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关闭山海关,为什么「闯关东」现象还是屡禁不止

发布时间: 2022-06-25 12:01: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闯关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

清廷关闭山海关,为什么「闯关东」现象还是屡禁不止

「闯关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至1840年东北人口突破300万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全国人口达四亿多。清末,沙俄侵略东北。清于1860年在东北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东北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地理》,张善余)。 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留住的山东人达 到792万之多,“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因此,现在东北土著居民的先祖大多属于山东等省份——黄河下游地区的。闯关东,清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颁布禁关令。顺治曾告诫满洲贵族末路退往关东。满人倾族入关,东北人口剧减,借口“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顺治开始,满境分段修千余公里“柳条边”篱笆墙——满洲长城(柳条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康熙中期竣工。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曰“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边”(《辞海》)。故,在民间有“边里人”、“边外人”的说法。

 

闯关东,从“流人”到“流民”,到东北“移民社会” 。清初民族矛盾尖锐,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极其残酷的镇压手段。将“造反”者遣送边陲“烟瘴”之地,山东触犯刑律者多发配“极边寒苦”的东北,这种遣犯史称“流人”。山东人是“安土重迁”的典型。人口压力、天灾人祸、 满清政府的政策导向等构成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外因。以修筑当时的中东铁路为例,《东北开发史》 引日本人稻叶君山的话说:“中国苦力,如蚁之集,而劳力之供给地之山东,更乘机输送无数劳工出关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余里之中东路乃山东苦力所完成,亦非过言也。闯关东,东北是外敌侵扰之地,山东人卓绝的斗争。吉林省浑江市《湾沟公社志》记载:“1921年间有一名叫王振邦的农民, 原籍山东,因逃荒携妻及长女一家流落于西川一带。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王振邦与山东老乡聚义百余人抗日,1934年末,他们与日军大小战事三四次,其中第二次战绩最佳,日军死伤惨重,义军为日军所胆寒。闯关东,由于东北为流放地,禁垦,边墙西为蒙古贵族驻牧地。但覆灭的满清政府无力阻挡历史潮流,满清二百多年统治,倒促进了满蒙汉等族的大融合,即使“满蒙独立”运动、伪满洲国”等历史沧桑,都没能改变满洲人成为中国的满族人。

 

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关内地区的生产力已经遭受严重破坏,同时由于地少人稠的黄河中下游灾害频发,特别是受灾严重的山东,大量农民处于极度贫困,生活得不到保障。而东北地区土地肥沃,人口稀少,又盛产人参、鹿茸、貂皮、黄金、珍珠等贵重物品,则对关内的农民产生极大吸引力。因此清初,关内人口向关外迁移的现象已出现。乾隆时期,关内人口不断膨胀,耕地与人口的矛盾不断尖锐,促使山东等地的汉族饥民成为闯关东的主流人群。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满洲旅行记》中记载了当年真实的历史画面:“由奉天入兴京,道上见夫拥独轮车者,妇女坐其上,有小儿哭者眠者,夫从后推,弟自前挽,老媪拄杖,少女相依,踉跄道上,丈夫骂其少妇,老母唤其子女。队队总进通化、怀仁、海龙城、朝阳镇,前后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寝者皆山东移民”。 

​东北寒冷寂寥,为什么清朝有人冒着生命危险都要闯关东?

闯关东,关东指的是山海关以东的黑吉辽东北三省,满清入关以后,严禁汉人进入东北,当时汉人入关类似现在的偷渡出国一样,所以叫做闯关东。当时闯关东的以山东人居多,山东人为了谋求生计,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东北。

清朝时满族入关后,大量满人进入东北,颁布了禁关令,严禁汉人入关。由于禁关令的影响,导致东北地区的人口大量减少,大量土地被荒置。而此时山东人民的生活就不那么乐观了,由于战事连年不断,生活受到滋扰,难以安生,再加上又遇上多年灾荒不断,人们的生活是难上加难,当时的政府又增加赋税,好多人饭都吃不上,所以不得不选择冒险闯关东,为自己谋求一条生路。

当时的江南很是富足,而东北既寒冷又荒凉,山东人为什么会选择去东北呢。首先逃荒就是为了活命,从山东到东北,交通比较便利,虽然路上可能有土匪,但是相比当时战乱不断的南方,还算是更加安全。山东人本就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民,东北有大量的荒地,而且土地肥沃,只要肯花力气,保障生活肯定是不成问题的。最早一批闯关东的山东人,来到东北以后,或种地,或淘金,赚了不少钱,带回老家以后,让当时的山东人都觉得,来到东北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闯关东。

闯关东是历史上悲壮的人口大迁移,大量山东人入关,不但使东北的人口大量增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对东北的经济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东北虽然寒冷寂寥但是有着很多需要开发的地方,并且物资方面也是十分的充足的,清朝是人多地少,所以有很多的农民都没有足够的粮食吃,于是饥寒交迫,就只能冒着生命危险闯关东。
毕竟闯关东的人主要山东的一些普通百姓,他们这么做一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另一个是为了当时的躲避战乱。
因为他们在逃荒,没有饭吃饿死了很多的人,虽然东北比较寒冷,但是吃的东西比较多可以养活他们。
闯关东、走西口和赶大营,他们有的是为了求发展,也有的是为了躲避战乱。东北被称为满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不许关内的人私自跑到东北地区去生活。封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东北虽然人口少了但留下了青山绿水,肥沃土地。这也是关内汉人向往东北的原因。

持续300年的的闯关东,大清为啥屡禁不止?


历朝历代都有移民的浪潮,但是在清朝时期有一个重要的移民事件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闯关东。尤其是播出的电视剧《闯关东》而广为人知,电视剧中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时期的闯关东,但是要提到闯关东这样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还要追溯到清朝初年。

清朝的开发政策

闯关东是什么意思,关东是指哪个地方呢?关东地区指的就是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因为东北地区正好位于山海关的东面,所以称为是关东。

闯关东这个规模宏大的移民浪潮,还要追溯到很早以前。在清朝建立之初,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这三个省的人口非常稀少,很多地区也没有被开发。自从异族统治者入关之后,大量的移民以及满族人都跟随入关。清朝入关之前,满人大概是有一百多万,跟随入关的就有九十多万,可以说是倾巢出动。

就算是原来最富庶的辽东地区,也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清朝建立后不久的顺治年间,朝廷下令,要求官府全民开发耕地。荒地上没有主人的,将其分给流民以及没地的农民来耕种。原来有主人的。原来有主人的,还可以继续耕种。

顺治八年的时候,朝廷下令将东三省的荒地交给农民耕种,还让其在内居住。顺治十年,朝廷还颁布了一条谕旨《辽东招民开垦例》,大概的意思就是让内地的人民来到东北来居住。如果官员能够鼓动农民来此开发,还会奖励或者升官。

来到东北生活的人民,朝廷还会赏赐粮食以及日常需要的牲畜。居民迁移过来,政府还专门设置相应的机构来管理,这样的举措也是非常有诱惑力,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居民来此,像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地区的人民大量输入。

闯关东事件

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这样好的措施就被迅速停止了,是什么原因呢?东北是清朝统治者创业的根据地,对他们来说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也就是“龙兴之地”。

朝廷担心大量的移民进入东北地区会破坏当地的风俗习惯,所以下令停止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康熙年间,朝廷马上下令将通往山海关外的地区封锁。

虽然朝廷下令禁止到东北地区,而且将这块地区的封锁越来越严密,但是依然有关外的人民偷偷的跑到关东地区,所以将其称之为是“闯关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达东北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形成了一个移民的浪潮。山东还有直隶的民众为了跑到东北,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偷偷的从海上跑到辽东,好有人从山海关地区跑到辽西。

既然当时的政府已经严令制止当地的居民到关外,当时的人为什么还要不顾一切的闯关东呢?并且在当时的乡土社会里,安土重迁的观念一直是根深蒂固,为什么非要背井离乡呢?其中有着很多的因素。

为什么非要闯关东?

虽然人口多,但是人均占有的耕地却少的可怜。《荣城县志》中记载一针见血的将当时的状况指出来,当时的农民土地贫瘠,农民生活贫苦。虽然在土地上辛辛苦苦的奔忙着,但是收成却差强人意。

为了谋生,求得生路,当时的居民只能是背井离乡,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仅仅是在康熙统治的末年,从山东来到东北的居民就多达10万多人。而乾隆年间,跑到关外的移民就接近200万人。

连年的自然灾害也是迫使农民背井离乡的一大因素。在咸丰五年的时候,因为黄河改道的原因,沿途的居民受到水灾的影响,多达六个省的人民受到自然灾害。受灾的居民多达七百万。并且在这之后,人民一直饱受自然灾害的欺凌。

山东地区从咸丰年间的这场黄河水灾之后,并没有好转,水灾依然在持续,一直到清朝灭亡的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年年饱受折磨。在直隶省,蝗灾盛行,农业收成更是不景气。这种灾害一直持续。不得已下,人民只能是闯关东来寻找出路。

到了近代以后,移民的一波接着一波,并且越来越严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移民事件。咸丰年间,朝廷不得已将原来的政策放开,移民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历史上移民的一大景观。

结语

可以说,闯关东是在特殊年代中不得已才做出的选择,要不是因为生活,谁愿意背井离乡呢?这也是当时特殊情况下的产物,不仅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开发和生产,还是当时人民艰苦、开拓创新精神的体现。

历史上的“闯关东”是怎么一回事?有什么深刻影响?

闯关东一般是特指清末到民国这段时期中原地区的百姓出山海关去东北谋生。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地区,一般泛指整个东北。在清朝初年,清廷以保护龙兴之地为理由禁止汉人进入东北垦殖,并修筑柳条边为界。到了清末,沙俄在远东的势力日益扩张,而东北人口稀少,影响到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为此提出建议,希望开禁移民充实东北,以加强对东北的控制。1860年清廷接受这一建议,取消了部分禁令,默许汉民去东北屯垦。初期,去东北的大多是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中部各省难民,到了后来,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清廷加快了移民实边的步伐。

1881年,吉林将军辖区首开招募屯垦的先河,设立了珲春招垦总局,从山东、辽南等地区招揽汉族农民来垦殖,这意味着从默许移民到鼓励移民的转变。此后关内特别是河北、山东等地的大批居民出关谋生。以黑龙江的人口为例,1887年黑龙江只有40.7万人,而到1895年,黑龙江已经有150万人口。

到1908年奉天、吉林、黑龙江撤销将军辖区改省时,东北人口已达1583万,远远超过了远东沙俄移民人数,对于稳定东北边疆起了极大的作用。到了民国以后,闯关东的人还是不少,这些人大多是因为军阀混战或者是自然灾害而不得不背井离乡,去东北寻找机会。

因此这一时期闯关东的人数和关内局势息息相关,关内战事多,闯关东的人就多,关内局势平静,闯关东的人就少。不过总体来说到31年以前,东北的人口数一直是处于上升阶段。

闯关东的影响第一个就是大大增加了东北边疆地区的人口数量,对于稳定边疆局势,缓解外敌侵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大量人口的涌入,使得东北的大部分地区不再是无主之地,外国势力要入侵就要面对更大的阻力,这些闯关东的人对于祖国领土的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大量的移民也缓解了人口输出地区的土地矛盾。在清朝中叶,中国的人口一直是稳步增长,到了清末土地危机也是日益严重,大量向东北移民,无疑对于一些人口过多省份也是有好处的。

第三,闯关东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文化交流。大量的人口涌入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的东北,固然引起了一些土客矛盾,但是从长期来说,不同地区的移民在东北共同生活,多种文化互相交流,对于东北的文化发展是有利的。

本文标题: 清廷关闭山海关,为什么「闯关东」现象还是屡禁不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992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穿越中世纪我该如何逆袭为罗马以及波斯皇帝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有哪些禁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