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详细资料大全,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

司马光说蒙恬为秦始皇残害天下而不仁,那如果秦大将蒙恬造反,改善天下,那史学家会赞美他仁还是批评不忠呢

蒙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详细资料大全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因此也被誉为“笔祖”。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蒙恬 国籍 :秦朝 民族 :华夏族 逝世日期 :公元前210年 职业 :将领 主要成就 :收复河套地区,开发宁夏
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改良毛笔、改良古筝 官职 :内史 祖籍 :山东省蒙阴县 人物生平,将门之后,大破匈奴,惨遭冤杀,历史评价,家族成员,轶事典故,造笔传说,造筝传说,精修秦道,人物故里,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将门之后 蒙恬祖籍山东省蒙阴县,故里在蒙阴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边家城子村。据考证,“蒙”以蒙山为氏。先世为齐国人,战国时,祖父蒙骜于齐投靠秦昭王,领军攻打韩、赵,累官至“上卿”。父亲蒙武也为秦将,曾任秦内史,与秦将王翦联手灭掉楚国。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蒙恬成长于武将之家,深受家庭环境的薰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冲锋陷阵,报效国家。他天资聪颖,熟读兵书,逐渐培养了较高的军事素养。 蒙恬塑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大破匈奴 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藉著天险,设定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驻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蒙恬雕像 秦始皇非常尊宠蒙氏,信任、夸奖蒙恬的才干,并且亲近蒙恬的弟弟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则陪秦始皇同乘一辆车子,居内则侍从在秦始皇的跟前。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因此,其他的诸将相,都不敢和他们争宠。 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护权贵,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之争锋。某日,内侍赵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职,但却被秦始皇给赦免了。从此时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赵高的心病。 惨遭冤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嬴政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赵高担心扶苏继位,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 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等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囚禁并杀死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 绥德蒙恬墓 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陛下。”蒙恬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 历史评价 陈余:“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司马迁:①“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②“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中。” 蒙恬塑像 扬子《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壍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曹操:“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司马贞:“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赵高矫制,扶苏死焉。绝地何罪?劳人是稥。呼天欲诉,三代良然。” 苏轼:“蒙恬将三十万人,威振北方,扶苏监其军,而蒙毅侍帷幄为谋臣,虽有大奸贼,敢睥睨其间哉?不幸道病,祷祠山川尚有人也,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谋。” 司马光:“秦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不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陈普:“劈碎崤潼坼太行,才通腥鲍到咸阳。地后山灵思报德,故教蒙毅去輼辌。” 刘克庄:“绝漠功虽大,长城怨亦深。但知伤地脉,不悟失人心。” 家族成员 蒙恬的祖父蒙骜原居齐国,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来到秦国,在秦庄襄王时出现在史书中,不断地为秦国征战,后来成为上卿。到秦始皇初年成为了秦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蒙恬的父亲蒙武作为王翦(正是后来蒙恬的裨将王离的祖父)的裨将军参加了秦灭楚之战。到蒙恬时,蒙恬已经可以率领当时秦军最重要的部分北征匈奴,连秦始皇的长子也被派到蒙恬军中作监军,而蒙毅也同时做到上卿,并曾带兵,家族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蒙骜在世时。但也造成了与胡亥、李斯和赵高等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了蒙氏家族的灭亡。 轶事典故 造笔传说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他都要定期写战报呈送秦始皇。当时,人们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没写几下又要蘸。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来了灵感。 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坑里。有一天,他无意中看见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笔。捡起来后,他发现湿漉漉的兔毛变得更白了。 他将兔毛笔往墨盘里一蘸,兔尾竟变得非常“听话”,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变得柔顺起来,传说这就是毛笔的来历。 事实上,出土的文物已证明,毛笔远在蒙恬造笔之前很久就有了。但蒙恬作为毛笔制作工艺的改良者,其功亦不可没。据说,蒙恬是在出产最好兔毫的赵国中山地区,取其上好的秋兔之毫制笔的。湖北云梦秦墓中出土的三支竹杆毛笔,用竹制笔管,在笔管前端凿孔,将笔头插在孔中,另做一支与笔管等长的竹管做笔套,将毛笔置于笔套之中,再用胶粘牢。为取笔方便,笔套中间镂有8.5厘米长的长方孔槽,竹筒涂以黑漆,并绘有红色线条。可见,这支秦笔的制作已采用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而且与现代的笔及其制法颇为相似,较之战国时期的楚国笔已大有进步。 蒙恬(三国志12的历史武将) 相传蒙恬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在当地被人们奉为笔祖。又据说蒙恬的夫人卜香莲是善琏西堡人,也精通制笔技艺,被供为“笔娘娘”。蒙恬与夫人将制笔技艺传授给村民,当地笔工为了纪念他们,在村西建有蒙公祠,绕村而过的小河易名为蒙溪,蒙溪又成了善琏的别称。 相传农历3月16日与9月16日是蒙恬和卜香莲的生日,村民们就要举行盛大敬神庙会,以纪念他们的笔祖。因此,蒙恬虽然不能获得毛笔的专利权,但他制的笔精于前人,对毛笔的改革是有贡献的。 历史上对于蒙恬造笔的说法有一些记载。《太平御览》引《博物志》曰:“蒙恬造笔。”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说:“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但事实上,出土的文物已证明,毛笔远在蒙恬造笔之前很久就有了。意谓蒙恬作为毛笔制作工艺的改良者,其功亦不可没。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秦谓之笔,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先秦书籍中没有“笔”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现了,而秦始皇只是统一了笔的叫法,可见笔是早于秦代就存在了。清代大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的“造笔不始蒙恬”条中写道:“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唐代韩愈《毛颖传》以笔拟人其中也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颖,秦始皇宠之,封毛颖为“管城子”。后世又以“毛颖”、“管城子”为笔的代称。除此之外,毛笔的别名还有“毛锥子”、“中书君”、“龙须友”、“尖头奴”等。 造筝传说 汉代应劭著《风俗通》记载:“仅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后人根据这段文字,又有如下说法:“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后加十三弦。” 西晋傅玄驳斥这种说法,见《筝赋》序:“筝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圆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十二,似十二。设之则四象存,之则五音发。体合法度,节究哀乐,斯乃仁智之器也,岂亡国之臣所能开思运巧哉,或以为蒙恬所造,非也。” 蒙恬为秦国大将,傅玄用“亡国之臣无法创造乐器”的阴阳五行论调,似嫌勉强。《旧唐书·音乐志》也称筝非蒙恬所造:“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制与同而弦少。”在中国的第一部纪传通史的《史记·蒙恬列传》中并没有蒙恬造筝的记载。而《风俗通》的说法也仅用疑问的口吻说蒙恬造筝,一件乐器若出现在史籍上,其必已经流传一时间了,很可能记史者将此乐器的创造记为当时某领导者之功,或者蒙恬为了适应自己的戎马生活,将筝改制为瑟。 精修秦道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线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 建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蒙恬在修筑万里长城的壮举中,起了主要的作用,这延绵万余里的长城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宝。其实,司马迁《史记》中蒙恬修筑长城的评价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修长城对人民的劳役,却没有看到修长城对中原地区的长久安定的重要意义。其次,蒙恬只是连线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工程量远没有司马迁所想的那么大。最后就是蒙恬和公子扶苏曾经多次上书秦始皇请求减免徭役,同时,和扶苏商议如何合理安排人力,来减轻徭役。 蒙恬雕像 同时,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定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后备力量。这些措施对于边防的加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这不但加强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蒙恬将军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人物故里 蒙恬故里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地处蒙阴县西南,东与蒙阴镇,桃墟镇,北与蒙阴镇、常路镇相邻,西与新泰市、平邑县接壤,为三县交界之地。1995年8月,蒙阴县人民 *** 在联城乡树立了“ 蒙恬故里碑 ”,在县城修建了“将军亭”;2000年,临沂市人民 *** 在临沂广场为他树立雕像,列为临沂“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影视形象 2004年电视剧《荆轲传奇》:曹俊饰演蒙恬; 2021年电视剧《神话》: 丁子峻饰演蒙恬; 2021年电视剧《大秦直道》:吴京安饰演蒙恬; 2021年电视剧《秦时明月》:张文俊饰演蒙恬。

蒙恬,秦朝时期的将领,原名蒙武,字子长,楚国夷阳人,属于秦国有名的二十四将之一,父亲蒙骜曾在秦昭王时期为将军,蒙恬晚年被封为万户侯。蒙恬在秦国的仕途非常顺利,早年间曾任上将军,随武安君出征诸侯,是征战经验丰富的将领。曾经在攻下楚国京城郢城的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当时他以智谋打败了楚国著名将领项燕,先以军事阴谋阻止楚军向北突围,再在楚军粮道被切断后,即时阻断了楚军向西撤退的道路,迫使楚军被困在京城内。在秦始皇时期,蒙恬由于在楚伐禄之役中表现出色,被任命为大将军,带领大军进攻南越,成功的平定了南越。之后他又率军进攻戎狄,大获全胜,威震四方。蒙恬的武功和才能令人敬佩,他非常崇尚儒家思想,使得军队中士兵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大幅提高。蒙恬还利用各地战争所掠取的财宝,兴修水利工程、重建城池,并开凿沟渠,使土地得以开发,民生得到改善,因此在民间颇有声望。蒙恬在赵家山之战中崩毙,享年五十余岁,秦始皇在他死后追赠他为万户侯,谥号勇,被誉为“将门虎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蒙恬到底犯了什么错?司马迁为什么说他罪有应得?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蒙恬一生充满了传奇,南征北战立功无数,最终却因赵高胡亥而冤死狱中,这又给蒙恬增添了几分悲情英雄的色彩。然而,对于这样一个于中国有大功之人,司马迁却毫不留情,给予了讥讽,说他罪有应得!


秦始皇时期,天才人物层出不穷,但蒙恬绝对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原因很简单,蒙恬破齐国、败匈奴、筑长城、修直道,秦始皇诸多功绩中,蒙恬参与了大部分,尤其败匈奴和筑长城,这是千古盛事,于中国有大功劳,属于狭义上的民族英雄。

与蒙恬相比,李斯、王翦、吕不韦等人,只能算是“内战”,而蒙恬却是内外都有战功。显然,蒙恬军事能力或许不如王翦,但却更让人敬佩。

而且,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另外,蒙恬还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胡亥赵高矫诏,赐死蒙恬。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于是就被关在监狱之中。在临死之前,蒙恬留下这么一句话,却遭到司马迁的驳斥。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蒙恬先是认为自己是“无过而死”,后感慨认为自己可能是修长城时“绝地脉”,得罪了神灵,于是吞药自杀。一代豪杰,就此陨落!


如果以岳飞之死来看,蒙恬也绝对是冤死。而且,蒙恬之死更能反映出胡亥无道、赵高乱政,司马迁对胡亥赵高有多恨,就该有多喜爱蒙恬才对。然而,司马迁对蒙恬兄弟(弟弟蒙毅)的评价,却非常出人意外!

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最后点评,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蒙恬身为名将,没有劝说秦始皇休养生息,反而迎合秦始皇,“阿意兴功”,所以蒙恬兄弟二人横遭杀身之祸,不是顺理成章罪有应得的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修长城挖断地脉)?


作为中国史上最有名的史官,司马迁为何如此评价蒙恬?有趣的是,司马迁在评价王翦时,也有一段类似的话。

太史公曰: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

司马迁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指出王翦身为皇帝老师,却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反而迎合秦始皇,最后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不也是罪有应得,“不亦宜乎”?


显然,司马迁认为蒙恬、王翦等人,应该劝谏秦始皇休养生息,而不是穷兵黩武、滥用民力(修长城等工程)。至于蒙恬北击匈奴,在司马迁眼里并不算什么,连汉武帝北击匈奴都被司马迁批评,更别说蒙恬了。总之,由于蒙恬没有劝谏秦始皇,对不起自己的官位,所以司马迁认为蒙恬“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比如在《史记·封禅书》中,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评价也极为糟糕,几乎把汉武帝描述成一个滑稽、可耻、迷信、奢靡等的愚昧暴君,对于汉武帝北击匈奴等的功绩,却给予穷兵黩武的评价,怀念文景时代的安宁富庶。题外话,司马迁如此描述汉武帝,却没有被杀,还真说明了汉武帝胸怀之广,让人敬佩。

最后,做一个小调查:假如蒙恬王翦等劝谏秦始皇,改激进国策为休养生息,可能改变秦始皇的想法吗?

王者峡谷清兵王者,狂揍匈奴第二人——蒙恬

说起蒙恬,不是大家认识的那个手游《王者荣耀》中的一位战士坦克型英雄角色。但是 历史 上的蒙恬可不是这样的,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英雄,也可以说是悲剧人物。

蒙恬,生年不详【一般的武将生年都不详】,卒于公元前210年。蒙氏,齐国蒙山人,现今山东临沂市蒙阴县人。秦国时期的名将,乃是秦国上卿蒙骜的孙子,内史蒙武的儿子,身份不可谓高贵了。

因为出身名门世家,所以啊,蒙恬从小胸怀大志。在王贲的带领下,率军攻破齐国,然后因功被封为内史,相当于是现在的国务院院长,掌管京城的事务。除此之外还是北击匈奴第二人,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威震华夏,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中国西北开发的第一人,监修万里长城、九州直道。甚至他还改良了毛笔,被誉为“笔祖”。

秦始皇的活着的时候还好,但是嬴政一死中书令赵高、宰相李斯、秦二世胡亥发动的政变,导致蒙恬身亡,可叹可惜。

蒙恬的早年经历

蒙恬的老家是齐国蒙山的,据史料记载,这个蒙山的“蒙”,就是蒙恬的蒙姓来源。所以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后因战乱,在战国时,蒙恬的爷爷蒙骜投靠了秦昭王,然后老蒙的爷爷也是很牛逼,领兵攻打韩国、赵国。靠军功累计到了上卿这个职位。然后老蒙的老爹,也是不一般,曾与王翦联手灭掉了楚国。小蒙恬就成长在这种家庭。就算在耳濡目染下,也该成才了,更何况蒙恬的天赋不是说着玩的。

自幼胸怀大志,立志于冲锋陷阵,报效国家。小小的蒙恬天资聪慧,熟读兵书,逐渐培养了较高的军事素养。听着好像和赵括的经历一样一样的,但是下场却不一样,这可能就是性格原因吧。

在六国存在时,蒙恬曾率领秦军攻打齐国,攻破齐国国都,因功被封为内史。至此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嬴政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攻打至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到阴山,设立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

然后,蒙恬还主持修建了西起陇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把原来的燕、赵、秦长城连为了一体,有力地遏制了匈奴的南下进攻

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驻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嬴政对蒙恬特别的宠爱,爱屋及乌,遂命蒙恬的弟弟蒙毅担任上卿。经常和嬴政坐一辆车 ,就这一点就看出了嬴政对蒙恬的宠爱。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护权贵,满朝文武,没人敢说一句话。有一天,内侍赵高栽了个跟头,蒙毅没给他面子,直接就是一个死刑,除去他的宦职,但却被秦始皇给赦免了。从此时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赵高的心病。

公元前210年的冬天,秦始皇嬴政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秦始皇就信这个。 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但是死讯被封锁了。赵高得到消息,担心扶苏继位,蒙恬继续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

遗诏说扶苏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够。于是剥夺其地位,然后赐死,顺便还带上了蒙恬,顺便赐死了老蒙。

但是老蒙毕竟是高智商,觉得有点不对,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等人来解除蒙恬的兵权,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于是造谣说蒙恬曾经说过你的坏话,然后胡亥信了,于是囚禁并杀死了蒙毅。胡亥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要处死他,蒙恬其实要反也行,三十万大军在手,还有蒙氏的势力。但是蒙恬没有,为了成全忠义之名。蒙恬吞药自杀。

一代人杰,可惜可叹!

回到军营后就立刻剪了一些兔子尾巴毛,插在竹签上,试着用来写字,于是初代毛笔出现了。

但事实上,出土的文物已证明,毛笔远在蒙恬造笔之前很久就有了。但蒙恬作为毛笔制作工艺的改良者,其功亦不可没。据说,蒙恬是在出产最好兔毫的赵国中山地区,取其上好的秋兔之毫制笔的。相传蒙恬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在当地被人们奉为笔祖。又据说蒙恬的夫人卜香莲是善琏西堡人,也精通制笔技艺,被供为“笔娘娘”。蒙恬与夫人将制笔技艺传授给村民,当地笔工为了纪念他们,在村西建有蒙公祠,绕村而过的小河易名为蒙溪,蒙溪又成了善琏的别称。

司马迁:“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中。”

曹操:“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苏轼:“蒙恬将三十万人,威振北方,扶苏监其军,而蒙毅侍帷幄为谋臣,虽有大奸贼,敢睥睨其间哉?不幸道病,祷祠山川尚有人也,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谋。”

司马光:“秦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不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附带贾谊的《过秦论》(选段)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蒙恬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被誉为“清兵王者、狂揍匈奴第二人”。他是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的侄孙,因此也是秦始皇的属下。他专注于军事训练和战争策略,并在许多场战斗中取得了胜利。蒙恬在战争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他使用了诸如“以车战”的策略,将大量战车编队以猛烈冲锋的方式冲向敌人,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混乱。他还培养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成为中国历史上军事强国的缔造者之一。蒙恬虽然是一位军事将领,但他并不只关心战争和军事。他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和人道主义者,他认为要保障人民的福利和繁荣,需要在经济、教育、文化和法律等领域上做出改革和进步。尽管蒙恬的贡献和成就很大,但在他去世后,他的功绩却没能被充分认可。秦朝衰落后,后世对蒙恬的记载和评价也逐渐减少,但无论如何,他的传奇故事和战斗策略已经被历史铭记。
蒙恬是秦朝的将领,也是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王者峡谷上清兵王者,狂揍匈奴第二人,被誉为华夏第一铁骑。蒙恬是蒙毅之子,出生于军人世家。他年轻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勇气,在战场上活跃,并在政治上有着深入的见解和智慧。蒙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率领部队多次征服战争,成功的将华夏的国土扩张到极致。他还建立了很多城市和堡垒,保境安民,为秦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攻打匈奴的战争中,蒙恬更是表现出了自己的强大实力。他在王者峡谷上力克匈奴的名将,独揽军队,一路杀进匈奴人的心脏之地,打得匈奴人落花流水,令人叹为观止。总之,蒙恬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勇猛善战,智勇双全,对华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是令人敬仰的传奇人物。

如果蒙恬在秦始皇死后起兵造反,秦朝是不是就不会二世而亡呢?

根据太史公的记载,胡亥是祸国殃民的,而扶苏被记载为仁义之师,所以扶苏的叛乱值得支持。但扶苏真的有理由造反吗?不是的,根据汉代赵正书出土的竹简,胡亥并没有像《史记》中记载的那样登基,而是在《秦始皇》死前,扶苏出外征战,李斯担心六国的叛乱,所以推荐胡亥为新皇帝,以保全大秦国。此外,胡亥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无能和愚蠢。史记》中记载的秦朝有点像《三国演义》中记载的三国,大多是根据民间历史的想象而编造的。

即使扶苏知道胡亥继位,想称帝,这种行为也会被认为是叛乱,不能得到支持。扶苏和蒙恬必然会遭受秦军最猛烈的攻击。即使蒙恬能打仗,打败秦军,有机会攻克咸阳,扶苏也不可能成为稳定的皇帝。胡亥继位的第二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接着是六国的叛乱。是蒙恬成功地控制了这支军队。当时,他们驻扎在荒凉的北方,姬阳主要靠后方支援。


只要胡亥调集大将堵住他们南下的路,不出征就中断补给,足以让蒙恬的军队不战而溃。这种情况就像老十四登基后,雍正皇帝继位,老手重重,但还是选择屈服于皇权,因为没有他,靠你的手艺跟你的关系还不足以顶住他的头,到了皮带的地步就会帮你上位,至此,任何一个点都可能是埋葬你的坟墓;成功的概率太低,没有人会抛妻弃子去做这么窝囊的事。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我觉得如果蒙恬在秦始皇死后清兵造反的话,秦朝是不会二世而亡的,应该会一直延续下去的,因为蒙恬是一个非常有谋略,非常有实力的人,因为他总是以大局为重,如果他起兵造反的话,一定可以让秦朝继续的发展下去。
应该不会的,因为秦朝当时的统治不是特别的稳定,他反抗的话会让国家更加的混乱,可能会亡的更早一点。
是的,如果蒙恬没有在秦始皇死后造反的话,就不会导致秦朝的灭亡,也不会导致政治局面发生变化。
本文标题: 司马光说蒙恬为秦始皇残害天下而不仁,那如果秦大将蒙恬造反,改善天下,那史学家会赞美他仁还是批评不忠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706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清代将附属国废藩置省会怎么样如何评价B站多明海的各国近代发展历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