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很不错的有趣的历史地理生物的纪录片或者书

发布时间: 2023-07-16 05:00: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1

地理纪录片有哪些1、《地球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也被称作“地球自传”,由BBC团队历时三年拍摄制作,走访世界各地,探寻了45亿年来...

有什么很不错的有趣的历史地理生物的纪录片或者书

地理纪录片有哪些

1、《地球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也被称作“地球自传”,由BBC团队历时三年拍摄制作,走访世界各地,探寻了45亿年来地球演变的过程和原因。纪录片的解说人Dr.IainSteward是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由他为我们细说地球的故事,讲解通俗易懂,穿插真人现场演示。

2、《美丽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影片从长江以南的稻米之乡开始,到酷热的西双版纳雨林,极寒的珠穆朗玛峰,中国的标志长城,中华文化发源地黄河流域以及蜿蜒曲折的1.8万公里海岸线等。

3、《国家地理:河流与生命系列》:这部纪录片来自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频道,介绍了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河流: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恒河、长江与莱因河,寻找这些大河的源头、历史与变化。

有没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历史纪录片?

1、《河西走廊》。无论从服装、配乐、画面等任何角度看来,《河西走廊》都有资格居于中国历史纪录片之榜首。这部纪录片围绕着位于河西的连接中原和西域的地理通道,从汉武帝反击匈奴、开拓西域开始讲起,直到共和国时代结束,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河西走廊》更弥足珍贵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讲述了如汉武帝、隋炀帝、林则徐等等伟大人物的事迹,也叙述了驿站长和画匠等小人物在这里留下的足迹。而悠扬古朴的主题曲《河西走廊之梦》更是这部纪录片的点睛之笔。

2、《大明宫》。盛唐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充满活力的太平盛世,而要说起讲述唐朝最完美的纪录片,当属这部《大明宫》。纪录片由玄武门事变开场,直至大唐亡国结束,以唐帝国的大朝正殿大明宫为中心,通过讲述它的建筑风格、建筑规模和引申而出的历史事迹,讲述大唐三百年的兴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大明宫见证了一切,最终作为一位殉葬者随着大唐一起灰飞烟灭,曾经的盛世繁华,如同南柯一梦。

3、《中国十大王朝》。它以独特、生动的切入点,用大量历史资料和最新考古发现,从多侧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十大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让历史自己来说话,深刻揭示中国社会由乱到治、繁荣昌盛的内在规律,全片共100集。讲述了大秦王朝、大汉王朝、大唐王朝、大宋王朝、大元王朝、大明王朝、大清王朝等十大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政治变幻,文化更迭,艺术发展,经济盛衰等方面的内容,深刻的再现了历史浮沉中,各个朝代、君王、文臣武将等的历史传奇命运。
一群纪录片控,专注于还原真实与自由
数十万年的地壳变迁,不仅决定自然景观、生物进化,同样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演变。
人类的过往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有很多值得反思和借鉴的东西,即便不从实用主义观点出发,历史本身也是一种趣味盎然的见闻。
纤细的黄土,温润的季风,时而温柔时而咆哮的黄河,中国的命运从这里开始向前。
但,史实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这些后来的人谁也不知道。

历史就是个谜
即便是再标榜公正,只要是人记录下的历史,总是有偏颇,无论如何有时代局限总是在。
究竟该怎么样来读所谓的“历史”呢?如何从他人论述的“历史”中,找到自己的那份能理解的历史呢?
想必也只有博采众长,好在我们除了有很多前辈们的大作可以拜读以外,现如今还有不少优质的影像资料,来帮助我们更立体的了解过去那段数千年的精彩历史,并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史观。
当你在繁缛的大部头史书前徘徊不定时,历史纪录片是个不错的选择。
1
一部贯通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纪录片

《中国通史》
豆瓣评分:8.9
这是一部拥有百集容量的大部头历史纪录片。
由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中国社科学院监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撰稿并邀请国内多家重点大学、专业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创作。
拍摄了很多最原始的文物、史料、遗址,特别是一些近年的考古发现,比如海昏侯墓,使得很多观点有了有力的支撑。
对某些历史时期的解读角度很新颖,比如两汉经学、清议与党锢、海疆互市,能让人从纷乱的历史事件中找到一条比较根本的线索,从而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个时代。
采访到一些历史专家很有个人风格的、很有温情地解读,让纪录片变得有些有趣,有些“心灵史学”的味道。其中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南北朝部分的楼劲、梁满仓,明朝部分的商传。
2
一部囊括西汉彼岸世界的帝陵纪录片

《帝陵》
豆瓣评分:9.1
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渭河北部,有一片古朴苍凉的黄土台塬,名叫咸阳塬,这里有一片史上最高规格的陵墓群——西汉帝王陵。
千百年来,九座恢弘、壮丽的西汉帝陵,如同一列东西排开的丰碑,与西汉另外两位皇帝的陵墓——西安东郊白鹿原的霸陵和南郊的杜陵一起,见证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兴衰更替。
这部高分系列纪录片,将带我们从陵墓出发,走进帝王的传奇世界——《帝陵》。
帝王从继位起几乎在用自己的一生时光修建陵墓,随葬之物,埋葬方位,下葬礼制等,无不反映时代变化历史风貌,就陵墓讲主人,就主人说历史,辅之史记汉书等正史记录。
该片从西汉十一帝的陵墓入手,以陵墓中的物件和图画为基础,通过手工制作泥塑角色模型和场景模型,结合中国传统壁画的表现风格,通过动画电影及旁白解说的形式,分别介绍每一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治国理念及其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高度地还原西汉11位皇帝的治国理念及其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展示西汉王朝210个春秋的兴盛与衰败。
3
一部见证“愈向西愈美丽”的史诗纪录片

《河西走廊》
豆瓣评分:9.7
河西走廊,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当张骞这位极具开拓和冒险精神的汉帝国友好使者凿空西域时,这条绵延在黄河以西的窄长通道,开始成为金戈铁马的征途,商旅绵延的古道,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国际通道。
当我们跨过黄河,跨过黄土高原,曾经遥远的西域如今已不再遥远。
祁连山下的那一排排城市和它们的故事,也早已超越了往昔的辉煌。
两千年岁月逝去,如今,祁连山下建起了幢幢高楼,古老的驿道旁铺上了往来东西的高速通道,飞驰的火车在提醒着我们,这个国家一直想要变得更好。
20部比较有趣的历史纪录片
1. 河西走廊
2. 梁思成与林徽因
3. 粉墨春秋
4. 帝陵
5. 唐之韵
6. 国宝档案
7. 大明宫
8. 大运河
9. 超级工程
10.航拍中国
11.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12. 长城:中国的故事
13.楚国八百年
14.台北故宫
15.汉字五千年
16.河西走廊
17.新丝绸之路
18.史说汉字
19.海昏侯大墓
20.复活的军团
一群纪录片控,专注于还原真实与自由
数十万年的地壳变迁,不仅决定自然景观、生物进化,同样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演变。
人类的过往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有很多值得反思和借鉴的东西,即便不从实用主义观点出发,历史本身也是一种趣味盎然的见闻。
纤细的黄土,温润的季风,时而温柔时而咆哮的黄河,中国的命运从这里开始向前。
但,史实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这些后来的人谁也不知道。
历史就是个谜
即便是再标榜公正,只要是人记录下的历史,总是有偏颇,无论如何有时代局限总是在。
究竟该怎么样来读所谓的“历史”呢?如何从他人论述的“历史”中,找到自己的那份能理解的历史呢?
想必也只有博采众长,好在我们除了有很多前辈们的大作可以拜读以外,现如今还有不少优质的影像资料,来帮助我们更立体的了解过去那段数千年的精彩历史,并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史观。
当你在繁缛的大部头史书前徘徊不定时,历史纪录片是个不错的选择。
1
一部贯通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纪录片
《中国通史》
豆瓣评分:8.9
这是一部拥有百集容量的大部头历史纪录片。
由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中国社科学院监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撰稿并邀请国内多家重点大学、专业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创作。
拍摄了很多最原始的文物、史料、遗址,特别是一些近年的考古发现,比如海昏侯墓,使得很多观点有了有力的支撑。
对某些历史时期的解读角度很新颖,比如两汉经学、清议与党锢、海疆互市,能让人从纷乱的历史事件中找到一条比较根本的线索,从而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个时代。
采访到一些历史专家很有个人风格的、很有温情地解读,让纪录片变得有些有趣,有些“心灵史学”的味道。其中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南北朝部分的楼劲、梁满仓,明朝部分的商传。
2
一部囊括西汉彼岸世界的帝陵纪录片
《帝陵》
豆瓣评分:9.1
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渭河北部,有一片古朴苍凉的黄土台塬,名叫咸阳塬,这里有一片史上最高规格的陵墓群——西汉帝王陵。
千百年来,九座恢弘、壮丽的西汉帝陵,如同一列东西排开的丰碑,与西汉另外两位皇帝的陵墓——西安东郊白鹿原的霸陵和南郊的杜陵一起,见证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兴衰更替。
这部高分系列纪录片,将带我们从陵墓出发,走进帝王的传奇世界——《帝陵》。
帝王从继位起几乎在用自己的一生时光修建陵墓,随葬之物,埋葬方位,下葬礼制等,无不反映时代变化历史风貌,就陵墓讲主人,就主人说历史,辅之史记汉书等正史记录。
该片从西汉十一帝的陵墓入手,以陵墓中的物件和图画为基础,通过手工制作泥塑角色模型和场景模型,结合中国传统壁画的表现风格,通过动画电影及旁白解说的形式,分别介绍每一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治国理念及其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高度地还原西汉11位皇帝的治国理念及其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展示西汉王朝210个春秋的兴盛与衰败。
3
一部见证“愈向西愈美丽”的史诗纪录片
《河西走廊》
豆瓣评分:9.7
河西走廊,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当张骞这位极具开拓和冒险精神的汉帝国友好使者凿空西域时,这条绵延在黄河以西的窄长通道,开始成为金戈铁马的征途,商旅绵延的古道,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国际通道。
当我们跨过黄河,跨过黄土高原,曾经遥远的西域如今已不再遥远。
祁连山下的那一排排城市和它们的故事,也早已超越了往昔的辉煌。
两千年岁月逝去,如今,祁连山下建起了幢幢高楼,古老的驿道旁铺上了往来东西的高速通道,飞驰的火车在提醒着我们,这个国家一直想要变得更好。
"宇宙的故事",由卡尔·萨根主持,讲述宇宙的历史。
"全球战争",关于二战的历史。

"南北战争",由肯·伯恩斯主持,讲述美国内战的历史。

"越南战争",由肯·伯恩斯主持,讲述越南战争的历史

"文明的起源",由肯尼思·克拉克主持,关于西方文明的历史

希望这些推荐对您有所帮助!

能不能推荐几个好点的地理或者历史方面的书籍/影视,主要是历史。(百家讲坛这类的)

纪录片频道有不少的好节目。比较推荐看看以前的一部纪录片叫《当卢浮宫遇到紫禁城》,对东西方文化遭遇时所碰撞出来的火花,剖析的很好。最近的《消失的古滇国》也还可以,就是觉得拍的有点像是纪录片和电视剧的结合体,有点不伦不类orz。。。北京电视台的《档案》节目也不错,讲的也是很中肯的。书籍方面推荐房龙的书籍,还有陈舜臣的相关书籍,他们对于历史的看法还是很有自己的见解,也不存在什么的过多的偏见。柏杨的书也可以看看,但是个人感觉有点小偏激。寰宇地理也很不错。
有几个电视节目:
档案
地理中国
探索发现
故宫 生命的力量 舌尖上的中国
地理中国

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哪一部最好看?

《地理中国:百年地理大发现》每集知识点:

1、鸟之谜

鸟类的特征不在于翅膀和飞翔,而是羽毛,自然界中只有鸟类有羽毛;当时没有鸟类的过渡性化石,鸟类是由其他物种进化而来。

1861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第三年),德国生物学家冯·迈耶在德国索伦霍芬小镇发现距今1.45亿年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化石。

他提出假说,始祖鸟长着翅膀,而且还有羽毛,但是翅膀末端有发达的爪子,长着长长的尾椎骨以及整齐的牙齿,都呈现出爬行动物的特征,证明这是一只具有爬行动物特征的过渡性的鸟。

1868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提出鸟类恐龙起源假说,他分析出始祖鸟后腿与兽脚类恐龙后腿有35处相同特征,但是其他科学家认为这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2、风吟大漠

地球上约有1/5的陆地是沙漠;1895年,瑞典人斯文·赫定从新疆喀什向东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寻找喀拉墩,楼兰、米兰、且末、尼雅、丹丹乌里克,喀拉墩,公元七世纪之后就没有了。

一五计划修建包兰铁路,中间穿过腾格里沙漠,在沙坡头治理流沙,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撰写《向沙漠进军》。

1959年,29岁的朱振达被竺可桢委以重任带领中国第一支沙漠考察队队长。

中国西北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柴达木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

干旱地区的称为沙漠,半干旱地区的称为沙地;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以西的沙漠面积广阔,但形成已有已有百万年的历史,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细润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原因;而贺兰山东部,数百年时间内大片草原变成沙地。

 苏联专家传来了草方格沙障,中国改良从5米见方改为1米见方,麦草长度20厘米;草方格内沙子表面出现一层薄薄的壳状物,麦草腐烂,蓝藻结皮的生物土壤结皮,以后会发展成为更加稳定的藓类结皮,地衣结皮。

3、问天冷暖

19世纪末,阿尔卑斯山上奥地利气象学家汉恩,提出气候稳定不变理论,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气候是一种稳定不变的常态。

20世纪初,美国人霍普金斯用物候现象,提出了霍氏生物物候定律,北美温带区域,维度每向北移动1度,经度向东移动5度,或者海拔上升122米,春季和初夏的物候期将延迟4天,秋季相反。

北美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大陆,没有高山峡谷的阻断,适用霍氏生物物候定律,中国由于占1/4领土的青藏高原而有改变。

国学功底深厚的竺可桢研究中国古籍上记载的物候现象梳理历史气候演变规律,主要是《四库全书》,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的历代主要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负责《四库全书》在战争时期的转移。

亚洲象,5000年前在燕山(京津冀一代)脚下,3000年前在秦岭一带,1500年前在长江中下游一带,500到1000年前在广西广东一代,现今只在云南边境有。

4、黄土天书

1870年,写就了《中国》这部巨著的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在黄土高原上遭遇到沙尘暴,提出“风成假说”。1950年前后,苏联学者帕夫林诺夫依据故乡伏尔加河洪水泛滥的研究经验,提出黄土高原的“水成假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发建设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刘东生来到黄土高原研究。黄土红土交替,红土成因:土壤中的CaCO3随雨水溶解并在在红土层下方沉积成钙结核,俗称料姜土,相对坚硬,而土壤中的Fe被氧化使得土壤逐渐变成红色,形成红土层。

红土层下半部分由于钙结核的沉积坚硬结实,成为能抗压的重要的支架层,建造窑洞时被利用在窑洞的顶部,所以窑洞顶部大多都为红土层。

黄土各处厚度相同,上下层颗粒大小没有明显区别,并没有洪水冲击淤积的厚度不一,大块颗粒在下层的特点,而且太行山上也有黄土存在,所以“水成假说”不对。

刘东生在黄土高原考察了东西走向4条,南北走向6条的10条大剖面,得出黄土颗粒大小区别,并根据黄土带的方向推断出风来的方向在西北方,提出了“新风成说”。

红色土的形成需要充足的雨水,所以推断红色土和黄色土的交替可能是沉积层形成时气候的湿润程度不同;黄土层中的蜗牛壳是干冷型的,红土层中的蜗牛壳是温暖型的。当时学术界普遍认同第四纪有四次大冰期的观点,但是黄土层红土层的交替却有32层,因此第四纪有32次冷暖交替。

做出黄土高原的岩心的古地磁的磁化率分析,海洋科学家用深海钻探技术提取海底沉积物的有孔虫化石并进行氧同位素研究绘制出对应远古地质时期气候冷暖变化曲线,与黄土高原岩心古地磁曲线相符,推翻了经典的第四纪四次大冰期学说。

黄土高原、极地冰芯、深海沉积并列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迁的三大支柱。刘东生2002年获得国际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泰勒奖”,迄今为止是唯一一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大陆人。

5、远古奇花

在地球上迄今为止找不到从无花到有花,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的过渡性物种。有花植物化石应该最早出现在热带,但是找不到更早的化石,只有一亿年的化石。孙革在黑龙江找到了1.25亿年的被子植物化石,星学花序。与一位美国学者在以色列找到的化石“以色列古花”相同。

1.25亿年前中东和远东都有相同的植物,植物的传播需要时间,那么一定还有更早的被子植物。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克拉西洛夫在蒙古发现了比星学花序早几百万年的“古尔万果”化石可能是被子植物。

古尔万果的底层也产狼鳍鱼,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早的真骨鱼类,肯定是比星学花序的底层早。辽西也产狼鳍鱼,孙革去了辽西,1996年发现了1.3亿年前的被子植物化石辽宁古果;而且在地层中发现了古尔万果是裸子植物。

辽宁古果的茎枝太细,不足以支持沉重的上部分,猜测被子植物起源于水中。2000年在辽西发现了中华古果化石,被子植物,茎枝细弱,叶子细而深裂,根部不发达证明不用很深吸收水,证明了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起源于水中。

6、地心烈焰

世界上四大陆地断裂带:东非大裂谷,东亚大裂谷(安徽山东渤海黑龙江西伯利亚),莱茵河裂谷、盆地山岭省。中国国内活火山很少,近百年只有昆仑山有一次爆发。刘嘉麒师从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写就了《中国火山》一书。

1997年,刘嘉麒来到雷州半岛的广东湛江湖光岩,湖光岩是一个玛珥湖,玛珥式火山喷发是指岩浆上涌的过程中,遇到地下水发生爆炸,巨大的水蒸气喷出地表,使地面塌陷形成低平火山口,然后逐渐积水所形成的火山湖就是玛珥湖。

湖光岩的玛珥湖与德国西部艾菲尔高原的玛珥湖并成为姊妹湖。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大陆断裂带,南起莫桑比克中部,在希雷河口分为东西两支,一路北上刺穿红海,直到欧亚大陆,长度将近赤道六分之一周长,拥有世界上四大火山带之一,东非裂谷火山带。

世界上四大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刘嘉麒认为东非大裂谷最终将走向平静,不会继续裂开。

求推荐好看的纪录片。最好是历史类、人文类的。关于世界或者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民间艺术。

有关包括中国的各个世界文明古国的历史的更好!
中央十台的《大国崛起》,历史方面的纪录片,很不错,历史课老师给我们放的典范,《舌尖上的中国》,有关中国美食的,看得口水直流,嘿嘿,《探索与发现》也很不错,中央十台的很多节目都不错,科教频道很有人文气息的。
中华文明
BBC的美丽中国
地理百度个人主页应用程序可以添加国家旅游杂志在线免费的PDF杂志
???纪录片“再说长江,人文地图西安2021 ...
??(了解偏见的喜好,杂志容易被人体吸收的人文类纪录片开始,逐渐提高首选项,然后记得看到书本上的知识,了解生物的起源)。
历史地看演讲室在二楼,以帮助说起
大国掘起
话说长江,敦煌
本文标题: 有什么很不错的有趣的历史地理生物的纪录片或者书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064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哪些诗词是描写重庆的历史上那么多皇帝通过杀兄杀弟继承皇位的,为啥就李世民被黑的最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