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时候打成一锅粥,为啥却没有外族入侵 是谁在镇守边疆

发布时间: 2023-04-11 16:01: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1

三国时军阀混战三国鼎立,为啥没有外族入侵中原?边境是谁在镇守?东汉晚期并非没有外敌,在西边的陇西郡及凉州一带,东汉与羌人的战争持...

三国的时候打成一锅粥,为啥却没有外族入侵 是谁在镇守边疆

三国时军阀混战三国鼎立,为啥没有外族入侵中原?边境是谁在镇守?

东汉晚期并非没有外敌,在西边的陇西郡及凉州一带,东汉与羌人的战争持续了上百年,此外还有氐人时不时参与,羌人与氐人时叛时降,始终无法根治,直到三国时期仍然有羌人和氐人参与内乱。在西边的并州一带,是依附于东汉的南匈奴居住之地,南匈奴单于之子于夫罗参与了东汉末年的战争。

在东北的辽东方向,生活着游牧民族乌桓人,他们与东汉的关系也是时叛时降,时不时骚扰一下东汉的边境。在北方的右北平郡以东地区,这里是鲜卑人的地盘,鲜卑首领檀石槐曾经短暂统一了鲜卑各部,并与东汉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直到公元181年檀石槐去世后,鲜卑再次陷入分裂状态,鲜卑对于东汉的边境骚扰才稍微停止。

事实上,东汉末年的边境并不太平,羌人、南匈奴、鲜卑、乌桓各部与东汉的关系都是时叛时降,当历史进入三国时期更是如此。

广义的三国是从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之后董卓作乱开始算的,一直到公元280年西晋灭亡东吴政权统一天下为止,这一段时间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时间未统一的乱世。

一、羌人与氐人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羌人北宫伯玉响应黄巾起义,起兵反叛东汉,并联合了边章、韩遂等人一起,边章、韩遂原本是东汉凉州地方官吏,在北宫伯玉的胁迫之下,由东汉政府军摇身一变成为叛军,叛军中有为数不少的羌人与氐人,还有汉人,此次叛乱规模浩大,叛军集结了十万兵力,攻打东汉的三辅一带,四处劫掠。

直到185年东汉平定了黄巾起义后,才腾出手来,由皇甫嵩、董卓等人率军讨伐,但在持续两年的战争中,东汉没有平定叛军,直到187年叛军起了内讧,韩遂杀死了北宫伯玉与边章继续作乱,之后汉阳人王国、马腾又与韩遂联合攻打东汉。

结果叛军再次发生内讧,韩遂、马腾杀王国,与此同时,东汉政府军击败了韩遂、马腾,韩遂、马腾在一系列内讧与外战中势力衰弱了,割据凉州自立。从184年到184年的凉州及三辅叛乱原本就是羌人挑起来的,但数次争斗中,羌人逐渐失去领导权,变成了以韩遂、马腾为首的汉人割据势力,两人与羌人和氐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公元211年,曹操势力进入关中,与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十部军阀混战,马超、韩遂战败逃走,不久,马超在百顷氐王杨千万与兴国氐王阿贵的支持下,再次集结兵力与曹操部将作战,马超再次被击败,逃到汉中投靠了张鲁,从此马超退出了凉州与关中。

马超投靠刘备后,在汉中之战,还策动氐人部族雷定七部合计一万余人响应刘备,与曹操为敌,而一部族阴平氐王强端则斩杀了刘备手下将领吴兰,投靠了曹操,氐人参与了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战争,这是因为战争在氐人地盘的附近作战,他们都是被动应付的。

在西边,不管是羌人也好,氐人也罢,虽然参与三国时期的战争,但是并没有形成强大的势力,也没有对三国时期的魏、蜀边境有过攻击,他们名义上是臣服于魏、蜀的,整体处于各不相干的状态,这是因为曹魏与蜀汉有着强大的实力控制边境地区,威慑外族。

对于曹魏来说,控制关中与凉州后,负责整个西部军区的将领是夏侯渊,相当于西部军队总司令,夏侯渊在关中及凉州一带击败了韩遂,韩遂逃入羌人部落,后来被杀,夏侯渊还击败了帮助马超的兴国氐王阿贵与百项氐王杨千万,迫使大量的氐人投降曹魏。

夏侯渊镇守关中8年,直到汉中之战被刘备手下将领黄忠在定军山所杀,张郃暂时代理主帅,直到曹操进入汉中,张郃之后关中及凉州由曹真负责镇守,曹真当时的官职是征西将

军,张既担任凉州刺史,曹真在221年击败了胡人组成的联军,打通了河西走廊,使曹魏的势力到达西域。

诸葛亮北伐初期,对手就是曹真,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前期,曹真病逝,魏明帝曹睿调司马懿都督关中及凉州诸军事,指挥张郃、郭淮、费曜、胡遵、戴陵等将领一起守边,在此期间,司马懿还击败了匈奴人胡薄居姿职的叛乱,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也被调走,之后曹魏西部的边境不再常设军区总司令,由各位将领分别把守,姜维北伐期间,对手有陈泰、郭淮、邓艾等将领,甚至司马昭也曾短暂镇守过关中。

这个时期,曹魏镇守西部边境的将领都算得上是名将,羌人与氐人也没有大规模反叛,最主要的目的是曹魏的实力强大,足以让周边外族臣服。

二、南匈奴

南匈奴在东汉晚期一直是东汉的附庸,187年,东汉为了讨伐张纯与鲜卑人的叛乱,向南匈奴征兵,南匈奴派出单于之子于夫罗率军配合汉军作战,到了第二年,南匈奴起了内乱,单于被杀,而东汉当时正处于内乱,无法控制南匈奴,于夫罗又回不了匈奴,于是留在了中原参与了混战。

于夫罗最初跟白波军一起劫掠河内郡,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于夫罗也跟随讨伐,随后又反叛,并挟持张杨出走,后被袁绍打败,逃到了河北一带,到192年,于夫罗又被袁术拉拢攻打曹操,结果被曹操打败,之后臣服于曹操,195年,于夫罗又救援了从长安逃往洛阳的汉献帝一行人。

随后不久,于夫罗去世,于夫罗有个孙子叫刘渊,刘渊在西晋末期建立了汉赵政权,其跟随者灭亡了西晋政权,这是后话。

南匈奴虽然参与了中原的战争,但起到的作用不大,并且只有于夫罗带领了一支匈奴军队,于夫罗去世后,曹操控制了中原及河北,南匈奴随之依附于曹操,曹操把南匈奴分为五部,并且不设置单于,这是继续分裂南匈奴的做法,曹操让他们居住在平阳郡一带,曹魏政权建立后,南匈奴一直臣服于曹魏,直到西晋时期。

三、乌桓

东汉末年,北方边境的乌桓也时不时入侵边境,光和年间(178年~184年)时,东汉中山太守张纯反叛,并联合乌桓首领丘力居一起攻掠汉朝边境,汉朝派公孙瓒率军讨伐并击败对方,公孙瓒英勇善战,身边还有一群同样英勇的白马义从,胡人因此不敢犯境,公孙瓒也因功升官,之后公孙瓒一直镇守汉朝边境,并威慑胡人。

乌桓首领丘力居去世后,将首领之位传给了自己的从子蹋顿,蹋顿后来与袁绍联合打败了公孙瓒,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后,听取谋士郭嘉的建议远征乌桓,在白狼山之战中杀死了乌桓首领蹋顿,蹋顿一死,乌桓逐渐衰弱,并臣服于曹魏政权。

公元218年,代北乌桓无臣氐反叛,曹操派出他的儿子曹彰率军平定,到了公元235年,由于辽东公孙渊政权对于曹魏政权时叛时降,魏明帝曹睿命令毌丘俭北征辽东,毌丘俭联合了臣服于曹魏的鲜卑、乌桓骑兵一起攻打辽东公孙渊,但是没有成功。一年后,司马懿率领大军,再次联合鲜卑与乌桓一起攻打辽东,终于灭亡了辽东公孙氏政权。

由于同一时期曹魏政权的强大,乌桓眼看着曹魏灭亡了强大的辽东政权,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乌桓都是臣服于曹魏政权的。

四、鲜卑

鲜卑最早是匈奴的别部,臣服于匈奴的,匈奴没落后,鲜卑开始独立,在汉桓帝时期,鲜卑首领檀石槐曾经短暂统一了鲜卑各部落,这是鲜卑历史上第一次统一,鲜卑一强大,就开始跟东汉发生战争,东汉联合乌桓、匈奴共同攻打鲜卑,双方打了十余年,不分胜负。

檀石槐去世后,鲜卑再次陷入分裂,东汉的一个强大的外敌就消失了,到了三国时期,鲜卑又出现了一个能人,就是轲比能,这个人有雄心、有能力,想效仿当年的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对于曹魏的态度,轲比能也是时叛时降,诸葛亮北伐时,曾写信联络轲比能一起攻魏。

到公元233年,轲比能统一了漠南鲜卑各部,势力进一步做大,为了防止轲比能与诸葛亮联手攻魏,曹魏政权一直派大军防守轲比能,两年后,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杀,轲比能一死,鲜卑部落再次陷入分裂状态,对曹魏根本形不成威胁。

五、曹魏防守西北及北方边境的将领

1、梁习

公元206年,曹操夺取并州后,任命梁习为并州刺史,并州是曹魏的边境,与匈奴、乌桓、鲜卑各部落交界,梁习是个狠人,在与鲜卑一首领育延进行互市时,一个胡人骑兵侵犯百姓,被梁习手下抓了起来,育延当时率领了五千兵,听说这事后,命令鲜卑骑兵射箭,梁习听说是胡人先侵犯百姓后,与鲜卑首领育延谈判,当场责备胡人犯法,并在大庭广众之下斩杀育延。

当时梁习手下士兵并不占优势,但是梁习就是这么牛,胆子超大,因为他的背后是强大的曹魏,鲜卑人一看首领被杀,五千鲜卑骑兵一时之间被吓破了胆子,不敢继续作战,全部退走,梁习因此而名声大振,公元217年,梁习派出鲜卑骑兵斩杀了准备反叛曹魏的乌桓王鲁昔,因功被曹操封侯,梁习任并州刺史那会,边境局势稳定。

2、田豫

田豫最早是刘备的部将,后来离开,田豫劝说刘虞部将鲜于辅投靠曹操,后来田豫被曹操任命为弋阳太守,218年,田豫辅佐曹彰远征代北乌桓无臣氐,并击败了支援乌桓的鲜卑军队,曹彰负责军事打仗,田豫就负责谋略,最终打败对方。

魏文帝时期,田豫担任护乌丸校尉,镇守北疆,面对的是很多不同部落,有同族部落,也有异族部落,田豫的谋略是挑拨胡人部落,使其混战不断,而不能联合,田豫还击退了轲比能的攻击,率领少数军队深入乌桓部落中,直接斩首了对曹魏不恭敬的乌桓王骨,其族人却不敢动。

田豫还利用鲜卑人杀死了反叛的山贼,他的策略就是利用胡人打击胡人,同时挑拨胡人之间的关系,使其不能联合,然后各个击破,田豫担任护乌丸校尉期间,名声大震,胡人不敢妄动。

3、牵招

牵招是刘备的好友,后来成为袁绍的从事,204年,袁绍去世后,牵招投靠曹操,跟随曹操参与了北征乌桓,后来被曹操任命为护乌桓校尉,与田豫一起镇守北镜,曹丕时代,牵招又被任命为护鲜卑校尉,并安抚了鲜卑两个部落十余万人在边境居住游牧。

轲比能在统一鲜卑的过程中,打败了另一部落首领步度根与泄归泥,步度根与泄归泥投靠牵招,牵招率军打败了轲比能,并杀死轲比能的弟弟,牵招还在马邑城救出了被轲比能围困的田豫,与田豫一起大败轲比能。

诸葛亮北伐时,牵招挫败了轲比能与诸葛亮联合的企图,成功威慑轲比能,一时威震边境,胡人不敢再来攻打牵招,于是北境稳定,牵招与田豫一起镇守的北境胡人不敢进犯。

4、毌丘俭

毌丘俭是曹魏名将,诸葛亮去世后,曹睿任命毌丘俭为幽州刺史,率军讨伐辽东公孙渊,但没有成功,后来毌丘俭随司马懿一起讨伐辽东,成功消灭辽东公孙氏政权,毌丘俭因功被任命为度辽将军、护乌桓校尉。

辽东灭亡后,毌丘俭镇守北境,不久高句丽叛乱,毌丘俭率军讨伐,并两次攻打高句丽,魏军深入其国境千余里,打败高句丽主力军队,攻破其国都,迫使高句丽王北逃肃慎,并病死在那里,同时使得曹魏势力到达朝鲜半岛,其部将弓遵、刘茂继续南征,并成功攻战大半个朝鲜半岛,毌丘俭还在当地刻石记功,此石碑现在还在,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毌丘俭的行动让曹魏声望直达朝鲜半岛,同时在朝鲜半岛设置了临屯郡、乐浪郡、带方郡,如同当年汉武帝设置的汉四郡一样,毌丘俭这样的成就更让周边的胡人不敢与此为敌,边境因此安稳数十年。

华夏的外敌几乎全部来自西北以及北方,华夏的南方,基本上没啥外敌,蜀汉南征南中,也是一面倒的胜利,至于孙权控制区内的山越人,本来就是汉人,三国时期的中原外敌,基本上全部由曹魏政权防守。

因为在汉朝时期的时候已经平定了北方的战乱,所以在三国时期的时候才没有造成外族人入侵。并没有其他的人进行镇守,只不过是因为刘备,曹操,孙权都曾经参与过平定北方战乱的战争,所以才导致了外族人不敢入侵。
三国虽然混战,但是蜀汉把守西南,诸葛亮收孟获蛮族,北方有魏国在,魏国军事强,北方外族很难入侵,同时魏国也在不断攻打高丽,吴国一直都在打越南,所以边境不是外族入侵而是我们入侵外族
因为那个时候三国军阀战斗力都非常的强,虽然是三国鼎立,但是他们的军事力量都非常的厉害,所以外族才不敢入侵中原。边境是夏侯渊在镇守。
因为在边境有公孙瓒在守护,公孙瓒用兵如神,外族打不过公孙瓒手下的部队。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是谁在镇守边疆?

古时中国,名义上大一统往往是中原的大一统,周边仍是有少数民族政权存在着。少数民族对中原的侵袭几乎从未断绝过,只是某一时间段中原与边境势力强弱稍有差距,致使少数民族侵扰减弱而已。我们想象一下,唐宋时期,中央政权国力强盛,周边的侵扰显然会少一些。乱世时全然不同,外族入侵就变得司空见惯。这很容易形成共识,比如说三国时期。不过,乱世三国中,你听到过少数民族入侵的事情吗?

之前提到,中央政权强盛,外族侵袭会减少,这句话并不绝对。清朝入关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因为少数民族生活往往较艰辛,需要为了粮食牛羊布匹去拼尽全力,而中原地区富庶,人们很容易沉浸在奢靡享乐之中。无知的欲望一旦满足就会麻痹人们,让人们淡忘危机感,降低战斗力。但是,满族政权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久天长积累的,明朝存在的情况下,满族侵扰都没有中断过。三国时期为什么成了大大的特例?

典型的乱世,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兼并战争无数。外族趁虚而入是理所应当的,历史绝不允许特例存在。三国时期实质上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外族的侵扰在这一时期也从未中断过。只是,三国时期守护边疆的政权太过强势,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占据南方大部,而刘备位于西侧,三足鼎立的局面反而将外族入侵抵消了。

三国鼎立形成之后,各方势力都由战时状态转变为休养生息的政策。家家都开始重视民力积累,重视扩大生产,提升百姓生活水平,而所属领地的保全自然成为分管之事。刘备西抗羌戎,曹操北抗匈奴,孙权则守护南海。

虽然三人的目的都是统一中原,做最强的霸主,但是在抵抗外族侵略的事情上,三个人的想法趋于一致。一是为了保全自己的领地,二是减少腹背受敌的危险,三是中原正统的统一思想。由此产生了一人管一边的效果,虽然乱,却比统一政权抵抗外族更为有效。

我国古代外患普遍来源于北方及西北,三国时期也不例外。抵御外族侵略的重要责任自然落到了曹刘两家。当时,西北到东北整条边境线都由西凉马家军镇守,马家军最重骑兵,这让游牧为主的鲜卑及匈奴束手无策。西凉马家军有的人并不熟知,但是马超,马腾的名声流传千年一定家喻户晓。大规模的外族侵略在此时几乎没有,一般都是小规模的抢掠行为,这在古代完全不值一提,那里还会被人们关注呢?

如果把抵御外族的功绩全部归于马家军,占据北方的曹操一定跳出来反对,这让自己儿子曹彰往哪里放呢?曹彰征战多年,平定乌桓更是让曹彰一战成名,甚至被认定为曹操众多儿子中最能打仗的一个。三国时期的乱世并不会让少数民族成为旁观者,只是抵御外族入侵的人太过英勇,浅尝辄止的行为不被流传则不为过了。

历史上地外族入侵一般都是被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三国时期其实也有外族入侵,但是镇守北方的是曹操,他们都被曹操打败了。
是魏国在镇守边疆,因为三国任何一国的势力都在北方少数民族之上。
刘备和曹操都是在抵御外族,孙权比较简单一点,他只是在镇守一些流落的山贼。
因为当时外族的实力还不是很强大,而对外的防御也并没有因此放松,因此没有外族入侵;镇守边疆的是曹彰,他是一个武力和领军作战能力都非常强的人。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你去看是谁在镇守边疆

三国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流传甚广,里面的人物和典故也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发展到现在三国已经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从影视剧到 游戏 都能看到以三国为主题的作品,也受到了大家的热烈追捧。三国最好看的一个点就是魏蜀吴之间的争斗,三国的领导人也是各有特点,还有那么多性格各异的武将,当这些人碰到一起的时候,自然会生出无数或悲壮或有趣的事迹典故。

相信你可能也发现了,魏蜀吴三国的主要敌人就是对方,基本上不会有外族势力产生交集,可明明外族人一直都在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这魏蜀吴三国都把中原打成了一锅粥,为什么却没有外族人入侵,趁乱来分一碗羹呢?你看看是谁在守边疆就知道了。

通过查阅当时的地图我们可以知道,魏国和蜀国的地盘其实都和外族接壤了的。和蜀国接壤的外族有西羌、天竺以及缴外,这算是南方外族势力,和魏国接壤的则是匈奴、鲜卑以及乌孙等,这就是北方外族势力。

蜀国基本上没怎么担心过外族势力,当时南中地区是孟获在管理,孟获最开始也想给蜀国找麻烦,但是后来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时候,对孟获七擒七纵,孟获最后彻底不想和蜀国打了,于是南中成为了蜀国的一部分。

而其他地方则是由西凉军驻守,这支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周围的几个外族都被他们打怕了,基本上也不敢闹事,就算闹事也被西凉军又压下去了,所以边境线上一直都很太平。

魏国的边疆安全则是被交给了田豫,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将领,他最开始在刘备手下做事,后来是说母亲年老需要照顾,希望刘备可以放他走,刘备虽然很舍不得但还是放人了。不过田豫最后是去跟随了曹操,从那以后就一直替曹操守着边疆。

在田豫没有来之前,鲜卑和匈奴经常骚扰魏国边境,但是在田豫坐镇以后,他用计谋让本就不团结的外族互相猜疑,然后再逐个击破。田豫很有军事才能,经常把外族杀得个片甲不留,他的名字也渐渐成为了外族人心里的噩梦。

所以当时外族其实也想掺和进中原的争斗,从中原地区获取更多的资源,但是有这些人在边境上守着,怕是苍蝇都飞不进来,他们也只好安分守己,给魏蜀吴当上一回观众。

在很长一段时间魏蜀吴的实力都比较相近,你来我往打的是非常精彩,那种运筹帷幄的豪气以及杀伐果断的锐气交织在一起,时隔千年依旧让人心潮澎湃。这也得感谢那些镇守边境的将领们,没有他们这场争斗绝对不会那么精彩。

三国打成了一锅粥,为何没有异族敢入侵?你看看镇守边疆的人是谁

如果仔细阅读中国古代的 历史 ,众多读者,并不难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每当中原大乱的时候,外族往往也会乘机入侵,比如西汉初期的匈奴,安史之乱时进攻的吐蕃、西晋八王之乱时期的五胡、明末的女真。

不过在三国时期,却成为了一个特例,国内打成了一锅粥,然而边境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异族敢于入侵,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你看看都是谁在镇守边疆就行了。

必须要说明的是,在东汉以前,曾经是汉朝心腹大患的匈奴,在长期不断的战事当中,逐渐四分五裂,这也解决了很大的一个隐患。

蜀汉和东吴,相比于北方的魏朝,两国的压力显然要不少,而对外也采取了一种扩张的态度。首先来说说蜀汉,在政权建立后,蜀国一直致力于在云南等地扩充疆域,但是收效甚微,一些派到西南的蜀汉官吏,也惨遭杀害,导致蜀国对此地的统治名存实亡,一直到225年,诸葛亮平定南蛮,才建立起了比较久远的统治,让西南边境平定,蜀汉的疆域,也扩充到了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

另外一个政权东吴,面临着来自东南山区势力的进攻,他们在过去又被称为山越,在三国时期,南方大片土地依然是未曾开化的地界,因此孙权也加大力度向南发展,山越正是吴国最主要的抵抗力量,他们和秦汉时期的闽越、于越等部落,有着十分深厚的关系,也有完全占山为王的山贼。

因此孙权多次派遣大将进行征讨,同时利用山越人口补充资源:“强者为兵,羸者补户”,从公元200年开始,到237年结束,孙权才平定了山越势力此起彼伏的反抗浪潮,而在东吴部队中也大幅度出现山越人的身影。

北方的魏国,则面临着最为直接的威胁,在东北方面,曹魏面临的政权包括高句丽、沃沮还有三韩,来自蒙古草原的包括乌孙、坚昆、匈奴和鲜卑,期间曹魏多次和其发生军事摩擦。

在汉灵帝去世后,南匈奴率先发难,于扶罗乘黄巾之乱,和白波军,黑山军合流进犯太原,河内等地,并且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魏郡,为此曹操亲率大军与其激战于濮阳,以少胜多攻破匈奴部队,随后,曹操又在大本营内黄攻破匈奴诸侯于夫罗,迫使其归顺曹操。

另外一个部落乌桓国,也联结袁绍进攻,曹操在平定河北之后,随即在建安十二年远征乌桓,其中前部先锋张辽千里奔袭,在白狼山大举歼灭乌桓主力,斩杀其单于蹋顿,更是名震中外。

至于西北的羌人,也多次联结西凉诸侯侵入中原,建安十九年,夏侯渊率领大军西征,最终横扫陇西,大破兴国氐,常离诸羌,氐王千万逃窜,接着,夏侯渊转击高平各部,“皆散走,收其粮谷牛马”。到了后来,雍州刺史郭淮,也多次讨伐羌族迷当等部落,并且迁移三千多户百姓到关中地区,有力的抵御外族的进攻。

不难看出,三国时代,的确是能人辈出,也不难怪后世为何对这样一个风云乱世,却会有如此的崇敬了。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没外族入侵?你看是谁在镇守边疆

在东汉末期,汉献帝刘协成为了傀儡皇帝,手上并无实权,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在中原大地上展开混战,试图获得一统天下的权利。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期间涌现出了大量英雄人物事迹,经过文学作品的渲染后,至今还在广为流传。尽管三国时代至今已经隔了很长时间,但依旧有很多三国迷在为他们的故事如痴如醉。

此前曾有人表示疑惑,在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中原地区战火四起,简直乱成了一锅粥,但为何没有遭到外族入侵呢?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 历史 的始末,这期间的外族却没有来趁火打劫,以夺取统一中原的统治权,简直不合常理。对此有史学家表示:你看看当时是谁在镇守边疆就知道了。

在三国混战的时候,镇守边疆的大将叫做田豫,是曹操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田豫原本是公孙瓒阵营中的人,在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二人投靠公孙瓒时,田豫就和他们交往甚密,还常常向关羽和张飞请教带兵打仗的技巧,培养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在幽州成为曹操的领地之后,田豫就加入了曹操阵营,决心为曹操做事。深谋远虑的曹操为了巩固北魏统治,让自己无后顾之忧,便决心先对鲜卑、乌桓等北部的游牧民族进行打击,而这一重任就交给了田豫。

由于自身特殊的生活经历,田豫对乌桓等草原民族的生活习性和优缺点都十分了解。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得到曹操的信任后,田豫也尽可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始终都将北方的少数民族阻挡在边疆之外。

在田豫平定了代郡,重创鲜卑、乌桓等部族之后,曹操愈加重视这个曾和刘备有过纠葛的将领,除了升职之外,还多次公开表示对田豫的赞赏。而田豫也因其出色的军事才能扬名北疆内外。

而田豫之所以能镇守住边疆,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这是当时的很多将领都无法达到的一点。再加上曹操对他的信任,让他有了施展才能的空间,所以田豫才敢放手去做,让这些外族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

事实证明,曹操当初做出讨伐北方游牧民族的决定是正确的,而他重用田豫,更是为他此后和蜀汉、东吴两国间的领土之争扫除了后顾之忧。否则一旦强大起来的鲜卑、乌桓南下,最先遭难的必定就是北魏。

现在你明白为何在三国混战时期没有外族入侵中原地区了吧,事实上,当时像田豫这样的将领还有很多,内战归内战,在面对外族侵扰时,魏蜀吴三国始终是一致对外的。
本文标题: 三国的时候打成一锅粥,为啥却没有外族入侵 是谁在镇守边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11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飞夺泸定桥时,敌人为何不炸桥,而是拆木板为什么清朝宣传合法性的方式是尊明而非贬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