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周朝镇守东方的重要诸侯国卫国春秋战国为什么没成为大国

发布时间: 2022-11-21 09:01: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5

卫国坚持到秦朝时期才灭亡,为何不是战国七雄呢?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

曾经是周朝镇守东方的重要诸侯国卫国春秋战国为什么没成为大国

卫国坚持到秦朝时期才灭亡,为何不是战国七雄呢?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三家分晋后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其中,就卫国来说,是周朝的姬姓诸侯国,为周武王姬发弟弟康叔的后裔。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到了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也即卫国直到秦朝时期才彻底灭亡。那么,问题来了,战国时期,卫国一直存在,为何不是战国七雄呢?


首先,在周朝历史上,卫国先后建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野王(今河南焦作市沁阳)。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平王东迁时,曾出兵勤王平戎。公元前254年,在战国后期,卫国领地成为魏国的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国攻取卫国的濮阳等地。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卫国此时已名存实亡。公元前209年,也即在秦朝时期,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卫国不仅在战国时期一直存在,还坚持到了秦朝时期才灭亡。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战国时期的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基本上都在卫国之前就被消灭了。比如宋国、中山国的实力,实际上完全可以和战国七雄中的韩国、燕国相提并论。可是,因为在战国中期就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所以宋国和中山国都没有跻身战国七雄。既然如此,卫国坚持到秦朝时期才灭亡,为何不是战国七雄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卫国之所以不是战国七雄,原因主要分为两点。一方面,这是因为卫国虽然在战国时期一直存在,但是,其实力相对较弱,和战国七雄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早在春秋初期,卫国是一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卫武公时一度强盛,为诸侯首领之一。换而言之,在春秋初期,卫国和郑国一样,都中原之地的重要姬姓诸侯国。

但是,在齐国、楚国、晋国、秦国等大国崛起之后,卫国和郑国一样夹在大国之间,不仅无法扩张疆域,反而在疆域上遭到了蚕食。春秋晚期,卫国孙氏、宁氏执掌大权,君臣关系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卫庄公蒯聩与卫出公辄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自春秋后期开始,衰落的卫国已经错失了成为大国的机会。同样的道理,对于鲁国、郑国等姬姓诸侯国,在战国时期的当务之急已经是自保,而不是争霸了。而没有参与争霸的诸侯国,自然没有位列战国七雄的资格了。司马迁《史记·卫康叔世家》明确记载“怀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杀怀君。魏更立嗣君弟,是为元君。元君为魏婿,故魏立之。”封君是战国时期诸侯国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也即进入到战国时期后,卫国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或者说严格意义上不是一个诸侯国了,而是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附庸。

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卫国在战国时期没有参与到重要的历史事件中,也是其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主要原因。在战国初期,魏国、赵国曾因为卫国的疆域争夺,从而互相攻伐。但是,自战国中期开始,卫国在战国七雄的较量中逐渐失去了声音。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韩国的灭亡时间远远早于卫国,但是,战国七雄之间的较量,几乎都有韩国的身影。

虽然卫国是战国时代的小国,但是因为他的实力非常弱,而且也没有吞并天下的野心,所以卫国一直坚持到秦朝时期才灭亡。
因为卫国在春秋后期开始已经衰落了,到了战国时期他的目标不是争霸而是自保。严格意义上来说战国时期的卫国不是一个诸侯国了,而是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附庸。
因为卫国在战国时期一直存在,但其实力相对较弱,和战国七雄还是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当时的卫国已经很小了,所以说论实力国力各方面都比不上其他国家,没有那资格上榜。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周天子眼看着诸侯强盛,自己却没有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周天子眼看着诸侯强盛,自己却没有崛起,是因为无能吗?

一个原因是因为自身条件限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诸侯联合压制,哪有时间去崛起?

西周初始开始分封的时候,其实其他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并不是很好,而且生存环境也一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的领土不断扩张,人口也不断增加。而与此相反的就是周王室的衰败。周王室也想要扩张自己,但是一没有土地,二没有人口,周王室拿什么去扩张?况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也许刚开始还有的一点信心也已经在周围群狼包围的情况下慢慢消失了吧?只能在夹缝中生存。而且还得靠今天讨好这个,明天巴结那个的手段在苦苦挣扎。

各个诸侯国经过长时间的扩张和发展,已经都把天下看成自己的囊中之物,留着周王室只是为了不提前暴露自己,暗中发展辖制其他诸侯国而已。大家都是为了彼此面儿上好看,心里也早就知道王室不足为惧。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王室懦弱不堪的形式份儿上,难道还真的会任其再崛起么?如果周王室有崛起的意思,那么相信其他诸侯国第一个要合起来对付的就是周王室。毕竟皇室的身份比任何诸侯国都要名正言顺。所以诸侯国肯定会压制皇室的发展,把他压制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

历史的走向肯定是向前的,皇室示弱也就说明它的管理方式或者是发展方向已经不适应潮流的趋势,注定要被其他先进的国家所淘汰,这就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崛起过,只不过有心无力,没有成功罢了,最终还落得一个周天子被诸侯架空,成为天下诸侯的傀儡的场景。
因为周天子的实力和能力不行,所以不能,让诸侯臣服自己,所以只能眼看着诸侯强盛,自己却没有崛起。
分封制的存在就决定了周天子自己不会崛起,一切都要诸侯的庇护,诸侯越强大,天子反而觉得越安全,只是一点,周朝的天子可能没有考虑到诸侯强大之后会产生取天子而代之的野心。
自古天子和诸侯的关系就是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因为周天子太弱了,所以诸侯就强大起来,而他也崛起不了。

卫国人才众多,为什么卫国没有成为一个大国?

卫国实力那么强大,为什么没有称霸呢?

吴王的弟弟季札曾经评论卫国“卫多君子,其国无患”。在这么一个人才济济的卫国,为什么它却没能成为一个大国呢?

很大一个原因是人才的流失。像商鞅、吴起、吕不韦、荆轲、李悝等人,无不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而且他们原本都是卫国人。但他们都没有得到卫国君主的赏识,反而去了其他的诸侯国,得到了其他君主的赏识,推动了他国的发展。

像商鞅,他原本是卫国国君的后代。经过一系列的变故后,他来到了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变法,秦国能够一跃成为强国,与他的变法密不可分。再如吴起,在卫国未能找到出路的他,发誓“不当卿相,决不回卫”。从此他奔走于各国。最终他投靠楚国,终于得到了重用,实行了著名的“吴起变法”。之后,楚国国力强盛起来,其他诸侯国也不再敢轻视楚国。

这样看来,卫国的确人才济济。但卫国为何留不住他们呢?我们不难发现,从卫宣公开始,卫国国内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内乱。卫宣公的丑恶行为,惹得全国上下有各种的流言蜚语,极大地破坏了国内的稳定,慢慢地,卫国的实力不再如以前。

后来的几代国君,也没有极大的魄力与能力使卫国真正强大起来。在诸侯争霸的年代,各国都纷纷武装自己,强大起来。卫国和别国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国家,人民感到非常失望,人才也自然纷纷出逃,不愿意留在卫国。

卫国有很多人才,卫国在巅峰时期疆土是非常大的,从春秋中期开始,卫国逐渐走向衰弱,到战国时期卫国已经成为一个小国。这和统治者有很大的关系,虽有人才但不去合理去利用资源,所以卫国发展不起来。
虽然卫国人才众多,但是他们没有一个很好的君王去治理国家,而且也没有人能好好利用这些人才,所以即使实力强大,也像是一盘散沙,没有办法称霸。
卫国的国君不能知人善用是首要的原因,其次是卫国虽然人才众多,但是卫国其实只是一个小国,很容易就被灭掉,卫国人才很少有看好卫国的,所以大量人才跑到其他国家去了。
这一定就是卫国皇帝的管理能力出现了问题,还有就是卫国可能虽然实力雄厚,还有资源也甚多,但是不会好好利用。

首个在春秋时期称霸的郑国,为啥会突然衰落没能成为大国?

春秋时代,通常用来指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在春秋时期,提到诸侯霸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人。



诚然,在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并称为四大强国。一定程度上,整个春秋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都和这四个大国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不过,在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最先称霸的诸侯,却是郑国的君主——郑庄公。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姬姓,郑氏,名寤生,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前743年-前701年在位)。对于郑庄公这位君主来说,在春秋初期纵横睥睨,让郑国在中原诸侯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问题来了,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为何突然衰落,没能成为大国呢?



首先,周王室东迁的时候,郑国和晋国作为姬姓诸侯国,都尽到了护卫的职责。不过,晋国因为自身的内乱,所以没能在周王室担任要职,而郑国的君主,比如郑武公和郑庄公,则凭借诸侯的身份,从而担任周王室的卿士。不过,郑武公、郑庄公对周的态度都很骄横无礼,周平王很不满意,想把权力分一半给虢公。郑庄公知道后,责问周平王,周平王竭力否认,以致“周郑交质”(即互相交换质子,郑国以世子郑昭公,周王室以太子王子狐),并进行战争,这导致周天子的权威已扫地殆尽了。



对于郑庄公这位君主来说,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经常利用王室之名为自己谋私利,兼并了周边小国,侵夺许国,干涉宋、卫、鲁等国,还助齐国赶走入侵的北狄。郑庄公之时的郑国,俨然是春秋初期的第一大国。可是,好景不长,自郑庄诸侯公去世后,郑国就突然走向了衰落。更为关键的是,到了战国时期,郑国不仅更加默默无闻,还被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消灭,从而告别了春秋战国的历史大舞台。

对此,在笔者看来,郑国之所以突然衰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郑庄公去世后,郑国诸位公子争夺君主之位,促使郑国内乱,不仅削弱了郑国的实力,也让郑国错过了向周边地区扩张的最好机会。虽然郑庄公文韬武略,是一位比较出色的君主,但是,郑庄公多宠子,在其死后,郑国即陷入内乱。在郑庄公去世后,一开始是郑昭公即位。但是,权臣祭仲入宋时为公子突岳父雍氏所迫,改立公子突为郑国国君,是为郑厉公。

本文标题: 曾经是周朝镇守东方的重要诸侯国卫国春秋战国为什么没成为大国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527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战争、侵略、强占与掠夺”为何是一种伴随人类运行发展,“挥之不去”的历史阴影超声波清洗机利用了哪些原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