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允炆不逃走,会面临什么呢

发布时间: 2023-10-19 16:00:2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1

朱允炆如果在靖难之役不逃,那么他会不会被杀?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政变之一,靖难之役充满了传奇,是历史上唯一以一隅击败全国的战例,但...

如果朱允炆不逃走,会面临什么呢

朱允炆如果在靖难之役不逃,那么他会不会被杀?

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政变之一,靖难之役充满了传奇,是历史上唯一以一隅击败全国的战例,但也留下了无数疑问,其中一个是:朱棣攻克南京之后,假如朱允文不跑(朱允炆应该没有自杀,而是逃出去了),坐等朱棣上门,朱棣会杀他吗?

在很多人眼里,斩草除根才是常态,才能体现皇帝的狠辣和霸气,但其实不然,纵观华夏历史,篡位时直接杀掉前任帝王的行为只占少数,多数还是礼待之,至少表面上礼待,最典型的是汉献帝刘协,退位禅让曹丕,降为山阳郡公,但保留天子礼仪,最后还比曹丕多活了8年,而山阳公国持续了89年,寿命比魏国还要长。

可见,政变未必要斩草除根,如果朱棣俘虏朱允炆,那么会是“优待”他,还是会直接斩草除根?


朱棣靖难旗号是“清君侧”

1398年,朱允炆继位之后,立即就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并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目标直指燕王。

朱棣不反,最好结局是被剥夺军权,然后做一个安乐王爷。前途过于险恶,朱棣没得选择,只能起兵自救,但起兵也要讲策略,最适合的一种莫过于“清君侧”,名义上不是造皇帝反,而是说奸臣在侧。更为关键的是,按照当时律法,朱棣靖难完全合理合法。

朱元璋在位时,担忧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以此为理由,指责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最终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名义上不是反皇帝,而是除奸臣,合理合法,所以靖难之役中很多藩王保持中立,原因就在于此。

既如此,朱棣有何理由杀朱允炆?


弑君罪大且容易引起众怒

古往今来,弑君罪大恶极,所以弑君者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唯一美名远播的是周武王。武王伐纣时,也搞不清到底是谁杀了纣王,但周武王对纣王补了三箭,这是有史书记载的。其他的弑君者,要么声名狼藉,要么死于非命,鲜有功成身退者,离我们最近的是吴三桂杀永历皇帝,后果很严重呀。

朱棣遇到的情况还非常特殊,与朱允炆是叔侄关系,同时当时还有很多手握兵权的藩王,与朱棣是兄弟关系,与朱允炆是叔侄关系。朱元璋一共有有26个儿子,除了太子朱标和另外2个儿子没有就封之外,有23个就封包括朱棣,手上掌握兵权,经过朱允炆削藩,还是有不少藩王掌握兵权。

因此,朱棣于情于势,都不可能做出弑君行为,就是“前任皇帝最好死去,但不能死在我手里”。一旦做了,名声肯定臭不可闻,且给予其他藩王借口反他。


二王三恪的政治礼制

中国还有一个政治礼制,即“二王三恪”,历代王朝皆封前代王室后裔爵位,称为二王后、三恪,给予王侯名号,赠予封邑,祭祀宗庙,以示尊敬,显示本朝所承继统绪,标明正统地位。所谓“恪”,即表尊敬之意。杜佑《通典》考证“三恪二王后”,以为封前二代后裔为二王后,封前三代后裔则称为三恪。

上文讲的汉献帝就得到这一礼遇,还有隋朝时期,李渊先立杨广之孙杨侑(隋恭帝)为帝,后来又将他废掉,降为酅国公,软禁在长安,但酅国公却一直传承到五代十国,比唐朝国祚还要长。

因此,又有叔侄关系,朱棣很难直接杀了朱允炆。

当然,朱棣不会直接杀死朱允炆,不代表他不想朱允炆死,因此战败之后的朱允炆命运又已注定。

我觉得会,因为只有朱允炆死了,朱棣才能当上皇帝,所以他会将朱允炆秘密处理。
他是会被杀的,因为斩草除根,如果朱棣不杀他的话,就会有很多人,还会再追随他,朱棣是不会给自己留下祸患的
会,朱棣已打进京城,对皇位志在必得,一定会杀了朱允炆。
会被杀的,因为当时的情况太过于复杂,不逃跑就好像是羊入虎口,会被自己的政敌消灭掉的,不会放过他

建文帝如果不出逃,朱棣敢杀他吗?

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夺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而且朱允炆下落不明,数百年来都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也没有人知道朱棣最终到底有没有见到他。而这一切的原因,除了之前建文帝的削藩,还有一点,就是朱棣攻入南京的时候,建文帝出逃了,从此开始就下落不明,任谁也找不到他。那么如果说,当初建文帝没有出逃的话,朱棣见到了他的话,那朱棣敢不敢杀了建文帝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史书记载的建文帝下落

公元1402年(明朝建文四年),历经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朱允炆或是自焚或是出逃而告终。燕王朱棣成为大赢家,于当年登基为帝,是为明成祖朱棣。

失败者建文帝朱允炆不只是帝位被夺不知所踪,更是连存在感都被剥夺。朱棣登基以后直接将其年号建文取消,将其在位的4年算入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时间,于是明太祖朱元璋由在位31年,变成在位35年。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明朝对于建文帝在位的四年都称之为革除年代,称建文帝为革除君,直到明神宗万历帝时代,明朝官方才承认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年号。

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最后下场,连官方记载《明史》都是不确定,有着两种说法。一是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意思是建文帝是自焚而死。

二是或云帝由地道出亡。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意思是建文帝逃跑出家为僧了。

可以说《明史》不确定的记载给了大家太多的想象空间,使得这场叔侄厮杀的最终结局,变得不是那么血腥残酷。最起码朱棣没有亲手杀死侄子朱允炆,而且朱允炆很有可能逃走,并且以出家人身份得以善终。

那么今天来分析一下,如果建文帝朱允炆不自焚或者逃跑的话,而是坐在宫中等待朱棣到来,朱棣会怎么样?敢不敢杀他呢?

2、如果建文帝不跑,朱棣敢杀他吗

首先参考靖难之役以后,朱棣对于建文帝旧臣大规模而残忍的清洗,还有他登基以后,两次改修《太祖实录》,加入不少夸奖自己的记载,有着明太祖朱元璋欲立他为储君的夸大之意。

以这两点来看,明成祖朱棣肯定敢杀建文帝朱允炆的。当然敢杀是一回事,采取什么的方式就不好说了。

一是腹黑说,朱棣在拿下金川门以后,并没有马上进攻皇宫,很有可能朱棣早就算计安排好了,不会给建文帝朱允炆见自己的机会。不然两个人见面,一个是代表正统的皇帝,一个是看似清君侧实则造反的藩王,见面以后多尴尬,更何况建文帝朱允炆还有不少文臣支持,这样实在是不太好收场。

再参考建文帝自焚而死的记载,所以很有可能即使是建文帝在宫中等着朱棣,朱棣一定不会给他见自己的机会,当然方式肯定很隐晦。

二是先逼其逊位,然后再使其病逝。

朱棣在拿下南京金川门以后,并没有顺势攻入皇宫,按照史书记载是还驻龙江。

建文帝如果不出逃,就在宫中坐着,朱棣敢不敢杀他?

朱棣为什么这样做呢,有可能是安排好一切,不给建文帝朱允炆见自己面的机会。更有可能是朱棣再给建文帝自处的时间,要么迎接自己,逊位让国,要么建文帝自己把自己安排到西方极乐世界吧。

参考宫中起火以后,朱棣连忙派人救火的情况来看,朱棣很有可能是想让建文帝逊位,将帝位交给自己,这样具有一定的正统合法性,然后再让建文帝朱允炆不久以后病逝。

三是最直接的做法,趁着兵荒马乱之际,直接杀死建文帝朱允炆。

杀死以后,再说说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然后记载下来,同时又给世人留下想象空间,说建文帝有可能是出逃不知所踪了。

毕竟修改史书这种事,朱棣也不是没有干过。

所以总结来说,建文帝朱允炆如果不逃跑不自焚,就那样在宫中等着朱棣,朱棣是肯定敢杀他的,只不过杀他的方式会有所不同。

有可能不给他见自己的机会,安排他自焚什么的。有可能逼他逊位让国,再找机会毒死他,使他病逝。有可能是叔侄见面,直接结果了建文帝,然后有选择性的编造一段历史,记载于史书之中。

3、建文帝兵败失位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朝廷和燕王之间开始了一场血腥的、持续三年的军事对峙。在叛乱开始的时期,燕王尚不占兵力上的优势。他的军队只有十万人;除了他的封地北京之外他也没有能够控制任何其他领土。南京的建文朝廷有一支三倍于燕王军队的常备军,拥有全国的经济,并且已经废除了几个藩国。但燕王的领导能力、高素质的军队却非朱允炆可比。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朝廷指挥不当、兵力孱弱、内部松懈的缺点严重影响了战局。直至节节败退,许多将领投降了燕王。

建文朝廷曾从朝鲜输入许多战马,想以此增强它的战斗力,因为朝鲜国王李芳远公开表示支持朱允炆打燕王。但是这些办法未能影响一败涂地的战争结局。

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燕兵进京,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大院起了火。当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已经不能辨认,据太监说它们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长子朱文奎的尸体。朱棣登位后,将忠于建文的诸臣剥皮的剥皮,下油锅的下油锅,把他们的女眷罚到教坊司当官妓,实行残酷的转营,即轮流送到军营中去,一个女子每一日一夜要受二十余男子的凌辱,情况还要经常报告朱棣,有被摧残至死的,朱棣就下圣谕将尸体喂狗吃了。

但朱允炆的下落终成为一件悬案。谁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烧死了;后来对他的帝业抱同情心的历史学家们都说他乔装成和尚逃离南京。当时官方的记载当然只能说皇帝及其长子已死于难中;否则,燕王就不可能名正言顺地称帝了。朱允炆最后的真正命运仍然是一个谜。

建文帝朱允炆如果不逃跑,就坐在宫中,朱棣敢杀他吗?

今天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提问,那便是靖难之役时,朱棣攻破南京以后,建文帝朱允炆如果不自焚或者逃跑的话,就坐在宫中等着朱棣来,并且说道四叔你辛苦了,你现在可以去“清君侧”了,清完你回你的封地北平去,那么朱棣会怎么做呢,敢不敢杀他?


关于这点,宋安之个人认为朱棣是敢杀建文帝朱允炆的,当然就算要杀他,也不会亲自动手,而是换一种隐晦方式罢了。

这个可以参考一下三国时期,说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的魏帝曹髦之死就可以看出,因为被司马昭架空,年轻气盛的曹髦干脆带着侍卫奴仆亲自去讨伐司马昭,虽然他被架空,但毕竟也是皇帝,所以一路上司马昭派系的军队都不敢下死手,但是没多久曹髦就被成济杀死,事后司马昭为了平息众怒,将成倅、成济两兄弟杀死。


表面来看成济是因为忠于司马昭,再加上受贾充暗示,所以自作主张的杀死魏帝曹髦,但以结果来看,成济是充当了司马昭弑君的执行者和替罪羊。

以此来看,这背后可谓大有深意,很有可能是司马昭面对皇帝讨伐他的突发事件,当下就决定了杀掉这个不听话的皇帝,再立一个听话的傀儡皇帝,但是他本人肯定不能出面,所以授意之下,最终出现了成济“擅自”弑君之事。

所以说当权者想杀皇帝,往往根本不需要自己动手,自己背负骂名的,手下死士那么多,随便授意一下,自然有人去干大逆不道的事情,大不了事后杀掉凶手以平息众怒,假装自己是不知情者。

而且除此以外,还有更直接的方法,比如说皇帝突然得急病暴毙,不管大家怎么看,这么想,最起码我没有直接杀皇帝就行了。


像以上这些方法,以朱棣的聪明才智,是不可能想不到的。

我们再来看看朱棣这个人手段有多狠。

明太祖朱元璋的女婿梅殷,在靖难之役中是坚定支持建文帝朱允炆的,坚决反对朱棣,哪怕是朱棣造反成功,登基为帝,梅殷也是表现出很不配合的样子。

我认为朱棣还是敢的。毕竟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触及到了朱棣的利益,而且如果不杀掉朱允炆,那么朱棣就没办法称帝,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说,朱允炆都必死。
如果他不逃跑,那也就只有死路一条。因为朱棣已经造反。他不可能留下朱允炆。他会首先软禁他,然后选择一个时机杀掉他。
朱棣敢杀,朱棣是一个做事情不择手段的人,既然朱棣会发动靖难之役造反就不会心慈手软,定然会斩草除根才会做皇帝做的安心。
肯定敢杀他,毕竟都已经谋朝篡位了,如果不杀他的话,会给其他人留下把柄。

建文帝朱允炆兵败后如果在大殿上等朱棣会怎样?

靖难之役,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并且最终攻占南京城夺取了帝位。就在南京城破前夕,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踪。《明史》等书当中记载,建文帝被大火烧死。而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等文献之中则是记载称建文帝成功出逃。还有很多传说记载的有鼻有眼的。这且不论,假如建文帝不跑,或者不自杀,他的下场会如何呢?

朱元璋画像

从朱棣起兵那一天开始,他的真实目标就不是什么清君侧,而是要夺取帝位。这就决定了他绝对不会留着建文帝。所以,建文帝的下场肯定还是会死。只不过是如何的死法而已。第一种可能性,朱棣进城之初,干脆趁着兵荒马乱之际,派人杀掉建文帝,然后借口建文帝为乱兵所杀。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效果和正史记载的烧死是一样的。这样,建文帝根本就不会给朱棣造成任何麻烦。这是朱棣最想看到的结果。

朱棣画像

第二种可能性,假如由于种种原因,朱棣没有机会下手,这样的话就会稍费周折。朱棣肯定不会公开废黜建文帝的帝位。因为建文帝是由朱元璋亲自确立的皇太孙,有着绝对的合法性。这是朱棣所无法否认的。他肯定会继续让建文帝做皇帝,只不过是傀儡皇帝。然后由他自己来摄政,掌握实际权力。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杀掉建文帝。等建文帝一死,朱棣再出来直接当皇帝。

朱允炆画像

第三种可能性,城破之后建文帝主动提出退位,把皇位让给叔叔。朱棣肯定会拒绝,然后经过一番表演,建文帝表示自己真不行,朱棣表示自己真不想干。如此这般往返几次之后,朱棣登基称帝。建文帝退位之后,被朱棣囚禁一段时间之后,或者“病死”,或者会意外身故。朱棣再出来假惺惺地表示哀悼。在中国历史上,从东晋海西公司马弈之后,退位的皇帝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善终的。

如果朱允炆兵败后在大殿上等着朱棣,我认为朱棣大概率会把他杀了或者将他囚禁起来,但无论哪种结果,朱允炆的下场应该都不会太好。
建文帝朱允炆兵败后如果他在大殿上等朱棣,那么朱棣会把他软禁起来,不会杀他,等风声过了就会毒死他。
朱允炆如果没有逃走而是在南京城内等着朱棣,那么朱允炆会被朱棣抓住,然后控制起来,好一点的情况是朱允炆被一直软禁,坏的情况就是朱允炆被当成杀死。
我认为朱棣肯定会把朱允炆关起来直接杀掉,这样就不会妨碍自己的统治了。
本文标题: 如果朱允炆不逃走,会面临什么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86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肥胖会降低智商吗古代的进士、举人、秀才,大致上与现在学历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