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什么敢叫板董卓,称“我的剑未尝不利”

发布时间: 2023-04-07 19:02: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6

河北霸主-袁绍(上)袁绍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袁绍字本初,公元153年出生。同年,其父亲去世,可谓人生开头就来了个大落...

袁绍为什么敢叫板董卓,称“我的剑未尝不利”

河北霸主-袁绍(上)

袁绍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

袁绍字本初,公元153年出生。同年,其父亲去世,可谓人生开头就来了个大落。不过,家世出生显贵,是四世三公的大氏族。虽为长子,可惜却又是庶出,但并不妨碍比自己的弟弟袁术更得人心。

看过演义的朋友,似乎觉得袁绍笨傻无能,被对手各种戏虐。然而能够统领河北四州,称霸一方的人物又岂是如此简单?

“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沮授如此评价袁绍。

本初弱冠的时候,就当了复阳长,也就是复阳的县令。怎奈刚步入仕途,袁绍的母亲又病逝了,于是辞官回家守孝了六年。

东汉末年的车轮疾驰,尽管外面烽火连天,黄巾四起。本初却游历交友,悠悠扬扬的伴随着时光。然而本初的内心绝不会平静,内心一定汹涌澎湃。

转眼,袁绍已经三十五岁了,这一年袁绍出任了西圆八校尉的中军校尉,其中曹操也是其一的典军校尉。随后袁绍在东汉末年的厮杀徐徐拉开帷幕。

第二年,汉室皇宫内率先掀起了腥风血雨。七月,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杀害,袁绍等诛杀宦官,刚稍稳局势。八月,董卓率领西凉猛士席卷入京,一来就要废立皇帝。此刻,正是袁绍奋起提剑:“吾剑未尝不利!”。是四世三公的贵族血统,是汉室正统的桀骜不驯,然而袁绍也仅仅短暂阻拦了董卓一小会,便被迫离京。但满朝之上敢正面交锋董卓的那股英雄气概无可比拟。

三十七岁,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可惜联军终究一盘散沙,维系了两个月的脆弱关系后,便各自散伙了。这也让袁绍意识到,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才具备可控性。

袁绍回到了河北,开始了河北四州的逐鹿。袁绍见朝堂上董卓肆意为害,玩弄献帝于股掌。想到拥立大司马刘虞为帝,可惜刘虞本人不肯。刘虞或许审时度势、或许家人仍在帝都董卓控制下,总之刘虞不愿意当皇帝,袁绍等人便不再强求。其实拥立刘虞,不光是袁绍,而是多数关东群雄的集体愿望。

或许四世三公的威望,或许真心觉得袁绍是大才,总之冀州牧韩馥就将冀州拱手赠与袁绍了。袁绍自领冀州牧,于是有了争霸河北的资本。

冀州牧袁绍在三十九岁,终于和他在河北最大的对手公孙瓒,展开了长达七年的浴血奋战。等到公孙瓒兵败身亡,袁绍也已经四十六岁了。这七年的峥嵘岁月,兵马刀剑,有横尸遍野,有满目凄凉,其中之艰辛必定难以描述。七年间已经让袁绍成为一方霸主,坐拥河北,南向而争天下。

此刻的袁绍兵强马壮,军威鼎盛。沙场点兵步骑十一万,东汉末年第一场关键性大战,官渡之战即将徐徐拉开序幕。

为什么董卓要行废立的时候,袁绍会不要命的反对?

董卓率兵进京后,为了建立其权威,决意实行废立皇帝,以把持朝政。袁绍出身名门,其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称,并且诛杀篡政的宦官,保护少帝有功,个人政治威信在朝廷很高。董卓如果废掉少帝的话,下个皇帝信任的人不是袁绍而是董卓了。这样的话董卓将会一人把持独裁朝政,会直接威胁到袁绍在朝政中的地位。
这段话可以为证:董卓曾以下对袁绍说:“天下之主,应该选择贤明的人。刘协似乎还可以,我想立他为帝。如果还不行,刘氏的后裔也就没有留下的必要了。”袁绍一听非常生气,针锋相对地说:“天底下强大的人,难道只有董公你么!”
早在废立皇帝之前,董卓就想利用袁绍来支持他,可是遭到袁绍的极力反对。袁绍说:“东西两汉王朝恩德布满四海,万民拥戴,国豢民安。今皇上年纪虽小,但并没有恶行传布天下。你如果要罢黜皇上,改立新帝,恐怕没有人赞同你的意见。”董卓听后,凶相毕露,持剑怒叱袁绍说:“我是有意看重你,没想到你如此不识抬举,今天不杀掉你,今后总是祸害!”袁绍也手按剑柄,针锋相对,董卓不敢轻举妄动。
袁绍家族是汉朝最高级的士族,最为帝国最忠诚和坚固的力量,作为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族,还有世代深受皇恩,他自然反对军阀董卓的乱政,无论是从他自身的利益或是自身的阶级还有道义上他肯定是要反对董卓的
袁绍四世三公,世代享受皇恩,可能是受封建思想的禁锢,或许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

九州 • 浅谈

       九州,真是一个让人看到就热血沸腾的字眼啊。首先,九州是一个脱胎自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了中国历史的一个奇幻世界。供作者们合理发挥、共同完善。

        九州朝代:燹(xian)—晁(chao)—贲(ben)—胤(yin)—燮(xie)—晟(sheng)—端(duan)—徵(zhi)—昕(xin)。

       1、燹朝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具体情况不详,存续约350年。有点类似我们的夏朝,至今还有人质疑夏朝的存在。

        2、晁朝,存续约540年,是九州信史的开始。晁高帝将全部领土分为九个州,这是这个世界被称为“九州”的由来。晁朝末期,由于云望运河开凿引起海水倒灌,原本连在一起的九州大陆被内海分隔为东陆、西陆和北陆。《九州•朱颜记》、《九州•青蘅传》故事发生在晁朝初期。斩鞍大大的书我还没看过,不过在《朱颜记》里提到的晁高帝分九州,可以说是开始了九州的历史,是意义巨大的。而类似我们中国历史中的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

       3、贲,存续约400年。

       4、胤,存续约770年。胤朝帝姓为白姓,开国皇帝为胤始帝白胤(即蔷薇皇帝)。《九州•白雀神龟》故事发生在胤朝中晚期,《九州•缥缈录》《九州•旅人》《九州•羽传说》等故事发生在胤末。传说中的《九州•往世书》是风炎皇帝白清羽和麾下铁驷之车苏瑾深、姬扬、李凌心、叶正勋两次北伐北陆蛮族的故事,曾经以狮牙之卷的形式连载于九州志第一季,已绝版,某宝上售价也是蛮贵的。江南没有写完……

       5、燮,存续约120年。燮朝帝姓为姬姓,开国皇帝为羽烈王姬野。传说中的《九州·捭阖录》发生在燮末。依旧是江南的大坑……

       6、晟,存续约300年。晟朝帝姓亦为姬姓,开国皇帝为姬野的后人姬云烈(因姬野将皇位传给其弟姬昌夜,所以燮朝皇位是由昌夜一支继承的,至姬云烈,姬野一支重新夺回帝位),故晟亦称“后燮”,这个和中国历史上北宋南宋的传位方式是一样的。这朝的有关作品有《九州•锁河山》。

       7、端,存续约300年。端朝帝姓为牧云,开国皇帝为端太祖牧云雄疆。《海上牧云记》故事发生在端末。

       8、徵,存续时间超过600年。徵朝帝姓为褚姓,开国皇帝为褚荆。《九州•斛珠夫人》、《九州•缬罗》故事发生在徵中后期。听说萧如瑟大大的《九州•斛珠夫人》很不错,打算去看,主要说的是鲛人的故事。鲛人在《搜神记》、《山海经》中都有记载,虽然都是志怪神话。一听到鲛人,我最先想到的是郭沫若的那首诗歌,“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9、昕,好像是在多事的《九州•跋涉》中有提到,具体未知。

       九州的历史主要是六个智慧种族的历史,人族、蛮族、夸父、鲛人、河络、魅灵。

       我对于九州的了解很有限,毕竟接触时间不长,看的作品不多,只看过《九州•缥缈录》和《九州•海上牧云记》以及一些短篇。

       在九州有名的作品中,这两部书是有一席之地的。说到这两本书就不能不说到江南与今何在,只谈作品,不谈其它。

       先说今何在吧,可能很多人知道他是源于《悟空传》,这本书我也看过,个人觉得此书颠覆了《西游记》的传统形式,这部《悟空传》为《西游记》中的人物灌注了现代的人生价值和精神情感。不再是耳熟能详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它说的是人生。虽说用人生两字概括这本书显得有些苍白或肤浅了,可是用再多华丽或唯美的词难道就能道出这本书的本质了?

       今何在《悟空传》中说:“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这难道不是我们心中最初的孙悟空?快然恣意、无法无天。孙悟空是谁?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齐天大圣!与天同寿,与地齐坤。孙悟空难道不是这样的?难道这样的孙悟空不好?

       至今依然记得少时看西游记电视时,那是呼朋唤友来看,还是想念那时无忧无虑的时光,往事只能回味啊。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孙悟空也是如此,万千人眼里的孙悟空都不尽相同。有时会想为何那只死猴子在我们心中的印象会这么深,后来在网易云戴荃唱的《悟空》评论下找到了答案。“美国有那么多的漫威英雄,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神奇四侠等,而几百年来,我们的英雄只有一个——孙悟空”。

       作家树下野狐说荧屏上最让人难忘的孙悟空有三个,一个是六小龄童,最漂亮最经典,只可惜太温驯了,只有那首压在五指山下的插曲展现了齐天大圣的不羁与痛苦;一个是周星驰,最颠覆最反传统,却又似乎太多情了,是原著里没有的情天大圣;一个是黄渤,最凶暴最桀骜,也最合情理与逻辑。这就是那个猴子给我们留下的很多面的形象,还是那句话,每个人所理解的孙悟空都是不同的。

       说实话,第一次看完《悟空传》我的内心是沉重的,完全不知今何在想说什么,就知道如来和玉帝设了一个局意图使孙悟空和金蝉子屈服,进而有后续的故事。此书有两个时间线,一个是五百年前,一个是五百年后,相互穿插其间构成极戏剧性的轮回。第一次接触就觉得很乱,完全不知在说什么。可是看这书的感动一点也不少,看孙悟空在不断地探索自身就仿如我们在反省自身一般。

       任何一部书自然也会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悟空传》甚至比《西游记》还好,这个观点我不认同。《西游记》毕竟是四大名著之一,虽然说不可或缺地带有封建色彩,告诫百姓们要听话,不要闹事,不得忤逆统治者。强如孙大圣反抗天庭也是被压了五百年,但《西游记》的奇幻色彩是非常之浓厚的,在那个年代来说,吴承恩的想象力的是十分丰富的。而且那种文言白话描述方式,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是写不来的。也有人说《悟空传》不好,因为大多人也说不出这书好在哪?怎么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既然没人说它不好,那就是好,于是乎便也说它好。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好面子,于是《悟空传》被夸的天花乱坠。其实它只是一本小说而已啊,反反复复地争论、探讨真的有意思吗?如今红学的发展状况也是如此,你看一本《红楼梦》养活多少人,这和作者的创作初衷真的不符啊。

       后来今何在再版的时候说“最初写它的时候我不知我想说什么,五年以后我以为我知道了,但已经不能重拾当时的心情了”。旋即释然,看一部作品,不一定要看个明白,只要看的时候,读懂了你需要的一些东西,便足够美好了。

       言归正传说九州,说说今何在大大的《九州•海上牧云记》吧。

       《海上牧云记》开启了九州一个全新的时代——端朝。后续所有有关端朝的作品都是依托其描述而细化设定、设计年表,进而创作成文。

       苏冰为这本书写的题记是“男人总是为了一些女人无法理解的事情而战争,比如天下、家族和荣耀。可有时他们心中深藏的秘密,却连最爱他的女子也不会得知。不论世上存在过多少英雄,最后却只能有一个胜利者。而黄沙之下,总有相拥的白骨,没有人会记得曾经的风华绝代和年少轻狂。 ”

        端朝因其历史因子,多是牧云氏(火凤流云)和穆如氏(麒麟踏风)的是非恩怨以及朝堂风云,即所谓“凤与麟的时代”。

       《海上牧云记》里面,他描述的宏大的场面以及深沉的爱,有时候也会让我折服和惊叹。我喜欢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孤绝冷傲的穆如寒江,百折不挠的硕风和叶,不让须眉的苏语凝,敢爱敢恨的风婷畅、那个永远充满忧伤的绝世佳人盼兮以及款款深情的牧云笙。

       牧云笙这个少年喜欢坐在天启城墙下,看护城河边的柳条,把阳光拨乱成一阙轻弦。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不惜花好几月的时间闷在寝宫里不停的在画纸上一笔笔勾勒他心中女孩的模样,毕竟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另一位主角穆如寒江也是让我神往,天启城下,他竖着“麒麟踏风”旗帜,一人一马,睥睨天下。十六路诸侯莫不侧目,帐下诸将不能敌也,一一被他斩于马下,颇有霸王之风、奉先之勇。

       最后说我最喜欢的《缥缈录》吧,初识江南,始于龙族,也是年龄的原因。江南笔下的多为那种看似懦弱、无能、弱鸡的人,可却似乎又被命运所眷顾又心怀保护身边所有人的理想。深受中二青少年喜爱……啊哈哈哈哈哈。可从《光明皇帝•业火》、《龙族》、《九州缥缈录》来看,江南大大对于文学历史确是有别样见解的。

       例如《光明皇帝•业火》中所引用的诗词《忆秦娥》、《临江仙》等,还有喜欢小山词的叶童。《龙族》里的提到的中国历史白帝公孙述,日本神话天照、月读、须佐之男,北欧神话奥丁、诸神的黄昏,虽然都是乱扯。

       纵观缥缈录全文,也可明显看出作者江南丰富博大的中国文化功底,比如取自汉乐府的莲叶田田,取自唐朝史实的仕女裙裾宴、中国传统的相亲礼节、传统节日习俗,而像诸侯列国勤王、汉人和北方游牧民之间的争斗离合、古墓埋宝剑等桥段,全是中国历史上最容易大书特书津津乐道的常见话题,看书的时候无一不让人感到眼熟。

       其中所虚构的《羽烈帝本纪》、《威武王列传》、《项空月列传》也是仿照《史记》纪传体所写,还有一篇仿《史记》笔法所写的短篇也让我印象深刻:

       初,帝王失位,风云变作。

强雄贵功业而贱人命,恃三尺剑,征诸天下,老弱欲偷生而终乱离,沥血荒野,枯骨相藉。

       是时,天地为熔炉,万物为薪炭,血泪并煎于其中。

       是以英雄有悲世之歌,继而振拔威武,扫荡风云,立南北二朝,握天下之柄。

       还有一个是在大燮神武六年,羽烈王高坐在太清阁的临风处宴饮,对“燮初八柱国”之一的谢太傅说了一段往事。

       帝王端着杯盏眺望远处,“那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知道这个茫茫的世界上,竟然可以有什么东西只属于我,而不属于昌夜。那一夜我都没有睡着,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下了决心。我不要做弟弟的副将,我要做自己的事。如果羽然会和我站在一起,那么漫天诸神也未必都只眷顾昌夜,我要这天下属于我的东西越来越多,我再也不要追随在别人的马后。我再也不要,追随在别人马后!”

       太傅沉吟良久,苦笑着说:“这话可以流传下去么?”

       帝王微笑,“太傅怎么想?”

       太傅思索了良久,“八字而已:可敬可畏,可憎可怖。”

       羽烈王点头,“既然是这样难得的可憎之言,那太傅为我笔录,就在青史上传下去。”

       谢太傅辞世的时候,这段笔录公诸于世。史官录入了《羽烈帝起居注》。

       那时正是敬德帝姬昌夜在位。皇帝阅稿后勃然作色,三个月里斩了史官十七人。可是第十八位长史依旧把这段话入了《羽烈帝起居注》呈上。

       “爱卿不怕死么?”敬德王问长史。

       “是非公论,史官只取真实而载录,”长史道,“先帝和陛下是亲兄弟,先帝是什么样的人,陛下比臣子们更清楚,这段话的真伪陛下心里知道。臣能活多久?可是史官代代,下笔如刻金铁,不漏言,不妄语,世代家风,不能毁在臣手里。臣不改,陛下杀了臣吧。”

       敬德帝沉默良久,伸手比刀形,在史官的脖子上虚砍一记,而后负手离去。最后这段话和羽烈王的其他手稿一起被印行,公然陈列在古镜宫的书架上。

       “他的余威尤烈啊!”又很多年以后,敬德帝对那个史官说,“你们没有错,这话是他特意留给我听的。从很小的时候他就是这样,愤怒不甘,冷眼对人,可是谁会知道,这样的人最终可以一统天下呢?”

       没有人会知道,因为他总是低着头,所以无人看见他眼底的孤独。

       这一段斩史官的桥段是不是很眼熟?和我们小学学过的“崔杼弑君”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在《缥缈录1蛮荒》中,当青阳部与下唐国订盟时,按东陆规矩要互送质子,是不是与历史上春战时诸侯之间一样。当青阳部大君吕嵩二子吕复与四子吕贺因质子之事起冲突时,吕复说:“你的刀利,我的刀未必不利”,私以为是灵感是源于《三国演义》。当董卓掌权后,想废少帝刘辨而改立弘农王刘协(汉献帝),公卿们敢怒不敢言(除丁原死、卢植被贬后),唯有袁绍袁本初不忿其祸乱朝纲,拍案而起。董卓愤而拔剑,袁绍亦拔剑,对其曰:“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且不论袁绍之后的战略失误,就以他这时的勇气来说也是极为出色的。这就是少年意气,这就是鲜衣怒马。

       《缥缈录》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个小小的吕归尘•阿苏勒•帕苏尔,那个看似懦弱却想要保护身边所有人的眼眸清澈的少年。他说:“我曾经立誓要守护青阳和我所爱的的人们,可是我错了。我太自大了啊。其实以我的能力,只能守护那么的几个人而已。可惜他们,全都一个一个地离开我了。”

       “我昭武的理想,已经在七年前的火雷原上,都结束了。”让人既喜欢又心疼。

       其次喜欢的是“素月墨羽”的御殿羽将军息衍,曾倾心于魅灵苏瞬卿,并因此定居南淮。在那座南淮城住了十年,也掩护了她十年。然斯人已逝,是以“悲喜总无泪也,是人间白发,剑胆成灰。”

       在地宫里,息衍转过去看着女人,他只要穿过那片火海就能把她拉出来,他不怕火焰,也不怕崩塌的大殿,可是他觉得女人离他很远,远得一辈子都无法触到她的手。

息衍语录:

       “庙堂既高,箫鼓老也;

       烛泪堆红,几人歌吹。

       人寿百年尔,谁死得其所,

       有生当醉饮,借月照华庭。

       我不见万古英雄曾拔剑,铁笛高吹龙夜吟;

       我不见千载胭脂绯色泪,刺得龙血画眉红。”

       “此生三恨,恨不生在蔷薇皇朝,可以夷平九州;不生在风炎皇朝,可以北克蛮族;不生在北陆宁州,可以看见万千美人迎风举翼,衣白如雪。”

       “在这乱世之中,跟砍下离国公嬴无翳的人头比起来,其他的,都算不得功名。”息衍对姬野说。

       “我只是忽然觉得我对你的背影那么熟悉。仔细回想,每次我们有约都是我去看你的背影,”息衍摇着头,笑了笑,“所以我想看一看你回头。”不知他知不知道苏瞬卿后来偷偷看了一次他的背影……

       “你说你那样的人,本来就该在四处像孤魂那样游荡,只是不小心进了牢笼,”息衍幽幽叹了口气,随手理弦,“其实每个人何尝不是不小心进了牢笼,从此就不敢出去……”

       “是啊,十几年。不过没什么可留恋的了,以前的那些人和事……都不在了。”

       “我在想,从今而后,在我不在这个城市的时候,一年又一年,我种的那些花是不是还会生生发发……或者被人铲平?”息衍淡淡地说,“以前我走过很多城市,总不愿意留下,怕在一个地方住得久了,就再也走不出去。可是走到南淮……偏偏没能走出去,就羁縻了很多年,看遍了这里的大街小巷,种下了那圃花,弄得现在还站在这里……啰啰嗦嗦的像个碎嘴的老头子。”他低头笑笑,摇摇头,像是自嘲。

       “既已没有人听了,又为什么有人要弹?”他轻轻地笑了笑,抛下箜篌,起身走进了大雨,再不回顾。

       这样深情的息将军让我怎么能不喜欢啊。

       说说姬野吧,话说姬野的原型之一是赵匡胤,不好意思,我没看出来,可能还是我见识不够吧。 姬野遇威武王嬴无翳说“我遇王,而知天下偌大”,与阿苏勒的一生之盟,进而走上帝王之路。可是就算姬野当上皇帝后,在那双黑眸里,我看到的依然是永远消弥不了的孤独。

       水畔听钟七十年,便了却了此生。

       南淮是不是那个南淮都无所谓,可是和你一起偷花、跳板、打枣子的人,都已经不在了。

       是以悲喜总无泪也,是人间白发,剑胆成灰。

       繁花落尽时,冥云散去间。

       长风啸雄骑,狂日逐波澜。

       血满英雄路,功成万骨枯。

       梦醒花犹存,铁甲依然在!

       铁甲依然在!

       依然在!

                             

                                                          2021.6.3

                                                            于浮梁
本文标题: 袁绍为什么敢叫板董卓,称“我的剑未尝不利”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9996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对向蔡分手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考古学家们把新石器时代以来,所有看起来,有长长身体,没有脚,有个大头,的东西都叫“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