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慈禧太后

发布时间: 2023-09-02 05:01: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谈谈对慈禧太后的一点认识?慈禧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

如何评价慈禧太后

谈谈对慈禧太后的一点认识?

慈禧太后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的绝对权威。

慈禧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 央 集 权以及中国主 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首先,必须承认这是一个有较强政治手腕的女强人。

其次,这是一位精致利己主义的女人,只管自己死活不管其他一切;

最后,晚清的延续是靠她,但晚清的灭亡也因她而加速了。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十月二十二日(阳历11月15日)未时(下午2时左右),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慈禧是一个享受主义派,他花很多的钱进行浪费,却不做一些对百姓有用的事情,整体来讲慈禧太后还是非常坏的历史人物

对慈禧太后的高度总结

对慈禧太后的高度总结
很多人都提到,“慈禧是一名政客,而不是一名政治家”。
慈禧实际掌权近50年,常常被拉出来与女主的另一典型代表——武则天作对比。实际上,历史环境不同,两个看似相似的历史人物很难加以对比。
从能力来看,慈禧绝不逊于古代封建王朝大多数男性君主。可是,她生在了一个注定悲剧的年代。
慈禧精于权术,深谙官场之道,年仅25岁时,就能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除掉了掌握实际最高权力的顾命八大臣。
她绝不是投降派‘;
她也不是保守派,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她都是积极提倡的。
但关键在于,慈禧遇着了一个坑爹的丈夫(咸丰),遇着了坑爹的儿子(同治,光绪也算是),遇着了坑爹的时代(严重积贫积弱、远远落后于世界的晚清),而偏偏她又是一个女人。
的确,慈禧同样有着与大多数封建王朝统治者相同的缺点:
铺张浪费, 注重个人享乐;
恋权栈位;
缺少长远眼光(更准确来说,未接受西方现代教育,世界观落后),居然相信义和团的“神功”,盲目地向八国宣战,打破了中国与西方列强的“蜜月期”,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进一步推向深渊。
总的来说,慈禧是一个很厉害的政治人物,可是处在积贫积弱过于严重的晚清,实在是“欲扶大厦之将倾”而不得。如果处在其他时期,她可能能够像武则天那样,留下盛名,但这个时代的必然以及种种的偶然因素决定了她的遗憾命运。
要更仔细地评价慈禧,需要把握几个重要的点,包括辛酉政变、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如果有时间,会加以补充。

如何看慈禧: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呢?

对于慈禧太后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但是往往贬者多而褒扬者少。若论历史进程上的影响,慈禧太后肯定大部分时候都是被挞伐的对象,而如果从清王朝来说,还是有些功劳的。

那么,对于题主的问题,我们抛开慈禧太后的历史功过,仅讨论她为何不敢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小丞相从慈禧太后的性格入手进行简要回答。

一、慈禧文化程度不够,导致能力不足

有野史说慈禧入宫前目不识丁,写字都不会,后来的很多奏折批阅中经常出现错别字就是一个例证。

虽然慈禧不至于目不识丁,她父亲惠征还是个满洲小贵族。但慈禧太后确实没什么文化,读书少、学习少,这就导致她能力严重不足。

如果放在之前的朝代,或者是在乾隆以前的清朝。慈禧或许作为王朝实际掌门人,不需要多少能力。但是,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世界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此时,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或者退而其次,能守住国家主权不被侵犯,必然要有与前面封建社会掌权着不一样的能力和素质。提高能力素质不在乎就是要多学习,不读书不学习自然无法跟上形势所需。

二、慈禧权力欲望太强,导致专制独裁

慈禧的性格是控制欲很强的人,不愿意受制于人。这种性格放在政治上就是权力欲望太强。没有上位时一门心思想着如何上位,得到权力后又时时刻刻防着身边的人,怕大权旁落。

从她的经历来看,咸丰还在位时,就不断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咸丰宠爱。咸丰驾崩后,母以子贵,得到垂帘听政的机会,于是就开始排挤慈安太后、恭亲王等。

过分沉溺于权力斗争,导致她专制独裁。这种性格,如果能力素质好、又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的话,有可能就会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当时的日本资本主义改良,也是从加强皇权开始的。

可以慈禧太后没有这样的能力素质,又专制独裁。被她打倒的慈安太后、恭亲王等,都比她优秀。后来又不敢放手让洋务派大胆闯、大胆干,导致洋务运动最终功亏一篑。

三、慈禧自私自利、愚昧无知,导致失去很多机会

慈禧太后得到权力没有也不想进行改革,而是尽量满足个人私欲,贪图享乐,她维护的是皇族一姓尊荣,这个一姓之中,她自己的享受又最为重要。导致失去很多与提升国力的机会。

比如为了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军费,我们就暂且不要说有没有挪用海军军费,就单纯在国力贫弱的情况下,花费大量银子去修建自己享受的颐和园就不应该。

再比如修建铁路一事,铁路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西方国家都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而大清的朝廷却还在讨论会不会惊动祖宗在天之灵。这一切都与大清的掌门人有些直接关系。

正是这种自私自利、愚昧无知,让整个大清国力空虚,积贫积弱,不堪一击。后来慈禧一时激动也有对外开战,直接导致八国联军侵华。

“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这一句话出自清廷于1900年6月21日,下达的与各国的宣战诏书。这话说的慷慨激烈,但只具有文本意义,未能发挥实际效用。8月中旬,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之前出逃。因此,事后看来,这份诏书也就有了不自量力的可笑意味。
只能说慈禧的手段是非常厉害的,她非常有政治主张,也十分精明,懂得利用洋人,她也有和洋人决战的雄心,即便惨败也在所不惜。
我认为慈禧的这个决定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当时清政府已经腐败不堪,她这句话加快了清朝的灭亡。

怎么看待慈禧太后?

对中国来说,慈禧穷奢极侈祸国殃民,对清王朝来说,慈禧却又是帝国得以续命的关键人物。正如中国道家思想所说,天地有黑就有白,有正必有邪,凡事都是相对的,两面的,慈禧太后,亦是如此。

咸丰帝之后,清朝核心权利逐渐转移到了两宫太后,而慈安太后钮钴禄氏的死去,慈禧太后获得了真正无上权力。

慈禧太后穷奢极侈,不顾国家命运安危的确是事实,然而她一个没什么文化的深宫女人,能够牢牢控制权力数十年,本身就体现了她过人的政治手段。在皇室贵族与权贵大臣之间平衡自如。

所谓的戊戌变法,不仅不顾事实照搬照抄日本,而且事实证明康有为并非君子,一场闹剧而已。慈禧太后虽然是顽固派的核心,但她终究能够为了维护清朝统治,重用汉人大臣,兴办洋务运动,让清朝得以苟延残喘。

若像康有为等主张,变卖青藏、新疆与蒙古,那后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如果没有慈禧,不仅是清王朝保不住,当时的中国,会不会被列强划分,也是个未知之数。要知道,沙俄有“黄俄罗斯”计划,日本对满蒙虎视眈眈,法国入侵西南,英国染指青藏。在当时清朝不保,则天下不保。

不过,另一方面,当时天下大乱,国难当头,因为各种不平等条约,国内已经负债累累,百姓苦不堪言。

而慈禧太后不仅仅坚持对外求和,保证自己的安宁,即便庚子赔款财政更加紧张,其生活奢靡无度也未见丝毫收敛。

在时代大潮中,慈禧太后坚持封建帝制,甚至像德意志与日本那样保留大量封建残留的政体也不屑一顾,慈禧太后作为最高权威,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慈禧太后这个人太过看重权利,她手段是厉害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垂帘听政这么多年还没有被推下台去。但她但过看重个人的权利,忽视了国家和人民,所以清朝在她手里只能越来越衰落。
我认为慈禧太后作为一个掌权者,做的非常不对,让清朝灭亡的非常快。
慈禧是失败的,她的失败在于,她对权力有着近乎病态的渴求,她的大半生都在追逐权力的刺激和尽情享受得到权力的快感。也就是说,为了权,她什么都在所不惜。

为什么大家都说慈禧太后坏?她做了什么事!

个人的人格方面,慈禧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的手法残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那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夺得政权。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当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慈禧当政的结果亦受到不少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扩展资料:

适逢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大发雷霆。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

慈禧作为最高权力责任者,拒绝取消维持了300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敝。 

叶赫那拉·杏贞,满族这个女人统治中国达半个世纪,从咸丰末年一直到宣统年,参与和掌握三朝皇帝的统治权;她的专权导致了“光宣哀世”。她既推行洋务运动,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她害怕失去手中的权力,害怕列强动摇皇室。对外妥协退让,对内进行残酷的镇压。一生嗜权如命,由于她的专制,使光绪在压抑中度过了一生,最终含恨而去。她曾两度逃离宫廷,第一次是跟随丈夫,丈夫死后,她清肃八大臣,夺取统治权;使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事隔四十年后的逃亡更为狼狈,她要面临的是清政府的存亡危机。她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她给中国封建统治写了最后一页,上演了一幕封建社会末期皇太后执政的闹剧。
主要是动用公款,让打仗打输了,祸国殃民的事也没干啥,只是软弱怕死,老讨好外国人,
因为慈禧太后。他每天吃西瓜,只吃中间的,不吃其他的,只吃最甜的一块,而且能吃饭要做100的菜,如果做的不好吃,就把那个厨师给拉下去砍了,他过个生日需要很多人招呼,洗澡需要很多个太监帮他洗。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她有很大的责任哦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慈禧太后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98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核辐射如果人眼可以看到有多亮如何评价日本政党民主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