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圈地运动到底为英国农民造成多么深重的苦难

发布时间: 2022-09-12 20:00:1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英国圈地运动究竟有多残忍英国的圈地行为有四种,其中圈划牧场规模最大,被史学家称为圈地运动。一、地主是哪些人?,1、英国是封建制(...

16世纪圈地运动到底为英国农民造成多么深重的苦难

英国圈地运动究竟有多残忍

英国的圈地行为有四种,其中圈划牧场规模最大,被史学家称为圈地运动。
一、地主是哪些人?
1、英国是封建制(不同于中国概念的封建制),中世纪,国王把地域分封给对国家有功的臣从,他们成为封建领主。领主再把领地分封属员,形成小领主(庄园主)。贵族占有土地最多,圈地主要是圈他们的地。
(注:欧洲的领主与领地居民都有权利和义务。居民纳税或交地租,领主承担保护他们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领地与领地之间的争端引发战斗,是贵族带弟子参加战斗。国家有难需要征集兵源,是贵族及弟子带马匹和兵器出征。20世纪亦如此,电影《音乐之声》和《魂断蓝桥》中,就是贵族参军打仗,如要再一步征集兵源,才轮到平民。贵族参军保家卫国,连王子王孙都不能逃避)
2、农民拥有祖传的“份田”(中世纪实行“敞田制”,内容之一是将土地公平分配,你得一块肥田,搭一块瘦田;得一块近田,搭一块远田;得一块干地,搭一块涝地。由于分配的田地划成条状,又叫条田)。“份田”在领主的领地内,不因领主分封而变更,领主也不得侵占。因为份田是零碎的条田,不便耕作,通过数百年的土地置换买卖,有的农民拥有较多的条田,成为庄园主;有的农民条田不够耕种,他们或去庄园主家做工,或租赁大地主的地耕种。
3、自由职业者与工匠拥有祖传份田(条田),他们将份田出租。
以上的人均是拥有地权的地主,区别在于土地的多寡。在圈地运动中,他们有圈地者,也有被圈者。
4、农民及庄园主开垦领地内的荒地,原则上是领主的领地,由于开垦者投入劳力财力,开垦者自己享用垦地的果实。时代久了,渐渐含有私田的性质,但又没有地契。这部分土地产权不明,容易产生冲突。
5、有能耐的农民租用较大片的土地,成为二地主。
6、佃农租赁地主的土地——他们或是拥有少量条田的农户,或是农奴另外再租赁土地耕种(中世纪欧洲农奴不是中国概念的农奴,他们与主人之间是契约关系,双方都有权利和义务)。
第5、第6种情况,农民的耕地虽没产权,但有租赁权,可世世代代租赁下去。圈地必须废除租赁关系,也容易引发冲突。
二、为什么要圈地?
英国中世纪末期,随着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发展,毛纺制品需求量激增。养羊是产业链的上游,高峰时养羊剪毛的收益是其他农产品两倍。利益的驱动,使得圈地越演越烈,形成规模化的运动——时间跨度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
圈地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发生过,如法国南方,圈地种葡萄酿酒。
三、圈地者与被圈者是哪些人?
被圈者是哪些人?
1、有土地权的贵族、农民、工匠、自由职业者,他们基本是“让圈”——把地租赁给牧场主,极少有卖地的。因为行情见涨,圈地是个卖方市场,拥有土地者往往可以获得有利于自己的租赁价格。
2、有土地租赁权的农民与小庄园主。
他们将丧失土地租赁权,通常是地主在契约期满(多为一年的租约)前劝他们不再继续租地,也有不讲情面的地主劝说不通到期时断然中止租赁契约。如果地主要收回租赁权,租赁者想继续租赁的话,可以出跟牧场主一样的价格保留租赁权。
由于租地耕种的农民绝大多数是弱势方,他们很可能在圈地中丧失世代耕种的租赁土地。其出路:少部分人做牧场主的牧民;大部分人进工厂做工人;还有极少数人成为流民。
在整个圈地运动中,主要受损方是这些世代租赁土地的农民。
圈地者是哪些人?
1、世袭贵族、新贵族——英国宗教改革,国王没收天主教会的产权地赐予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士。他们本身就是大地主,自己圈自己的地:或把自己组织农奴耕种的地圈为草地,或协议中断出租土地圈为草地。草地或由自己经营牧场,或出租给其他牧场主经营。在圈地的过程中,第三方可能在一开始就参与,也有后期介入的。
2、新生资产阶级:有放弃传统庄园经济模式的新老贵族,有各行的资本家尤其是毛纺业资本家,有形成规模的牧场主。
3、因羊毛涨价收益颇丰的个体牧民,他们有余资增加租赁土地圈作牧场养羊,这部分牧民有的成为大牧场主。
4、经营有方、头脑灵活的农民,他们有余资更有胆识增加租赁土地放弃耕种农作物而改为养羊。他们也有可能成为大牧场主。
说到这,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圈地者与被圈者基本势均力敌。这不等于就没有弱势方,弱势方是佃农和农奴。佃农将丧失带世袭性质的土地租赁权;农奴由于主人不再种植农作物只需少量牧民而与主人脱离依附关系。
四、圈地合不合法,有无矛盾冲突?
1、圈占公共荒地
圈地是从公共荒地开始的,圈公共荒地自始至终是圈地的主项。
由于牧草对土壤的要求不高,有大量的公共荒地被圈。理论上讲,公共荒地属于领主,即使是领主圈公共荒地,也必须给受损方一定的补偿——原因是公共荒地原先可以放养羊,你现在要圈养,挤压了别人放牧的地盘。如果圈到了已经开垦并种植的荒地,圈地者必须与开垦耕种者协商,或置换一幅地,或予以补偿。协商是一种合法的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绝大部分公共荒地圈为牧场,得到和平解决。
但是,也有极少圈地者以势压人通过协议,或出现补偿不到位的情况,这就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解决矛盾的途径:一是上诉法庭;二是直接采用暴力。
有的领主禁止圈占荒地围栏成个人牧场,仍然采取古老的敞田制——即公共荒地和收割后的农田敞开供领地的任何人放牧。
2、圈有产权者的土地
这完全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价高者得,谁肯出较高价钱,谁将获取土地租赁权,用于养羊放牧。这种情况引发的矛盾冲突极少。
3、圈出租土地
佃农与农奴过去享有近乎世袭的该幅土地的租赁权。地主或第三方若要圈,多数通过协商劝说佃农不再续签租地,适当地给予一些补偿。佃农的态度因人因地因时均有不同:有的见做工的收益高过种地,自愿放弃;有的经不起劝说,勉强同意放弃;有的受圈地者强势紧逼,被迫放弃;有的不管怎样协商,横竖不同意放弃租赁权。
后一种情况最容易引发暴力冲突,圈地者协商不成,单方面解除“约定俗成”的续约权利,倘若农民赖着继续耕种,使用暴力将他们驱赶。当然也有不再享有续约权的农民暴力报复圈地者。
五、羊吃人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
1、政府扮演何种角度?
不论哪种圈地,政府均未参与。圈地者不可借助王权和官权圈地,政府也不会做圈地者的后盾。由于国家不支持,圈地者不可能打着为了“英国的发展”的旗号,圈地是个人行为,不是政府行为。
然而,政府有过不作为。议会曾一度废除国王颁布的反圈地法而引发圈地热潮,但国王基本上采取反圈地的政策,颁布法律限制、遏制、直至最后禁止圈地。
2、贵族扮演何种角色?
出于政治需要的宣传与教育,中国人对贵族缺乏客观的评价,认为贵族代表落后、保守、残暴,甚至反动。英国贵族是早期民主的推动者——因与本篇关系不大,不赘述。我们看英国的历史资料及文学作品,对贵族大体抱有好感。这是因为,贵族占有道德的优势,宽厚仁慈(指群体而不指个别)。因此,尽管有贵族参与圈地,绝大部分贵族都能以服人的方式解决圈地引发的纠纷。
3、英国的法律对圈地的制约如何?
英国在中世纪逐步建立起普通法与衡平法体系。1215年英国贵族与国王签订的《大宪章》,这成为英国渐进式民主法治的基石。国王、贵族都不可凌驾于法律之上。英国的司法独立有较悠久的历史,以权代法,以权干预司法的情况很少。圈与被圈,出租与租赁都是按契约进行。即使地主单方面不再续签租地,也没有违法。至于圈地引发的暴力,不论施暴者是圈地方还是被圈方,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4、野蛮圈地普遍吗?
三百年前,一群米波尔庄园的农民来首都伦敦“上访”,向国王递交控诉信:
“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占有您的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所拥有的(基本上是租地,产权属米波尔)。他把这些牧场和其它土地用篱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
“后来,这个约翰·米波尔又强行夺取了我们的住宅、田地、家具和果园。有些房屋被诉毁,有些甚至被他派人放火烧掉,我们被强行驱逐出来。如果有谁不愿意,波米尔就率领打手包围他的家。这些人手持刀剑、木棒,气势汹汹,凶猛地打破他家的大门,毫不顾忌他的妻子儿女的号哭。约翰·波米尔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
这是中国书籍和报刊反复引用的历史资料,结果怎样,均没有提起。也没明确的时间地点。
5、如何应对农民起义与流民犯罪?
由于圈地运动,1536和1537年,林肯郡和约克郡先后爆发农民起义。1549年又爆发凯德起义。
为何要暴动?农民不愿离开耕种的土地,以暴力的形式反抗中止续约。一旦形成规模,可称为农民起义。起义是一个带光环的词汇,因篇幅关系,在此不讨论。
无情镇压不是办法,政府采取打压圈地的政策,先是出台反圈地法,后出台限一年内将所圈牧场复耕、耕者续租的法律。这项法律未得到较好的实施,原因有四:毛纺织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在议会反对此法;圈地受益方消极执行;已经在城市安家落户的前佃农不愿续租耕种;在当地做工的前佃户发现收入高于耕种而不愿弃工务农。从总体上讲,法律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圈地。此后反反复复,直到政府出台禁止圈地法。
相对英国的土地资源,英国的人口本来就不多。加上海外扩张,殖民地需要大量移民以及英国渐成世界工厂、世界经济中心的现实,从理论上讲,失地农民丝毫不必担心就业——各行各业都急需人力,你如果想去伦敦安家,在贫民区建一个窝,找一份工作,全家就是伦敦某教区的人(没有户籍限制)。
那么,失地农民中哪些人成了流民?
主要是好吃懒做的农民。他们原先与领主有很强的依附关系,我活得不如人家,领主不会看着我全家眼睁睁饿死冻死吧?我家受灾受难,领主有义务帮助;我没老婆,领主也得想办法找一个丑女让我凑合。这种人原先在庄园懒散惯了,适应不了工厂的严明纪律和高强度劳动,宁可四处打流。另外还有少数一时还没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在流浪中寻找机会或观望。
(真是吊诡,获得自由身份的农奴绝大多数不愿脱离依附关系。在俄国,激烈反对废除农奴制的人,恰恰是被解放或即将解放的农奴)
流民乞讨、偷抢,打家劫舍甚至杀人,数量多了还会引发小规模暴乱。
政府出台惩治流民法,规定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个月)没有找到工作而流浪者,一经告发或抓获,就要受到惩处。惩处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于是政府出台(1601年)济贫法,规定各地教区开征济贫税,只要在教区居住一定年限并曾从事劳动的失业者,可领取救济金。
政府采取限制圈地政策与济民法律,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杜绝了农民(包括流民)起义。
6、羊吃人究竟有多厉害?
根据以上事实,圈地运动不像某些国家宣扬的那么恐怖。
羊吃人是谁说的,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书的全名叫《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作者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脱离社会现状空谈平等均产。莫尔认为自古到今,全球没有理想社会。在他眼里,圈地运动一无是处,罪恶滔天,羊要吃人。
圈地运动规模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长?
以圈牧场为核心内容的圈地行为,从15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时间跨度为400年,英国约6成的农地被圈为养羊牧场,其中被圈的农地,公共荒地约占7成,原有农耕地只占3成。平均下来:每年约有0.15%的农地(包括公共荒地)被圈为牧场;每年约有0.045%的农耕地被圈为牧场。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教科书上的“圈地热潮”、“圈地狂潮”、乃至“圈地运动”实有夸大热度、规模与速度之嫌。当然,有的地区圈地较多,热度较高,但从全国范围来讲,圈地基本是和平的、平缓的、有条不紊,甚至是冷冷清清的。
法律框架下的圈地,能混乱和残酷到哪去?我们从自律这个角度讲,相当数量的贵族对圈地是持排斥态度的,他们是保守势力的中坚,坚持古老的自给型的庄园经济。受利益驱动,有些贵族动心,尝试圈地(主要是圈公共荒地),遭到领地居民的反对,贵族要么收回圈地打算,要么继续观望,最后即使圈地,也是建立在各方自愿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庄园,佃农自愿弃租,到收入高于耕种的工厂做工。既然如此,贵族圈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真的都是负面影响吗?

都铎时代的思想家托马斯·莫尔曾经在他的著作《乌托邦》中这么评价圈地运动:“羊曾经是很温顺的动物,现在确是羊吃人”。这里面提出的“羊吃人”实际上就是说的圈地。因为在16世纪初英国的纺织业以及羊毛出口业迅速增长,羊毛的价格大幅度上升,并且养羊的话也很节省成本,利益的空间增加导致养羊业兴起。

所以无论是贵族还是骑士或者乡绅甚至农民,都希望可以把耕地改为牧场。都铎时期,先是贵族圈占大量的公有土地,后来又开始圈占小佃农的租地等等,在土地上的农民不得不到处流浪远走他乡,而圈起来的地不再进行耕种而是以养羊为主,所以才会有“羊吃人”这样的指控。从这个角度来看,圈地运动怎么可能有正面影响。

不过这里有一些对于制度的理解误区。在当时,土地其实并不归农民所有,更准确的说是归土地主任所有,因此也并不是从佃农手中抢来了土地,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将耕地改为牧场使大量的佃农失去了工作,所以这些人要不然就进村要不然就流浪。当时英国圈地运动的发生只集中在几个郡,并且规模也并没有莫尔想象的那么大,全英也只有十分之一的农田变成了牧场。当然对于贵族圈占公用土地的行为还是要指责的,毕竟这样一来就使得农民没有办法自由的在此放牧,断了生计。

即便如此,圈地运动仍然有一些积极的影响,甚至对未来英国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在当时来看最重要的就是社会的财富实际上使不断增长的。一些自耕农和乡绅以放牧而累积了财富,改善生活的同时也改善了社会。其他的手工业部分也随之发展兴旺,很多失去生计的农民也都往城市里走,促进了中世纪英国城市的发展。此外就是客观上,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也大量出现,经济上的增长带来了文化上的繁荣。所以也不都是负面影响了。

英国圈地运动的原因,实质及影响是什么?

原因:1. 毛纺制呢业的迅猛发展。2.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 英国大量公有土地的存在。4. 利润的刺激。5. 政府支持的结果。
影响:1.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2. 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3. 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4. 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5.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6.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7. 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实质: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英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英国16世纪的圈地运动是怎样的?

        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是大土地占用者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和侵吞公有地的过程。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主义的基础,消灭封建主义,归根到底是破坏封建土地所有制,同时破坏同它相联系的农民“份地制”(即农民不完全的、有条件的土地占有制)。这个过程在英国是从消灭农民的份地制开始的,圈地运动就是它的典型表现。英国的圈地运动经历了两个高潮,一个发生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另一个发生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15世纪末至16世纪的圈地运动是对农民份地的最初冲击,它构成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这一个多世纪正是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圈地运动用暴力手段剥夺了农民的份地,使其中部分人转化为雇工,发展起来的是资本主义农场制,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个租地农场主阶级。

        由此可见,这一运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英国经济变革中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马克思把它称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基础的变革的序幕”。 圈地运动的起因与经过 “圈地”一词的含义是针对“敞地”而言的。在中世纪早期,英国农村实行的是敞地制,敞地是由分割为数百条、形状狭长的条田所构成。每块条田用小径和草垅分隔开。条田是计算田产的单位,每个农奴———维兰和自由租户所占有的田产自一块条田起至数块,数量不等,分散在庄园各处。领主的自营地也按条田计算,部分可能是连成一片的,部分则分散在维兰和自由租户的条田之中。庄园的土地除耕地以外,还有草地和荒地,都是公用地,沿袭农村公社时期的惯例,领主和农奴都可以使用,但是对农奴来说,使用草地和荒地必须遵守领主法庭的规定,在时间上和放牧牲口的数量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无论条田、草地和荒地都没有永久性的牢固围墙。

        凡是铲平条田的地界,把分散的条田合并起来,使之连成一片,用固定的树篱圈围起来,就叫作圈地;或者是把荒地占为己有,用栅栏将它和外界隔离开来,也叫作圈地。圈地的目的:一是合并条田,使耕地连成一片,把分散的个体经营变为集中统一的经营,从事农业技术的改良;二是扩大牧场;三是开辟领主的私人园囿、猎场和体育竞技场等。 英国的圈地现象早在13世纪就已经出现,但是当时的圈地活动在各郡仅是个别现象,规模不大,没有造成深刻的社会影响。到了15世纪70年代,圈地活动急剧发展,在整个16世纪期间,它像波浪一样起伏,出现了三个高峰,圈地活动便发展成为具有社会性的运动,在历史上称作“圈地运动”。 

         呢绒业的发展,对羊毛原料的需要不断扩大,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圈地活动活跃的直接原因。呢绒业是英国中世纪兴起最早,并且是最重要的一个手工行业,从14世纪后期起,英国的呢绒业便以急促的步伐迅猛地发展起来。以全国呢绒出口的数量为例:1354年,输出4774.5匹,1509—1523年,平均每年输出84789匹,1524—1533年,平均每年输出91394匹,1534—1539年,平均每年输出102647匹,1540—1547年,平均每年输出122354匹,而在1554年这一年,全部产品估计为呢绒16万匹,克瑟密手织粗呢为25万匹。本国呢绒业的发展,对羊毛原料的需要与日俱增,同时英国羊毛仍然源源不断供应欧洲市场。

是一种土地制度,将土地分成一块一块的,在这个土地上可以养羊,也可以种植其他的农作物,当时将荒地圈占起来,进行种植业,但是也引发了暴力冲突,发生的时间是15世纪的英国。
大规模兴起的时间是15世纪的最后30年,当时是新兴资产阶级以及新贵族的地主,采用暴力的方式侵占了农民的土地,想让农民和土地分开,然后建立资本主义农场。
本文标题: 16世纪圈地运动到底为英国农民造成多么深重的苦难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1622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你们的iPhone14啥时候到货银行的起源是从哪里开始 前生又是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