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人才奖励、人才补贴和人才引进制度吗

发布时间: 2023-07-07 10:59:5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3

中国古代出现过哪些选拔人才的制度,方法先秦的时候,主要有养士和军功两种。著名的战国四君子,都有大量的门客,从其中挖掘有才能的人,...

古代有人才奖励、人才补贴和人才引进制度吗

中国古代出现过哪些选拔人才的制度,方法

先秦的时候,主要有养士和军功两种。著名的战国四君子,都有大量的门客,从其中挖掘有才能的人,这种方式也能选到很厉害的人才,但相对于门客的总数来说,还是不怎么好。秦国在变法后,靠军功积累爵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所以秦国最能打。
汉朝的时候,主要察举制。三国里常说的“举孝廉”,就是这个。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效率也不太高,并且存在关系户。此外还有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等方式。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这个很复杂,大致就是人分九品,按出身和才能划分。但问题很大,出身贫寒的人,很难有大作为。这个制度下,中国古代的世家豪门彻底崛起了。
隋唐时期及以后,科举,也就是考试了。考试选拔人才,虽然也有不足之处,但是比起前几种,效果还是好一些的。

唐朝人才选拔制度

唐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可唐朝的选才标准却有点怪,唐时的《选举志》提出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一曰身,即体貌丰伟;二曰言,即言辞辩正;三曰书,即楷法遒美;四曰判,即文理优长,这四条标准,第一是看长相,第二是看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看书法,第四才是看文章。
  以这样的标准选人,一定会让一些有才而貌陋者落选,其实,这四条标准也确使一些有才无貌者吃了大亏,留下名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晚唐著名诗人罗隐,大概就属于这类吃亏者。
  据《南部新书》记载,罗隐虽然诗写得好,可其长相却相当困难,因此屡试不第,到底长相困难到何种程度呢?书中举出一例:斯时,罗隐诗之大名,不但在市井中流传,同时也传入闺阁之中,曾经当过宰相的郑畋,有个小女儿就非常喜欢罗隐的诗,甚至喜欢到了想嫁给他的程度。
  而郑畋却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对女儿的天真想法,既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而是在一次罗隐前来拜访时,让女儿隔着帘子观察自己的偶像,这次隔帘观察的结果,如同时下网恋的“见光死”一样,从此以后,郑小姐就不再读罗隐的诗了,更不要说想要嫁给他这一回事了。

  正因为罗隐貌陋如斯,以唐朝的选人标准,就难怪罗隐会屡试不第了,以这样的选人标准,我们也就能够理解,才华横溢而相貌丑陋的钟馗,为何会在殿试不中后,触柱身亡了,也就能够理解,何以诗圣杜甫也会屡举进士不第,可能就与诗圣的体貌不够丰伟有关,因为书中没有明确记载诗圣的体貌特征,只好在此妄言猜度了。
  以这样“四项基本原则”的标准选人,是不是唐朝的官员就应当个个俊朗、人人轩昂了?当然不是!
  从《新唐书》中可以知道,也有官员长相如鬼的,譬如,中唐时的卢杞就是这样相貌如鬼的人。
唐朝沿用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并在科举制度上进行了拓展,还开辟了一些新科目,力争做到很多科目的选拔人才,并在全国各地开始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尝试。所以,每到科举考试的时候,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很多旅社都住满了前来考试的学子,天子也会亲临考场对考生进行监督,场面很是壮观!

唐太宗去世后,在唐高宗和武则天两朝的漫长时期,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推广,唐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可谓是老少皆宜。这些人逐渐占据了唐朝的官员主流,在各个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唐朝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次,对皇室子弟和功臣子弟的世袭罔替。提起唐朝的官员选拔,我们不能不提皇室子弟和功臣子弟。当初,唐太宗打天下的时候,为了笼络人心,对功臣子弟的任职进行了世袭罔替的决定。唐太宗这样做的确促进了唐朝的统一,但是带来了不少弊端,因为唐朝要留下不少的职位给这些不学无术的功臣子弟。这是唐朝的一个失误。

所以,唐太宗通过他的绝对权威,不得不对功臣子弟进行打压。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主政的时候,由于一些功臣子弟参与了朝廷的叛乱,唐朝统治者下定决心,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清理。虽然他们的祖先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们做了对不起唐朝的事情,所以他们不能享受俸禄和官职,甚至于生命还受到了危险。这就是政治的现实,更是唐朝这个迅速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所必须承受的!
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进程,苏轼曾总结为:“三代以上处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宋代)出于科举。”因此,总体上说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世卿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四阶段。

一.世卿制

世卿制度这种选官职是具有明显的“家天下”特征,所反映的政治原则便是“大人世及以为礼”。

到了周代,世卿制有了进一步发展,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集合在一起,使得王室和诸侯国内的官制和卿士以嫡长子世袭罔替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因此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贵族就是大小封君,他们世代占有田地,也世代垄断官职。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坐大。为了争霸,求贤纳士成为了各诸侯提高实力的重要手段。原来的贵族不论是否具有管理国家的才能,凭借宗法和血统的关系,便世代霸占官职,享受爵禄,因而也滋生了在其位不谋其事的行为。为了达到富国强兵,各国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养士之风盛行。因此打破世官,确立任用贤才的选官制度成为了当时的必然趋势。

战国时期,出现了特有的官职,“客卿”——即“以诸侯来者,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客卿制是由“宾客”率兵出征,通过战场的实际检验,获得显赫军功后便拜为卿、相。这种制度结合了“以客出仕”和“奖励军功”的特点,标志着战国时期选贤制度的完善,世卿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二.察举制度

(一)察举制度的创立

汉代选士始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二月

汉文帝二年(前178年)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察举作为一种制度,是在汉武帝时期确立下来的。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重选举取士,于元光元年(前134年)冬,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察举正式成为一种制度。元封四年(前107年) ,又令诸州岁各举“秀才”一人。

察举的科目可分为两大类:常科与特科

察举常科中最主要的是孝廉科,此外还有秀才、明经等科目。

(二)察举制的弊端

但是察举的主要特点是以主管官员(地方长官和中央各部门长官)的推荐为前提。而要引起主要官员的注意,“声望”是很重要的,于是,士人便沽名钓誉,弄虚作假,或者攀附权贵,贿赂请托。因而,士风日下,察举不实。

嘲讽察举制度的歌谣: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三.九品中正制

1、兴起原因

其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口流徙,考详无地。

其二、累世公卿中既是豪强地主,又是鸿儒名士,他们把持舆论,对官府察举具有决定性影响。为打破名士集团垄断选举的局面,防止结交托请,制定了九品中正制。

2、具体内容:

在各州、郡、县择贤有识鉴者为大、小中正,区别人物,定为九品。人物的品级还因其现实表现而有所变化。中正所定品级是授官的凭据。三品以上能够进入仕途,三品以下皆为卑品。但在门阀制度之下,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对教育的影响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 《晋书·刘毅传》

“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左思《咏史》

四.科举制度

拓展:

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可参加乡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 考试的考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 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

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
唐朝人才选拔制度是科举制度,又称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建立,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了定制。

古人引进人才方法多,除了考试还有哪些渠道?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选拔人才的方式多种多样。古代的时候虽然整个社会制度比较落后,但是对于选拔人才也是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而且在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是比较多的。古代比较常用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有建招贤台、发布招贤令,举荐人才、实地考察选人才等方式。

一、选拔人才简述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一个国家要想真正的发展壮大,都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撑。而在不同的时代,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在现代,人们大多数都是通过选拔性考试来选拔一些的人才。比如在现代社会中,某一些企业会通过面试以及考核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在古代,大部分人才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的。但是在不同朝代,选拔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二、古代选拔人才方式

古代除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种方式以外,还有建招贤台、发布招贤令,举荐人才,实地考察选人才等方式来选拔人才。在古代的时候,有些国家的帝王为了能够有力地吸引优秀的人才,他们会建一些招贤台,希望招贤台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为国家效力。而有些皇帝为了能够招募到有用的人才,他们还会发出一些招贤令,这些招贤令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皇榜。除此以外,在古代人们引进人才也会通过举荐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也是要经过考核的。另外,古代也有一些官员用来表达自己的爱才之心,会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来吸引一些优秀的人才。

三、综述

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选拔人才都是一件必须的事情,虽然古代和现代选拔人才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本质上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

本文标题: 古代有人才奖励、人才补贴和人才引进制度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960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长时间久坐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碰到一物体后先是针扎的刺病,然后伴随酸痛,刺痛是什么原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