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明明英国人卖队友更不要脸,为啥这么多人喜欢辱法啊

发布时间: 2022-09-20 23:01: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8

为啥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张伯伦虽是英国人,但却姓张还有为什么姓薛定谔虽薛,却是奥地利人,刘易斯虽姓刘,却是英国人,卓别林虽姓刘,却...

二战中明明英国人卖队友更不要脸,为啥这么多人喜欢辱法啊

为啥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张伯伦虽是英国人,但却姓张

还有为什么姓薛定谔虽薛,却是奥地利人,刘易斯虽姓刘,却是英国人,卓别林虽姓刘,却也是英国人,难道他们不应该是炎黄子孙吗
大兄弟,你这个问题显然是骗回答的,不过我也同样想吐槽一下这个名字,音译就音译,为何一定要用会让人引起误会的字或者相对不常用的难写难认的字呢?薛定谔为什么不译成薛定俄,约翰不译成约寒,凯蒂不译成凯笛,罗宾逊不译成罗宾讯,伍兹不译成伍资?相对来说,我更喜欢香港的译名,比如对球队的:阿森纳=阿仙奴,朴茨茅斯=般尼茅夫,纽卡斯尔=纽卡素,伯恩利=班尼,尤文图斯=祖云达斯、桑托斯=山度士;还有对人名的,比如托马斯穆勒=汤玛士梅拿,最后再放两个大招:贝克汉姆=碧咸,内马尔=尼玛。是不是简单又魔性?
翻译,音译,为了国人好理解,比如美国地名旧金山San Francisco音译,就叫三藩市
那些名都是当年留洋学生译和取的想拉关系!那时候的中国人都崇洋,不但希望名洋人跟咱们是“亲戚”把人家的地名也译得特别好听,如,香榭丽舍 枫丹白露 美国.....
你是真傻还是装傻?

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见面时的习惯

偷懒,拷贝来滴~~

身势语
——非语言交际

江西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罗炫芳

【内容摘要】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含义作了介绍,探讨了东西方人在空间距离、目光注视、身体接触、姿态动作与面部表情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论述了解文化含义在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非语言交际 身势语 文化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的语言棱镜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点、宗教礼仪、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等。每种语言(包括身势语和副语言)都负有“文化使命”,粘接着一层文化色彩。语言交际是人类进行交往的主要手段,但与此密切相连的非语言交际却常常有着使前者相形见绌的交际功能。身势语是表达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无声而真实的语言,在非语言手段中最为引人注目。

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两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50%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身势语是国际性的,不同国家的人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借助身势语能够进行交际。曾有人研究发现,人们每天平均讲话只占与人交往的时间的 10%,与人交往的其时间都是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身体语言的沟通。有些时候,身体语言就足以表达所有的信息,语言反倒是多余的,只要人们彼此在对方的感觉范围内,应存在身体语言途径的沟通,所谓的身势语,就是指那些包括空间距离、目光注视、身体接触、姿态动作、面部表情等在内的非语言的身体信号。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与自己的习惯相反的信号,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文化约束力对身势语的影响以及和环境差异所赋予身势语的不同含义。

一、空间距离

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里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不同个性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有不同的看法。根据霍尔博士(美国人类学家)研究,有四种距离表示不同情况:

(1) 亲密接触 (intimate distance 0-45 cm) 交谈双方关系密切,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 45 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及情人之间。

(2) 私人距离 (personal distance 45-120)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以这个距离为宜。

(3) 礼貌距离 (social distance 120-360) 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

(4) 一般距离 (public distance 360-750) 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听演出等。

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的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是会凑的很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西方文化注重个个隐私,东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挤,西方人无法容忍,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俗的缘故,西方人看中宽松的氛围,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而东方人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空间的观念是立体的,不仅包括领域的大小距离,包含领域的高度。“拉开距离”具有保持身份的威严的功能,而保持空间领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权利的一种方式。法庭、教堂、礼堂、会议厅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间距离来发挥这一功能,以表现优越感与从属关系。在中国,长辈和领导面朝南坐,在西方则坐在椭圆桌子头的位置,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空间的运用和安排都有着各自的固定模式,从而构成无数文化差异,让空间的使用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

二、目光注视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交往对象保持目光接触是十分必要的。近代西班牙哲学奥塔加在《人与众人》一书中说:“每一次注释都说出了注视者的心路历程。”中国古代成语有“画龙点睛”之说,人类男女之间有眉目传情之举。从莎士比亚的“仿佛他眼睛里锁藏着整个灵魂”,到音乐摇滚的“不要说,你的眼睛已经告诉了我”,都说明目光注视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功能。“眼睛是透露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人的一切情绪、情感、和态度的变化,都可从眼睛里显示出来。

几乎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能够和感情交流都依靠过眼光,某些文化所特有传播实践也体现在目光接触的运用之中。两个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时会用非常热情的目光凝视对方,因为他们认为双目是个人存在的钥匙。如果从美国文化角度来看,这种目光是不适用于两个男人之间的,这种长时间凝视常常是同性恋的亚文化群使用的非语言代码的一部分。有教养的英国男子认为直接凝视且与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种绅士风度,而瑞典人在交谈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数多于英国人。法国人则特别欣赏一种鉴赏似的注视,这种眼光看人是就传达了一种非语言信号: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从内心底欣赏你的美,所以法国男子在公共场合对妇女士的凝视是人们公认的一种文化准则。同本人与人交谈是的目光一般落在对方的颈部,而对方的脸部和双眼要在自己眼帘的外缘,他们认为眼对眼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中国人则对紧盯着自己看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惶惑不安,原因是“羞耻感"文化的影响,“非礼勿视”。而在西方这个世界文化的大熔炉里,人人都锻炼得眼界开阔喜欢大大方方地表白自己,敢于毫不遮掩地宣泄情感,她们往往会因为异性受到自己的吸引力而感到受庞,但不若惊。目光的礼节、各种凝视行为及目光在交际中的功能放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其含义复杂,规定繁多,需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比较,从而促进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身体接触

正像语言和姿势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信息一样,身体与他人的接触在交际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信息。婴儿在母亲怀里被摇着拍着,等到爱抚后不仅能保持心理平静,还能刺激协调运动器官——小脑,促使其发育,国外学者称之为接触教育(touch education)。人类学家把文化大致分为两大类:接触文化(touch culture)与非接触文化(nontouch culture),阿拉伯人,南欧和西欧人、犹太人及拉丁语系的人属于第一类,美国人、北欧人及东方人属于第二类。从孩提时代到成人期,不同的文化交给我们不同的接触方式,哪些部位该接触,哪些不该接触。这里着重谈谈被当作一种社会习惯来进行的利益方面的身体接触中的不同文化内涵。

(一)握手

据某些专家的考证,握手是石器时代穴居人留下的一种遗俗。陌生人相遇,如彼此并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狩猎用的棍棒或石块,让对方摸摸掌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这些手势逐步演变成两手相握的形势。手掌的张开表示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手掌的接触则表示合二为一。今天,在许多国家,握手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表示亲热和友好的礼节。但各国握手的习惯不大一样。法国人做客走进房间或别离时都要与主人握手:而德国人只在进门时握一次手;有些非洲人在握手之后会将手指弄出青措的响声,以表示自由;在美国,男人之间的握手是很用力的,这可能源于印第安人的角力竞赛。中国人一边讲“你好”一边握手,对此没有什么忌讳;俄罗斯人则不允许两人隔着一道门或跨着门槛握手,以为这样做是不吉利的。在西方,参加竞选的政客会用右手,握住对方的右手,再用左手搭在互相握住的手背上,试图让接受者感到他的热情真挚与诚实可靠,故被称为“政治家的握手”。

有一位驻外人员叙述了这么一段经历:在巴基斯坦时,有一次请学生到使馆看中文电影。一位刚结婚的学生把妻子也带来了。老师见到后,主动与学生妻子握手,并且握的很紧,以示热烈欢迎。第二天上课时,学生满脸怒气,拒绝回答该老师的提问。课后,另一个学生告诉老师说,这位学生认为老师方动逼他妻子握手,太失礼。原来按照巴基斯坦礼俗,男子对陌生女子不能主动握手,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本意是表示客气与友好后,才算消除了误会。要见握手的概念常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在人类交际活动中,眼睛的信息传递是微妙的,而握手发出的信号却是直截了当的。如果握肩膀和握胳膊时,实际上是进入了接受者的密切区域,只有在感情极为密切与融洽的人之间才受欢迎。在异性之间,如果女方不主动伸出手来,男性是不能去握她的手的。如果伸左手与人相握,则是无礼的表现。握手的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严加区分,以避免文化冲撞和误会。

(二)拥抱与亲吻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礼貌和礼仪,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两个女生见面时拥抱在一起是常见现象,夫妻久别重逢时拥抱亲吻也非常自然;但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东欧人、地中海沿岸和有些拉丁美洲国家的人,两个男人之间也会拥抱及亲吻双额。阿拉伯人甚至不停地嗅着对方身上散发出的气息,对他们来说,好的气味能令人精神为之一爽。缅甸人、蒙西人和分布在挪威、瑞典、芬兰等国的拉普人会嗅着彼此的面颊表示问候。而在东亚及英语国家,男人之间一般只是握手表示欢迎,很少拥抱或亲吻对方。在许多欧美人看来,政治家的亲吻是“虚假”的代名词。

拥抱亲吻的这些差异充分反映不同文化的特色和浓厚的社会文化意义,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深层的差异在身势语这个表层上的具体表现。

(三)其他接触

如前所述,有的民族崇尚接触文化,而有的民族则信奉非接触文化,不同的文化确定了它自己关于接触的定义。出于宗教的崇拜和信仰,佛教徒认为活佛给他们施行的摸顶礼是崇高而神圣的;而在泰国,头部可是千万不能摸的,触及头部坚持就是一种罪过;此外,泰国僧侣在上行走时特别忌讳被女性触及,认为这样就会使他的苦苦修炼前功尽弃。中国人喜爱一个小孩地会亲切地抚摸她的头部或搂搂抱抱,而对美国的孩子这样做就会引起孩子妈妈的反感,尽管她知道这种动作并无恶意,但在他的文化中,这样做被人认为是无礼的表现。在穆斯林国家,人们把关于触摸的知识看作其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他们用右手进食或做愉快的事,用左手去触摸别人则是一种社交的侮辱,因为左手是大小便时用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重于一切。脸对女性来说无异于命根子。如果触摸一个中国姑娘的脸,那可是犯了大忌。可见触摸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运用也要因地域及文化之不同而异。如果不加区别的统统采取亲密性接触,或是统统推行非接触文化,这个世界就会乱成一团了。

四、姿态动作

有专家提出,人能发出多达50万人不同的身体信号,只用“千姿百态”作比喻已显得苍白无力,任何想将它们分门别类的企图也只能令人失望。所以我们只能从传递交际信息的常见姿势中诠释一些行为代码与文化含义。

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这反映了一种“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的文化心态;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却表示“情人”,在美国,人们用挥手来表示再见;而在南美,人们见到这种动作时不但不会离去,反而会向你跑过来。在美国,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则表示“OK”一词;在日本,这种手势则表示钱;在阿拉伯人中,这种动作常常伴以咬紧牙关,一起表示深恶痛绝。用手指在太阳穴旁边转圈,中国人表示动脑筋,美国人和巴西人则表示发疯。俄国人把手指放在喉咙上表示吃饱了;日本人用此动作表示被“炒了鱿鱼"。美国人、日本人抿着嘴吃东西才算得体,而印第安人却以张口大嚼为礼貌。假如一位美国人无意中把筷子直直的插进饭碗内,再把饭送给中国人吃时,中国人心里就可能会大为不快。因为按照中国的风俗,供死人时才把筷子插进饭碗里。美国人用手指着太阳穴表示手枪自杀,反映的是美国私人拥有枪支不足为奇的社会文化背景。日本人用手戳向肚子表示剖腹自杀,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武道精神。在新几内亚,将手架在脖子上表示自杀;在中国,这种手势表示被人砍头,是古代刑法取去“首级”的遗风。

姿态动作的幅度和速度以及姿势和坐立习惯地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心态。犹太人的手部动作远比一般德国人的手部动作来的自由,所以二战时期生活在德国境内的犹太人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手部动作,以免暴露身份。白色人中的年轻人步履轻捷,而年轻的黑人则步伐较慢,这与他们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在东方人眼里,美国女子大胆而泼辣,因为他们的步子比东方女子大,腰板挺的更直。在西方人眼里,日本女子的莲莲碎步反映出他们的柔顺和屈从心理。英国人将两臂交叉放在胸前表示旁观或不准介入,恰似中国的“袖手旁观”;美国人着重随意与滞栖的个性,常常大大咧咧的坐下来或者站着时一副松松散散的样子,所以当某美籍外教上课时坐在课桌上,中国学生的惊讶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但在德国等欧洲国家,生活方式比较规范,人们十分注重礼仪,懒散的样子常被认为是粗俗和无礼的标记。不同文化在姿态动作上的这些时儿明显,时而微妙的差别常常容易导致交往失当,甚至会使交际完全中断。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对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互相理解,避免误会,对于填平文化沟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面部表情

人类的感情或欲望,在无意中形成身体行为的变化而表现出来,而利用面部做出的变化更是难计其数。相对目光而言,表情是更容易辨别对方心情、态度的线索。一切没有经过掩饰的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接纳与拒绝等表情的事情发生,面部表情对于交际的重要性是从所公认的,但表情中的多种文化内涵却难以估量。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纳粹党徒投向犹太人身上那恶毒而阴毒的表情里,人们可以知道犹太人当时的悲惨命运;从过去的南非白人鄙视黑人的视线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南非黑人当时的社会地位,感情的表达是在文化背景中习得的,它们的表现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汉民族在贵客来到时,笑脸相迎才合情理,而美国的印地安部族却开怀大哭来迎接客人的到来。在某些文化中,咂嘴唇是认可的表示;在中国文化中,表示有滋有味;在英国文化中,表示没有滋味;在许多地中海国家,则是过分夸大痛苦和悲哀的标志。

微笑,是最有益于人际交往的面部表情。白居易的名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写出了最微妙的表情效果。正如亚当斯所说的,“当你微笑的时候,别人会更喜欢你”。笑脸不只是快乐和友好的表示,也能传递道歉与谅解的信息。在公共汽车上因急刹车而踩了别人的脚,微笑就等于说“对不起”。与陌生人相遇或相撞理,露出微笑是为了向对方表示自己没有敌意。服务行业的人脸上常带着微笑则是欢迎和友善的表示。东方人比较含蓄,感情不容易外露,不象西方人、尤其是拉丁语系人身上那样,可以看到七情六欲的展现。中国人习惯用面部来遮掩感情,而不是显露感情。中国俗语“看脸色办事”和“给人脸色难看”更将面部表情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察言观色”与“to read ones’face”便成了跨文化交际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东西方身势语的种种差异源于文化的差异源于有着千变万化的文化的民族性。而文化不但具有民族性,还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必然会发现,不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非语言交际行为不同,即使同一国家和民族的人非语言交际行为也不是完全一样的,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水平的人之间也是千差万别。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清楚地认识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二者之间的关系,萨莫瓦 (Samova) 认为,文化与非语言交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的非语言行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因此了解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文化不同,交际规则也不尽相同,不同文化的人之间交往时难免产生文化误解和冲突。因此,跨文化交际成败关键在于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坚持不懈地排除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差异的干扰,正确对人,正确对己,相互尊重,平等往来,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参考文献: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9;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王福祥、吴汗樱:《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胡文仲、杜学增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孟小云译:《体态与交际》,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毕继万译:《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的对比》,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参考资料:http://www.followtalk.com/information/2005112395730.htm
参考资料:无
是:::::::::::::::::

【内容摘要】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含义作了介绍,探讨了东西方人在空间距离、目光注视、身体接触、姿态动作与面部表情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论述了解文化含义在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非语言交际 身势语 文化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的语言棱镜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点、宗教礼仪、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等。每种语言(包括身势语和副语言)都负有“文化使命”,粘接着一层文化色彩。语言交际是人类进行交往的主要手段,但与此密切相连的非语言交际却常常有着使前者相形见绌的交际功能。身势语是表达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无声而真实的语言,在非语言手段中最为引人注目。

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两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50%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身势语是国际性的,不同国家的人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借助身势语能够进行交际。曾有人研究发现,人们每天平均讲话只占与人交往的时间的 10%,与人交往的其时间都是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身体语言的沟通。有些时候,身体语言就足以表达所有的信息,语言反倒是多余的,只要人们彼此在对方的感觉范围内,应存在身体语言途径的沟通,所谓的身势语,就是指那些包括空间距离、目光注视、身体接触、姿态动作、面部表情等在内的非语言的身体信号。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与自己的习惯相反的信号,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文化约束力对身势语的影响以及和环境差异所赋予身势语的不同含义。

一、空间距离

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里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不同个性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有不同的看法。根据霍尔博士(美国人类学家)研究,有四种距离表示不同情况:

(1) 亲密接触 (intimate distance 0-45 cm) 交谈双方关系密切,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 45 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及情人之间。

(2) 私人距离 (personal distance 45-120)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以这个距离为宜。

(3) 礼貌距离 (social distance 120-360) 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

(4) 一般距离 (public distance 360-750) 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听演出等。

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的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是会凑的很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西方文化注重个个隐私,东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挤,西方人无法容忍,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俗的缘故,西方人看中宽松的氛围,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而东方人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空间的观念是立体的,不仅包括领域的大小距离,包含领域的高度。“拉开距离”具有保持身份的威严的功能,而保持空间领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权利的一种方式。法庭、教堂、礼堂、会议厅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间距离来发挥这一功能,以表现优越感与从属关系。在中国,长辈和领导面朝南坐,在西方则坐在椭圆桌子头的位置,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空间的运用和安排都有着各自的固定模式,从而构成无数文化差异,让空间的使用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

二、目光注视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交往对象保持目光接触是十分必要的。近代西班牙哲学奥塔加在《人与众人》一书中说:“每一次注释都说出了注视者的心路历程。”中国古代成语有“画龙点睛”之说,人类男女之间有眉目传情之举。从莎士比亚的“仿佛他眼睛里锁藏着整个灵魂”,到音乐摇滚的“不要说,你的眼睛已经告诉了我”,都说明目光注视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功能。“眼睛是透露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人的一切情绪、情感、和态度的变化,都可从眼睛里显示出来。

几乎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能够和感情交流都依靠过眼光,某些文化所特有传播实践也体现在目光接触的运用之中。两个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时会用非常热情的目光凝视对方,因为他们认为双目是个人存在的钥匙。如果从美国文化角度来看,这种目光是不适用于两个男人之间的,这种长时间凝视常常是同性恋的亚文化群使用的非语言代码的一部分。有教养的英国男子认为直接凝视且与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种绅士风度,而瑞典人在交谈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数多于英国人。法国人则特别欣赏一种鉴赏似的注视,这种眼光看人是就传达了一种非语言信号: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从内心底欣赏你的美,所以法国男子在公共场合对妇女士的凝视是人们公认的一种文化准则。同本人与人交谈是的目光一般落在对方的颈部,而对方的脸部和双眼要在自己眼帘的外缘,他们认为眼对眼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中国人则对紧盯着自己看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惶惑不安,原因是“羞耻感"文化的影响,“非礼勿视”。而在西方这个世界文化的大熔炉里,人人都锻炼得眼界开阔喜欢大大方方地表白自己,敢于毫不遮掩地宣泄情感,她们往往会因为异性受到自己的吸引力而感到受庞,但不若惊。目光的礼节、各种凝视行为及目光在交际中的功能放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其含义复杂,规定繁多,需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比较,从而促进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身体接触

正像语言和姿势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信息一样,身体与他人的接触在交际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信息。婴儿在母亲怀里被摇着拍着,等到爱抚后不仅能保持心理平静,还能刺激协调运动器官——小脑,促使其发育,国外学者称之为接触教育(touch education)。人类学家把文化大致分为两大类:接触文化(touch culture)与非接触文化(nontouch culture),阿拉伯人,南欧和西欧人、犹太人及拉丁语系的人属于第一类,美国人、北欧人及东方人属于第二类。从孩提时代到成人期,不同的文化交给我们不同的接触方式,哪些部位该接触,哪些不该接触。这里着重谈谈被当作一种社会习惯来进行的利益方面的身体接触中的不同文化内涵。

(一)握手

据某些专家的考证,握手是石器时代穴居人留下的一种遗俗。陌生人相遇,如彼此并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狩猎用的棍棒或石块,让对方摸摸掌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这些手势逐步演变成两手相握的形势。手掌的张开表示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手掌的接触则表示合二为一。今天,在许多国家,握手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表示亲热和友好的礼节。但各国握手的习惯不大一样。法国人做客走进房间或别离时都要与主人握手:而德国人只在进门时握一次手;有些非洲人在握手之后会将手指弄出青措的响声,以表示自由;在美国,男人之间的握手是很用力的,这可能源于印第安人的角力竞赛。中国人一边讲“你好”一边握手,对此没有什么忌讳;俄罗斯人则不允许两人隔着一道门或跨着门槛握手,以为这样做是不吉利的。在西方,参加竞选的政客会用右手,握住对方的右手,再用左手搭在互相握住的手背上,试图让接受者感到他的热情真挚与诚实可靠,故被称为“政治家的握手”。

有一位驻外人员叙述了这么一段经历:在巴基斯坦时,有一次请学生到使馆看中文电影。一位刚结婚的学生把妻子也带来了。老师见到后,主动与学生妻子握手,并且握的很紧,以示热烈欢迎。第二天上课时,学生满脸怒气,拒绝回答该老师的提问。课后,另一个学生告诉老师说,这位学生认为老师方动逼他妻子握手,太失礼。原来按照巴基斯坦礼俗,男子对陌生女子不能主动握手,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本意是表示客气与友好后,才算消除了误会。要见握手的概念常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在人类交际活动中,眼睛的信息传递是微妙的,而握手发出的信号却是直截了当的。如果握肩膀和握胳膊时,实际上是进入了接受者的密切区域,只有在感情极为密切与融洽的人之间才受欢迎。在异性之间,如果女方不主动伸出手来,男性是不能去握她的手的。如果伸左手与人相握,则是无礼的表现。握手的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严加区分,以避免文化冲撞和误会。

(二)拥抱与亲吻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礼貌和礼仪,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两个女生见面时拥抱在一起是常见现象,夫妻久别重逢时拥抱亲吻也非常自然;但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东欧人、地中海沿岸和有些拉丁美洲国家的人,两个男人之间也会拥抱及亲吻双额。阿拉伯人甚至不停地嗅着对方身上散发出的气息,对他们来说,好的气味能令人精神为之一爽。缅甸人、蒙西人和分布在挪威、瑞典、芬兰等国的拉普人会嗅着彼此的面颊表示问候。而在东亚及英语国家,男人之间一般只是握手表示欢迎,很少拥抱或亲吻对方。在许多欧美人看来,政治家的亲吻是“虚假”的代名词。

拥抱亲吻的这些差异充分反映不同文化的特色和浓厚的社会文化意义,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深层的差异在身势语这个表层上的具体表现。

(三)其他接触

如前所述,有的民族崇尚接触文化,而有的民族则信奉非接触文化,不同的文化确定了它自己关于接触的定义。出于宗教的崇拜和信仰,佛教徒认为活佛给他们施行的摸顶礼是崇高而神圣的;而在泰国,头部可是千万不能摸的,触及头部坚持就是一种罪过;此外,泰国僧侣在上行走时特别忌讳被女性触及,认为这样就会使他的苦苦修炼前功尽弃。中国人喜爱一个小孩地会亲切地抚摸她的头部或搂搂抱抱,而对美国的孩子这样做就会引起孩子妈妈的反感,尽管她知道这种动作并无恶意,但在他的文化中,这样做被人认为是无礼的表现。在穆斯林国家,人们把关于触摸的知识看作其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他们用右手进食或做愉快的事,用左手去触摸别人则是一种社交的侮辱,因为左手是大小便时用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重于一切。脸对女性来说无异于命根子。如果触摸一个中国姑娘的脸,那可是犯了大忌。可见触摸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运用也要因地域及文化之不同而异。如果不加区别的统统采取亲密性接触,或是统统推行非接触文化,这个世界就会乱成一团了。

四、姿态动作

有专家提出,人能发出多达50万人不同的身体信号,只用“千姿百态”作比喻已显得苍白无力,任何想将它们分门别类的企图也只能令人失望。所以我们只能从传递交际信息的常见姿势中诠释一些行为代码与文化含义。

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这反映了一种“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的文化心态;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却表示“情人”,在美国,人们用挥手来表示再见;而在南美,人们见到这种动作时不但不会离去,反而会向你跑过来。在美国,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则表示“OK”一词;在日本,这种手势则表示钱;在阿拉伯人中,这种动作常常伴以咬紧牙关,一起表示深恶痛绝。用手指在太阳穴旁边转圈,中国人表示动脑筋,美国人和巴西人则表示发疯。俄国人把手指放在喉咙上表示吃饱了;日本人用此动作表示被“炒了鱿鱼"。美国人、日本人抿着嘴吃东西才算得体,而印第安人却以张口大嚼为礼貌。假如一位美国人无意中把筷子直直的插进饭碗内,再把饭送给中国人吃时,中国人心里就可能会大为不快。因为按照中国的风俗,供死人时才把筷子插进饭碗里。美国人用手指着太阳穴表示手枪自杀,反映的是美国私人拥有枪支不足为奇的社会文化背景。日本人用手戳向肚子表示剖腹自杀,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武道精神。在新几内亚,将手架在脖子上表示自杀;在中国,这种手势表示被人砍头,是古代刑法取去“首级”的遗风。

姿态动作的幅度和速度以及姿势和坐立习惯地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心态。犹太人的手部动作远比一般德国人的手部动作来的自由,所以二战时期生活在德国境内的犹太人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手部动作,以免暴露身份。白色人中的年轻人步履轻捷,而年轻的黑人则步伐较慢,这与他们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在东方人眼里,美国女子大胆而泼辣,因为他们的步子比东方女子大,腰板挺的更直。在西方人眼里,日本女子的莲莲碎步反映出他们的柔顺和屈从心理。英国人将两臂交叉放在胸前表示旁观或不准介入,恰似中国的“袖手旁观”;美国人着重随意与滞栖的个性,常常大大咧咧的坐下来或者站着时一副松松散散的样子,所以当某美籍外教上课时坐在课桌上,中国学生的惊讶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但在德国等欧洲国家,生活方式比较规范,人们十分注重礼仪,懒散的样子常被认为是粗俗和无礼的标记。不同文化在姿态动作上的这些时儿明显,时而微妙的差别常常容易导致交往失当,甚至会使交际完全中断。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对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互相理解,避免误会,对于填平文化沟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面部表情

人类的感情或欲望,在无意中形成身体行为的变化而表现出来,而利用面部做出的变化更是难计其数。相对目光而言,表情是更容易辨别对方心情、态度的线索。一切没有经过掩饰的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接纳与拒绝等表情的事情发生,面部表情对于交际的重要性是从所公认的,但表情中的多种文化内涵却难以估量。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纳粹党徒投向犹太人身上那恶毒而阴毒的表情里,人们可以知道犹太人当时的悲惨命运;从过去的南非白人鄙视黑人的视线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南非黑人当时的社会地位,感情的表达是在文化背景中习得的,它们的表现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汉民族在贵客来到时,笑脸相迎才合情理,而美国的印地安部族却开怀大哭来迎接客人的到来。在某些文化中,咂嘴唇是认可的表示;在中国文化中,表示有滋有味;在英国文化中,表示没有滋味;在许多地中海国家,则是过分夸大痛苦和悲哀的标志。

微笑,是最有益于人际交往的面部表情。白居易的名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写出了最微妙的表情效果。正如亚当斯所说的,“当你微笑的时候,别人会更喜欢你”。笑脸不只是快乐和友好的表示,也能传递道歉与谅解的信息。在公共汽车上因急刹车而踩了别人的脚,微笑就等于说“对不起”。与陌生人相遇或相撞理,露出微笑是为了向对方表示自己没有敌意。服务行业的人脸上常带着微笑则是欢迎和友善的表示。东方人比较含蓄,感情不容易外露,不象西方人、尤其是拉丁语系人身上那样,可以看到七情六欲的展现。中国人习惯用面部来遮掩感情,而不是显露感情。中国俗语“看脸色办事”和“给人脸色难看”更将面部表情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察言观色”与“to read ones’face”便成了跨文化交际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东西方身势语的种种差异源于文化的差异源于有着千变万化的文化的民族性。而文化不但具有民族性,还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必然会发现,不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非语言交际行为不同,即使同一国家和民族的人非语言交际行为也不是完全一样的,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水平的人之间也是千差万别。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清楚地认识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二者之间的关系,萨莫瓦 (Samova) 认为,文化与非语言交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的非语言行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因此了解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文化不同,交际规则也不尽相同,不同文化的人之间交往时难免产生文化误解和冲突。因此,跨文化交际成败关键在于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坚持不懈地排除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差异的干扰,正确对人,正确对己,相互尊重,平等往来,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参考文献: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9;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王福祥、吴汗樱:《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胡文仲、杜学增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孟小云译:《体态与交际》,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中国人一见面爱说;来了.吃了吗?干啥去
美国人一见面爱说;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英国人一见面爱说;你好先生.你好小姐.你好夫人还会上去亲一下女士的手。

中国:叩拜礼(中国古代),拱手(中国古代,现代也有),握手(现代)
英美人:拥抱、亲吻、握手
身势语
——非语言交际

江西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罗炫芳

【内容摘要】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含义作了介绍,探讨了东西方人在空间距离、目光注视、身体接触、姿态动作与面部表情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论述了解文化含义在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非语言交际 身势语 文化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的语言棱镜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点、宗教礼仪、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等。每种语言(包括身势语和副语言)都负有“文化使命”,粘接着一层文化色彩。语言交际是人类进行交往的主要手段,但与此密切相连的非语言交际却常常有着使前者相形见绌的交际功能。身势语是表达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无声而真实的语言,在非语言手段中最为引人注目。

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两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50%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身势语是国际性的,不同国家的人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借助身势语能够进行交际。曾有人研究发现,人们每天平均讲话只占与人交往的时间的 10%,与人交往的其时间都是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身体语言的沟通。有些时候,身体语言就足以表达所有的信息,语言反倒是多余的,只要人们彼此在对方的感觉范围内,应存在身体语言途径的沟通,所谓的身势语,就是指那些包括空间距离、目光注视、身体接触、姿态动作、面部表情等在内的非语言的身体信号。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与自己的习惯相反的信号,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文化约束力对身势语的影响以及和环境差异所赋予身势语的不同含义。

一、空间距离

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里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不同个性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有不同的看法。根据霍尔博士(美国人类学家)研究,有四种距离表示不同情况:

(1) 亲密接触 (intimate distance 0-45 cm) 交谈双方关系密切,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 45 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及情人之间。

(2) 私人距离 (personal distance 45-120)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以这个距离为宜。

(3) 礼貌距离 (social distance 120-360) 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

(4) 一般距离 (public distance 360-750) 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听演出等。

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的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是会凑的很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西方文化注重个个隐私,东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挤,西方人无法容忍,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俗的缘故,西方人看中宽松的氛围,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而东方人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空间的观念是立体的,不仅包括领域的大小距离,包含领域的高度。“拉开距离”具有保持身份的威严的功能,而保持空间领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权利的一种方式。法庭、教堂、礼堂、会议厅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间距离来发挥这一功能,以表现优越感与从属关系。在中国,长辈和领导面朝南坐,在西方则坐在椭圆桌子头的位置,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空间的运用和安排都有着各自的固定模式,从而构成无数文化差异,让空间的使用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

二、目光注视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交往对象保持目光接触是十分必要的。近代西班牙哲学奥塔加在《人与众人》一书中说:“每一次注释都说出了注视者的心路历程。”中国古代成语有“画龙点睛”之说,人类男女之间有眉目传情之举。从莎士比亚的“仿佛他眼睛里锁藏着整个灵魂”,到音乐摇滚的“不要说,你的眼睛已经告诉了我”,都说明目光注视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功能。“眼睛是透露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人的一切情绪、情感、和态度的变化,都可从眼睛里显示出来。

几乎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能够和感情交流都依靠过眼光,某些文化所特有传播实践也体现在目光接触的运用之中。两个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时会用非常热情的目光凝视对方,因为他们认为双目是个人存在的钥匙。如果从美国文化角度来看,这种目光是不适用于两个男人之间的,这种长时间凝视常常是同性恋的亚文化群使用的非语言代码的一部分。有教养的英国男子认为直接凝视且与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种绅士风度,而瑞典人在交谈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数多于英国人。法国人则特别欣赏一种鉴赏似的注视,这种眼光看人是就传达了一种非语言信号: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从内心底欣赏你的美,所以法国男子在公共场合对妇女士的凝视是人们公认的一种文化准则。同本人与人交谈是的目光一般落在对方的颈部,而对方的脸部和双眼要在自己眼帘的外缘,他们认为眼对眼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中国人则对紧盯着自己看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惶惑不安,原因是“羞耻感"文化的影响,“非礼勿视”。而在西方这个世界文化的大熔炉里,人人都锻炼得眼界开阔喜欢大大方方地表白自己,敢于毫不遮掩地宣泄情感,她们往往会因为异性受到自己的吸引力而感到受庞,但不若惊。目光的礼节、各种凝视行为及目光在交际中的功能放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其含义复杂,规定繁多,需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比较,从而促进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身体接触

正像语言和姿势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信息一样,身体与他人的接触在交际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信息。婴儿在母亲怀里被摇着拍着,等到爱抚后不仅能保持心理平静,还能刺激协调运动器官——小脑,促使其发育,国外学者称之为接触教育(touch education)。人类学家把文化大致分为两大类:接触文化(touch culture)与非接触文化(nontouch culture),阿拉伯人,南欧和西欧人、犹太人及拉丁语系的人属于第一类,美国人、北欧人及东方人属于第二类。从孩提时代到成人期,不同的文化交给我们不同的接触方式,哪些部位该接触,哪些不该接触。这里着重谈谈被当作一种社会习惯来进行的利益方面的身体接触中的不同文化内涵。

(一)握手

据某些专家的考证,握手是石器时代穴居人留下的一种遗俗。陌生人相遇,如彼此并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狩猎用的棍棒或石块,让对方摸摸掌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这些手势逐步演变成两手相握的形势。手掌的张开表示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手掌的接触则表示合二为一。今天,在许多国家,握手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表示亲热和友好的礼节。但各国握手的习惯不大一样。法国人做客走进房间或别离时都要与主人握手:而德国人只在进门时握一次手;有些非洲人在握手之后会将手指弄出青措的响声,以表示自由;在美国,男人之间的握手是很用力的,这可能源于印第安人的角力竞赛。中国人一边讲“你好”一边握手,对此没有什么忌讳;俄罗斯人则不允许两人隔着一道门或跨着门槛握手,以为这样做是不吉利的。在西方,参加竞选的政客会用右手,握住对方的右手,再用左手搭在互相握住的手背上,试图让接受者感到他的热情真挚与诚实可靠,故被称为“政治家的握手”。

有一位驻外人员叙述了这么一段经历:在巴基斯坦时,有一次请学生到使馆看中文电影。一位刚结婚的学生把妻子也带来了。老师见到后,主动与学生妻子握手,并且握的很紧,以示热烈欢迎。第二天上课时,学生满脸怒气,拒绝回答该老师的提问。课后,另一个学生告诉老师说,这位学生认为老师方动逼他妻子握手,太失礼。原来按照巴基斯坦礼俗,男子对陌生女子不能主动握手,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本意是表示客气与友好后,才算消除了误会。要见握手的概念常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在人类交际活动中,眼睛的信息传递是微妙的,而握手发出的信号却是直截了当的。如果握肩膀和握胳膊时,实际上是进入了接受者的密切区域,只有在感情极为密切与融洽的人之间才受欢迎。在异性之间,如果女方不主动伸出手来,男性是不能去握她的手的。如果伸左手与人相握,则是无礼的表现。握手的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严加区分,以避免文化冲撞和误会。

(二)拥抱与亲吻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礼貌和礼仪,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两个女生见面时拥抱在一起是常见现象,夫妻久别重逢时拥抱亲吻也非常自然;但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东欧人、地中海沿岸和有些拉丁美洲国家的人,两个男人之间也会拥抱及亲吻双额。阿拉伯人甚至不停地嗅着对方身上散发出的气息,对他们来说,好的气味能令人精神为之一爽。缅甸人、蒙西人和分布在挪威、瑞典、芬兰等国的拉普人会嗅着彼此的面颊表示问候。而在东亚及英语国家,男人之间一般只是握手表示欢迎,很少拥抱或亲吻对方。在许多欧美人看来,政治家的亲吻是“虚假”的代名词。

拥抱亲吻的这些差异充分反映不同文化的特色和浓厚的社会文化意义,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深层的差异在身势语这个表层上的具体表现。

(三)其他接触

如前所述,有的民族崇尚接触文化,而有的民族则信奉非接触文化,不同的文化确定了它自己关于接触的定义。出于宗教的崇拜和信仰,佛教徒认为活佛给他们施行的摸顶礼是崇高而神圣的;而在泰国,头部可是千万不能摸的,触及头部坚持就是一种罪过;此外,泰国僧侣在上行走时特别忌讳被女性触及,认为这样就会使他的苦苦修炼前功尽弃。中国人喜爱一个小孩地会亲切地抚摸她的头部或搂搂抱抱,而对美国的孩子这样做就会引起孩子妈妈的反感,尽管她知道这种动作并无恶意,但在他的文化中,这样做被人认为是无礼的表现。在穆斯林国家,人们把关于触摸的知识看作其文化整体的一部分,他们用右手进食或做愉快的事,用左手去触摸别人则是一种社交的侮辱,因为左手是大小便时用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重于一切。脸对女性来说无异于命根子。如果触摸一个中国姑娘的脸,那可是犯了大忌。可见触摸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运用也要因地域及文化之不同而异。如果不加区别的统统采取亲密性接触,或是统统推行非接触文化,这个世界就会乱成一团了。

四、姿态动作

有专家提出,人能发出多达50万人不同的身体信号,只用“千姿百态”作比喻已显得苍白无力,任何想将它们分门别类的企图也只能令人失望。所以我们只能从传递交际信息的常见姿势中诠释一些行为代码与文化含义。

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这反映了一种“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的文化心态;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却表示“情人”,在美国,人们用挥手来表示再见;而在南美,人们见到这种动作时不但不会离去,反而会向你跑过来。在美国,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则表示“OK”一词;在日本,这种手势则表示钱;在阿拉伯人中,这种动作常常伴以咬紧牙关,一起表示深恶痛绝。用手指在太阳穴旁边转圈,中国人表示动脑筋,美国人和巴西人则表示发疯。俄国人把手指放在喉咙上表示吃饱了;日本人用此动作表示被“炒了鱿鱼"。美国人、日本人抿着嘴吃东西才算得体,而印第安人却以张口大嚼为礼貌。假如一位美国人无意中把筷子直直的插进饭碗内,再把饭送给中国人吃时,中国人心里就可能会大为不快。因为按照中国的风俗,供死人时才把筷子插进饭碗里。美国人用手指着太阳穴表示手枪自杀,反映的是美国私人拥有枪支不足为奇的社会文化背景。日本人用手戳向肚子表示剖腹自杀,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武道精神。在新几内亚,将手架在脖子上表示自杀;在中国,这种手势表示被人砍头,是古代刑法取去“首级”的遗风。

姿态动作的幅度和速度以及姿势和坐立习惯地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心态。犹太人的手部动作远比一般德国人的手部动作来的自由,所以二战时期生活在德国境内的犹太人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手部动作,以免暴露身份。白色人中的年轻人步履轻捷,而年轻的黑人则步伐较慢,这与他们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在东方人眼里,美国女子大胆而泼辣,因为他们的步子比东方女子大,腰板挺的更直。在西方人眼里,日本女子的莲莲碎步反映出他们的柔顺和屈从心理。英国人将两臂交叉放在胸前表示旁观或不准介入,恰似中国的“袖手旁观”;美国人着重随意与滞栖的个性,常常大大咧咧的坐下来或者站着时一副松松散散的样子,所以当某美籍外教上课时坐在课桌上,中国学生的惊讶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但在德国等欧洲国家,生活方式比较规范,人们十分注重礼仪,懒散的样子常被认为是粗俗和无礼的标记。不同文化在姿态动作上的这些时儿明显,时而微妙的差别常常容易导致交往失当,甚至会使交际完全中断。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对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互相理解,避免误会,对于填平文化沟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面部表情

人类的感情或欲望,在无意中形成身体行为的变化而表现出来,而利用面部做出的变化更是难计其数。相对目光而言,表情是更容易辨别对方心情、态度的线索。一切没有经过掩饰的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接纳与拒绝等表情的事情发生,面部表情对于交际的重要性是从所公认的,但表情中的多种文化内涵却难以估量。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纳粹党徒投向犹太人身上那恶毒而阴毒的表情里,人们可以知道犹太人当时的悲惨命运;从过去的南非白人鄙视黑人的视线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南非黑人当时的社会地位,感情的表达是在文化背景中习得的,它们的表现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汉民族在贵客来到时,笑脸相迎才合情理,而美国的印地安部族却开怀大哭来迎接客人的到来。在某些文化中,咂嘴唇是认可的表示;在中国文化中,表示有滋有味;在英国文化中,表示没有滋味;在许多地中海国家,则是过分夸大痛苦和悲哀的标志。

微笑,是最有益于人际交往的面部表情。白居易的名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写出了最微妙的表情效果。正如亚当斯所说的,“当你微笑的时候,别人会更喜欢你”。笑脸不只是快乐和友好的表示,也能传递道歉与谅解的信息。在公共汽车上因急刹车而踩了别人的脚,微笑就等于说“对不起”。与陌生人相遇或相撞理,露出微笑是为了向对方表示自己没有敌意。服务行业的人脸上常带着微笑则是欢迎和友善的表示。东方人比较含蓄,感情不容易外露,不象西方人、尤其是拉丁语系人身上那样,可以看到七情六欲的展现。中国人习惯用面部来遮掩感情,而不是显露感情。中国俗语“看脸色办事”和“给人脸色难看”更将面部表情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察言观色”与“to read ones’face”便成了跨文化交际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东西方身势语的种种差异源于文化的差异源于有着千变万化的文化的民族性。而文化不但具有民族性,还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必然会发现,不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非语言交际行为不同,即使同一国家和民族的人非语言交际行为也不是完全一样的,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水平的人之间也是千差万别。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清楚地认识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二者之间的关系,萨莫瓦 (Samova) 认为,文化与非语言交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的非语言行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因此了解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文化不同,交际规则也不尽相同,不同文化的人之间交往时难免产生文化误解和冲突。因此,跨文化交际成败关键在于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坚持不懈地排除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差异的干扰,正确对人,正确对己,相互尊重,平等往来,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参考文献: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9;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王福祥、吴汗樱:《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胡文仲、杜学增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孟小云译:《体态与交际》,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中国人一见面爱说;来了.吃了吗?干啥去
美国人一见面爱说;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英国人一见面爱说;你好先生.你好小姐.你好夫人还会上去亲一下女士的手。

中国:叩拜礼(中国古代),拱手(中国古代,现代也有),握手(现代)
英美人:拥抱、亲吻、握手
中国人一见面爱说;来了.吃了吗?干啥去
美国人一见面爱说;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英国人一见面爱说;你好先生.你好小姐.你好夫人还会上去亲一下女士的手。
中国:叩拜礼(中国古代),拱手(中国古代,现代也有),握手(现代)
英美人:拥抱、亲吻、握手

在二战中,意大利人的表现

近代战争历史上,如果没有了意大利,那么充满的只会是血腥和杀戮——而意大利的存在,则给近代战争抹上了一些喜剧色彩。

很多历史研究者认为,二战中正是由于意大利拖后腿,才加速了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政权的灭亡。
因此,完全可以说:感谢上帝,二战时让意大利加入了轴心国,否则纳粹铁十字说不定真的会遍布全球。

第一,关于吃:

1*有什么办法能在战场上也吃到美味的食物吗?在这一信念之下,当其他国家都在忙着开发新型武器时,意大利因为想要吃好吃的军食而发明了冷冻干燥的保存食物法…让联合国大为震惊

2*在离补给站10公里的战场上因为肚子饿,全军煮意大利面吃,然后全军被敌人轻松俘虏……

3*午餐时间战斗会停止,PASTA吃完了就会失落地躲到战线后方……4*意大利的军服是绅士装,并且从全世界购入了3000万吨红茶。意大利某著名红酒的包装上有“喝醉了便不会畏惧战斗了”这样的宣传语。在被敌军缴获的物资中,红酒比弹药的数量还多。

4*意大利抓到的俘虏每天都能吃豪华套餐……一个英军飞行员被意大利抓获,投入了俘虏集中营。当天晚上,他在监牢中得到了自己的晚餐。那是从前菜开始到通心粉和肉食,连最后的水果和红酒都配备齐全,豪华到不自然的料理。第二天早上,一个看起来阶级很高的将校出现在他面前:“昨天我们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给身为将校的阁下提供的是一般士兵的晚餐。这绝对不是有意虐待俘虏,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谅那位出错的看守吗?”

5*某俘虏营的意大利越狱了,因为没有PASTA吃,他们跑到了另一个有PASTA的俘虏营,后来,之前的俘虏营向他们保证会提供PASTA,于是他们又回去了……

6*德军在沙漠中接收到意大利的救援请求,派出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前往救援。当他们与意大利会合的时候,发现对方正用宝贵的水煮通心粉……

第二,关于军备:

1*跟同盟国宣战了之后才开始想作战计划……

2*意大利有一次找不到适合放置炸药的仓库,便心想教堂不会遭到敌军的空袭而将100吨以上的炸药堆到了城市中间的圣纳扎罗教堂。结果教会尖塔被雷劈中……城市因大爆炸而瞬间炸飞了五分之一……

3*在机场调查燃料不足的原因才发现没有燃料管理部门……

4*某种战斗机在设计时曾经采用过密闭机舱的先进设计,然而由于有飞行员抱怨说“感觉不到风的气息”而恢复了开放式的设计。因此,直到二战最后意大利也没有开发出高速战斗机……

5*枪枝设计师为了保持战场清洁,而发明了可以把弹壳塞回弹鼓的机枪……(意大利摇白旗:我爱环保!!)

6*手榴弹品质极差,丢出去不知道会不会爆炸也不知道何时会爆炸,但就在放松警惕的时候也许就爆了……

7*飞机上不装无线电。

8*意大利海军为了创设潜水部队,委托精密机械开发工厂制作防水手表。结果,制造出的成品连让指针回转的空间都没有留下,而且笨重到可笑。这一发明的唯一作用是给其他的厂商提供了防水手表的灵感。

第三,关于战斗力:

1*因为国家意识太薄弱,人少的驱逐舰跟潜水艇比战舰还活跃。

2*用大炮机关枪打不过用弓箭的土著人,能用钢铁船打输木船的也只有意大利了。

3*对上意大利军,敌军的士气就会上升;意大利负责的战线就会被突破;连续打赢意大利两次的将军会被人嘲笑 。

4*快输给埃塞俄比亚就准备放毒气……偷袭投降前的法国还被打回来的事迹也是家喻户晓……

5*美军登陆意大利,与意大利对峙的时候,美军感觉到意大利人毫无战争意志,因此刻意减弱了攻击力度。一次德军侦察机飞过战场侦查,意大利军指挥官心想面子太挂不住而下令装作正在作战的样子攻击,美军也毫无干劲地反击。这场战斗被德军侦察机发现,感慨地说:“厉害!意大利人制止了美军的攻势!”之后德国的增援部队到达,开始了一场真正的激战。

6*意大利夜间曾经有过“我们睡着了的话对方一定也睡了,因此不会被攻击的”这样的说法,最后遭到了英军的奇袭。

7*连打两场败仗是“打仗多无聊我们回去泡妞吧”的暗号。

8*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命名的潜水艇在与英国一艘武装渔船的对决中失败,并被对方捕获。开始时“伽利略”号对对方发起攻击,却被连照明瞄准器都没有配备的渔船(注意:是渔船!)连续命中,最终因舰长受伤而投降。

9*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意大利人为了掩饰这一杯具,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
用高射炮误射自家元帅,使他成为被误伤的二战军人中军衔最高的人……

10*1943年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有一个战场,盟军激战一早晨,无一伤亡。惟一的损失是自己的飞机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当成了滩头)。

11*二战时意大利进攻希腊,意大利士兵却一致地说我们没法进攻, 因为希腊境内有芬兰部队(芬兰军人在苏芬的冬季战争中把苏联人打的非常惨)。墨索里尼于是要求芬兰从希腊撤军,芬兰调查后发现只有三名芬兰士兵和三名军官在希腊当志愿兵, 于是回复墨索里尼说, 所谓的部队只有六个志愿者. 墨索里尼十分生气, 发电报给芬兰: 我指的正是这些人!

12*萨拉落登陆战中,盟军在滩头没有遇到抵抗,随军记者报道,盟军在滩头遭遇的最强的抵抗来自于当地动物园因为轰炸流落出来的一只美洲豹,咬伤了两名美军士兵。

13*拓扑路克之围时,隆美尔一大早巡视阵地,发现一个精锐的意大利火枪点击营的防区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地鸡毛。

14*意大利被希腊打的时候,法国人在意法边境竖了路牌:希腊人,止步,这里已经是法国。

15*隆美尔访问北非战线意大利战壕的时候,遭到了盟军的炮击。意大利们马上趴在地上,口中祈祷着“哦哦,玛丽亚大人!”
隆美尔对意大利的指挥官说了这样的话:“让他们停止祈祷,开始反击。我想说的就只有这个。”

第四,关于投降:

1*北非一场战役中,为数不多的英国军坦克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刚开始时,意大利还开炮还击,但过了两三分钟就突然停止,摇白旗投降……事后英国人问其原因,意大利人理直气壮的回答:弹药箱没有撬棍打开……

2*美军轰炸撒丁岛前面两个小岛,上面驻扎了一万多意大利人,但是最后盟军轰炸总共炸死了40多意大利人,意大利就接受了美军飞行员的劝降。

3*5000人的意大利军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

4*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这些可爱的意大利人。”

5*丘吉尔打电话询问英军司令奥金莱克俘虏多少意大利的时候,奥金莱克得意洋洋的说:“数不清,大概五亩地的军官,200亩地的士兵。”

6*北非战场上,英军有在一战率领25人与10000意军作战,并俘虏8000人以上的战绩。

7*西西里战役,美军投放“炮弹传单”,传单说,这些传单可作为“投降证”,带上它门就可以到盟军的后方领取食物并获得安全。
就在第二天清晨,一批意大利人跑了过来,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传单,有的人还忐忑不安地问:“这是投降用的凭证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门全都高兴地交出了手中的武器。第三天、第四天……开始是数十名一批,后来则是成百人拿着传单跑过来。有一次,两个意大利士兵带着传单投降后,告诉美军说,他们连队还有60 多人想来投降但是又不敢过来,因为他门手中没有“投降证”,于是,美军马上派人带上“投降证”将这些人全部带来。还有一次,一名意大利士兵专程过来要求在给他一份传单,以便让他的弟弟也能来投降。

8*北非,英军接受一群持枪的意大利士兵投降。英军由于忙着收拾战利品而来不及管理意大利俘虏,便向他们怒吼道:“别吵闹!到那边去!”,然后继续到处搜集战利品。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俘虏们为了寻找英军,只好把枪举在头上四处走动起来。还有,由于战俘太多,英军来不及造战俘营了,只要让军需官发给意大利战俘原材料,让他们自己搭个战俘营把自己关起来。

9*二战末期,奥地利的集中营中关押着德意日三国的俘虏。德国人组织起来尝试挖洞逃出收容所,日本人组织起来剖腹自尽,而意大利人即使在集中营大门没有关上的时候也非常配合地乖乖呆着,偶尔会出去骚扰可爱的女孩子。

第五,关于同盟国:

1*1943年盟军攻到意大利家时,迎战的是德军……

2*才加入轴心国,轴心国就哭著向他们道歉。

3*最惨的应该是德国……还是在北非,隆美尔发现了一个关押意大利战俘的英国战俘营,就本着同志友爱来进行救援,结果,枪声一响,意大利人就跟着英国人跑……

4*意大利一个整编师被287个美国人包围了,德国出动了3辆坦克进行救援,战胜了冒进的美国人。但在意大利童鞋完美的步坦配合下,美军跑掉了274个人……

5*德国人对理想战争的定义是:用德国的武器, 苏联出冬季装备, 英国出夏季装备, 美国负责伙食, 法国提供娱乐, 由芬兰人掩护侧翼, 而当面的敌人的是意大利人。

6*没发现意大利已经参战的同盟国也不少。

7*意大利对德国最有贡献的一次恐怕是在它投靠同盟国之后——意大利的装备被德国洗劫导致德国当年军工生产达到顶峰。

8*西方谚语:“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二战名言。二战时意大利是轴心国之一,但总是打败仗,拖后腿,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的部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后来美军刚刚参与北非的战净,也是打了不少败仗,当时英国人就戏称美军为:“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后来这句谚语就在西方流传开来。

9*《解放》里面,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的一句话:“你不了解意大利人,他们不喜欢打仗。”希特勒曾经说过:“整个意大利只有领袖是古罗马人。”也曾有人说过“意大利是由10%认真的国民支撑起来的国家”。

10*为了外贸的资金来源,意大利会将连自己空军都没有配备的先进装置卖给外国甚至敌国……

第六:关于战役

1*先说跟中国有关的八国联军。其中意大利也有份,但是意大利童鞋惨到了什么程度呢——他曾打算效仿德国派军队来华抢占势力范围,结果两艘现代化的钢铁军舰没等靠岸就被清朝甲午后重建的弱小海军(木头船)给“震慑”跑了……陆军也仅仅派出了80人——其中大部分还不是作战部队。比起侵略,我更愿意相信是在凑热闹。

2*1922年——1935年,埃塞俄比亚(北非战场)
其实,整个二战中非洲好像真不是主要战场,但是意大利同学主动提出进攻北非(附加一句题外话,意大利童鞋曾在十九世纪攻打过北非,惨败。当时德国首相俾斯麦曾经嘲笑意大利人“带着满嘴蛀牙而又有一幅极好的胃口,来到非洲大陆”)。意大利投入了坦克和飞机部队,却从开战便一直惨败,面对追击而来的埃军,毒气发挥了救世主的作用。从此以后,毒气随着意大利军的脚步散布到了整个埃塞俄比亚。这可以算是意大利干的为数不多的成功的事情了。顺便一提,当时埃塞俄比亚的军队装备的只是小型枪械、旧式火枪,甚至还有只使用长枪的部队。

3*1937年3月 西班牙 从古尔达拉哈拉向马德里进军的4个意大利师团遭遇敌人攻击,由于意大利出现大量投降者,最终从古尔达拉哈拉败退。

4*1940年6月 英国-法国 意大利向英法宣战的理由仅仅是出于对德意志取得的战果的嫉妒(当年的德意志啊,不知道说啥好了)。由于宣战这种宣战毫无计划,而且未有必要的物资准备,意大利籍的船只仍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在开战后立刻被敌对国缴获。因为没有考虑过任何作战计划,在宣战后10天内没有作出任何军事行动。虽然此后攻击法国领土,但却被仅仅两个师团的兵力反击逃回了国内。

5*1940年6月,在希特勒攻打法国的时候,意大利趁法国被德军蹂躏到几乎投降的境地时跟着凑热闹,结果被法国占领了许多领土。

6*1940年10月入侵希腊时,意大利21个师团“百万军队”被希腊13个师团反击到阿尔巴尼亚边境,并且要渡亚得里亚海进攻意大利本土……最囧的事情是——在此之前,希腊政府因为与德国关系良好而保持中立呢……(意大利,乃看准了再打啊……)此战后,希腊跑到了同盟国阵营。(对德意志深表同情。)

7*1940年10月 英国 英国海军的旧式双叶战斗机攻击了塔兰托湾的意大利舰队,结果意大利舰队一艘战舰沉没,两艘战舰中度受损。而英军完全没有遭到任何损失。

8*1940年12月 埃及-英国 意大利攻击埃及的7个师团遭遇英军两个师团的反击而败退,13万人被俘,并丢失了基勒内卡。为了救援意大利,德国不得不推迟一个月进行“巴巴罗萨计划”,派遣部队救援,并使用了计划外的约7000台卡车(东线总共只投入过14000台卡车)。这对东线的战况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尤为值得一提的事儿是,英军以不到30台坦克的军队,摧毁了400多量坦克的意大利军队,三万英军士兵面对四十万意大利士兵时,英军俘虏了“大概五亩地的军官,200亩地的士兵”……

9*1941年3月 英国 意大利和英国舰队在马踏板海峡战斗,意大利损失三只重巡洋舰,英国无损失。

10*1942年 英国 意大利25万兵力与英军3万5千人战斗,不久后投降。

11*1942年12月 苏联 意大利在顿河河畔遭到苏军攻击,立刻放弃了所有装备撤退。而在11月时遭受同样攻击且装备落后的罗马尼亚军队则坚持战斗了数天。 并且,10月时罗马尼亚军曾提出过趁苏军攻势停顿时主动出击的提案,但因为补给上的问题最终没有实行。而意大利军从来没有提出过如此具有建设性的提议。

12*意大利战场 1943年7月,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投降事宜,同时,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迅速集结了8个师,由隆美尔元帅任司令,8月初,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意大利,为毛盟军打到你家,迎战的是德意志啊……德意志,乃真厚道!)。9月13日,救出来遭囚禁的墨索里尼。意大利战场的战争打到1945年4月27日,游击队(竟然是游击队?!)抓住了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4月29日,德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至此意大利战役全部结束。

第七,意大利人在没有战争时很强

1*墨索里尼下台后,罗马被德军占领。由于发生过几次男子乘坐自行车用小刀袭击德军的事件,德军发布了禁止使用自行车的公告。不久,罗马的自行车商店以惊人的速度将所有的自行车改造成了三轮车,从此开始德军面前长期有大量的三轮车滚来滚去。

2*德军为了补充运输能力上的缺陷而征用了意大利市民的汽车,一个被征用了车的女演员安娜为了表示不满,推着农用大八车走上街道,对着德军怒吼“走开!走开!”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通过德军阵地离开。

3*在北非战场上,德军和意大利一起搜捕英军。由于英军士兵隐藏在土著居民的村庄中,因此很难寻找。德军来回搜索村庄,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 意大利见此状况,对当地的土著居民说:“如果告诉我们英国人在哪的话,就给你们5袋砂糖和小麦粉!”结果第二天,英国士兵全部被抓获。

请采纳~
近代战争历史上,如果没有了意大利,那么充满的只会是血腥和杀戮——而意大利的存在,则给近代战争抹上了一些喜剧色彩。

很多历史研究者认为,二战中正是由于意大利拖后腿,才加速了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政权的灭亡。
因此,完全可以说:感谢上帝,二战时让意大利加入了轴心国,否则纳粹铁十字说不定真的会遍布全球。
第一,关于吃:
1*有什么办法能在战场上也吃到美味的食物吗?在这一信念之下,当其他国家都在忙着开发新型武器时,意大利因为想要吃好吃的军食而发明了冷冻干燥的保存食物法…让联合国大为震惊
2*在离补给站10公里的战场上因为肚子饿,全军煮意大利面吃,然后全军被敌人轻松俘虏……
3*午餐时间战斗会停止,PASTA吃完了就会失落地躲到战线后方……4*意大利的军服是绅士装,并且从全世界购入了3000万吨红茶。意大利某著名红酒的包装上有“喝醉了便不会畏惧战斗了”这样的宣传语。在被敌军缴获的物资中,红酒比弹药的数量还多。
4*意大利抓到的俘虏每天都能吃豪华套餐……一个英军飞行员被意大利抓获,投入了俘虏集中营。当天晚上,他在监牢中得到了自己的晚餐。那是从前菜开始到通心粉和肉食,连最后的水果和红酒都配备齐全,豪华到不自然的料理。第二天早上,一个看起来阶级很高的将校出现在他面前:“昨天我们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给身为将校的阁下提供的是一般士兵的晚餐。这绝对不是有意虐待俘虏,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谅那位出错的看守吗?”
5*某俘虏营的意大利越狱了,因为没有PASTA吃,他们跑到了另一个有PASTA的俘虏营,后来,之前的俘虏营向他们保证会提供PASTA,于是他们又回去了……
6*德军在沙漠中接收到意大利的救援请求,派出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前往救援。当他们与意大利会合的时候,发现对方正用宝贵的水煮通心粉……
第二,关于军备:
1*跟同盟国宣战了之后才开始想作战计划……
2*意大利有一次找不到适合放置炸药的仓库,便心想教堂不会遭到敌军的空袭而将100吨以上的炸药堆到了城市中间的圣纳扎罗教堂。结果教会尖塔被雷劈中……城市因大爆炸而瞬间炸飞了五分之一……
3*在机场调查燃料不足的原因才发现没有燃料管理部门……
4*某种战斗机在设计时曾经采用过密闭机舱的先进设计,然而由于有飞行员抱怨说“感觉不到风的气息”而恢复了开放式的设计。因此,直到二战最后意大利也没有开发出高速战斗机……
5*枪枝设计师为了保持战场清洁,而发明了可以把弹壳塞回弹鼓的机枪……(意大利摇白旗:我爱环保!!)
6*手榴弹品质极差,丢出去不知道会不会爆炸也不知道何时会爆炸,但就在放松警惕的时候也许就爆了……
7*飞机上不装无线电。
8*意大利海军为了创设潜水部队,委托精密机械开发工厂制作防水手表。结果,制造出的成品连让指针回转的空间都没有留下,而且笨重到可笑。这一发明的唯一作用是给其他的厂商提供了防水手表的灵感。
第三,关于战斗力:
1*因为国家意识太薄弱,人少的驱逐舰跟潜水艇比战舰还活跃。
2*用大炮机关枪打不过用弓箭的土著人,能用钢铁船打输木船的也只有意大利了。
3*对上意大利军,敌军的士气就会上升;意大利负责的战线就会被突破;连续打赢意大利两次的将军会被人嘲笑 。
4*快输给埃塞俄比亚就准备放毒气……偷袭投降前的法国还被打回来的事迹也是家喻户晓……
5*美军登陆意大利,与意大利对峙的时候,美军感觉到意大利人毫无战争意志,因此刻意减弱了攻击力度。一次德军侦察机飞过战场侦查,意大利军指挥官心想面子太挂不住而下令装作正在作战的样子攻击,美军也毫无干劲地反击。这场战斗被德军侦察机发现,感慨地说:“厉害!意大利人制止了美军的攻势!”之后德国的增援部队到达,开始了一场真正的激战。
6*意大利夜间曾经有过“我们睡着了的话对方一定也睡了,因此不会被攻击的”这样的说法,最后遭到了英军的奇袭。
7*连打两场败仗是“打仗多无聊我们回去泡妞吧”的暗号。
8*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命名的潜水艇在与英国一艘武装渔船的对决中失败,并被对方捕获。开始时“伽利略”号对对方发起攻击,却被连照明瞄准器都没有配备的渔船(注意:是渔船!)连续命中,最终因舰长受伤而投降。
9*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意大利人为了掩饰这一杯具,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
用高射炮误射自家元帅,使他成为被误伤的二战军人中军衔最高的人……
10*1943年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有一个战场,盟军激战一早晨,无一伤亡。惟一的损失是自己的飞机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当成了滩头)。
11*二战时意大利进攻希腊,意大利士兵却一致地说我们没法进攻, 因为希腊境内有芬兰部队(芬兰军人在苏芬的冬季战争中把苏联人打的非常惨)。墨索里尼于是要求芬兰从希腊撤军,芬兰调查后发现只有三名芬兰士兵和三名军官在希腊当志愿兵, 于是回复墨索里尼说, 所谓的部队只有六个志愿者. 墨索里尼十分生气, 发电报给芬兰: 我指的正是这些人!
12*萨拉落登陆战中,盟军在滩头没有遇到抵抗,随军记者报道,盟军在滩头遭遇的最强的抵抗来自于当地动物园因为轰炸流落出来的一只美洲豹,咬伤了两名美军士兵。
13*拓扑路克之围时,隆美尔一大早巡视阵地,发现一个精锐的意大利火枪点击营的防区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地鸡毛。
14*意大利被希腊打的时候,法国人在意法边境竖了路牌:希腊人,止步,这里已经是法国。
15*隆美尔访问北非战线意大利战壕的时候,遭到了盟军的炮击。意大利们马上趴在地上,口中祈祷着“哦哦,玛丽亚大人!”
隆美尔对意大利的指挥官说了这样的话:“让他们停止祈祷,开始反击。我想说的就只有这个。”
第四,关于投降:
1*北非一场战役中,为数不多的英国军坦克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刚开始时,意大利还开炮还击,但过了两三分钟就突然停止,摇白旗投降……事后英国人问其原因,意大利人理直气壮的回答:弹药箱没有撬棍打开……
2*美军轰炸撒丁岛前面两个小岛,上面驻扎了一万多意大利人,但是最后盟军轰炸总共炸死了40多意大利人,意大利就接受了美军飞行员的劝降。
3*5000人的意大利军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
4*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这些可爱的意大利人。”
5*丘吉尔打电话询问英军司令奥金莱克俘虏多少意大利的时候,奥金莱克得意洋洋的说:“数不清,大概五亩地的军官,200亩地的士兵。”
6*北非战场上,英军有在一战率领25人与10000意军作战,并俘虏8000人以上的战绩。
7*西西里战役,美军投放“炮弹传单”,传单说,这些传单可作为“投降证”,带上它门就可以到盟军的后方领取食物并获得安全。
就在第二天清晨,一批意大利人跑了过来,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传单,有的人还忐忑不安地问:“这是投降用的凭证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门全都高兴地交出了手中的武器。第三天、第四天……开始是数十名一批,后来则是成百人拿着传单跑过来。有一次,两个意大利士兵带着传单投降后,告诉美军说,他们连队还有60 多人想来投降但是又不敢过来,因为他门手中没有“投降证”,于是,美军马上派人带上“投降证”将这些人全部带来。还有一次,一名意大利士兵专程过来要求在给他一份传单,以便让他的弟弟也能来投降。
8*北非,英军接受一群持枪的意大利士兵投降。英军由于忙着收拾战利品而来不及管理意大利俘虏,便向他们怒吼道:“别吵闹!到那边去!”,然后继续到处搜集战利品。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俘虏们为了寻找英军,只好把枪举在头上四处走动起来。还有,由于战俘太多,英军来不及造战俘营了,只要让军需官发给意大利战俘原材料,让他们自己搭个战俘营把自己关起来。
9*二战末期,奥地利的集中营中关押着德意日三国的俘虏。德国人组织起来尝试挖洞逃出收容所,日本人组织起来剖腹自尽,而意大利人即使在集中营大门没有关上的时候也非常配合地乖乖呆着,偶尔会出去骚扰可爱的女孩子。

第五,关于同盟国:
1*1943年盟军攻到意大利家时,迎战的是德军
2*才加入轴心国,轴心国就哭著向他们道歉。
3*最惨的应该是德国还是在北非,隆美尔发现了一个关押意大利战俘的英国战俘营,就本着同志友爱来进行救援,结果,枪声一响,意大利人就跟着英国人跑
4*意大利一个整编师被287个美国人包围了,德国出动了3辆坦克进行救援,战胜了冒进的美国人。但在意大利童鞋完美的步坦配合下,美军跑掉了274个人
5*德国人对理想战争的定义是:用德国的武器, 苏联出冬季装备, 英国出夏季装备, 美国负责伙食, 法国提供娱乐, 由芬兰人掩护侧翼, 而当面的敌人的是意大利人。
6*没发现意大利已经参战的同盟国也不少。
7*意大利对德国最有贡献的一次恐怕是在它投靠同盟国之后——意大利的装备被德国洗劫导致德国当年军工生产达到顶峰。
8*西方谚语:“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二战名言。二战时意大利是轴心国之一,但总是打败仗,拖后腿,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的部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后来美军刚刚参与北非的战净,也是打了不少败仗,当时英国人就戏称美军为:“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后来这句谚语就在西方流传开来。
9*《解放》里面,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的一句话:“你不了解意大利人,他们不喜欢打仗。”希特勒曾经说过:“整个意大利只有领袖是古罗马人。”也曾有人说过“意大利是由10%认真的国民支撑起来的国家”。
10*为了外贸的资金来源,意大利会将连自己空军都没有配备的先进装置卖给外国甚至敌国

第六:关于战役
1*先说跟中国有关的八国联军。其中意大利也有份,但是意大利童鞋惨到了什么程度呢——他曾打算效仿德国派军队来华抢占势力范围,结果两艘现代化的钢铁军舰没等靠岸就被清朝甲午后重建的弱小海军(木头船)给“震慑”跑了……陆军也仅仅派出了80人——其中大部分还不是作战部队。比起侵略,我更愿意相信是在凑热闹。
2*1922年——1935年,埃塞俄比亚(北非战场)
其实,整个二战中非洲好像真不是主要战场,但是意大利同学主动提出进攻北非(附加一句题外话,意大利童鞋曾在十九世纪攻打过北非,惨败。当时德国首相俾斯麦曾经嘲笑意大利人“带着满嘴蛀牙而又有一幅极好的胃口,来到非洲大陆”)。意大利投入了坦克和飞机部队,却从开战便一直惨败,面对追击而来的埃军,毒气发挥了救世主的作用。从此以后,毒气随着意大利军的脚步散布到了整个埃塞俄比亚。这可以算是意大利干的为数不多的成功的事情了。顺便一提,当时埃塞俄比亚的军队装备的只是小型枪械、旧式火枪,甚至还有只使用长枪的部队。
3*1937年3月 西班牙 从古尔达拉哈拉向马德里进军的4个意大利师团遭遇敌人攻击,由于意大利出现大量投降者,最终从古尔达拉哈拉败退。
4*1940年6月 英国-法国 意大利向英法宣战的理由仅仅是出于对德意志取得的战果的嫉妒(当年的德意志啊,不知道说啥好了)。由于宣战这种宣战毫无计划,而且未有必要的物资准备,意大利籍的船只仍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在开战后立刻被敌对国缴获。因为没有考虑过任何作战计划,在宣战后10天内没有作出任何军事行动。虽然此后攻击法国领土,但却被仅仅两个师团的兵力反击逃回了国内。
5*1940年6月,在希特勒攻打法国的时候,意大利趁法国被德军蹂躏到几乎投降的境地时跟着凑热闹,结果被法国占领了许多领土。
6*1940年10月入侵希腊时,意大利21个师团“百万军队”被希腊13个师团反击到阿尔巴尼亚边境,并且要渡亚得里亚海进攻意大利本土……最囧的事情是——在此之前,希腊政府因为与德国关系良好而保持中立呢……(意大利,乃看准了再打啊……)此战后,希腊跑到了同盟国阵营。(对德意志深表同情。)
7*1940年10月 英国 英国海军的旧式双叶战斗机攻击了塔兰托湾的意大利舰队,结果意大利舰队一艘战舰沉没,两艘战舰中度受损。而英军完全没有遭到任何损失。
8*1940年12月 埃及-英国 意大利攻击埃及的7个师团遭遇英军两个师团的反击而败退,13万人被俘,并丢失了基勒内卡。为了救援意大利,德国不得不推迟一个月进行“巴巴罗萨计划”,派遣部队救援,并使用了计划外的约7000台卡车(东线总共只投入过14000台卡车)。这对东线的战况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尤为值得一提的事儿是,英军以不到30台坦克的军队,摧毁了400多量坦克的意大利军队,三万英军士兵面对四十万意大利士兵时,英军俘虏了“大概五亩地的军官,200亩地的士兵”……
9*1941年3月 英国 意大利和英国舰队在马踏板海峡战斗,意大利损失三只重巡洋舰,英国无损失。
10*1942年 英国 意大利25万兵力与英军3万5千人战斗,不久后投降。
11*1942年12月 苏联 意大利在顿河河畔遭到苏军攻击,立刻放弃了所有装备撤退。而在11月时遭受同样攻击且装备落后的罗马尼亚军队则坚持战斗了数天。 并且,10月时罗马尼亚军曾提出过趁苏军攻势停顿时主动出击的提案,但因为补给上的问题最终没有实行。而意大利军从来没有提出过如此具有建设性的提议。

12*意大利战场 1943年7月,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投降事宜,同时,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迅速集结了8个师,由隆美尔元帅任司令,8月初,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意大利,为毛盟军打到你家,迎战的是德意志啊……德意志,乃真厚道!)。9月13日,救出来遭囚禁的墨索里尼。意大利战场的战争打到1945年4月27日,游击队(竟然是游击队?!)抓住了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4月29日,德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至此意大利战役全部结束。
第七,意大利人在没有战争时很强
1*墨索里尼下台后,罗马被德军占领。由于发生过几次男子乘坐自行车用小刀袭击德军的事件,德军发布了禁止使用自行车的公告。不久,罗马的自行车商店以惊人的速度将所有的自行车改造成了三轮车,从此开始德军面前长期有大量的三轮车滚来滚去。
2*德军为了补充运输能力上的缺陷而征用了意大利市民的汽车,一个被征用了车的女演员安娜为了表示不满,推着农用大八车走上街道,对着德军怒吼“走开!走开!”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通过德军阵地离开。
3*在北非战场上,德军和意大利一起搜捕英军。由于英军士兵隐藏在土著居民的村庄中,因此很难寻找。德军来回搜索村庄,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 意大利见此状况,对当地的土著居民说:“如果告诉我们英国人在哪的话,就给你们5袋砂糖和小麦粉!”结果第二天,英国士兵全部被抓获。
意大利人的表现糟糕透顶,轴心国中最差的是意大利,墨索里尼宣称的要实现罗马的复兴,放屁,人们把这个帝国主义国家叫做“穷光蛋帝国主义”。
我不否认二战中的意大利有勇敢的士兵,他们也拥有优秀的军队(和平均水平比较),但是总的来说,意军的装备太差,军官的水平相当低,在战略思想和战术方面也存在太多问题(如对航空母舰的认识上),本国的战时经济组织也是相当糟糕(虽然和资源缺乏有一定关系),最重要的是,意大利人对这场战争缺乏战斗意志,可以说是半被迫地加入战争,再加上那一条条一项项的缺陷,还有“领袖”的瞎指挥。意军在战争中的表现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人操鱼雷部队和一部分空军部队,个别意军陆军部队也是很顽强的,不过可惜的是太少了
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人的表现实在不符合一个大国的形象:一战兵败波河,差点让奥匈揍趴下;打落后的埃塞俄比亚,付出了十余万人的伤亡;二战对已经被希特勒击溃的法国,损兵折将;优势海军避战地中海,被歼于托兰塔;东非十万大军被不足万余英国人全歼;北非以5敌1,却全线崩溃;远征弱小的希腊,却丧师辱国。
希特勒这样评价意大利人:我用5个师就可以征服意大利。
近现代意大利人为何这么没有战斗力?,难道这是一个被文明过度软化的民族?也许可以从意大利防守反击的足球风格看出一斑:功利、懦弱、保守!有人说意大利不可忽视,有人说意大利就是拖轴心国的后腿。
平庸。最弱的,还不如日本,德国最强
中立
本文标题: 二战中明明英国人卖队友更不要脸,为啥这么多人喜欢辱法啊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2092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你认为历史上被误解最深的人是谁为什么唐朝时王玄策和蒋师仁两个人就能灭了印度,还把他们的国王抓回长安之罪,现在我们对印度只能忍气吞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