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有没有把外蒙古拆分治理,这是外蒙分离中国的原因吗?清朝时期蒙古地区大致分为三块,分别为:最早纳入清朝统治区域内的漠南蒙古,与...

清末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清廷退居关外,在东北成立类似蒙古的自治地区 把关内让给汉族政权 并且避免流血分裂

清廷有没有把外蒙古拆分治理,这是外蒙分离中国的原因吗?

清朝时期蒙古地区大致分为三块,分别为:最早纳入清朝统治区域内的漠南蒙古,与如今外蒙古大致类似的漠北喀尔喀蒙古,和卫拉特四部所在的漠西蒙古。

漠南蒙古就是如今内蒙古大部分地区,自然,漠南蒙古也是蒙古各地中人数最多、水草最丰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同时,漠南蒙古也是清朝最早征服的蒙古地区。

绿色部分为漠西和漠北蒙古

早在清军尚未入关之前,尚是一个东北地区政权的后金,就彻底击败了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占据了整个漠南地区。从此之后,清朝不但彻底清除了西部最大的威胁,吞并漠南蒙古之后,实力也有了急剧的增长。

清军敢在公元1644年倾巢而出大举入关,并最终占领天下,也与征服漠南蒙古有莫大的关系。因为,入关的清军不但有大量蒙古骑兵,同时,征服漠南蒙古,没有了后顾之忧,清廷才敢抽调大部主力南下。

漠北蒙古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蒙古,漠北蒙古由于纬度更为靠北,且直接与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接壤,因此,哪怕对于蒙古诸部而言,这也属于环境严酷地区。当时的漠北蒙古被喀尔喀三部占据。

清初漠北、漠西蒙古形势图

虽然在皇太极时期,喀尔喀三部曾向皇太极进九白之贡,名义上臣服了清朝,但实际上,当时的漠北三部依然各行其是,并未真正成为清朝藩属。

不过,这一情况在清朝康熙年间发生变化,崛起于西域的卫拉特蒙古在首领噶尔丹的率领下,建立了强盛一时时的准噶尔汗国,为了实现其统一蒙古的野心,噶尔丹毫不犹豫地对近在咫尺的漠北蒙古发动的进攻,凭借强横的武力,噶尔丹将喀尔喀三部打得落花流水。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住富贵,喀尔喀蒙古贵族们被迫向清朝求助,康熙皇帝趁机恩威并用,通过军事、贸易等诸多手段,最终迫使喀尔喀三部屈服。公元1691年,即清康熙30年,多伦诺尔会盟之后,喀尔喀三部正式成为了清朝的蕃部,外蒙古从此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康熙年间外蒙

既然直到康熙年间才彻底臣服,外蒙古也一直有与中央离心的倾向,那么,许多人因此产生这样的疑问:清朝为什么不对外蒙古进行分拆,以彻底消除其分离的可能呢?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清朝对于蒙古等地的统治的政策总体上是十分成功的。对于包括外蒙古在内的诸多游牧部落,清廷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众建以分其势”。

什么意思呢?就是清廷在漠北蒙古对于各部多设扎萨克,而各部扎萨克,却互不同属,从而将其彻底分化,使漠北无法形成统一强大的势力,以抗衡清廷中央。扎萨克,就是清廷对于蒙古等地设置的基本统治单位。

外蒙古

在漠北蒙古,仅在乾隆年间,喀尔喀部扎萨克就高达86个。而在雍正继位的第3年,雍正皇帝又从喀尔喀三部之中的部分出了21旗,设立了塞因诺颜部,使得喀尔喀分为了4部。与此同时,清廷在喀尔喀四部中又设立了正副盟长,进一步“分其势”。

可以说,清廷对于漠北蒙古的政策是十分有效的,整个清朝期间,喀尔喀蒙古虽然并非完全安稳无事,也曾发生过撤驿之变等兵变,但总体而言,并未形成大的乱子,更没有如清朝之前诸多中原王朝一样,让漠北蒙古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那么,为什么外蒙古最终又分裂出中国呢?这个原因也十分复杂,一方面,与清朝对于蒙古的政策有直接关系,虽然清朝对蒙古的“众建以分其势”的政策行之有效,但与此同时,清廷对于汉蒙分离的严格分离,也使得在清朝数百年间的统治期间,蒙古地区不但没有彻底的融入中国,反而与汉地渐行渐远。

分离出中国的蒙古国

可以说,在清朝统治的数百年间,外蒙古地区虽然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生活方式,都与中原地区大相径庭。这样的情况,在王朝鼎盛时期自然不会有多大问题,但是,一旦王朝衰落,这些地区势必会升起分离之心。

而在清朝末年,情况还远比其他王朝末期更为复杂,清朝末年,除了清王朝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在外部,也开始面临欧洲列强的坚船利炮。而外蒙古的最终分裂,也与列强有直接的关系。

从康熙年间漠北蒙古彻底臣服清朝开始,沙俄的势力就开始触及到了外蒙古地区。清朝中期,喀尔喀蒙古的多次动乱,背后都有沙俄的黑手。而到了清王朝急剧没落的晚期,沙俄更是明目张胆地将侵略的触角深入了漠北蒙古地区。

最终,在清朝灭亡民国建立,中央政府对于蒙古地区统治急剧衰弱之时,在沙俄的支持下,外蒙古开始事实上分离出中国。1945年,二战结束之际,在沙俄的继任者苏联的支持之下,外蒙古彻底分离出中国。

因此,在清末民初内蒙古分离出中国,其实与中央王朝的控制力有直接的关系,无论清朝有没有将外蒙古地区拆分,一旦中央王朝衰落,一旦中央王朝对于外蒙古地区的控制力急剧减退,在别有用心的人的挑动之下,在列强的支持之下,外蒙古地区都将面临分离出中国的危险。

清朝时,蒙古和满洲贵族为什么要满禁和蒙禁?

不允许汉人移民,是不是怕在有一天汉人造反时,抵抗不了就退到满洲和蒙古去,直到俄国入侵时才允许朝鲜国的移民,但自己国内的汉人老百姓还是禁,外国人都可以进满洲,而不允许自己国内的汉人进满洲,直到清朝灭亡,才有了汉人的闯关东。要不整个东北现在都还是没人,说不定又被俄国占去了

  满禁是清朝迁都北 京后,就把东北地区划为一个特殊的地带,严加保护。

  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其“龙脉”受损。

  另一方面,就是保护东北地区生产的皇室贵族所需要的人参、东珠等特产,以及供每年采捕供物及皇帝巡幸时围猎所用的围场。

  

   


  蒙禁政策是禁止蒙古各部越界联系以及互相贸易、通婚,更禁止蒙古人学汉族文化、与汉人通婚,限制汉人到蒙地贸易、耕种等。是为了限制汉民移居蒙地的“边禁”政策。

  满清以此来隔离蒙古与内地汉族地区的交往,严格的游牧界限强化了草原民族的生态封闭性,而这一点恰恰与游牧社会的生产力要求不相符合,从而使蒙古人民无法获得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始终处于游牧的地位,三百年不能进一步的发展。

主要是不准汉人迁移到辽东地区。清朝想让辽东地区成为无人开发的荒地,一但汉人造反,关内守不住,就退居关外。
因为清朝皇帝就是蒙古大汗啊。蒙古地区怎么会反对自己的大汗的统治呢?
后金天聪八年,蒙古大汗林丹汗病死在青海草原。天聪九年,林丹汗之妻、子归降后金,并献上传国玉玺。崇德元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个封建主聚会于盛京(今沈阳),以林丹汗之子额哲为首,承认后金皇太极为蒙古大汗的继承者,并遵为博克达·彻辰汗。这个基本就是汉族王朝的禅让仪式,孛儿只斤家族将蒙古汗位禅让给爱新觉罗家族,从此清朝皇帝就成为蒙古大汗,依法统领蒙古各部。
主要是不准汉人迁移到辽东地区。清朝想让辽东地区成为无人开发的荒地,一但汉人造反,关内守不住,就退居关外。
保证高贵的血统不被人数占大多数的汉族同化吧.

清朝1912年选择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政权,这是为何?

满清的“计划”之所以失败,关键在于外力的入侵造成了满清的失败。满清可以封锁自己,但无法封锁自己,十九世纪以后,沙俄入侵,日本占领朝鲜,使得整个东北关外地区已经彻底“暴露了”满清的封锁实际上封锁了自己。

如果满清积极开通关内和关外的联系,反而会有机会把关外东北弄成自己的自留地。堵不如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在于此。而在武昌起义以后,如果摄政王但凡有点魄力,有些当年开国摄政王多尔衮的本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把关内留给袁世凯与革命党去争,自己带着小皇帝返回关外,说不好真有机会的。


当时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就是铁杆的保皇党,赵尔巽是愿意满清前往关外独立的。总督赵尔巽以强硬手段压制在东北的革命党,可谓对满清忠心耿耿。是有政治条件的。日本出于个人目的也是支持满蒙独立,但由于袁世凯的远见,满清接受共和自动退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完整。如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从后来溥仪建立“伪满”可以说是有一定政治基础的。

清朝宗室也不是没有“明白人”满清末代肃亲王善耆辛在亥革命后拒绝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主张清廷拒绝与民国和谈。在东北的旅顺,两次发起满蒙独立运动。但都被张作霖镇压和剿灭。曾作诗“幽燕非故国,长啸返辽东。回马看烽火,中原落照红。

但由于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如果在退位之前,立即前往关外是有机会的(这是唯一的时机)。但丧失了也就失去了。因为一个已经彻底腐化的阶层已经无法再次产生有能力的人了。

其实我们能够想到的办法,在当时的清朝末期,那些统治者又何尝没有想到过,但是因为当时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满清贵族“北迁”的计划落空。在历史上,从中原离开并在北方建立政权的王朝也是存在的,这个王朝便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元朝蒙古政权。在宋、金、西夏以及蒙古四国对立的时候,蒙古统治者们依靠着他们的战斗力,将剩余的三国一个又一个消灭,建立了统一的元朝;可是在元朝的末年,因为蒙古贵族对于民众死活的不理睬,因为重税、重则,导致了中原大地上的群雄并起。最后,这些起义队伍中的佼佼者,也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终于杀出重围,并将元朝蒙古骑兵打出了中原。

在蒙古被打出了中原后,他们为了保存住自己的有生力量,将自己剩余的军队迁往了北方的大漠,从真正的意义上做到了从哪里来回那里去。他们在回到北方的大漠后,在这里建立了北元政权,虽然显得有点狼狈,但不论怎么说也算是保留了实力。

清朝为什么没有建立北清政权

其实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很有“嚼头”的,是啊!当年的蒙古都能够从中原撤出回到大漠,并在那里建立政权,清朝统治者们当然也可以故伎重演啊!但是,历史的真相告诉我们,当年的清朝没有那么做,或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完成该目的”。

新思想的开化

就当时元朝末年的时候,民众的思想还是停留在“封建思想”中,我们可以从明太祖在打垮了各个对手,并取代了元朝后,所想的依然是登基做皇帝可以看出;毕竟那个时候的人们还沉迷在皇位的争夺,封建王朝的更替中。在清朝末年却不一样,外有西洋列强的冲击,内有国内新思想分子的打击,这使得国内民众的思想逐渐开化,慢慢的开始想要追寻属于自己的个人的“权利”,以及自由。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满清政府非要倒行逆施,非要转移到北方建立一个所谓的“北清”政权(在没有日本的干预下),是完全坐不住和坐不稳的。因为当时最有权势和兵力的袁世凯进行复辟,都在最后失败,那就更别说已经没落的晚清朝廷了。

1.没有兵权

北元之所以能够从中原退出到关外建立“北元政权”,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正确的战略构想,还因为当时的北元蒙古势力还握有一只强劲的军队,正是这支武装力量,使得当时的元朝统治者能够在北方建立政权。

而晚清朝廷不同,当时的八旗军因为已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太平生活,他们的战斗力早已退化,在后来为了能够抵御叛军,中央才逐渐让汉人在各地进行团练,培养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操作,使得这些势力“尾大不掉,造成地方势力崛起,中央式微的局面,东南互保更是使得清廷颜面扫地。

所以在那个时候,清廷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才不能够像元人那样潇洒的离开中原,在北方建立一个所谓的“北清”政权。

2.地方势力、外籍势力的虎视眈眈

东北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在这里盘踞着很多地方的势力,他们有的是官军,有的是土匪,所以晚清的小朝廷若是在这里建立政权,第一个不答应的便是这些地方势力。

除了地方势力外,沙俄、日本的虎视眈眈也同样会给晚清朝廷以威胁。

综上所述,之所以清廷没有能力和元朝一样,建立一个所谓的“北清政权”,那是因为新思想的开化、没有兵权以及地方势力以及外籍势力的威胁。

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如果在退位之前,立即前往关外是有机会的。但丧失了也就失去了。
清朝的懦弱是早晚要被推翻的。就算退出关内重新建立政权又用何用呢?
清朝的灭亡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了,为什么还要去浪费皇家自己的财产去建立什么无人支持的新政府呢
本文标题: 清末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清廷退居关外,在东北成立类似蒙古的自治地区 把关内让给汉族政权 并且避免流血分裂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215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形成成熟的地方自治假如历史上孟姜女真的哭倒了长城,她可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把长城「哭倒」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