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伊朗高原自然环境并不好,自古以来却形成了诸多统一且强大的帝国

发布时间: 2023-03-02 04:00: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2

伊朗高原的自然环境伊朗高原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中央部分大部为较平坦。高原上多小型内陆盆地。北部有厄尔布尔士山脉,海...

为什么伊朗高原自然环境并不好,自古以来却形成了诸多统一且强大的帝国

伊朗高原的自然环境

伊朗高原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中央部分大部为较平坦。高原上多小型内陆盆地。北部有厄尔布尔士山脉,海拔2400-3000千米,主峰达马万德山海拔5671米,是一座死火山,为伊朗最高峰。西南部为厄尔布尔士山与科彼特山,东部为加恩-比尔兼德高地,北部有厄尔布兹山脉,德马万德峰海拔5670米,为伊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宽阔的扎格罗斯山山系,约占国土面积一半。中部为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有卡维尔荒漠与卢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余米。里海沿岸狭窄的平原上,覆盖着肥沃的冲积土。西北部是亚美尼亚高原的一部分,多山间盆地,有全国最大的乌尔米耶湖。西南部和南部为许多平行的山岭,把伊朗内地与海隔开。东部地区是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著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东南部在伊朗境内。

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统一的关系

古代中国,其地理环境的特征——偏居一方和相对封闭。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北面是常年冰封的西伯利亚荒原,西面和南面环绕着大漠荒沙,高耸入云的昆仑山、阿尔泰山及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是浩瀚无限的太平洋。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分布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
这种辽阔的平原大河及近乎封闭状态的地理环境,非常有利于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农耕文明的形成,诱发封闭文明的产生。封闭的生存空间,不仅无法借助外部力量,且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古代中国人为了生存发展,为了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艰苦的斗争,为了兴修水利,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就建立了血脉相连的大共同体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这样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基础上的专制统治就逐渐形成了。
同时,辽阔的大平原,也是的统治着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将每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之中,因此,统一、专制、中央集权就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
中国古代的统一一般是相对于两个地方来说的,一个是欧洲,尤其是中西欧;另一个是印度。中国基本能保持200万平方公里以上,即秦朝时期奠定的版图,而其他的都是些小国家。印度会比较大,印度北边统一过多次,但是只有莫卧儿一个国家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统一,其它的都不过三代,这与中国动辄200年的统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汉、唐明清都超过了200年,北宋也接近两百年。
有人认为中国的统一是因为中国东部的两大平原——华北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导致的,但其实不是,因为这两个平原加起来也只有70万平方公里,比印度河平原要小,也不比西欧平原大很多。有人说其他地方没有统一是因为地理分割,比如西班牙与法国有比利牛斯山、意大利之外有阿尔卑斯山、匈牙利平原也不大等,但忽略了意大利从公元5世纪起到公元19世纪一直就没统一过,同样也忽略了中国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有着平均海拔1000多米的太行山、四川盆地与外界仅有两三条难走的山路等中国地理其实也是分割的,更忽略了印度相比中国分割程度很低:北印度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平原没怎么统一过、南北印度分界的山脉仅有500米高。
中国的统一一定是因为中国有什么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而不是像大平原、地理分割之类的其他地方也有的,不然就解释不了为什么他们没统一。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就能明白,其实他们统一之后之所以没能维持下去,是因为分封制,西欧也统一过,但一代之后就分封变成了多个国家。而中国能集中起来,是因为中国有集中的传统,没有集中的传统的那就都分封了,只不过大还是小——农耕地区的小、游牧地区的大。中国为什么有集中的传统,我认为是黄河。黄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河,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大的改道26次,为了治水必须团结。而中国最早的王朝就是因为治水产生的,这可以佐证这一点。其他地区没有黄河这样的河,其他河流没有任何一条像黄河这样经常决口的,所以中国人必须集中起来才能治河、才能生存。
中国处于最大大陆(亚洲)和最大洋(太平洋)的交界处,这个是最大的地理特征。其次是西高东低,境内发育多条贯穿东西的大河。
在这样的背景下,每年的季风气候特征最为显著。并且随天气情况不同,在境内多发局部性的灾害天气。小型国家在抵挡灾害的能力比较有限,很难在管理范围之内形成好的机制。这个是长期处于统一的主要原因。
分裂的原因也多来至于强季风影响下的经济基础的划分,降水较多的农耕文明和降水较少的草原文明之间的斗争。但无论是谁获胜,统治的主要区域都会集中在相对比较发达的农耕区。适应于农耕文明的统治方式会被统治者保留。
这就是中国文明长期处于统治,且文明不断的地理基础。大家觉得对否?

伊朗,是哪个国家的?

伊朗不属于哪个国家,伊朗自身就是一个国家,全名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国土面积约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国家是由领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扩展资料:

伊斯兰共和国 时间: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1978年,各地游行示威不断升级,群众抬着霍梅尼的画像,高呼“打倒国王,建立伊斯兰教国家”的口号。1978年8月,国王巴列维更换内阁,宣布对首都德黑兰等12个大城市实行军事管制,并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反对者。

在德黑兰,有数万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积的不满情绪至此达到了巅峰,最终引发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全国各地大规模的示威和罢工造成石油工业停产,交通中断。伊朗军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国性的动乱。

1979年1月16日,国王礼萨·巴列维被迫出国“长期度假”,委任沙普尔·巴赫蒂亚尔组织内阁。2月1日,霍梅尼结束长达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兰,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度,成立伊斯兰临时革命政府。
1、伊朗不属于哪个国家,伊朗自身就是一个国家,全名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
2、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

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国土面积约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3、国家是由领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斯兰文明体系中,最特别,最不被人理解的大国。但了解这个大国对理解今日的中东格局无疑是有意义的。

伊朗就是波斯,是人类的第一个跨越三大洲的世界帝国,有辉煌的历史。伊朗的本土也就是伊朗高原,无疑是个典型的古代帝国摇篮。高原的地理条件让它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有利位置,古老的伊朗高原是兼具农牧业的,但应该强调伊朗主要是农业的,而非牧业的,这使它的文明传承有序而非游牧帝国式的前仆后继。伊朗高原能够提供一个强权初生所需要的资源和人口,随着强权的壮大超出了高原的承载
伊朗不属于哪个国家,伊朗自身就是一个国家,全名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国土面积约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国家是由领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扩展资料:

伊斯兰共和国 时间: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1978年,各地游行示威不断升级,群众抬着霍梅尼的画像,高呼“打倒国王,建立伊斯兰教国家”的口号。1978年8月,国王巴列维更换内阁,宣布对首都德黑兰等12个大城市实行军事管制,并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反对者。

在德黑兰,有数万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积的不满情绪至此达到了巅峰,最终引发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全国各地大规模的示威和罢工造成石油工业停产,交通中断。伊朗军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国性的动乱。

1979年1月16日,国王礼萨·巴列维被迫出国“长期度假”,委任沙普尔·巴赫蒂亚尔组织内阁。2月1日,霍梅尼结束长达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兰,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度,成立伊斯兰临时革命政府。

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马
谈到伊朗就不能绕过它的历史和地理,这是塑造今日伊朗,使其在中东地区如此特别的最根本力量。伊朗就是波斯,是人类的第一个跨越三大洲的世界帝国,有辉煌的历史。伊朗的本土也就是伊朗高原,无疑是个典型的古代帝国摇篮。高原的地理条件让它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有利位置,古老的伊朗高原是兼具农牧业的,但应该强调伊朗主要是农业的,而非牧业的,这使它的文明传承有序而非游牧帝国式的前仆后继。伊朗高原能够提供一个强权初生所需要的资源和人口,随着强权的壮大超出了高原的承载范围,就必然要冲下高原成就一个帝国。

古波斯帝国宫城遗址

传统上伊朗有两个半战略方向。第一个是呼罗珊地区,从伊朗东部到阿富汗一直到广阔的草原,是雅利安人的起源之地,是古代的呼罗珊地区。即使对于伊朗来说,这里也是各种叛服无常的各种蛮族的发源地,是保卫伊朗高原的屏障和前沿。另一个方向当然是两河流域,只有拿下这里,奔向地中海伊朗才能成为一个帝国。还有半个方向是南亚次大陆,虽然雅利安人征服了这里,但由于自然地理的限制,伊朗的力量几乎不可能越过苏莱曼山脉,不过历史上伊朗对这个方向始终是有影响力的。这种大的地缘格局从波斯帝国到今天,仍然是有一定价值的。

伊朗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伊朗是中东地区最有资格谈文明的国家之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古国,传统强国。伊朗高原的文明一直是延续的,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突厥人都无法彻底征服它。但自阿拉伯帝国之后,伊朗所代表的波斯文明体系就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长期处于守势。伊朗作为一个独立的少数派,它就需要标定自己,它在中东文明的系统里就必须要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不然它作为少数就被融合掉了。所以它无论是教派上,政治上,还是文化与自我意识上都和中东的其他地区是不一致的,是有矛盾的,这其实是它自我存续的手段。

所以说在传统的中东范围内,伊朗人和阿拉伯人是有矛盾的,这不仅仅是教派上,是带有根本性质的,没有这种矛盾,波斯文明就不能存续了。不要看伊朗人嘴上怎么说,一千多年下来,这种矛盾恐怕还要大于它和以色列这个欧美列强插进中东的桥头堡的矛盾。这些年来,包括两伊战争在内,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这两股力量一直是在斗争的,也包括对伊朗的制裁,阿拉伯人也是出了力的。
伊朗,是一个单独的国家,位于中东波斯湾地区,首都德黑兰!

原来文明的巴比伦现在为什么是一片废墟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多方面的:
  古巴比伦由于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导致对耕地和木材的需求增大,于是开荒伐林,改森林为农田;没有森林作固定水土作用,故以开始出现沙化,水土流失等,而农田也逐渐变为沙漠;农田不足自然造成粮食不足,粮食不足便又造成了国家的内乱,国家内乱自然使国力衰退,予周边蛮族以可乘之机
  古巴比伦自然条件很好…它就是因为两河流域土地十分肥沃引起周边民族争夺才灭亡的…要实在是和地理联系就说地理位置不好,空间狭小发展余地不大,地势低平不利于军事防御,气候不稳定自然灾害频繁…
  首先由于发展太狂了,导致土地严重沙化。第二战阵太多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两河之间的地方)大约在公元前19世纪(中国夏朝的时候)就孕育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这个地区由于没有天然的屏障,所以产生了古巴比伦多样化的文化发展趋势。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地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每年春天,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这两条河就在美索不达米亚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一个流传到今天的巴比伦神话,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形:一位巴比伦国王的祖先梦见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诉他,洪水就要淹没大地,来惩罚人类的罪恶。因为他一向对神十分虔诚,所以神要搭救他。这个人听从神的吩咐,造了一只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还带了几只动物和一些种子。没过多久,乌云布满天空,黑暗笼罩了大地,狂风暴雨袭来,滔滔洪水淹没了一切生命,只有那只方舟在茫茫无边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风住了,河水平静下来。这时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动物放出方舟,将种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开始了。人类许多民族的神话都受到巴比伦这个古老传说的影响。西方著名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也是从这个传说演变来的:一个叫诺亚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只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过了水灾。当洪水退落的时候,挪亚放出一只鸽子。不久,鸽子衔着一片新拧下的橄榄叶子飞回来,使挪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万物又恢复了生命。后来,西方人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当然,无论是神仙还是和平鸽,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要战胜洪水,还得靠人们自己。巴比伦人在和洪水斗争中,学会了修堤筑坝,开渠造河。当洪水被制服以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滥的好处。泛滥的洪水带来大量淤泥,使两岸的土壤变得十分肥沃。再加上这里阳光强烈,水量充足,庄稼年年丰收。据说,小麦最早就是生长在巴比伦的。 住在巴比伦北面的亚述人十分强悍。公元前8世纪(中国已经进入春秋时代),亚述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巴比伦被它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埃及,也都先后归入它的版图。除了希腊和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几乎都被它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的迦勒底人联合东边的米堤亚人进攻亚达。他们手执带血的长矛和盾牌冲进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杀,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亚述最后一代国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宫殿一起被烧成灰烬。从此,这个庞大帝国连同它的首都就从地面上消失了。 底格里斯河边有两堆很大的荒丘,据说是尼尼微的遗址。1845年,英国人拉雅得在这里发掘出两座亚述王宫,发现了著名的带有双翼的人头牛身巨大雕像和许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后来他继续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宫大厅。但是,这里并不是尼尼微,而是亚述的另一个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宫殿遗址。这座宫殿曾经遭到米堤亚人的焚毁。许多刻有图画和楔形文字的泥版还有大火烧过的痕迹。王宫的两间藏书室堆满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长3米,宽2米多,最小的还不到1寸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亚述的图书,内容很丰富,包括历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过了几年,考古学家拉萨姆又发现了亚述巴尼拔王的王宫大殿和另一处王宫藏书室。藏书室内收藏的泥版文书上,刻有许多关于亚述和巴比伦的神话。亚述的宫殿是由成千上万的奴隶修建的,他们多半是亚述人在战争中掠夺来的俘虏。奴隶劳动的时候,有的带着锁链和脚镣,有的被铁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边还有手执武器的兵士监视着。反映这些场面的图画也被发掘出来了。在尼尼微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亚述帝国兴衰的历史。 战胜了亚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和那个被亚述灭掉的古巴比伦王国区别开,人们把它叫做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伦城建成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它的规模就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壮观的。城市是方形的,每边长22.2公里。围绕城市的城墙大约有8.5米高,是用砖砌和油漆浇灌而成的。四匹马拉的战车可以在宽阔的城墙上奔驰。全城有100扇用铜做成的城门。城墙周围还有很深的护城河。幼发拉底河从城墙下流进来,穿城而过。巴比伦城里还有一座很大的皇宫,皇宫内修建了一个“空中花园”,被后世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国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间(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伦的国力最为强大。他率兵攻打叙利亚,出兵巴勒斯坦,夺占耶路撒冷,灭掉犹太王国,强迫犹太人迁居巴比伦当奴隶,成为“巴比伦之囚”。在晚年,他还侵入埃及。在这几十年里,巴比伦城人口达到10多万,还有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奴隶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强盛的背后,已经埋伏了危机,被征服的外族人对巴比伦奴隶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断发生,本族的贫民和农民因破产沦为奴隶,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后,国内政局立即动荡起来,6年中8个国王被废,其中两个被杀。在东面,力量越来越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的盟邦米堤亚,对巴比伦形成了大军压境的局面。 巴比伦的奴隶主们忙于争权夺利,纵情享乐,他们以为他们的城墙是那样高大而坚固,谁也攻不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利用穿过城墙的幼发拉底河打进来。一天晚上,巴比伦的一个年轻王子正在举行狂欢宴会。波斯王居鲁士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中修筑了一座水坝,把河水放到坝的一边去。他的军队从另一边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进到城里,未经交战就占领了巴比伦。据说,有一些巴比伦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内应。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国春秋末年)。 存在仅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了。巴比伦的繁华,巴比伦的奇迹,巴比伦的高墙铜门和它的“空中花园”,都变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废土。
  两河流域是个民族冲突的危险地带,在巴比伦之前已经有不少民族遭遇灭杀
  2300BC,那是最有实力的是SUMER,不过他们没能控制两河流域
  2300BC-1800BC,就是AKKAD作主,他们控制了两河流域,不过是不稳定的帝国
  1800BC-1700BC,巴比伦王Hammurabi建立了法律,并且宣布自己城邦的神是最高的神,利用外交手段使得巴比伦强大,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
  其后,到1200BC-800BC,ASSYR因为铁器的使用,加上其游牧的民族特性,拥有比使用青铜的奴隶国家更强的军事实力,横扫两河流域,巴勒斯坦,东土耳其.巴比伦人的王国灭亡.
  但是到700BC-600BC,Chaldean而同样的原因击败了ASSYR.
  最后,波斯人于500BC,以常备军队和新的体制Zoroastrianism-并非由自己的文化主导,只要求各被征服地承认自己的统治(不好意思,我不清楚中文叫什么)征服了现伊朗,现伊拉克,巴勒斯坦,土耳其.
  这说明,在这民族多元的地区,那些曾经强大却因此不改革的民族和国家,很容易被那些为求强大而使用先进体制的民族和国家取代.
  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

  战争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可能和沙漠化有关!楼主可以用百度Goolgo一下:古巴比伦文明!

试对比古代西亚,埃及的自然环境,并说明自然环境对早期文明产生的影响!~

请大家好好的对比一下rn帮帮小弟吧!~~~
  西亚
  (West Asia)又称西南亚。亚洲西南部地理区。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在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泊)之间,故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小亚细亚半岛。包括的国家有现在的伊朗、伊拉克、格鲁吉亚在亚洲的地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在亚洲的地区、土耳其在亚洲的地区、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在亚洲的地区、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也门、阿曼等国。面积约718万平方公里(包括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6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土耳其在欧洲的2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总面积的16%。
  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丝绸之路”由中国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经巴基斯坦、再由西亚到欧洲的。因此,西亚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洋五海的现代陆海空交通枢纽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地形高原为主的。西亚东部为伊朗高原,往西有亚美尼亚火山高原和小亚细亚半岛的安纳托利亚高原,都是被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褶皱山脉环绕的内陆高原,其边缘分布着许多高大山系。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一个由前寒武纪古陆形成的台地高原。平原面积不大,主要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外高加索的库拉河谷地平原。在地质史上,西亚高原有多次火山活动,形成了大面积的熔岩台地。有众多火山分布,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也相当频繁。外力地貌以干旱风沙地貌为主,沙漠分布很广。
  气候干燥。北回归线从本区中部穿过,大部分地域处于副热带高压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之下,同时,本区西南临干旱的北非,加之高原边缘有高大山系环绕,所以气候干燥,多属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很少,蒸发强烈。年降水量多在250毫米以下,降水较多地区一般也不超过500毫米,仅山地和地中海沿岸地带降水较丰富。地中海东岸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式气候。阿拉伯半岛等地降水稀少,是世界著名的干燥气候区。受降水和地形的制约,本区内陆流域及无流区面积广大,地表径流贫乏,河网稀疏。除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外,多为短小河流,大部分发源于高原边缘山地,靠冰川融雪水补给,河流水量较小,季节变化显著。
  荒漠、半荒漠景观。西亚自然植被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荒漠及半荒漠(荒漠草原),植被稀疏,种类很少,且有显著耐干旱特征;发达的根系、肉质茎、针状叶,多为矮生和垫状灌木,多一年生的短生植物和多年生假短生植物。森林主要分布在向风多雨的山地。地表大多裸露,水草较丰富的绿洲多分布在沿海低地以及干河床沿岸等水分较充足地区,绿洲上生长的枣椰林是其特殊景观。

  埃及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罗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千米)。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37米。气候干热,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达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区终年很少降雨。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铁、锰等。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领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岛这一小部分领土在亚洲。在行政上,划分为8个经济区,每区包括一个或几个省,全国共有26个省。埃及地处欧亚非之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无甚大山,沙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6%。
  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是“埃及的母亲”。它是非洲第一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全长6670余千米。它由发源于乌干达的白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汇合之后流入埃及。从南到北纵贯埃及东部,在埃及境内一段长达1530千米,确是具有舟楫、灌溉之利的重要的水利资源。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了其光辉灿烂的古文化。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一般把埃及分为4个地区——尼罗河流域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西部沙漠地区、东部沙漠地区、西奈半岛地区。开罗以南是宽约3~16千米的尼罗河绿色长廊,一般称为上埃及。开罗以北称为下埃及。亚历山大和塞得港之间是尼罗河三角洲的冲积平原,面积约2万~4万平方千米。过去,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给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冲积物。这里是埃及古文化的发祥地,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地区,埃及绝大部分人口集中于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尼罗河以西的西部沙漠又叫利比亚沙漠。它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约占埃及面积的2/3。它的南部海拔350~500米,大吉勒夫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中部和北部多洼地,以盖塔拉洼地面积最大。有地下水的洼地形成绿洲。
  尼罗河以东的东部沙漠,亦称阿拉伯沙漠。它直逼红海之滨,地势由东向西倾斜,红海沿岸多山,海拔1500米左右。
  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的西南部,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占埃及面积的6.38%。地中海沿岸多沙丘,北部低地是蒂赫沙漠,多间歇性河流和干涸的河床。东部为高原,圣卡特琳山海拔2637米,是埃及的最高山峰,相传是摩西受“十诫”的地方。

  从上面可以看到埃及是一个农业国家,而西亚比较重视商业。埃及虽然是在沙漠了,但因为有尼罗河,所以农业还是很发达的。而西亚就不同,它的自然环境注定了它的农业比不上埃及。
根据现在的考古研究,其实两河流域的文明发源要比埃及还早,不过两河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而埃及统一了。
埃及文明的母亲是尼罗河,没有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就没有埃及文明,而两河文明则是人类劳动的结晶。人们挖开了无数的沟壑灌溉农田,才使这个地区繁荣起来。很奇怪的是为什么人类会选择在这两片沙漠地区开始发展文明,其实很有可能的是因为这里肥沃的土地,虽然沙漠环境很不好,但是相比贫瘠的山地可能还是要好点。
我个人的看法,埃及文明的发展得益于中央集权的建立,使得整个国家能更加高效的运转,而正好相反,两河文明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是分裂的城邦?可能是因为没有这个需要,而且位于东西方贸易(贸易的重要性其实一直被中国历史学界忽略,也许只是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忽略)的中间,使得要统一并不容易,获利可能也不如城邦好。
当然只是个人看法。
埃及文明的年表我不记得了,但是埃及在古王朝和中王朝交点曾经被来自南方的黑人征服过,后来又被崛起的世界第一个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国征服,最后古典埃及的消灭则是因为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在埃及的 土地上建立了半希腊的托勒密帝国,后来又并入罗马帝国。直至东罗马帝国的埃及省被阿拉伯帝国夺取。
两河的历史我不是很清楚,就不乱说了。
这跟地理有关系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中下游平原都是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缓 温度适宜 易于发展农业
本文标题: 为什么伊朗高原自然环境并不好,自古以来却形成了诸多统一且强大的帝国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890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明朝守云南 200 多年的沐王府是什么来头为什么历史当中的许多军师那么厉害,却不自己做主公,还要依附别的主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