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发生过哪些大事

发布时间: 2023-11-08 22:00: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争?春秋时期十大经典战争简介在春秋时期,发生了许多惊人的史诗般的事件。从齐桓公称雄到百家争鸣;周幽王烽...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过哪些大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争?春秋时期十大经典战争简介


在春秋时期,发生了许多惊人的史诗般的事件。从齐桓公称雄到百家争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争霸晋楚中原;这是一部关于赵昌平和秦王横扫六合的战争的史诗剧。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争?最著名的长平战役之一,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十大经典战争。每一场战斗lol神泉李清任务都是历史变迁的见证。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诸侯国争霸,战乱频仍。看看这一时期的10大战争。
1.长勺子之战
公元前684年,鲁庄公率军在长韶大败齐军。
齐军打马庄,侵鲁。鲁庄公暂时避开了齐国的锋芒,退到了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齐军统帅鲍,下面的官兵瞧不起鲁军,认为他们不堪一击,于是发动了轰轰烈烈的进攻。鲁先是两次让齐军进攻,然后奋起反击,大获全胜。
后果:齐争霸被制止。
2吴越争霸。
春秋末期,中国东南部的吴国和越南为了扩张势力,争夺中原,展开了争霸战争。
公元前510年,吴国崛起,占领了越国。公元前505年,吴军主力在楚国都城郢的时候,趁机入侵吴国领土。此后双方争斗了20多年,吴先赢后输。公元前473年),越国攻打吴国,吴王夫差自杀,越国吞并吴国。
后果:吴灭亡。
三间房金
自公元前633年晋文公被任命为三军统帅以来,刘清一直掌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韩、赵、魏、郅都、范,还有中行的六个秘书互相起了冲突。后来赵灭了范、中行氏家族后,于公元前453年联合汉、魏灭了支氏家族,晋国府名存实亡。
后果: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灭亡,历史进入战国时代。
4.桂岭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次年赵襄起求救。国王命令田忌和孙膑去营救。孙膑以为魏以精锐之兵攻邯郸,邯郸空虚,便率军围攻大梁,让魏把庞涓赶回战。但孙膑攻打桂林,打败魏军,俘虏庞涓。
桂陵之战后,经过几年的休整,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公元前341年,魏国出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继续使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直奔大梁,诱使魏军前来救援。孙膑用降灶之计,在马岭粉碎魏军,前后杀了十几万人。
后果:魏国被削弱,齐国崛起,秦国获利,魏国无力阻挡秦国东进。
5.五国攻打秦国。
公元前318年,魏、赵、汉、燕、楚联军在函谷关攻打秦军。
王维驱逐张仪,改为公孙衍,采取“同仇敌忾”的政策。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共同推举为盟主,组织联军攻打秦国。公孙衍还联系了伊渠国从侧面回攻秦国,配合联军。楚国和燕国暂时没有受到秦国的威胁,态度消极。只有魏、赵和南朝鲜的军队与秦军作战,但都被打败了。
后果:各国无法团结一致,魏战败后更加虚弱。
6.即墨之战
284年前,燕国名将乐毅率领联军攻打齐国。仅半年时间,燕军就攻陷了齐国70余城,只剩下莒州和即墨两城未被攻克。
在283年前,K
在这场战争中,针对匈奴骑兵机动性强、战斗力强、以掠夺为主要作战目的的特点,李牧实行了加固城墙、清野的做法,使敌人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军需也得不到补充。同时,他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双方力量对比一变,集中兵力,发挥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围而胜之。
后果:打败匈奴。
8.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在长平大规模歼灭赵军。
这是秦和赵之间的一场战略决战。由于连年战争,赵在战争中期国内粮草消耗严重。赵抛弃了防守名将廉颇,用赵括换下廉颇。针对赵括求胜心切的弱点,秦采取了佯败而退,诱敌出阵,再分、围、歼的作战方针,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后果:赵国元气大伤,秦国加速统一进程。
9失宠与公主,邯郸之战
公元前259年,秦军和赵、魏、楚的联军在赵国邯郸交战。秦国的赵浩棋项在赵国内部团结一致、对外联合抗秦的情况下,坚持攻打赵国,这是一个战略失误。然而,首战失利,城池设防,部队继续一次次强攻。
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军先后到达邯郊,攻打秦军,在三军内外夹击下,损失惨重。秦征安平部两万多人被盟军包围,只好投降。赵楚联军先后收复了河东的魏县、安阳、太原的赵县、皮郎、武安、上党的汉县和汝南。
后果:延缓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10.秦灭六国之战。
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征服了赵、韩国、燕、楚、魏、齐。
后果:秦灭六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第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 有没有大事表?

如题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齐桓公改革开始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通过这次战争齐国采用“尊王攘夷”的旗号,达到霸业的巅峰。在召陵会盟,周天子确定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退避三舍的来源 )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周氏问鼎。(超级嚣张)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79年晋、楚第一次弭兵之会。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46年晋、楚第二次弭兵之会。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大败吴军,阖闾死。吴王夫差即位。
公元前484年吴师与齐师大战于艾陵(今山东泰安南)。齐师几乎全军覆灭,主将国书及其以下五大夫,或者战死,或者被俘,损失革车800乘。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公元前471年韩、赵、魏三家联合灭了智伯,三家瓜分了晋国。
公元前406年魏国出兵灭中山。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362年魏国迁都大梁。
公元前359年(一说,前356年)商鞅在秦变法开始。
公元前353年魏国攻占赵国都城邯郸。
公元前352年齐国出兵击败魏国,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孙膑大败魏军。 (俘虏了魏国太子和将军庞涓)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公元前294年 伊阙之战 秦国派向寿攻取了韩国的武始郡。
公元前293年 斩杀了韩魏联军20万人,获得了魏国五座城池。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诗人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70年范睢入秦,秦实行远交近攻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白起大破赵括, 坑杀赵国40万降兵。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前230年派内史滕进灭韩,设置颖川郡。
公元前228年秦国攻赵,俘虏赵王迁,公子嘉逃到代郡,自立为王。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公元前226年王翦破燕都蓟,杀太子丹。
公元前225年王贲围大梁,三月后魏灭。同年王翦率60万大军攻楚。
公元前223年灭楚,设置九江郡和长沙郡
公元前222年灭越,设置会稽郡。王贲攻燕,灭代。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

  本为姜姓,吕氏。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田氏。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中原。齐桓公死后,人亡霸灭。春秋末年,齐公族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杼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公元前386年,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吕氏绝祀。
  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吕氏之旧。
  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湣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春秋战国的大事年表

春秋 和战国分开说啊

1、召陵之盟

召陵之盟,是春秋时期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会盟。

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与齐抗衡。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齐、宋、陈、卫等八国军队攻溃楚的盟国蔡国,陈兵楚境,以楚不向王室朝贡相质询。

楚为避齐锋,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齐也看到楚国强大,无隙可乘,即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订立盟约,史称“召陵之盟”。召陵之盟是齐桓公“尊王”的又一次胜利,其霸主地位更加巩固。

2、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是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地区(今河南省鄢陵县)发生的战争。

在战争中,晋国军队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及其联盟郑国的两国联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晋国俘获了楚王子公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郑将唐苟为保护郑成公败逃而战死。

鄢陵之战是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3、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

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

“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4、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

《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预言“齐政卒归田氏。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史称田陈代齐。

5、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

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战场上的相持对峙局面对其不利,再加上廉颇用兵老道无懈可击,遂用反间计。

赵王由于初战失利,见无利可图,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年轻气盛的赵王遂要出击,但廉颇坚守不出不听赵王令,再加上秦国反间计,遂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见有机可乘,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召陵之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鄢陵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家分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氏代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平之战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大败吴军,阖闾死。吴王夫差即位。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公元首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359年(一说,前356年)商鞅在秦变法开始。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孙膑大败魏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诗人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70年范睢入秦,秦实行远交近攻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白起大破赵括。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请说出10个以上 请按年代顺序排列 每个战役 加上 为数不多的说明 谢谢了 阿 赶时间

1、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2、阏与之战

阏与之战,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括地志》以为在铜鞮县。涅县、铜鞮县均为沁县古称。

3、桂陵之战

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4、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是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地区(今河南省鄢陵县)发生的战争。在战争中,晋国军队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及其联盟郑国的两国联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晋国俘获了楚王子公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郑将唐苟为保护郑成公败逃而战死。 鄢陵之战是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5、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平之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阏与之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桂陵之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鄢陵之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城濮之战

1、长勺之战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鲁庄公率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击败齐军的作战。

点评:长勺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最早、最典型的战役,在中国战争史占有重要地位。齐桓公不听管仲之言,轻率用兵,最终导致失败。这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相反鲁国在作战中,鲁庄公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正确作战指挥意见,遵循后发制人、敌疲我打、持重相敌的积极防御、适时反击的方针,正确地选择战场,正确地把握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牢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赢得战役的重大胜利。鲁军运用的以逸待劳、以静制动、敌疲找打、击其惰归的战术,对后世后发制人的战略战术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军事思想,也为后世兵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之处(如秦灭楚之战、三国夷陵之战、唐朝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虎牢之战、洺水之战、嘉山之战等。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后发制人、疲敌作战最卓越的代表)。
2、城濮之战
周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32年),在晋楚争霸战争中,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一说在今河南陈留附近)击败楚军战略决战。
点评:此战,晋在战略上运用外交谋略,制造秦、齐与楚的矛盾,破坏曹、卫与楚的关系,既改变了战略形势,又夺取了战争主动权;在战役上,晋军的“退避三舍”,是晋文公谋略胜敌的重要一着妙棋,它在政治上争得了主动——“君退臣犯,曲在彼矣”,赢得了舆论上的同情。在军事上造就了优势——便于齐、秦等盟国军队会合,集中兵力;而且不但激发晋军将士力战的情绪;还先据战地,以逸待劳。从而为晋军后发制人,夺取决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交战时晋采用避强击弱,佯退诱敌以及两面夹击,集中起相对优势的兵力各个击破等战术,取得了决战的胜利。反观楚军,则是君臣不睦,将骄兵惰,君主昏庸无能,主帅狂妄轻敌,既不知妥善争取与国,又不能随机多谋善断。如对晋军的主动后撤,楚军中不少人都感到事有蹊跷,主张持重待机,停止追击。然而刚愎自用的子玉却认为这正是聚歼晋军,夺回曹、卫的大好时机,挥兵跟踪追至城濮。此外作战部署上的失宜,军情判断上的错误,临战指挥上的笨拙,也导致了惨败。城濮决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战争理论,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崤之战

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27年),在晋秦争霸战争中,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陕县东)隘道全歼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
点评:崤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伏击歼灭战。从战役战术的角度来讲,晋军针对秦军劳师远出,疏于防御的弱点,选择有利时机、有利地势设伏突袭,大获全胜。其对于阻止秦国势力东进起了一定作用;但秦晋联盟亦就此断绝,此后两国间争战不断,从战略角度看,晋的做法是失策的。
4、鞍之战

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晋卿郤克率领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在齐地鞍(今济南西北)击败齐军,迫齐背楚从晋的作战
点评:此战,晋军指挥果断,临危不乱,大败恃勇轻敌的齐顷公,迫齐与晋结盟,解除了与楚争霸的侧后之忧。
5、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
春秋前期,齐桓公为夺取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
点评:齐桓公在名臣管仲的辅佐之下,依仗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通过有限的战争手段和符合实际形势的政治、外交活动谋取霸权,是其得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主要原因。通过图霸战争,齐统一了今山东北部地区,为尔后中国统一创造了条件;其联合诸侯反对戎狄的掠夺和内侵之举,有利于保卫中原先进文化免遭破坏;其多次主持会盟,相对减少了战争,增加了交流,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另外,齐桓公将经济因素纳入战略范畴之内,以外交手段寻求外力支援。以及创建军队编制与地方组织一元化的“寓兵于农”制度和具有职业兵性质的早期世兵制等,均使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和军事制度前进了一步。
6、鄢陵之战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在晋楚争霸战争中,晋军在郑地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击败楚郑联军的重要作战。

点评:鄢陵之战,是继城濮之战、邲之战之后,晋楚争霸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两国军队主力会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从此走向颓势;晋国方面虽然藉此得以重整霸业(即所谓的晋悼公复霸),但其对中原诸侯的控制力也逐渐减弱了。楚军遭到这场会战失败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仓猝兴师,行军太急,“其行速,过险而不整”(《左传•成公十六年》),造成军队疲劳;(二)一味强调赶在齐、鲁等国军队到达前与晋军会战,过于急躁;(三)未能判明晋军作战意图,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四)会战中缺乏权宜机变能力,以致被动挨打;(五)主帅子反不守军纪,醉酒误事,致使楚共王丧失再战信心。晋军在此战中表现出较高的作战指导能力:它出动军队及时,“先据战地以待敌”,赢得一定的主动。在会战中,既能根据楚军的阵势和地形特点,又能当机立断,先发制人。并及时改变部署,加强两翼,先弱后强,以两翼攻击作战击败楚军,从而一举击败楚军。反映了春秋中期野战进攻战术的发展。

7、吴越争霸战争
春秋末期,473BC 东南地区的新兴强国吴、越为扩张势力,逐鹿中原而进行的争霸战争。
点评:此战,吴王夫差不听伍员之言,养虎为患,终遭灭国。而越王勾践则卧薪尝胆,养精蓄锐,并听取谋臣文种、范蠡之言,主要靠谋略制胜;亲齐、结晋、联楚的外交策略,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春秋末期的战争,已发展为智战。当时人即认为“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国语•吴语》记楚将申包胥言)战争中还出现了早期入海远航作战及河川进攻等新的作战方式。
8、桂陵之战
周显王十五年至十六年(公元前354—前353年),齐军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一说今山东菏泽北)大败魏军的一次著名截击作战。

点评:此战是齐国进入战国时期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战中,孙膑实行避实就虚、攻其必救等战法,大破魏军,创造了“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其成功经验,为历代兵家所借鉴。

9、秦收复河西之战
周显王三年至四十七年(公元前366年—前322年),秦军收复被魏国夺占的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的作战。

点评:秦国强大的原因,在于改革彻底,军功授爵制在当时确能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但其中对不愿为国君效力,则要受酷刑并祸及家人的规定,带有强迫性。
10、函谷关之战
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在合纵攻秦之战中,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军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进攻秦军的作战。

秦国的东向扩张和张仪的连横策略,严重威胁到东方各国。二年,在齐、楚、燕、赵、韩等国支持下,魏王驱逐张仪,改用公孙衍为相,行“合纵”之策。次年,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公孙衍还联络义渠国由侧背进攻秦国,配合联军。秦送“文绣千匹,好女百人”(《战国策•秦策二》)给义渠,以缓其威胁,然后发兵于函谷关迎战。联军因各有所图,步调不一。楚、燕两国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只有魏、赵、韩三国军队与秦军交战,被击败。联军向东撤退,至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同年,义渠君认为秦送厚礼实是暂时策略,秦国强大终对己不利,便乘五国攻秦之机,出兵袭击秦国李帛。秦军一支仓促迎战,大败于此。然而,这一战并未影响全局。四年(前317年),秦遣庶长樗里疾率军出函谷关反击韩、赵、魏三国联军,于修鱼大败联军,斩杀其主力韩军8.2万人。联军再败退观泽(今河南清丰南)。秦军追至观泽再败韩军,俘虏韩将鲮(一作鲠)申差。关东诸国大为震恐。

11、即墨之战

周赧王三十一年至三十六年(公元前284--•前279年),在燕攻齐之战中,齐将田单率领齐军凭借孤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进行坚守防御并反击燕军围攻的重要作战。
点评:此战,田单智谋超群,在国破城围、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坚守孤城,麻痹燕军,积极创造反攻条件。在时机成熟时,充分运用机动性、突然性、杀伤力和心理威慑诸因素,以“火牛阵”进行夜间突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战胜燕军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即墨有一定的防御条件;燕军分兵多路攻齐,发展过快,攻城克坚的准备和力量不充分;田单巧施反间计,借敌之手除去最难对付的乐毅,也是原因之一。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12、黔中之战
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秦军进攻楚国黔中郡(今湖南、湖北西部、贵州东北部)的作战。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较早的一次战略迂回战例。完成了对楚国的战略迂回
13、鄢郢之战

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79—前278年),秦大良造白起率军进攻楚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的大规模作战。
点评:此战,白起乘楚王城池不修,边备废弛之机,采取掏心战术,连续进攻深入楚境,攻拔楚都郢。从此,楚国更加衰弱。白起因战功卓著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
14、阏与之战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

点评:此战,赵奢隐蔽作战企图,麻痹敌人,促其骄傲轻敌,尔后出其不意,突然发动攻击,以及抢先占领要地,使己方处于有利地位的作战指导,是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秦国向东兼并的兵锋也因之受到一次挫折。
15、长平之战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大将军白起率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全歼赵军的大规模歼灭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点评:此战,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赵括则是纸上谈兵,在作战指导上,不察战场实际情况,轻率发动进攻,又未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后方联络,是赵军被全歼的主要原因。而白起能针对敌方弱点,先诱敌脱离既设工事,再分割、包围,俟其饥疲,一举歼之,反映了战国时期野战指挥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长平之战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白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之成为继孙武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卓越的军事统帅。
16、邯郸之战
周赧王五十六年至五十八年(公元前259—前257年),秦军与赵、魏、楚联军在邯郸(今河北境)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点评:此战,秦昭襄王在赵国内部团结、外部合纵抗秦形势已成的情况下,单纯从兵力对比出发,认为秦强赵弱,坚持攻赵,在战略上已属失策;而在初战失利、顿兵坚城时,仍一再增兵继续强攻,置魏、楚援军于不顾,在作战指导上亦欠稳妥,因而导致失败,推迟了灭亡六国的进程。
17、番吾之战
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名将李牧指挥赵军在番吾(今河北平山南)击败秦军的作战。
点评:此战,是秦、赵两国交战中,赵国最后一次取得重大胜利。李牧在战前准确判断敌情,是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但赵国已无力再战,所以此战仅为击溃战,未能围攻歼秦军。
18、秦灭赵之战
秦王政十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前229—前222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赵国(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的作战。
点评:赵国是战国时期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有一大批军事将领,如武灵王、廉颇、赵奢、李牧、庞暖等,尤以廉颇、李牧最为著名,其才能亦不在白起、王翦之下;军队也有数十万精锐之师;赵国因连年同秦作战,百姓也十分熟悉军事。但其君主多为无能之辈,对奸佞之臣言听计从,长平之战战死四十五万,精锐尽失,即便再有千百个廉颇和李牧,最后也难逃灭亡。

19、秦灭六国的战争
秦王政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36—前221年),秦军攻灭赵国(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地)、韩国(今河南中部)、燕国(今河北中部北部、辽宁大部等地)、楚国(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大部等地)、魏国(今河南中部偏东)、齐国(今山东境)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
点评:秦国攻灭六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里程碑,结束了自东周以来五百多年的分裂局面。而秦王政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十数年中,击灭六国,统一中国,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外,更多的是秦国六代君王经百余年时间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结果。自商鞅以来实行的一系列变法改革,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不断发展,并建立了一支英勇善战的车、骑、步多兵种百万大军,是秦灭六国的物质基础。秦国实施重用外来人才的开明政策,拥有一批像李斯、尉缭、王翦、王贲等得力的谋臣将才(尤其是白起,在战争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穷追猛打、穷寇必灭、歼敌有生力量的思想都超越了当时那个时代。虽然白起没参加灭六国的战争,但灭六国的基础却是白起打下的),为其出谋划策,统军作战,是保证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远交近攻及中央突破,由近及远逐个歼灭的战略方针,符合客观战略态势的实际,又能将政治攻势与军事打击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外交、用间等手段使六国分化瓦解,则是保障战略企图的顺利实现,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秦灭六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时间
地点
战争各方(主帅)
结果

阶段I

473BC

越(勾践)vs 吴(夫差)
吴亡

472BC
犁丘
晋(知瑶)vs 齐(高无丕)
齐败

471BC

晋 鲁 vs 齐
齐败, 鲁取廪丘

469BC

鲁,越,宋 vs 卫
越不克而还

468BC

晋(荀瑶) vs 郑 齐(陈成子)
晋攻郑, 齐救, 晋军退

464BC

晋(荀瑶) vs 郑
晋攻郑

461BC
大荔
秦 vs 大荔
大荔亡

458BC

晋(知瑶)vs 卫
晋至境而返

455BC
晋阳
智 韩 魏 赵
三家攻赵,次年韩魏赵分智

445BC

楚vs 杞
杞亡

445BC
泗上
楚 vs ?
楚得淮北,复兴

431BC

楚 vs 莒
莒亡

419BC
少梁
秦 vs 魏
秦次年得少梁

阶段II

408BC
河西
秦 vs 魏
魏取河西地;魏大兴

405BC
廪丘
魏 赵 韩 vs 齐
齐师大败

404BC
齐长城
魏 赵 韩 vs 齐
齐败,魏纹候献齐俘于天子

391BC
河南
魏 赵 韩 vs 楚
楚连败于大梁 榆关

381BC
赵 魏
魏卫 vs 楚赵
魏卫攻赵,楚救赵,赵反攻胜利

375BC
郑 榆关
魏 vs 楚,韩 vs 郑
魏攻楚,战于榆关。韩乘机灭郑

369BC
浊泽
赵 韩 vs 魏
魏军大破。围魏,遂解。魏反攻

364BC
石门
秦 vs 魏
秦胜,斩首6万

362BC
浍水
魏 vs 韩 赵
魏大胜(1)

362BC
少梁
秦 vs 魏
秦大胜,擒公孙痤

354BC

赵卫魏秦韩
赵攻卫,魏救卫,秦败魏于元里,并伐韩,筑城。

353BC
桂陵
齐 vs 魏
围魏救赵,魏师大败。楚亦救赵

352BC
安邑
秦 vs 魏
安邑降秦

352BC
襄陵
魏 韩 vs 齐 宋 卫
魏胜

342BC
马陵 梁赫
魏 vs 齐 韩
魏败韩于梁赫。齐败魏军十万于马陵,虏太子申,杀庞涓 (2)

阶段III

340BC

魏 vs 秦
秦胜,虏公子昂,魏献部分河西地

333BC
徐州
齐 vs 楚
楚胜

331BC

秦 vs 魏
秦胜,斩首8万,虏龙贾,次年魏割河西地

328BC
河西
秦 vs 赵
秦胜,杀赵疵,取蔺,离石

325BC
平邑
齐 vs 赵 韩
齐胜

323BC
襄陵
楚 vs 魏
楚胜,取8邑

320BC
勺梁
赵 vs 燕
燕围浊鹿,赵救,胜

318BC
函谷关
魏赵韩燕楚vs秦
秦胜

318BC
李伯
义渠 vs 秦
义渠胜

317BC
修鱼
秦 vs 赵魏韩
秦胜,斩首8万

316BC
巴蜀
秦 vs 巴蜀
巴,蜀亡

314BC
曲沃
秦 vs 魏
秦胜,取曲沃,焦

314BC
岸门
秦 vs 韩
秦胜,斩首万人

314BC

齐 vs 燕
燕乱,齐破之

312BC
丹阳
韩秦 vs 楚
秦大胜,斩首8万,虏屈丐,取汉中

312BC
蓝田
秦 vs 楚
秦胜,楚割两城

312BC

韩魏 vs 楚

308BC
宜阳
秦 vs 韩
次年拔宜阳,斩首6万,取武遂

307BC
中山
赵 vs 中山
赵略中山地,胡服骑射,次年略林胡

301BC
垂沙
齐韩魏 vs 楚
楚大败,韩魏取宛叶以北

301BC

vs
庄硚起义

300BC
襄城
秦 vs 楚
秦胜,斩首3万,杀景缺

298BC

秦 vs 楚
上年秦取8城,持怀王。今年出武关,斩首5万

296BC
灵寿
赵 vs 中山
中山亡

294BC
武始 新城
秦 vs 韩
秦胜(3)

293BC
伊阙
秦 vs 韩魏
秦胜,斩首24万

291BC

秦 vs 韩魏
秦取轵,垣城,邓,宛

287BC
荥阳
秦 vs 赵齐楚韩魏
秦归还温,轵,高平,王公,符逾

286BC

秦 vs 魏
秦得安邑,河内

286BC

齐燕 vs 宋
宋亡,齐割楚之淮北

285BC

秦 vs 齐
秦夺九城

284BC

燕秦韩魏赵楚 vs 齐
齐败于济西。国分

阶段IV 从此山东之国唯赵强

282BC

秦 vs 赵
秦取蔺,祁

280BC
黔中
秦 vs 楚
秦取黔中,旋失。楚割上庸

279BC
即墨
齐 vs 燕
齐胜,复国

279BC

秦 vs 楚
秦取鄢,邓,西陵,灌鄢,死数十万

278BC

秦 vs 楚
秦取郢,攻至夷陵(宜昌), 竟陵(潜江), 置南郡. 楚都陈

275BC
大梁
秦 vs 韩魏
秦围大梁, 败韩于开封, 败魏于北宅. 后解去.

274BC

秦 vs 魏
秦取四城,斩首4万

273BC
华阳
秦 韩 vs 赵 魏
赵 魏 攻韩华阳, 秦救, 斩首15万于魏, 沉赵卒2万于河,围大梁

270BC
刚寿
秦 vs 齐
秦取刚寿

269BC
瘀与
秦 vs 赵
赵大胜

265BC

秦 vs 韩, 秦vs 赵
秦取韩少阳,高平. 齐救赵, 秦师退.

264BC
陉城
秦 vs 韩
秦拔9城, 斩首5万

262BC
上党
秦 vs 韩
上党降赵

262BC
长平
秦 vs 赵
至260BC赵败 死45万

阶段V 从此秦鱼肉山东矣

259BC
邯郸
秦 vs 赵(魏,楚)
257BC 秦军大败, 郑安平与二万人降赵

256BC
阳城等
秦 vs 韩 赵
秦取阳城,负黍,斩首4万,取赵20余县, 斩首9万(4)

256BC
洛阳
秦 vs 周
西周亡

254BC
陶,卫
魏 vs 秦, 魏 vs 卫
魏取秦陶郡, 灭卫

251BC

赵(廉颇, 乐乘) vs 燕(栗腹)
燕攻赵, 大败, 赵围燕

249BC
巩 等
秦(蒙骜) vs 周 韩
东周亡.取成皋. 秦置三川郡.

249BC
曲阜
楚 vs 鲁
鲁亡 (非战争)

247BC
太原
秦 vs 赵 韩 魏
秦取赵榆次,狼盂等37城,置太原郡. 魏军大败秦师

245BC
繁阳,卷
秦 赵(廉颇) vs 魏
秦攻魏 卷, 斩首3万; 赵取魏繁阳,

245BC前
雁门
赵(李牧) vs 匈奴
大破匈奴

244BC

秦(蒙骜) vs 魏 韩
秦取魏 的[田+殇右下],有诡, 取韩13城

243BC

赵(李牧) vs 燕
赵取武遂, 方城

242BC

秦(蒙骜) vs 魏
秦取酸枣等20城, 建东郡

242BC

赵(庞暖) vs 燕(剧辛)
赵取燕军二万

241BC

赵(庞暖)楚魏韩燕 vs 秦
秦胜, 楚迁都寿春

241BC

赵 vs 齐
赵取饶安

241BC
朝歌
秦 vs 魏
秦取朝歌

239BC
上党
秦(成桥) vs 赵
秦攻上党, 成桥降赵

238BC

秦(杨端和) vs 魏
秦取垣, 蒲阳, 衍氏, 逼大梁

236BC

燕 秦 vs 赵(庞暖)
秦救燕, 取阏与邺, 安阳等9城. 赵取燕狸, 阳城

235BC

魏 秦 vs 楚
秦助魏攻楚

234BC
平阳
秦(桓齮) vs 赵
秦斩首10万

233BC

秦(桓齮) vs 赵(李牧)
秦败

232BC
邺, 太原等
秦 vs 赵(李牧)
秦败

230BC
新郑
秦(内史滕) vs 韩
韩亡, 秦置颖川郡

228BC
邯郸
秦(王翦)vs 赵(赵葱)
赵亡, 秦置邯郸郡

227BC
易水
秦(王翦) vs 燕 代
秦胜

226BC

秦(王翦) vs 燕
燕走辽东, 后秦置右北平, 辽西, 广阳, 渔阳郡

225BC
大梁
秦(王贲) vs 魏
魏亡, 秦置砀郡, 次年置泗水郡

225BC
城父
秦(李信) vs 楚
秦大败, 被杀7都尉

224BC

秦(王翦) vs 楚(项燕)
秦胜

223BC
寿春
秦 vs 楚
楚亡, 秦置楚郡, 九江郡, 长沙郡

222BC
辽东
秦 vs 燕
燕亡, 秦置上谷郡, 辽东郡

222BC

秦(王贲) vs 代
代亡, 秦置代郡

222BC
江南
秦(王翦) vs 百越
秦置会稽郡

221BC
临淄
秦(王贲) vs 齐
齐亡


1) 361BC 魏迁都大梁,最强
2) 从此魏衰,秦兴;山东之国,首推齐,次而赵兴
3) 我怀疑秦无败绩始秦史讳言
4) 此记载可疑, 此时秦攻赵方大败
* 253BC 楚都巨阳(太和)

六国的决定性失败

魏 342BC 马陵之战 ; 293BC 伊阙之战
楚 312BC 丹阳,蓝田之战 ; 301BC 垂沙之战
韩 308BC 宜阳之战 ; 293BC 伊阙之战
齐 284BC 济西,秦周之战
赵 260BC 长平之战
燕 314BC 子之之乱

东周强国兴起次序:
郑齐宋晋(秦)楚吴越
魏齐赵

1、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2、阏与之战

阏与之战,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括地志》以为在铜鞮县。涅县、铜鞮县均为沁县古称。

3、桂陵之战

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4、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是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地区(今河南省鄢陵县)发生的战争。在战争中,晋国军队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及其联盟郑国的两国联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晋国俘获了楚王子公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郑将唐苟为保护郑成公败逃而战死。 鄢陵之战是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5、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记得关注我!
本文标题: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过哪些大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295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亡国前都会出现昏君,究竟是因为昏君导致亡了国还是因为要亡国了才出现昏君清朝的附属国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