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崇祯皇帝到底绝望到什么程度才会到煤山自缢,他为什么不南逃呢

发布时间: 2023-09-15 19:00: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1

明末崇祯为何不选择南逃?难道他不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大家都知道打不过就跑,这没啥丢人的,只要能活命就不怕没有翻身的机会,历...

明思宗崇祯皇帝到底绝望到什么程度才会到煤山自缢,他为什么不南逃呢

明末崇祯为何不选择南逃?难道他不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大家都知道打不过就跑,这没啥丢人的,只要能活命就不怕没有翻身的机会,历史上逃跑的皇帝那是比比皆是,就想唐朝著名的皇帝李隆基也不是被吓跑过吗?在说整个唐朝俗称:国都六陷,天子九迁,逃跑有啥好丢人的,为啥明末崇祯皇帝不选择逃跑?


看看土木堡之变的时候就知道了,当瓦剌大军南下包围京师的时候,有个大臣叫徐有贞,他就主张南迁,但是结果被人耻笑一辈子,一辈子就没抬起头,这些文官做事不怎么样,但是喷人还是一套一套的,把你打在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想想都可怕,特别明末的时候,东林党人当政,这些人大都道貌岸然,虚伪得要命,所以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南迁的。


其实崇祯皇帝是想要南逃的,但是因为崇祯皇帝和建文帝一样,都犯了个大错误,那就是太要脸面了,建文帝在靖难之役时,下令不能伤害他叔叔朱棣,就过几次让朱棣死里逃生,最后自作自受,崇祯也一样,死要面子想要等大臣们提出南迁的建议,自己好顺坡下道,皆大欢喜。但是当时大臣也看清了这点,君臣貌合神离,最后大臣都以不能抛弃祖坟不顾,反对南迁,就连自己的嫂子太后也不同意,最后崇祯也放弃了南迁计划。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大明朝其实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战力最强的关宁铁骑在山海关距离北京又很近,而且左良玉在湖北还拥兵几十万,大明朝还是有不少军队的,所以感觉北京城墙坚固的崇祯决定抵抗一下,等大军到了,李自成自然会退兵。

但是让崇祯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勤王诏书早就发出去了,也都封官许愿了,结果带领关宁铁骑的吴三桂一日行军50里路,在路上就磨磨蹭蹭,其他各路人马都是口号喊得震天响,就过就是没看有啥动作,最后勤王兵马一共来了几千老弱残兵。

所以说崇祯他本意是想南迁的,但是就是因为拉不下这张脸,再加上抱有侥幸心理,对自己的臣子还抱着希望,所以就没有南逃,他不知道自己因为脸面,马上就因此丢掉了性命。

崇祯本人能力还是有的,但是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崇祯尚俭,后期为节约开支,内穿破衣,走路不敢走太快,怕露出来被人看到。生活中这样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心理到国事中去,就要了人命。

崇祯十五年,松山、锦州失守,洪承畴降清,崇祯想和满清议和,但是大臣因为南宋的教训,对议和反对,兵部尚书陈新甲因泄露和议被处斩,其实,也就是替崇祯背了黑锅。此处举例,就是为了说明崇祯为了自己的面子可以随意牺牲为他办事的大臣,所以在崇祯朝,越是做事的人死的就越快。到后来,李自成兵围北京的时候,崇祯问计大臣,却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说办法的,这不知道算不算悲哀。而且,南迁说白了就是逃跑,这对把帝王脸面看得比性命还重的崇祯来说,还不如杀了他,死了也比做丧家犬好
因为他也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的君主,他觉得如果国家亡了,他自己也没有活着的必要了。
他当然知道了,只是那个时候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

崇祯为什么不逃跑?

楼上影视剧看多了吧?
事实是,崇祯帝想逃,逃不掉。

京城被围前,崇祯帝与大臣商议迁都南京。大臣以为国体不可失,又说明朝有国以来,北京数次受困,从未失守,因而没有迁都。随后,崇祯帝发勤王诏书,令京畿甚至南京发兵勤王。但几乎无人来救,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带兵北上,行到一半,就听到北京已经沦陷、崇祯自缢身亡的噩耗。
所以,崇祯帝本有机会南迁。如果得天时地利,可像东晋东汉一样,做中兴主。再不济,也可像宋高帝做偏安皇帝。但满朝大臣为自身A利益,不同意迁都。再加上崇祯帝本就是犹豫之人,听信了大臣的胡说八道。北京城破以后,这群口口声声大明气节天子守国门的大臣是第一个投降的。所以说,崇祯说诸臣误朕。
下诏勤王,无人前来;下诏征税,富人A一毛不拔;下诏迁都,群臣大声反对。官绅A家中百万钱财,宁可国家破亡,都不肯拿出来。崇祯帝亲自求情,都十分勉强。李闯王进京后,将这些人全数抄A家。可想,明朝到什么程度了。
关于崇祯帝出逃,北京城被围困后,水泄不通。崇祯帝微A服出逃,身边仅带十几名近侍。先去东华门,守城人投石放箭;再去齐化门,闭门不见;再去安定门,门被紧紧锁死,无法推开,不久天亮。
此时京城已破,李自成顺军已经进城。崇祯帝自知逃跑无望,先杀后宫,自尽于煤山。随皇帝自尽者,仅有太监王承恩一人。
我认为,这能看出两点问题。第一,崇祯帝得罪太多官A绅,以至于官A绅集A体A倒戈,这些官绅没有想到,崇祯帝仅仅是要他们的钱救国,李自成是要他们的命谢天下;第二,王承恩跟随崇祯自缢,说明崇祯有私德,有人格魅力,否则不会令人心甘情愿的随他而去。
崇祯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即位后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状况。

内因:1.崇祯累了,十数年的经营,勤于政事让他身体很累。但国家却仍旧江河日下,面对一个支离破碎、气数已尽的王朝,崇祯无力回天,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也让他的精神更累,他不想再坚持了;同时崇祯是一个很有自尊心、自视甚高的人,对他而言走向死亡比逃跑更有尊严。

外因:无处可逃,内忧外患啊,北有清国,内又流寇四起,他根本没有还能够依托的力量,看崇祯死后那些“桂王、唐王”哪一个不是死得惨西西,在台湾那个也不过是郑成功、郑经的傀儡罢了。与其逃遁后天天胆颤心惊并免不了一死,还不如来个痛快的了断。

死亡才是他唯一的解脱。
据说明成祖当年迁都北京的原因之一就是以天子之尊亲首,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朱棣的儿孙们历来都严格遵守这条训谕,所以崇祯最后宁可自杀殉国也不愿迁都南京而苟活。
【十六年春正月丁酉,李自成陷承天,巡抚都御史宋一鹤、留守沈寿崇等死之。庚申,张献忠陷蕲州.十二月壬戌,张献忠陷建昌。十七年春张献忠入四川.辛卯,李建泰疏请南迁。壬辰,召廷臣于平台,示建泰疏,曰:「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从明史看崇祯无处可逃,内乱外忧,国都没了,不如体面的去死落个好名身。【大清兵破贼于山海关,五月,入京师,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明朝真的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其他朝代有很多的不同,尤其是它的末期:
明朝末期,军队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可惜遇到了军力更为强大的满清,耗费了大量的军力和财力;
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其实不是昏君,还是非常有抱负和决心的,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啊.
就是这样一位有抱负和雄心的皇帝,面对着前任给他留下的满目疮痍的烂摊子,面对着咄咄逼人的满洲铁骑,面对着因连年灾荒而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也是徒唤奈何.
你说,这样的一位皇帝,在农民起义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会逃跑么?他的性格和处境决定了他不能跑,他又能逃到哪儿去?

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时候,崇祯明明可以逃走,为何选择在煤山自缢?

崇祯明明可以逃走,为何选择在煤山自缢?

崇祯帝之所以自缢于煤山,是因为他怕自己逃跑之后,留下来的人会受到连累,再加上他本身的性格太过刚强,他不允许自己逃跑,所以才会自杀,并留下血书,意思是:只要是李自成能够放过那些无辜的大臣与百姓们,他愿意用自己的死,来换取其他人的生命。


不得不说,崇祯帝还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他即位当皇帝的时候,明朝早已经是濒临灭亡,但当他登基之后,所作所为可以说是非常的勤勉,而且他还一直推崇以勤俭来治理国家,若是碰到个好年代,一定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只可惜当时的明朝早已千疮百孔,纵使他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阻止明朝的灭亡。



也就是那个时候,李自成的农民军队逐渐越来越强,崇祯帝因为各方的压力,再加上他本来就生性多疑,在将大忠臣袁崇焕处死之后,很快李自成的军队就杀到了明朝皇宫,此时的崇祯帝可以说是众叛亲离,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但为了那些臣子与百姓他没有灰溜溜的逃跑,而是选择在煤山自尽,结束了他轰轰烈烈一生。



后来李自成成功打进明朝皇宫,在他顺利登上帝位之后,命人将崇祯皇帝的遗体好好的安葬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李自成也是一个非常有仁义的人,虽然说他痛恨朱明王朝,但是因为崇祯皇帝的死,他对崇祯的子女与那些无辜的臣子并没有赶尽杀绝,就这一点来说,李自成的做法还是很值得人称赞的。

因为他是骄傲的,即使被大臣背叛还是选择为了家人为了自己尊严选择自缢。
因为崇祯特别的好强,他不甘心逃走。
因为他高傲的自尊,他认为自杀就可以来表明自己的心态。
因为崇祯皇帝觉得祖宗的基业毁在自己手里,就算逃走也是愧对祖先,所以自尽。
本文标题: 明思宗崇祯皇帝到底绝望到什么程度才会到煤山自缢,他为什么不南逃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19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熬夜可能会导致哪些健康问题数据显示高通胀拉高美国贫困率,儿童贫困率甚至翻倍,目前当地经济形式如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