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隋末唐初的李密,你会怎么破局

发布时间: 2023-11-26 12:01:2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0

李密最后的下场是什么?《隋唐演义》中李密最后被盛彦师在熊耳山斩首。李密582年在辽东也出生,是隋末唐初的众多英雄之一,李密的出身...

如果你是隋末唐初的李密,你会怎么破局

李密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隋唐演义》中李密最后被盛彦师在熊耳山斩首。

李密582年在辽东也出生,是隋末唐初的众多英雄之一,李密的出身是辽东李氏,来自于四世三公,而且文武双全,从小就有这远大的志向。

在隋朝末年各路英雄相继起义的时候,李密成为了瓦岗军的首领之一,率领着瓦岗军队屡次打败隋朝军队,从此名震天下。

瓦岗军原来的领袖翟让准备让出自己首领的位置给李密的时候,遭到了自己哥哥的阻拦,于是李密杀死了瓦岗寨主翟让,从而引发了内部不稳,从此多次被隋朝军队打败。

李密无奈之下投奔了王世充,后来因为琐事又背叛王世充投靠了李唐,并且被封为了邢国公,在李德二年的时候,李密因为想要背叛李唐自立为王,被盛彦师在熊耳山斩首。

扩展资料:

在李密最先投靠李渊的是,李渊是十分高兴的。但是,他也知道,李密是一只吃人的老虎,所以,就任命李密为光禄卿、上柱国,封邢国公,还经常称他为弟弟。

表面的荣宠掩盖不了实质的冷淡。光禄卿、上柱国、邢国公听起来虽好,却是有名无实,有职无权。

李密当然看出了这一点,大失所望。在李密看来,自己的功劳足可与西汉时的韩信相媲美,就算封不了王,最起码也应该给个三公或者宰相当当。

如果李密就此接受命运的安排,还可以善终。可是,他已经和命运抗争惯了,他不甘心这样的现状。

伤心失意的李密反心又起,他和部将王伯当找了个机会逃离长安,四处联络旧部,准备东山再起,李密的反叛激怒了李渊。

他知道李密的才具,担心此人龙归大海,后患无穷,便授意唐军全力清剿,李密这条龙连大海的影子都没看到,就被唐将盛尽师剁去了龙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密

隋末各地起义,李密却输给了李渊,究竟是有何原因?



作为隋末群雄中的佼佼者,他们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同姓、都出身于关陇世家、都精于文韬武略、都兵强马壮实力强大等等,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李渊最终扫灭群雄,建立了三百年之久的大唐王朝,而李密则落了个身首异处、兵败身亡的悲惨的下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二人结局如此不同呢?


李渊不仅是关陇世家李虎的孙子,还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哥。这样的关系和背景,再加上李渊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于是步步高升,一直做到了手握重兵的太原留守,担任防备突厥的重任。李渊手上掌握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这让其在起兵之时就有了较强的实力。

在隋末群雄中,李密是唯一一个真正有可能同唐王朝一较高下的枭雄。从组织山贼饥民战胜名将张须陀,到以少胜多逐次歼灭隋朝从全国各地来的精兵,其军政水平之高毋庸置疑。可惜的是在隋朝腹心地区洛阳周边起兵的李密,必须先战胜了洛阳的守军,才有资格真正实行西进关中或者南下剿灭隋炀帝残余势力的战略。偏偏洛阳对于隋炀帝也是绝不可失去的,所以双方在洛阳城下进行了长年的消耗战,最终可谓同归于尽。李密的事业最终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运气太差失去了上天眷顾,才不幸失败。


即使主动投靠唐朝、本人也来到长安城表示效忠的杜伏威,也在旧部反叛后被毒死并且祸及家人。对于李密这种无论出身、能力和野心都足以对唐帝国构成威胁的人,李渊怎么可能让他活下去?最终,在李渊的故意慢待和精心算计之下,李密被逼逃走并且在途中被截杀,一代枭雄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李密打垮了宇文化及,稳固了自己的后方,但同时,瓦岗军的实力也大打折扣。再加上连续胜利的李密,渐渐心生骄傲,所以有了轻敌的心态。而在李密和宇文化及死磕期间,王世充已经恢复了元气,而且解决了内部的矛盾。接下来,王世充趁着瓦岗军大战之后,人困马乏人心浮动的时候,一举出击,直接打的李密全军溃败。最终,李密走投无路,只能投降了关中的李渊。
李密投靠瓦岗寨后,骄傲自大,不听下属的话,李渊养精蓄锐,自己手里有正规军队,且懂得隐忍。
李密没有大格局,沉迷于萧皇后的美色中,和部下斯冲突。不懂得驾驭部下。

李密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被乱箭杀死?

李密先是给隋炀帝杨广担任禁军,之后跟随杨玄感反抗隋朝的统治,兵败后在瓦岗山自立为王,最终因为单雄信临阵倒戈败给王世云,随后投靠李渊,但是因为误会又反叛李渊,最终被一个副将剿灭,乱箭射死,令人唏嘘。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密就是其中之一,李密的出身并不显赫,但是其依靠自己出色的能力,在瓦岗山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了隋朝末年最具实力的农民军首领,李密本是隋炀帝杨广的侍卫,在禁军中任职,但是由于杨广觉得李密长得不像好人,所以宇文述将李密劝退了,机缘巧合之下被杨素赏识,跟杨素之子杨玄感成为好友, 由于杨广对于杨玄感的猜忌,使得杨玄感决定先下手为强,在杨广远征高句丽时发动叛乱,李密当时在杨玄感军中,为杨玄感提供了上中下三个计策,但是杨玄感最终选择了下策,兵败身亡。

杨玄感兵败之后,李密投奔了瓦当山,因为李密极有才华,很快在瓦当山上打下了响亮的名头,周围十几万人来投奔,成为了当时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李密找机会取代翟让成为了瓦当山的首领,在这之后跟隋末的几股割据力量互相攻伐,最终跟宇文化及两败俱伤,又败给了王世充,至此瓦岗的势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在穷途末路之际,李密投奔了李渊,受到了李渊的善待,被封为了邢国公,李渊让李密去招降当初瓦岗的旧部,比如程咬金、秦琼等,但是走到一半李渊就反悔了,李密以为李渊要杀自己所以反叛,最终兵败被杀。

你知道李密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被乱箭杀死? 欢迎留言讨论。

李密先是给隋炀帝杨广担任禁军,之后跟随杨玄感反抗隋朝的统治,兵败后在瓦岗山自立为王,最终因为单雄信临阵倒戈败给王世云,随后投靠李渊,但是因为误会又反叛李渊,最终被一个副将剿灭,乱箭射死,令人唏嘘。
李密,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军屡破隋军,威震天下。后因杀瓦岗寨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李密又叛唐自立,最终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他的官场之路是比较不错的,曾经给隋炀帝担任过进军,可以看得出个人实力比较强,然后在瓦岗山建立为王,最后投靠李渊,因为误会反叛,最终被乱箭射死。

李密会失败,除了因为背叛旧主失却人心外,还有什么原因?


隋末义军领袖李密剧照

在隋朝末年,随着杨玄感在杨广远征高句丽的时候发动叛乱,隋王朝的统治突然就被推向了崩溃的边缘。那个时候中原大地上群雄并起,人们都希望能够取代隋王朝成为新的统治者,而其中李密就是最重要的一位。

他一开始的时候是作为杨玄感的幕僚登场的,其为杨玄感制定了举兵之后的上中下三策,最终杨玄感选择了其中的下策,攻击洛阳,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不过这也让李密赢得了世人的赞赏。之后其便被翟让等人推举为魏公,成为了义军的领袖。

但是成为首领之后的李密却先后害死了翟让以及其心腹,并且没有得到单雄信,王世充等人的真正支持,为自己之后的失利埋下了伏笔。


击败李密的王世充

李密与将领的疏远关系及其战略失误

李密作为隋朝末年的风云人物,其祖父李耀是北周的邢国公,是当时的名将,在战斗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其父亲李宽也是隋朝名将,在隋文帝登基之后为其征战四方,最终位至柱国,被封为蒲山郡公。李密出身于这样的将门世家,自小就耳濡目染,拥有了不俗的军事才能,而且其还潜心学习儒家经典和史料典籍,有着丰富的学识,在当时有着不俗的名望。

李密在父亲去世之后,散尽家财,广交天下豪杰,这让其声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其还和杨素之子杨玄感结为莫逆之交。李密名声在外,又是重臣之后,在开皇年间曾经被授予了亲卫大都督的官职,但是李密对这个职位并不感兴趣,于是便称病归乡,一直在家中赋闲。


隋末叛军领袖杨玄感

之后杨玄感起兵反隋,身为杨玄感挚友的李密投奔到其帐下,成为了杨玄感最为重要的幕僚之一。在杨玄感刚刚起兵的时候,李密就为他制定了三条发展路线。

李密认为上策是率兵长驱直入,攻占蓟州,将杨广大军的撤退路线彻底封死,让其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

中策则是 进军关中地区,将那里作为根据地,利用其地形优势与隋王朝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等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出关,征服天下。

而下策则是攻击洛阳,在这里等待隋朝大军回援,并与他们决一死战。

当时杨玄感认为自己麾下的大臣们大多都是东都人士,他们的家眷还在洛阳城内,如果不能取下东都,那么就无法稳定军心。另一方面,自己举兵不久,如果过城不攻,则无法显示其威势,可能会失去天下人的支持。于是杨玄感决定猛攻洛阳,最终的结果和李密的预期相似,杨玄感最终被回援的隋朝大军所击败,李密的第一次出仕也就这样草草收场。

不过经此一事,李密的战略眼光和军事能力得到了天下群雄的认可,这也是其之后能够取代翟让的位置成为义军领袖的重要原因。

但是在李密取得领袖地位之后,一个似曾相识的局面再次出现。当时李密麾下的谋士劝李密放弃攻击洛阳的打算,先行进入关中,夺取长安的控制权,这样就可以保证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曾经支持这一计划的李密却走上了杨玄感的老路,他表示:"君之所图,仆亦思之久矣,诚为上策。但昏主尚在,从兵犹众,我之所部,并山东人,既见未下洛阳,何肯相随西入!诸将出于群盗,留之各竞雌雄。若然者,殆将败矣。"一意孤行地进攻洛阳,最终被王世充所击败。


李密做出的这个决定,在现在看来自然是错误的,不过其在当时也有自己的苦衷。李密麾下的将士们大多来自山东地区,他们大都是农民出身,对于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想让他们放弃攻打洛阳,转而西进关中,很有可能会引发将士们大规模的不满,这也是李密作出决定的根本原因。

不过从这件事情中我们似乎还可以得到一些其他的消息,我们知道作为一支军队的领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令行禁止的权力,更要有绝对的权威。就像三国时期的蜀主刘备,其麾下的将士多为荆州人士,但是依然肯死心塌地地跟随其入蜀,这说明刘备在他的军事集团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可是李密在做决定的时候,最优先考虑的是其麾下将士们的心情,这足以说明李密和自己的将领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这才是李密不愿意采取上策的根本原因。

而造成李密和将领之间出现嫌隙的根本原因,和李密在夺权过程中的表现有着一定的关系,其杀死翟让以及其亲信的举动让他失去了大部分将领的信任。

李密的夺权与麾下将领的叛逃

在杨玄感兵败之后,李密作为杨玄感最为倚重的谋臣受到了朝廷的通缉。李密当时看到翟让领导的农民军声势浩大且发展喜人,便主动前来投奔,成为了翟让麾下的一员将领。在刚刚到来的时候,翟让的下属曾经劝翟让杀死李密,防止其篡权,但是翟让并没有听取他们意见,反而将一些十分重要的任务交给李密去做。


瓦岗寨领袖翟让

李密在开始成功地劝降了附近的几个小股势力,这让翟让对其刮目相看,让李密参与到了军政大事的商议之中。之后李密先后击败了隋朝大将军张须陀和前来讨伐的刘长恭,帮助翟让的起义军稳定了局势,并且在乱世中占据了荥阳一带,俨然成为一方诸侯。在这个时候,翟让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李密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其主动提出让李密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李密也接受了这个位置。

不过在李密上位的时候,其曾经听说翟让的哥哥翟宽曾经说过"天子止可自作,安得与人?汝若不能作,我当为之"。这让李密开始提防翟让。终于在以此大胜后的酒会上,李密将一把上好的弓箭呈递给翟让,并让他进行试射。在翟让拉满弓的时候,李密让壮士蔡建在翟让身后斩杀了翟让,之后其有先后杀死了与会的翟宽和曾经劝翟让重夺大权的司马王儒信。

在这场乱战中,徐勣也被砍成了重伤,险些丧命,以单雄信等人为代表的翟让旧部也纷纷表示愿意效忠于李密,义军中的权力斗争才终于告一段落。


唐初名臣徐勣

但是李密的夺权成功并不意味着其麾下的将领真的愿意对其表示臣服,由于其下的将领多为翟让旧部,在翟让被杀之后,其中的不少人就开始担忧自己的处境。当时担任右长史的邴元真就是其中的代表,其在李密后来和王世充对抗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叛逃的打算。在李密得知此事之后,邴元真更是直接倒戈向王世充,并且将自己镇守的兴洛仓拱手相让,这让李密的部队失去了十分重要的粮仓,对于战斗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可以说李密之所以会败给王世充,除了其在之前和宇文化及的战斗中损伤了元气之外,以邴元真为代表的将领的先后叛逃也大大降低了其战斗力,这不单单是士兵数量的减少,其对于士气的打击可能是更为致命的。

李密与单雄信徐勣的疏离关系

在与王世充作战之前,李密曾经举行过一个高级将领的会议,来商讨要如何对付王世充。在这次会议中,与会的将领明显分为两派,其中以单雄信等翟让旧将为代表的团体力主作战,因为在他们看来

"计世充战卒甚少,屡经摧破,悉已丧胆。兵法曰,'倍则战',况不啻倍哉!且江淮新附之士,望因此机展其勋效,及其锋而用之,可以得志。"

与王世充作战胜券在握。而以裴仁基为代表的隋朝旧臣们则建议李密不要轻举妄动,要等待元气恢复之后再行定夺。结果李密听从了单雄信等人的意见,与王世充开战,最终不敌败北。

李密麾下将领单雄信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应该对这样的场面十分熟悉,在苻坚询问是否要发动淝水之战的时候,也是只有心怀异志的慕容垂站在了主战的一方,因为一旦李密或者苻坚在战斗中失败,他们反而有机会在乱世中寻求自立,或者转投他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战斗之前,李密和单雄信等人已经是离心离德的了。

而当时镇守黎阳的徐勣对于李密也保持观望态度。在李密投降李唐之后,徐勣并没有第一时间交出自己的城池。虽然在史料中,这被形容为徐勣想将功劳留给李密,而不是自己故作殷勤。但是君主投降,按照臣节来看,徐勣应该直接跟着自己的君主交出城池。

之所以他在一开始没有这么做,最可能的解释就是徐勣当时名为李密部下,实际上已经相当于独立的诸侯了,其只不过在观望李唐的发展情况而已。如果我们能够联想到在斩杀翟让当天徐勣的遭遇,其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

隋末两大悲剧王世充李密:默默的为李渊做注脚

李密:“王者不死”的神话破灭

古往今来,似乎称王之人均有不死之身,危急之时总能逢凶化吉,其实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思维。

李密在最危急的情况下一次次逃脱,在离当皇帝一步之遥的地方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李密的第一次死里逃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第二次在小山村教书被人告发,在被抓之前又逃了。

第三次官府抓他,刚好不在家,又逃了。

在与宇文化及的决战中,中箭落马,也没死。

民间流行歌谣‘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暗示李密将做皇帝,改朝换代之时历史上多少童谣最后都验证了,估计李密也深信不疑。盲目发动与王世充的决战,估计也相信王者不死吧。

然而,最终李密被乱箭射杀于唐将盛彦师之手,如果不是李密,盛彦师也许在历史上留不下名字。

败于手下败将

王世充每次都被李密打得找不到北,最后干脆龟缩不出。不料氓山一战,大意失荆州。

“他人嫁衣”, 被李渊忽悠的一愣一愣, 唐朝建立的最大功臣。

李密为李渊牵制并消灭了隋唐大部分的兵力,为李世民贡献了一半良将。唐朝的建立要论首功,当是李密。

李渊政治上的老到和脸皮之厚我一定要写一篇文章详细讲一下,那绝对是真功夫。

李密胜极之时,给李渊写了封信,人在得意时总有点大言不惭,”自唯虚薄,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就是让李渊识相点,他李密才是天下盟主。李渊的回信倒是配合的很,把自己讲的一文不值,把李密捧上了天,”天生A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唯弟早膺图,以宁兆民!”李渊的这招叫“骄其志”,舔的李密晕头转向,找不到北。从此无暇西顾,专心的替李渊打扫战场。

李密兵败之时,似乎还惦记着李渊的忽悠,千不该万不该去投奔了李渊。我统计了一下,隋末凡是最后归降了李渊的反王,没有一个善终的。李渊表面上礼遇有加,暗地里使绊,一不给实职,二派人去勒索,搞得李密实在待不下去,然后以叛逃罪光明正大的杀之。如此黯然离开历史舞台,身死无名小卒之手,实在让人叹息。

历史形象任人打扮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后来的李密形象被描述成了一个胸无大志,嫉贤妒能,贪财好色的形象,电视剧真是害人啊。

王世充:

读隋唐史,王世充这厮给人的感觉是信马由缰,无底线,无节操,无顾忌。我前面写了一篇文章,讲李密为什么不去投靠徐世绩,讲到愧疚让他背了包袱,但如果换作王世充,是断然背不上这样的包袱的。因为他是胡人,中华文化对他的浸染不让一般 *** 那样深入到骨髓,他行事规则简单,像个野人一般。或许在芸芸众生中呈现出另一种魅力,反正隋炀帝是爱上了这匹野马,还给了他一片草原,王世充在隋炀帝的眷顾下青云之上。

其实这人挺值的,说他不公平,是站在他的角度调侃一下。

王世充不公平之一:没有遇到李密之前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遇到李密之后被打回原型。

遇到李密之后,被李密打得找不到北,三次大战,每次都是先胜后败。尤其以第一次最为经典。

大业十三年九月, 王世充等各路援军齐集洛阳,使隋在洛阳的兵力达到十余万。王世充出兵向李密挑战,双方在洛口对阵。王军士气正旺,全力进攻,首战告捷,击毙李密重要将领柴孝和。李密此时的用兵方显英雄本色和霸气,他果断放弃主战场,以部分兵力牵制王军主力,亲率精兵进攻王世充设在黑石的大本营,王世充军狼狈撤退,被李密乘机追击,先胜后败。

王世充不公平之二:好不容易灭了李密,收了秦琼陈咬金(陈知节)一干大将,结果反的发,跑的跑。

战败李密后,王世充将秦琼、程咬金、罗世信,裴仁基,裴行俨等一干名将全部俘虏,并极尽笼络。然而没有一个英雄看得起他,裴仁基,裴行俨密谋搞政变,宁死不服。秦琼、程咬金趁与唐军交战时直接投唐,很有礼貌的,一点不给面子的抛弃了王世充:“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 。”(我们得到了你的特殊礼遇,也想报答你,但你疑心太重,不能容人,我们不想与你为伍,就此告别,后会有期),罗世信步其后尘,直接拉了一直队伍投降了唐朝。

王世充不公平之三:皇帝还没坐热,李世民又来打他。

王世充怎么也想不通,都做皇帝不好吗,为什么非得打他呢?李世民,王世充对峙时,王世充说:“长安、洛阳,各有分地,世充唯愿自守,不敢西侵。”意思是说都当皇帝不好吗,为什么还要打啊。真实幼稚的可爱,too simple,too naive。

王世充不公平之四:好不容易拉来了援军,援军被先灭了。讲的是窦建德李世民虎牢关一战,兴冲冲赶来救王世充的窦建德自投落网,被李世民一锅端掉,以后会好好讲讲李世民这这荡气回肠的一战。王世充不公平之五:说好的不杀呢?王世充投降之后,李世民答应不杀。李渊不得已把他贬为庶民,结果发配的路上被仇家杀掉,而且这仇家未受到李渊任何处罚,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怎么回事。

李密,王世充,这两个隋末上演巅峰对决的一对冤家,忙活了半天,真是白忙了,早知如此,两人真该坐下来喝一杯,唱一首“我俩,太不公平”。这世上没有谁是公平的,谁也没法尽得好处,李渊好不容易做了皇帝,最后被儿子李世民干掉。李世民呢,把武则天引狼入室,李世子孙几乎被武则天干掉一半。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还是公平的。

本文标题: 如果你是隋末唐初的李密,你会怎么破局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65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脑梗如何预防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怎样监考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