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晋初年内乱不止

发布时间: 2023-06-21 22:01: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4

王敦之乱东晋的开国功臣为何还要发动叛乱?王敦之乱东晋的开国功臣为何还要发动叛乱王敦之乱,又称王敦之叛,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乱,...

为什么东晋初年内乱不止

王敦之乱东晋的开国功臣为何还要发动叛乱?

王敦之乱东晋的开国功臣为何还要发动叛乱

王敦之乱,又称王敦之叛,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乱,爆发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结束于明帝太宁二年(324年)。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

晋元帝死后,明帝继位,王敦意图夺位,但明帝已准备反击王敦。同时王敦亦患病,面对明帝的讨伐,只得由兄长王含与部下将领钱凤等领军与朝廷军队作战,但最终失败。王敦亦在战事期间病逝。

起因

王敦与堂弟王导都是东晋的开国功臣,当日仍是琅邪王的晋元帝司马睿初镇建康时仍没有威望,江南士族以至平民都无人理会他,王导与王敦则为他建立威望,建立起在南方较安定地方的一个朝廷。王导主掌政策事务,而王敦则掌握军事力量,对东晋建立有极大的贡献,当时的人更称“王与马,共天下。”可见王氏的地位和影响力。

但东晋建立后,司马睿希望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于是提拔刘隗、刁协等其他士族人士,用以制衡王氏势力。司马睿亦忌惮掌握军事大权的王敦,亦疏远了曾经极力扶持自己的王导。

同时,王敦亦渐见专擅,如自行选置属下州郡官员,自行加任割据险处的何钦为将军,更意图安插亲信任州刺史。这些事都让司马睿感到厌恶,而王敦亦对司马睿的反抗行为大为不快。

举兵内向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举兵向建康前进,以诛刘隗为名并上奏刘隗的罪状。王敦党羽沈充亦在吴兴举兵响应王敦。王敦到芜湖时又上奏另一位宠臣刁协的罪状。司马睿对王敦的行为十分愤怒,于是决意与他决战,要亲率六军与王敦对抗,并召命刘隗和戴渊回建康准备防卫王敦的进攻,又下令斩杀王敦就可封为五千户侯。

在朝中任光禄勋的王敦兄长王含见此偷偷乘船投奔王敦。王敦同时呼唤梁州刺史甘卓,请他一同进攻,甘卓原本答应但最终甘卓都没有前来,更派参军孙双谏止王敦,王敦大惊并以公爵之位请求甘卓支持,甘卓对他的立场犹豫不决。王敦又请司马承任军司,但司马承拒绝,更派主簿邓骞到襄阳劝甘卓反对王敦,支持朝廷。

王敦所派的南蛮校尉魏乂率军二万进攻湘州治所长沙,因长沙城城池不稳固而又缺乏军需储备,众人都十分恐惧,有人更劝司马承投靠陶侃或退守零陵或桂阳,但司马承坚持要婴城固守。

甘卓写书司马承要出兵沔口断绝王敦归路,藉以解除长沙之围,但司马承劝他直接攻击王敦。同时王敦亦派甘卬向甘卓求和,甘卓再次犹豫,在猪口停驻了数十日仍不前进。

被召还建康防守的刘隗回京时受到百官在道上欢迎,意气自若。入宫后与刁协要求司马睿因王敦叛乱而尽诛王氏,但遭到拒绝,刘隗因而有惧色。同时王导亦率宗族子弟二十多人请罪,都被司马睿原谅。王导任前锋大都督,戴渊任骠骑将军,周札为右将军、都督石头诸军事。

又命王廙劝止王敦,但王敦不听,更留下王廙自行任用。王敦逼近建康时,刘隗被指挀守金城,周札守石头城,司马睿亲自领军在城郊准备迎战。

建康陷落

王敦兵临石头城,打算进攻金城,打击刘隗。但部将杜弘认为刘隗死士众多,不易攻克,建议先攻石头城;又认为周札少有恩德,士众不服他,易于攻克,而石头城一旦被击破,刘隗就会退走。王敦听从并进攻石头城,周札开城门投降。

王敦因而占据石头城。司马睿于是命刘隗、戴渊、刁协、王导、周顗、郭逸和虞潭等率军进攻石头城,但都被王敦军打败。太子司马绍知道诸军兵败后打算亲率将士决一死战,但被太子中庶子温峤谏止。

王敦在石头城中拥兵,不入宫朝见司马睿,更放纵士卒四处抢掠,当地大乱,官员都逃走,只余下安东将军刘超率众与两名侍中侍奉司马睿。

司马睿亦只好脱下戎服,派使者向王敦求和。同时,兵败的刁协和刘隗回宫见司马睿,司马睿流着泪劝二人快点逃走避祸,更给予二人人马让他们逃走。但刁协因年老而不能骑马,亦对人无恩情,元帝召募刁协随从时竟然全都推辞。刁协行到江乘时被杀,首级被送到王敦那里;刘隗则领家属北逃至后赵。

影响

王敦之乱期间,东晋集中应付内斗,对于北方的侵扰都没有力量去应付,导致后赵在王敦之乱期间夺取了东晋兖州、徐州和豫州的大片土地。

苏峻凭著协力平定王敦之乱而有功获封赏,并且威望渐长,军事力量强大。但同时苏峻亦骄傲自满,甚至有异心,最终导致了后来的苏峻之乱。

东晋没能收复中原的原因?

一、东晋士族出身的官僚多安于逸乐,沉湎于酒色;尚“清谈”,自鸣清高。他们甚至把“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规范。东晋的世族又多苟且偷安,醉生梦死,贪图苟安,胸无大志。 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东晋王室害怕北伐将帅功高难制,故对他们多方限制、监督,不肯充分信任与支援,以致葬送了北伐的成果。永嘉七年(公元313年),祖逖毅然率领自己原有的部曲百余家渡江北上,中流击楫。连续大破石虎、石勒军,一时“黄河以南,尽为晋土”,“石勒不敢窥兵河南”。司马睿担心祖逖的发展对他不利,遂任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北方六州军事,节制祖逖。祖逖忧愤成疾,于公元321年(大兴四年)病死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北伐停止。祖逖死后,东晋内部连续发生王敦和苏峻之乱,朝廷忙于平乱,无暇北顾,石勒乘机占领了河南,晋军被迫退到淮南,祖逖北伐的成果也化为乌有。 三、东晋内乱频连不断。东晋偏安江南,大权多握重臣悍将之手,致内乱频生,如王敦之乱、苏峻之乱以及桓玄篡立等等,影响了北伐的根本大计。此外,北伐的将帅又每多心怀叵测。北伐将领之中,固不乏忠义之士,如祖逖等,但也有的像刘裕等人,具有政治野心,每区区权衡个人之利害得失,未能把北伐坚持到底。 四、当时北方胡人武功颇盛。五胡之政权虽呈割据纷争之态,但整个北方均为其所占,势力十分庞大。加以胡人多勇敢骠悍,一时很难制服之。

十六国时期,北方陷入了大规模的混乱,东晋为什么不能实现统一呢?

东晋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时代。在长江以北,先后出现了20多个大大小小的政权,我们统称为“十六国”。除了早期的后赵、中期的前秦以及后期的北魏之外,其他的政权面积都很小,实力有限。而当时在面积、人口、军事上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是东晋。东晋王朝也先后发动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北伐战争,但是为什么始终无法统一南北呢?


从西晋以来,北方爆发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而南方则相对比较安定,于是大量的北方百姓选择南迁。根据谭其骧等人的推测,当时选择南迁的户籍人口大约有90万。而西晋皇室以及世家大族也纷纷南下,在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史称“衣冠南渡”。

大量的人口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根据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的资料,东晋初期的人口达到了1000万,基本和北方持平;到东晋后期,人口已经到达了1700万,大大超过了北方。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经济发展,依靠繁荣的江南经济,东晋“财阜国丰”,完全可以支撑其统一北方的大业。

然而,东晋内部并非和谐。首先,东晋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实质上却是四分五裂。以汉代的地域为划分,南方分为扬州、益州、荆州、交州四大地区,交州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地广人稀,因此在人力、财力上无法提供更多帮助。益州在东晋一般处于割据状态,早期有成汉政权,直到桓温时期才收复;东晋中期又被前秦占据,后期又是谯纵割据。因此,真正能够为东晋提供比较稳定的支撑的就只有荆州和扬州。


偏偏荆州和扬州的矛盾又十分突出。扬州是东晋的京畿之所在,乃立国根本。扬州北有长江天险,是抵御北方民族南下的天然屏障。北方民族想要南下进攻东晋,必然会先进攻长江上游,然后再顺流而下。因此,长江上游的荆州就成为了东晋的防御重心。东晋在荆州的军事力量十分雄厚,“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

整个东晋时期,坐镇荆州的将领都有“不臣之心”。最早坐镇荆州的王敦曾发动“王敦之乱”,后来又有陶侃、庾亮、庾翼、桓温、桓豁、桓冲、殷仲堪、桓玄等坐镇荆州,掌握上游兵权,其中桓玄在403年攻破了建康,称帝,改国号为楚,于是东晋实质上已经灭亡。从王敦之乱到桓玄起兵,东晋至始至终都陷入了荆扬之争的泥潭,使得国家没有多余的力量进行北伐。

因为虽然北方陷入了大混乱,但是东晋内部此时的政局不稳,没有足够的财力和兵力区域统一北方,我当时东晋的皇帝又不锐意进取,所以只好放任北方混乱下去。
之所以东晋不能实现统一,是因为东晋内部有分裂,而且矛盾不能调和。
因为当时东京手里并没有多少的军队,前凉加之西晋的统治下,百姓生活很困苦,横尸街头的现象也有产生,所以很难统一天下。

在危难下存活的东晋王朝,为何内忧外患不断呢?

因为西晋的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导致了北方的任敏大肆死亡,为了躲避饥荒和战乱,大量百姓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据史料记载,南下的人数多达百万,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迁的高潮,史称"衣冠南渡"。

在西晋灭亡之后,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被拥立称帝,他继承了晋朝的过好,定都南京,古代称建康。而司马睿就是东晋的第一位皇帝—晋元帝。


东晋王朝初初建立,根基还没有很稳固,司马睿能登基的很大一方面就是几大门阀士族的支持。特别是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兄弟。


在司马睿上台之后,军权依旧被掌握在王氏手里,从晋元帝时期开始,东晋就形成了门阀政治的独特格局,即几大士族与皇帝共同治理天下,皇帝差不多就是士族手中的政治工具。

权力太过巨大,就会产生不该有的野心。东晋初期,就先后的发生了王敦之乱和苏骏之乱。这两位位高权重的重臣,因为不满皇帝一直削减自己的权力,两次都攻进了建康城,朝廷每次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能平息叛乱。


在王敦和苏峻叛乱之后,朝政大权又落入大将桓温手中。桓温自负才能过人,渐渐起了不该有的心思,为了给自己有造反的资本,他决定率军进行北伐,收复北方丧失的国土。

在北伐期间桓温的声望权势一度达到顶峰,令东晋皇帝和很多世家大族大为忌惮。在北伐失败之后,桓温为了挽救自身的威望,震慑权贵,废除了对他不满的皇帝司马奕,拥立会稽王司马昱为新帝。同时,他还启用了一个深为赏识的年轻人——谢安。


谢安是一个既有政治才能,又能随机应变的一个人,桓温认为谢安可以帮助自己掌握东晋政权,但没想到的是谢安,两面心思,用了很多迂回的手法,来阻止桓温专权,这样一直出现到了桓温病死。


因为有了谢安的帮助,一直被军阀控制的朝政,才终于得以归还给东晋王室。

本文标题: 为什么东晋初年内乱不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695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想评价《论持久战》的历史价值,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有哪些反映和展现台湾真实历史的电影或纪录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