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西安事变影响了抗日部署,将全面抗日时间提前

发布时间: 2022-07-22 03:00:0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6

西安事变的意义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

为什么说西安事变影响了抗日部署,将全面抗日时间提前

西安事变的意义是什么?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标志那里要熟记哦~和其他的很容易混乱,而且经常会考的)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中国国民党方面的评价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被全国人民谴责的情况下,受中共唆使进而不满“先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挟持蒋中正,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项主张。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

中国共产党方面的评价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周恩来对张学良的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怎么评价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评价如下:

1、中国国民党方面

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

2、中国共产党方面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3、个人方面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简介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这场事变发生的目的是为了劝说蒋介石改变他的既定国策,停止与共产党的内战,使得革命党和共产党一起联合起来抗日。

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后来在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终于愿意停止内战,与共产党一起抗日,由此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的合作。

正是有了这样的合作,中国才有了与日本对抗的底气,所以西安事变是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一起抗日的转折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周恩来对张学良的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西安事变:

1.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2.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3.关于西安事变,张学良在西安时对部下表示,好像灯泡,暂时把它关一下或给擦一擦为了让它更亮。这样做,蒋介石就更亮了。但这并不说明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才能不够认可,相反他曾表示:他父亲虽有雄才,但大略不如蒋公。

首先须知西安事变绝不是偶然的。中央红军在湘赣失利并开启长征这段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共爆发了三次所谓‘事变’——即福建事变、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把三次事变串起来看就能发现其中西安事变的历史必然性。如果说长征是以红军为主角的出埃及记,那三次事变就是以军阀为主角的《绝地求生》,只有西安事变广为人知是因为有且只有它达到了目的,并差点把常公的名字从生死簿上一笔勾了。
其次须知常公的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要目标指的是谁,不是疲于奔命的红军而是中原大战后基本回血完成或毫发未损的各类军阀。常公的战略其实很简单,就是料定若军阀与红军硬拼并且被红军压制,必然【借师助剿】。例如黔军王家烈被毛爷爷的一记‘四渡赤水’打成精神分裂,常公就派中央军助战,结果红军被打跑,中央军也不走了,这在春秋时期就有例子——假道伐虢。
因此中国的军阀为了从常公的魔爪中存活下来必须做到两点:一、不能和红军硬拼消耗自己的实力,因此长征路上各路军阀配合默契频频放水二、不能让红军被消灭。红军此时与军阀唇齿相依,常公要安内,搞定了红军,剩下该安谁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到。
因此在1933——1936年三年间所发生的三次事变虽然有着不同的理由,但从结果来看不是直接帮助红军,就是给红军打掩护——对军阀而言,此时抗不抗日并无大碍,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首要问题是红军必须存在。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时间、地点、经过、结果是什么?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内和平的基本实现,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施的重大胜利。它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表明在新的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意义:
1、中国国民党方面: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被全国人民谴责的情况下,受中共唆使进而不满“先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挟持蒋介石,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项主张。
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
2、中国共产党方面: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1、背景:
1.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后又准备侵占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3.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进攻红军。
2、时间、地点和经过: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的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各方态度:
(1)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内亲日派头子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杨,企图夺取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2)国民党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和宋子文等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积极奔走。
(3)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等去西安谈判。
4、结果
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
5、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本文标题: 为什么说西安事变影响了抗日部署,将全面抗日时间提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9135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请求大家帮帮我!手机好像被黑了俺答汗想要朝贡,为什么明朝却不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