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之围,汉武帝首次伐匈奴,为什么会胎死腹中?匈奴是活跃在汉朝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早在汉武帝登基之前,汉匈之间的矛盾已经存在几百...

汉武帝开始时用韩安国李广是不是很不得法的,马邑之围出动30万人结果一个匈奴人都没抓到,纯粹在浪费

马邑之围,汉武帝首次伐匈奴,为什么会胎死腹中?

匈奴是活跃在汉朝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早在汉武帝登基之前,汉匈之间的矛盾已经存在几百年之久,春秋战国时期,秦,燕,赵三国修建万里长城也是为了抵御匈奴。汉朝建立之初,主要依靠和亲政策来维持边疆和平,但是和亲政策并不能彻底解决汉匈之间的矛盾。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即位第七年,匈奴提出和亲,武帝与朝臣商议后,答应了匈奴提出的和亲要求。两年后,汉武帝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对匈奴用兵之事,经过主和派和主战派一番辩论后,武帝采用主战派“诱敌深入”之策,在马邑埋伏重兵,准备伏击匈奴大军,却以失败而告终。那么马邑之围为什么会失败?它给汉王朝带来哪些影响呢?

马邑之围爆发的背景

公元前201年,叛将韩王信与匈奴准备联手攻汉,第二年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讨伐叛将韩王信和匈奴,却被匈奴单于40万大军围困于白登山长达七天七夜之久,后来刘邦通过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才得以解围。

刘邦亲自领教匈奴大军的强悍之后,不得不委曲求全,采用“和亲”政策化解与匈奴之间的矛盾,以此换取边疆安宁,刘邦开启了汉朝和亲政策之先河,此后,在长达近七十年的时间内,汉朝都是采用和亲政策缓解汉匈之间的矛盾,但是这种屈辱政策并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吕后掌权期间,匈奴单于曾公然写信挑衅侮辱吕后,吕后为了顾全大局,只能选择赔礼退让。

汉文帝即位以后,仍然采用和亲政策,但是匈奴却不买账,前后三次背弃和亲之约,大规模入侵汉朝,让文帝很是头疼,他不由感叹如果自己有廉颇、李牧这样的猛将,还用得着怕匈奴吗?

在汉武帝继位之前,汉朝统治者之所以没有对匈奴用兵,主要是因为汉初经济、军事实力都比较弱。

刘邦剧照

众所周知汉朝是经过三年反秦战争以及四年楚汉战争建立起来的大统一王朝,经过长期战乱后建立的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史载汉初天子出行连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都不能配齐,将帅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老百姓流离失所,连温饱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

武帝即位以后,汉朝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和发展,经济状况达到空前的繁荣,国库充盈。史载皇仓之粮年年堆积,致使国库无空间摆放,只能露天堆放。

汉初马匹稀缺,武帝即位之初家家户户有马,大街小巷到处是马,此时的汉武帝有了伐匈奴的资本。

公元前133年,马邑富商聂壹向王恢建议说,我们刚与匈奴和亲,匈奴人放松了对我们的警惕,不如趁机把匈奴诱骗至马邑,将其歼灭。这个诱骗的工作交给我来做,我与匈奴长期贸易,认识他们的高层领导,我可以借买卖的由头,假装把马邑献给匈奴,匈奴人向来只讲利益,不讲仁义,他们一定会来。

王恢把聂壹的提议转告汉武帝,武帝决定采纳马邑之谋,对匈奴用兵。

汉武帝剧照

马邑之围经过

公元前133年(元光二年),汉武帝任命韩安国为主帅带着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等四位将军,率领30万大军埋伏在马邑。

聂壹诱骗军臣单于说自己手下有几百人,可以斩杀马邑县令和县丞,这样马邑群龙无首,率领大军前来接应,城内金银珠宝你尽可带走,你得到我的信号以后可以出兵。

聂壹回到马邑以后,与县令密谋,把一名死囚提前处决,并将他的首级挂在城楼之上,匈奴单于得到情报以后,以为马邑已经得手,便率领他的十万大军向马邑进发。

当匈奴大军走到离马邑百十里的地方时,匈奴单于发现沿途牲畜很多,却看不到放牧人,于是攻下一处边塞,活捉武州尉史,并逼迫其说出实情,武州尉史被迫把汉军的计谋告诉了匈奴单于,单于知道后大惊失色,立即下令撤军。

匈奴单于剧照

匈奴人退回塞外以后,单于非常感激武州尉史,他认为这是上天特地安排来拯救他的天使,于是封赏了武州尉史。

汉军并不知道匈奴人已经撤军,等到他们知道后,为时晚矣,匈奴的身影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其实在匈奴撤退时,只有负责攻击匈奴后方的王恢知道匈奴半路撤退,他觉得匈奴有计划的撤退,自己的三万军队并不是匈奴的对手,一番权衡利弊之后,王恢决定保全主力,停止攻击匈奴的辎重部队。

汉武帝认为十拿九稳的马邑之围,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马邑之围带来的影响

“马邑之围”结束以后,汉武帝认为是王恢怯战匈奴军,致使他的计谋落空,汉武帝一怒之下将王恢逮捕入狱,王恢买通王太后的弟弟丞相田蚡,请求王太后为自己开脱罪名,王太后劝诫汉武帝说:马邑之围是王恢精心策划的,如果杀了王恢,不就替匈奴人出了口恶气吗?

本来窦太后去世以后,汉武帝面对母亲的干政就非常反感,走了一位太皇天后,又来一位皇太后,汉武帝可不想受到母亲的牵制,于是他借口王恢失职,一口回绝了王太后。

窦太后剧照

本来马邑之围责任不在王恢,他也是为了保全汉军主力,王恢听闻王太后游说无效以后,在狱中自杀。

“马邑之围”无果而终,白白耗费人力,浪费物资,汉军不但没有将匈奴军队一举歼灭,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自此匈奴与汉朝的关系破裂,匈奴再也不会相信汉朝的和亲政策,对于汉朝来说也不会再采用和亲政策来缓解汉匈之间的矛盾,就算想用和亲政策,匈奴人也不会相信。

故而马邑之围的失败意味着长达近70年的和亲屈辱政策就此宣告结束,自此汉朝从以前的被动防御转为主动攻击,拉开了汉朝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此后汉武帝开始重用一批年轻的将领,主动攻伐匈奴,以此来解救北伐边患问题。

汉武帝剧照

结语

汉匈之间的矛盾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匈奴侵扰边界,给农耕民族带来巨大的影响,故而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已长达几百年之久,仅仅靠一次伏击战不可能解决汉匈之间的矛盾,就算取得胜利,最多也是将匈奴十万大军歼灭,不会给匈奴带来重创。

虽然马邑之围汉军无功而返,但是从此以后汉武帝对匈奴开战的意志更加坚定,同时也加强主和派讨伐匈奴的决心,拉开了武帝朝长达四十四年的汉匈之战。

马邑之围,一场不会打赢的战争,但是一场必须要打的战争

马邑之围,谋划一年之久,集结三十万大军,这是汉武帝即位第七年,西汉历经文景之治七十余年休 养生 息后,终于下定决心对匈奴展开的一次大规模战争。

战争虽然未真正打起来,但却正式宣布了西汉政权与匈奴的决裂,揭开了西汉与匈奴战争的序幕。


匈奴是活跃在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特点是善于骑射,而且非常强悍,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经常骚扰中原地区,当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防止匈奴的不断骚扰,于是修建了万里长城,可见汉匈战争由来已久,而且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的原因,又远离中原万里之遥,经常是来无踪、去无影,所以即使是英明于秦始皇,解决匈奴问题也主要是靠防御。

公元前201年,叛将韩王信与匈奴联手,准备攻打刚刚建立的西汉政权,刘邦亲率32万大军讨伐叛将韩王信和匈奴,没想到的是却被匈奴单于40万大军围困于白登山,后来依靠陈平计谋,通过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才最终得以解围。

刘邦吃了败仗后,鉴于西汉初政权不稳,经济、军事实力也较弱,不得不委曲求全,通过和亲、纳贡、赏赐的方式换取边境的安宁。

刘邦去世后,吕后掌权,匈奴更是嚣张的进行公然挑衅,写信道:“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出于大局考虑还是选择了隐忍,回复道:“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史称“谩书之辱”。

虽在气势上略输了一成,但也保证了当时的太平,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当时西汉和匈奴之间实力上的差距。

后来西汉在黄老之术无为思想的指导下,民生得到恢复,历经“文景之治”几十年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政治、军事、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强,人口达到了四千余万人,汉武帝也逐步明确了以军事对抗作为解决与匈奴边境问题的指导思想。


军事对抗的目标明确后,汉武帝任命韩安国为主帅带着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等四位将军,率领30万大军对匈奴用兵。同时采用了马邑富商聂壹的建议,制定了马邑之围战略部署。

首先由聂壹诱骗匈奴单于,说手下有几百人,可以斩杀马邑县令,举城来降,所有财务牲畜均归匈奴,但要匈奴大军进行接应,以防汉军。军臣单于贪图财务亲率十万大军前往,但是当大军走到离马邑只有几十里的地方时,匈奴单于发现沿途牲畜很多,但是却看不到放牧的人,顿生疑虑,于是攻下附近一处边塞,活捉尉史后,严刑拷打下得知汉军计谋,单于知道后大惊,赶紧下令撤军。

而王恢率领的3万大军本是伏击所用,看到匈奴十万大军刚过了埋伏圈,又转头回来了,不知原因也不敢贸然出击,于是把匈奴十万大军就这样放走了。

马邑之围失败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尉史泄密,其实还是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马邑之围几乎是效仿赵国时期大将李牧破杀匈奴十万骑兵的诱敌之战!李牧在当时之所以能够大破匈奴主要是因为舍得下本!

相比于李牧的大破杀,汉武帝的马邑之围就显得那么不自然了。

战前没有深入研究战术,没有学深学透,学的不像自然容易出现纰漏,引起匈奴的怀疑。即使当时尉史不泄密,匈奴也已经产生了疑心,绝不会贸然深入的,不会按着汉军的计谋一步一步陷入包围圈的,更何况匈奴也是吃过这样一次亏的。


马邑之围虽无果而终,但它宣告了西汉同匈奴关系的彻底破裂,自此汉朝将以前的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拉开了汉朝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此后,汉武帝开始重用年轻将领,主动攻打匈奴,以此来解决北部边境问题,成为 历史 上对战匈奴最成功的皇帝,也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和一代霸业,名列千古一帝。

结语: 马邑之围最终是以王恢自杀而落幕,有的人说王恢该杀,毕竟是主战派,但自己却畏手畏脚,不杀难以树军威。有的说王恢不该杀,毕竟保全了汉军主力,他的死无非是当了汉武帝的替罪羊。更有阴谋论者说王恢的死是汉武帝不想受母亲的牵制,怕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但深究事件的经过,王恢无非就是一个投机分子,他看出了汉武帝想打匈奴的想法,所以在朝堂上积极建言攻打匈奴,但一到真要打的时候又怕担责任。汉武帝是真真正正的看透了王恢,作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汉武帝,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留在身边的,所以王恢的死也是必然的,同时也表明了汉武帝的态度,这也为汉朝同匈奴后期的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典上下五千年故事:马邑诱敌战

汉文帝、汉景帝两代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六十多年内,除了短时期的七国叛乱,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因此,社会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据说,到了景帝的后期,国家仓库里的钱不知道积了多少万,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里的粮食多得吃不完,一年年地堆积上去,都满到露天的地上来了,有的甚至霉腐了。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但是,强盛的汉朝却常常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胁。从汉高祖在白登受包围以后,汉朝对匈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这种“和亲”,实际上是一种妥协,不但要把汉朝皇室的女儿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还得送给匈奴许多财物。即使这样做,匈奴贵族还是经常侵犯中原,杀害百姓,掠夺粮食和牛羊,使北方地区不得安宁。

汉景帝死后,即位的汉武帝刘彻是个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要想改变这种屈辱的地位。

公元前135年,匈奴的军臣单于又派使者来要求和亲,汉武帝要大臣们议论一下。有个将军王恢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老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他们一下才好。”

许多大臣都反对王恢的建议,汉武帝自己觉得没有把握,只好暂时答应匈奴和亲。

过了两年,马邑地方有个大商人聂壹(聂音niè)来找王恢,说:“匈奴在边界经常侵犯,总是一个祸根。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准能打个大胜仗。”

王恢问他:“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引进来?”

聂壹说:“我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我。我可以借做买卖的因头,假装把马邑献给单于。单于贪图马邑的货物,一定会来。我们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单于一到马邑,将军就可以截断他们的后路,活捉单于。”

王恢把聂壹的主意告诉汉武帝。汉武帝决心采用聂壹的计策,派王恢、韩安国、公孙贺、李广等将军带领三十万人马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里。

聂壹故意逃到匈奴,跟军臣单于说:“我有办法混进马邑,杀死那里的官吏,这样可以稳稳当当拿下马邑。”

军臣单于听了很高兴,但是到底有点怀疑,先派几个心腹跟聂壹一起到马邑去,只等聂壹真的把官吏杀了,再发兵进去。

聂壹回到马邑,按照事前和王恢商量好的办法,杀了几个已经定了死罪的犯人,把他们的头挂在城头上,骗匈奴使者去看,说这就是马邑县官的脑袋。

匈奴使者见了人头,信以为真,立刻回去报告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亲自带领十万骑兵去接管马邑,到了离马邑大约一百多里地的武州地方(今山西左云县),只见草原上放着许多牲口,却没放牲口的人。军臣单于一边走,一边犯了疑。这时候,他见到前面有一座亭堡(亭堡是9332望敌人,传递消息用的),就决心打下这座亭堡,问个明白。

他们打下亭堡,抓住守在那里的亭尉。军臣单于威胁他说:“你把情况老实告诉我!要是说半句谎话,我马上把你的头砍了。”

那亭尉吓得要命,就把汉兵布置的埋伏全都告诉了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一听,大吃一惊,赶快命令全军撤退。出了武州地界,他才喘口气说:“幸亏我抓到亭尉。真是好险哪。”

埋伏在马邑的汉军,得到匈奴逃回去的消息,赶快带大军追上去,可哪儿再追得上?只好空手回来。

汉武帝的诱击战没有成功。但是,打那以后,汉朝和匈奴的和亲关系破裂,接连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
本文标题: 汉武帝开始时用韩安国李广是不是很不得法的,马邑之围出动30万人结果一个匈奴人都没抓到,纯粹在浪费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572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最好的养肾食物是什么常见的头足纲动物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