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当年东北被日军占领时,无条件的投降对侵略产生了什么影响,不投降是不是会更好

发布时间: 2023-02-15 05:01: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当年日本已经宣布投降,苏军为啥狂追猛打而又不攻占日本本土?,这只号称日本陆军最精锐的部队,刚开始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激烈对抗后,便慌...

想问下当年东北被日军占领时,无条件的投降对侵略产生了什么影响,不投降是不是会更好

当年日本已经宣布投降,苏军为啥狂追猛打而又不攻占日本本土?

这只号称日本陆军最精锐的部队,刚开始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激烈对抗后,便慌忙放弃长春,全线退守通化。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了日本无条件投降,随着苏军的快速突进,日本关东军和朝鲜半岛的日军第3军被完全孤立,苏联第25集团军立即转入朝鲜境内作战。

日军残部不是选择投降就是选择“万岁冲锋”,但都难逃被苏军悉数歼灭。日军主力部队被歼灭后,苏军推进到了北纬38线以北的区域。

原本打算继续推进占领朝鲜全境,并向日本本土进攻的苏军却在8月20日接到了莫斯科的指示,要求所有进入38度线以南的部队迅速向北撤回。 在即将打到日本本土之时,苏军选择撤退的原因是什么?在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博弈?

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

1945年8月8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的 莫洛托夫 召见了日本驻苏联的大使 佐藤尚武 ,向其递交了一份苏联对日宣战的通告。

早在该年的4月5日,苏联政府就已经公开宣布苏日中立条约到期后不再延迟,这项条约本就是苏联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作出的承诺,如今一纸承诺失效后,日本人已经预料到随时会到来的危机。

随着 太平洋战场 的失利,为了能求得生存的机会,从这一年的春季开始,日本人就通过中立国向英美抛出停战建议,并请求苏联充当调停人。但这些请求在英美苏看来,只不过属于苟延残喘,都未答应日本人的要求。

毫无疑问,此时的日本,已经逃脱不了被战败的命运,但是唯一不能确定的是,到底只由谁去占领这片土地。

苏联和美国都急切的想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毕竟日本岛的地理位置对于控制远东地区来说实在太为重要了, 因此在日本摇摇欲坠之时,苏美两国在这个事情上,来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

谁能第一时间攻占日本本土,就拿到了这场比赛的胜利,谁就占据了控制远东的主动权。 而这次比赛,也成为了苏联对着已经投降的日本狂追猛打的原因,毕竟已经投降的日本已经没有任何发言权。

二、先下手为强

苏美之间拉开了一场暗中争斗,苏军在1945年8月9日发动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的进攻,目的是为了早日将战线推进到朝鲜半岛,只有占据朝鲜半岛才能以此为跳板,进一步登陆并占领日本本土。

借着战争状态,苏军凭借着优势兵力以及强悍的武器装备一路将日本人撵着满地跑,如果日本人“识趣”的继续抵抗或者一直维系这样的战争状态,那么苏联登陆日本本土指日可待。

但时间来到8月15日的时候,日本居然出乎意外的宣布投降了,这让苏联感到大为光火,毕竟此时苏联尚未能完全占据东北,甚至连哈尔滨和吉林都还没攻占,这样一来谈何占领平壤、占领东京,远东的利益还怎么能保障?

因此苏联立马拒绝承认日本的投降,集中优势兵力对已经放下武器的关东军进行猛烈攻击,除了少数关东军还在坚持抵抗之外,其余的关东军已经全线溃败,逃入朝鲜半岛。此举正中苏联下怀,苏军立马大举进攻,将军队推进到了北纬38度线以北的地区。

先下手的苏军,一边按着关东军在地上摩擦,一边高兴的挥舞可以即将到手的入场券,正准备庆祝胜利,但没想到的是,此时这半路又杀出了一个程咬金。

三、突然杀出的程咬金

虽然美苏两国在开展一场时间竞赛,但美国人始终认为,他们丢下原子弹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就已经掌握了占领日本的主动权,日本人此时已经放弃了抵抗,登陆日本只是时间问题,大意的美国人于是就放慢了步子。

但苏军突然跨过 鸭绿江 使得美国人瞬间意识到,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很可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晚节不保。

美国国务院、陆军部以及海军部立即在 美国五角大楼 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如何才能让美国保住在远东的利益不被苏联占到任何便宜, 这次会议出现了闻名世界的“30分钟”。

在会议短短的30分钟内,当时年轻的美军上校 迪安.里斯克 用红色铅笔在朝鲜地图上画了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有名的三十八度线。

同时,美国人也加紧了对日本本岛的控制,1945年8月28日,第一批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日本 横须贺 登陆,紧接着15万美军占领了日本全境,同盟国正式以占领军的名义占领了日本。

9月7日,“盟军最高统帅司令部”成立,这个以美方为主体的司令部下设的各部门全员控制日本的内政。由于苏联人拒绝接受 麦克阿瑟 的调遣及指挥,而委员长又在忙于内战,因此这里虽然带着“盟军”的字眼,但实质上这里面有真正的主角还是美国人。

三十八度线的划定以及美国人在日本岛的登陆,让苏联人继续推进已经显得没有任何意义,此时的 斯大林 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还是放弃占领日本的念头,转头撤回了三是八度线以北。

对斯大林而言,三十八度的划定,也基本上达到了他的战略目的,有着朝鲜北部作为门户,苏联人既占据了远东向太平洋延伸的战略空间,也取得了抵抗美国的前线阵地。

这对于一个建立在陆权上的国家来说,意味着已经取得了相当之大的进展,苏联在远东取得的实质性的突破。 思量再三后,美国人划定的这条线最终也被斯大林所接受,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截胡了苏联人的胜利。

在这场两个大国的竞技上,美国人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也是为何苏军在一顿猛操作之后,一直未能占领日本领土的原因。 事实上,并不是苏联人不想占领日本,而是现实让苏联人放弃了占领。

相比于这时候用军事行动激化与美国的矛盾,苏联更愿意和美国坐下来瓜分整个远东乃至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如果贸然攻占日本岛,必然会引发和美国人的冲突,也会影响同盟国的合作,更加让苏联人不能接受的是会让 雅尔塔协议 作废,因此苏联人并不会在美国人之后,对日本本岛进行军事攻占。

四、苏联人的阳谋

斯大林在对日作战上,充分展现出了其“慈父”一般的狡诈。 在这场博弈上,一向以战斗民族示人的苏联人,居然玩起了权谋之术。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英美苏三家就对战后的秩序进行了重新规划,抛开了盟友的身份,三个国家开始了权谋术的博弈,除了逐渐失去发言权的英国之外,苏美之间将权术玩到了极致。

这一次,苏联人明显玩得更高超。首先,在当时来看,苏联人更为看重的是欧洲战场的推进,毕竟德国人已经将战火烧到了苏联的领土上,对苏联威胁最大。

对德国作战是苏联人的第一要务,况且通过推进战场,还能进一步收获广袤的东欧、中欧土地,这对于苏联人来说简直就是双赢。 因此苏联人想尽办法都要保住对德国进攻的胜利果实,这也是为何苏联要抢在美国人之前攻占柏林的目的。

为了保住欧洲东线战场,苏联人同意和日本人讲和,并保持中立,是因为苏联人很清楚日本其实并无实力来对苏联领土造成威胁,曾经的 诺门坎战役 已经让日本陆军在日本海军面前丢尽了脸面。因此算计再三,苏联人决定放过对日本的打击,先集中优势力量解决德国人的问题。

其次,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人提出了要取得 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 全部的主权,如果这条要求放在平时,英美两国是绝对不会答应的,但由于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承担较多的压力,如果苏联不介入中国东北的局势,就无法为美国人减压。

出于这个目的,美国人向苏联人承诺,可以让苏联拥有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全部主权,正是因为条件的交换,苏联才肯承诺签订协议后三个月内出兵。

但斯大林很精明的作壁上观,为的就是想依托出兵减压的条件再次向美国人讨要条件,在商业场上,这样的坐地起价确实对谈判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换到了国际战场上,这显然就有点不太地道了。

出乎斯大林预料的是,美国人率先研发了原子弹,并投向了日本,迫使日本人在绝对武力面前迅速崩溃投降,此时斯大林才意识到如果再不介入对日作战,将会违反雅尔塔协定中规定的义务,苏联人这才转头向日本人扑去。

五、苏联人的阴谋

玩过了阳谋,苏联的阴谋又逐渐浮出了水面。 首先如果过早的介入对日作战,反倒会为美国在太平洋战场解绑,一旦美国在太平洋战场解绑,迅速击溃日本,就会让远东的控制权直接掉落在美国人的手掌心之中。

因此,斯大林绝不想那么快的为美国人解除威胁。为了维护在远东的利益,苏联人一直在对日友好,还是对美友好,左右摇摆。

前面提到,日本人对苏联来说并不会造成大的威胁,反而如果苏联进一步震慑和控制日本,可以直接左右远东局势,从这点上来说,苏联人对日本的态度是极其暧昧的,苏联人正是想借着日本的手,将美国拖在太平洋战场上,以便苏联有时间、有精力逐步侵吞远东。

如果不是后期被美国人的原子弹打乱了阵脚,那很有可能现在远东的局势将会更加复杂。

其次,当时国民政府在意识形态上都更偏向于美国,如果旁边的邻居都是亲美政权的话,那对苏联人威胁将是十分巨大的。因此,苏联人对于中国的局势心态就更为复杂多变,一方面出于共产国际的情谊,苏联人应该伸出援手,帮助延安。

但另一方面,攻打日本,就是为亲美的委员长解除了困难,那就意味着在自己身边“养虎为患”,让美国人的势力深入到自己身边,这让斯大林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在中国内部局势尚未明朗之前,斯大林不会贸然的为中国投入帮助。

苏联的阴谋就在于“慈父”斯大林的精打细算和老奸巨猾,在绝对实力面前,苏联人对于局势的把控就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如果不打击日本,就可以遏制美国的势力,如果打击日本就可以进一步控制远东地区,进和退对于苏联人来说都是可选的选项,接下来只不过对症下药罢了。

六、进退自如的苏联

苏联人对日本发起的进攻,目的便是要争夺在远东的利益,一旦占据了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岛,就拥有了太平洋区域广阔的出海口,占据了半岛和岛屿,也有了瞭望太平洋地区的基地,对于遏制美国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进攻其实对苏联具有重要意义。

但如果不进攻日本,也并不会给苏联带来太大损失,斯大林对于攻或者守,一直在做权衡,这里面被玩得团团转的只有日本人。

苏联一直暧昧不清的态度让日本误以为苏联会对其保持中立,等到莫洛托夫将宣战书拍在佐藤尚武的桌上时,就注定了关东军要被拉去西伯利亚挖煤的悲惨结局。

无法占领日本这个结局对苏联人来说尚可以接受,只要雅尔塔协议生效,苏联人就已经控制了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这个对于苏联至关重要的地区。在瓜分日本上,苏联人并没有能赢过美国人,但是在局势上苏联人已经占尽了便宜。

但不管如何,最让我们感到满意的是,苏联人让恶贯满盈的日本人为自己在侵华战争中的罪行付出了血淋淋的账单,西伯利亚的刺骨寒风最终会让曾经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偿还自己的罪孽。

其实日本当年不是无条件投降,还包括三个无耻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经过我国军民长达八年的抗战,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随着两颗原子弹在日本本土的炸开,粉碎了军国主义最后的负隅顽抗,在1945年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大部分人印象中对日本战败后的描述,可实际上"无条件"并不是真的无条件,这里面还包含着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对于中国人民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日本人在二战时期对天皇有着近乎变态的狂热迷恋,发动侵华战争日本天皇的责任是逃脱不了的。为了筹集军费对外宣称自己每日只吃一顿饭,皇太后为此捐出自己的首饰以此激发出日本人民的自尊心,不得不说这招确实有用,不到半年时间所募集到的军费就达到了预期目标的三倍。虽然当时日本的实权掌握在内阁手中,但天皇作为整个国家的形象对煽动民众起了很大作用,所以日本天皇对战争明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日本投降的条件之一,就是保留天皇制度。我们对日本天皇的恨,与苏联人对希特勒的恨有过之而无不及,苏联可以攻克柏林,把红旗插在国会大厦,希特勒再怎么样,都会有人帮他体面的消失。我们没有能力跨过日本海去东京,如果可以,没有一个国人不想把天皇碎尸万段。日本保留天皇制度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为了保全天皇,事后还很无耻的对外宣称,自己对战事毫不知情。最后也没有被拉去审判,国人的怒火无处宣泄,事后调查,日本居然还有百分之四十的人为天皇担心。

第二个条件是自主处理战犯,虽然有些罪大恶极的被军事法庭处理了,但是还有更多人逃离了审判,最著名的就有冈村宁次,就是那个发明"三光"的所谓人类。直到签下投降书的那一刻,他还嚣张地狡辩到:"我们投降是因为日本投降而不得已投降的,并不是我们输了"。就这种死不悔改的人最后居然躲过了审判,实在让国人难以接受,有些人回到日本后,反而成了"英雄",甚至还能继续在日本政府里担任较高的职位。

最后就是不允许多个国家派兵驻扎在日本,可能是看到二战后德国被一分为四,不想日本也受到如此待遇,只能无耻地提出这个要求。但是这个要求被许多国家否决了,原本中国应该派一个师的兵力驻守日本的,美国和国民政府提起这件事,觉得中国离日本近,好补给。国民政府本来决定派67师来执行海外任务,可后面东北战事吃紧,把其投放过去与共军内战,被消灭后以没有多余兵力为由,向美国提出终止在日本驻军的计划。最令人气愤的,除了日本的无耻请求外,还有某些人不顾国家大义,仍要坚持发动内战,错失了驻扎在日本的好机会,可惜 历史 没有如果。

最后也只有美军入驻了日本,逃离了被其他国家瓜分的命运。美军在二战后,还帮助日本进行建设,但日本人还不满足,一再要求提出无理无耻地要求。和德国的认错态度对比,日本确实算的上十分恶劣。这与美国也有些关系,出于反共的需要,没有彻底清算在二战时期的日本战犯,相反有些还协助他们身居高位,导致军国主义还在日本政府中流行,也有许多政客是战犯的后代。反观德国,对纳粹的罪责追究期限是永久的,不论你在天涯海角,抓住了就直接继续受审。德国的认罪和反思态度在二战以后非常诚恳,贵为总理也能公开道歉,甚至给受害者下跪。日本干了什么?否认慰安妇,南京大屠杀,只要我不承认,那我就没干过。但是靖国神社还是要拜的,一次又一次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无耻又恶心。

日本到现在还认为自己是二战的受害者,许多主流思想就是:"我已经挨了两颗原子弹了,还想要我怎么样?"对于自己在别的国家做的恶却一概选择性遗忘,将侵华战争描述为给中国人民带来解放,屠杀之类的词眼改为镇压。篡改 历史 材料,连正视 历史 的勇气都没有!这已经不能用无耻两个字来形容了,归根结底还是那时候的中国实在衰弱,如果有今天这种实力,日本人还会如此嚣张吗?所以一个国家必须要强大,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永远不能遗忘。

二战 德国投降,日本为什么不跟着投降?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垂死挣扎和最后的疯狂而已。

一方面,大和民族性格坚韧且又狂妄,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死不屈、宁折不弯的悲壮基因。关于这一点,可以从神风敢死队员的“壮举”和“一亿玉碎”计划的命名得到证明。天皇已经在日本存在了上千年,天皇不仅是统治者,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领袖。宗教的力量是无穷的,日本国民愿意为天皇付出生命。

另一方面,日本对苏联还抱有幻想,觉得苏联不会很快对日作战。这个判断的根据是,日本和苏联在1941年4月13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有效期是5年。条约签订后,苏联人果然守约,撤走了援华航空队,中止了对中国的一切援助。直到苏联出兵东北的时候,日苏还保持外交关系。此刻条约还有一年才到期,所以日本认为苏联不会毁约对日宣战。而且苏联跟德国打了四年,军队伤亡惨重,国内百废待兴。斯大林应该让苏军休整一段时间,不会立刻跟日本翻脸。

还有一点,恰恰是这三个月,美军对日本战略轰炸,也就是以燃烧弹为主的“李梅火攻”,还有对日本本土代号“饥饿战役”的水雷封锁,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基本摧毁了日本的战争潜力,即便不扔原子弹,不在日本本土登陆,日本也撑不过两三个月。斯大林显然看到了这一点,因此没有一丝犹豫果断出兵。因为他明白,这是最有利的时机,稍纵即逝,如果稍微犹豫迟延,苏联还没出兵,日本就投降了,那么这个大便宜就拿不到了。所以斯大林毫不犹豫,命令苏军于8月8日出兵东北——和美国达成的协议就是要在对德作战胜利后三个月对日作战,德国5月8日投降,8月8日出兵东北,非常守约。

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所以日本在德国投降之后,依然咬着牙硬撑了三个月,直到美国扔了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之后,所有的幻想全部破灭,才只好宣布投降。

第一,1945年德国投降,是被盟军攻占了几乎全部国土并被攻陷首都,希特勒自杀,群龙无首。可以说德国投降的前提是德国已经被占领,失去了自主权。而此时的日本依然占据着朝鲜半岛,中国部分国土以及东南亚很多地区,虽然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但是日本依然有一定的实力。
第二,日本和德国一样,在二战时老百姓大部分都被洗脑,有一股狂热,因此上层不投降,老百姓都陷入一种狂热不可自拔。
第三,此时的日本和德国不同,德国同时得罪了英法美苏四国,被盟军两面夹击灭亡,但此时日本和苏联依然有互不侵犯条约,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还幻想着让苏联居中调停,企图保住自己在东北等地的利益,也就是局面回到1933年918事变时。
因此,日本在德国投降,自己战败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仍寄希望于通过外交手段让苏联出面调停,企图保住既得利益,但事实却无情的打脸了。
德国在1945年五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宣布了投降,当时轴心国的三大巨头德意日,意大利属于是打酱油的,他们也早就想投降了,而德国也坚持不住,选择了投降,既然自己的队友都投了,为何日本却还坚持不投降呢?有一个原因很无奈。

  其实当时的日本,自己心里也是清楚的,他们知道自己在中途岛失败之后,就已经彻底的失败了,因为当时日本的军队,很难通过海路运输补给,并且资源极度的匮乏,这始终是他们的一个弊端。日本的军方高层也不傻,虽然他们受到了军国主义洗脑,但当时的情况,估计是个人就明白,已经是没有希望了,不过他们却坚持不投降,就是因为这几个原因,所以他们一直都在想办法。

 
 首先第一个,就是无条件投降,当时日本是不愿意的,尤其是要把战犯交付审判,他们自己做的坏事,他们自己心里是清楚的,一旦被审判那日本的军方高层,基本上就完了,所以他们想要有条件投降。他们想要尽量的,保护自己的天皇和高层的人,所以他们想要通过顽强抵抗,来让盟军和他们谈条件。

 
 其次就是日本的领土,实际上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只有冲绳在战争中失去了,而日本的本土,并没有受到入侵,在本土没有受到打击的情况下,再加上他们的被极端的思想洗脑,他们就会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

  
当时美军每离的日本本土更近一步,日本人的反抗情绪就更加严重,甚至已经计划了一亿玉碎的计划,就是所有的日本人,进行自杀性的进攻,当时中国的大部分领土,是被日本控制了的,还算是给自己留了个后手。

 
 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也有所期待,期待的对象就是苏联啊,苏联这个国家,在战争后期是和日本签订了和约的,双方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张,虽然苏联也是盟军的人,但实际上苏联和欧美等国,关系并不怎么好。

 
 所以日本就想寄希望于苏联,毕竟他们都是和西方的国家,不是太好,所以希望苏联能在盟军中,为日本说上一些话,为日本争取一些利益,日本想的是挺美好的,可能没有美国的原子弹,苏联的态度还不一定怎么样呢。

 
 不过事情的结果,就是美国想要快速结束战争,也想要展示自己的强大,所以投放了原子弹,当时美国是唯一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日本肯定是顶不住了,苏联这才出手,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已,说白了都是利益使然。
1945年5月8日,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与纳粹德国的总统邓尼茨决定同意无条件投降后,大日本帝国成为同盟国最后仅存的敌对势力,盟友的投降令日本军方高层已相信这场战争已没法胜利。6月9日,天皇亲信之一的木户幸一侯爵撰写《控制危机局势的计划草案》,警告到了1945年年底日本将没有能力继续进行现代化的战争,甚至政府也有可能无法制止社会爆发动乱。他也提到:“我们不能肯定将来不会重蹈德国的命运并且解决其他不利的情势,我们将无法实现我们最高的目标,甚至连维护皇室和国家政体都做不到。”木户建议天皇本人应该要主动采取行动,认为透过提供“非常慷慨的条件”来让日本早日结束战争状态。对此木户提出只要欧洲国家愿意保证其殖民地能够获得独立的话,日本将会放弃过去在战争期间所占领的领土,同时日本也同意在同盟国监督下解除绝大多数武装并且“只保留有最低限度的防守能力”。在天皇的授权下木户开始接触一些军事参议官会议成员并询问想法,其中东乡本人非常支持这个看法、铃木和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则抱持谨慎的态度表达支持,不过实际上每个高层都想尝试推敲其他人对于之后的想法。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大将则对于木户的建议抱持极为矛盾的态度,并且坚持所有外交谈判必须等到决号作战中“美国蒙受庞大损失后”才能进行。
之所以坚持是要迫使盟国同意保住天皇及皇族。1945年8月10日日本向盟国发出乞降照会:“日本政府准备接受中美英三国政府领袖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发表,其后经苏联政府赞成的联合公告所列举的条款。而附以一项谅解:上项公告并不包括任何要求有损天皇陛下为至高统治权的皇权。”8月11日,美国为尽快结束战事;国务卿贝尔纳斯代表同盟国复照,默许了日方要求,规定:“自投降之日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须听从盟军最高统帅之命令。最高统帅将采取其认为适当之权力,实施投降条款。”至于日本提出的附加谅解条件,复照云:“按照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确定之。” 英、中两国均表示同意。所以裕仁天皇及皇族逃脱了二战的审判。

卢沟桥事变简介

请殊入你的密码!!!!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团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

“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扩展资料:

1、事变背景: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全面侵华,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的方针。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极力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

一次大战后,日本企图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

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妄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

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伺机挑起战争。

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乘机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

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 

2、事变影响:

七七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Lugou Bridge Incident/Lukouchiao Bridge Incident/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Roko Bridge Incident)
简介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具体简述

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今北京)十余公里的卢沟桥(西方称作马可波罗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抗战,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团长吉星文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一位战士用大刀接连砍死砍伤日军13人,自己也壮烈殉国。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战士,战到最后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军收复了永定河东岸的失地。
发生时间:民国25年。
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
失踪原因:拉肚子。
失踪时间:20分钟。
事变元凶:东条英机。
进攻者:清水节郎,伊木清直等。
中国守军:第29军“大刀队”,军歌“大刀进行曲”,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首位抗日殉国的高级将领)。

背景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全面侵华,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的方针。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极力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一次大战后,日本企图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妄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伺机挑起战争。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乘机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

经过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反应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蒋介石也于7月17日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后续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布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影响

七七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侵华。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评价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上,法西斯成为全人类的公敌,世界性的主要矛盾已经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争霸斗争转变为法西斯力量与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的一场较量。随着德意日法西斯日趋一日地走向结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多年努力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土崩瓦解,国际社会的秩序已经失去了国际条约的控制,法西斯侵略者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了。到了1936年,法西斯国家行将发动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在全球的上空。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别珍视和发扬。今天距离七七事变的爆发已经70年了,但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至今不散,日本极右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

“七七事变”70年

今年重聚卢沟桥老兵仅剩六人
中新社南京七月四日电(记者:丁梅 孙祥明)今天,“七七事变”亲历者、原国民党第二十九军老兵李鸿斌从南京启程,前往北京参加“七七事变”亲历者重聚卢沟桥活动。南京民间抗战史料陈列馆举行座谈会,为这位老人送行。同时,主办者宣布:《国威》关爱抗日老兵公益活动拉开帷幕,一系列全国寻访抗战老兵的活动正式启动。
座谈会上,李鸿斌老人回忆起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以及无数战友英勇牺牲,不由得满眼热泪。他说,这些参加过卢沟桥抗战的二十九军老兵们最年轻的八十八岁,而最年长的已经一百零六岁,全国不到四十人,身体情况都不甚乐观。李鸿斌老人向记者多次提起:“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已经没有下一个十年(即八十周年)喽”。
“今天来参加会议,不是只是我一个人来,代表了千千万万死难的烈士和战友来的,带着一种使命感来参加这次会议,希望社会各界能有更多的人去关注抗战老兵,记住抗战精神!”八十五岁的抗战老兵王楚英虽不是二十九军老兵,但也来参加《国威》关爱老兵公益活动。
据介绍,今年能参加“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的二十九军老兵只有六位。另五位老兵分别是:崔金品(九十一岁),赵金典(九十二岁),张可宗(八十八岁),马步先(八十八岁)和孙敬生(九十三岁)。七十年前,他们都是二十九军的将士,在“七七事变”中共同抵抗侵华日军的进攻。
届时,六位老人将重登卢沟桥,缅怀当年战友,共叙历史细节,最后留下珍贵的合影。二十九军佟麟阁、赵登禹等名将的后人,也将与老兵们一起参加纪念活动。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团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

“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扩展资料:

1、事变背景: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全面侵华,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的方针。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所谓“大陆政策”。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极力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妄图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国内地。

一次大战后,日本企图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侵略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我国东北发动突然袭击,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

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在华北搞所谓“自治运动”,妄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

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进行挑衅,伺机挑起战争。

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乘机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

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

2、事变影响:

七七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七事变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自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居然擅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谎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中国守军当即严词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立刻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拓展资料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

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

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沟桥事变

当初日本战败投降,为什么是无条件投降?难道不该让他赔偿吗?

无条件投降指战败国向战胜国不附带保留条件的投降。也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结束方式。它意味着战胜国主要受舆论与文明的约束,战败国则
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即一切都应遵从战胜国的指示和命令。无条件投降
的主要特征:
一是不谈判,战胜国只向战败国传达单边的迫降要求和投降的具体事
宜,如时间、地点等。
二是不承认,战胜国不承认战败国原政府、原政治团体、原领导人有
任何政治权力。从战败国投降签字到与战胜国建立正常关系之前,战败国
政府的职能由战胜国驻军首脑机构行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停战;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美方代表麦克阿瑟;
国民党政府统计战时损失折合美元高达1000亿以上,军民伤亡3500万;
1947年10月25日,同盟国要求日本赔偿540亿美元,中国因”受害最久,牺牲最烈“,要求应获赔偿数额的40%,其他各国不同意,争论不休;
国共两党忙于内战,导致国民党政府无心赔偿适宜,也因此失去了得到赔偿的最佳时机;
中国继续内战……
4年后,也就是1951年,共产党上台,美国为压制中国,对日态度转变,包括日本赔偿方面,并在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情况下拟定旧金山合约,国共双方对此均不予承认;
台湾此时已失去主导权,需要仰仗美国鼻息,后于4月28日签字放弃日本赔偿。中国大陆对此不予承认;
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中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目的是“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这个无条件是对于日本来说的,不是说不要它赔偿,而是说它不能提出要求作为投降的条件,因为它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了.
而中国最后没有得到它的赔偿是因为中日建交时中国主动放弃的,理由是: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不应加重日本人民的负担.
错.国家是没有要他赔偿,这主要是国民党跟日本签定的,是中日友好的砝码.但是民间的民事赔偿我们还是要的,这几年不都有中国人跟日本政府打官司么,他们就是为了民事赔偿,但胜的几率比较小.
日本又不是被中国打败的,而且日本当时在中国的战况处于优势。根本不虚中国!投降是因为美国和苏联参与进来的。再不投降日本肯定被这两国给瓜分了。
就算你有要求,但是人家不给你能怎样? 又不虚你。他只要安抚好美苏就好了。
本文标题: 想问下当年东北被日军占领时,无条件的投降对侵略产生了什么影响,不投降是不是会更好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8490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陕西发现国内殉人最多的西周墓葬,这具有哪些研究价值如何正确处理对日本的复杂情感(厌恶与向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