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抗战中部队被打散了,士兵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3-10-31 00:01: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1

一旦部队被打散士兵是重归部队还是当逃兵一旦部队被打散士兵是重归部队还是当逃兵如果在抗战中部队被打散了,那么士兵到底应该怎么做,这...

如果抗战中部队被打散了,士兵怎么办

一旦部队被打散士兵是重归部队还是当逃兵

一旦部队被打散士兵是重归部队还是当逃兵

如果在抗战中部队被打散了,那么士兵到底应该怎么做,这个话题对于很多网友而言,答案非常的简单,那就是遇到哪支部队就跟随这支部队,那么在现实情况下,一个普通的士兵到底会不会这么做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首先,对于一个人而言,部队被打散了,那么第一个念头肯定是跑回家,毕竟现实当中的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没有人会一心一意地专注于打仗,那么逃命对于一个脱离部队的人来说,到底是不是明智的选择呢?

抗战时期主要的抗战主力军是国民党的中央军,其次是国民党的地方军以及八路军,最后的游击队,如果你是一个国民党的士兵,在战争期间队伍被打散了,想要逃跑的话,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成功地回到了家,二是被敌人发现,然后被击毙。

部队被打散之后,其实敌军还是会进行区域性的搜索,所以逃跑被发现的几率非常大,甚至还会出现被敌军包围的情况,这一点在国民党的军队里非常常见。

如果选择不逃跑的话,那么你也会有几个选择,例如前往指定的集合点寻找其他战友,这个在战争时期是比较常规的选择,如果部队的士兵们执行力较强的话,那么就算部队被打散,也会很快地再次集合。

其二是如果无法前往集合地点的话,那么部队的总部会针对被打散的部队在前线设立收容大队,这种队伍一般设立于县镇,大多数与部队失散的士兵都会重新被归拢到一起,在人数集结完毕后重新形成战斗力。

在抗战时期,这种收容大队非常常见,甚至可以说在抗战时期算是一种较为主流的方式,不仅可以快速组成战斗力。如果原来的部队被打没了,那么士兵也会重新获得番号,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对于士兵们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归属感。

其三,如果以上两种方式你都没有办法找回部队的话,那么就需要直接加入别的的部队,如果你是国军士兵,那么你就加入国军的队伍中,如果你是八路军的话,那么就直接加入八路军。

这种情况在二战时期也比较常见,例如美军空降师的士兵空降到诺曼底之后,无法与大部队取得联系,那么就会加入其他部队进行战斗,等战斗结束之后,回到基地后再与空降师的部队重新集合,毕竟打德国人在哪里都是打,组成战斗力才是最关键的。

如果你是一个倒霉蛋,以上三种都没有遇到的话,那么也没有关系,可以与其他落单的士兵组成游击队,打游击这个事情其实在抗战时期非常常见,而且战斗力一点也不弱,东开一枪,西砍一刀,有的时候比大部队的威胁还要强。

除了以上这几种以外,还有部分士兵在部队被打散之后,会选择在附近的村子的生活,休息的空隙打听自己的队伍,如果找到的话再重新加入队伍当中,但这种的比较少见,只有抗日热情非常高,且革命意志比较强的人才会这么做。

说完了主动寻找部队的,我们再来看看逃跑的士兵。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国军和地方军的士兵,如果部队被打散了,那么就会有大量的士兵选择跑回家,虽然听上去好像都是胆小鬼,但当时的国军有抓壮丁的行为,而选择逃跑的也大多数都是被抓来充数的成年男性,所以他们本身就不是军人出身,所以对于战争也是非常恐惧的,逃跑也是情理之中。

虽然他们是跑回了家,但等待他们的可能并不是安稳的日子,更可能是担惊受怕,这是因为抗战时期的日本鬼子经常扫荡,只要看到成年男性就会盘问,如果发现了你是逃兵的话,那么你的下场可能比作战时还要惨,其次,如果国军再次进村抓壮丁的话,发现你是逃兵,那么大概率会直接就地枪决,所以做逃兵的下场一般都是非常惨的,还不如手握钢枪保家卫国。

部队突围撤退时,伤员怎么办?

“不抛弃、不放弃”这句励志口号曾经红极一时,但中华语言博大精深,也有人会告诉你在特殊情况下应该“学会抛弃,学会放弃”。

对于很多普通网友来说,“不抛弃,不放弃”这句来自于军事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口号似乎更多应该体现在战场上,不抛弃任何一位战友,不放弃任何一个伤员。原则上讲,这当然是对的,是每个士兵都应该遵守的。就像《亮剑》里和尚宁愿死在一块也不放弃李云龙一样。

但与此同时,对于战争历史多少有些了解的网友也有其他的看法,如果真要是不放弃任何一个伤员的话,一个战斗班出现三个伤员就意味着这个班将彻底失去战斗力。如果是内线作战可以转运伤员还好说,如果是外线作战甚至是部队突围的紧急时刻,继续坚持这个原则无疑将带来更大牺牲。

电影《大转折—鏖战鲁西南》里陈再道和陈锡联两位纵队司令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在根据地作战,伤了有人抬,死了有人埋。外线作战,战士们普遍不怕牺牲,就怕受伤,一旦受伤自己受罪不说还连累战友。-”

那么问题来了,在战争年代,如果部队突围和撤退时,伤员到底该怎么办呢?笔者找出三部经典电影,片中处理伤员问题的方法都不一样,相信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个答案:

一、《战争子午线》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冯小宁拍摄的战争电影,故事主角是一群孩子和几位伤兵,他们突出重围之后要去完成一个“沿长城向西”的任务。

影片一开始的定调就是野战医院的伤兵陷入重围,在绝境中他们碰上了同样在突围中掉队的一群孩子。

这样的局面,伤员们首先想到的是准备光荣弹,但孩子们毅然选择和医护人员一起将全部伤员抬过封锁线,在穿越火线过程中他们遭受了惨重损失。

在转移过程中,有的伤员牺牲了,还有的伤员为了不连累战友自杀了,到影片的结尾,这支部队只剩下两个孩子、一位护士和一位伤员。

《战争子午线》拍出了战争的残酷一面,要选择不抛弃不放弃伤员,其他的战友和医护人员势必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二、《血战台儿庄》

影片中有一段是滕县保卫战,川军师长王铭章坚持战斗,一个伤兵在运来手榴弹后请求师长:帮帮我吧,我不想当俘虏。王铭章忍痛向伤兵胸口开了一枪。

这是电影的艺术再现,历史上的滕县保卫战中,三百川军伤员是通过互扔手榴弹集体自尽的,宁死不当俘虏,他们如果落在日军手里命运只会更惨。

无独有偶,在抗日战争中面对类似的情况,如此选择的还有很多。

在晋察冀军区反扫荡的危急时刻,军区总医院的一百多位伤员中有很多重伤员不愿意拖累战友也不愿意当俘虏,一些伤员聚在一起拉响了手榴弹,还有的伤员偷偷用匕首割断了自己的血管。还有一位白校的女指导员,由于刚生完孩子身体虚弱需要两个人搀扶突围,她在经过龙潭湖时推开搀扶她的护士跳湖自尽。

在这方面最惨痛的例子无疑是远征军第五军在缅甸的遭遇,当时一千五百多名重伤员由卡车运送到莫的村附近,这里是公路的尽头,往前走是野人山后面是日本鬼子。第五军主力炸毁所有汽车给伤员留下五天的粮食和一部分医护人员后进入野人山。五天之后,一千五百多名重伤员以自焚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虽然这段历史的细节有争议,但毫无疑问,这些伤员的结局注定是悲惨的。进入野人山除了自己送死还要连累战友,不走就意味着要落入日军之手,因此他们采取了如此激烈的方式。

三、《梅岭星火》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关于长征开始后南方游击队的战斗历程的电影,主要角色是陈毅,主演是刘锡田。

影片开头,留在根据地没参加长征的陈毅首先面对的是大量伤员的问题,这些伤员是红军长征后开始后留在根据地的,面临着严峻的局面,陈毅在片中有三段演讲非常有代表性。

第一段演讲是面对所有伤员,他说,部队没有力量带你们走,只能安排你们留在老乡家里养伤,等你们伤养好后种田可以,上山打游击也可以,等形势好转了部队再来接你们。

第二段演讲是面对老乡们,他说,看在革命的份儿上,你们把他们(伤员)带回家去,当儿子也好,当女婿也好,伤养好后,也是一个劳动力,将来也多一个报仇的人。

老乡们纷纷到红军医院将伤员领回家,陈毅面对伤员和老乡最后做了一次交代:往后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一旦遇到敌人,你们(伤员)要好汉做事好汉当,如果要牺牲就牺牲自己一个人,不要东拉西扯更不能连累老乡。


这三段讲话可谓是面面俱到。

在不能带着伤员突围撤退的时候,将他们安置在群众家里是最好的方法。在长征路上同样如此,三军团十二团作战参谋孔宪权在娄山关战斗中负重伤,部队要开拔前将他安置在当地一个姓宋的财主家里,留了三百块大洋和药品,并且还安排了一位医生和一位通讯员照顾孔宪权。

抗战爆发后,孔宪权伤好想去找部队,宋财主担心以后红军回来自己说不清不放他走,于是孔宪权留在当地当了一名泥瓦匠。解放后,他写信给当年的战友和上级黄克诚、杨勇等人,战友们才知道他还活着,后来孔宪权担任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第一任馆长。

综上,结合上文所说的三部电影,再结合相关历史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只要不是遇到非常紧急的情况,部队对伤员肯定是不抛弃不放弃。但如果是危急时刻,部队无法带走伤员也只能另想办法,在有群众基础的地方可以将伤员疏散,在敌人围困的绝境中,伤员们的结局多数情况下都是悲惨的,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

我相信部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战友,一定会派专门的人员护送伤员先行撤退。
伤员肯定要一起带队撤离,坚决不抛弃任何一名同志,并且还会妥当安排他们,这是人道主义的要求,也是我们国家的共识。
要不是紧急的情况下伤员是不会被抛弃的。如果是非常紧急的情况下,这些伤员会选择自杀。因为不会拖集体的后腿。
一般在事情特别紧急的情况下都是顾不上伤员的,那部分人都是被丢弃了。

96岁远征军回忆抗战

96岁远征军回忆抗战:冒炮火搭桥铺路 躲避蚂蟥

在缅甸的丛林里,两样东西最害人,一样是特别大的蚊子,一样是蚂蟥。这两样东西都吸人血,平时站岗的哨兵都要戴防蚊罩,晚上睡觉必须用蚊帐、穿长裤。

24岁时,他远赴印度,参加对日作战。之后的三年里,他冒着炮火为军队修桥铺路,在缅甸丛林里忍受蚊子和蚂蟥的叮咬。回忆起抗战的点点滴滴,杨敬玉老人仍心生感慨。

日前,济源十余名网友带着慰问品,来到济源市轵城镇东添浆村,看望了这位96岁的抗战老兵,听他讲述中国远征军异国抗战的故事。

逃荒路上被抓壮丁,他在异国对日作战

1942年冬,23岁的杨敬玉为躲避日寇在济源烧杀劫掠,背井离乡逃荒来到陕西西安,本想在西安谋得一碗饭吃,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更让杨敬玉没有想到的是,入伍后他即被送到了四川成都,1943年,他被送上飞机,飞出国门前往印度加尔各答,成为中国驻印军的一员,即中国远征军。

杨敬玉老人说,下了飞机之后,他所在的军队在印度蓝姆伽换了军装,并且配备了美式武器装备,接受训练。随后,被编入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第50师工兵营,成为工兵营一名军需上士,赴中缅印边境参加战斗。

冒着炮火,他为军队搭桥铺路

“我是军需士兵,主要在后方负责勤务工作。”杨敬玉老人说,他虽然没有到血与火交织的战场一线,但战斗打响之前,他经常要和工兵营的战士们冒着炮火,用橡皮艇在河中架起交通线,完成铺路架桥任务。

让杨敬玉记忆最深的就是密支那战役。他说,1944年4月中旬,第50师第150团与兄弟部队,翻越枯门岭,袭取密支那。战斗打得特别激烈,久攻不下,后来队伍渡过南圭河,一举袭占密支那西机场。从此,密支那西机场成为中印空运基地。

杨敬玉说,日本人也不甘心机场被抢,抵抗得特别厉害。直到1944年8月,中国远征军才彻底打下密支那,大部分日军被歼灭。

缅甸丛林里,睡觉也要穿长裤

杨敬玉说,在缅甸的丛林里,两样东西最害人,一样是特别大的蚊子,一样是蚂蟥。这两样东西都吸人血,平时站岗的哨兵都要戴防蚊罩,晚上睡觉必须用蚊帐、穿长裤。

“平时吃的也是空运过来的罐头、米、白面,没有蔬菜,在那里打仗可吃苦呢!”杨敬玉老人说。1945年8月,杨敬玉所在部队回国在广州接受日军投降。

杨敬玉老人说,解放战争期间,他跟随部队到了东北战场,结果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他所在的队伍被打散后,他从东北跑了45天,跑回了家乡济源。

“现在的生活真是好,和平日子来得不易。年轻人不要忘了过去。”临走时,杨敬玉老人对记者这样念叨着。

前线士兵打光了,督战队需要担负起什么使命?

督战队,顾名思义,他们不负责冲锋陷阵,只是为了防止己方军队士兵逃逸。

而在从古至今的战场上,督战队人数虽少,在战场上大多时间只需要监督前线部队,不用奔赴战场,但正因为他们需要监督人数是他们成倍的常规部队,所以他们需要更高的战力。正因如此,基本上能入选督战队成员的士兵都是部队中的佼佼者。所以,督战队在军中的地位一般也是相当高的,很多情况是由近卫军和嫡系军担任。

如在1942年夏天的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进行督军任务的便是近卫军,而这支督战的近卫军则以其果断但却决绝的督战方式载入史册。

当时,苏德战场上的苏军形势十分严峻。为了避免有士兵因为恐战而怯退影响战局,苏联下达了著名的227号命令,即严禁部队退缩。同时苏军还让荣获苏沃洛夫勋章的近卫红旗加里宁塔曼第2步兵师,直接向已经失去控制的部队开炮,而这支部队也是当时苏军中捍卫首都的关键部队之一。

但真正驱使溃军直接不敢向督战队进行反击的,是因为“组织”下的心理差别,毕竟一支军队的战斗能力来源于军队的编制和配合。而历史上有太多的军事战争证明,一支编制被打散的军队,纵然它所剩的具有战斗能力的士兵再多,也形同一盘散沙,难以和一支有建制的军队进行战斗。

如著名的巴丹死亡行军,他们宁愿忍受日军的蹂躏和残杀,也绝不抵抗,因为他们缺乏一个有号召力的首领。这也是为何三十万南京人不是数千日军的对手,因为没有过组织训练的人们都会抱着侥幸和屈从心理,他们缺乏一个有高超组织能力的领袖带领他们进行反抗。

反观督战队,他们拥有精良的武器、严密的组织、超强的作战能力以及严明的军纪,所以每当大部队溃散以后,他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枪口对准人数更多的常规部队,逼迫他们重振旗鼓。

而那些常规部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大都丢盔卸甲,又如同一盘散沙一般,所以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面对督战队的枪口,幸存的长官一般会领着溃败的属下回到阵地,毕竟上了战场,即便实在打不过敌人,但落在对手手中或许还有机会当个战俘,而落在督战队手里则几乎九死一生。

当然,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存在,比如在北伐战争的贺胜桥之战中,北伐军之所以能顺利打败亲自督战的吴佩孚,就是因为幸存的长官带着溃军向吴佩孚的督战队开火,直接造成吴佩孚后方大乱……

说句实在话,综合上文,不难发现只要哪支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最好再拉上两台二营长的意大利炮,其实也可以做督战队的。

不过督战队真正的任务,可不止是督战一项这么简单。督战队从古代的监军发展到二战,其实已经还赋予了一项最神圣、最伟大的任务——殿后。

在司令部真正下达撤退命令时,督战队就已经失去了督战的意义了,毕竟大家都受命后退,那还杵着把枪站在那做毛线~

但面对汹涌而来的敌人,正面的部队都要后退了,那要谁来牵制敌人呢?毕竟这个时候,能拖住敌人越久,就能保存更多的作战力量。于是,督战队成为了首选。而这,也是溃散的部队面对拿枪指着他们的督战队时,一般都不愿下手的最关键原因。

溃军可能还打着小心思:不能打他们,要真撤退了还得他们殿后保护我呢~

所以,虽然督战队在大部分时间内只要监督前线士兵就足够了,但是真当前线士兵溃逃时,他们在防止这些士兵逃跑的同时,还要为这些常规部队擦屁股,化身敢死队,投入这场开局逆风的严峻战斗,与敌人死战到底,以通过他们顽强的抵抗来为常规部队重组争取时间。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的存在关系着全军的最后防线。

就如前文所提的苏军近卫第2步兵师,他们在炮轰自己溃逃战友以后,前线最终还是惨遭崩溃,于是他们就亲自奔赴战场。当他们弹尽粮绝之时,师长给出的命令是“没有后援,但不许后退一步,要战斗到最后一人”时,他们是何等的悲壮,怎能不惹人敬重呢?

总而言之,如果战局有利,那督战队站着就行了,最多招骂。但如果战局不利,他们最后的结构一般是两种:如果运气好点,他们在血战之后还能与战友重新会合;如果惨遭敌军主力,那么他们基本就是饮恨疆场,折戟沉沙。而在战局不利时,才是督战队真正存在的原因。

亲自上阵打仗。如果前线士兵都已经打光了,督战队需要亲自上兵打仗,直到战死沙场。
收拾战场或者战死沙场。在战局不利时,督战队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督察士兵。
他们需要及时担负补充兵员的任务。他们要及时补充到战场上,使得编制能够完善任务能够完成

打仗士兵被打散了,士兵是不是逃兵?

打仗时如果与大部队失散了的话,应该努力地去寻找,这样来看并不是逃避了。
被打散了可以自己找回原来的部队,或者找其它相关部队啊,算不上逃兵的
如果提前发布了命令说打散后可以分开行动,或是打散后继续进行战斗就不是逃兵。
打败仗溃败和逃兵的性质不一样,队伍打散了,逃跑那叫撤退,逃兵是还没打仗呢,就私自脱离了部队。
这一般不算逃兵,很多失去了指挥就这样,打散了就重新集结
本文标题: 如果抗战中部队被打散了,士兵怎么办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411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百越人的后裔在哪里蒋介石势力是如何一步步壮大起来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