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李斯是荀子的弟子,而荀子又是儒家学派的,为何李斯不阻止秦始皇焚书坑儒

发布时间: 2022-10-05 18:00: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5

李斯是学儒学出道,却为何执意让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公元前213年,...

既然李斯是荀子的弟子,而荀子又是儒家学派的,为何李斯不阻止秦始皇焚书坑儒

李斯是学儒学出道,却为何执意让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

士兵们冲进民宅,冲进学堂,打落书架,抢过学生在读的经书,大街小巷,每家每户,一片惶恐。一时间,火光四起,哭喊声响彻秦王朝的上空。李斯,作为提出焚书建议的人,就这样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出生儒门的李斯

许多人了解李斯,都是将他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实李斯师从荀子,师出儒门,是个不折不扣的儒生。

李斯原本是楚国人,本来在楚国做着掌管文书的小官,每日按部就班,似乎余生就要这样过着不紧不慢的日子。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立志做大事的李斯,怎么可能甘心在这里过寻常百姓的生活。

不久后李斯就辞去官职,到了齐国求学。拜儒门,师荀子。

齐国依旧只是李斯的经停站,学成之后,他便辞别老师,只身向秦国走去。李斯,要在那里开始他的宏图大志。

加强集权的秦国

十年磨一剑,苦学多年的李斯很快在秦国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得到了丞相吕不韦的赏识。某日,秦始皇正和大臣们商讨局势:“众爱卿们,这仗是打还是不打,何时打?”大臣们七嘴八舌、莫衷一是。这时,有一个人在一片议论中站了出来,给出了坚定的答复:“该打,此时打!”这就是李斯。

众目睽睽之下,李斯镇定自若,对自己的见解侃侃而谈,颇为动人。秦王本早就有一统六国的野心,经李斯有理有据一说,便下定决心,开始了一统六国的道路。

“纷纷成败无凭谁,自古道皇天不负有心人”,秦始皇终于登上了他梦想的宝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并没有安心地坐在宝座上,他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国宴,正当大臣们对着秦始皇歌功颂德:“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大赞皇帝英明的时候,淳于越站了出来,他义正言辞地指出:分封制乃祖宗古制,殷、周之所以能延续千年,靠的就是分封制。而如今废除分封搞郡县制,让皇亲国戚们都成了平民百姓,将来国家有事,何来支援!

其实如今回顾历史,分封制虽有利于一时的政治稳定,但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后期容易形成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控制。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更是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上。每一个朝代都会是做出些革新,我们佩服变革的勇气,为成功欢呼,也讨伐失败,或许未来的人也会像现在我们看当时的人一样看我们,但孰是孰非,总是要交由时间考证。

总之,宴会之上,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是该杀一人以儆天下,背负上刚愎自用,不善纳谏的骂名,还是置之不理,任由舆论发酵呢。困惑之际,秦始皇找到了李斯。

李斯的愚民政策

已是丞相的李斯只是上书阐述了这样一个局面:“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易趣以为高,帅群下以为造谤。”那时的知识分子开办私人学堂,讲授经文,传播思想,以此来反抗和批判秦王朝的政令和统治已是常态。在李斯看来,这些所谓的读书人简直是以古非今,妖言惑众。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六国刚刚统一,百废待兴,学术太过自由,思想不统一,造成社会风气不好。这样下去,只会让这些言论压到皇权的头上,“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党与成乎下”。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焚书。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烧之。”

简而言之,只留下关于秦史的书和医药、卜筮种树等科技文化方面的书,其它六国的史书统统烧掉。《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它人的藏书都集中到郡,由郡守监督烧掉。

一声令下,北自辽东,南至南海,东自平地,西至临洮,只要是大秦的土地,每一个读书人,都将遭遇灭顶之灾。士兵们用武力,将几千年来先圣、先贤的经书在三十天内,全部收缴到一起,一把火烧掉。熊熊火光,不仅烧掉了经书,烧毁了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文化多样,也烧断了文化的传承。

不管手段如何,秦始皇和李斯终归是达到目的了。李斯提议焚书,是君主之命,职责所在,也因他本身就是郡县制的拥护者,是权力的追求者。他们要焚的不是经书,是所有反对他们的思想,他们要控制的不仅是整个天下,更是这个天下的子民!

参考资料:《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这才是本质原因》,易中天

李斯乃荀子得意门生,荀子为儒家,为何李斯却是法家?

因为荀子可以说是战国末期儒学的最后一个集大成者,而在韩非与李斯结束学业之后,两人却背道而驰,为自己国家的富强出谋划策,试图用法律来规范国家治理。

李斯和韩非都可以说是荀子教出来的非常优秀的弟子。

虽然说韩非出身韩国贵族,李斯却出身卑微,但是两人同时在荀子那里受教,荀子所讲究的是帝王之术,虽然说荀子出身儒家,但是他所追求的是如何管理一个国家,他将毕生所学转化为治理好一个国家的方法,再将这些方法教给韩非和李斯,在韩非和李斯手里,这些所学的知识也就进而演变成了法学的内容。两人结束学业之后,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开始为自己的国家出谋划策。

然而李斯和韩非的命运注定是不同的,两人再见之时已经成为了敌人。

李斯拥有独到的眼光,他看中了秦国正在走上强盛之路,在结束学业之后,李斯便投奔了秦国,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李斯为秦王嬴政献上了吞并六国的战略方针,秦王嬴政因此非常重视李斯,李斯的地位在十年之内扶摇直上。然而韩非的命运却与李斯有极大的不同之处,韩非回到韩国之后屡屡上书,为韩王奉上强国之策,然而他的思想却不受重视,甚至经常受到打击,最终没有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韩非的才能也并不是一直被埋没,当韩非面见嬴政时,嬴政向他询问强国之道,韩非的很多思想受到了嬴政的认可,这也再次说明韩非的思想是非常出彩的。

然而韩非的保韩论最终将他送入了绝望的境地,最终让他丢掉了性命。

韩非也渐渐意识到了秦国的强大,在秦国即将吞并六国之时,韩非便向秦王奉上了自己的保韩论,他希望秦国能够留住韩国,显然这一构想与李斯吞并六国的思想背道而驰,韩非也因为自己的这一思想最终下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因为荀子本来也只是披着儒家外衣的法家思想家。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千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派学说,毋庸置疑,就是至圣先师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儒学,不仅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官方推崇的主流思想
因为荀子本来也只是披着儒家外衣的法家思想家。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千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派学说,毋庸置疑,就是至圣先师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儒学,不仅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官方推崇的主流思想;
也是时至今日我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武器之一。英国百科词典中,将“中华文化”称之为“儒家文化”,可见儒学的价值,在我国的确难以估量。
因为李斯并不觉得荀子的学说是比较好的,后来一次遇到了法家人士,他就认为法家是更值得追求的。

李斯是儒家的,为什么会向秦始皇建议焚书坑儒?

李斯对焚书坑儒后留下的历史骂名不在意吗?

李斯虽然师从荀子,但是他这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践行着法家的思想。他辅佐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任,在秦朝建立后升为宰相辅佐秦始皇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这些措施,都对后朝政治统治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但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指导的。而法家思想一直都是秦国的治国理念,秦始皇三十四年,淳于越是以儒家的立场来看待秦朝的政治,同秦始皇的思想和行动是格格不入的,这让秦始皇很不满,把淳于越交给丞相李斯处理。李斯也不赞同淳于越的看法,他向秦始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由于时代的变化,五帝三代的治国办法也不同。三代时期的做法,也并不值得效法。那时候诸侯并列,互相争夺,天下统一,情况完全不同,不必效法古代。以古非今,搅乱民心。

对于造谣惑众,不利于统一天下的言行必须禁止,否则将会影响政局的稳定,有损于皇帝的权威。最后,他又把这一切都归罪为读书的缘故,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而坑儒坑的那些江湖术士,这是秦始皇被骗了后的行为与李斯无关。

虽然李斯是儒家的,但他最明显的思想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本就是践行严刑峻法,宁可错杀、不可漏杀的,而且这个提议也符合秦始皇的思想。
他从进入秦朝为官就只能用法家思想来进行一系列的政策,他效忠的是秦始皇,他为了维护皇帝的统治,他明白他不做,也会1有人替始皇帝做的,于是他为了迎合皇帝就建议焚书坑儒。
我觉得可能是有误解,李斯如果真的把儒家的书都烧了,那我们现在看的儒家文化到底是什么?李斯烧的应该是当年不同的比较和秦始皇思想抵触的书籍罢了。
李斯虽然是儒家的,但是却要为秦始皇的统一思想做准备,而且他信奉法家想要依法治国。儒家的那套思想严重违背了他的想法,这才是秦始皇建议焚书坑儒来统一思想的。

李斯是荀子的学生,荀子是儒家为什么李斯却是法家?

荀子的弟子中最出名的两个都是法家一个是李斯,一个是韩非。荀子也因为他的两个弟子被人质疑他的儒家身份。

荀子,也就是荀卿,战国赵人,汉朝避汉宣帝(刘询)讳,也被成为孙卿。苏轼曾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这与荀子主张很大关系。荀子天人相分观点。天不主宰人,人也不能把自己主观意识强加于自然,要制天命而用之,就是尊重自然同时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他提倡“性恶论”,天生为恶,需要考后天培养,性恶的话很容易就能与法家的“治”天下,发挥法制作用相联系,虽然他提倡靠教育来解决。但是对于两个才华横溢的土地来说肯定会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荀子很多理论都是人际交往,社会发展的道理,也就是所谓“帝王之术”。

李斯,韩非又是在朝为官,目的在辅佐帝王一统天下,功在社稷。他们的思想自然的成为法家。李斯第一个向秦王政提出扫六合之人,韩非结合前人提出“法”“术”“势”三合一封建君王统治术。三者就是法令治国,推行法令的权势和驾驭臣下的手段。

韩非说话不流利但很有才华,被秦王赏识,但是李斯自认才华不及韩非,妒忌韩非,于是设计陷害,使得韩非自杀于狱中。

荀子本身就不算正宗的儒家。那个时候的诸子百家也没有划分的那么清楚。都是用老师来区分学派。而且那个时候流行良禽择木而栖。每个人都可以吸收其他学派。自然思想理论就复杂了很多。
荀子跟孟子两个人的理论就相反。孟子是人性本善的代表。荀子是典型的人性本恶的代表。人性本恶是法家的重要思想。认为人天生就是本性恶,只有法律可以控制他们成为好人。这是法家的基础,更是荀子接近法家的核心。
老师有一半儿的思想相法家。学生也可以吸收其他的思想。两个人自己的思想也就比老师更接近法家了!他们后期用来治国的思想也是法家。这也可能跟环境有关系。所以两个人就被划分到了法家。
本文标题: 既然李斯是荀子的弟子,而荀子又是儒家学派的,为何李斯不阻止秦始皇焚书坑儒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2916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1789年8月4日,法国贵族为什么放弃了自己的特权敦煌考古编制岗位零应聘的原因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