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乾隆时期的林爽文起义

发布时间: 2023-11-09 16:01: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9

为何说是乾隆为大清的衰落埋下了祸根呢?为何说是乾隆为大清的衰落埋下了祸根?有三大隐患不容忽视公元1799年的正月,已经是太上皇的...

如何评价乾隆时期的林爽文起义

为何说是乾隆为大清的衰落埋下了祸根呢?

为何说是乾隆为大清的衰落埋下了祸根?有三大隐患不容忽视

公元1799年的正月,已经是太上皇的乾隆驾崩,嘉庆皇帝正式掌权,大清也是从嘉庆皇帝开始明显走上了下坡路。嘉庆皇帝在清朝历代帝王中并不算拔尖,治国理正帝才能也不如乾隆皇帝。而恰恰此时的大清需要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君主把大清从乾隆晚期的泥潭中拉出来,办事中规中矩的嘉庆皇帝显然不能胜任。但是绝对不能把大清衰败的责任都推给嘉庆皇帝,至少有三点隐患是乾隆朝留下的。

官员贪腐问题严重

乾隆晚年不像自己早年间那么励精图治,治国开始松懈。再加上乾隆中期大清的鼎盛居民,人口和领土都达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巅峰,乾隆皇帝志得意满,开始不思进取,盲目自满,对于劝谏自己的奏折再也看不进去了,并且十分讨厌跟自己唱反调,说自己治下的大清还存在许多问题的大臣。

官员们敏锐的发现了皇帝骄傲自满的心理,于是就不断讨好乾隆皇帝,对于国家的负面消息从不上报乾隆皇帝。以至于乾隆朝后期出现了严重的吏治腐败的问题,从中央官员到地方官员,上行下效,无官不贪,导致官员们的办事效率极低,大家不是忙着秉公办事,而是想着如何敛财,认真做事的清官反而成了另类。

乾隆皇帝虽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严惩了许多贪污腐败的官员,甚至还有王公贵族、朝廷大元,但依然是杯水车薪,对于全国严重的贪腐问题来说依旧是于事无补,其中官官相护,逃脱大清律法的贪官污吏依然占多数。

土地兼并问题加重

清朝的土地兼并问题从康熙中期就已经出现了,等到了乾隆朝后期,大清的土地兼并问题变得非常严峻。以至于当时随便找出十个农民,自己有土地的只有一两个,剩下的八九个人不是失去土地去给地主当佃农,就是已经沦为流民乞丐。而那些官僚地主却占有大量的田地。失去田地的农民只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痛苦的生活着。

根据《清史稿》记载:“仅仅是公元1796年二月里的一个晚上,京城就冻死了8000多人”。这还是在相对富庶的京城,全国其他地方的惨状可见一斑。官僚地主穷奢极欲的生活与广大贫苦的老百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乾隆皇帝还十分喜欢出宫远游,先后进行了六次耗资巨大的南巡,同时乾隆皇帝还连年用兵,导致了国库空虚,百姓贫苦。乾隆皇帝晚年又大兴土木,修建大规模的皇家园林,上行下效,清朝官员也开始争相攀比富贵,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纸醉金迷与老百姓的痛苦挣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阶级矛盾逐渐被激化。

农民起义接连爆发

在官僚地主的盘剥下,被逼上绝路的老百姓开始进行反抗。仅仅是乾隆中期就爆发了王伦起义、林爽文起义等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虽然都最终失败,但是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乾隆皇帝去世后,为了扭转大清逐渐走向衰败的局势,继任皇帝嘉庆惩治了乾隆朝的大贪官和珅,随后开展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反贪行动,可是大清的官场早就已经烂到了根子里,仅靠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反贪运动无疑是杯水车薪。

嘉庆皇帝之后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希望可以革除乾隆朝的弊政,但是效果并不如人意。白莲教起义最终虽然被镇压了,但也让大清变得更加脆弱,帝国衰落已经不可避免。

嘉庆皇帝一心想要中兴大清,本人也非常俭朴,身体力行的推动廉政建设,但是面对大清根深蒂固的腐朽问题,嘉庆皇帝也显得力不从心了,他的一切努力也都无济于事,因此后世对于嘉庆皇帝的评价也是普普通通,其实种种严峻问题在乾隆朝就已经出现,大清走向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因为乾隆前期的时候,努力为治理国家而奋斗。到了后期他开始享福,带领着清朝高层开始了玩乐,导致了他们以为他们很强大,没有人能超越。
这一切从乾隆时期早已埋下祸根,闭关锁国,不与西方交流往来,接连两道圣旨拒人于千里之外,固步自封,最终导致清朝走向灭亡。
乾隆皇帝时期清政府闭关锁国。无法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并且乾隆后期好大喜功,耗费了巨额的财政来供自己玩乐。

乾隆皇帝是一代雄主还是昏庸之君

乾隆皇帝像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封为太上皇帝(非一般的太上皇,意指皇帝的皇帝)。在位共六十年,禅位后继续训政三年。其实上已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一长的皇帝,已超过其祖父康熙帝的在位六十一年,同时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乾隆帝确为一代雄主,封建制度在其掌权下达到了历史巅峰。他在位时期,平定新疆、蒙古,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突破了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他60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他个人也成为这一切的总代表。

1.承前:

乾隆是雍正皇帝第四子,也是雍正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喜爱,在雍正即位当年,就被以“秘建皇储”的方式确立为继承人。1735年,雍正暴崩,乾隆顺利继承皇位。自小得宠,且几乎没受到挫折就登上最高宝座。 雍正在位时期进行一系列改革以加强统治,并大力反贪,整肃朝纲,为乾隆的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他的统治也留下了“严苛”的恶名。乾隆即位之后,首先想树立宽大政治的形象,平反了雍正时期被迫害的一些要员。

2.内政:

乾隆帝即位后,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乾隆在内政方面创举不多,最大的成绩是继续施行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政策,并以个人的威望维持统治高层的稳定,使社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达到繁荣。

3.外交:

最为乾隆自己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十全武功”,他也因此自称为“十全老人”。所谓“十全武功”包括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两次征服西南的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缅甸,一次出征越南和两次出征尼泊尔的廓尔喀。实际上,对历史影响较大的只有西北方面的军事行动。

尽管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被康熙击败,但他的侄子策布阿拉布坦在西北仍拥有很大的势力,控制了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煽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清廷为敌。策布阿拉布坦死后,其子噶尔丹策零继续统领其众。乾隆时代,遇上准噶尔部内乱的大好时机,果断地在1755年出兵攻占伊犁。但噶尔丹策零的外甥阿睦尔撒纳降而复叛,清廷在1757年第二次出兵,终于完全清除了准噶尔部的反叛势力。这场战争,从噶尔丹时代算起,已持续了近70年。

准噶尔部平定之后,维吾尔族的首领大、小和卓木回到新疆,策动维族各部反清。乾隆被迫第三次对西北用兵,这场战争延续了三年,终于迫使大、小和卓木逃亡国外。随后,乾隆设置伊犁将军,并在喀什等地设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同时大幅减轻了维族地区的赋税负担。西北190多万具有离心倾向的土地,终于巩固在中央政权之下,这是乾隆对中国历史的一大贡献。

此外,西南的大小金川之战也打得十分艰辛,两次反叛总共持续了近30年,贯穿了乾隆统治期的中段。乾隆先后两杀主帅,耗银七千万,才压服了这里的藏民。

4.文治:

除了“十全武功”外,乾隆时期最大的亮点就是文化上的作为了。乾隆本人是个热心的文艺爱好者和赞助者。他本人据说作诗达四万多首,所游玩之名胜古迹,常亲题诗于上。他也是一个藏书家。他在位期间组织了许多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包括编撰《四库全书》、《大清会典》、《周易述义》、《三礼义疏》、《皇朝通志》、《八旗通志》等书籍,还校刊重刻了《十三经》、《二十二史》、《三通》等书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库全书》的编撰,共收入古书3457部,共79070卷,装订成36275册,保存了许多珍贵古书,为中国古籍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此外,乾隆的时代还诞生了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虽于乾隆本人没有关系,却也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光彩。

乾隆统治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集大成时期,君主专制的程度,无论思想上还是制度上都达到顶点。

5.历史局限:

当乾隆在自我陶醉的时候,也是中国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睡得最沉的时候。欧洲列强的坚船利炮已经在中国周边出没,正在想方设法打开中国的大门。而中国则被看似“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束缚住了前进的脚步,乾隆时代的清王朝,开始成了腐朽落后的代名词。

乾隆时代中期以后,奢侈之风上行下效,逐渐蔓延整个统治阶层。与奢侈相伴相生的是腐败。与乾隆的后半生保持着特殊关系的宠臣和绅,正是腐化的总代表。他在乾隆死后被抄家时的家产,相当于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

加上乾隆帝下令焚毁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文化典籍,大兴文字狱来强化自己在思想文化界的垄断地位。这也是不得不提的一桩文化公案。

总结:

评价历史人物都有其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尽管大清王朝和乾隆盛世已经成为历史的背影,但乾隆在维持中国领土完整方面的作用和他在文治方面还是有非凡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乾隆皇帝都是一个天生强势的帝王,先辈给他留下的,不仅有辽阔的疆域和治世的积累,还有皇帝以天下为私产的思想基础。乾隆的成功,正在于他最完全充分地利用了强势的地位,与出色的个人能力相结合,将各方面的影响发挥到极大。

只有在一个完全强势的帝王经营下,才会有中国2000年来制度和思想文化上“大一统”的巅峰。
昏君,在清王朝吏治方面开始刚有起色的时候,他的政策又使清王朝迅速的腐败下去,可以说清王朝的衰败是始于他手
乾隆应该说是个最成功的皇帝,他并不是昏庸,而是采取了中庸之道,难得糊涂之法,来巩固自己皇权的,但是人难免都有一些缺点,这些在他的优点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
前期年轻的时候也还可以,算是一代雄主。
后期就不行了,变得昏庸了,毕竟在位时间太常了,年纪大了,难免会糊涂。
我对乾隆深有研究,乾隆少年时长的英俊潇洒,下江南时处处留情!他24岁即位,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在治理国家上很有成就,把国家推向了极盛!无论在军事,政治,文化等等,都取得空前绝后的成就。然而60岁是他的一个转折时期,同时也是清王朝的一个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那时贪分渐长,尤其到后来和伸掌权,贪污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也知道和伸一个人的贪污数额就是国家11年的收入。(这里补充一点,和伸并非电视里放的那样肥胖丑陋,和伸皮肤白嫩,相貌英俊。而纪晓岚体型肥大,这是电视的一个误区,我在这里纠正一下)

清政府是如何打压林爽文起义的?

林爽文起义爆发后,清廷即派提督黄仕简、任承恩带领官军万余人渡台。数月之间,军事上毫无起色。乾隆帝遂下令更换统帅,调闽浙总督常青为将军,赴台湾统一指挥。此时,林爽文邀约庄大田围攻府城。南北两支起义军!集兵十万,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三月开始大规模进攻府城。激战中由于庄锡舍率部众倒戈相向,使攻城受挫。以后,南北两支起义军又曾数次联合进攻府城,但均未成功。是年八月,清廷免去常青职务,另派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福康安为将军率军于十一月初一到达台湾。福康安到台后,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以优势兵力分五路解诸罗之围,又接连攻下斗六门、大里杙、集集埔等军事要地。乾隆五十三年(1788)正月初五林爽文被俘,解往北京,后在北京菜市口就义。一个月后,庄大田亦被福康安、海兰察俘获,在台湾府城被杀害。

康乾盛世是谁提出的?乾隆有什么丰功伟绩?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中国大陆、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西方传统史学界亦认同这种说法,或称这段时期为"High Qing",[1]即清朝高峰时期。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因制度僵化,闭关锁国,使得这一局面无法长久。

第一,他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正面评价
有人说,统治纪录的创造者应该归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众所周知,太阳王5岁登基,22岁才对统治国家产生兴趣。他的实际掌权时间不过50年。而从胤禛咽气那一分钟起,到自己咽气那一刻,弘历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
第二,他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
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三位皇帝—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统治,已经给他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第三,他是世界上统治成绩最辉煌的君王之一。
乾隆年间的满清帝国,政治安定,满人旗人的特权地位较为稳固;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他远征回疆,一举拓土二万余里,帝国的疆域由此巩固。此时的清朝帝国气派恢宏,威震遐迩,环顾四周,悉为属国,“通译四方,举踵来王”。甚至以前从来和清朝没有交往的国家也纷纷遣使来朝,“以亘古不通中国之地,悉为我大清臣仆,稽之以牒,实为未有之盛事”。
除了统治的成功之外,他在许多方面也都很成功。
第四,他是一个深情而专一的丈夫。他17岁与出身名门的富察氏(即孝贤皇后)结为夫妇,两人感情极好,伉俪情深,可谓举案齐眉,恩爱无比。皇后不幸于乾隆十三年去世后,他悲痛欲绝,追念终生,写下数百首悼亡之诗,其辞句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是他所有诗词中最见真情的上乘之作。
第五,他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戴逸先生在《乾隆帝及其时代》中说:“乾隆对他的母亲,感情深挚,发自天性。故礼敬有加,始终不渝。”他平时3天问安,5天侍膳,对母亲的生活起居,关心备至。皇太后逝世后一年之内,本来几乎每天都要写诗的他诗兴大减,作品寥寥。
还有一个身份也很有意思:他还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虽然诗作的质量不敢恭维。他一生作诗41863首,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他寿命89岁,折合成天是32000多天,除去童年,能用来写诗的不到30000天,平均每天写诗超过一首。
乾隆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十全武功指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见大小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
负面评价
第一,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他积六十余年努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把皇权推到了顶点。他的乾纲独断,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他蛮不讲理地利用专制权力,对社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密控制,使所有人都不敢乱说乱动,消灭了任何不稳定的萌芽。乾隆推行“臣奉君,子遵父,妻从夫,不可倒置也”的机构制度,强调不得“越级上访”,对于群众的聚众抗议,维护自己的权利,他总是视如大敌,一再强调要“严加处置”,甚至“不分首从,即行正法”;因此,普通民众无论被贪官污吏如何压榨剥削,走投无路,也只能听天由命,不得“越级上访”。而对受百姓反对的官员,加以保护,“于官员应得处分,不即汲汲究治。独虑匪徒因此长奸,不可不防其渐也”。
第二,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最疯狂的文字狱制造者。乾隆年间的文网之密,文祸之多,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在这个所谓的“圣主”、“十全老人”乾隆时期,文字狱达到顶峰,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而由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造出的文字狱,如脱缰野马不可控制。甚至一些疯子胡乱涂抹也被定为“逆案”,凌迟处死,荒唐到极点。
第三,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恶毒的文化毁灭者。乾隆皇帝借修书而禁书的阴谋实在比秦始皇还要阴毒万分。他一生禁毁图书有记载者三千一百多种,十五万一千多部,而民间因惧祸而自行毁掉的书,更是不计其数。比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乾隆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四,他固步自封,错过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机会。乾隆时期,一方面是清朝入关后的的顶峰,另一方面,也是清朝被世界甩下的时期。欧洲这时建造出新式战舰,在各个方面迅猛变革、发展之时,也正是在乾隆皇帝自我陶醉之际,与清朝帝国擦肩而过,迅速超越。
青年时还是皇子的乾隆,曾搞过一个古代帝皇排行榜,他认为唯一可以值得他自己效法的皇帝只有唐太宗李世民,对他推崇备至,乾隆梦想成为最伟大最成功的皇帝。他是完美主义者,他熟读中国历史,搞过皇帝的排行榜。他认为最成功的只有汉文帝唐太宗宋仁宗。唐太宗才没太大缺点。乾隆觉得唐太宗,“三代以下行出之贤君。虚心待物,损己益人,爱民从谏,躬行仁义。”唐太宗为人行政的特点是开明宽厚。他也要这样做。
纵观乾隆一生,仁孝宽和,勤政爱民,(乾隆每天都是5点多就起床),“揆文奋武,于斯为盛”,确为古代帝皇中有作为者中的最出类拔萃一类。
《清史稿》: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惟耄期倦勤,蔽于权幸,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6]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中国大陆、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西方传统史学界亦认同这种说法,或称这段时期为"High Qing",[1]即清朝高峰时期。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因制度僵化,闭关锁国,使得这一局面无法长久。第一,他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正面评价有人说,统治纪录的创造者应该归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众所周知,太阳王5岁登基,22岁才对统治国家产生兴趣。他的实际掌权时间不过50年。而从胤禛咽气那一分钟起,到自己咽气那一刻,弘历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第二,他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三位皇帝—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统治,已经给他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第三,他是世界上统治成绩最辉煌的君王之一。乾隆年间的满清帝国,政治安定,满人旗人的特权地位较为稳固;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他远征回疆,一举拓土二万余里,帝国的疆域由此巩固。此时的清朝帝国气派恢宏,威震遐迩,环顾四周,悉为属国,“通译四方,举踵来王”。甚至以前从来和清朝没有交往的国家也纷纷遣使来朝,“以亘古不通中国之地,悉为我大清臣仆,稽之以牒,实为未有之盛事”。除了统治的成功之外,他在许多方面也都很成功。第四,他是一个深情而专一的丈夫。他17岁与出身名门的富察氏(即孝贤皇后)结为夫妇,两人感情极好,伉俪情深,可谓举案齐眉,恩爱无比。皇后不幸于乾隆十三年去世后,他悲痛欲绝,追念终生,写下数百首悼亡之诗,其辞句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是他所有诗词中最见真情的上乘之作。第五,他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戴逸先生在《乾隆帝及其时代》中说:“乾隆对他的母亲,感情深挚,发自天性。故礼敬有加,始终不渝。”他平时3天问安,5天侍膳,对母亲的生活起居,关心备至。皇太后逝世后一年之内,本来几乎每天都要写诗的他诗兴大减,作品寥寥。还有一个身份也很有意思:他还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虽然诗作的质量不敢恭维。他一生作诗41863首,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他寿命89岁,折合成天是32000多天,除去童年,能用来写诗的不到30000天,平均每天写诗超过一首。乾隆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十全武功指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见大小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
“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 年)平定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康乾盛世世”其实是后来清廷对祖先功绩的崇敬之意。就像“开元盛世”,“贞观之治”,都是后人对那一时期得繁荣的评价。有些中国历史学家们将“康乾盛世”称为 辉煌,是因为他们觉得它在政治、经济、文 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高潮,但纵向看清朝其实是退步的,是繁极必衰的一个阶段,这是个历史必然问题,制度的腐朽需要之后的改革与革命来 刷新,并不能否定康雍乾的是个好皇帝,他们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功绩,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
乾隆有才,但自视过高,有人称他为“李隆基第二”,清朝从他开始衰落。但我觉得从雍正就开始了,不过雍正的勤奋给弥补了一些。功绩的话没有康熙大,但也是有的。总的来说清朝的皇帝是素质最高的。
其实我觉得吧,康乾盛世 应该是康熙和雍正两位爷做好了前期的铺垫,而乾隆即位后只是捡了雍正爷已稳定的社会经济
乾隆盛世就是和以前的几代皇帝对比,相对的经济比较发达一点点,和现在来说就一点点改变了,古人的一点夸大,加上老北京的一些人吹牛。。

乾隆皇帝的业绩有哪些

1、平定大小金川之役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清军3万人分两路进讨,久而无功,川陕总督张广泗被清廷处死,改派岳钟琪为总兵,刻期进讨。1749年,莎罗奔请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后,大小金川之间常有冲突。到18世纪60年代,金川局势再度紧张,又一次引起清王朝的关注。

1766年,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9家土司会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泽旺子)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联合反清。

1771年清军败绩,清廷又将阿尔泰革职,派温福入川督师,向金川进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1773年,温福战死,清廷又派阿桂为将军,增兵金川。

经多次血战,清军于1776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

战后,清朝在大小金川分置阿尔古、美诺两直隶厅。与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7000万帑币,其代价远远超过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2、平定苏四十三起义

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来,撒拉族内部伊斯兰教新、老教派之间斗争日趋激烈,清政府实行“赦剿一,以分其力”的政策,偏袒老教,镇压新教,使矛盾激化。

四十六年新教群众在苏四十三、韩二个领导下,攻占了老教不少村庄,“教派之争”愈演愈烈,清派兵前往弹压,扬言“为老教作主”,“尽洗新教”,迫使苏四十三等举行反清起义。

三月,起义军攻占河州(今临夏),回、东乡等族人民也纷纷参加。起义军进抵兰州西关,攻城不下,退守华林山,7月被清军攻破,苏四十三等全部牺牲。

3、平定准噶尔之役

1755年,乾隆帝趁准噶尔内乱之机出兵进占伊犁、击溃达瓦齐军,并于1757年平定阿睦尔撒纳的叛乱。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俄国遣使告知阿睦尔撒纳已死。清廷派人前往边界验看尸首。乾隆帝以平定阿睦尔撒纳,宣谕中外。

4、平定大小和卓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波罗尼都招抚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在今阿富汗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

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也是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5、平林爽文起义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台湾彰化地区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领千余人,在距彰化县20余里的大里杙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3000人,攻破台湾北部众多城池,成为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起义。

林爽文布告安民,并申明军纪,群众痛恨清朝的腐败统治,纷纷加入,声势很大。这时庄大田在南路响应林爽文起义,起义军攻下彰化后,推林爽文为大盟主。

起义军彼此平等相待,兄弟相称。对贪官污吏坚决镇压,没收一些地主的土地给起义群众耕种。

清廷先后派提督黄仕简、任承恩,闽浙总督常青,陕甘总督福康安带领官军渡台镇压。开始时军事上毫无起色。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十一月,福康安到达台湾,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以优势兵力解诸罗之围,又接连攻下斗六门 、大里杙等军事要地。不久,庄大田负伤被俘,就地斩首。

次年正月初五日,林爽文被俘,押往北京后被凌迟处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张铁林谈乾隆的成就

大凡皇帝功成名就有三项功绩:出征、保家、修书。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乾隆时期的林爽文起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311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南华经全文求指教,高考还有200多天,学不好,学不透,不懂做,选的是生物,历史,地理,请看下面详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