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哪些国家的法律中,子女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具体国家,谢谢西方国家子女都不需赡养老人,没有出具相关法律。西方老年人精神上强调独立...

20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均寿命低下,大部分子女都不需要给父母养老父母就死了,反观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很亏

西方哪些国家的法律中,子女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具体国家,谢谢

西方国家子女都不需赡养老人,没有出具相关法律。

西方老年人精神上强调独立,不愿意依靠子女,生病靠医疗保险和医护人员,养老靠国家优厚的福利待遇,不需子女插手。老人和子女经济上来往不多,父母不供养成年子女,反之子女也不需赡养老人。

西方老人一般住养老院或在家中养老,作为子女前去探望,大多数情况下,也仅限于节假日、生日等。

扩展资料

西方人养老,能享受到丰厚的物质待遇,而晚景凄凉者并不鲜见,不是指物质上短缺,而是在精神上匮乏。孤卧病榻,虽有护士小姐看护,但儿女却常常不在眼前,对亲情的渴望,对子女的思念,始终难以摆脱。

我国老人多数是居家养老,依靠子女照料,养老条件和护理水平当然比西方养老院差些,但是儿女亲情无处不在,照顾得更周到,老人生活得更踏实,更有利于老人的健康长寿,优越性是明显的。

我国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适合我国国情,虽然加重了子女负担,但是老人喜欢,子女情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西方孝敬父母之差异(礼仪漫谈(127))

我国与西方养老现状之比较及其启示
http://www.crifs.org.cn 2006年3月23日 赵丽宏
[ 摘 要] 我国已进入老龄型国家, 养老形势严峻。发达国家在老龄化高峰到来前20 年就开始重视养老问题,老年公民几乎全部领取养老金,但空巢和独居家庭普遍存在,由社区为其提供各种服务,体现了欧美独立生存的价值观。出于国情,我国开始重视养老问题与老龄化高峰几乎同时到来。弘扬“和文化”,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设计应从尊重老龄群体的观念和需求出发,鼓励并支持居家养老,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并发挥老年人自身作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制度;居家养老

据1999 年联合国对191 个国家的统计和预测表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共62 个,占总数的1/ 3 。我国自2000 年开始已进人老龄型国家,并且有关专家预测,今后中国老年人口将长期居世界首位。解决养老问题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发达国家都是在老龄化高峰到来前20 年就开始重视养老问题,其公民也是从40 岁就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出于国情,我国重视养老问题与老龄化高峰几乎同时到来。因此,研究西方国家养老保障模式及其经验,努力探索各种养老途径和对策,动员包括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在内的一切社会力量,共同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与西方养老现状之比较

1. 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从19 世纪80 年代开始,西方各国普遍由过去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步过渡到社会养老,现在已经完成了这项过渡,即或在农村,劳动者作为农业工人也已经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在发达国家几乎全部老人都可以领取养老金。其养老的第一经济来源就是社会保险收入,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援助并不多见,而且老年父母在态度上也是反对接受现金援助的。

在我国,这一点和西方社会的差异仍然是很大的。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标准低、救助能力弱,因此,大多数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还需要子女赡养。子女仍是老人社会经济支持网络中最重要的环节,代际之间的资源交换仍然很普遍。据国家统计局1994 年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的排序中,57. 1 %的老年人主要靠子女或其他亲属提供经济帮助;其次,25 %的老年人主要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居第三位的是离退休金,占15. 6 %;主要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的仅占1 %。也就是说,八成以上的老年人其主要的经济保障来自子女、亲属和自己[1 ] 。另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 年,在全国60 岁以上未在业人口中,家庭成员供养是第一位的,占65. 40 %;其次是退休金,占29. 27 %;依靠基本生活费补贴的很少,占2. 38 %。

2. 生活上的照料。在西方社会,家务劳动已经商品化、社会化,养老中的各种照顾和支助性服务需求已经部分地依赖社会来完成。欧美发达国家都强调社区支持,即以社区为基础提供的正式服务,特别是上门服务来增强老人在家里的生活能力。如美国实施的“社会服务街区补助计划”( The Social Services Block Grant Program) ,即力图在各州帮助和支持老年人在家里有能力独立生活。该计划为老年人提供了较多的服务项目,主要有家政服务、家庭杂务、交通运输、供给膳食等,所有居家老人都能获得这样的服务。

目前,我国社会现实决定了对老年人的各种形式的照顾和资助性服务,绝大部分仍然是在家庭范围内完成或由家庭提供的。我国社区服务尚不发达,在老人的生活照顾支持网络中,子女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城乡老人,特别是高龄、丧偶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对家庭的依赖程度更高。

3. 居住方式。在西方,老年空巢和独居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西方人不主张父母与子女住在一起,子女18 岁以后就应该独立,所以大多数夫妇健在的老人都有自己的住宅并在家里安度晚年。在欧美,无论有无配偶,只有老人构成的家庭具有较高的比例。另外,即使在西方,真正去养老机构养老的还是少数。据不完全统计,美国老人95 %在家养老,荷兰则为91. 4 % ,日本是96. 9 %。另据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和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地区局统计表明,1996 年,菲律宾居家养老的比例为83 % ,新加坡为94 % ,泰国为87 % ,越南为94 % ,印度尼西亚为84 % ,马来西亚为88 %。

在我国,有尊老敬老的美德,因为经济来源和传统观念等原因,老年人为儿女操劳一生,人老了想得到家庭的关爱,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与孩子合住的传统的居住安排仍占主导地位,自然与孩子合住的比例较高。但随着经济发展、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养老观念的逐渐转变,老年家庭空巢化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传统的合住比例在下降。

4. 养老文化。西方文化强调彼此的独立,个人的奋斗,到了老年期也是如此。人们把独立和尊严看得很重,很难接受在自己老了以后,已经不再是“独立性的存在”而成为“依附性的存在”。西方的家庭代际关系属于接力式,即上一代对下一代有抚育义务,而下一代对上一代没有赡养义务。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只有感情上的联系,不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子女成年后离开父母生活自立,而年老父母则由政府负责供养,所以对子女的家庭养老没有法律约束。例如,美国法律没有规定子女供养父母的经济责任作为代际关系的支柱。老年人愿意独立居住、不与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是欧美社会强调个人在尽量少地依赖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生存的价值观的体现,独立和自给自足的社会精神渗透在西方文化中,并成为衡量自身价值和他人价值的准则。

我国是“和文化”,强调彼此的依赖和合作。我国家庭代际关系则属于双向性的。父母承担了对子女的抚育义务,子女也相应地承担赡养年老父母的义务,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在我国,对家庭养老的责任不仅是道德上所提倡的,而且在法律上也是有要求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宪法》、《刑法》、《继承法》、《婚姻法》等都规定了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1950 年颁布的《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双方不得虐待或遗弃。”《宪法》也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1980 年颁布的《刑法》规定:“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这些规定使得家庭赡养不仅是一种伦理道德的反映,而且是每个公民必尽的义务,它具有法律的不可抗拒性。

二、通过比较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障的启示

基于以上的对比分析,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于:

1. 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丰裕的物质财富,为养老问题的解决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先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在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时,人均收入一般为1 万美元左右,而我国则为1000美元。国家拿不出更多的剩余产品来解决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才有可能在抚养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实现国家建设、人民生活及老年人生活的统筹兼顾。

2. 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应从尊重老龄群体的观念和需求出发,鼓励和支持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多数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主要方式,是东西方老人的共性选择。根据养老场所的不同,可以把养老方式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是一种与机构养老(养老院等) 相对的养老方式。但是,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住在家中,主要由子女提供生活服务的“家庭养老”。生活的诸多不便除由自身、配偶、子女承担外,还需要社区或社会服务人员来协助解决。这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上的,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基础,以国家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实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也是未来养老的主要模式。应该看到,居家养老满足了多数老年人在家安度晚年的心愿和需求,其社会效益较高,并且在经济上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又特别适宜资源紧缺的中国国情。面对未来中国庞大的老年人口,放着家居住房和设施不去利用,而去大力发展养老院,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不但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同时也必须考虑老年人自身的养老意愿和需求,并以此作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的重要参数。否则,很难建立起既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又能满足老龄群体基本需求的科学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既然世界上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是在家养老,所以,1991 年,联合国第46 届大会通过的《联合国老人原则》再次强调, “老年人应尽可能长期在家居住”。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也应该坚持这一原则。

3. 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设,完善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居家养老,特别是独立型的居家养老能够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发达国家的居家养老方式,是在相对完善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福利保障制度、社区服务体系的强有力的支持下实现的。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多,独生子女增多,核心家庭增多,独居老人等老年空巢家庭不断增加,传统的主要由子辈为父辈提供生活照料的养老服务支持功能弱化,一味地诱导老年人走出家庭,走进养老院、托老所,把老年人推向社会也是不理智和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社会化养老服务来支持老年人居家养老,老年照料必须实现社会化。目前,我国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还很低,必须扩大其受照料的社会渠道,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并且,社会化服务要立足于社区,老年人生活在社区,他们具有地缘上的归属感、参与感,并有心理上的认同,因此,必须建立和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实践证明,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从80 年代起步,经过20 多年来的发展已粗具规模。目前,大部分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了设施服务、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保健、文化娱乐、参与社会以及权益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养老服务格局。但是,从总体看来,中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地方的社区还没有起步;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服务设施也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特别是社区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较低,这种状况与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及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不相适应,亟待改变。

4. 发挥老年人自身作用,自助养老,破解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难题。自助养老,积极养老,将成为21 世纪养老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如果老年人能够自立自助,就能减少对家庭的依赖,就能破解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难题。在西方的养老文化中,老年人的“自助而养”早已是一个坚定的、有根基的、上下信守的文化观念。我们要学习西方老人的自助精神,老年人首先要自强自助,然后才是外界支持网络给予最必要的帮助。在传统的尊老文化中,由于老年人群被简单地定位为“受体”的角色,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这种基本力量的发挥。但老年人自己在养老中的责任是不能漠视的,他们自己也必须承担起养老的部分责任,要让老年人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要通过合适的机制使这种重要的力量发挥出来。
德国。他们没有子女赡养老人的传统。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将护理险纳入必要范畴。。
我只知道这个,等我发现其他的,再补充吧。

人类的寿命为什么那么短

要保持生态平衡,人类应该到六十周岁就可以结束了,六十周岁是退休的年龄,是体力下降和病痛更多的开始,往后余生,不管你多富有也逃避不了病痛的折磨,所以晚年生活在一生中是最痛苦的,最后的岁月对人生并没有多大意义,对家对社会都是一种付担。寿命的缩短就意味着人口的减少,人口的减少,资源就利于保护,环境就不会如此恶劣,要维护地球的利益,人口就不要太多,而人就应该为地球作出贡献,也为人类作出贡献。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在父母的阿护和精心培养下,,从零到走入社会,一直都在享受着人世间最大的幸福和关爱,当自食其力后,就应该回报,然后给自己创造财富,也是给人类创造财富,到了六十岁后,却偏偏将积累的财富慢慢的洗劫一空,剩不下什么,而有很多还要子女来买单,所以人类六十岁后,活下去是一种浪费资源,也是一种受罪的过程,现状是百岁的老人,也要走完最后一步,说享受人生,安度晚年,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废话,其实老人真正的很无奈,他们并不希望苟延残喘,遭受病痛的折磨,大部分时间以药物为伍、痛不欲生,只叹这口气它就不掉下去,年龄大的人100%的人都有这个想法,活下去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

从自然规律上来说,人的身体就像一台机器,各种器官都是设定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器官就消耗磨损了,就像心脏,到了时间就再也跳动不起来了。

再从地球的构造来说,地球上生存了各类动物、生物,如果都像人类一样没有寿命,无止境地活下去,那地球就会承受不起,同样会造成毁灭。

其次从进化论上来说,一般的人前六十年身强力壮,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后四十年基本就是消耗财富,对社会及人类不能做贡献了,活着就是拖累社会发展。

再从人的思维上来说,一个人的思维都会受到局限性的,如果一代人老了还在统领民族,那社会就始终在原地踏步,没有新鲜血液渗透进来,社会进化也无从谈起。

总而言之,人的寿命是天数,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生生灭灭,有生就有死。我们只有遵从大自然的规律,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活着时,多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事,也不枉来人世一场。

别介意这个年限,没必要,小说里长生都是骗人的!活的自由自在就好!当意外来临的时候也别遗憾!福祸是天左右不了!意,

因为自然规律

正常人极限寿命在 120年左右 除了生老病死100岁已经很常寿了

身体机能设定就在那里,我们人类的科技不足以克服大自然的一切困难,不能够一名,就必须遵守地球就这么大,资源就这么大的自然规则,我们从古至今,就是在理解自然规则,遵守自然规则,创造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

俗话说得好,山中少有千年树,世上难有百岁人。在现实生活中活到80以上就算高寿了。百岁老人更是稀少。那么为什么人类寿命只有百岁左右呢?

首先,根据科学研究,按照人体器官的正常衰老,人类的寿命在150岁左右。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人类的人均寿命在70—80左右,发达国家由于医疗条件较好,平均更高一点。

接下里说说,为什么人均寿命在一百左右,第一个是身体结构决定的。第二个,医疗和生活条件决定的。医疗水平并没有太大的突破,我相信在医疗水平取的进步的时候,比如癌症被攻克。那么人类的寿命肯定会再次延长,突破100岁这个门槛。

最后,死亡对于人类来说非常公平,不管贫穷还是富有,大家都逃不过这个轮回。相信在以后科学医疗条件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会有所延长。破100指日可待。

从生物学上来说,每一次的细胞分裂都会导致染色体损失一部分,为了对抗这种遗传物质损失,生物的染色体错在一部分序列专门去损失,从而防止正常信息丢失,这部分染色体叫做端粒。某些生物可以修复端粒,而我们人类并不可以,所以当端粒完全损失的时候,也就是达到了人类的极限生命。

目前,科学研究认为,人类的最大生命长度是130-150岁,但目前来说,少有人能达到这一长度。但是,生活规律的改善可以帮助我们尽可能延长生命。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为20左右,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目前的平均寿命在80岁左右,这正是因为相对于原始人,我们吃的饱,穿的暖,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然而,现代人虽然有了很好的医疗,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改变,相对的摄入了更多的过加工食物,并且运动更少。有观点认为,这导致了我们肠道微生物被改变了组成,使我们摄入了过多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物质。

目前来说,如果改变生活习惯,对我们延长生命是很有帮助的。

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细胞分裂次数会越来越少,久而久之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下降的。

人类的寿命,远远没有达到生理的寿命年龄。按人的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物生育发育寿命规律计算,人的平均寿命应在150一200岁之间,才算正常。现在虽然发达国家生活医疗先进,除少数富翁外,绝大多数人,还是远远达不到人类寿命年龄期的一半,还达不到,如猫狗鸟鸟虫虫,正常生理年龄的一半! 这是为什么么呀! 主要是,人类进入私有制发展以来,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尖锐,贫富悬殊突出,80%的贫困人民在落后、愚昧,有害健康的社会、家庭、自然环境、劳动环境中争扎,得不到有效而科学地社会保障和医疗待遇而造成的。
寿命是指从出生到死亡的存活时间,历代帝王均想长生不老,但无一成功。这因为生老病死乃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衰老可延缓,长寿要健康。因此健康长寿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统计学资料表明,子女的寿命常和双亲的寿命有关,各种动物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都相当稳定,哺乳动物如老鼠其最高寿命约为3年,狗约为20年,大象约为62年。人类最高寿命是多少呢?一般来说,人类最高寿命不超过120岁,当然不排除个别人突破120岁,但毕竟少见,我国战国时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人以百岁为天年”。从上可见,物种的寿命主要由遗传决定,环境因素对寿命也有影响。关于人类最高寿限是多少,也有学者用生长发育期所需时间(14~15岁)乘以8或10系数来估算,提出人类最高寿命可达150岁。上面讲的最高寿命是指人自然衰老(生理性衰老)。但现实生活中百岁老人毕竟是极少数,这因人们往往受疾病、生活方式与环境、营养状况与精神等因素影响,故实际寿命往往低于最高寿命这不是自然衰老,而是病理性衰老。它必然加速自然衰老。人类平均寿命会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医药卫生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等而有所增加,如我国解放前,平均寿命男性 女性 ,现在男性 女性 ,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瑞士、日本等还有我国香港特区不管男性或女性其平均寿命均高于我国。展望未来步入21世纪的中国会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会普遍再提高,人均寿命会再延长,百岁老人数会增加,所以人活百岁不是梦,人类平均寿命是可提高的。要提高人类最高寿命则困难重重需进行基因改造,虽然目前科学家在果蝇、蠕虫中试验成功,对其进行某些基因导入或使一些基因突变(改造)则可达到延长其最高寿命的作用。
二、寿命与衰老速度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即使同一个体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其衰老速度也不相同,从出生到16岁前各组织器官功能增长快,从16~20岁左右开始达平稳期直到30~35岁,从35岁开始有的器官和组织功能开始减退其衰老速度随增龄而增加。如果以30岁人的各组织器官功能为100的话,则每增一岁其功能下降为:(休息状态下)神经传导速度以0.4%↓,心输出量以0.8%↓,肾过滤速率以1.0%↓,最大呼吸能力以1.1%↓。各组织器官功能随增龄下降呈线形进行性下降,因此老年人反应慢易患心脑血管病,肾功能不良乃至骨质疏松症等病。这是一般规律,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衰老速度快才40岁出头就两鬓班白,记忆力减退,疾病缠身,自感体力和能力一年不如一年未老先衰,但有的人衰老速度慢,七、八十岁都依然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健步如飞,老而不衰。

有人问,有三十万存款养老和每月二千元退休金养老,哪个活得舒坦?

【职友圈老金】观点:30万存款养老,活的不光舒坦,甚至活的还很潇洒。

老家一远方亲戚,虽然没有养老保险,但一直在外打工,退休前手上积攒了35万。平时子女带着孙辈们回家,给孙辈压岁钱、零用钱,一家子其乐融融的。


虽然子女也会给老两口钱,但老两口每次都很自豪的说:“不用,你们在外生活不容易,爹妈还有点钱,够用就好,我们虽然老了,但我们从不给子女添加生活压力。”


别看老两口没什么文化,但却蛮会理财的,25万用来定存,他们把这个叫做“救命钱”,除非是遇到人命关天的大事才动用这笔钱。另外10万,老两口给自己定的每年限定使用2万。


这2万老两口是这么规划的

1.拿出1万5是用作基本生活(平时不买高档衣服,饭菜也就一荤一素一汤)

2.另外的5000元用作老两口的 旅游 基金(也就是由打着活动时,跟团 旅游 下)


现在老家那很多人羡慕这老两口,为啥呢?有的人连北京都没去过,这老两口都快玩了半个中国了,别说,出去 旅游 ,身体还越来越好,心情也是每天乐呵呵的。

公司退休同事老张,退休金到手不到3000元,没有积蓄,为啥呢?都给孩子付首付了。虽然两口子是双职工,都有退休金,但老伴的钱都补贴孙子了。


两口子每天省吃俭用,买个鸡蛋会因为超市做活动便宜个块把钱,一大早就去挤公交,有一次还被人挤下来摔伤了退。光住院治疗就花了不少。


孙子上学了,两口子还要负责接送,烧饭。难怪当初退休时,老张说,我这一辈子都是在打工,年轻时给单位打工,老了给子女打工。


就这样,老两口每天生怕自己有个小毛病,心想万一生个病,孙子没有带,子女也帮不上多大的忙。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无论是有30万存款,还是拿2000元退休金,作为老年人有几件事不得不考虑

1.钱再少也要给自己存一点养老金。

2.养儿育女一辈子,该让子女承认生活责任的时候,也该放手。

3.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是个宝,身体 健康 是养老。

4.有条件就旅 旅游 ,没条件就多去去公园,心情舒展了,才是真的养老。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谢谢:)

这个事情好像根本不用选,当然是30万存款养老更舒服了。

在具体去看30万存款好还是2000养老金比较好的时候,我们必须先进行一个数字比对,也就是说单纯的价值比对。

如果每个月有2000块钱退休金,那就意味着一年下来有24000元退休金。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但相比30万元而言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差距为多少呢?大概是12.5年,这个12.5年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是用30万除以每个月的24000。

大家认为这样就完了吗?并没有,如果我们把这30万存款放在银行当中,并且是定期存款的话,它带来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具体数值是多少就不用计算了,单纯的来讲30万是可以不断升值的,至于具体怎么升值,因人而异。

接下来我们需要讲一讲非数字比对的环节,那就是存款的救急问题。

但是要明白一点,一旦60岁之后,就很有可能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在这里,并不涉及到瞧不起或者说某些情绪,单纯的讲人的体格,60岁以后很容易出现极端。

这也没有办法,毕竟在60岁之前大家还有拼搏的资本,60岁之后就要注重 养生 了。

而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可能30岁40岁就开始 养生 。

60岁之后如果有个摔倒绊倒,如果有个小病大病什么的,那些2000块钱的养老退休金是不顶用的。

而且如果病重的话,这30万存款极有可能是自己的救命钱。

两相比较之下,我们更倾向于:有30万存款,而不是每个月领2000块钱的退休金。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 有30万存款 的,这会让我活得又自由又活络。

先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爷爷当年在庐山建筑公司上班。退休时在养老金上他面临两种选择:

爷爷当时不像多数人那样选择拿固定的工资,而是一次性拿回了30万。为此很多人都对爷爷的做法不解,奶奶为此还跟他大吵一顿,可他仍然故我,选择了拿回30万。一晃20年过去了,爷爷奶奶的生活非但没有受到没拿固定工资的影响,还生活得非常稳定而幸福。为此爷爷常常都非常自豪自己当初的长远眼光。

4、 投资: 也有这样一些人,一次性拿回30万,留下几万元在身边,其他的投资了一个靠谱的企业,让钱生钱,这些年赚的何止100万!真正是人生的大赢家。

我的大伯,今年58岁,退休工资一月有2300。大婶55岁,没有一分钱退休金。老两口一直勤俭持家,攒下二十来万的积蓄。大伯退休的那一年,他说要给大婶一次性花9万多买养老保险,每个月可以领取800多的养老金,每年会有一点递增。


大婶心疼一下子花那么多钱不划算,这事也就一直搁浅了。他们老两口把积蓄放银行里,一放就是三年,利息拿了2万多。这笔钱年前刚好到期,老两口还没有想好接下来怎么规划。谁知道疫情来了,老两口手中有钱心中不慌。现在大婶想明白了,等疫情结束之后,赶紧去买一次性的养老保险。我相信国家,相信自己可以再活30年。她说,自己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养老金还是很有必要的。我没有工资拿,心里没底。


一、三十万的存款养老,钱会越来越不值钱。


三十万的存款养老,既然是养老钱,那么肯定是保本最重要,不会选择高风险的投资,相对而言回报率也不高。30万元存银行三年定期,选择普通定期的话,按照央行基准利率2.75%,三年的利息是:300000*2.75%*3=24750。一年的利息8000多,现在生活成本高,8000多的利息很难支撑一个月的生活费。如果用本金的话,钱会越来也少,越来越不值钱。比如我的大婶,她说自己的存款只放银行的话,现在靠着大伯的退休金可以过日子。如果大伯提前走了,自己没有工资,那点存款会越用越少,越来越不值钱。

二、一月二千元的退休金,钱会越来越增多。


一月二千元的退休金,一年24000,十年24万。二十年三十年,养老金是每年会递增一点,钱会越来越多。大婶说,我哪怕是再活10年,一月800多,不到10年我就拿回自己一次性购买养老保险的本金9万多了。以后的10年就是挣得的钱,我要是可以活30年,养老金在不断地增长,这些钱也可以保自己的基本生活。


综上所述,三十万存款养老和每月二千元退休金养老,从长远来看,有退休养老金心里更踏实,日子过得更好。

要搁以前,我肯定觉着三十万存款养老比每月两千元退休金养老强。但是真正经历过身边的真人真事后,我反而觉着每月有两千元退休金养老更好。

一朋友的父母和岳父岳母就是这样的情况:

他的父母原本是做生意的。 奋斗了几十年,目前也近60岁了,本应该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但是由于没有退休工资,孩子虽然已成家立业,却面临着房贷、养老、子女教育等等的各类压力。辛苦了一辈子,只攒下了几十万的养老钱。如今还在为了帮子女减轻生活压力,一直在拼命赚钱。 突然有一天,其中一位老人突发重病住院,为了治病,短时间内就将这几十万的储蓄花费一空。而因为疾病,老两口也没法继续做生意赚钱,断了收入来源,也增加了子女的养老负担。

而他的岳父岳母都是从小企业退休的 。刚退休那会,退休金确实不多,一个人也就一千块左右,相比较他的父母,当时生意确实不错,一年赚个十几万,确实显得没啥优势。但是我们要知道,退休金会随着国家政策不断调整上涨的。到了现在,老两口退休金虽然涨的不算太多,但是一个月也能有几千块的退休金收入,可谓是“旱涝保收”。子女成家了,还有退休金可拿,除了社保前些年还攒钱自己还买了商业医疗保险。虽然比上不足但也比下有余,最起码的是生活没啥压力,身体 健康 有安全保障,还能攒下点钱帮扶一下子女。据说他们的退休工资还会持续上涨的。

由上案例分析,还是能每月拿个几千块钱的退休金养老比有30万存款养老活的更舒坦一些。

三十万存款养老和每月二千元退休金养老,这两者不是单纯的数字比较。尤其是很多年轻人都在算一笔账,这两者到底哪个更划来,如何给养老做规划。

目前主流的养老方式主要有养老保险、商业保险、个人投资、银行储蓄等方式,但是哪种方式更划算,不过可以分析如下:

如果每个月存款1500元,连续存款15年,存款总额27万元。每月存款1500元,然后按相对固定额度取款,属于“定活两便”,利息相对较低,并且跑不过物价(通货膨胀)。如果按照2021年全国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水平2362元计算,大约可以取款9年5个月。

按照2021年上海职工平均月薪7832元计算,按照100%缴费基数进行缴费,职工每月需要缴纳 社会 保险10.5%,即822.36元,其中养老保险缴费626.56元。

假设15年内职工平均月薪每年上涨500元,15年后 社会 平均工资为14832元。15年内养老保险累计缴费:

7832*100%*8%*12+8332*100%*8%*12+……+14832*100%*8%*12=163180.8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163180.8÷139=1173.96元。

基础账户养老金=(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缴费年限)=(14832+14832)÷2×15%=2224.8元。

假设职工缴纳 社会 保险15年后达到退休年龄,按照相应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式,退休后每月可领取金额约为3398.76元。

假设职工缴纳 社会 保险15年后达到退休年龄,按照相应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式,退休后每月可领取金额约为3398.76元。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 健康 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人均预期寿命为76.7岁。我们对比一下银行储蓄和养老保险的区别:

选择银行储蓄养老的人每月需要缴纳1500元。选择 社会 保险的人缴纳822.36元,其中养老保险626.56元,逐年递增;第15年每月缴纳1557.36元,其中养老保险1186.56元。

如果参保人(存款人)在60岁时开始养老,二者都不计算利息。选择银行储蓄养老的人每月能领取2362元,领取年限约为9年5个月;选择 社会 保险的人每月领取3398.76元,领取年限约为16年8个月,且每年按5%左右的幅度上调。

银行储蓄养老领取的是账户余额和利息,取完后不能再取款。

养老保险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法律保障,养老金领取年限截止到参保人死亡。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社保这块不重视,主要认为 社会 保险缴纳时间长, 缴纳社保需要交满15年才能在退休时拿到自己的养老金。而医保的话,女性需要连续交20年,男性需要连续交25年后,才能在退休后享受到医保的待遇。 但是通过上述的方式比较后,会发现存钱养老和缴纳社保,后者的收益明显高太多。

但是如果父母之前没有及时购买 社会 保险的,作为子女的一定要给父母去购买一些商业性质的存款养老计划,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现在力所能及,才能为将来减轻负担。同样,商业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也不能忽略,在疾病面前,这些都能分分钟钟拖垮一个家庭。

有人问,有三十万存款养老和每月二千元退休养老金,哪个活得舒坦?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我个人认为,要想过得舒坦,不能只顾及经济条件,还需要更重要的东西。

第一,三十万存款养老和每月二千元退休养老金两个养老方案的对比。

这个年龄的人做理财或投资肯定是不现实了,只能把三十万元存入银行,按大额存单不确定的利率,高限4%三年来计算利息大概3.6万元,每月1千元,明显有点少;如果用本金的话,三十万本金按最低生活水平2千元计算,能够维持15年,如果动用了本金,那日后的生活就没有保障。

2千元退休养老金,虽然有点少,但是它不会中断,只要你活着国家对养老金是有保障的;比较两个养老方案,我还是愿意选择后者每月2千元,因为踏实安稳,不会去为吃喝发愁。

第二,有三十万存款养老和每月二千元退休养老金,哪个活得舒坦?

(一)什么是我们追求的舒坦,舒坦就是我们常说的舒服,这是一种感觉,一种内心能够得到满足而踏实的归属感;主要追求的是心理或精神上的需求,那是一种心态或是我们生命的自然状态,是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

(二)而不同的人对舒坦有不同的解答,有的人家存万贯,生活富足仍然过不上舒坦的日子;有的人觉得生活过得安逸,事事如意,安居乐业就是舒坦;还有人认为有房子、车子、老婆、孩子,而且有存款,吃喝不愁,每年都能去旅行,就是舒坦;所以追求舒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内心充盈知足常乐,心安无牵无挂。

(三)有三十万存款养老和每月二千元退休养老金,哪个活得舒坦?两个养老方案如果仅从经济上说,选择两个养老方案中的哪一个都不会活得舒坦,因为这点钱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假如把这两个养老方案合并放到一个人身上,养老大概温饱吃穿还能够应付。

一个人到了老年怎样才能活得舒坦,吃喝不愁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

(1)要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想干什么就干点什么,读书写作下棋跳舞;

(2)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有孝顺的孩子,享受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

(3)有 健康 的身体,能够外出旅行,开拓视野,颐养天年;

(4)快乐最重要,心态放平和,没有多少钱一样活得舒坦。

以上是对有三十万存款养老和每月二千元退休养老金,哪个活得舒坦的解答,看来这个群体有一定的普遍性; 日子过得舒坦不能只讲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心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没有富足的物质生活依然可以过得舒坦!

存款养老时候坐吃空山,退休金是源源不断,当然选择退休金养老啦。

如果按照每个月2000元的支出计算,一年就是24000元,那么30万的本金可以维持不到13年,也就是说13年,也就是差不多73岁的时候将面临的问题就是已经没有赚钱能力了,但是养老金没有了的困境,这样的生活应该不能算作是舒坦吧。

30万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如果不能够够合理的打理,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没有计划的消费,外借,或者是一些其他的不确定的事情发生把这笔钱花掉,那就意味着没有养老金,还需要继续工作养活自己的困境,想必也不会很舒坦吧。

2000元对于很多人来说看是不多,但是其优势就是只要人活着,每个月定时定点的就有一笔钱在哪儿等着你去花,即使这个月全部花完了也没有关系,下个月依然由一笔钱在哪儿等着,完全不用担心。这样的日子应该会更舒坦一些吧,毕竟从心理上讲是没有任何压力的。

建议购买社保养老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养老产品做自己的养老补充,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我有个亲戚在五年前就因单位效益不好,买断工龄下岗失业,成 了下岗职工,因为之前都是在企业工作,企业给职工全额 交社保,下岗后因为生活困难没有钱继续交社保,就停止没交。

在市场打了个摊位,开了个小店,做起了小本生意,几年下来也赚了些钱,于是让我帮忙去社保局补缴养老保险,等退休后领取基本养老金。我问她“三十多万不会放银行吃利息,还交什么养老保险,每月才能领二千元”,她说“现在银行利息不高,光靠利息很难支撑一个月的生活费,如果取出本金用的话,存款用一点少一点,交了养老保险,到老了以后不能赚钱,每月至少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保障基本生活,活多久都不用担心。”

由此可见,每月2000退休金养老会比30万存款养老活的更加舒坦,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日常生活来看

对大部分人来说,退休之后,社交圈缩小了,各方面的人情消费大幅度减少,儿女已参加工作能自食其力,仅仅是自己的日常生活费用并不是很高,每月只有1000元的生活费就够用了。

而且现在许多人退休后 ,身体状况好,闲不住,都自己找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干,还能有额外的收入,加上自己每月2000元的退休金,还能有一定的积蓄。等到老了干不动时,积蓄加上养老金日子不是会过得很舒适,活得时间越久越划算。

而若是三十万的存款养老,加上每年利息收入大概12000左右,每月大约有1000元的利息可以消费,勉强能够保住生活费,用30万存款,单靠利息显然不是很充足,需要消耗本金,这样本金会越来越少,利息也会越来越少,可以测算出实际每月可供支出根本达不到2000。按照目前我国人均寿命77岁年龄作为参考,三十万元存款到第十年时,就只剩十万左右了,仅够五年的费用。可以说到七十五岁左右就没钱了,往后的生活就没有了保障。

二、身体状况来看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都已衰退,老年人身体素质大不如以前,生病是在所难免的。现在我国的医疗费用高昂有目共睹。但职工医疗保险,能够报销70-80%,可以将你的费用降到最低,自己承受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而存款30万的人,所有的费用都要自己承担,本来维持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再花掉一半存款治病,那后半身拿什么去保证生存,为啥人常说“有啥千万别有病”,现在的医院根本住不起,烧钱厉害。

三、升值空间来看

退休金由国家层面来提供安全保障,而且按月固定发放,随着物价动态调整,养老金每年都会增长,往后每月领取的钱会越来越多,领退休金,享受完善的 社会 和医疗保障,还有其他一些福利待遇,如国家发放的丧葬费的权利,可以解决退休职工的后顾之忧,减少子女的负担,解决自己另一半的基本生活问题。

而选择30万元存款养老,钱会越来越少,老年所带来的生活和保障方面的风险,都要自已承担,若是病逝,老伴的赡养也成问题。

综上所述,从各方面来看,还是每月2000退休金养老会比30万存款养老,活的更加舒坦。

本文标题: 20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均寿命低下,大部分子女都不需要给父母养老父母就死了,反观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很亏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573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战斗机的加速度过载9个G是不是意味着飞行员在地面站着能承受9倍重力如果扶苏继位他该怎样统治秦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