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法是如何推算的

发布时间: 2022-08-14 01:01: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6

中国古代是怎么定历法的?中国古代历法演变大致又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一.,古历时期: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采用的历法;二.,中法时期:...

中国古代历法是如何推算的

中国古代是怎么定历法的?

中国古代历法演变大致又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一. 古历时期: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采用的历法;
二. 中法时期:从汉太初元年以后,到清代初期改历为止。这期间制订历法者有七十余家,均 有成文载于二十四史的《历志》或《律历志》中。
三. 中西合法时期:从清代期苏会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新法历书》到辛亥革命为止;
四. 公历时期:辛亥革命之后,于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采用格里高历(即公历,又称阳 历)
五. 阴阳历结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采用公历的同时,考虑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还颁发中国传统的农历。
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历法改革史。 纵观中国古代历法,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说来包括推算朔望、二十四节气、安臵闰月以及日月食和行星位臵的计算等。

中国古代历法的算法,是怎么算的呢?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而阴历事实上只按月亮的月相变化来安排的历法,所以每年比阳历要少11天。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现行的公元纪年法就是一种阳历。

两种历法各有缺陷,因此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指导农时,避免因为阴历带来的时间偏差而设置闰月。现行的农历在阴历(夏历)基础上融合了阳历的成分,吸收了干支历(阳历)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来符合回归年,是为阴阳合历。

我们俗称的旧历、老历、阴历都是指农历,即《时宪历》是阴阳合历的一种,但旧历、老历只是相对新历(即公历)而言,并非正当称谓。

我国先民自己创制出来的各种历法并不断改进,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历法的出现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这里就例举几种划时代的历法吧。

《颛顼历》:古代汉族历法之一,属于古六历的一种,为阴阳历。该历采用十九年七闰法,一回归年为365又1/4日(所以是一种四分历),一朔望月为29又499/940日,以十月为岁首,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后九月。测制年代或为秦献公时公元前366年,至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遍行,经秦朝至西汉太初历制定(公元前104年)始弃。

《太初历》: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其法规定一回归年为一年,一朔望月为一月,所以又称“八十一分律历”。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它还首次记录了五星运行的周期。太初历共使用了188年。

从《太初历》开始,中国历法经历了五次大的改革,终于于明末引进西洋历法,最终形成了直至今天仍然通用的《时宪历》,近五百年的应用历史足可见其精密程度。

中国古代的历法是,把一年定为了365.24日,然后以正月为岁首,添加二十四节气,设置了闰月,对应12天支,把冬至,立春,夏至,立秋,伏腊等等为主要节气。
会根据月亮太阳的方向以及一些细节温度来进行合理的计算,而且这样的计算方式也非常的准确,而且也非常的合理。
这个我不是很清楚,因为我平时对这一方面不是很关注,也不是很了解,所以也不知道中国古代历法的算法是什么。

古代人也有日历的吗?他们是怎么计算日期的呢??

没有日历。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昼夜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昳(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在欧美国家,以一昼夜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可分为60分,每分为60秒 计算。由于计时器即钟表仅有12小时,只合一昼夜之半,于是以上午下午来辨别,以夜 12时(下午24时)正,为0时,夜(上午)1时为1时,以正午12时为12时,下午1时为13 时,下午6时为18时,下午11时为23时。 昼夜的起讫时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欧美的24小时自0时算起,即自夜12时起算。 在夜12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2时以后为次日。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古人制定天干地支的理论,应该有观察和实践基础,不是闭门造车弄出来的概念。比如中医针灸取穴,讲究子午流注,不同的日子和时辰,取穴是有规律的,和天干地支的规律符合。至于后世把天干地支用到算命中,预测一个人的命运,就大家自己判断其真伪吧。六十甲子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年月日时都是60一个循环。60在时间领域是个奇妙的数字。不但中国古人用60作为循环,现在来自西方的计时法中,一分钟是60秒,一小时是60分钟。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同样,现在的一天24个小时,和中国传统的每天12个时辰(时辰也就是大时,两个小时为一个大时)对应,中国用5天作为一个时辰的大循环,所谓“五日一候”,共是60个时辰。下面列出六十个干支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年月的纪法以节气来划分:纪年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比如1911年是辛亥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干支纪年,新的一年是立春交节之后开始的。比如2006年立春在2月4日上午7点27分,那么7点26分还属于乙酉年,7点27分开始就是丙戌年。纪月
  同样的道理,用六十甲子依次纪月。一个新的干支月也是从一个节气开始的。比如2006年3月6日01时29分是惊蛰,那么在此之前是庚寅月,在此之后就是辛卯月。  纪年和纪月,都是根据节气划分的。而节气的交节时间,则是精确观测天象后才能确定的,它反映了太阳系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运行位置。日子以一个起点日开始,60天一个循环:纪日
  一个昼夜为一天。用六十甲子来依次纪日。比如今天是甲子日,明天就是乙丑,60天一个循环。新的一天是从夜里子时开始的。纪时
  每天划分为12个等份,是12个时辰。5天共60个时辰,用六十甲子表示。比如当前时辰为丙寅,下一个时辰就是丁卯。时辰的确立,需要用真太阳时计算。  纪日和纪时,记录了地球绕太阳运动和自转的情况。四柱
  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数值,分别称为年柱、月柱、日柱、时柱。八字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时的时间四柱记录。它记录了一个人出生时的地球、太阳、宇宙相对位置的一些信息。所以从八字本身的意思来说,它是一个时间记录,至于怎么去解读八字,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过份地依赖它,就是迷信。因为它毕竟只是记录了一个人的很少的一部分信息,宇宙这么浩瀚、人生如此复杂,人的一生主要还是靠自己努力和奋斗。
LZ应该没有日历: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昼夜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昳(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在欧美国家,以一昼夜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可分为60分,每分为60秒 计算。由于计时器即钟表仅有12小时,只合一昼夜之半,于是以上午下午来辨别,以夜 12时(下午24时)正,为0时,夜(上午)1时为1时,以正午12时为12时,下午1时为13 时,下午6时为18时,下午11时为23时。 昼夜的起讫时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欧美的24小时自0时算起,即自夜12时起算。 在夜12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2时以后为次日。
最初是没有的!后来是刻痕,再是结绳,然后就有了历法!
听说过老黄历吧。

古代的历法怎么算的?

中国古代的历法和现在的不一样,有谁能就这个问题研究下,比如公元前207年十月份进的关中,但历法上说是到206年,有谁能详细说明一下吗?
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得到的,一年365天多一点,定义太阳在北回归线时为夏至,南回归线为冬至,依次类推,得到了春夏秋冬四季。公历在西方也叫格里历。起初公历的大小月是非常均匀的,也就是奇数月为大月,偶数月为小月。但这样一年正好为366天,渐渐的发现了误差累计越来越大,后来在亚历山大时代的一位数学家(名字忘记了),就设置闰月,四年一闰。在古希腊时代,每年年终是2月份,都是处决犯人的日子,于是就从这个月里去了一天。这样每四年一次闰月,使得计算更加精确。同时为了炫耀自己的功绩,把他自己出身的8月也设置为31天,这样7、8、9三个月都是联系大月,于是把8后面的大小月都倒了个个。但是即便这样还是多出了一天,于是又从2月份抽出了一天。于是便有了现在这样的怪怪的,平年二月28天,大小月不规则。

阴历也叫农历、古历等,使我国古代人们根据月亮对地球的公转制定的。月球公转周期为27天7小时43分钟。但在古代,人们并不知道这个数字,而是通过月盈月亏来大概判断出来的。一次月盈月亏完成了一个周期,也就是一个月。显然人们规定的一个大月30天和小月29天,对于周期而言是相差很大的,为了消除其中的误差就设置了闰月,闰月的设置根据是,经过了多少个月以后误差累计一个月,然后根据天文台的约定,就可以设置一个闰月了。比如今年的闰七月就是。

阳历和阴历的相互转换是有规律的,一个基准点开始以后可以根据各自的设置规则进行计算就可以了。不过非常抱歉的是,这个公式我也不记得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项式,记得我在初二的时候看到过,现在都过了快15年了,已经再也记不起来了。
古代的历法有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叫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叫阳历,我们国家的历法是阴阳结合而且还有夏历、商历、周历……三种历法的区别是起点不一样……
本文标题: 中国古代历法是如何推算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022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男人统治的时代产生不了蒸汽机 瓦特 产生不了科学 工业革命如何评价项羽、吕布和冉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