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倒回,董卓进京后到底应该怎么走

发布时间: 2023-02-15 07:59:5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4

董卓进京只有三千兵力,为何各方势力都被其收复,他用了什么手段?董卓带领三千兵马进洛阳,谈不上收复各方势力,但是他却在短时间内有效...

历史倒回,董卓进京后到底应该怎么走

董卓进京只有三千兵力,为何各方势力都被其收复,他用了什么手段?

董卓带领三千兵马进洛阳,谈不上收复各方势力,但是他却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控了整个洛阳城。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这句话放在董卓身上完全说得过去,只是听起来有点怪怪的。董卓能够控制洛阳,得益于袁绍的犹豫不决错失良机、亲弟弟董旻的情报传递和拉拢何进手下势力、收买吕布做掉丁原得到并州军。这三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池都不能使得董卓成功掌控洛阳。

董卓为何能第一时间带兵赶到洛阳

灵帝病重时脑子倒是灵光了,灵帝认为董卓不可靠要想办法把董卓的兵权拿掉并且能让大家都很体面,于是灵帝封董卓为并州牧,让董卓赶紧去并州,同时将兵权交出去。但是董卓走到河东就停下来了,董卓为什么要停下来呢?因为洛阳的宫中要有变。

灵帝驾崩,长子刘辩继位,刘辩的舅舅就是大将军何进。外戚跟宦官是对立的,袁绍家族到处拱火怂恿大将军何进搞事情,袁绍劝何进召董卓进京消灭宦官。曹操觉得没必要把简单事情搞复杂,只需要把领头的几个宦官处理掉就行了。可是袁绍就是想把水搅浑,屠夫出身的大将军何进智商不在线,于是董卓的机会来了。

董卓为什么在去并州上任的路上停下来,因为他有可靠的情报源源不断送过来。董卓的弟弟董旻是奉车都尉,是皇帝身边的人,他掌握着最一手的信息。弟弟的一手信息让他不要走远时刻关注洛阳的动向,再加上何进令他带兵去洛阳帮忙收拾宦官。所以洛阳城内发生变故后,全天下的诸侯豪杰中只有董卓能够第一时间赶到洛阳。

袁绍为何错失消灭董卓的良机

董卓刚到洛阳的时候只有三千兵马,袁绍要是第一时间把董卓摁下去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洛阳城当时有三股兵马,分别是袁绍家族、何进的手下们、董卓的三千兵马,这里面就数董卓力量最弱,董卓的三千人顶多可以跟着掺和事儿,压根不具备一锤定音的实力。

鲍信认为董卓绝对有不臣想法,于是劝袁绍赶紧趁董卓这会儿兵马不足赶紧发动夜袭先下手为强。可是袁绍此时犹豫了,袁绍认为董卓这会儿还没有跟大家翻脸呢,先下手总归有点师出无名;再一个就是袁绍认为董卓是他们袁家的故吏。

是这时候袁氏家族的袁绍掌管司隶校尉军,袁术手握虎贲军,另外还有不少支持他的帮手,而董卓只有三千人,就算董卓隔几天就让士兵出去再假装新的兵马进城真的能忽悠到人,实际上也没有多少兵马。袁绍真的以为董卓的大部队远在西北还要很久才能过来。殊不知董卓的弟弟董旻要发挥大作用了。

董卓的弟弟董旻发挥了哪些作用

董卓的家族虽然在陇西临洮是个大户,但是董卓的父亲也不过就是地方上负责缉拿盗贼的小吏,类似捕头,跟洛阳的士族们根本不能比。董卓仗着家里富足到处结交朋友并且拉了一支羌人队伍,后来被护羌校尉段颎(jiong)赏识并被推荐到袁隗门下,袁隗是谁呢?袁隗是袁绍和袁术的叔叔,袁家四世三公,袁隗是太傅,位列三公。史书上对董旻的记载少之又少,没有为他单独列传,所以我们不清楚他是如何做奉车都尉的,我个人猜测应该是董卓被推荐到袁隗门下的时候是带着弟弟董旻一起去的,后来董卓当羽林郎,估计董旻也是这时候做了皇宫侍卫。

董旻能够时刻给哥哥董卓传递一手信息,董旻除了给哥哥董卓传递消息之外,还给董卓拉到一支人马。就在何进被宦官反杀后,何进手底下的武将们群龙无首的时候,何进异父异母的弟弟何苗被自己的手下们给杀了。为什么说何苗是大将军何进异父异母的弟弟呢?史书上语焉不详但是有学者考证得知,何进的父亲跟何苗的母亲是重组家庭,也就是说何进的爸爸是何苗的继父,何苗的妈妈是何进的继母,何苗这个拖油瓶跟过来后改姓何。

何进手下的吴匡不知道听谁说何进被杀是何苗跟宦官勾结导致的,于是吴匡带兵去搞车骑将军何苗,袁氏家族不想脏手没跟着掺和,结果就是袁家不插手但是有人插手,董旻插手帮助吴匡。可是并没有证据说何苗是宦官同伙,也没有人下令杀掉何苗,关键是何苗的身份,何苗是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的车骑将军,是一等武将。

董旻将利害关系讲清楚后便把何进的手下给拉到董卓这边了,为啥?因为吴匡杀何苗那一刻起就闯祸了,袁绍若是掌控洛阳,头一个就会名正言顺的把吴匡他们这群人给处理掉,因为处理掉吴匡可以让袁绍获得大义名分和重新安插人手。只有董卓能给吴匡等何进部下一条生路,若是跟着董卓混,他们不仅不会遭罪还会分享更大的荣华富贵,于是洛阳城的力量对比从袁氏家族、何进部下、董卓变成袁氏家族对抗董卓加何进部下。力量对比陡然反转,董卓掌控洛阳就在眼前。

吕布来了

能够嗅到腐肉气息的乌鸦可不只有董旻一人,就在董旻传递消息让董卓时刻准备的时候。袁家也没闲着,袁家早早就把离洛阳最近的并州军给瞄上了。可惜袁绍家族拉拢并州刺史丁原的工作效率太低,还没把并州军拉过来就被董卓抢先了。袁家拉拢丁原,董卓不走寻常路去收买丁原的干儿子吕布。

董卓做过并州刺史,而且董卓优待士卒在并州军里的口碑不错。对吕布来说,认义父这件事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吕布向来对义父都是很孝顺的,至于这个义父是谁不重要,反正他要当个好义子。吕布后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他干了一件最孝顺董卓的事。

青年董卓是个什么样的人

董卓并不是大将军何进被杀,他带着三千兵马匆忙赶到洛阳才崭露头角的。董卓的履历简直就是为了后面登上历史舞台而提前安排的剧本,而且这个剧本中男一号非他莫属。

《后汉书董卓列传》原文: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

董卓出身于陇西临洮豪强家族,打小就是粗野勇猛有脑子的性格,董卓还喜欢到处交朋友。董卓喜欢出去溜达结交各路猛人,董卓还去结交羌人,董卓出去交朋友可不是握握手拉拉勾你是我的好朋友这么简单,董卓交朋友那是相当土豪呀。东汉时期有几个人能吃牛肉的?董卓真的能做到,董卓跟羌人交朋友都是直接宰杀耕牛炖了招待人家,酒管够肉管饱。咱们就代入一下情境,假设我们是羌人,我们是打家劫舍的社团人,我们是不起眼的底层武将和士兵,时常有一位体格粗壮的富家子弟来请我喝酒吃牛肉,你说我们喜不喜欢这个人?

既然大家是朋友,那就不可能总是让董卓先生破费吧,咱们要礼尚往来,于是董卓也能轻轻松松到羌人地盘上骑着马自驾游,回去的时候赶着羌人送的羊,一来二去常来常往,董卓这位大青年在西北那一片不论是汉民还是羌人口中都是个讲义气的好朋友。我们都说谈钱庸俗,可是很多时候钱真是个好东西,董卓要是没钱,你觉得他会在羌人心目中留下好印象吗?刘备编草鞋卖,就算把手掌搓出血泡卖了几百双草鞋也不够请一群好汉吃肉喝酒呀。

董卓长到壮年时,战斗值很强,臂力非常大,多少石的弓都能在马上左右开弓,身手也很灵活,马术也很棒。我感觉董卓壮年时就是一个射术马术都很棒的洪金宝。不少羌人都投奔到汉人董卓的手下,董卓拉了一伙羌人队伍成为当地最大的一个不安定因素,居然他被人介绍当了州兵马掾(yuan)一职,这个职位负责巡逻和维护治安。他这么一个当地不安定因素成为摇身一变成了当地的守护者,简直就是炒股炒成股东,泡妞泡成老公。

后来董卓被护羌校尉段颎(jiong)赏识,段颎出任并州刺史的时候把董卓推荐到袁隗(袁绍、袁术的叔叔)的门下任职,不过这位袁叔叔好像瞧不上董卓,在这里待了四五年后董卓跳槽当了羽林郎,再后来东羌作乱需要派兵平定,朝中谁最了解羌人?答案是董卓,于是董卓在这次战斗中毫无悬念获得军功,他将朝廷赏赐给他的9000匹丝绢全部分给手下兵士,自己一匹不留。董卓由此走上历史舞台。

汉灵帝去世之后,由于皇帝年幼,何太后垂帘听政,外朝则由大将军何进控制,这种政治形势同东汉中期的大多数小皇帝即位之初是一样的,东汉的朝政除了皇帝之外,就是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到了大将军何进时期也是如此。

何进因为与宦官蹇硕为了皇帝人选起了争执,何进杀了蹇硕,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何进还在袁绍的蛊惑下,想要诛杀皇宫中的所有宦官,但是何进的妹妹何太后不同意,于是何进又听从袁绍的建议征召地方军入京,以此胁迫何太后同意诛杀所有宦官。

何进一共征召了三支军队入京,一支是武猛都尉丁原,一支是并州牧董卓,还有一支是东郡太守桥瑁,丁原是直接进入京城洛阳当了执金吾,这个官可是当年刘秀梦寐以求的,就是负责管理京城治安的官员,相当于洛阳的卫戍司令,桥瑁同屯兵在洛阳东边的成皋。

董卓在率军快要进入洛阳时,大将军何进两次派人通知董卓,先在洛阳城西驻扎等通知,董卓只能老老实实待着,毕竟何进是大将军,手握天下兵马,权势滔天,董卓不敢不听,但是随后不久,朝廷中就发生巨变,导致事态的急剧恶化。

这个剧变就是大将军何进居然被宦官使诈杀害了,宦官是假传何太后诏令,让何进进宫,同时主动在何进面前示弱,何进因为铲除了宦官中势力最大的西园八校尉之首上军校尉蹇硕,把其他宦官不再放在眼中,于是大意了,东汉官员进入皇宫,一不能带随从,二不能带兵器,何进赤手空拳进了皇宫,于是立即被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所杀。

何进一死,就没人能掌控大权了,先是袁绍和袁术率领自己手下的军队杀入皇宫,见到宦官就杀,袁绍是司隶校尉兼西园八校尉之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其实是监察官,可以监察京城及归属京城洛阳周边地区的官员,再加上袁绍又是中军校尉,所以他有行政权又有兵权,可以调动自己的部队。

袁术在当时是虎贲中郎将,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警备团团长,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手下同样有一支军队,袁绍、袁术两兄弟就打着为何进报仇的旗号,直接冲入皇宫杀宦官,这是动乱的开始, 之后,局势就不再受控了。

何进被杀后,他手下有一个叫吴匡的将领,认为何进被杀是因为何进弟弟何苗与何太后不同意诛杀宦官导致的,把何进被杀的原因怪罪到何苗与何太后身上,然后吴匡就联合奉车都尉董旻,率领何进手下的部队攻打何苗,何苗当时是车骑将军,他对何进之死其实并不知情,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吴匡联合董旻所杀。

之后吴匡等人也联合袁绍、袁术攻杀宦官,导致两汉延续近400年的宦官阶层全部被杀,不管是专权的十常侍,还是普通的小太监,只要脸上没长胡子,一律诛杀,而在混乱之中,张让等少数宦官挟制小皇帝刘辩及陈留王刘协助与何太后一起逃出皇宫,正好在路上碰到董卓的军队,张让等人在走投无路之下跳入黄河自杀而亡。

于是董卓就带着小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等人一起回到了洛阳,洛阳当时是一片混乱,火光冲天,而且何进被杀后,朝廷势力也分裂了,谁也无法服谁,董卓作为新进入京城洛阳的地方军阀,然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手腕,把京城所有的兵权全部收归自己所有,那么董卓究竟使了什么手段,以区区三千兵力就控制了京城呢?

先来看看京城洛阳除了董卓之外主要还有哪些势力:

1、司隶校尉兼中军校尉袁绍

2、虎贲中郎将袁术

3、执金吾丁原

4、何进部将吴匡

5、奉车都尉董旻

6、典军校尉曹操

除此之外,何进被杀前,还派出了王匡、鲍信、张扬、张辽、毌丘毅五路人马外出征兵,后来这些人中王匡、鲍信和张辽回到了洛阳,王匡招了五百弓箭手,鲍信招募了一千士卒,张辽招募了一千多人,而张扬招了一千多人留在上党郡没回洛阳,毌丘毅刚在外地没有回到洛阳,当时刘备还跟毌丘毅一起到下邳。

总体来说,洛阳的形势就是这样,袁绍、袁术、丁原、吴匡、董旻、曹操、王匡、鲍信、张辽等人手中都是有兵的,但是势力最强的,还是属丁原了。

因为丁原本来就是执金吾,负责京城洛阳的治安,手中肯定有军队,最多也就二三千人,手下有吕布、张辽、张扬等将,但是张扬没有回来,张辽招募了一千多士兵回到洛阳。

其实就是袁绍,袁绍是司隶校尉兼中军校尉,手下至少也有数千人,再加上袁绍与袁术是兄弟,他们的叔父袁隗又在朝中担任司徒,袁绍的军事力量比丁原弱,但是影响力比丁原强得多,而且袁氏家族出身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俨然是当时朝中的士族领袖,这是丁原比不了的。

势力排第三的就是袁术,统领着宫中的虎贲卫士,同样也是袁氏家族的人,其他势力像吴匡、曹操、董旻、鲍信、王匡等人就比较弱了,手上最多也有千把人。

那么董卓是如何使用手段把这些势力全部拿下的呢?

第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在城外就遇到了天子与陈留王,是他护送天子回到洛阳的,之后,天子就被董卓的兵力所控制,这是最重要的,也是董卓控制朝政的基本,其他人想要见天下都得经过董卓同意,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就算袁绍、丁原等人势力较强,没有任何理由与董卓开战吧,只能暗战,董卓可以假借天子的命令来挟制朝廷中的实力派官员,再加上董卓带了成建制的部队进入洛阳,别人并不知道董卓来了多少人,而且董卓用晚上出城,早上再进城的方法,迷惑了其他人,让其他人不知道董卓的虚实,董卓就能利用天子和手中的军队来铲除竞争对手。

第二招:收拢何进、何苗部将。

何进被杀后,手下群龙无首,袁绍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收编了何进的部下,被董卓抢了先机,董卓收编了何进部将吴匡,以及车骑将军何苗的部队,因为这些军队都是没有首领的,董卓伺机拉拢并收编了这些部队。

还有一点,奉车都尉董旻是董卓的弟弟,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何苗就是被吴匡联合董旻攻杀的,董旻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拉拢了吴匡,这个吴匡也不简单,是后来刘备手下大将吴班的父亲,吴懿的叔父,还是刘备吴皇后的叔父。

董卓一下子就收拢了三四支军队,何进部将吴匡的旧部、何苗的旧部、董旻的旧部,实力大增,原本董卓就只有三千人,收编了这几支军队后,其部众至少也有六七千人。而且收拢何进、何苗旧部压力是最小的,反正也是无主之兵。

第三招:引诱吕布杀丁原,吞并丁原的部队。

董卓在收编了何进的部队后,成为了洛阳实力最强的军阀,并且挟制了皇帝,董卓开始对丁原动手,他动手的主要办法是引诱吕布杀丁原,吕布是丁原的主薄,是个文官,董卓应该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一方面给吕布财物引诱,许以高官厚䘵,另一方面利用皇帝和兵权威胁吕布,吕布如果不答应董卓杀丁原,那么吕布将是第一个被杀的人。

吕布事实中没有多少选择,要么杀丁原投靠董卓,要么将董卓的话报告给丁原,以丁原的势力和能力,不是董卓的对手,但是吕布选择了对自己利益最大的方式--杀了丁原,投靠了董卓,丁原一死,董卓就收编了董卓的部队,到了这个时代,朝廷中没有任何人再能跟董卓争权或者抗衡。

第四招:排斥异己。

董卓后来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居然把皇帝给废除了,然后自己立了汉献帝刘协为帝,汉灵帝在世时就想废长立幼,可惜没能达到目的,去世前将此事委托给宦官蹇硕,蹇硕也没有完成汉灵帝的这个心愿,最终被董卓完成。

废长立幼完成后,董卓很容易就知道朝廷之中哪些人在反对他,就开始排斥这些人,袁绍、袁术、曹操、王匡、鲍信等人都逃离了洛阳,鲍信还劝袁绍引诱并杀了董卓,但是袁绍不敢,或者他没有更好的办法,在斗不过董卓的情况下,不愿意归顺董卓的人只能逃离洛阳,而留在朝廷之中的,只是表面上归顺董卓,暗中想杀董卓的人不在少数,比如后来的伍孚和王允。

董卓就这样利用四招控制了朝廷,朝廷之中想要对付董卓,唯一的办法就是联合起来,但是袁绍、袁术自己两兄弟都不和,怎么能联合其他人,看看袁绍、袁术等人在后来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中的表现就会明白,他们是无法联合的,朝廷中的这些手握兵权的将领都不齐心,自然被董卓逐个击破了。

董卓在接到何进、袁绍等人召集他进京的命令时,仅仅带了三千精锐人马奔赴洛阳。虽然这三千人马都是能征惯战之辈,但是人数太少,并不能震慑住洛阳城中其他带兵的武将。

董卓确实有办法。

每天夜里,董卓都让自己手下士卒悄悄潜出军营,离开洛阳,第二天白天再大张旗鼓地回来,对外宣扬这是董卓调来的援军。接下来四五天,每天如此。洛阳城中军民人等就见每天都有大批兵马进城,根本弄不清董卓所部到底来了多少人马,人人惊惧。

大将军何进和他的弟弟何苗等人的旧部,因为何进、何苗等人都已经被杀,而袁绍、袁术等人的地位和威望又不足以收服众人,群龙无首,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见董卓势大,于是纷纷投靠董卓。

这下,董卓真的实力雄厚了起来。

此时的京城中,实际上像丁原、袁绍等人还是有点实力和威望,有机会和董卓抗衡一下的。

原来何进的部下,骑都尉鲍信见董卓如此横行无忌,感觉这家伙一定没安好心,有可能会谋反作乱,于是来见袁绍,希望袁绍能挺身而出,设法除掉董卓。但是袁绍见董卓势大,颇为胆怯,担心不是董卓的对手,惹火烧身,没敢答应。鲍信见此,非常失望,领着自己的手下离开京师,回自己家乡泰山郡,积蓄力量去了。

鲍信一走,袁绍更加没有和董卓抗衡的实力和胆量了。接下来,董卓对京师中另一股不肯屈从于自己的军事力量开始下手,那就是执金吾丁原的势力。这个丁原,手下虽然算不上兵多将广,但也是要兵有兵,要将有将。其部下将领张扬、张辽都是勇将,尤其是他部下最亲近的将领,主簿吕布,更是膂力过人,擅长骑射,世间少有敌手。而丁原吸取了何进被杀的教训,只要离开大营,总是将吕布带在身边卫护自己,以防不测。

不过这也难不倒董卓。董卓敏锐的发现,丁原最强的一点,就是其贴身卫护自己的吕布,实际上也就是其最致命的弱点。于是董卓暗中派人收买了吕布。翻脸无情的吕布轻松斩杀丁原,带着丁原的人头投降了董卓。董卓不但收降丁原手下大将张辽和其部下士卒,同时还得到了吕布,当然是大喜过望。

董卓非常欣赏吕布的勇武,当即封其为骑都尉,并“誓为父子”,青睐有加。不久,又提拔吕布为中郎将,封都亭侯。至此,洛阳城中的军事力量,基本都被董卓收归麾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始作俑者董卓,他趁内宫宦官与朝中重臣争夺大权而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率兵进宫勤王。从此开始了董卓惨无人道的专政行为,致使天下各路英雄豪杰群起而攻之。

年轻时候的董卓,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喜欢结交各路的英雄豪杰。因为身处西凉羌族地区,常常与羌族人称兄道弟,有时为了请他们吃饭,甚至不惜把自家耕地的牛宰了。加上长期与他们生活,练就了一身好本事,性情粗犷、残忍,体型膀大腰圆。成年以后自然而然拥有了属于自己一方的势力,替东汉王朝镇守西北地区。

率兵勤王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逝,将帝位交于年幼的大儿子刘辩,朝中重权就落到了刘辩母亲何氏一族。大将军何进手握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处处受宦官作用,于是对宦官痛恨至极。可没有想到自己还没有清剿宦官时,就被张让等预先谋害了,这下使得朝中大乱。宫内宫外两大势力火拼不断,各州郡太守也互相窥视,一时间天下局势瞬息万变。

宦官终究对抗不了手握军事大全的朝中重权,失败溃逃,并挟走小皇帝刘辩和未来的汉献帝刘协。董卓看时机成熟,率领三千陇西铁骑星夜奔腾而来,打着勤王的口号,一路畅通无阻,最后在宦官的手中“救”下两位小皇帝。董卓也开始了,自己开挂的人生,但好景不长,不出三年就被斩杀,了结余生。

为何朝中无人能阻止他

一、当时朝内朝外一片大乱,两位小皇帝也失踪了,因此可以准确地说:谁能找到小皇帝,谁就能作用天下了。董卓也正是看好时机,进宫完成董卓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二、其实东汉末年的腐败早已经深入骨髓了,加上朝外宫内的内耗、黄巾军的起义,使得他们元气大伤,而董卓坐拥西凉大军为后盾,一时间天下也没人敢与其抗衡。直到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等十八路诸侯组成联盟,讨伐董卓,才成功的。

结语:乱世出英雄,这句话是没有错的。董卓最初并不是荒淫无度、残害忠良、百姓的,而是一个有远大抱负,愿为汉室效犬马之劳的人(平定黄巾军中出色的表现),只可惜深入权力的漩涡,无法自拔,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董卓虽然兵力不多,但是他聪明,控制了天子,让其他诸侯不得不臣服于他,同时收服了几名武将,这样才慢慢收复了各方势力。
这个世界 有两本书 一本无字的 一本有字的 ~ 强者读的是无字的 弱者 每天拿着本有字的 自以为聪 跟这个争论 跟那个争论 一生活在 别人的“死书”里 以为博学 好以“谓” 博学 以为上智 好愚下智
言归正传 也就你们信 ~ 人云之 亦云 ~ .. 且不说真假之 因为古人计数 多半“浮夸” 并非今日之浮夸 ~ 古人说话 喜欢计整数 ~ 其一 董卓应该兵力不多 遂用计 用计 必为隐藏 ~ 外人岂可知乎 ! ~ . 那么既然用计 为了凸显董卓奸诈 遂古人云 三千矣 ~ 各位动脑想想 如果写两千 是否太过浮夸了? 遂云 最少数 三千 ~ 那么我们推断 董卓的骑兵无论 三千也好 五千也罢 ~ 兵力不多 应为属实 ~ 但应该高于这个数目 ~ 实际应该还有步兵 ~ 有骑兵者 必有步兵 ~ 我也就不客气了 直接推断 董卓应该是 在骑兵部队 优先赶到 后续步兵 陆续赶到 遂 董卓 心生一计 参杂 步兵 加骑兵 ~ 缓缓进城 每日皆有步兵陆续到之 董卓都派出骑兵 出城迎接 以为造势 ~ 才符合逻辑 ~ 也符合客观应变 ~ 因为后来贾诩 半路拦截郭汜等 立刻就能重整兵马 打个回马枪 ~ 不是只有两千兵力可以做的事 ~ 我们知道 一场小型战斗 两千人 是最低 几百人 那叫黑社会群殴 ~ 董卓 是节制整个西凉兵马的统帅 ~ 且交友甚广 ~ 后续 所谓 18路诸侯 讨打董卓 止步不前 互为算计 ~ 为何? 自古之道 柿子软的捏 如果董卓只有数千兵马 也就不用组什么 10+8路诸侯讨伐了 这其间不乏有实力与名望者 其中就有袁绍 袁术 以及各路 占据一方实力派 ~ 人之所以算计 皆因 自身 与对方实力之考量与对比 譬如 我们点外卖 20几块的卤肉饭 想吃 随手就点 但是西贝的一个馒头要 20 我们就会考量考量 我点了馒头 是不是还要点两个菜? 点了两个菜 一会还要点奶茶 两个菜 够不够吃? 要不要再点个米饭 ~ 遂 拿起手机一顿滑 ~ 栗子举的不是太恰当 但理呢就是这么个理 古今中外 莫之能逃 ~ 假设 如果董卓 只有百千兵马 吕布就算再没义气 也不会甘愿仅为空名 轻易依附 ~ 几路讨伐大旗 也不用因为算计 搞的不可开交 几乎内战 ~ 皆因 不愿轻易开战 ~ 后来贾诩 背叛郭汜等 跑去个小军阀那里 以贾诩的智力以及投机策略 而且作为打入敌人内部的叛变者 ~ 也没有让其 偷袭郭汜等 因此可知 董卓内部 应该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包括后来 孙坚 追杀董卓 如果对方只有几千兵力 在古代溃散之时 能有组织应战者 应该就只剩几百了 孙坚应该会将其全歼 而后续 我们知道 也只是追击而已 也没有赶尽杀绝 或者有提 大败西凉军等 ~ 直接说结果 客观事实应该是 董卓怕事出有变 先稳定朝廷 或者说控制朝廷 带骑兵 日夜兼程 迅速到达洛阳 ~ 控制朝政 ~ 董卓知己 兵少 做为只讲实力的 一方军阀 不会只想用计 那不是董卓性格 ~ 呵呵 遂 董卓的后续步兵 因其出发地不同 统帅 接到的命令时间不同 陆续赶到 “京城” 以为后用 ~ 做为董卓这样的 靠实力起家的 它是不会相信什么策略的 ~ 手握兵权 才是硬道理 ~ 做为一个最起码知兵的 军事统领 ~ 出于惧怕也好 出于保住现状也好 董卓应该会想尽一切办法 充实实力 把镇守西凉的兵马 调过来 “拱卫京城” ~ 遂 董卓应该会写信 或者说命令 西凉旧部 带领兵马 赶赴京师 “勤王” 古代的步兵 奔走千里 衣衫褴褛 极不雅观 为了以壮声势 派出城里的骑兵 “仪仗队” 打前头 接纳步兵入城 以壮声威 是很自然之事 ~ 保守估计 董卓实际军力 应不少于两万 ~ 要知道 后续 袁绍与曹操的战斗 双方投入都是几十万兵力 ~ 如果董卓可以轻而易举歼灭 袁绍无需推举各路诸侯 讨伐算计 以袁绍当时的实力 与名望 完全可以独揽其功 进军洛阳 解救天子 ~ 也可堵众人之口 ~ 所以 我们综合推之 董卓并非 文人书生所形容的那样 自古儒家 为显其彰 皆擅 抹黑篡改史书 比比皆是 ~ 并无新鲜 ~

董卓进京后,为什么要废立皇帝呢?

董卓当真有三国演义小说中李儒那样的谋士吗?没有!历史上的李儒根本不是小说中描述的那样足智多谋。董卓废了汉少帝,完全是脑子进水了,这和后来袁术称帝一样,属于极愚蠢,但同样会有人会去做的事儿。


1、想学西汉的大将军霍光,在朝中树立他的绝对权威。董卓的想法可能是,既然皇帝我都敢废,你们还有什么人敢来反对我。东汉时期,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身为凉州军首领的董卓在朝臣中的威望不够,因此他想通过废帝来树立自己的权威。与此同时,董卓也是两手准备的,一面筹备废帝,一面提拔名流,恩威并施。可惜,那些名流后来都成为了他的反对者。

2、董卓自认为汉献帝比他哥哥汉少帝聪明,有人君风度。这点,在史料中有描述。不过若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废帝,那董卓完全就是脑子坏了。岂有权臣喜欢皇帝聪明的?汉少帝并不比汉献帝难控制,董卓这脑子啊,无语了。

3、董卓自认为汉献帝是董太后带大地,与自己更亲密。与有影响力的同性攀亲,是当时的习惯,董卓也不例外。他自认为是汉灵帝老妈董太后的同族,那和董太后作对,乃至于杀了董太后的何太后(何进之妹、汉灵帝皇后)就成了他的敌人了。汉少帝是何太后所生,于是董卓仇恨转移到少帝身上?这也完全是董卓缺乏政治头脑的表现。

4、董卓或许认为,天下是何进以及其妹何太后搞乱的,他要干掉何系,来树立自己拯救天下的形象。何进搞乱天下,这是当时很多人的共识,董卓这种看法倒是没太大错(虽然实际上天下乱的原因很复杂),但董卓的错误在于,在大臣们眼中,何国舅的错加不到他外甥汉少帝头上。

5、董卓进京后收编了大量何进的部曲军队,大概也是他想肃清何进及何太后影响的原因,万一谁死忠于太后,他就有些麻烦了。毕竟董卓刚入京时,身边的亲信凉州军并不太多。

6、汉献帝毫无依靠,大概也是董卓废少帝的原因。汉献帝的母亲被何皇后害死,何皇后后来又害死董太后,汉献帝属于孤立无依的地位,董卓多半认为,汉献帝会很感激的他,比少帝更容易听自己的话。

由此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董卓思考问题,根本不是一个政治家的思维,而是一个江湖中人的单线思维。只是在恩怨上、立威杀伐上,没有考虑到人心和形势的复杂性。史料中也记载了,董卓性情粗豪、是当地的豪侠,年轻时还讲些义气,正是他这样的性格,造成了他不会综合全面的思考问题,只是用江湖人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在当时思维相对单纯的西北边地,乃至于凉州军中,他这样解决问题,让董卓成为了一方大将,但在朝中,这样解决问题就是自找麻烦。

其实,在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儿,回到当时人的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譬如袁术称帝,那几乎当代每个人都认为很白痴的事儿,但那时候的人深信天命。袁术认为自己应了谶语,又符合以黄代赤的五行轮回,因此强行称帝。回到当时董卓的生活环境中,董卓废帝也就很清楚了。

因为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需要一个傀儡皇帝,而刘协生性懦弱。同时新立皇帝,也能巩固自己的政权。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因为董卓想真正掌握朝廷的权力,所以废掉旧皇帝,立一个听他话的新皇帝做傀儡,就可以实现掌控朝政的目的。
因为只有废了这个皇帝,他才能够掌握更多的权利,他立更小的人当皇帝,就是为了更好的掌控皇权

三国演义第二章董卓进京揽大权全文意思(45字~80字)

《三国演义》第二章《董卓进京揽大权》全文意思:何进为诛杀宦官将董卓召回京城,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被宦官谋害,导致京城祸乱丛生。董卓进京后大权独揽非但没有收拾残局,还为害宫闱,残忍好杀,搞得民间怨声载道。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东汉末年的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本书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何进为诛宦官召董卓进京,董卓进京后杀死宦官,剥夺了何太后作为帝国最高决策者的地位,然后控制献帝,自此他开始成为实际上的皇帝,将皇帝原本的礼仪与待遇全部抢过来,生活之骄奢淫逸令人发指。
董卓进京揽掉了大权,董太后见了皇子做了皇帝很不高兴
三国演义是本白话文,你还问什么意思.
本文标题: 历史倒回,董卓进京后到底应该怎么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8494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这个世界上哪件事情从未发生过一个历史典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