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自毁长城”的行为/经历

发布时间: 2023-08-26 20:01: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中国历史上自毁长城的君主有哪些?赵王迁诛杀李牧、崇祯冤杀袁崇焕,除了这俩傻蛋还有没有其他自己卖江山的二?刘义隆杀檀道济檀道济檀道...

你知道哪些“自毁长城”的行为/经历

中国历史上自毁长城的君主有哪些?

赵王迁诛杀李牧、崇祯冤杀袁崇焕,除了这俩傻蛋还有没有其他自己卖江山的二?
刘义隆杀檀道济
檀道济
檀道济是东晋末年南朝宋初年的将领,早年参加了著名的北府兵刘裕麾下,檀道济作战勇猛,被刘裕提拔为参军。刘裕灭后秦时,檀道济担任先锋攻入洛阳和潼关。刘义隆即位后,檀道济奉命灭掉了谢晦,多次大败北魏,使北魏不敢南侵。由于檀道济威望极高、身经百战,刘义隆多次病危,彭城王刘义康怕皇帝驾崩后控制不了檀道济,将檀道济父子杀害。刘义隆第二次北伐失败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五路大军伐宋,魏军到达长江北岸,元嘉之治荡然无存,刘义隆只能慨叹:檀道济若在,何至于此!
赵构杀岳飞
岳飞
民族英雄岳飞自然是家喻户晓,著名的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之首,却被赵构、秦桧所杀害。金兵崛起的时候称,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等在战场上遇到岳飞只能慨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被杀之前已经收复了郑州、洛阳,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形势一片大好。赵构却杀死岳飞,终止北伐,即使后来南宋被灭也是命中注定。
5.朱由检杀袁崇焕
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的抗清名将,在对抗清军的战争中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袁崇焕又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被重新起用后夸下海口“五年复辽”,却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自作主张杀掉了占据皮岛的毛文龙,致使皇太极无后顾之忧,越过长城直逼京城。崇祯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袁崇焕活着,还能依据城池靠红夷大炮对抗清军,袁崇焕死后,宁锦防线丢失,清军推进到了山海关!
李牧
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李牧指挥的战争含金量较高。李牧是赵国赵奢、廉颇之后的一位大将,也是赵国最后的名将。长平之战后的赵国日薄西山,李牧以步兵为主力灭掉十万匈奴骑兵,使匈奴不敢南下。挂帅抗秦后,李牧指挥赵军在肥下和番吾两次大破秦军,是秦国少有的败绩。王翦带兵灭赵时,感觉李牧不除,秦国难以快速取得胜利,于是使用反间计。昏庸的赵王迁不做查证,杀掉了李牧。三个月后,赵国灭亡。
蒙恬
贞观年间,唐太宗有一次对臣僚说:“朕欲上比尧舜,不使冤案现于本朝。各位不妨说说,古代哪一位将相死得最冤?”有人答“白起”,有人答“伍子胥”。太宗听后都摇摇头,说:“朕觉得最冤的是蒙恬。”
蒙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他在军事上最突出的两点贡献,一是率领三十万兵卒北击匈奴,长驱直入七百里,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二是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建立起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用来保卫中原王朝。不过太史公认为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蒙恬的才能连李斯都自愧不如,嫉妒之心而生,再加上他的兄弟蒙毅又与赵高有隙。胡亥继位后,他被合谋赐死。
春秋赵王迁 杀李牧

李牧者,抗击匈奴第一人,一战成名,雁门关外,多兵种的调度,多战术的灵活,完成了对匈奴的合围,让匈奴骑兵也成了被屠杀的对象,一战之下,匈奴气焰全无,不敢南下牧马,骑兵全无,统帅全军后,对燕一战,长平之战后,赵壮者战死多也,和廉颇老将军左右配合,燕军二十万,就此消失,燕亦不敢再犯赵境,秦王亲政,大将樊无期犯赵境,李牧大破之,樊无期战败而逃,成了荆轲送于秦王的礼。秦王面上无光,再战,破强秦,秦后三年不敢犯赵,韩亡后,对阵秦将王翦,王不能进,而重金收买赵人郭开,佞臣韩仓,这个当年祸害廉老将军的人,计杀李牧,不过战国策也说是自杀,不过司马迁用词最毒,言:赵王迁者,其母娼也,索无形,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而用郭开,直接骂其婊子生的,后世历史学家也就这么认为:一个婊子生的君王,如何当得起将军的忠义,故多认为是赵王迁杀。五个月后,赵亡于秦/
秦未, 秦二世杀蒙恬
秦王朝横行中原,蒙恬战功不表,北建长城,守着农牧分界线,其铁骑为秦绝对精锐,其部多为能战之将,可赵高之厮和李斯合谋,毒杀蒙恬于长城,其部就此四分,秦二世而亡,而蒙军因参与中原之战,北方失守,故汉初匈奴横行,怕亦职此
南北朝刘宋 宋文帝刘义隆杀檀道济
自毁长城的出处,从军后战功不断,成功北伐,东晋,唯一成功北伐,灭后秦,本可一终中国,但最终卷入政冶,而埋祸根,做为顾命大臣扶新主上位,但新主无能,虽无参与换新主,但新主算旧帐,战乱起,又平,再次北伐,唱筹量沙威名大震,北魏为之谈虎色变,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新主寿尽,重臣犯难,其被灭门,好友累诛。仰天长叹,尔等坏汝万里长城。消息传到北魏,魏将弹冠相庆,道济己死,吴子辈不足惮也。十四年后,北魏饮马长江,刘义隆哀叹,若道济在,岂能如此。
南宋, 宋高宗赵构杀岳飞

不用多介绍了,岳飞冤杀,南宋北望中原,从此无望,苟安一隅,天下将士心寒,南望南帅不再,南宋从此走下坡路。
吴王夫差杀伍子胥使得多年之后身死国灭,南朝宋刘义隆杀檀道济使得胡马横行北方。
南北朝时期,宋国宋文帝刘义隆杀大将檀道济,见于《南史·檀道济传》,这个故事是“自毁长城”典故由来。还有南唐李后主杀林仁肇。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时,名将檀道济能征惯战,其率军队所向披靡.但檀位高权重,引起宠臣刘湛及弟刘义康之妒忌.他们力劝病重的宋文帝召檀入朝,以莫须有之罪名关押,并最终杀害檀及其子.临刑时,檀怒将头巾扔在地上说:“你们这是自坏万里长城啊.”北魏闻迅大举南伐,待大军饮马长江时,宋文帝才慨叹:“如果檀道济还在,他们怎么会如此猖獗呢?”《宋书.檀道济传》

高纬自毁长城是不是奠定了北周灭北齐的基础?


周武帝亲征后曾两次征伐北齐,第一次因为身体抱恙而撤军,而第二次,也就是公元576年,(北周建德五年,北齐武平七年),北周北齐爆发了平阳之战,可以说周武帝一战定乾坤,此战之后,除了在晋阳城下打了场恶仗外,北周相对容易的快速平定了北齐各地反抗势力,实现了北方一统,而平阳之战则是北周灭北齐的关键一战,军事遭受重创的北齐,在后主高纬的“玩弄下”,彻底分崩离析,北周一举统一北方。

其实周武帝在征讨北齐前,已经在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也就是北联突厥,南和南陈,孤立北齐,而且周武帝也是很看重百姓人心向背的。

《北周.武帝纪》(建德四年)八月癸卯,入于齐境。禁伐树践苗稼,犯者以军法从事。

在建德四年,也就是公元575年,周武帝率军第一次东征北齐的时候,周武帝就下令,不得砍伐树木以及践踏毁坏庄稼,这就能看出周武帝的心思,他东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蚕食北齐,削弱其国力,而是为了得到北齐百姓的人心,不然的话,是不用考虑这些的,当然也不排除周武帝也有为周军后勤的考量,也就是一旦和北齐的战事持久,那么北齐境内地里的庄稼成熟后,可以就地补充周军军粮。


但不管怎么说,北周来势汹汹,意图明显,那么北齐情况如何呢?可以说在昏庸无能,贪图享乐的高纬手里,北齐国力尤其是军力呈现断崖式下跌。北齐中后期三位名将,段韶,兰陵王长恭,斛律光,都在平阳之战前不在了。

段韶在高纬亲政的次年就挂了,而令两位名将,都是被高纬折腾死的,但凡两人存在一人,那么阳平之战就可能是另一个结局了,或者北齐也就不会那么快的灭亡了。

《北齐书.斛律光传》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今已伏法,其余家口并不须问。寻而发诏,尽灭其族。

《北齐书.文襄六王传》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遂饮药薨。

北齐武平三年(572年),高纬因为北周的故意陷害,因为一首童谣,暗示斛律光有造反的嫌疑,高纬决定清楚斛律光的实力集团,将其诱杀,诛灭其族,这件事可是让周武帝晚上睡觉都能笑醒啊,斛律光在当时堪称北周的一个劲敌,但是被高纬收拾了,周武帝在攻入北齐国都邺城时还说过,“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当然高纬自毁长城的行为也未必是完全被忽悠了,只不过是他早想解决斛律光了,北周只不过说是递上一把刀子而已,这个没有实证的借口足够高纬动手了,一代名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杀了,一度引起北齐军中震动。

而在北齐武平四年(573年),铲除斛律光还不足以让高纬感到放心,兰陵王高长恭因为一句“国事即家事”,引起了高纬的猜忌之心,高纬就“纳闷”了,兰陵王啥意思,这个家还要听你兰陵王的吗?结果高纬直接赐毒药,送兰陵王高长恭上了西天。


其实若是在国家没有强大外部威胁的时候,高纬铲除在军中有影响力的功臣还可以说得过去,但是在西有北周,南有南陈,北有突厥的情况下,高纬诛杀良将,连宗室出身的兰陵王也不放过,可以说高纬令曾经军事强盛的北齐内部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痕,将领就会想了,忠心于你又有何用,一旦你不爽就被杀。

更要命的是,高纬把国家大事当作儿戏。

《北史.后妃传》周师之取平阳,帝猎于三堆,晋州亟告急。帝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帝从其言。

在平阳之战前,刚刚击退周军的高纬不思虑如何应对北周频繁的东征,而是很有兴致的在晋阳打猎,战事紧急时,高纬还听从了马淑妃的建议,接着打猎,似乎北齐和他没有关系一样,一城一地的得失,齐军将士们的鲜血,百姓的流离和他都没关系。


到这里就可以从北周北齐两国国君的表现上看出来,北周灭北齐是天命了,北周国运要强于北齐,所以周武帝出现在北周而不是北齐。

在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周武帝第一次亲征北齐撤军后,次年周武帝再次东进,不够这次周武帝改变了战略意图,第一次北周是攻伐洛阳,以攻占地盘为主,而这一次,周武帝是想要引诱齐军主力由晋阳南下,趁机歼灭北齐的主力精锐部队,以此来取得对北齐的战略绝对优势。

所以北周把目光放在了北齐的平阳郡,也就是今山西临汾一带,为此实现拿下平阳郡,周武帝做了十足的准备。周军在三个方向上布置,以确保万无一失。


北线,由宇文宪领兵2万守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宇文纯率步骑兵2万人守千里径(今山西霍县东),达奚震率步骑兵1万人守统军川(今山西石楼西),目的是切断晋阳和平阳的联系,宇文宪、宇文纯所部先后遏制晋阳齐军南下的态势,而达奚震则可以在齐军南下攻打宇文宪、宇文纯时,择机偷袭齐军后路。


东线,韩明率步骑兵5000人守齐子岭(今河南济源西北),尹升率步骑兵5000人前往鼓钟镇(今山西垣曲北),周军如此布阵,是遏制北齐在洛阳留守的重兵集团北上救援,周军防线连线正是太行八陉的第一陉,轵关陉,这样的话,周军在东线,扼守住潼关和轵关陉一线,就可以抵挡齐军由洛阳方向进军的可能了。


后方,周武帝派辛韶率步骑兵5000扼守蒲津关(今山西永济西),也就是著名的黄河渡口,这样可以保证出征周军的后勤补给稳定,周武帝的军事布置可谓万无一失,话说,要是宇文泰看到北周军力已经如此强大了,会不会很欣慰啊,毕竟他和高欢死磕的时候,都是出去军事劣势的。

至此完成对平阳的合围后,周军主力开始围攻平阳郡治所晋州(山西临汾),晋州守军因为援军不至,斗志不强,周军拿下晋州,而这个时候,贪图享乐的高纬才从晋阳(山西太原晋源区一带)率军南下,话说高纬可能把战事看的太简单了吧,或许他认为,只要自己率部拿下,走到晋州,周军就退了,毕竟上一次救援洛阳的时候,就是那样。

《北周.武帝纪》帝以其兵新集,且避之,乃诏诸军班师,遣齐王宪为后拒.....齐主遂围晋州,昼夜攻之。齐王宪屯诸军于涑水,为晋州声援。

周武帝面对由晋阳而来的齐军,选择了暂时退却,躲避齐军锋芒,其实他不是怯战,而是秀了一次操作,高纬完全掉入了他的圈套中。

高玮继位后,北齐政权不稳,为何要自毁长城杀掉忠心耿耿的高长恭?

高长恭英勇善战,对北齐有功,高玮为什么要杀他?

北齐高纬继位后,虽然当时的政局并不稳定,而且北齐也开始走向衰弱的局面,但是兰陵王高长恭的保家卫国下,使得北齐开始稳定下来,但是立下汗马功劳的高长恭不仅没有得到善终,最后还引来了杀身之祸,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首先就是这位高长恭非常有能力,并且手握重兵,让高纬忌惮。高纬没有高长恭这样的才能,也没有那样俊美的容貌,所以在高长恭的面前,是非常的自卑。因此有一次高长恭凯旋归来后,高纬就问他:“为何能够孤身入阵?”然后高长恭就回答道说:“国事即家事,在战场上是想不了这么多的。”虽然这只是一句非常平常的话,但是让高纬起了疑心,认为高长恭手握重兵,并且在朝中非常有地位,所以害怕高长恭从他手中夺权。

其次就是高长恭为了打消北齐高纬的疑虑,开始收受贿赂。这样的行为让高长恭的亲信不解,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想要躲避灾祸就只有提前退休,将手中的军权交还给皇帝,但是高长恭收受贿赂的事情就还是加重了皇帝对他的不满。

最后就是高纬昏庸。即使高长恭交出了军权,但是每逢有战事的时候,还是让高长恭率领军队出征,正因为有他的威名所在,所以敌人并不敢入侵北齐。正是如此让高纬认为朝中有无高长恭对国家的命运并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对权力非常看重的高纬,最后将高长恭赐死。

高玮继位后,北齐政权不稳,自毁长城杀掉忠心耿耿的高长恭是为了防止他篡夺皇位。

之所以会杀掉忠心耿耿的高长恭,是因为北齐高纬非常的昏庸无道,并没有认识到高长恭的忠心以及重要性,只是担心自己的政权受到威胁。

高伟继位后,正是因为北齐的权证不稳,皇帝要杀掉高长恭。是为了防止高成功篡位。
首先就是这位高长恭非常有能力,并且手握重兵,让高纬忌惮。高纬没有高长恭这样的才能,也没有那样俊美的容貌,所以在高长恭的面前,是非常的自卑,所以才会动了杀心。
本文标题: 你知道哪些“自毁长城”的行为/经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889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石达开离开洪秀全后就一直打败仗李白是不是被神化了 有哪些例子可看出李白仍是“凡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