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迁都后为什么不调遣六镇兵力攻打南朝,以此消除与鲜卑旧部的矛盾

发布时间: 2023-10-05 03:00: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79

六镇起义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六镇起义直接瓦解了腐朽的北魏,六镇变成了新的权力源头,改变了一个时代战争概述:北魏后期,政治...

北魏迁都后为什么不调遣六镇兵力攻打南朝,以此消除与鲜卑旧部的矛盾

六镇起义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六镇起义直接瓦解了腐朽的北魏,六镇变成了新的权力源头,改变了一个时代战争概述:北魏后期,政治腐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而以六镇地区最为激烈
正光五年,沃野镇戍兵破六韩拔陵起义。六镇军民纷纷响应,在北魏境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造反运动。后来在北魏柔然的双重镇压下破六韩拔陵兵败,二十余万六镇军民被遣送至河北,但安置不善,六镇军民再度在杜洛周、鲜于修、葛荣的带领下起义。葛荣率领的二十万义军攻克河北诸州后,大军南下,在滏口与尔朱荣展开决战,被尔朱荣所败。在六镇军民起义过程中,来自于六镇地区的两大新兴庶族豪强高欢、宇文泰则借助于这次运动登上了政治舞台,最终代魏,建立了东西魏政权
将帅星数:破六韩拔陵尔朱荣高欢宇文泰葛荣精彩星数:政治影响星数:综合星数:7★战争类型:众战葛荣百万大军,却败给了尔朱荣的近万部队,证明了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并不在敌寡我众
战争深度解析: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六镇是一个容易被人遗忘的地理名词和历史名词
提起中国历史著名的农民起义,人们总是会想到陈胜、吴广、张角、宋江、李自成。而六镇起义及其相关要人,却常常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如果你可以穿越时空,回到公元523年的六镇,走进镇上一个用牛皮围搭的充满马粪味的酒肆,酒肆里面的人会漠然转身看着你这个陌生人,没有惊奇,只有杀气,冷冷的杀气
在这些面孔中,你说你竟然看到了高欢、宇文泰、侯景、葛荣、李虎、独孤信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主宰了一个时代的人物
那丝毫不奇怪,因为那就是公元523年的六镇
六镇,也称北镇,是北魏前期为了攻击和防御柔然政权,沿平城北由西向东依次设置的六个军事据点: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玄柔镇、怀荒镇六镇地处阴山山脉隘口,构成一条面对柔然政权的军事防线,是北魏王朝对柔然政权进攻或战略防御的重要基地。在六镇的南边为阴山之南,东起濡源,经大宁,过代郡、阴馆,西至五原、_阳,为北魏王朝前期重要的畜牧业和农业区
北魏前期,柔然是其最主要敌人,北魏将主要军事力量集中在六镇,每镇设置镇都大将,镇将由鲜卑贵族之中杰出的军事人才担任,而戍防的士卒多是拓跋联盟各部落的牧民和中原豪强地主的高门子弟
然而世事变幻,随着北魏一统北方,柔然政权在北魏的打击下也日益衰落,对北魏已经无法造成致命威胁,六镇的军事政治地位开始变轻
北魏孝文帝迁都实行汉化,迁往洛阳的鲜卑族由孝文帝下诏在身份户口本上改为河南洛阳人,而在北方特别是六镇地区的鲜卑族及其他各族人民被洛阳政府在身份户口本上改成北人
北人和河南洛阳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在北魏王朝是有天壤之别的
六镇开始成了北魏王朝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能。戍边的士卒从前期的拓跋鲜卑的氏族成员变为各类刑徒流放充军之徒,成了北魏政府的西伯利亚。而六镇的统治者上层的镇将、参僚和豪强们,也成为北魏洛阳政府所歧视的北人。孝文帝改革后,实施了门阀化,六镇的统治者们无论立了多大的战功,总是被排斥在门阀以外,不能踏入北魏政府的高层政治舞台
六镇的鲜卑人还依然保持着原来的鲜卑族语言、习俗,是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最大钉子户。他们与洛阳方保持一种文化层面上的抗衡。洛阳的贵族们瞧不起六镇人,六镇人也不买洛阳汉化了的鲜卑人的账
原居老军户与新来充边者的矛盾,军户与镇边统治者的矛盾,镇边统治者与洛阳政府的矛盾公元523年的六镇,压抑着太多的怒火,各种矛盾交织,是岩浆在地底滚动奔腾着,随时都有可能井喷
点燃导火索的还是柔然人。公元523年,塞北的柔然政权出现饥荒,柔然政权大汗阿那环率兵三十万南侵,在六镇进行了一场烧杀抢掠,将六镇人的家财粮食一掠而空
此时的北魏军队,已经不是当年那驰骋大漠,千里奔袭,让柔然人惊魂丧胆的军队。对柔然的入侵,魏廷也派了尚书令李崇率十万军反击,但到达六镇,柔然人早就跑了,李崇在沙漠里找来找去没有柔然人的身影,无功而返
剩下的就是如此妥善处理受到洗劫的六镇军民了。此时的北魏政府,孝明帝年幼,年轻的胡太后听政当家,胡太后放在情人和神佛上的精力远比朝政上多。对六镇问题,魏兰等朝臣几度建议将六镇改府户为民,缓和矛盾,胡美人不予采纳,只是简单地发放了一些赈恤粮款
赈恤粮款本就是杯水车薪,何况再经层层官吏克扣,能到六镇军民手中的微乎其微
面对饥荒,六镇军民压抑很久的怒火彻底爆发了
公元523年四月,吃不上饭的怀荒镇军民涌到了官府,强抢官府粮仓,并杀掉了怀荒镇镇将于景
怀荒镇抢粮成功的消息传到其他五镇军民耳中,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公元524年四月,沃野镇辖区的高阙戍兵匈奴人破六韩拔陵带着手下的兄弟们起事,挥刀杀掉了戍主,宣布起义
六镇军民纷纷起义,破六韩拔陵改元真元,署官封爵,成为六镇义军的领军人物
破六韩拔陵的义军很快占领了沃野镇,而别帅卫可孤领导的义军则占领了怀朔镇
北魏政府先后三度易帅,分别以淮王元_、尚书令李崇、元渊为北征大都督,率军北进,镇压起义军,但与义军的交锋却一再失利。公元524年八月,六镇东西两部敕勒酋长皆归附于义军,义军完全控制了六镇地区
面对义军咄咄逼人的气势,魏廷不得已下诏改镇为州、改户为民,同时请柔然人当雇佣军,镇压六镇人民起义
六镇一直是柔然人眼中的钉子,如今北魏人花钱费米,来请自己帮忙除掉这钉子,当然很高兴。公元525年四月,柔然大汗率军十万,入六镇,从武川西向沃野,配合元渊的魏军向六镇义军攻击
在两面夹击下,义军很快处于劣势,卫可孤战死。元渊又分化了西敕勒酋长,削弱义军势力。八月,柔然军与魏军会合,在五原大败义军主力,破六韩拔陵下落不明,义军被迫降魏
降魏的义军被北魏政府强行迁移到河北就食。二十万六镇军民背井离乡,开始了他们的迁徙。到达河北后,他们却发现,政府承诺的一切都是谎言,根本不顾及他们的死活。绝望的二十万六镇军民再度起义
最先是柔玄镇杜洛周在燕州上谷起义,进围燕州治所广宁,屯兵恒州。六镇流民纷纷来归。怀朔一带的豪强高欢、段荣等人也归附了义军,一时义军声势浩大,于次年六月全占幽、燕二州
杜洛周起义的同时,在定州又爆发了鲜于修领导的六镇军民起义。随后葛荣杀鲜于修,取得了这支军队的领导权,并率义军连连取得大捷,连斩北魏两任北讨大都督元融、元深,将冀、定、瀛三州据为己有
杜、葛二支队伍合流,葛荣又成功地杀掉杜洛周,成为六镇义军的唯一领导人,河北诸州均被攻克,随后葛荣迅速挥师南下,直指洛阳
北魏洛阳政府已经无力对抗这支强大的军队,他们只能指望尔朱荣了
尔朱荣是尔朱部落的酋长,尔朱部落是北魏境内契胡部落的一支,在秀容川地区有一块三百里的领地。尔朱荣的父亲尔朱新曾任北魏散骑常侍、平北将军。而尔朱荣与北魏的关系也很不错,他是魏宗室南安王元桢的女婿,他的女儿是魏孝明帝的嫔妃,在未掌北魏大权前曾任车骑将军、光禄大夫等高官
有政治地位,有经济实力,尔朱荣还不忘拿枪杆子。他不似北魏其他门阀贵族只沉溺于声色犬马中,他散尽家财,组织了一支四千人的敢死队,人数虽不多,在他的训练下却以一当百,成为一支王牌精锐
六镇人民起义,关陇人民起义,豪强崛起,一时间北魏国内鸡犬不宁,闹了个底朝天
尔朱荣带着他的四千精健走出秀容川,开始他传奇的征程,北击柔然,秀容川一带的叛乱也被他一一平定
北魏洛阳政府也看到了尔朱荣的出彩表演,对尔朱荣一再升迁,从冠军将军、镇北将军升到征东将军、右卫将军,都督并、汾、广、云六州军事,尔朱荣开始成为北魏重臣
公元528年四月,胡太后在情人郑俨的教唆下,杀害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孝明帝,立三岁的元钊为帝,消息传出,天下震惊
尔朱荣以讨逆的借口率兵入洛阳
在洛阳,尔朱荣立元子攸为帝,并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血洗。被杀的不仅是胡太后、元钊一系列涉案人等,一千三百余北魏胡、汉高官均被尔朱荣祭天。经此一劫,北魏政权基本宣告瓦解,尔朱荣完全掌握了朝政,身兼持节使、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原王等数十职
尔朱荣掌握大权后,最先需要对付的是葛荣的百万大军
葛荣义军虽然号称百万,但义军拖家带口,真正有战斗力的士卒不过二十万。尔朱荣有七万精骑,其政治盟友元天穆有八万。双方的兵力悬殊并不大
面对屡战屡胜的葛荣,尔朱荣没有放在眼里。他并不想集结大军在洛阳与葛荣一决高下,而是率七千精骑,日夜兼程,东出滏口,奔袭葛荣部
北魏方每一个人都幸灾乐祸,觉得尔朱荣不自量力,七千对一百万!连葛荣都认为尔朱荣是飞蛾扑火,自寻死路,叫部下只管准备好绳子捆绑尔朱荣
尔朱荣则令自己的骑兵全部改刀为棒,理由很简单,砍下一个人头的工夫远比打昏一个人的时间长
在滏口,葛荣摆下数十里箕形长阵,而尔朱荣则分兵设伏于山谷,并四处扬尘呐喊,令敌方弄不清主力和方向
没有主攻,七千骑兵一起出击,其中朱尔荣率部从后方攻击,前后夹击
七千人竟然大败二十万葛荣义军,尔朱荣亲擒葛荣,二十万义军如鸟兽散
经此一役,六镇起义基本被扑灭
然而你看看六镇籍人士在六镇起义后中国历史舞台上的表现,你就知道,六镇带给中国历史的影响,并不仅仅是一场起义那么简单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高欢:高欢,怀朔镇汉人。其祖高谥是河北士族,因获罪被发配六镇。高欢还拥有一个鲜卑名字贺六浑,和一个有钱的鲜卑老婆。六镇起义,高欢先后投到杜洛周和葛荣的账下,很快又投奔尔朱荣。葛荣兵败后,高欢接纳了众多六镇降军,迅速壮大。531年八月和532年三月,高欢率领以六镇降兵为主的部队,在广阿、韩陵两次大败尔朱氏,接替尔朱氏掌握北魏政权,并建立了东魏政权
宇文泰:宇文泰,武川镇匈奴人。六镇起义中,宇文泰参加了鲜于修和葛荣的义军,义军被镇压后,宇文泰成为了尔朱荣部下贺拔岳的大将,随贺拔岳平定关陇,成为贺拔岳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后贺拔岳被高欢部将侯莫陈悦所杀,宇文泰接管了贺拔岳的部队。宇文泰占据关东,立元宝炬为帝,建立了西魏政权,让中国北方的争夺,成为六镇人宇文泰与高欢的明争暗斗
侯景:侯景,怀朔镇羯人。与高欢是穿开档裤一起长大的铁哥们。侯景也参加了最初的六镇起义,后投入尔朱荣的部下,作战勇敢,为人狡诈,升为定州刺史。高欢灭尔朱氏后,候景凭借与高欢幼年的关系,任河南道,拥兵十万,成为高欢最为倚重的大将
高欢死后,其子高澄企图收回侯景大权,侯景反叛,最初欲投西魏,西魏却受降如临敌,最后侯景投靠了南梁萧衍
在南朝,侯景发动了侯景之乱,将南梁闹了个翻天覆地,直接导致了南梁的灭亡
西魏八柱国:宇文泰建立西魏之初,兵力与东魏相比处于劣势。宇文泰为此创立了府兵制,由六大柱国将军统领,六柱国与元氏皇族代表元欣、宇文泰一起并称西魏八柱国
毫不夸张地说,八柱国及他们的后裔主宰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的命运,而八柱国中,宇文泰、李虎、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皆出于六镇
从这个层面上说,公元523年的六镇起义,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起义
战争猜想:六镇起义,是北魏后期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直接葬送了北魏的大好江山。起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则是魏孝文帝中期的改革。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促进了北方五胡民族之间的融合,为之后隋唐的统一和盛世作了铺垫。但是改革也是有代价的,鲜卑人放弃了不仅是自己的语言、服饰、风俗,还有江山,六镇起义的爆发,也是这种新旧文化冲突,以及北魏在实施魏晋门阀制度带来的政治弊病催化下的结果
有人说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的英雄,也有人说他毁了鲜卑族的前程,两种说法,其实都有一定的依据和道理。

北魏拓跋宏为什么要迁都,又为什么要进行太和改制?

上篇文章,讲到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但太武帝拓跋焘,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中国的一份子。因而,也就没有拿下南方,统一中国的想法。

 

而北魏历史上,后来出了一个孝文帝。孝文帝拓跋宏,就很喜欢汉文化。拓跋宏甚至让北魏,变成汉人的模样。

 

那孝文帝拓跋宏,具体做了哪些事情,让北魏汉化呢?又造成了什么后果呢?

 

孝文帝拓跋宏,之所以想迁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孝文帝拓跋宏,自身很向往汉文化,为了更好的感受汉文化,也为了促使北魏汉化。另一方面,北魏的都城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太靠北了,不利于控制中原地区。

 

于是,孝文帝拓跋宏,就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虽然因为北方的长期战乱,在北魏初期时,洛阳以及黄河周边,都已经衰落了,百姓也跑的差不多了。但洛阳,好歹也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等政权的国都,是曾经的政治文化中心。

 

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太和改制”,也叫“孝文汉化”。太和改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讲汉语,禁止说鲜卑话。在朝廷上,谁要是说鲜卑话了,就会丢官。2.要穿汉人的衣服,不允许穿胡服,也就是鲜卑人以前的衣服。

 

3. 要改姓氏,定门第等级,将鲜卑族的复姓,改成近似的单音汉姓。孝文帝拓跋宏,就带头改了姓氏,拓跋姓改成元姓。拓跋宏从此变成了元宏。元姓宗室,也成了至高的门第。4.奖励鲜卑人和汉人通婚,孝文帝元宏,也以身作则,娶了汉人女子。5.在官制和法律条令方面,也用汉族的。

 

太和改制后,鲜卑人就开始慢慢汉化了。以前因为战乱,逃亡在外的汉人,也陆续回来,开垦荒地。但鲜卑人一直把自己当征服者,而汉人是被征服人。在鲜卑人眼中,剥削汉人,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正当的。很快鲜卑人,就腐化堕落了。汉人和鲜卑人间的矛盾,也爆发了,汉人开始反北魏朝廷。

 

除了汉人,之前太武帝拓跋焘,在北方设立的六镇将士们,也开始搞叛乱。起初镇守六镇,很吃香,有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但后来柔然因为分裂,也很少过来搞事情了,慢慢地,也就变得不再重要了。

 

而孝文帝南迁都城后,六镇将领士兵们的待遇,也变得越来越差。而北魏为了保持战斗力,又将驻守六镇的将士们,“焊”在六镇。后来,六镇叛乱,也就发生了。但随后,就被一个部落首领尒朱荣,给镇压下去了。

 

到了北魏孝明帝时期,孝明帝年幼时,胡太后和大臣元义,把控朝政。但后来胡太后,却被亲信元义,给囚禁起来了。于是,胡太后和孝明帝元诩合谋,干掉了元义等人。之后,胡太后又和孝明帝元诩,闹翻了。

 

孝明帝元诩,偷偷招岳父尒朱荣,到洛阳来,帮他对付胡太后,之后又制止了这件事情。而胡太后得知此事后,很害怕,于是抢先一步,干掉了孝明帝元诩,重新立了一位3岁的小皇帝。

 

随后,尒朱荣带兵进了洛阳,拥立了一位皇帝,也就是孝庄帝元子攸。

不久,尔朱荣又发动“河阴之变”,一下子干掉了两千多人,其中就包括胡太后,小皇帝以及宗室大臣。

 

可事情的走向,却偏离了尔朱荣的预想。尔朱荣是生活在塞外的一个部落首领,压根不懂政治手腕。在尔朱荣看来,武力就可以搞定一切,靠屠杀,就可以控制人心。

 

尔朱荣在“河阴之变”中的屠戮事情,吓傻了洛阳的百姓。于是,百姓为了活命,都纷纷逃到山中去,洛阳成了一座空城。

 

无奈之下,尔朱荣只好离开洛阳,退到晋阳,然后远距离控制朝廷。然而尔朱荣想当皇帝的心,仍然蠢蠢欲动。有时,想得厉害了,尔朱荣准备行动时。孝庄帝元子攸,就将尔朱荣进京的消息,大肆宣传出去。很快,百姓就都吓跑了,洛阳又空了。尔朱荣也就只好放弃,进兵洛阳的计划。

 

但总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于是,孝庄帝元子攸,为了对付尔朱荣,准备来个狠招。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

原因是: 1)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 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3)军事上,受北方强敌柔然的侵扰,很不安全。 4)地理上,平城地理位置遥远,经略南方有困难。 5)洛阳是历代帝王建功立业的场所,汉文化积淀深。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496年2月2日 (农历正月初三),北魏改拓跋姓为元氏。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一、迁都的自然因素

平城位于我国北部地区,地势高寒,气候偏寒,不利于农业生产,加之北魏时期水旱疾疫之灾不断,如:天兴五年十月“牛大疫,死者十八九,官车所驭巨犗数百,同日毙于路侧,首尾相属,麋鹿亦多死。”承明元年,发生疫情,耕牛死伤大半,影响了农业生产。408—415年、425—464年及500—511年风霜雨雪不断,《魏书·灵征志》记载几次异常的酷寒,如“世祖始光二年十月,大雪数尺”;雨雪之外还有干旱。《魏书·食货志》:“显祖即位,亲行俭素,率先公卿,思所以赈益黎庶。至天安、皇兴间,岁频大旱……”
二、迁都的文化因素

孝文帝拓跋宏“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孝文帝本人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对汉文化十分喜爱。但是平城的勋贵仍保持着古老的鲜卑传统,拒绝变革,胡汉矛盾尖锐。北魏王朝因鲜卑人数远较汉人为少,欲收长治久安之效,须赖汉人辅助,所以孝文帝致力于汉化改革,以笼络汉族士大夫阶层。汉人之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均在中原,如果要彻底汉化,势非南迁不可,而且也只有消除胡汉间的矛盾,才能巩固北魏政权。在他亲政的前后几年中,所作的许多改革,在平城受到保守势力的阻碍,迫使他放弃以平城为基础的改革计划,另寻适合改革的理想环境。洛阳自古以来,即为中原重镇,可利用其文化性格以从事鲜卑之汉化。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最初动机,即因为洛阳所表现出的文化传统所吸引。
北魏孝文帝由平城迁都到洛阳。

迁都原因:

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孝文帝迁都洛阳是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发动的迁都行动,正式完成于太和十八年。目的是实行汉化,是北魏实行汉化最重要的措施。这个行动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魏政权。
1.政治原因 (一) 政治发展的需要 可以说拓跋鲜卑政权的发展壮大与多次南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孝文帝之前北魏就已经多次迁都了,之前的东木根山和盛乐都处于塞外的草原游牧生产区,随着都城的南迁,拓跋一族的势力也渐渐南...
2.经济原因 在鲜卑政权早期,百姓们过着畜牧迁移涉猎为生的生活。在东汉初年,整个鲜卑部落南迁到了阴山,河套一带,逐渐接触到农业经济...
3.文化原因 (一)文化发展的需要 在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曾多次成为王朝的政治、经济发展中心的...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为了减少改革阻力,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更好地推行汉化措施。
本文标题: 北魏迁都后为什么不调遣六镇兵力攻打南朝,以此消除与鲜卑旧部的矛盾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589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若戊戌变法成功了 清朝还会灭亡吗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尔特和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到底是什么关系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