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朱元璋是如何教他的后代子孙当皇帝的吗

发布时间: 2023-03-28 09:01: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3

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管理家族后代的名字的?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农民皇帝,但是这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在起名字这件...

你知道朱元璋是如何教他的后代子孙当皇帝的吗

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管理家族后代的名字的?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农民皇帝,但是这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在起名字这件事情上,还是很讲究的。在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他给自己的儿子们立了规矩,子孙的名字命名必须按照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的来,所以明朝时期的皇室后代们,仅仅从名字上就能够看出是朱元璋哪一位皇子的后代了。

首先,朱元璋给自己的嫡长子朱标的子孙后代定了“允文遵祖训...”等字,所以朱标的儿子名字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允字,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就是这么命名的。而朱棣一脉则是用“高瞻祁见佑...”等字,朱棣的儿子都是叫朱高炽、朱高煦等,朱棣的孙子辈则有朱瞻基,曾孙辈则有朱祁镇、朱祁钰等,而后的明宪宗朱见深、明睿宗朱祐杬都是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规矩来起名字的。

据悉,当时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们都选了几十个字,但是很遗憾的是,明朝并没能坚持到朱元璋选取的这些字用完。另外,朱元璋还要求自己的子孙后代的名字中,第二个字必须带有五行中的某一个项,例如朱棣的儿子们的名字都必须带火,例如朱高炽、朱高煦,朱瞻基的儿子们都必须带金,例如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是,所以说朱元璋对于自己子孙后代们的名字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以至于我们说明朝时期的皇室后代的时候,很容易看出谁跟谁是一脉的。

不过,朱元璋的这套取名方式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方便后面的朝代斩杀朱元璋的后代。当时李自成、张献忠、后金势力同时攻打明朝,很多明朝的皇室贵族因此遭难,而他们寻找明朝皇室贵族就是靠朱元璋的这套方法。

他为自己的后代制定了一套规则,选择了一些字作为排行,给他的后代命名,非常的有规律,而且也很好听。
朱元璋是根据五行八卦来给自己的后代起名字的,还有辈分之分,每一辈人的名字都会有不同。
朱元璋孩子包括孙子的名字都是以数字命名,因为他的名字是朱重八,所以希望用这种方式传承下去。

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hcl664 知道合伙人
历史类认证行家 2021-01-30
燕王朱棣就是明成祖,是通过叛乱夺取政权当上皇帝的。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奉天靖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
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决定先削那些力量较小的藩王,于是首先袭执周王朱橚 ,把他废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于大同,囚齐王朱榑于京师,湘王朱柏自焚死。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建文帝以为准备停当了,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没有成功,再加上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朱棣于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无大将可用,只好起用幸存的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以北平(今北京)为基地,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 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死于宫中,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太宗,嘉靖时期改为明成祖。
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明朝皇帝的名字暗藏玄机,看朱元璋是怎样为自己的子孙

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一家为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金木水火土为序。

我们看一下朱元璋的儿子朱标、朱棣等名字中都有一个木字旁,孙子这一代也就是第三代朱允炆、朱高炽、朱高燧等,名字中都有一个火字旁,第四代的朱瞻基等名字中都有一个土字底,第五代的朱祁镇、朱祁钰等名字中都是金字旁,第六代的朱见深、朱见济等名字中都有三点水,第七代的朱佑樘又是木字旁,第八代的朱厚照、朱厚熜都是火字旁或和火有关(照的意思有火光和阳光才能照亮),第九代的朱载垕是土字底,第十代的朱翊钧是金字旁,第十一代的朱常洛、朱常洵又是“三点水”,第十二代的朱由校、朱由检是木字旁。以火土金水木相生之顺序,依次以偏旁命,相当整齐,很有规律。

朱元璋是如何“严教子、严治家”的呢?

朱元璋元末大乱中脱颖而出,甚至手上沾满了鲜血,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不得不说,他其实是一个尽心地父亲,虽然工作繁忙却一直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

朱元璋因为小时候没机会上学非常遗憾,所以他给孩子找最好的老师,接受最好的教育

在至正二十四年,那时候朱元璋还是吴王,局势稍微稳定些便给自己的孩子找了老师,这个老师就是当世大儒宋濂,朱元璋选这个老师选的就很好,而且是花了心思地,因为宋濂最符合朱元璋的心意。

朱元璋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他曾经这么说过:

朕诸子将有天下国家之责,功臣子弟将有职任之寄,教之之道,当以正心为本,心正则万事皆理矣。苟导之不以正,为众欲所攻,其害不可胜言。

可见朱元璋想要自己的孩子有能力担天下之大责,但更重要的还是以正心为本。刘伯温也非常有学问,但是他就不适合教导皇子,因为刘基是地主出身,又是隐士,常饮酒作乐,与朋友诗文相和,若教皇子必是“霸道”。

望子成龙虽然是每个父亲的心愿,但是朱元璋认为如果没这个本事也要会做人,所谓教书育人正是以育人为本,以正心为本。要从书本中学到真正的道理,毋徒效文士记诵词章。

宋濂从贫苦中长大,又十分有学问,而且高尚品格,正如他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所说一样:“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样的人正是朱元璋喜欢的老师,他教的“王道”,由他教导皇子更能体会民间疾苦,创业不易,懂兄友弟恭、孝悌之义。于是“令濂为之师,濂傅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

电视剧《朱元璋》中,朱元璋和宋濂讨论皇子教育问题

找到了好老师还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小孩子在家自己一个人看书很容易走神,如果在学校看到别人都在学习,自己也就跟着学了。

朱元璋也懂得学习氛围的重要性,“选才俊之士充伴读,时时赐宴赋诗,商攉古今”。这学习氛围就有了。

同样的,孩子的生长环境也很重要,古有孟母三迁便是明证。朱元璋认为:人之相与,气习易移,与正人处,则日习于正,与邪人处,则日习于邪。所以他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身边佞人的,宾客、士人都要经过严密的审查,以免把自己的孩子带坏。

在家庭方面,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朱元璋对皇子们是言传身教

朱元璋说:朕历年久而益惧者,恐为治之心有懈也。懈心一生,百事皆废,生民休戚系焉。故日慎一日,惟恐弗及。


朱元璋最害怕的其实是自己变得懒惰,所以他最不喜欢的也是懒惰的孩子。那么如何才能勤勉呢?必须要有敬畏之心,居安思危才能勤奋,危机感会推着你前进,变得更优秀。

朱元璋说:“四海渐平,岂不欲休养以自娱?然所畏者天,所惧者民”,我作为皇帝尚且谨慎小心,每天努力工作,畏惧天意,畏惧民心,你们身为皇子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所以做事不能肆无忌惮,欺压百姓,只凭自己所好。

早年的贫苦经历更是让朱元璋明白生活不易,百姓不易,即使做了皇帝也绝对不能奢侈浪费,节俭也是他对皇子的要求,但若朱元璋是一个奢靡的人,他教导皇子要节俭又怎么会听从呢?正如《论语》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朱元璋做什么事情必然以身作则,能用铜则不用金,自己的衣服大臣都能看出来明显的清洗痕迹。

他曾对皇子说:夫货财声色为戕德之斧斤,苟溺于所好,则必为其陷矣。汝等其慎之。

以前宫殿华美,墙上皆是图画,而朱元璋别出心裁,在墙上刻“古人行事可为鉴戒者”事例,倒是类似于现在学校挂着的各种名人名言,以此时刻警惕自己,教导皇子。

孔子因材施教,朱元璋也懂得这个道理,而朱元璋是因责施教。朱标是太子,所以朱元璋教导他们为君之道,而其他皇子是藩王,朱元璋则教导他们为臣之道。

亲王居国要谨守藩辅之礼,天子也要勿失亲亲之义。亲王不能因为和天子是兄弟就不尊重天子,不懂君臣之礼,天子也不能因为自己是皇帝就忘记了亲王是自己的兄弟。

朱元璋非常注重亲情,绝不允许出现像唐太宗兄弟阋墙之事,所以朱元璋非常注重礼仪,培养家庭中的地位观念,如皇太子、亲王于天子前要自称长子某,第几子某,称天子日父皇陛下,称皇后日母后殿下等。

其他的大多都是《弟子规》中的内容,如“父母呼,应勿缓”,“晨则省,昏则定”等等,这便是朱元璋在家庭中定的规矩,也就是家规吧,我觉得家规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小便养成了好的习惯,而习惯是很难轻易更改的。

在朱元璋的家庭教育中朱标起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朱元璋为了让皇子养成服从长兄,尊重长兄的习惯,经常是自己唱白脸让朱标唱红脸,从一些小事就能看得出来。

晋恭王棡在国多不法。或告棡有异谋。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二十四年,太子巡陕西归,桐随来朝,敕归藩。

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了,可能很多人没有这种感受,我就有个哥哥,小时候我犯了什么错我哥都揽在自己身上,经常护着我,所以我很尊重我哥,他瞪眼比我爸还吓人。其实朱标便是哥哥这样的角色,一种长兄如父的角色,兄弟姐妹之间有什么矛盾都会让朱标说句公道话,在受到朱元璋训斥的时候也有朱标陪他们挨罚,为他们辩解,这样朱标在弟弟心目中的形象就建立起来了。

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一种阴暗的手段,毕竟长兄对弟弟的爱护是真的,弟弟的尊重是真的,父亲的疼爱也是真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听得再多也要自己去亲身体会

皇子接受的教育定然是国家顶尖水平,但只是知道的多,远不如自己亲身去体会。正如现在某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无法理解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没有出过国,没有坐过飞机。朱元璋认为自己的儿子整日生活在太平之下,根本无法理解普通百姓的艰苦。

朱元璋曾经要饭的那几年,走了很多地方,也正是那段经历才奠定了他的帝王基业。所以朱元璋不是一个把孩子就囚禁在牢笼里的家长。

朱元璋对皇子说:人情贵则必骄,逸则忘劳,智周万物,心体众情, 斯为人上之道。今国家初定,民始息肩,汝能知其劳乎?

而且一直呆在家里其实也挺闷的慌,疫情在家呆那么久我脑子都有点不灵光了,所以出去走走很好。

于是太祖遣世子标,次子樉,往临濠谒陵,游历山川,经历田野,遍历农家。为了让皇子更好的观察民情,朱元璋是不允许他们坐轿子的,十分之七的路程骑马,剩下的路程则要步行。

古代男子十六岁成年,皇子成年以后便要准备就藩,朱元璋会在皇子就藩之前让他们体验民间之疾苦。比如朱棣就藩前就和兄弟们在中都凤阳带了三四年。

由上可见,朱元璋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是一个很出色的父亲,虽然他孩子很多而且国事繁忙,但从来没有让皇子放任自流。无论是给孩子找老师,自己言传身教或是让他们自己体会这个世界,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他都做得很好,而且别出心裁,甚至很多地方值得我们现在的父母借鉴。

朱元璋是通过严格的教育自己的儿子以及严格的管理自己的家庭来做到的,因为他这样能够让自己做到这些准则。
朱元璋在登基以后,请了许多好的老师来教自己的孩子,并且孩子不好好学习就打。并且对自己家里面也管教非常严。
朱元璋从小对自己的儿子就特别严苛,让他们从小就学习大量的知识。
对于犯罪犯法的子女,朱元璋一向不姑息,严惩不贷。朱文正因为在南昌的种种罪行,最后被朱元璋投入大牢,软禁而死。
本文标题: 你知道朱元璋是如何教他的后代子孙当皇帝的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9686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王朝织田信长为什么在本能寺逃不出来 躲进密室,地窖,茅坑,房梁,柜子不行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