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有更多机会除掉李世民,为什么没有下手?如果按照原本既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是并没有资格继承李渊的大业的,而...

没有李世民的话,李世民麾下所有将领归于李建成统帅,以李建成历史上的能力能够打败窦建德实现统一吗

李建成有更多机会除掉李世民,为什么没有下手?

如果按照原本既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是并没有资格继承李渊的大业的,而应该是李渊的长子,李建成。但其实,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建成明明拥有更多的机会除掉李世民,为什么他并没有这样做?他没有先下手为强,就造成了后来自己的死,唐朝大业也拱手他人,李建成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唐太宗李世民以玄武门之变夺得了皇位,但其明白难以消除其逼父、弑兄、杀弟、屠侄的一系列恶行对当时及后世造成的极其恶劣影响,而李世民本身又尤其在乎身后名。终于有一天强忍不住向史官索看实录,当发现实录中如实地记录着自己的种种不堪后,李世民为了挽救弥补自身的形象与声誉,一方面通过篡改实录,弱化其父李渊的开国地位、将李渊虚化,更是把建成、元吉描述的猥琐不堪、懦弱无能,而将取隋代立、平定群雄的功劳揽为己有,把玄武门之变描述成受到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所逼,自己迫不得已为自保才采取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勤政、德政一系列措施尽力地成为一位明君、圣君以让后人淡忘自己的不光彩的一面。
建成、元吉也远非如唐朝史书中描述的那样不堪,攻占长安、平定刘黑闼都是建成的功劳;李元吉也骁勇过人(曾与尉迟敬德比试武艺),从李世民东征群雄多立战功,在玄武门之变中更是差点以弓弦勒死李世民。而再从太子府的幕僚中更不乏魏征、王珪这般耿直的大臣也可以推知太子李建成绝非宵小之人。
由于秦王李世民长期统军出征,使得其身边不但聚拢了许多能征惯战的武将同时也聚拢了不少出谋划策的智囊。在李渊的纵容之下,秦王府的实力也构成对建成承继帝位的实实在在威胁。魏征因此多次劝建成先下手除去秦王李世民,然建成终未能下手,结果与齐王李元吉死于玄武门。
其实论除去对方的机会,建成的机会显然要远远大于李世民的机会。建成作为太子,手中可供支配的资源显然比秦王李世民要多的多,再加上又得到齐王李元吉的支持。太子府加齐王府的实力对比秦王府是占压倒性优势的。如果李建成想要直接以武力的手段除去李世民的话,甚至都不需要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那样的阴谋。直接率领太子府与齐王府的两府兵马攻打秦王府就可以除掉李世民了。
然而建成迟迟下不了手,我认为不外乎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建成已经是太子,李渊年岁已高,只要小心谨慎,熬到李渊驾崩,自己承继帝位,再剪除李世民的威胁就不费吹灰之力。二、如果自己以不正常手段除去李世民,那么自己将背负杀弟的恶名,这在讲究仁义孝道治国的儒家传统里,即便自己登上皇位,那么也将是德行有亏的皇帝,自己会给臣民一个极为恶劣的表率,那么治理国家也将困难重重。三、以武力除去李世民,造成兄弟相残,在儒家的法理里就丧失了承继帝位的法统。毕竟天下还掌握在李渊的手中,兵变成功又是小概念事件。搞不好,即便除去李世民,承继皇位的也不是自己,而自己不过是为别人作嫁衣裳。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所以不论魏征他们怎么劝,建成不会先下手。
反观李世民方面;一、建成的太子帝位极为稳固,况且建成还有五个儿子存在。所以李世民按正常渠道承继皇位的可能性近于零,所以其要想承继皇位只能依靠武力夺取。二、要想提高兵变成功的可能性也必然要选择在李建成继位之前,因为一旦李建成登上皇位,以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目前关系,李建成必然会剪除秦王府的羽翼,不会给自己机会。而同时李建成与自己也变成了君臣关系,自己及幕僚再谋求帝位就属于叛逆而远非兵变夺嫡那么简单,甚至自己的幕僚去归顺新皇那也是名正言顺的,而叛逆是灭族之罪,那时秦王府的人心就容易散了,再行叛逆的话无疑痴人说梦。三、李渊晚年沉迷酒色,对国家的控制力已大为减弱,而李建成的班底又不能此时接班。所以在权力交接之际,自己才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兄弟相残必然是由李世民先动手。
李世民虽然想尽力抹除玄武门之变的负面的影响,但事与愿违。当轮到自己儿子时,自己更是绞尽了脑汁,先是太子李承乾预谋刺杀魏王李泰不成,后又勾结侯君集等人阴谋效玄武门旧事逼李世民退位,事败被废,李泰也同时被贬。李承乾之所以会被逼铤而走险就是怕李建成的遭遇落到自身的头上,所以身为太子也感不到安全。可以说太子李承乾的谋反对李世民来说是现世报。
李世民后来虽宠爱吴王恪,但吴王恪非嫡出。从命名上来看,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承乾、泰、治,都寄托着治国的愿景在里面。皇位也只该在这三个皇子中选择。而吴王恪生母为隋炀帝女,大臣对有隋炀帝血统的吴王恪必然心有余悸。从命名上来看,吴王恪及其同名弟蜀王愔,恪与愔都有恪守本分之意在里面,与皇位无缘。所以皇位落到了相对比较平庸懦弱的晋王李治手中,不久皇权就旁落于武则天之手,李唐宗室几乎被武则天屠戮殆尽。
李世民虽通过血腥手段登上了帝位,然心常不自安,时常做噩梦,睡不好觉,一段时间需要秦叔宝与尉迟敬德来给自己站岗才能睡得着。晚年自己的儿子们又效自己当年手足相残之事,李世民一度感到痛不欲生,曾几度都想自杀。后就只能寄食于丹药以求缓解痛苦,最终却中毒殒身。
因为在大唐平定天下之后,历史又给了李建成平定刘黑闼再次起兵的机会,让我们见识了李建成也是具备统帅才能的。而历史在给了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机会的同时就不可能给了李建成开创另一个盛世的展示,而我们如果仅凭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就去认可玄武门之变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欠李建成一个公道。

玄武门之变前,厉害人物大都在太子身边,为何最后李世民得胜了呢?

李建成作为太子,帝国未来的接班人,那么自然是重点栽培对象,他的身边必定围绕着众多贤臣、重臣,其中就包括魏徵、王珪、薛万彻等人。这些人之后被李世民重用,都成为贞观的股肱之臣。

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的实力是远大于李世民的,支持李建成的大多是世家大族,树大根深,而李世民这里就稍显单薄,毕竟虽然他手下厉害人物众多,但是当时几乎被架空,那么为何最后还是李世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哪怕李建成的幕僚们再厉害,拿主意的还是李建成一人。如果李建成缺乏决断力,其他人再给力,那也是无用功。

在李建成身上,有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心慈手软、优柔寡断。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了,李建成虽说是太子,但唐朝大半的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的,威望甚高,双方就好比针尖对上麦芒,势均力敌。

在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有多次机会刺杀李世民,只是他都没有抓住。在李建成、李世民交恶之后,李元吉马上投奔到李建成麾下,并多次要求先下手为强。李元吉并非真的要帮助李建成,他同样对皇位有觊觎之心,好在李建成一直在犹豫,多次放过了李世民。

史料记载“世民从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

一次,李世民和李渊到李元吉府上,李元吉暗藏杀手,准备刺杀李世民,李建成连忙阻止了李元吉。李元吉心思阴毒,早已没有了兄弟情分,但李建成不同,他依旧念及兄弟感情,所以面对皇位之争,他一直无法痛下杀手。

性格决定命运,正是由于李建成的迟疑不定,给了李世民机会,而李世民城府极深,他制定好对策,只用一次,就解决了问题,狠辣和决绝都远远超过李建成。

李世民心思缜密,提前下手,属下誓死效忠

或许在史书上有抹黑李建成的嫌疑,但李世民不愧为一代雄主,玄武门之变中做得几乎滴水不漏,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直接问鼎天下。

史料记载“今汝得秦王骁将精兵,拥数万之众,吾与秦王饯汝于昆明池,使壮士拉杀之于幕下,奏云暴卒,主上宜无不信。

在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李元吉已经构思好了“昆明池之变”。是时,突厥进犯唐朝边境,李建成推荐李元吉做了元帅,李渊认为李世民功劳太大,就同意了李建成的建议。

因为李世民性格果断,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作战经验。而太子也过于自信,最终被李世民杀掉。
虽然厉害人物都在太子身边,但是兵权却掌握在李世民的手中,在那个时代,没有兵权就等于任人宰割的羊。
因为李世民掌握了军权,军队的将领都在李世民这边,所以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会成功。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和李建成谁占据优势?为什么呢?

在玄武门之变中是李世民更占据优势,因为李世民控制了玄武门,李建成本以为皇宫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但是李世民先他一步埋下钉子,在宫外是李建成的力量更强,然而到了玄武门还是李世民占据优势。

一、李世民的实力

李世民在登基之前的位置是两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仅次于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各路的反王基本都是被李世民打败,李世民掌握着唐朝军队的精锐。李世民的勋位和官位都是唐朝最高,仅次于皇帝和太子两位君主。李世民有秦王封位,官位是三公之首的太尉,同时还兼任尚书省最高长官,当朝宰相之一,在剿灭王世充以后,李世民的功劳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为此李渊特地设置了古代最高的一个特殊官职,天策上将。李世民可以自己吸纳官员,这项权力和太子相当,李世民后来又成为了中书省的长官,独占三省之二。

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争斗过很久,互相想置对方于死地,在一次谋反事件中,李渊本来许诺平定叛乱之后封李世民为太子,然而事成之后李渊反悔,李世民没能得到太子之位。之后李建成对李世民一伙步步紧逼,在突厥再次进范时,李元吉请命带兵平叛,并要求带走李世民麾下的大部分武将和军队,想要釜底抽薪。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才准备发动玄武门之变。

二、李建成的实力

李建成从一开始就是太子,虽然功劳不如李世民,但是在法理上的地位要优先许多,而且李渊也比较维护李建成,李渊虽然也在摇摆,但更多还是偏向于李建成。李建成在长安经营多年,手中也掌握几千人的军队,在长安城内的实力还是要比李建成更强。

三、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的直接原因就是李建成的釜底抽薪之计,想借着突厥入侵瓦解李世民的势力,而经过上次的平叛事件后,李世民对李渊也没有了信心,权衡之下选择发动叛乱,诱骗李建成进入皇宫,借着宫中力量的优势杀死李建成夺得皇位。

李世民占据优势,这是因为当时李建成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所以在经历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是非常突然的,因此李建成没有什么优势,是非常被动的,主动权掌握在李世民的手中。
李世民要更加优势,这是因为李世民是拥有兵权的,并且李世民身边有更多有才华的人,他们都是非常支持李世民的。
李世民在的优势更大一些,因为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然而李建成却死了了。
在玄武门之变中是李世民更占据优势,因为李世民控制了玄武门,李建成本以为皇宫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但是李世民先他一步埋下钉子,在宫外是李建成的力量更强,然而到了玄武门还是李世民占据优势。

一、李世民的实力
李世民在登基之前的位置是两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仅次于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各路的反王基本都是被李世民打败,李世民掌握着唐朝军队的精锐。李世民的勋位和官位都是唐朝最高,仅次于皇帝和太子两位君主。李世民有秦王封位,官位是三公之首的太尉,同时还兼任尚书省最高长官,当朝宰相之一,在剿灭王世充以后,李世民的功劳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为此李渊特地设置了古代最高的一个特殊官职,天策上将。李世民可以自己吸纳官员,这项权力和太子相当,李世民后来又成为了中书省的长官,独占三省之二。

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争斗过很久,互相想置对方于死地,在一次谋反事件中,李渊本来许诺平定叛乱之后封李世民为太子,然而事成之后李渊反悔,李世民没能得到太子之位。之后李建成对李世民一伙步步紧逼,在突厥再次进范时,李元吉请命带兵平叛,并要求带走李世民麾下的大部分武将和军队,想要釜底抽薪。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才准备发动玄武门之变。

二、李建成的实力
李建成从一开始就是太子,虽然功劳不如李世民,但是在法理上的地位要优先许多,而且李渊也比较维护李建成,李渊虽然也在摇摆,但更多还是偏向于李建成。李建成在长安经营多年,手中也掌握几千人的军队,在长安城内的实力还是要比李建成更强。

三、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的直接原因就是李建成的釜底抽薪之计,想借着突厥入侵瓦解李世民的势力,而经过上次的平叛事件后,李世民对李渊也没有了信心,权衡之下选择发动叛乱,诱骗李建成进入皇宫,借着宫中力量的优势杀死李建成夺得皇位。
本文标题: 没有李世民的话,李世民麾下所有将领归于李建成统帅,以李建成历史上的能力能够打败窦建德实现统一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486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辛亥革命是不是弊大于利欧洲历史上发生的大事用中国历代的朝代和年号怎么记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