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东汉后期名将,“凉州三明”之一段颎

发布时间: 2022-12-15 20:59: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1

东汉中后期的汉羌战争对东汉灭亡起了多大作用东汉末年到三国,西北虽然有羌乱,但更多是羌人渠帅和汉人豪强的合流。有人认为,段颎的办法...

如何评价东汉后期名将,“凉州三明”之一段颎

东汉中后期的汉羌战争对东汉灭亡起了多大作用

东汉末年到三国,西北虽然有羌乱,但更多是羌人渠帅和汉人豪强的合流。有人认为,段颎的办法只是短期,长远看危害很大,你怎么认为呢?段颎是个好将领,他的建议虽然有些私心,但大体而言也都是为东汉考虑。然而段颎虽然善战,但眼界狭隘,他的做法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
段颎的想法是这样的,之前讨伐叛乱的羌族只诛杀首恶,对于投降的羌族都不多追究,等过一段时间羌族又聚集起来作乱。段颎认为既然如此不如将羌族斩尽杀绝,也就是要在战争中对于投降的羌族部众,也要给予打击。这个建议得到东汉上层的支持,于是段颎耗费四十四亿转战西北,经过一百八十战,通过本人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血腥镇压让羌族各部落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客观上说段颎的一系列行动确实帮东汉在一定时间内遏制了羌族叛乱,然而段颎或者说东汉大部分人却还没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东汉的民族压迫。因为羌族屡次发动叛乱,所以要进行严酷镇压,但是为什么羌族会如此反复呢?当时的许多人把这归咎于羌族狼子野心。
然而实际上这种观点很偏执,真正原因是因为汉朝的地方官吏或者将领对于羌族的迫害。其实这种压迫从东汉之初就已经存在了。班彪看出了问题所在,所以建议刘秀设立护羌校尉关注羌族百姓的疾苦,刘秀同意他的建议。但好景不长牛邯死后,这个职位被省除了一段时间,等到东汉再恢复这个官职时,其任职者大多对羌族刻薄少恩,且重军事讨伐。
而到了东汉晚期这个现象就越来越严重,对此凉州三明的另外两位都看出这点,张奂以身作则取到了良好的效果,而皇甫规则有相关的论述。不过皇甫规的建议没有被皇帝采用,而后来张奂和段颎的理念发生冲突,最后因为性命受到威胁张奂退缩了,于是便有一系列对羌族作战。

在黄巾之乱后,汉朝受到重创,而西北的羌族则再次爆发叛乱。之后西北的羌族和一些边地武人如韩遂联手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彻底摆脱了汉朝的控制。东汉耗费了364亿后,羌患依旧没有彻底被平定,反而自己国库亏空,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曾经皇甫规上书语重心长地说到:“力求猛敌,不如清平;勤明吴、孙,未若奉法。前变未远,臣诚戚之。是以越职,尽其区区。”可以说是高瞻远瞩,可东汉的政治腐败已经病入膏肓,让朝廷政治清明,官吏奉公守法无疑痴人说梦。所以只能借助段颎这样的猛将用军事手段去镇压羌族,然而令人讽刺的是段颎最终也被卷入了东汉黑暗政治的漩涡中不得善终。
造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先是大耗东汉国力。黄巾起()y,东汉难以控制局势。就命各地豪强起兵救援。这就造成不少豪杰在灭黄()巾中做大。导致东汉号令不出国门,皇帝形同虚设。群雄争天下,最后成为三国。

东汉凉州三明,你知道吗?

东汉末期,在古凉州的对羌战争中,出现三位杰出的将领,守卫了北方边境的安宁,他们是皇甫规、张奂与段颎。

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因为三人的表字都有个“明”字,而且都是凉州人,被称为“凉州三明”。

皇甫规,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 。东汉时期名将、学者。

皇甫规出身将门世家,熟习兵法。为泰山太守时,成功平定叔孙无忌起义。后历任中郎将、度辽将军等职,多次击破、降服羌人,官至护羌校尉。熹平三年(174年),皇甫规逝世,享年七十一岁,获赠大司农。

皇甫规一身清正,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不畏权奸,曾数次遭权幸奸党的陷害,但仍毫无畏惧,刚正不渝。他爱才惜才,荐贤委位,晚年时举荐张奂代替自己的职务。

他开设学馆十四年,以《诗》、《易》教授门徒。并提出了百姓是水,君主为船的一系列概念,有警世意义。

段颎(jiǒng),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最初被举为孝廉,任宪陵园丞、阳陵令,后迁任辽东属国都尉,戍边征战十余年,历任中郎将、护羌校尉、并州刺史、破羌将军。他与羌人作战先后达一百八十次,斩杀近四万人,最终平定西羌,并击灭东羌,以功封新丰县侯。

建宁三年(170年),段颎被征召入朝,历任侍中、执金吾、河南尹、司隶校尉等官职,段颎依附宦官,为了保住富贵,与中常侍王甫等结为党羽。光和二年(179年),权宦王甫罪行被揭发,段颎受其牵连下狱,在狱中饮鸩而死。

张奂,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安西县东)人。早年师从太尉朱宠,汉桓帝时被举为贤良,在策试得第一名。之后出任安定属国都尉、武威太守、度辽将军和护匈奴中郎将等官职,并升为九卿之一的大司农。在东汉的对外战争中功勋卓著,多次以恩信安抚、招降外族,使得北方安宁一时。董卓曾为张奂部下作军司马。

汉灵帝时入朝,被宦官所利用,率军围攻大将军窦武,迫使窦武自杀。事后自责不已,拒受封侯,又上疏为窦武等人伸冤,因此得罪了宦官被诬陷罢官。晚年归居故里,授课著书,在家中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我的外公是段颎”,贾诩的话为何能救了自己的命?

贾诩是曹操手下重要的谋士,陈寿在《三国志》中将他和曹操的谋主、荀攸并列一传,并且称赞他算无遗策,谋划能力堪比汉初的张良、陈平。他的机智和权变的能力从他早年便已经显现,贾诩曾因病、辞官回乡。途中,他同数十人被氐人拦下。氐人、羌人当时都是西凉一带的异族人,民风剽悍、作风凶残,落入他们手中不是好事。

当时形势危急,贾诩对氐人说“我的外公是段颎(jiong,第三声),你们不要谋害我,我的家人会用重金赎我回去”,结果除了贾诩被氐人释放外,其他同行的人都遇害了。实际上,贾诩并不是段颎的外孙,两人只是同乡。那么,这个段颎是个什么狠角色,为何贾诩假借他的名号就能唬住氐人,从而保命呢?

这个段颎当年可是凉州响当当的大人物、狠角色,他和张奂、皇甫规并称“凉州三明”。凉州因为异族人导致了长达数十年的乱象,这三人是稳定凉州局势的大功臣,而这个段颎,是其中最能打的一位。段颎一生征战180多次,杀敌38600人,自军仅阵亡400来人,其中大部分的仗是同羌人打的,堪称凉州小霸王。其实他的战绩看起来十分无趣,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他的部分对羌征战史。

公元159年,段颎在罗亭大胜羌人,杀敌2000人,俘虏万余人;

公元160年,段颎多次平定羌人叛乱,杀敌2000余人,俘虏8000人;

公元165年,段颎击败凉州西部的羌人,杀敌400余人,俘虏2000人;

公元167年,段颎杀敌3000余人,彻底平定凉州西部的羌人之乱;

公元168年,段颎对阵先零诸羌,以少敌多取得胜利,杀敌8000余人;

公元169年,段颎追击凉州东部的羌人,杀敌19000人,俘虏4000人,平定了东部的羌人之乱。

通过这些战绩可以看出来,段颎率军在同羌人作战中,基本都是千篇一律的大破敌军、俘虏敌手,让人不禁萌生疑问,是不是对手太弱?实际上羌人可不弱,羌人勇武、擅长骑兵作战,他们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详,极具战斗力。羌人之乱一直是让东汉头疼的存在,后来董卓进京和马超攻打曹操时,所依仗的凉州军,其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羌人。然而,段颎不仅是单方面碾压敌手,而且时而能够以少胜多,其征战能力恐怖如斯。

在段颎连年的调教之下,羌人等异族人对于段颎难免产生畏惧之情。想想张辽在逍遥津一战便打的孙权闻风丧胆,而段颎这种压制状态持续了10年,想来凉州的异族人也是到了谈“段颎”色变的程度。这也就能够理解,为何贾诩只是说了自己外公是段颎,氐人就不敢对他下手。谁想惹段颎这个恐怖的大杀器呢?万一贾诩说的是真的呢?

可惜,这个战神级的人物,晚节不保。为了自保,段颎依附宦官,与宦官王甫等人结为党羽。最后由于王甫倒台,被牵连下狱,落个饮鸩自尽、家人发配边疆的下场。不过后人对于他的评价还是挺高的,在唐朝供奉的64名将,宋朝供奉的72名将中都有他。三国时期能同时入围这两个榜单的人有关羽、周瑜、陆逊等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后世对于其能力的肯定。

贾诩和段颎都是武威人,贾诩能在被氐族人抓住的危急情况下,想出这样的说辞来自保,可见其确实是机敏、聪慧、应变能力强的人。

段颎仁爱治军威震西土,打赢了战争为何却被称为屠夫?

羌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先秦时期就与与华夏民族关系密切,到汉朝时这种关系变得更直接和复杂了。因为臣服于匈奴,不时侵扰汉境,汉武帝时平定羌人的叛乱,对内附的的羌人设置护羌校尉进行管理。


但游牧民族强大起来就喜欢对外掠夺,汉宣帝时代先零羌就曾不断侵扰边境,被名将赵充国击败。王莽时期,烧当羌强大起来甚至打进了内地,搞得内地鸡飞狗叫。不过这些总体来说都是可控的,没有造成太大的祸患。

到了东汉时期,由于西羌的不断东迁,与当地汉人杂居时常发生矛盾冲突。东汉前期由于政治较为清明,对羌人的管理还能做到公平公正。到了中后期,邓太后专制、外戚和宦官干政,朝政日益腐败。上梁不正下梁歪,地方官巧取豪夺,残酷压迫百姓。内迁的羌人遭受当地官吏豪门的欺辱和掠夺,被当做奴仆一般使唤。

长期的压迫让这些羌人终于爆发起来造反,波及宁夏地区,羌汉战争持续百年,又称羌战,大的羌乱有三次,前后延续五六十年,令东汉政府疲于应付,耗费大量钱粮和人力物力,终于被东汉名将段颎平定。


段颎,是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他在第三次羌战中战功赫赫,被当时士族称为屠夫,其实要论中国历史上谁杀的人多,其实还真轮不到段颎,我们先来回顾下三次羌汉战争的情况。

第一次羌战

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东汉政府派都尉王弘征发金城、陇西、汉阳三郡的羌人,护卫撤回西域都护和屯田官兵撤回。羌人要自己准备马匹等装备,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人人充满怨气。到了酒泉后说什么也不走,纷纷逃走,官兵就到处搜查堵截,杀死逃跑者,焚烧他们的毡帐。一时间大量羌人被杀,震惊了西北羌族各部,他们纷纷出塞联络一起暴动,杀死当地官吏和汉人,烧毁破坏城市,在这场叛乱中声势最大的就是先零羌了,这个部落早在西汉时就频频侵扰汉境,如今内迁后仍然是彪悍异常。


先零羌在部落首领滇零的率领下攻城拔寨,杀死前来镇压的8000余汉军,在北地郡富平县建立政权,自立为帝,羌人狼莫为军师,一时间各地羌民纷纷来投,声势浩大。滇零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威胁到东汉都城洛阳,东汉朝廷急调重兵于河南孟县西南一带,防备羌军,这时候西北大部分地方都被滇零控制,其兵锋甚至到达河南、河北境内。

东汉朝廷被羌军打得落荒而逃,放弃许多边缘郡,将北地郡治迁徙到池阳,安定郡治迁徙到美阳,强迫汉族百姓一起迁徙,很多百姓不愿离开故土,官府便毁坏庄稼,烧毁他们的房屋,没收其财物,逼迫他们离家。迁徙过程中,又遇饥荒,缺衣少粮的百姓半数死在路上。

朝廷的腐败和昏庸无道也激起了汉人的反抗,汉阳汉族人杜琦、杜季贡兄弟也率众起义投靠羌人,这时滇零病死,其子零昌即位,狼莫、杜季贡一起辅佐他。杜季贡还教会羌人开荒种地,准备跟东汉朝廷打持久战。


116年五月,东汉朝廷调集各路大军进剿羌人。度辽将军邓遵击败零昌的羌军,杀800余人。中郎将任尚击败零昌,杀零昌妻子及700多羌人,并收买羌人暗杀了杜季贡和零昌。羌军首领仅剩狼莫一人,两年后元狼莫也被邓遵收买羌人暗杀。先零羌的建立的这个政权,3个首领竟然都没死在战场上,皆死在自己人手里,不得不叹服东汉朝廷的策反政策很到位啊!

但就是这样,羌人暴动还是坚持了12年,汉王朝耗费军费达240亿钱,导致国库空虚,很多无辜的汉人和羌人也在这次暴乱中被杀,腐败的朝廷又将这些钱摊派给百姓,百姓的负担更重,生活更加艰难。

第二次羌战

这次暴动结束了,但东汉朝廷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没有审视自己的民族政策,对吏治进行整顿。羌人暴动的火苗没有熄灭。果然汉顺帝永和四年,还是由于地方官吏对羌人的残暴和奴役,引发羌人再次暴动,围攻安定郡。东汉朝廷派征西将军马贤率10万大军征讨镇压,想要一举平息叛乱。安定郡人皇甫规当时为布衣百姓,时年38岁,对军事很有研究,看出马贤用兵的失误,认为马贤必败。他上书建议应集中兵力,采用各个击破才能制服羌人各部。马贤不予理会,认为一介布衣如何懂得用兵之道,然不出皇甫规所料,马贤兵败,和两个儿子一起战死。

是金子总会发光,安定郡守将识得皇甫规的才能。让他这个一介布衣率800人与西羌交战,击退羌军。。不久东羌西羌联合进攻陇西,杀死官吏。皇甫规毛遂自荐,请求皇帝重用自己平叛,他一针见血指出羌乱的原因是是地方官吏和豪强对羌人的残暴和掠夺引起的,但汉顺帝并非识人明君,当然也就没有重用和采纳皇甫规的建议。


139年羌军围攻安定郡,太守兵败而死。安定郡郡治也被迫从高平迁徙至扶风。而羌军也因为多年作战,兵力不断消减,财力匮乏,后劲不足,羌汉战争暂时平息。这次羌乱长达7年,东汉朝廷又耗费军费80余亿钱,战乱地区百姓流离失所,不堪重负。那些镇压羌族的将领反而在战争中大发其财,贪污受贿横行,战死士兵的尸骨也没有人来收拢,东汉社会经济也遭受极大破坏。

第三次羌战

安定郡不安定,每次羌乱首当其冲的就是它。159年十二月,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个西羌部落联合起来造反,再一次震惊了东汉朝廷。经过两次羌乱后,如何平息羌乱,东汉朝廷内部分为了两派。要么坚决剿杀,要么剿抚结合。


皇甫规、张奂、段颎都是当世的英雄,被誉为凉州三明。三人为此出现了分歧,本来关系还可以的三人因此疏远最后决裂,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皇甫规、张奂主张剿抚结合,以强大的军事压力为后盾,辅以恩德招降羌族各部。认为“宜用招降,恩降,可无后悔”。“羌一气所生,不可诛尽。山谷广大,不可空静,血流沃野,伤和致灾”,提出较为人性的主张,剿抚结合。

而段颎则认为羌人“狼子野心,难以恩纳,势穷虽服,兵去复劫。唯当长矛挟胁,白刃加颈耳”,“绝其根本,不使能殖”,格杀勿论,赶尽杀绝才能治本。

正因为如此,东汉士大夫阶层认为段颎简直就是屠夫,对他甚为厌恶,也导致了后来段颎只能依附宦官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最后死于政治旋涡。不过段颎作为军人,深受士兵爱戴,他以仁爱为本,体恤部下,与将士们同甘共苦,领兵作战士兵们都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其实无论是剿灭还是招抚,两派都有道理,段颎认为招抚不利,羌人屡叛,必须用强硬手段才能解决问题,主张虽然血腥,短期来看却极为有效,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而皇甫规、张奂的主张高瞻远瞩,提出来民族平等的主张,认为少数民族也有生存的权利,不能一味杀光来解决问题。

解决之道就是从整顿吏治入手,打击那些残暴不仁的贪官污吏,不再压迫掠夺奴役羌人,还社会一个清明的政治生态。从长远来说,皇甫规、张奂的主张是最合适的,然而腐朽的东汉朝廷政策摇摆不定,羌乱更加难以控制了。

161年,东、西羌再次联合反叛,这时皇甫规被举荐为中郎将,讨伐羌军大获全胜。军事胜利后皇甫规积极实行他的民族政策,先零诸羌深知皇甫规的为人和他宽仁的民族政策,纷纷来降者达十万众。第二年皇甫规又率骑兵部队征伐陇右,其治军严明,三军威武,东羌前来乞降。


战事平息后,皇甫规严惩那些逼得羌民造反的贪官污吏,将他们罪行上奏,免官诛杀驱逐贪官污吏一百余人,朝廷为之震动,自此羌人感动前后来投降的共达20万余众。但皇甫规的做法也得罪了朝廷内外的一些官员,他们与宦官勾结,污蔑皇甫规是用钱贿赂这些羌人来投降,是假降用来骗得功绩,东汉朝廷遂不再信任皇甫规。

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先零诸羌再次叛乱,灵帝采纳了护羌校尉段颎的意见。调集关中、陇右数万人马进攻先零诸羌。

双方激战于逢义山,先零等部落羌人估有数万之多,战斗力旺盛。史书上说段颎令汉军“张傲利刀,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段颎鼓舞汉军士气,说:“如今我们离家有数千里,后退就会战败而死,只有往前进攻才有活路,大家和我一起前进夺取功名”。说完段颎率先冲入敌阵,士兵感召奋勇向前杀敌,斩杀羌人8000,得28万头马牛羊,大获全胜。段颎与羌人作战一百八十次,战绩辉煌,被封为破羌将军。

逢义山战败后,先零羌再无勇气抵抗,段颎率军一路追杀,杀羌人无数。他上奏皇帝要将羌人赶尽杀光,使其绝种。段颎也是这么做的,他先后灭掉了十多个羌族小部落,但想让一个民族灭绝是不可能的,会引发羌人更猛烈的反抗,对于大的羌人部落,他也只是采取消减其人数的做法。

169年,段颎追杀羌人余部到射虎谷,斩杀一万九千人,羌族余部四千多人被冯禅招降,分别安置在安定、汉阳、陇西三郡。至此第三次大规模的羌人暴动被镇压了下去。三次羌乱几乎贯穿东汉王朝的中后期,羌战耗费军费,导致国库空虚,经济凋敝,东汉政府只好靠大量发行铜钱来解决财政问题,百姓的痛苦如水深火热,边疆及内地百姓更是死伤无数。

段颎战功赫赫,入朝堂做了太尉,但士族阶层认为段颎残忍血腥不支持他,为了保住自己拼杀得来的权势和富贵,段颎只好迎合宦官王甫来立足,不想因王甫之祸,段颎被司隶校尉阳球当做王甫党羽抓捕问罪,段颎被逼饮鸩自杀,可惜一代名将死得不得其所。

因为他杀人无数,并且只会麻木杀人,没有任何人情可言!
是因为段颎仁的手段,他打赢了战争之后,将大量的俘虏就地处决,所以被称为屠夫。
因为他每次打赢战争都会屠城。会使敌人十分的惧怕他。所以说会有屠夫的代号。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东汉后期名将,“凉州三明”之一段颎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6551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白天风速大于晚上如何看待鳌拜,鳌拜算得上是忠臣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