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什么不南迁,他难道不觉得亡国比迁都背负更多的骂名

发布时间: 2023-04-18 10:00: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6

崇祯为什么没有南迁?崇祯没有南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比如说他自身的性格缺陷,当时朝廷内部过于混乱,还有无数文臣的反对。并且当时京城...

崇祯为什么不南迁,他难道不觉得亡国比迁都背负更多的骂名

崇祯为什么没有南迁?

崇祯没有南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比如说他自身的性格缺陷,当时朝廷内部过于混乱,还有无数文臣的反对。并且当时京城已经被包围了,南迁也没有可能会成功,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已经失去了先机,所以没有机会南迁。

一、崇祯性格缺陷

崇祯皇帝的性格其实是有很大的缺陷的,他虽然说很有抱负,想要振兴大明王朝,只可惜生不逢时。不过他有着皇帝通有的毛病,就是在性格上特别的多疑,尤其是对于官员的任命上,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的。他在位的时候任命了许多的官员,可是正是因为人太多了,这就导致了后面的甩锅局面,大家都不愿意承担责任,于是乎就开始了不断的口舌争斗。崇祯本来是想让群臣来提出迁都的意见的,自己不愿意背负弃城而逃的责任。但是当时的那一些文光也特别的聪明,也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那么自然的崇祯被这些言语的胁迫之下,也就放弃了南迁的想法。

二、北京城已经被包围了

而且在那个时候,李自成的军队已经打到了北京的外围用重重重兵已经在北京给把守下去了。崇祯在那个时候虽然已经表明了南迁的想法,但是当时因为缺少人手,真的是没有办法逃脱。其实在那个时候,如果真的能够南迁成功的话,依靠南方的势力真的有可能中兴明朝。毕竟崇祯是个正统皇帝,南方的势力绝对会拥戴他的,还能够让明朝在存活久一点。

三、朝廷内斗不断

正是因为崇祯没有南迁,这才让明朝覆灭。可是后来其实明朝的皇室也逃窜到了南方,可是南明的朝廷却出现了不断的内斗。因为大家关于谁是正统的问题,争论不休,都想要当皇帝,因为这个不断的斗争,所以才让南明覆灭掉。

因为当时朝廷内部过于混乱,还有无数大臣的反对,而崇祯自身又胆小懦弱,不能下定主意,所以没有南迁。
因为北京曾多次有敌人来过,每次都要有惊无险逃过一劫,比较信任,而且他死要面子从而坐以待毙,不进行南迁。
因为有祖训不让南迁,而他又特别要面子,不肯背负丢掉祖宗社稷江山的罪名,所以才没有南迁。
因为他放不下面子,不想背负丢掉祖宗社稷的名声,也没有大臣帮他承担,所以他只得留下。

大明王朝命悬一线的时候,崇祯帝为什么不肯“南迁”?

崇祯帝为什么不肯“南迁”?

崇祯末年,清军占领了关外和蒙古局部,在北方对大明构成极大的威胁,但是因为山海关有关宁铁骑把守,虽然不能一战,但是防守还是没有问题的。而西部有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威胁。当时最急迫的问题,就是李自成夺取关中,并要向京城进攻,一举拿下大明江山。

在这个危机的时候,崇祯其实是想迁都的,只是太祖曾有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所以崇祯不愿意背弃祖训。但是如果此时可以果断放弃京城“南迁”,即使京城沦陷,也能保住半壁江山。曾经“靖康之难”的时候,不就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如果不是蒙古过于强悍,收复失地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崇祯却迟迟不肯下定决心“南迁”,将自己唯一的生路扼杀,本来崇祯就接手的是烂摊子,加上自己又不愿意承担责任,还爱面子,玩死了大臣,也玩死了自己。崇祯虽然选择了自杀,但是也不失为一种气节。

崇祯曾召集重臣商议过“南迁”之事,也曾想过放弃山海关来守卫紫禁城,可是因此会落下千古骂名,所以崇祯放弃了,不是自己要放弃,是因为自己不愿意承担,不想留下骂名。本来崇祯多次提议“南迁”是否可行的问题,想让大臣提出,自己只是被迫“南迁”,这样自己就可以说是大臣的意见,然后罪名大臣来背负。

可是大臣最后的时候谁都不说话,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南迁”的话,崇祯迁都南京后就会将他们治罪,因为是他们提议的,就像袁崇焕被杀一样。而如果不提议,那么京城危亡在急,所以没有说话。

后来在李自成距离京城很近的时候,崇祯也提出了,大臣还是没有说话,而此刻南面的保定失手,已经无法迁都,只能死守京城,宣布勤王。可是当京城攻破的时候,也没有见到勤王的军队过来,崇祯煤山上吊,再也不用“南迁”了。

崇祯帝面对外侵的清军,弃边守京,就会落得丢弃国土的千古骂名,坐以待毙,又会蒙上失政于寇的奇耻大辱,他太犹豫,拖得太久,失去了好时机“南迁”。
崇祯帝心里崇祯帝也是想“南迁”的。但是,他又想到了南迁是丢弃宗庙的大罪,比"弃地守京"更为严重,他可不愿承担这个千古罪名,于是,这个可取的策略便被搁在了一边。
当时如果不南迁就会被清军入侵,但是如果南迁了的话,就会落得一个丢弃国土的千古骂名,这样左右为难,最终还是没有南迁。
崇祯帝面对外侵的清军,如果弃边守京,就会落得丢弃国土的千古骂名,而对于内忧挥师东进的李自成的大顺军,坐以待毙,又会蒙上失政于寇的奇耻大辱,所以当时他是很纠结的。

因为什么原因,崇祯皇帝宁肯亡国亡家也不愿南迁?

明朝的时候都城本来是南京,后来朱棣造反成功,这才迁都北京。历代中原王朝形势不好的多是退守南方建立割据政权,比如东晋,南宋。虽然这些政权没有最后能够收复中原,但是至少还是能够维持百年以上的统治。崇祯那个时候也是一样,明朝内忧外患,所以南迁在当时也有很多人向崇祯建议,就我个人看来崇祯其实还是愿意南迁的。

据记载崇祯最信赖和最亲近的周皇后就曾经向崇祯建议过:

“尝以寇急,微言日:“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意在南迁也。”

明朝的后宫干政的情况是比较少的,如果连皇后都知道这样暗示崇祯皇帝,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形势是何等的恶劣。崇祯当然也是有过类似的想法的,据说他和周廷儒就曾秘密商议过南迁的事情。不过后来还是被泄漏出去了,天启的张皇后坚决反对,最后不了了之。

客观的来讲,当时的明朝南迁还是有很大的合理性的:

1.前面说过明朝是有两个首都的,南京作为当时留都保留了六部、督察院等一系列完整的机构。如果崇祯南迁到南京,很快能够建立完整的统治。

2.南京地理位置还是比较好的,易守难攻,加上当时江南发展得很好,人力物力是足够的,将来是有实力收复中原的。

3.崇祯末年,很多天灾人祸使得明朝在北方统治几乎崩溃,但是南方还是根基稳定的。特别是南迁之后,明朝不用面临两线作战的问题,能够集中力量防守住长江。明朝即使灭亡了,军队实力还是有的。李自成攻入北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很多军队在山海关,没有及时来救。

那么为什么最后崇祯还是没有南迁成功呢?

从历史上看,我们知道明英宗朱祁钰干过一个很蠢的事情,那就是他带着大明的几十万精锐军队在土木堡被瓦剌打得大败,导致最后北京被瓦剌给围了。当时也有大臣建议南迁,关键时候是于谦站了出来,“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 见宋南渡事乎!”

后来北京保卫战胜利,那些主张南迁的官员也被同僚耻笑了很久。我们知道文官是非常注重名节的,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很多官员是不愿意主张南迁的。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于谦不主张南迁是因为于谦有能力,加上大明那个时候实力还够的,守住北京城是不成问题的。崇祯那个时候形势真的不行,而且崇祯能力非常一般,并不是什么能够力挽狂澜的君主。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自身的制度。明朝言官和廷议原本设计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到了后来,完全是互相扯皮不干实事。这使得很多好的建议没法执行,比如当初太原陷落以后,要送太子去南方督军就被大臣给否定了。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即使崇祯在北方战死了,太子以能够在南方继位,继续延续大明的统治,从而避免群龙无首,互相争斗。崇祯皇帝所说的“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是亡国之臣尔”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无论怎样,崇祯是大明最高的统治者,国家的大政都是他决定的。南迁的关键还是在于崇祯皇帝。他这个人在历代亡国之君中算非常好的,勤于政事,不贪财,不好色,也不成天游山玩水,不过他也有不足。那就是他这个人缺乏担当,老是喜欢找大臣背锅。比如他在位17年,换了50多位首辅。很多关键的决定是需要皇帝力排众议,做出抉择的。

这是明朝皇帝的家族族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因为北京一失去北方的土地全都会被满清占据,到时候军队失去了士气,失去了民心,南迁也注定会灭亡。
是因为面子的原因,崇祯是个十分在乎面子的帝王,不愿背负丢掉江山社稷的名声,所以不肯南迁。
没有机会,南迁需要巨大的耗费,招致朝臣的反对,加上明朝的祖训,天子守国门。
本文标题: 崇祯为什么不南迁,他难道不觉得亡国比迁都背负更多的骂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300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雍正皇帝去世之后,乾隆是如何对待李卫的科技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意见公告,如何看待此政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