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的兵力占人口比不如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的兵力构成是什么情况

发布时间: 2021-11-25 01:00: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0

正史中,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和兵力情况到底如何?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三国时期“十万大军”是各方兵力投入的标配,像官渡、...

为什么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的兵力占人口比不如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的兵力构成是什么情况

正史中,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和兵力情况到底如何?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三国时期“十万大军”是各方兵力投入的标配,像官渡、赤壁、夷陵之战更是动辄百万人起步的战役。

其实在正史中,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存在的。受战乱、灾荒、瘟疫等影响,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口损失非常严重。据历史学家葛剑雄估计,三国初年的总人口在2000万左右,而汉桓帝时期东汉人口接近6000多万,人口数量相比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另据《三国志》记载,蜀汉灭亡时,有士兵10万、东吴灭亡时有士兵23万、曹魏极盛时有士兵70多万,三方加起来的总兵力在100万左右。

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看,十个百姓养一个人兵是临界点,小于这个比例百姓将无法承受,军民比例维持在1:10,这基本符合蜀汉和东吴的情况。曹魏因为国力强盛、户口众多,所以军民比例大致为1:20。

魏蜀吴三国加起来一共100多万军队,这就基本决定了当时战争的规模。因为除去常备军外,三方能投入实战的兵力要远远小于100万。

就拿曹魏灭蜀之战举例。

当时曹魏共出兵18万,兵分三路进军,这已经是曹魏当时能动员兵力的极限了。而蜀汉除守备南中的兵力没有调动外,基本是举倾国之力防御。最终的结果是蜀汉在还剩10万兵力的时候投降了,如果蜀汉阵亡将士以3万估算,那么曹魏灭蜀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在30万左右。

不过此战并不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要论规模最大,当属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一战,此战波及曹魏、诸葛诞和东吴三方,共投入兵力50万左右。



这是动员力较强的三国时期的状况。以此为参照,可以大致衡量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时期的兵力情况和战斗规模是个什么样子了。

我们先从黄巾之乱说起。

为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派皇甫嵩和朱儁率军前去镇压。东汉政府军主要由北军五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也就是中央常备军和三河骑兵(河南、河东、河内)组成,再加上临时招募的精壮青年,总人数为四万多人。

黄巾军与之相比虽然声势浩大,人数众多,但绝大多数都是随军的家属,真正用于作战的士兵比东汉政府军多不了多少。



其中双方交战规模较大的战役为广宗之战和下曲阳之战。广宗之战,黄巾军阵亡三万余人,另有五万多人投河而死,损失共计八万人,其中妇幼家属估计占到八成。下曲阳之战,皇甫嵩将俘虏的十余万黄巾军全数斩杀,用其头颅筑城京观。

至此,黄巾起义宣告失败,但其残部仍然在各地活动。而当时东汉政府能拿出这四万多人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了,因为还有不少人布置在西北防御羌族叛乱,比如董卓等人。

再看军阀混战时期

这段时期以官渡之战为例。

关于官渡之战的交战兵力,据《三国志》记载,袁绍方面投入了十一万人,其中步兵十万,骑兵一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

这点是没有争议的。因为当时袁绍占据的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四地户口充实,能凑出这11万人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不过这已经是袁绍的极限了。

而曹操投入了多少兵马,这就有争议了。以《武帝纪》记载,曹操是“兵不满万”,但官渡之战后,曹操就俘虏了七万多袁军。如果曹操手里只有几千人,在冷兵器时代想要控制,甚至于最终坑杀这7万多袁军是不符合常理的。



这几千人应该是曹操直接指挥参战的兵力,加上其余战线的军队,如驻守白马的刘延、于禁所率的援军,再加上曹操一直缺粮,所以曹操的兵力投入不会太多,但也至少在两万人以上。

受到人口基数的影响,真实历史中的三国兵力和战争规模要比《三国演义》中小很多。不过以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之战和曹魏灭蜀汉之战的规模来看,三国时期也不乏兵力投入数十万这样的大规模战役。

战争规模和兵力都是比较小的。因为在三国时期人口并不多,所以战争规模比较小。

为什么战国各国兵力反而比三国多

长平之战投入百万兵力;白起动辄斩首几十万;各国几乎都佣兵三十万,秦赵两国更是六十万大军rn反观三国,三大战役加起来总共五十多万,奠定鼎立基础的赤壁总兵力不到三十万;三国末期曹魏443万,兵堪堪六十万,蜀国94万,兵甲十万,吴国230万,兵甲23万,总人口不过767万,不如战国末年一个严重衰落的赵国(按照各国佣兵好几十万计算,再用西汉的人口数据去除,估算秦始皇统一时全国人口五千万只多不少)。春秋战国五百年动乱,难道比不上三国不到百年?想不通,求教
战国兵马都是多年积淀,且跟兵制也有关。战国郡县征兵制,农民是主要的征集对象。军队组织往往和居民组织相结合。加上各国竞争激烈,打仗注重建设,对人口保护好,且大规模战役少,当时打击的主要是城池而不是人口。所以兵力多。曹操迎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尤其是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取得冀、并、青诸州以后,他的统治区才渐具国家的规模。这时局面大了,再不能象过去一样,带领一支军队(虽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到处征战,因之便产生了留屯的办法。平定一个地方,即留一部分军队在那里驻防,并由一人任统帅,统摄辖区内诸军。这种留屯制,实即魏晋以下盛行的军事上分区的都督诸军制的滥觞。这种情形,发生于曹操打败袁绍占有冀、并诸州之后,到赤壁战后,三国鼎峙的局面形成,便渐渐固定为一种制度。而且东汉本身比较惨败,加上天灾使得黄巾之乱发生,人食人,人口减少也正常。更何况史书中还存在夸张手法,司马迁就经常在史记里面加些文学手法。以上是我的猜测,不喜勿喷,正确性可能会低些。
战国二百年时间,分散来看的话,战争时间所占的比例并不多!所以各诸侯国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人口数量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三国几十年,尤其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加上天灾人祸,几乎没有和平期,人口数量急速下降。208年时,曹操说当时全国人口只有和平年代的1%,估计也就一百多万了……

在真实的历史中,三国时期的兵力情况和战争规模怎么样?

三国时期的兵力和战争规模,远远没有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描述的那么多,三个国家的总体兵力在一百万左右,而作战中投入的兵力一般最多不过几十万。

爱好历史的小伙伴们一定不会错过东汉末年,三国那段。

那段可谓风云变幻、精妙绝伦,不仅是历史情节让人如痴如醉,更是里面的历史人物,让人着迷。



有个性鲜明的张飞,张牙舞爪的;也有以“忠义”著称的关羽,在整个三国中人缘最好;还有煮酒论英雄的曹操,可惜被人称为曹阿瞒;另外,还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一生对蜀汉兢兢业业。

除了这两部分外,吸引人的是一次次的交兵、战役,其中比较大的有三大战役,比如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官渡之战,曹操试图统一天下的赤壁之战,刘备跟东吴发动的夷陵之战。

人们总在好奇,在这些期间里,三国总体兵力多少,交战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参加战斗。


据史料记在,三国初年,总的人口大约两千万,之所以这样少,是因为连年的战争、天灾、人祸。

百姓民不聊生,痛苦不堪。按当时的生产力条件来讲,战争引发农业产量衰减,十多个老百姓除却徭役、给地主交粮外,正好供给一个士兵,这样计算下来,魏蜀吴三个国家总体兵力在一百万左右。

这可以从《三国志》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据载,当年蜀汉灭亡的时候,国家还有十万兵力,而东吴灭亡的时候还有二十三万兵力,曹魏兵力最多的时候有七十多万,三者加起来,数据正好吻合。


总体兵力一百多万,每次参加战斗的肯定要小于这个数字,只是存在大与小的区别,总体而言,一般最多的话不会超过几十万。

真实的历史中,三国时期的兵力情况和战争规模是如何?

在真实的三国中,根本没有几十万大军的可能,因为当时的人口根本没那么多,打仗的兵力最多也就几千人,或者几百人,规模都比较小。
肯定不能从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中推算,可以参考后汉书,比如曹操官渡之战时,兵力约在3-4万人左右,袁绍有十多万。
其实总的情况下来说,三国的三个国家拥有的总兵力差不多有300万人左右,它的战争规模,就类似于解放战争时期打的一场小规模的伏击战。
本文标题: 为什么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的兵力占人口比不如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的兵力构成是什么情况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298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摁一下沙子,沙粒粘到手上不掉下来,这是为什么大家对考古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