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代没有特别厉害的名臣、能臣

发布时间: 2023-07-23 18:00: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魏征真的只是徒有虚名的名臣而毫无军事才能的文人吗?魏征是不是没有军事才能?魏征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作为谏臣流芳百...

为什么当代没有特别厉害的名臣、能臣

魏征真的只是徒有虚名的名臣而毫无军事才能的文人吗?

魏征是不是没有军事才能?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作为谏臣流芳百世,在他的辅佐下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唐太宗非常重用魏征,在魏征病重的时候唐太宗对魏征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是一代名臣,并不是徒有虚名。他是一介文人,的确毫无军事才能。

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不管辅佐哪一位君主他都是直言善谏的,能够把自己的意思告诉君王。当时在辅佐李密的时候,他就曾向李密献出了壮大瓦岗的十个建议。但是里面李密并没有接受,最后李密被王世充击败了,魏征随李密归降李唐。归降李唐之后他为李世民重用,为李世民提出了很多意见。

魏征向李世民提出,只有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够明辨是非,才不会导致一个君王的昏庸无道。之后魏征根据隋朝末年的一些情况,经济凋敝百姓受难的事实。向李世民提出希望他能够改革经济,实行有利国计民生的修生养息的政策,使唐朝又了一个正确的发展道路。

所以魏征作为一代名臣并不是徒有虚名,他有很大的作为很多的功绩,值得历史和人们所纪念。他作为一个文臣的确是没有军事才能,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功绩。术业有专攻是从古至今的一个思想,把自己的专业做好就是最大的成功,所以魏征是值得每个人学习所纪念的。

魏征不是徒有虚名,他的军事才能还是挺不错的,可以说是有谋略的人。
相对来说他们那些并不是说没有军事才能,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我觉得魏征他本来就是一个特别厉害的能臣,相当了不起。
当然不是这样呀,只不过在和平年代的魏征没有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

曹操如果不做枭雄,而是励志做一个能臣,会实现汉朝的复兴吗?

曹操开始本来就是打着汉朝的旗号,本身就是为了复兴汉朝,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难道不是复兴汉朝吗?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诸侯争霸时,敌对势力对曹操的夸大之词而已,曹操的本意就是希望能够复兴汉朝

但是事实上做不到,因为南边有东吴,西边有蜀汉。就算曹操不做枭雄,而是要做汉朝的能臣。他也不可能真正的复兴汉朝。

看一看诸葛亮就知道了,诸葛亮那么大的本事,他也没有能够帮助刘备统一天下,进而复兴汉室。

因为汉朝已经经历了400年的时间,汉朝的天下已经彻底的腐朽

也就是说在军阀割据的时代,曹操经过几十年的征战,已经形成了一种势力。

而且当时不仅仅是曹操个人形成了一种诸侯的势力,事实上有很多地方军阀,都是顶着汉朝天子的名义,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这就是所谓的权力下移,曹操事实上就是当时士族势力的一个代表人物而已

天下大大小小的“曹操式”的枭雄,少说也有成百上千个割据称雄的。

汉天子已经失去了对各路诸侯的实质控制能力,就算曹操能够忠于汉室,那曹操的子孙也会有割据的想法。

而且在其掌握政权之后,天下已经没有大一统的这种观念。已经形成了一种军阀格局的这样的一种局面。天子的权力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摆设。

事实上曹操最终还是没有称帝,也就是说最先背叛汉献帝的,其实不是曹操

总的来说就是天下的诸侯,已经各自为政比较久了,汉朝天子根本就已经没有对他们有任何的约束力了。

除了可以册封一些诸侯之外,没有任何实质上的监督和控制能力。这样的话汉朝天子事实上就已经被彻底架空。

说这些,其实就是说“汉天子”已经越来越不是一种势力,而越来越像一种“标签”。


假如“汉天子”还是一种不大不小的势力的话,曹操完全可以不做枭雄,而与汉天子“共天下”,也就是后来“王与马,共天下”的模式。

但是汉献帝不是司马睿,汉献帝手里没有一兵一卒,而且汉献帝本身就是董卓制造的傀儡而已,曹操开始是借汉献帝的名义,好最大化的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势力而已。

就算曹操不做枭雄,把权力还给汉献帝,汉献帝也不能下个命令,就能够让孙权放下武器,也就是说由汉献帝来做主,也没有多少复兴汉室的可能性。

当然能,曹操这么厉害,连曹魏的江山都能打下来,做一个能臣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定然能够复兴汉室,成为名臣千古的忠臣。
不能,即使曹操不称雄,他也不会实现汉朝的复兴,因为皇帝根本就不会重用他。
我觉得是会的,因为曹操的领导能力是非常强的,也非常有才谋。
如果曹操真要辅佐汉室复兴,那么乱世就会很快的被统一,刘备也会被封为有功之臣,共同辅佐汉室,天下群雄望风归降,汉室复兴是必然的。

胡林翼在历史上是“同治中兴”三大名臣之一,为什么他却成为了“被忘却了的牛人”?

有清一朝,有所谓“康乾盛世”、“同治中兴”两个时段,后世盛传“同治中兴”以曾(国藩)、胡(林翼)、左(中棠)三人并称,言三人独支大厦、力挽狂澜,得以使满清王朝苟延残喘半个世纪,殊不知三大名臣的排名,本应是胡(林翼)不让曾(国藩),而高于左(宗棠)。

中兴之基实奠于湘军并起,概言之,湘军有四支,为罗泽南、王鑫的老湘军一支,曾国藩一支、胡林翼一支、左宗棠一支。在与太平天国军的攻战之中,主力部队则为曾、胡二部的湘军。

当曾国藩率湘军东进之时,胡林翼将兵仅600,以知府之衔助其军中,但不日却扶摇直上,成为极具实权的湖北巡抚,而曾国藩却只是一在藉(挂名)侍郎(副部
长),朝廷久不实授督抚大权。待至老曾于鄱阳湖靖港兵败投水自杀、坐困江西之时,胡林翼已是湘军首领,以湖北巡抚之衔,领湘军精锐彭(玉麟)、杨(载福)
水师、江忠源、塔齐布陆军,在湖北作战一年之久,且在湖北全境肃清太平军,第二次克服武汉,为湘军日后东进张本固源。到曾图藩经年东进时,胡林翼一边参与
军务.一边在湖北境内筹饷,而粮饷实为用兵之第一要务,众所周知。

当时曾国藩并无调配实权,湘军几万人的饷实赖胡林翼一手操持,故曾国藩曾上书皇帝说:“湖北薄区,养兵六万,月费四十万”;又言:“前敌诸军,求饷求援,
夜以继日;书问馈遗,不绝于道(日夜都有人来要兵饷)。”仅就此而言,就可称无胡,则湘军灭太平军不知延至何日,而曾国藩后来功名满天下,亦无所出处。

胡林冀为当时经世派大家,多学经世致用之学。中兴三大名臣皆以兵起家,后世传有《曾胡治兵语录》,也是“曾胡”并称,但纵观湘军战史,正如清人王灿所
言,“(曾国藩)用将则胜、自将(亲自指挥)则败(完全是战场毒药)”,身为湘军统帅,竟不能领兵上阵,也实怪哉!湘军东进,攻至金陵,战略上从始至终都
要先夺取中上游要塞,方能顺江而下,攻取南京,但曾国藩于此战略不能顺势而动,一味对峙,行动实是呆滞。古人言:兵者,诡道也,言其变化莫测。如不是后来
太平天国内乱纷起,诸将不和,自相残杀,则湘军久峙必败,这是老曾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的。

在攻取南京的战略构想上,胡林冀曾提出选派湘军中智能之士到江浙一带任地方官员,自行招兵自筹饷,从几路围攻南京,仅就此计而论,于用兵之道胡林冀就高出
曾国藩许多,而为后世广为效法的湘军看家本领“围城打援”(这一招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大显神威),也是胡林翼在第3次进攻武汉之时创建。

老胡于用兵之道钻研颇深,除传世的《曾胡治兵语录》外,尚有《读史兵赂》一书,专辑历代战略,指出“蜀失荆州而蹙(指三国用兵事),秦王得虎牢而窦王并擒
(指李世民用兵事),宋伐燕反而汴京不守(北宋因此灭亡事),元争襄阳而鄂归掌握(指蒙元灭南宋事)”,皆由大处着眼,探究其得失。

胡林翼于用兵之道知之颇多,与其多战功而至巡抚有莫大关系,早在贵州当知府之时,20啷当岁的他便以“知兵善战”而扬名,及至统领湘军,始显其大能。

吏治方面,官场从来腐败者十居八九,清朝康熙晚年吏治败坏难治,待雍正继位,大刀阔斧加以治理,史上却落个“刻薄寡恩”的恶评。及至乾隆,文治武功达到极盛,却不料后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吏治江河日下,致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已是腐败到不可救药。

自胡林翼为湖北巡抚后,在湖北境内大加整治。向来各衙门陋规,各局浮费,尽皆革除殆尽;州县征收不准浮取毫厘,亦不准以催科政拙之名,为猾吏肥私之地。各
关卡委员,日有训,月有课,批答书函,娓娓千言,其功绩显著可见一斑。因此撇开诗词文章,只就个人经世致用之才能而论,就当是胡、左并称,而曾侯在下。

中兴三大名臣中论修身律己之严、谋国之忠、道德修养之高,亦应首推胡林冀。相传胡林翼年轻之时曾为两江总督陶澍的娇客,在江宁(南京)放荡不羁,游恋娼
家,旁人以此事告知陶澍,陶澍却说胡林冀以后定会呕心沥血,助君辅国,让他现在安闲一些也不伤大雅,虽是稗官野史所载,林翼年轻时的放荡之情可窥,但身为
两江总督的陶澍慧眼识才,不久胡林冀捐官实授,本可自由选择任地,不想胡林翼竟选择边远艰苦的贵州,以历练才气。到任不久,便显示出其杰出的才能,此时始
严以自律,乃至加入湘军,巡抚湖北,则道德修养突飞猛进,正如曾氏所言:“润公(胡林翼字润之)聪明,本可移入霸术一路,近来一味讲求平实朴质,从日行俗
事中看出至大道理来,开口便是正大的话,举章便是正大之文,不意朋辈中进德之猛,有如此者!”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所谓在其职,谋其事,官愈高律己愈严,胡林翼晚年于皖鄂之间治兵筹饷,日不暇给,但读书自课十分严格,每日与桂轩(姚挂轩,胡林翼慕僚,当时理学大家)会
讲《论语》,从英山到太湖移军,冒风雪行200余里,日夜支帐为柢,燃烛席地而讲,这段时间他已带病在身(肺痨晚期),朋友劝他稍事休息,他却笑道,“是
口不能食而犹能语言,耳亦有闻,岂以病而废学哉!”如此精神,实可与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相媲美。

胡林翼与夫人信中,于道德一物阐发更是淋滴尽致:“此时心中无一毫私欲、室家之气。家中田宅,守之足矣,再多则孽生而祸起,乱世之物凡可歆可羡者,皆拐骗
轻狂之机也。总之,(财物)多则施(舍)之,少则守之,不以外物之多少为喜忧,澹(淡)然相忘;追思先人教训,一言不妄发,一步不妄行,世自乱,而我心自
治,斯为正道。”胡林翼此言正如范仲淹之“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内守于心,超然物外,洞察事物,深入毫微,修养几追圣贤,遂使曾国藩辈闻言,大叹不如。

从来整肃吏治最为棘手,牵连范围广阔,自己稍有不检点,就很难办,但胡林冀一手整顿,直至清廉;曾国藩亦曾设柜求人秘告,以治军治吏,没想不几日便自动撤
走,据说是一令官怕被告发,其师爷出一主意,投书连篇累牍,数落曾某之隐私,皆中窍要,曾老儿狼狈不堪,急忙下令撤柜,此中可见曾之个人德行并不怎样,让
人抓住的把柄很多。

胡林翼不但自己深重道统,而且教化人民,深得孔子之“仁”,孟子之“爱民”之道,曾氏有言:“润帅近日扶持善类,力挽颓风,于人之邪正,事之是非,刻制入
微,不可假借。有权术而不屑用,有才智而不自用,皆大过人处。”又言:“润公功在天下,而以大变官场风气为第一,荡平疆土二千里,犹为次着”,把胡的吏治
成绩摆在第一,可见推崇之重。

胡林翼虽以道德胜,却非不通世务之腐儒,在变通之际更是把握精微。当时天下皆是督抚不和,唯湖北督抚同城,胡林冀以巡抚之职,为结好满人总督官文不致制
肘,不惜以巡抚(省长)之身,降贵纡尊,亲率湖北省政府一众高官,为官文一宠妾(N奶)祝寿,可谓用心良苦。胡氏对有才之士礼敬有加,建宝善堂,专供贤士
居住,筑箴言书院,以劝后进,上结朝廷大员,下协前线将帅,同心—致,共同对敌,胡在一奏折中称:“大凡良将相聚,则意见分歧,或道义自高,而不免气矜之
过;或功能自负,而不免气识之偏,往往一言不合,辄成水火。”清末将材以湖北为最多,如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都兴阿、多隆阿、李续宜、杨载福、彭玉
麟、鲍超等,胡林翼均以国士相待,倾心结纳,人人皆有布衣昆弟之称,或分私财以惠其家、寄珍药以慰其用,湘军士气得以大盛,胡林翼实为有功之人。

胡林翼的经邦济世才能,连曾国藩都不得不写个“服”字,曾上奏清廷说,胡林翼“克复诸城坚持之力,调和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
猛。”李鸿章初任江苏巡抚,曾国藩就叫他学习胡林翼的榜样,李续宜出任安徽巡抚,曾国藩又叫他学习胡林翼的榜样,直至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也毕恭毕敬地前
往胡林翼祠,向胡林翼遗像顶礼叩拜。

按:一说咸丰皇帝病死热河,时胡林冀已病入膏肓,闻报,痛哭流涕,挣扎向北遥拜,然后吐血三升而逝。

胡林冀半生操劳,内修道德,外忧国事,修身直追圣贤、功业名随天下,古之所谓“内圣外王”在胡林冀身上可谓尽观矣。世人但知老蒋生前对曾国藩推崇备至,却不知曾公谥“文正”,蒋公字“中正”,而胡林翼字“润芝”,毛泽东亦字“润芝”。

事实上,无论从进阶之早、修身之严、带兵打仗和地方吏治诸方面,都是“曾不及胡”,何以生前身后胡的名气都不及曾?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对此有过一段精到的
评价,他把胡林翼与江忠源、曾国藩进行比较,认为胡林翼“恢廓无外,日进其德,始犹英雄举动,继遂渐入道域,几几不可限量。视国事为身事,视天下为一家,
公而忘私,一人而已!”而江忠源则“烛照机先,其敏之快胜胡,而晚年名望益高,不免矜持,转有沾皮带出骨之处”,较胡林翼大为逊色。至于曾国藩,赵烈文认
为他“规矩准绳,尺寸不失,日在师旅之间,集大功,擒渠首,而始终不脱儒者气象,使末世风气不专注于武悍,其功至伟,不可与擒渠扫穴同日而语!”

以上最可注意的,是(曾国藩)“使末世风气不专注于武悍,其功至不可与擒渠扫穴同日而语”一句,表明曾国藩曾经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从而把老胡的锋头给压了下去。(待续)
关键是去世太早,而且跟外国打交道不多,后来的洋务运动这些没赶上,所以后人只记住了曾国藩、李鸿章等等。
没办法,同时期牛人太多了。李鸿章的恩师,开始洋务运动的曾国藩就不用说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也不用说了,他们甚至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力,这个就显得有点悲催了,而且他死得也很早。
在晚清,时人都认为胡林翼的治行才望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李慈铭说胡林翼“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王闿运曰“中兴之业,实基自胡”,而沈卓然认为胡应位列同治中兴功首,指出“世徒知曾、左之贤,而不知胡文忠固在曾、左之前。
胡林翼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名臣,但与曾、左比较而言,他受后人关注和研究的程度相对不足。自1980至2000年,有关胡林翼的论文不到四十篇,其传记也仅一本,即团结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的董蔡时、王国平著《胡林翼评传》。近两三年来,胡林翼渐受学界重视,至少已出版邓亦武等著《天下巡抚胡林翼》(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陶海洋著《胡林翼与湘军》(广陵书社2008年版)和刘忆江著《胡林翼评传》三部著作。然而,正如刘忆江先生所言,“海内外至今尚无一本像样的胡林翼传记”(见刘著“前言”及第388页),已有的传记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风格与个性。
胡林翼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胡达源曾以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直接入翰林院,授编修。后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为四品京堂。正因为此,胡林翼从小受重视,得到了较好的教育,并有不少奇遇。六岁时,他爷爷教他认字,读《论语》。八岁时,爷爷在益阳修志馆编修志书,他随侍在侧。刚好将赴任川东兵备道的陶澍顺路回老家益阳探亲,一见到胡林翼,就惊为伟器,曰:“我已得一快婿”,遂订下娃娃亲,将自己五岁的女儿许配给他。十九岁时,胡林翼与陶澍之女琇姿(字静娟)在桃花江陶氏别墅完婚。婚后,他师事同里蔡用锡前辈。蔡用锡,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晚授石门教谕。素谙兵略,曾因科场失意,游幕为生,“当世名卿大夫延至之恐后”(严正基:《蔡先生家传》,载《益阳县志》卷十六)。他教书“务为有用之学,不专重文艺,而于兵略、吏治尤所究心”。胡林翼“师事两年,涵濡渐渍,服膺终身”。二十一岁时,胡林翼偕夫人送岳母贺夫人去南京陶澍两江总督任所。陶澍是促成嘉道年间经世之学重新活跃的代表人物,办事干达,政声极佳。留居节署一年,胡林翼亲见陶澍兴利除弊措施,深受熏染,“精神殊为一变”。在给父亲的信中,他写道:“岳丈公退之余,辄与男长谈。岳丈胸中本极渊博,加以数十年来宦途阅历,上下古今,融会贯通,每及一事,旁证曲引,判断洞中窃要,于男进益,非浅鲜焉。”(《胡林翼集》(二),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1025页)
盖胡公之学与才,实无逊于曾、左;而于政治、文章、经济、军事,固无所不学,无所不致其用也。更考其生平,不独坐镇武昌,坚守不摇,以扼形势之要;且于课厘馈饷,擘画尽善,遂使当时诸军无饥馁之扰,克奏中兴之业。由此而论,允推功首。即其察吏安民,兴利除弊诸政,亦皆大端,足为后世之法式”。可见,胡林翼能文善武,懂经济,擅理政,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众所周知,清代以八股取士,迫使读书人专注于空疏无用之学,而不涉猎其他学问,严重削弱了他们的行政能力和整体素质。因而有人作诗讽刺说:“读书人,最不济,背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然而,胡林翼中进士,点翰林,层层过关,到达了科举考试的顶峰,但丝毫不影响他成为能臣干吏,这应该说与他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
胡林翼善于理财。当他初任湖北巡抚时,正值武汉两次失陷、湖北大半沦没于太平军,可谓库储一空,百物荡然,然而胡林翼通过改漕章、通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在当时东南诸省中仅次于江苏和浙江。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饷。为此,曾国藩赞誉胡林翼说:“以湖北瘠区养兵六万,月费至四十万之多,而商民不敝,吏治日懋,皆其精心默运之所致也。”(《清史列传》,第3352页)其实除养兵外,这些钱有的用来“分援邻省,规画江淮”,有的则作为备用之银,“为养士及假归来依之营官、哨官起见”。后者尤值得一提,胡林翼对于属下将士十分爱护,经常予以资助。如对于“鄂中营官之有家在鄂省者”,每家支付年费不下三百六十两银子;重要将领都兴阿、多隆阿、舒保、李续宜、鲍超、余际昌等所给月费超过千两;在同将领见面时也要给钱,如见都兴阿送一千两、见多隆阿送五百两都成了惯例。正因为他出手阔绰,用钱大方,使备用之银日见其少,于是他致信其理财幕僚阎敬铭,以其抚署公费用于私交赠贿,以酌减备用之银的花费(《胡林翼集》(二),第655、729页)。胡林翼这种具饷必丰、养人以宽的笼络手段,不仅使部下死心塌地供他驱遣,而且也使很多客将愿意归附他。因此,曾国藩说:“近世将才,湖北最多”,其中的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都兴阿、多隆阿、李续宜、杨载福、彭玉麟、鲍超等都是一时名将,战功赫赫。
除了知兵、理财外,胡林翼在晚清还以善于罗致人才、推荐人才出名。其中尤以七次荐举左宗棠传为政坛佳话。
胡林翼去世时年仅五十岁,主政湖北七年。这七年,湖北无岁无兵事,但他在萑苻遍地、兵连祸结之秋,苦心经营,缔造支持,将“糜烂众弃之鄂”变为“富强可宗之鄂”(《曾国藩全集·书信三》,第2239页),使湖北能够匡维全局,成为镇压太平军的重要基地。由此可见他的确如《清史稿》所评价的那样,长于综核,干济冠时。而“中外论者服公治行才望,相与欷歔慨叹,佥谓有清中兴之业,实基自公”(梅英杰:《胡林翼年谱》卷三),也是实事求是之论。
蒋介石:“泊乎民国二年失败,吾再将曾国藩与胡林翼诸书集,悉心讨究,不禁而叹胡林翼之才识略见,确高出一世,实不愧为当时之名将。”

为什么盛唐出现的贤臣.名臣之多是历朝历代无法比拟的呢?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秦琼.程咬金.薛仁贵.狄仁杰

历朝历代的贤臣、能臣都很多,只不过唐朝作为典型被大量书写,所以我们比较熟悉房玄龄等人,而其他朝代比如东汉,光武帝有云台十八贤臣,其中的邓禹、冯异等人,大家了解的会比较少罢了
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所以名臣之多是历朝历代无法比拟,互为因果
那是因为君主宽仁纳谏。 如果是个暴君的话,谁敢立身朝廷?
并非历朝历代缺乏人才,也并非历朝历代人才居多,而是在于君主是否能够善于发现人才,能够信任人才,懂得和人才共同治理天下。凡是开国之君与创造盛世的君主身边都不缺乏人才
有许多杰出的帝王,比如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真的是历朝历代无法比拟吗?
本文标题: 为什么当代没有特别厉害的名臣、能臣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213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刘备在乡下出生和生活,为什么皇族世谱里还有他睡眠不足会带来哪些健康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