说:“身为国戚,缄默不言。”意思是说,你身为皇亲外戚,可是你竟沉默不语。也正是“缄默不言”,让景寿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还得到了慈禧的原谅。慈禧在对他进行小小的惩戒后,便很快就恢复他的官职,并对他恩宠不断。
因为他本人并不是肃顺一派的人马,因此在与慈禧等人的权力斗争中,景寿就没有表现得那么积极。并且从后来景寿得到的待遇来看,他可能还曾经暗通款曲,充当过慈禧等人在八大臣中的内应。
富察景寿知道即使他成为了顾命大臣也不能阻止慈禧的野心,景寿在朝上沉默寡言,慈禧便打消了对他的提防。

七个大臣被慈禧处死或下狱,景寿为何反而可以得到慈禧的极大恩宠?

景寿为何反而可以得到慈禧的极大恩宠?

富察景寿知道即使他成为了顾命大臣也不能阻止慈禧的野心。认识到这点景寿就在朝上沉默寡言,慈禧便打消了对他的提防,后来才得到了慈禧的重用。

咸丰皇帝知道慈禧的野心很大,他也有心提防,但是却低估了慈禧的野心,他在自己生前就采取了行动。咸丰皇帝在自己的遗诏中将这八位顾命大臣的权利赋予了,只为了牵制慈禧太后的野心和恭亲王奕?的权利。可是咸丰帝没有想到这样不但没有将他们牵制住,还将七位顾命大臣的命给送出去了。除了富察景寿以外的其他七位大臣的下场都很惨。

景寿是咸丰皇帝的姐夫,本就不爱干预朝政的他并不是肃顺一派的人,这就给慈禧太后无意间增加了好感。景寿在肃顺与慈禧太后争抢权力的战争中并没有表现得很积极,甚至有人猜测景寿是不是慈禧太后在顾命大臣中的内应。在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以后,慈禧便开始了自己的垂帘听政时代。在当时慈禧太后给景寿的罪名是“身为国戚,缄默不言”,可以看出慈禧并没有怪罪于景寿。

当时的慈禧将景寿的官职剥去,但是不久之后就恢复了他的官职,不仅如此,慈禧太后还将象征着身份的紫色缰绳还给他了。这紫色的缰绳是道光皇帝赐给他的,紫色是很尊贵的颜色,赐给他这个也是展示了当时道光帝对于这个驸马的喜爱。这一切都是之前景寿在朝中沉默寡言的结果,只有他自己一个顾命大臣留了下来,而且还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恩宠。

说是极大的恩宠,这道不见得,只能说当时的慈禧没有将事情做绝。

在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慨,他们说清朝的灭亡不是因为慈禧,而是当初咸丰皇帝在去世的时候,没有教好的划分朝中的势力以及政治力量,所以才会酿成了晚清衰败的大祸。其实我们去细细品来,这句话仿佛是有那么一点道理的。

当时的背景

在咸丰十一年的时候,这位皇帝的生命已经到达了尽头,虽然他的内心多有不甘、虽然他贵为天子,但是生命的规则就是如此。他在临死之前,办了一件影响极为深远的大事,这件大事便是任命了一个以八人为“核心”的顾命大臣集团。这八个人分别是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

“顾命大臣”在清朝以前就出现过这样的名词,以及官职,之所以立出这样的大臣,其实就是皇帝担心自己在驾崩后,新皇帝的年龄太小,不足以完成,以及运转这个国家的任务,所以他才会立起这样一个职位。

大家在看到这里的时候,一定会想,这些大臣难道不会做一些别有用心的事情吗?当然,你所考虑到的事情,咸丰帝其实也已经考虑到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立这些辅佐幼君的大臣时,首选一些“根正苗红”,且极为被自己信任的人为职。而且他将“顾命大臣”的人数增加到八个人之多,其实就是一种让他们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干预。毕竟一群人都是有自己思想的,而且官职、官位还有背景大都旗鼓相当,所以他们便会谁也瞧不起谁,从而会有矛盾。毕竟有“矛盾”便是这位即将驾崩的皇帝所希望看到的,因为如果他们和和气气,且抱成一个大本营,这让幼小的皇帝怎么办呢?

除了这些外,皇帝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制约这些大臣,他分别让自己的皇后和贵妃各掌了一个印,并且规定,大臣们商议的结果,如果没有盖上这两个印,便视为无效。

这就无形中制约了大臣们的权力,从而使得他们只有了建议权,没有了决定权。

而且,皇帝将这两个印分别赐予皇后和皇子也就是幼帝,当中也是大有文章,其实他也是害怕出现后宫乱政,所以才会想要用这样的方法来制衡和制约这两个女人(毕竟当时的皇帝还年幼,将这个章赏给皇帝,也就等于是慈禧在把控),同时也是为了在这八个群臣中保护她们。可这样的做法等于是将权力白白的送给了这两个女人,也让后来的慈禧有了机会。

景寿的无为之道

在他的同僚们因为有了这样的官职和地位后,自然是沾沾自喜,且骄横的不得了,但是他却感觉到了当中很深的危机。之所以他能够感受到这当中的危机,那是因为他的懂分寸。要知道,就是凭借着他的资历来说,是根本不可能挤入这样一个权力圈子的,而他的挤入,恰恰就给了他一个警报,那就是这里面有问题。在皇帝在立八个大臣的时候,除了景寿以外,很多人都猜到了,而在公布名单的时候,却有了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要知道,人们在最初猜测名单的时候,恭亲王这么一个有实力的干才,是一定可以进入到辅政的行列中的,可是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并没有进入。这就使得景寿清楚的知道,他们这些大臣存在的意义。这个意义便是牵制这些皇帝的弟弟,牵制住后权。

也正因为如此,就在其他七人积极的,为了自己的应有“权力”而和这些太后和亲王据理力争的时候,他却默不发声、不说一言,久而久之这就使得,慈禧对他的定义便是“没有威胁”。

在后来慈禧发动了政变,并清算了这些顾命大臣时,只是对景寿网开一面,留下了一条命,并在后来还委以重用。

所以,景寿的幸存,其实是离不开他的无为和装傻。

除了此点外,还因为这些人都是先帝所托,如果都杀完了,难免会有舆论压力,所以才她才没有对景寿下手。

公元1861年农历10月:

1日,命恭亲王奕䜣为议政王、军机大臣。随之,军机大臣文祥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清史稿·文祥传》记载:"十月,回銮,(文祥)偕王大臣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命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侍郎宝鋆、文祥为军机大臣。

3日,大行皇帝梓宫至京。

5日,从大学士周祖培疏言:"怡亲王载垣等拟定'祺祥'年号,意义重复,请更正",诏改"祺祥"为"同治"。"同治"含义可做四种诠释:一是两宫同治,二是两宫与亲贵同治,三是两宫与载淳同治,四是两宫、载淳与亲贵同治。

6日,诏赐载垣、端华在宗人府空室自尽,肃顺处斩,褫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职,穆荫发往军台效力。

父亲

富察·博启图 (?-1834),满洲镶黄旗人,一等诚嘉义勇公富察·明瑞孙。嘉庆二年(1797),由五品袭爵,授头等侍卫。迁兵部右侍郎,出为察哈尔都统。道光七年(1827),任吉林将军,九年,奉命筹办双城堡屯田事宜。二月,召京,署红旗汉军都统。之后历任侍卫内大臣、礼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工部尚书。十四年,卒,谥敬僖。

妻子

寿恩固伦公主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日,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持氏,时为静妃。道光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为寿恩固伦公主。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景寿。咸丰九年(1859)四月十三日卒,年30岁。

儿子

富察·志瑞,尚恭亲王奕䜣之女荣寿固伦公主,因为恭亲王亦是孝静成皇后所生,实则父子二人娶的是亲姑侄。




载垣:在北京被捕,赐白绢自尽。终年46岁。

端华:赐死、降爵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同治三年七月,复还郑亲王世爵。

景寿:削职,仍留公爵及额驸品级。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任蒙古都统,三月授御前大臣。同治三年(1863年)七月仍赐紫缰,十月授领侍卫内大臣,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命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1889年)六月去世,谥端勤。

肃顺:被斩于菜市口。终年45岁。

穆荫:以"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最久,班次在前,情节尤重",被撤职流放。同治三年,论赎归,殁于家。

匡源:革职。光绪七年卒。

杜翰:革职,流放新疆,后被赦免。同治五年卒。

焦佑瀛:革职。

清朝家法,主张“亲亲尊贤”,咸丰指定顾命大臣,也不能违背这一原则。载垣端华虽为铁帽子亲王,肃顺虽深受咸丰亲信,但他们属于远支,为“贤”不为“亲”,而“亲”又应在“贤”之上。若论咸丰的至亲,莫过于他的亲弟弟恭亲王。论血统、论才具、论声望,顾命大臣中都应有奕欣的一席之地。但奕欣被肃党排挤,又受咸丰的猜忌,他被挤出顾命大臣之列,便由景寿顶替了这个“亲亲”的位置。
顾命大臣中另外七人都是“肃党”,因此对自己膺受顾命的原因,景寿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多年以来,景寿一直在扮演好驸马爷的角色,这个政治漩涡,他是被裹挟进去的,并非因为有什么野心或企图。景寿只是一个跟皇室没有血缘关系的驸马,万一站错了队伍,可不能指望慈禧太后和恭亲王能对他这个姐夫手下留情。所以,在就任顾命大臣之后,面对肃党与两宫太后之间的冲突,景寿是这样表现的:
杜翰顶撞太后,气得慈禧浑身发颤,景寿保持沉默。
肃顺哓哓置辩,吓得小皇帝尿了裤子,景寿保持沉默。
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发动政变,将顾命八大臣下狱治罪,景寿依然保持沉默。
故而,后来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往八位顾命大臣头上扣帽子的时候,谕旨上景寿的罪名是:“身为国戚,缄默不言。”
景寿缄默不言,其实是对他最有利的选择。对肃党而言,让景寿入伙,只要他不捣乱就行了,发不发表意见其实并无所谓。而两宫太后看在眼里,也是明在心里,没有将景寿当成敌人。到最后,四个御前大臣中,其他三个都死得很惨,景寿却保住了一命。但从后来又重新启用。或许,我们一开始觉得,景寿两边都不站队,闷声发大财,已经非常聪明。但实际上,他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高明得多,他竟然两条队同时站。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父子都成了大清的驸马爷。

因为他的某个器官可以在腰上缠三圈。使用时犹如丈八蛇矛一般直取咽喉!

顾命八大臣的唯一善终者,其余七个都处死入狱,为何景寿恩宠不绝呢?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相比起中国历代皇帝而言,咸丰帝的去世看似无足轻重,毕竟其在位时期文韬武略皆不出众,为国为民也有愧于心,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的死亡却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进一步使大清王朝滑向深渊。

由于咸丰皇帝去世时,其子载淳年仅六岁,于是留下谕旨:“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不过皇帝担心顾命大臣擅权自肆,于是又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代为掌管),要求所有诏书务必加盖两方印章方为有效。原本是相互制衡的政治设计,最终却不料慈禧太后拉恭亲王奕䜣入局,悍然发动“辛酉政变”,最终拉开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的序幕。

在“辛酉政变”之后,顾命大臣们的结局都不算太好,不过在这八人之中,却有一人得以善终,他就是景寿。“顾命”一词最早出自《尚书·顾命》,乃是封建帝王为防止新君继位时因年幼或初掌皇权不够熟练等原因导致国家不稳定,所以选派几位忠心且有能力的大臣辅佐新君顺利完成权力过渡。一般说来,能够被选为“顾命大臣”的人,才能与品德俱佳,再加上没有裙带关系做后台,整体表现要远好于外戚。咸丰皇帝遵循旧例,选出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额驸景寿、大学士肃顺四位御前大臣和穆荫、杜翰、匡源、焦佑瀛四位军机大臣,一共八人。

有意思的是,这八位顾命大臣当中除景寿外,其余人等皆以大学士肃顺为首,属于“肃党”。或许咸丰皇帝已经察觉到了懿贵妃的野心,预见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局面,担心幼子继位后难以把持朝政,故而选出这七位大臣出来,期望这七位顾命大臣能够同心协力辅佐幼帝。那么景寿既然并非“肃党”,咸丰皇帝为何会选景寿呢?咸丰皇帝的无奈选择,恰恰成为景寿日后能够逃出生天的关键所在。

如果按照血缘亲近来选择御前大臣,那么恭亲王奕䜣无疑是最佳选择,本身就是咸丰皇帝的弟弟,同时又贵为亲王,如果他出面摄政尊奉载淳,那么载淳的皇帝地位就无可动摇。但是咸丰皇帝不敢如此,首先弟篡兄位的事情自古以来并不算少数,其次多尔衮当顾命大臣时的所作所为也令此后历任帝王记忆犹新。对于这个精明的弟弟,咸丰皇帝实在放心不下。不过清朝祖制,选择顾命大臣要有“亲”有“贤”,怡亲王载垣与郑亲王端华都属于远支,因此咸丰帝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自己的姐夫景寿。

当然,除了无奈之外,咸丰皇帝也相当信任景寿,这点可以从英法联军入京后,景寿奉命扈驾热河就可以看出。当然,景寿也确实值得咸丰信任,从血缘上来说他压根就不可能篡位。景寿为富察氏,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获赐头品顶戴,次年又与道光皇帝六女寿恩固伦公主成婚,受封固伦额驸,袭封一等诚嘉毅勇公。咸丰皇帝继位后,对于这位姐夫非常亲近,赐用紫缰,先后任命其为蒙古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尤其是赐用紫缰,这在等级森严的清朝属于莫大恩宠,咸丰皇帝显然是将景寿“划”为了自己人。

本文标题: 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中7位都被慈禧收拾,为何独独景寿反被重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513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李清照写完《夏日绝句》后就自尽,和项羽一样不渡乌河到南方。那么她在历史上的地位会提高到什么程度如何成为刘邦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