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中国人参与的西方考古

发布时间: 2023-01-04 12:00:3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4

中国古代有哪些官方组织的考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国人自己组织的考古是1926年,李济主持发掘的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具体...

有哪些中国人参与的西方考古

中国古代有哪些官方组织的考古?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国人自己组织的考古是1926年,李济主持发掘的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具体的当时我们历史老师也没有多讲,所以能帮到大家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国人自己组织的考古是1926年,李济主持发掘的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具体的当时我们历史老师也没有多讲,所以能帮到大家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其实我们知道古代考古学,他发展的一个高潮是在宋朝,所以说呢,由于古代我们发现的逐渐的文物的数量比较少,而且不易保存,所以说古代相对于来说,它的官方考古组织是比较少的,但是宋代以来的考古研究也能被人们称为金石学,就是指的是金属器物。
其实中国古代相对来说官方组织的考古是比较少的,首先是因为他们当时技术不够发达,同时呢,他们对于考古这一概念并不是很清楚,他们的概念有一些模糊其次我觉得在于古代的话,他们其实考古多方都是因为他们的盗墓者比较多,他们的当时的盗墓可能相对于现在来说就是一种。好股。
太史公司马迁在写《史记》之前,就曾做过大量的考古工作,到各个先贤和文明遗址收集素材、资料、传说,加以整理,才写出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关于郑和渡美洲的综述

就是各家的说法,帮我总结一下谢谢!
  (之一)郑和发现美洲新证据 加拿大发现郑和航海基地

  2005年06月16日<人民网 >

  郑和最先发现美洲大陆考古工作有最新进展

  昨晚,《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的作者、英国作家加文·孟席斯抵京出席该书中文版发行仪式。孟席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600年前郑和最先发现美洲大陆的考古工作有了最新的进展,他们在加拿大临北大西洋的一处半岛上发现了郑和船队曾驻扎的基地。英国作家孟席斯到京,披露郑和发现美洲最新证据

  遗址坟墓中有汉字 遗址居民曾有黄种人特征

  昨天晚上刚刚抵京的记录郑和下西洋的英国作家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向记者表示,600年前郑和最先发现美洲大陆的考古工作有了最新的进展,他们在加拿大临北大西洋的一处半岛上发现了郑和船队曾驻扎的基地。

  遗址内留有佛教徒坟墓

  孟席斯介绍说,这一处称为新斯科舍的地区,在西经60度26分、北纬46度19分附近,在约面积5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存在一个曾经繁荣海港的遗迹。半岛上绵延着修筑的城墙遗址,并且有水利工程设施存在,同时发现了大量佛教徒与回民的坟墓,坟墓中留存有中国的汉字。

  遗址居民戴中国式耳环

  这处区域几百年来人迹罕至,离此地最近的居民也对这处遗迹的存在一无所知。孟席斯介绍说,1497年后最早一批到达这里的欧洲人曾描述说,这一地区是一个繁荣美丽的海港,部分土著居民具有东方黄种人的特征,一些人使用奇特的象形文字,并且穿着带有东方金丝花纹的服装,带着中国式的耳环。当地印第安人声称这些异族人是从海上乘着巨大的船只而来,后来这些神秘的异族人又“回到了大洋的对岸”。

  (之二)郑和发现美洲?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侯杨方 2006-2-2
  最近,一张购自上海古玩市场的地图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关注。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日公布了这张地图,BBC等数十家权威英文媒体也先后发布了该消息。这张地图已于今年1月16日在北京展出,网上也公布了照片,使得更多人有幸能够目睹。
  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地图,因为它不仅绘制了亚洲、欧洲、非洲、澳洲,甚至还有南极洲和美洲。根据这张地图上的说明,此图绘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是一张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天下诸番识贡图》的复制品,名称为《天下全舆总图》,反映了天下诸番向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进贡的场景。地图左上角有注文写道:“凡未加红圈者皆原图所未命名者”,即图上有红圈者皆是原《天下诸番识贡图》上的标注。
  如果这张地图的原本真是绘制于1418年,不言而喻,它将产生颠覆性的后果:好望角是由葡萄牙航海探险家迪亚士于1488年发现,澳洲是由荷兰人于17世纪发现,南极大陆由美国人和英国人于1820年发现,美洲是由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当然这些公认的发现反映的只是西方世界对其文明之外的探险与发现,由于真正第一个发现这些地方的人类并没有留下文字记录,更由于是西方人发现这些地区后,这些地区才开始真正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因此这些西方人的第一次发现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但现在这张地图的出现可能改变了一切,表明这些地区有可能在1418年之前就已被中国人发现,并记录下来。
  此前不久,英国皇家海军退伍军官孟席斯出版了著作《1421:中国发现世界年》,并成为畅销书,他用3个证据“航海图”、“历史遗迹”、“当地人的DNA”证明中国人郑和早在哥伦布之前发现了美洲。而这张地图中有红圈标注“一于永乐十三年随正使太监马三宝等往榜葛剌诸番,直抵忽鲁谟(此处有一字模糊)等国开读赏赐至永乐十六年回京”。郑和原名正是马三宝,号称“三宝太监”。这张地图的出现像是一个奇迹,成为对孟席斯理论最有力的支持——而他的理论此前已获得不少中国学者认同。这张地图表明,中国人不仅首先发现了好望角、美洲、澳洲甚至南极洲,而且也明确知道地球是球形,并且掌握了投影制图方法——这种方法以前公认由16世纪末的欧洲传教士传入中国。

  (之三)郑和发现了美洲?

  南方周末 2005-08-04

  □本报记者 张英 □实习生 钟宏杰

  你相信这样的说法吗?———“早于哥伦布70年,中国人发现美洲大陆,并绘制了世界海图;在麦哲伦的100年前,中国人已经完成了环游地球的壮举,郑和是世界环球第一人;比库克船长早350年,中国人已经发现了澳洲和南极洲,领先欧洲人300年解决了经度测量的问题。”
  在一本描写郑和下西洋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的书里,英国海军退休军官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根据自己十几年对郑和船队的研究考证,得出了上述结论。
  在上海,孟席斯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孟席斯首次公布自己的研究发现———中国人最早绘制了世界海图、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郑和是世界环球航行第一人。 孟席斯所有的猜想起缘于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张航海地图。“这张地图绘制于1424年,上面有威尼斯制图学家祖阿尼·匹兹加诺(Zuane Pizzigano)的签名。地图描绘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奇特的是除了画出大陆,地图上还画了处于西大西洋深处的四个岛屿,标出的名称分别是Satanazes、Antilia、Saya和Ymana。我的兴趣被完全激发起来了。地图上标识了一些当时欧洲人没到过的地方,根据我们已经接受的历史知识,欧洲人在70年后才去那儿探险。我在地图收藏室和档案馆中查了几个月的海图和文献之后,我确信Satanazes和Antilia事实上就是加勒比群岛中的波多黎各和瓜德鲁普岛。”
  孟席斯称,这份地图的年代是无可怀疑的。他认为,这暗示了在哥伦布到达加勒比海前大约70年有人精确地考察过了这些岛屿。
  除了匹兹加诺地图外,孟席斯还发现,1459年的法莫拉地图上已经明确地标出了好望角,澳洲出现在1452年让·罗茨绘制的海图上。“当哥伦布从欧洲出发,寻找传说中‘遍地黄金’的东方时,他在出发前就已经看过标有美洲大陆的地图。他知道他能够‘发现’新大陆。”
  接着,孟席斯又在威尼斯见到绘制于1459年的一幅显示印度洋和南部非洲的平面球形地图。这张地图上已经标明了南部非洲的好望角,而好望角直到1497年才被达·伽马“发现”。在那张平面图上还用中世纪腓尼基语标注说,1420年曾有人绕过好望角航行至贝尔德岛角,旁边还画着一艘中国大帆船。
  接下来,孟席斯又在日本的龙谷大学里找到一幅《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这张地图印在丝绸上,内容除了中国和朝鲜、日本等国家外,还涉及到非洲的东海岸、南海岸、西海岸。“这张地图如此精确,毫无疑问,它是曾绕过好望角航行过的人绘制的。因为欧洲人直至60年后才到达南部非洲。”
  在古代的地图上,孟席斯的发现越来越多。“我惊奇地发现,在欧洲人发现之前100年,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和安第斯山脉就已经被标识在地图上了;在欧洲人到达那儿之前大约400年,南极洲就已经准确地画在地图上了;另一幅海图标识了非洲东海岸地区,而且还非常准确地标着经度,此后3个世纪欧洲人尚不能完全掌握这样的技术;还有一幅地图标明了澳大利亚,早于库克船长的发现有300年;另外一些海图标明了加勒比海、格陵兰岛、北极、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岸线。远在欧洲人到达之前,这些地方就以惊人的准确度绘在海图上了。”
  是谁去过了这些地方,把它们描绘在海图里的?孟席斯为了解答自己心中的疑问,自费走访了120多个国家,参观了900多个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寻访古代的纪念碑、城堡和海港,深入海岬、珊瑚礁、偏僻的海滩和海岛……
  “我的结论是中国人在1421年到1423年间就绘制了世界地图,完成了全球航行(编者按:郑和船队于1421年第六次下西洋),他们到达了除南极以外的所有地方。几十年后他们的大部分记录被毁掉,并且放弃了全球远洋航行。但是中国人的知识通过葡萄牙人,通过参加了中国人远航的意大利旅行家尼可洛·达·孔蒂传播给了西方早期的地图制作者。”

  证据:公鸡和玉米
  对自己的研究发现,孟席斯非常自信。孟席斯在《1421∶中国发现世界》里说,完成这次环球航行并发现美洲、澳洲、非洲及南极的,是郑和下属的洪保船队、周满船队、周闻船队和杨庆船队,而非郑和本人。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孟席斯在书里公布了自己的发现和证据。除地图外,他的证据还包括沉船、植物、动物。
  孟席斯以小说化的笔法描写他的发现过程。在秘鲁停留的某一个早晨,一阵鸡鸣打破了孟席斯的睡梦。“我马上意识到,这些鸡不是欧洲鸡。欧洲的鸡叫起来是‘咕-咕-咕’的声音,而这种鸡的叫声是‘咯-咯-咯’。”孟席斯在马来西亚生活过一段时间,他回想起当地的鸡叫声是“咯-咯-咯”,和秘鲁的鸡一样。
  亚洲鸡和欧洲鸡的鸡冠、羽毛、脚爪和叫声都不一样,下的蛋也不一样。公元1500年,美洲大陆上已经满地可见亚洲鸡。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是哥伦布的船队将它们带到那里。孟席斯却认为,郑和的船队早在1421年到1423年间就到过美洲,是他们把亚洲鸡带到了新大陆。
  “这些鸡不是欧洲人带去美洲的,因为第一批欧洲人在抵达新大陆的时候发现了它们。”麦哲伦也曾经记述他在美洲得到了很多鸡,“用一个鱼钩或一把小刀就换了当地人6只鸡,甚至担心当地人是在骗我。”这些鸡与欧洲鸡明显不同。在一本出版于1430年的中国书籍《异域图志》上,记载了一些中国人在他们的航行中见到的一些奇怪的动物。比如印度的大象、非洲长颈鹿,以及美洲的豹子。比如有一种长着狗头的动物与在皮里·雷斯图上画着的大树獭很相似,并有文字说明,说他们是在从中国往西航行了两年才发现这种动物的。大树獭是南美洲独一无二的动物,在300年前灭绝。
  玉米也被认为是郑和发现美洲的一个证据。“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在郑和航海之前一直不为中国所知。中国的记载说,郑和将军带回了一些‘有着特别大穗的谷物’。中国人习惯于吃一种穗的大小和大麦相似的稻米。这种有着‘特别大’穗的谷物只能是玉米。葡萄牙人在印尼、菲律宾和中国都发现了玉米,在菲律宾西南的海底发现的一艘建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的平底船上,还发现了一种南美洲特有的用来磨玉米的工具。”
  在书里,孟席斯列出了一串“跟随郑和漂洋过海在异地扎根”的动植物,包括猪、狗、马、香蕉、大米、棉花、山药、椰子等等。同样作为证据的还有人类的疾病。“美洲印第安人的DNA和他们的疾病同中国人以及东亚人十分一致。”在巴西马托·格罗索(Mato Grosso)发现的印第安人的一种皮肤病,巴拉圭伦瓜(Lengua)的印第安人的十二指肠病,秘鲁和墨西哥的蛔虫,据说都和中国人的疾病近似。“不少资料显示,印度洋、非洲、北美洲和大西洋海岸、澳大利亚等地,第一批欧洲探险者都记述了中国人或亚洲人存在的情况;而且,我对不少人和物进行了DNA分析,发现美洲、澳大利亚等地的土著人同中国人有特殊的关联。”
  考察了120多个国家,几乎耗尽毕生积蓄的孟席斯,最后得出了一个令他自己也吃惊的结论:“当时只有一个国家具备这样的财力、科学知识、船只和航海经验,能够开展如此宏伟壮丽的发现之旅———那就是中国。许多文献都表明,中国人绘制了最早的航海图,中国人对当时的世界似乎更了解。”

  孟席斯是骗子?
  在2004年7月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台(PBS)的特别节目中,孟席斯曾经在专家的“围攻”中数次承认自己可能存在“误读”,但是他坚持认为自己的结论是对的。
  “一个退役的潜水艇船长,怎么能够发现许多伟大的学者都没有发现的秘密呢?虽然我只是一个业余的历史研究者,但我也有着别人没有的优势:我在皇家海军掌握了天文导航术和航海方面的系统知识,我对古代的地图、航海图非常了解,我有丰富的航海经验,我不仅去图书馆,还实地探察。另外,我不墨守成规,没有权威压着我的思路。这些成了我打开这个秘密的钥匙。”
  孟席斯嘲笑那些批评他的人,包括中国的学者,只会查书,不会看地图。“一个航海的外行,不管他在其他领域多么有成就,当他在看一幅地图或是海图的时候,只能看到许许多多的轮廓线。一位有经验的航海家,在看同样的地图时,可以推理出更多线索:第一次绘制此图的制图学家航行到了哪儿,是以什么方向航行的,航速是快还是慢,距离陆地有多远,他掌握经纬度知识的情况如何,甚至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看出来。地图包含的重要信息大家都看得见,但却从许多杰出的中国历史学家眼前溜掉。他们并不缺乏作为历史学家的勤奋,而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关于天文导航术和世界海洋的知识。”
  在近3年的时间里,孟席斯曾几度来华,搜集郑和的历史资料,并实地考察郑和的印迹。在与中国历史学者对话时,面对中国学者们的质疑和不信任的眼光,孟席斯感到了深深的痛苦。在孟席斯的预料中,中国的学者对待他的态度应该与西方学者有所不同。
  “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我呢?我已经公布了几千个证据和发现。和其他的版本不同,为了和中国读者进行沟通,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书里,我特别增加了近100页的内容。我希望这些新发现的材料能够为中国的研究者所用,一起来参与研究郑和下西洋这段伟大的历史。”
  目前,孟席斯的研究发现还在继续。今年5月,孟席斯在北京公布,加拿大最北部发现了一些白色的建筑物遗址,在离岸边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孟席斯去了现场,他认为这是郑和营地的遗址。

  (之四)孟席斯被指认错地名 郑和版世界地图遭质疑http://tech.163.com 2006-03-29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上周四,北京律师刘钢公布了其收藏的《天下全舆总图》样本纸片碳-14年代检测结果,并与英美相关研究者一起,答复了部分来自学界的疑问。里斯本中葡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金国平昨天致电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强调,该检测并不能论证“郑和发现世界”说,而一些媒体过于草率的报道可能影响中国的学术形象。
  金国平认为,直接使用“郑和地图”的称谓是对公众的误导,因为该鉴定报告只对送检的纸片负责,并不说明纸片来自刘钢所藏《天下全舆总图》,更不能证明其是至今尚未发现的1418年《天下诸番识贡图》的仿绘本,或与郑和有关。

  汤普森演讲有逻辑漏洞

  在检测结果发布当天的演讲中,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博士贡纳·汤普森比较了中西方地图,认为《天下诸番识贡图》当时已在世界范围内具备了相当的权威性,甚至成为欧洲地图的参考。他说,1500年之前,欧洲绘制的地图将非洲描绘得很扭曲,到了1502年葡萄牙的“密用标注图(Padrao)”中,非洲就有了大致正确的形象,它很接近《天下全舆总图》,而且都犯了同一个错误———“长脖子”。而当后来的西方资料早已修正这一错误,这份中国绘制于18世纪的地图继续犯错的唯一理由就是,它的确是更早的《天下诸番识贡图》的仿绘本。

  我国海图研究专家、原海军测绘研究所制图室主任朱鉴秋指出了该推断中的逻辑错误———首先预设《天下诸番识贡图》存在的真实性。他说,可以确证的事实是:利玛窦来华之前,西方地图中对中国海岸线的描绘都是不准确的。而直到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中国刊出的世界地图中对非洲的描绘依然没有《天下全舆总图》中的进步。

  据金国平介绍,在郑和航海之前的三个世纪,阿拉伯人已画出了从利比里亚半岛大西洋沿岸到中国大陆沿岸的几乎全部航线情况,所谓的“长脖子”非洲早在1154和1351年的阿拉伯地图上就已出现。认为只有郑和的船队才有能力进行远洋航行,并绘制最早的世界地图,在学术上是站不住脚的。

  孟席斯学术能力遭质疑

  金国平进一步质疑了孟席斯过于“业余”的中国古代地图鉴别能力。据他介绍,自己曾于2004年在里斯本科技大学与孟席斯就相关论题正面交锋。当时孟席斯指着《西南海夷图》幻灯中的一些汉字说,这是中国史料中关于南极的详细记载。但事实上它们都是南洋的地名。孟席斯解释说信息来自翻译。

  金国平认为,孟席斯这次借用伦敦海洋博物馆发布刘钢地图的新闻和其2003年自费租用伦敦皇家地理学会礼堂发布“找到郑和船队最早发现美洲的证据”的信息,同属给公众制造信息权威性错觉的“炒作”。从贡纳·汤普森已经在网上预售以该地图为题材的新书———《秘密的1418年地图》来看,汤普森支持刘钢的立场更多出于商业考虑,而孟席斯则不仅仅出于商业动机。现有报道披露,他在担任英国皇家海军潜艇艇长期间,因1969年撞坏美国核潜艇的责任而被解职,1996年又因与人的商业纠纷被英国高等法院裁决判定“诬告”罪,这可能使他在心底对自己的国家和整个西方文明抱有不满。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在发现世界历史上贡献的主观想象,既支持了这一心理动机,也有助于其作品《1421:中国发现世界》的销售。

  朱鉴秋表示,目前最理想的揭示真相的办法是:刘钢向该研究领域专家公开出示地图,避免因为暗箱操作引起的猜疑。

  (之五)云南支持英国“业余学者”学说:郑和是发现美洲大陆第一人

  07/14/2005/10:15 华夏经纬网

  郑和是发现美洲大陆第一人!――2001年,英国海军退役军官加文.孟席斯此言一出,举世皆惊。最近,云南特地召开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再次对孟席斯的理论予以支持,孟席斯也在这次大会拿出了新证据。

  孟席斯之前并非没有理论提出郑和可能比哥伦布更早发现美洲,但孟的理论比那些没有根据的猜想前进了一大步。最近在云南召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孟席斯的助手代表因病缺席的孟席斯再次重申了“郑和是发现美洲大陆第一人”的观点,同时,他展示了“证据”:3个月前刚刚发现的世界航海总图很可能出自郑和之手。这份世界航海总图出版远在欧洲人到达新大陆之前,其描述范围海区面积达到2亿多平方海里,所涉及海岸线长达100万英里……从北到南,由厄瓜多尔到南极半岛的范围,需要整个庞大舰队才能胜任,当时世界上有此能力者只有中国――15世纪中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有能力到达美洲、绘制航海图,而郑和遗留的航海图中就有类似记录。

  最重要的一个证据来自DNA,许多当时郑和所经之处的美洲当地居民都有中国人的DNA,并有一些中国人的聚居地。

  “第一批达到新大陆的欧洲人已经发现中国聚居区,因此,第一个到达新大陆的不可能是欧洲人,而是中国人。”孟席斯断言。

  云南省郑和研究会秘书长何明认为,孟席斯的理论尽管尚待考订,但他是第一个否定欧洲中心说的西方学者,他的研究方式不像中国学者重在探询典籍故纸,而是重视实地的踏勘、考察,并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经验和手段。“在我们不能证伪的前提下,首先应该支持这样的苦心研究和大胆论断,它对郑和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何明说。

  2001年,英国海军退役军官孟席斯以“票友”身份自费开始郑和研究,他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布了惊人观点:郑和是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人,比哥伦布早87年。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昆明曾经召开第二届郑和研究国际会议,邀请孟席斯做专题报告,对其理论予以支持;孟席斯理论的提出建立在令人震惊和叹服的广泛调查基础之上,多年来寻访120个国家,查阅了900多个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收集了大量资料,运用考古学、生物学、人类学、遗传学等众多学科对郑和航海进行了深入研究。(新华社)

谁是第一个自己做考古的带领人的中国人?()

李济第一个自己做考古的带领人的中国人。

李济(1896年6月2日-1979年8月1日),原名顺井,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 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民国七年(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堂,随即被派往美国留学。曾在克拉克大学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学专业,民国九年(1920年)入哈佛大学转入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民国十三年(1924年)开始从事田野考古,赴河南新郑对春秋铜器出土地点进行调查清理。民国十五年(1926年)发掘的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为中国学者第一次主持的科学考古发掘,其对殷墟的发掘则奠定了中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学界的地位。李济曾任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

1949年以后任台湾大学教授,创办了考古人类学系,为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

成就:

李济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是以殷墟发掘资料为中心,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其中花费精力最大的是对殷墟陶器和青铜器的系统研究。著有《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在与他人合著的《古器物研究专刊》第1-5本中,对殷墟发掘所获170件青铜容器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其他论著中文的有《西阴村史前遗存》、《李济考古学论文集》等。

英文的有《中国民族的起源》、《安阳》等。

西方人的“寻龙诀”:外国考古学者也用洛阳铲吗

感谢这几年各种小说和电影的宣传,中国人一听到考古就会自然联想到盗墓。说到盗墓,大家就会问起大名鼎鼎的洛阳铲——无论见没见过,多数人都知道这个名字。这种民国时期出现的钻探工具把地下几千年前的祖先扰得不能安宁,也成为考古工作者最头疼也不得不依赖的工具之一。其发明者现在都认为是洛阳人李鸭子。

我一直很想知道洛阳铲的世界影响究竟多大,国外考古到底用什么找墓。可惜,北美考古挖墓葬的机会太少,系里的老师和在考古公司工作的同学也很少有参与过墓葬勘探的。有个老师从事原住民考古,有天讲起她们在印第安人遗址上做勘探,用的这个词是coring(钻取土样或打孔勘探),但没有专门介绍工具。坚持能谷歌就不动嘴的原则,我专门查了一下,还真有一篇介绍美国考古勘探历史的文章。根据这篇文章介绍,美国的考古勘探大体有三种方式:coring,augering,drilling,都是从地质学家那里借鉴过来的。其中coring和我们一般的勘探相似,用的是一种空心圆柱状工具,提取土样并进行观察。这工具形态、操作方式和工作原理跟洛阳铲是相似的,不过看起来似乎并不是从中国学的技术。那么国外考古究竟怎么找墓葬呢?

几乎所有介绍盎格鲁萨克逊遗存考古的著作中都会提到Revd Bryan Faussett。这人是十八世纪英国肯特郡的一位古物爱好者,十岁时参加过一些当地墓冢的发掘(姑且称为发掘吧),然后就产生了兴趣并自己组队干起来,对盎格鲁萨克逊墓葬的发现和研究有过重要贡献。这位绅士同时还发明了一种工具叫probe,能够发现平地下的墓葬。

我在1856年出版的这个人的手稿中找到了。这份手稿记录了他于1757到1773年间在Kent县内几个地方发掘出土文物以及发掘经过,类似考古发掘日记的性质。其中手稿的87-88页记载了这个probe的发明,并提供了线图。大致是因为地表所有墓冢已经被挖掘完毕,正面临无墓可挖的情况,他意识到地下可能还有很多本身没有墓冢或者墓冢已被毁坏的墓葬未被发现。于是他琢磨出来一个工具探索地下的墓葬,然后这个工具很成功,找到了很多地表无任何标志的墓葬。

图1/3
1773年发明的探墓工具probe

这个工具总长四英尺(约一米二十二)。实际上就是一个探针,大概是根据土壤中是否有异物(骨骼、陶器等)来判断是否有墓葬。现在看来这个工具还是比较原始,比洛阳铲落后多了。不过想到它发明于1773年,比洛阳铲还要早一百多年,就确实让人佩服了。这大概是欧洲考古学家发明的最早探墓工具了。

在搜索这个信息的过程中,居然发现了好几个国外的网站,专门做广告找墓的。比如ehow网站上有How to Find Unmarked Graves(如何寻找无标记墓葬),方法有probe(探针法)和soil coring(土壤钻探法)。还有一个网站名叫saving graves,也详细且系统地介绍了如何用探针法寻找墓葬(locating unmarked graves by probing)。这里不仅介绍了最佳探针尺寸,还推荐使用可替换的钢制探头,因为探头损耗很快。甚至连如何布设探孔也有介绍:基督教徒墓葬一般东西向,所以探孔行向最好是南北向。如果遇到松软土质,必然有异常——圆形或者椭圆形一般可能为树坑或者鼠洞,东西向长方形基本可确定为墓葬。这些找墓方法一般和考古无关,多是为了帮人们寻找失去具体方位的家族葬,或者是墓地管理部门为了进行迁葬和重新规划而确认墓葬的位置。各网站都强调勘探之前要获得墓地管理部门的许可。

考古专家也会为墓葬勘探提供指导。例如爱荷华大学的William E.Whittaker博士专门编写了Locating Unmarked Cemetery Burials(无标记墓葬定位技术指导),免费提供给公众下载。其中提到的方法如探针法(或探杆法)、探铲法(soil coring)、发掘法、探地雷达法(GPR)、电阻法、磁场法、磁力法等考古同行都不会陌生。但是最后一种叫grave dowsing(卜杖法)的方法确实未曾听说,也十分有趣,在此简单介绍下。

图2/3
用卜杖法找墓地和矿藏

Dowse本意是指用占卜杖探测矿藏或水源,在美国中西部地区这方法也被称为巫术或者占卜。探测者两手各持一根L形铜线或者铜杆的短部,长部伸到前方,他们认为这两根铜杆会在墓葬上方交叉。这个方法的来源也相当诡异:在英国和德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柳树或者榛树的枝条有一种天然的无法控制的向水性,因此它们总是指向地下水源。到了美国这个传说有了些演变,柳树枝换成了铜杆,人们不仅用这种方法来找水源,也用来找墓。一般认为这两根铜杆在男性墓葬上方会碰到一起,女性墓葬上方则分开。这看起来似乎和磁场之类有关,但是实际上是完全不合逻辑的。

图3/3
L形铜杆

William在这篇文章里对每一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对于dowsing这种方法,他是这样评价的:优点——无;缺点——这种方法可能让操作者个人或者其所在机构承担法律或者财务风险(找墓的行为往往都牵涉到法律和财产问题),同时还会使自己蒙羞。对dowsing这种方法的质疑公开之后,很多亲自实施过或者见证过用此方法寻找墓葬的人联系William,对他的质疑表示不服。这些人认为,dowsing曾被多次实践并证明成功,显然比那些既昂贵又不一定有用的地质探测法有效。有意思的是,William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Grave Dowsing Reconsidered),回应这些质疑声音,并对这种方法进行讨论。

这篇文章列举了多个考古学家用科学手段对占卜者探出的墓地进行验证的例子,结果无一例发现墓葬。反而是在几个占卜者声称没有墓葬的地方却发现了墓葬。其中在Madison County Farm这个地方,当占卜者听说考古学家在他认为有墓葬的地方并没有发现任何相关遗存时,他居然说是考古学家偷走了骨头(尽管他见证了全过程)。这种方法的不靠谱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考古学家的态度十分认真,继续对这个方法进行了测试——为什么铜杆在占卜墓地的过程中会交叉?经过在家里用两根晾衣架做成L形的探测杖进行试验,William发现两根铜杆在手中很不稳定,经常晃动且并无规律。他得出结论说铜杆交叉往往是因为探测者自己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这是一种subconscious ideomotor effect(潜意识运动现象),或者说是受潜意识影响的现象。后面他又对各种可能性,比如这种交叉是否与土壤扰动有关、是否与磁场有关、是否受人骨或者棺木的影响等等,一一进行了反驳。他的这种认真态度很让人佩服,不过由此也可见dowsing这种找墓方法在美国民间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Dowsing这种看起来神神秘秘的找墓方法,颇有点像中国的寻龙点穴,即看风水找墓葬。我上本科时,有老师专门讲过中国古代的风水,当然不是要我们信风水——风水实际就是古人选择居墓地所依据的原理。明白了这个原理,就能够判断出墓地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相比之下,寻龙点穴比dowsing要更加可靠,因为它遵循了古代人选择墓地遵循的一些规律。当然寻龙点穴这种东西对考古实际上没有多大用途,因为我们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如配合基本建设进行调查等,才会去主动找墓葬。真正的考古工作中,勘探墓葬和遗址还是洛阳铲比较靠谱。

William E.Whittaker的第一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现在国外用来寻找墓葬的方法,也是考古学家常用的方法。有一份英文学术刊物叫Archaeological Prospection,专门介绍各种科技手段在考古遗存勘探中的运用。有些科技勘探方法我们都曾听说过一二,比如GPR、电磁法、电阻法等,但实际上这些方法在中国考古中运用并不多。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的专家曾经用四种无损探测方法(高密度电阻法、激电法、探地雷达、多频电磁法)对金沙遗址进行了勘探,据说有一定效果,但是在国内考古界未见反响。我也看过一些国外对这些方法的运用案例,他们面对的遗址都有一个共性:埋藏相对单一,往往只有一个时期的简单堆积。但是除非事先对探测目标的性质有所了解(墓葬还是居住址、墓葬是砖石还是土坑、建筑是夯土还是石头等),否则对探测数据的解读是很困难的——探测数据能够反映地下埋藏的异常,但是不能说明其性质。相比之下,中国的历史悠久,很多地方数千年遗存上下叠压,房址、灰坑、墓葬相互叠压打破的现象十分常见。这种情况下,洛阳铲勘探的结果往往比地质方法更直观、更快捷,同时更节省。
本文标题: 有哪些中国人参与的西方考古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274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盗墓笔记里磁石真的能影响指南针吗如何正确科学地吃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