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士大夫群体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吗

发布时间: 2022-06-27 20:01: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中国古代阶级的分类中国古代阶级的分类有哪些?士——士大夫阶层,士——士大夫是对中国古代官僚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这是一个精英社会群...

官僚士大夫群体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吗

中国古代阶级的分类

中国古代阶级的分类有哪些?
士——士大夫阶层

士——士大夫是对中国古代官僚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这是一个精英社会群体,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指“科举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这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社会集团。

历史

起源:精神渊源

“士”的阶层很早就出现了,泛指具有一定才能的民间人才。他们往往出身于贫寒之家或没落的贵族,靠自己的一技之长依附于贵族,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

春秋战国群雄割据,战乱频繁。各国有名有钱的诸侯贵族,如春申君、孟尝君等,都以“养士”为时尚,最多时可达数千人,还互相攀比炫耀。“毛遂自荐”的典故说明,当时的“士”并没有特别的标准,甚至是自称有才,也可以说服贵族成为一个“士族”。

提出“士”的理论标准的是孔子。《论语·子路》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答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这就是说,只要严于律己、忠君爱国的人就能称为“士”。孔子的这个“士”和“君子”的概念基本上是重叠的。

这种“士”的精神,在实践上更多的是“武士”。如刺杀秦王嬴政失败的荆柯,在出发前就立下豪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种为了君王托付的使命,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豪迈气概和高洁品质被作为一种精神典范。这和孔子的主张也是一致的。

形成:制度保障

汉代的董仲舒说服当时的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此,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学说开始成为以后格代上的主流哲学。(注意:儒学在各代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同)

孔子的学说鼓励知识分子“入世”,即直接做官参与政治,来报效君王和国家。汉代的官员选拔制度还不十分完善,主要是王室贵族推荐一些品德高尚的人才进入政府。比如,以“孝”出名,被选拔为官员就很常见。考试不是必须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竹林七贤”。他们既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又有高洁的道德操守,但一方面又狂放不羁,放浪形骸。他们中的许多人情愿醉酒而死,也不在腐败的朝廷中工作。这种精神气质对孔子的“士”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即如果政治黑暗,那么因为不愿同流合污而远离政治,醉心于文学艺术,也是符合“士”的操守的,即“隐”。这种精神也可在老庄哲学中找到母体。

虽然隋唐时期就有了科举制度,但真正称为选拔政府官员的唯一途径还是在宋代以后。宋代程朱理学的发展进一步强化、发展了儒家思想,占据了哲学的主流地位。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化考试成了做官的唯一合法途径。“学而优则仕”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开始称为读书人信奉的格言。反过来说,一个政府官员,也必须是一个饱读儒家诗书经典的文化人。这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了“士大夫”群体必然是一个精英知识分子阶层。

这样,哲学精神的传承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士大夫”这一阶层应该说在宋代正式形成了。

发展:进退两得

绝大多数“士大夫”都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崇高道德使命感。因此,政治是他们人生的第一要务;但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文人画”,由于宋徽宗个人的爱好而大力提倡士大夫投入绘画创作。这进一步提高了绘画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性。

宋代以后,一般历代的大诗人、大画家、大书法家,绝大多数也都是曾在政府中担任要职的官员。如苏轼、米芾、蔡京等等。像唐朝的李白那样,没有太多政治经历,全凭诗文著名的“自由知识分子”几乎绝迹。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末。

衰落:科举消亡

既然士大夫阶层和“科举制度”相伴相生,那么科举制度的消亡也就意味着士大夫阶层政治制度保障的缺失。

清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在内忧外患中已经面临全面崩溃。科举制度在西学东渐的风潮中也越发显得落后,成了束缚人才的“瓶颈”。而被迫的开放,却让中国的读书人看到了新的知识和新的获得知识的方式。

1905年9月2日,慈禧上谕明告:“著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不仅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千年绝唱,更对中国的教育、文化产生了重大改变。“士大夫”从此也成了一个空有“士大夫情结”,而再也没有实际地位的历史名词了。“士大夫”对知识、文化、艺术的垄断也不复存在。

如果想要更详细的介绍,我推荐一本书 《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

作者:施治生,徐建新 主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7500437307
印次:1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3-3-1
字数:423000
版次:1
皇族、两班贵族、地主、平民、庶民、奴隶、贱民
大的方面有:
奴隶社会有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 封建社会有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阶级;

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

两者可划等吗,或者说,我答题时这两个词语可通用吗,简单点说啊(高三历史)
不是

地主属于封建阶级还是官僚资产阶级

简单的说,地主阶级属于封建阶级。但是在这里有个中国的特殊情况,就是中国的官僚资产阶级有很多是从封建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他们和于封建阶级中的地主群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却又脱离了这个群体的范畴,因此,有时候地主阶级有着多面性。
封建阶级。

在我国封建社会,地主和官僚是怎样当上地主和官僚的?

我知道那个时代的地主和官僚都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我想问一下,他们都是从一出生就注定他们的身份就是地主或官僚吗?或者另有缘由?rn麻烦回答,我在线等回答,谢谢!
首先纠正楼上的一个小错误,其实“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等社会分类是按西方的标准来说的,在中世纪,即西方的封建社会,实行领主制,类似我国的分封制,那时的情况正如楼上所说,但我国盛行分封制是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分封制不是主流,我国封建社会开始时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大概到汉武帝时取消了分封制,后来的朝代也有局部的分封制,例如清朝时的云南王吴三桂就是分封的。因此在我国封建社会,地主和官僚并不都是分封的。另外,分封制和封爵是不同的概念,分封制下,功臣和子侄会被封为地方诸侯,形成地方小朝廷,但封爵则只是封赐爵位,赏赐土地和钱财,被封的人可以享受土地的收益,但仍受地方官管辖,在中央的控制之下,不能自立为王。
我国封建社会当地主和官僚的途径大概有两条,一种是天生的,一种是后天的。天生的就是继承来的,功劳巨大的臣子和皇帝的亲戚会被封赐爵位,有的爵位可以继承,有的只限他本人有,有的则是降级继承。后天的主要是通过官僚选拔来进入地主阶级。隋唐以前有察举制,察举制就是地方官推荐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出仕,如举孝廉等。之后的科举制则是我国的一项创举,现在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的选拔方式。科举制为普通老百姓晋升入地主阶级搭建了阶梯,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官僚世袭的不公平现象。
还有一种也是后天的,但并不是值得称道的途径,就是买官。在我国封建社会,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但他们有些是很有钱的,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有两种手段可以利用,一种就是供自己的子弟读书去考科举,另一种就是直接拿钱来买官。
回答完毕,知识有限,只能想到这几种
你首先要搞明白什么叫做“封建”,就是封疆建土。比如周朝、汉朝是两个最典型的例子。天子把国家(俗称“天下”)划分一下,分封给他的亲戚或者功臣自己管理,这叫做“封建”。
受封的人在这里形成了自己一个势力圈子就叫“诸侯国”;他们可以继续切豆腐块,分封给自己的亲戚、功臣、哥们,这个阶层叫做“士大夫”,诸侯国再往下分就叫“家”;家往下就不能分了,这些士大夫们可以养着一批社会上的精英分子,替自己管理自己的“家”,可以管饭也可以发工资,但是不再分封土地。这就是我们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上面的分析你可以看出:他们发达的原因不外乎出身好或者立下了战功、政绩突出等等。
而这些人的土地和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长期的、固定的社会地位。所以他们可能一生下来就享受着高人一等的生活和待遇。
当然,以上分析仅限于封建社会。
有的是,有的不是。
出身于地主和官僚家庭,生下来当然会富有,但要当官主要还得靠参加科举考试。
农民在朝代建立初期,可以通过开荒、经商买地成为地主;中后期,由于土地基本开垦完毕,除了继承,就只能通过经商与科举做官成为地主了。科举做官的渠道也被堵死后,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本文标题: 官僚士大夫群体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8089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柴宗训是赵匡胤杀的吗宋朝到底是怎么喝茶的,有什么流传至今的茶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