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南宋朝廷配合李璮出兵北伐 是否会很大程度上牵制蒙元的兵力南下 甚至阻止元灭宋的进程

发布时间: 2021-10-06 02:02: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7

元朝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元朝重大历史事件:1、崖山海战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崖山...

如果南宋朝廷配合李璮出兵北伐 是否会很大程度上牵制蒙元的兵力南下 甚至阻止元灭宋的进程

元朝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元朝重大历史事件:

1、崖山海战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 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2、开创行省制度

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元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

因大元幅员辽阔,除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以分管各地区。

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设立尚书省主管政务期间,行中书省也相应改称行尚书省。元人称其制为:“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除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元帝国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元代“行中书省”的性质,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早期是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带中书省的职衔,在外行使“省”的职能。灭南宋之后,行省逐渐转变成了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其首长也不再带中书省的官衔。行省下有道、路、府、州、县、基层行政设施。

3、海禁

元朝海禁时兴时废,从元世祖末年起,到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结束,其间出现四次海禁。第一次海禁起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八月,世祖“以征爪哇,暂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开始,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成宗诏有司勿拘海舶,听其自便”结束。

第二次海禁于大德七年(1303下)以“禁商下海”取消市舶机构开始,到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复立泉府院,整治市舶司事。是由朱清、张瑄贿官事件引发的整顿吏治风潮导致的大德七年关闭市舶司暂行整顿。

最后一次海禁从元延佑七年(1320年)四月以英宗“罢市舶司,禁贾人下番”开始,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三月,“复置市舶提举司于泉州、庆元、广东、三路。”

最后一次海禁时间最短,延祐七年四月,元英宗“罢市舶司,禁贾人下蕃”,然而两年后便“复置市舶提举司于泉州、庆州、广东三路”。第四次海禁结束。

此后至元灭亡,市舶机构没有再发生变化。元朝海禁政策间断地总计有11年时间。

扩展资料:

1、元朝国号

元朝由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其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元朝的正式国号叫大元,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布《建国号诏》,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

其中大元中的“大”字并非类似大汉,大唐那样的尊称,因为统治者是蒙古人所以又叫蒙元或胡元。 1368年元廷退居漠北,所以称呼元廷的残余势力时又叫北元或残元。

2、元朝戏曲

元朝的戏曲,即元曲,分成散曲与杂剧,散曲具有诗歌独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

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也是元代一种新的韵文形式,以抒情为主,主要给舞台上清唱的流行歌曲,可以单独唱也可以融入歌剧内,与唐宋诗词关系密切。

杂剧是元代的歌剧,产生于金末元初,发展和兴盛于元代至元大德年间。根据《太和正音谱》中所记,大约有五百三十五本,创作十分巨大而辉煌。

元朝后期,杂剧创作中心逐步南移,加强与温州发扬的南戏的交流,到元末成为传奇,明清时发展出昆剧和粤剧。

当时散曲四大名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与乔吉,有名的《一枝花·不伏老》反映作者乐观和顽强精神;《凭阑人·江夜》追求文字技巧,脱离散曲特有风格。

描写景物的《水仙子·重观瀑布》雅俗兼备,以出奇制胜;其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曲子《天净沙·秋思》刻划出一幅秋郊夕照图,情景交融,色彩鲜明,被称为“秋思之祖”。

杂剧五大名家除了关汉卿与马致远之外,还有白朴、王实甫与郑光祖(其中关、白、马、郑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有名的作品有《窦娥冤》、《拜月亭》、《汉宫秋》、《梧桐雨》、《西厢记》与《倩女离魂》。

主要表现社会与生活情况、歌颂历史人物与事件,强调人物的情感。元曲的兴盛,最后成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朝



事件
大蒙古国
蒙古统一
指成吉思汗自12世纪80年代至13世纪初统一在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的战争。为之后的蒙古向外扩张打下基础。

攻西辽
蒙古攻西辽之战 是1218年起,成吉思汗为掌握畅通通中亚及西域商贸路线:丝绸之路,在击败西夏、征服维吾尔部后掌握丝路东段,继而攻击曾经护卫维吾尔的西辽国,掌握丝路中段贸易财富;此战由大将哲别仅领蒙军铁骑两万多即达成战胜任务;亦可视作蒙古第一次西征前哨战之序幕。

征服花剌子模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沙朝战争爆发在1219年底至1220年,它标示著大蒙古与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贸易失败的结果,也是“蒙古西征”的开始。当时雄踞中亚的花剌子模沙朝这个刚兴起不久的君主制国家的国境面积相当于印度次大陆的大小。
武力入侵征服“花剌子模沙朝”并非是成吉思汗最初的计划。《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曾经写信给花剌子模最高统治者阿拉乌丁·摩诃末苏丹,以平等温和的用词之礼问候摩诃末,成吉思汗口述:“摩诃末可汗你统治日落地方,我统治日升地方”,言明且以贸易和文化交流,兴盛彼此。当时成吉思汗方与西夏言和、正与他眼中的世仇也是强敌的金国交战于满洲及华北。西方有研究学者认为,土库曼与其他游牧民族,彼此多少皆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只要贸易顺利,在尊重政治及文化的自主性之惯例下,至多纳为附庸。该研究也分析,甚至在蒙古侵略中原时,就其观点视之,早先游牧民族侵略按出虎国(即“金朝”)、宋朝都会有流血事端,花剌子模原本不会有这样的遗憾出现。
由于蒙古第一次西征带给了伊斯兰世界太多的毁灭,自残存无几而惊恐的花剌子模沙朝人民事后回忆,蒙古兵因“血腥杀戮”(集数十场作战)开始恶名昭彰;这场不到两年的国与国的战争,实际上不纯粹是一个中亚帝国的彻底毁灭,也将成吉思汗的残忍作战方式带到西方:迂回攻击;彻底、全面且恐怖,军队以武器屠戮民众。

蒙夏战争
蒙灭西夏之战为蒙古扩张的其中一场战争。战争分为三个部份:蒙古首次侵西夏、蒙古西夏结盟和蒙古再度侵西夏。1227年,末帝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灭亡,而历时22年的蒙灭西夏之战亦宣告结束。拖雷后来依成吉思汗之愿杀掉末帝,蒙古大军随即于西夏都城中兴府屠城,大部份西夏建筑皆被破坏、毁灭。屠城最后因察罕的劝谏而告结束。
名称:蒙灭西夏之战
地点:西北、中原西北部
时间:1205年-1227年
参战方:蒙古、西夏
结果:西夏灭亡,蒙古继续入侵中原。
主要指挥官:成吉思汗、拖雷、夏襄宗、夏献宗

蒙金战争
蒙金战争,发生于公元1211年至公元1234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至窝阔台汗六年,金大安三年至天兴三年),是由成吉思汗发动、木华黎继续、窝阔台汗完成的攻灭金朝的战争。蒙古军历经二十三年成吉思汗、拖雷、三子窝阔台汗,分四阶段,最后通过联合南宋才并吞金朝。这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小国崛起、以少胜多的战争。
名称:蒙金战争
地点:华北地区、满洲
时间:1211年-1234年
参战方:蒙古、金国、宋朝
结果:蒙古方胜,金朝灭亡。
主要指挥官:成吉思汗、完颜永济

窝阔台攻宋之战
孛儿只斤·窝阔台画像(清代)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1241),又译月古歹、月可台、月阔歹、斡歌歹等。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第三子,母孛儿帖皇后。蒙古大汗,1229年8月至1241年11月在位。庙号太宗,谥号英文皇帝,尊号木亦坚合罕。

西征欧洲
蒙古西征欧洲又,是蒙古帝国继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西征(其后还有一次西征,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领)。1235年开始至约1242年,历时约8年,因由各族宗王长子或长孙(术赤长子拔都、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察合台长孙不里等)率兵西征,故称“长子西征”。这场战争,名义上由拔都担任总帅,实际上由速不台领军,统领军队总数估计在十二万人以上,摧毁了基辅罗斯、弗拉基米尔公国等东斯拉夫列国,并在蒂萨河之战灭匈牙利王国,在列格尼卡战役灭了分裂中的中世纪的波兰。1235年春,在遣阔出南征的同时,窝阔台汗又遣拔都、贵由、蒙哥、不里西征。打从13世纪,历史学家都在争论蒙古人对东欧用兵在宏观历史的重要性。大多数军事史家都认为,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在于扩充蒙古帝国的西部疆域,并透过对波兰及匈牙利带来致命性的攻击,令西欧诸国震慑,从而确保蒙古帝国在罗斯的领土安全

乃马真后称制
乃马真后想让自己的长子贵由成为继承人。但窝阔台更喜欢三子阔出。阔出于1236年战死后,窝阔台有意让阔出的长子失烈门继承。窝阔台在1241年底去世后,失烈门年幼,有声望的拔都又因与贵由有旧怨而拒绝出席推举大汗的忽里台大会。因此乃马真后从1242春开始临朝称制。

海迷失后称制
蒙古帝国贵由汗(元定宗)之妃,名斡兀立海迷失。1248年贵由汗卒,海迷失在拔都等诸王支持下,抱幼子失列门垂帘听政,称制三年。在位时两子忽察、脑忽另建府邸与其母相对抗,以致一国三主;另一方面,宗王们又擅自签发文书,颁降令旨。由于朝廷内部的纷争,使汗国陷入了混乱之中;又遇大旱,水泉尽涸,野草自焚,牛马十死八九,民不聊生。经两年斗争,1251年七月忽里勒台大会,另立蒙哥(元宪宗)为大汗。蒙哥即位后,海迷失因暗中策动窝阔台系的宗王,被蒙哥下令投入河中溺死。元朝建立后,追谥海迷失为钦淑皇后。

高丽蒙古战争
从1231年至1273年,元朝(蒙古)先后九次征伐高丽,最终高丽投降,成为元朝的征东行省。 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国王和王室贵族迁都江华岛;1258年高丽崔氏政权垮台,国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别抄发动抗蒙古战争,1273年蒙古占领济州岛,结束抗蒙古战争。
名称:高丽蒙古战争
地点:朝鲜半岛
时间:13世纪
参战方:高丽,蒙古
结果:蒙古获胜
主要指挥官:窝阔台,蒙哥,忽必烈,高丽高宗

征西亚

蒙哥攻宋之战
蒙哥攻宋之战是1253-1259年(蒙古蒙哥汗三年至九年,南宋宝佑元年至开庆元年),在蒙宋战争中,蒙哥汗统军攻宋实施战略大迂回的作战。

四大汗国
蒙古人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在他的孙子们时最后定型。因为蒙古实行的是幼子继承制,所以以中国的元朝帝国为大汗辖区,另外,还有服从大汗宗主权的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即四大汗国,分别是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

元朝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争位战争

李璮叛乱
李璮中国金末山东军阀李全之子(一说养子)。小字松寿。1227年李全降蒙古,被任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又称益都行省)。1231年李全死,不久李璮袭为益都行省,拥军自重。1259年,李璮加速准备反叛蒙古,一面进犯南宋,取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等4城,一面积极加固益都城防,储存粮草,截留盐课。1262年在在进攻济南时,应者寥寥,军心离散。七月,城破被俘,史天泽将其处死。

宋元战争
宋元战争,1271年之前又叫宋蒙战争,是蒙古帝国(1271年后的中国式国号元朝)对南宋的战争,从第一次1235年-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1259年,到第三次1268年-1279年,共22年(不计停战期),与蒙灭西夏之战和蒙金战争不同之处就是蒙古对南宋战争曾因中间内乱与南宋时战时和,而蒙古骑兵也并没有像对西夏一样在南宋长江淮河边疆一带进行不断地洗劫或袭掠。不过传统上,仍认为宋元战争是蒙古帝国对一个政权最持久的战争。最后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

塔拉斯河库里尔台大会

蒙越战争
蒙越战争,或元越战争、蒙古越南战争、蒙古侵越战争、越南抗蒙战争。越南对抗蒙元的战争共有三次,分别发生在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以及1287年至1288年。越南视抗蒙战争为其历史上对外抗战最为光辉的一页。
名称:蒙越战争
地点:越南
参战方:蒙古、越南
结果:蒙军不利,放弃占领越南
主要指挥官:兀良哈台、陈太宗

元日战争
日战争,指元朝皇帝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队入侵日本的战争。这个事件在日本被称为“元寇”或“蒙古袭来”。这两次侵略企图尽管最终失败,但其在宏观历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两次战争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之一,并且由于其在阻止蒙古帝国和元朝扩张上所发挥的作用,使得它们在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作用。这两起事件在很多小说中都被提及,并且神风这个词也是由此而生的。另外,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遭遇,这两起失败的入侵尝试应该算是日本一千多年来面临的最大的被侵略的威胁了。

元缅战争

元爪战争

海都之乱
海都为窝阔台(元太宗)孙,曾支持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汗位。他统辖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东南)一带原窝阔台和贵由的封地,于至元五年(1268年)发动叛乱,并建窝阔台汗国。随后,与昔里吉、乃颜等叛乱宗王交相侵扰西北地区,以致忽必烈徵调攻宋的伯颜军北上平叛。因海都采用游动方式,元廷多年无法剿灭。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海都又攻和林(今蒙古哈尔和林),忽必烈亲统大军北上征讨。海都不敌,率部逃遁。忽必烈先后派伯颜、玉昔帖木儿等主持西北军事,海都势力被驱出阿尔泰山以外。成宗即位后,任命侄海山总领漠北诸军,继续征剿海都。大德五年(1301年),海都几次战败,死于退军途中。大德十年,其子察八儿率部归顺元朝。

延佑复科
延佑复科元朝恢复科举的历史事件。皇庆元年(1313年),提倡汉化运动的元仁宗将王约恢复科举的建议列为令甲。皇庆二年下诏恢复科举。延佑元年(1314年)8月在全国的17处考场,举行乡试。延佑二年2月和3月相继在大都举行会试和殿试(廷试),因为本次科举是在延佑年间举行的,史称“延佑复科”,本次科举以程朱理学为考试的内容。

南坡之变
南坡之变是发生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的一次政变。元英宗即位后重用拜住,清除五朝权臣铁木迭儿的势力,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联合对元英宗改革不满的蒙古贵族发动了政变,在上都以南不远的南坡杀死了元英宗和拜住,奉晋王也孙铁木儿即位,即元泰定帝。不久铁失被元泰定帝处死。

至正新政
至正新政是1340-1349 年(元朝末年元顺帝至正年间)的改革措施。至正新政虽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并未触及社会矛盾的核心土地兼并问题,也没有解决财政困难。因此没有能拯救元朝。

元代民变
元代民变是指1276年至1367年,蒙元统治中国时期所发生的民变。其中最为知名的有红巾军刘福通起义、郭子兴起义及张士诚起义等。

亦思巴奚兵乱
元末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泉州发生一起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乱,史称“亦思巴奚战乱”。《八闽通志·至正近记》和《福建通志·元外纪》记载尤详。十年战乱,发生在元、明更替之交,对泉州破坏极大,尤其是对泉州海外交通中心地位的打击更为严重,泉州海外交通从此走向衰落。
名称:亦思巴奚兵乱
地点:福建行省沿海泉州、兴化、福州
时间:1357年至1366年
参战方:亦思巴奚军、莆禧林氏家族
结果:陈友定击败亦思巴奚军,平定战乱
主要指挥官:赛甫丁、林德隆、陈友定

北元
洪武北伐
明太祖北伐是明朝建立后针对北元的九次次军事行动。主要包括:1370年(第一次北伐) 、 1372年(第二次北伐) 、 1380年(第三次北伐) 、 1381年(第四次北伐) 、 1387年(第五次北伐) 、 1387年-1388年(第六次北伐) 、 1390年(第七次北伐) 、 1396年(第八次北伐)。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朱元璋对北伐又做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澧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明洪武元年 (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率后妃、太子和大臣,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八月二日,朱元璋的军队进入大都,元朝至此灭亡。明朝控制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之后逐步强大起来。

金山之战
北元太尉纳哈出的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的以松花江为中心地区,有部众几十万人,成为明朝在东北的边患。
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初二日,朱元璋任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前军都督商焉参赞军事,率领20万明军北上征讨纳哈出的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朱元璋指示各军采取如下战略:‘驻师通州(今北京通县),遣人观其出没。彼若在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索布力嘎),宜以轻骑掩其不备。既克庆州,则以全师径捣金山(今吉林双辽东北),出纳哈出不意,必可擒矣。’同时又派已投降明廷的原纳哈出部将乃剌吾北上劝降。
二月初三日,冯胜按计划到达通州,侦察到纳哈出有兵在庆州屯守,就派蓝玉以轻骑乘天下大雪突袭,杀北元平章果来,俘虏其子不兰奚。三月初一日,冯胜等率明军出松亭关,修建了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宽河(今河北宽城)、会州(今河北平泉)和富峪(今河北平泉北)四座城池,主力驻兵大宁。五月二十一日,冯胜留5万人驻守大宁,再按朱元璋指示攻打金山。六月十九日,明军到达辽河之东,俘获北元守军300余人,马40余匹,在金山的西面驻扎准备攻打。这时被朱元璋派出劝降的乃刺吾也到达了松花河。纳哈出在明军的软硬兼施下投降。明军俘获纳哈出的军民24万余人,牲畜辎重无数。六月底,傅友德以新得到的辽地汉人军士驻守大宁,冯胜等胜利班师。辽东从此成为明朝势力范围,后来成为奴儿干都司的一部分。

捕鱼儿海之战
捕鱼儿海,又称清水泊,湖泊名,位于明奴儿干都司哈剌孩卫境内,即今贝尔湖。1387年9月,遣永昌侯蓝玉为大将军率军进攻北元。次年四月,兵至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闻元主脱木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遂偃旗息鼓,兼程而进,元军无所觉察。大军到后,元太尉蛮子仓促拒战,被杀。脱木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遁去。明军获其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一百二十余人,官属三千,军士七万,马牛驼羊十五万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

元益宗遇害
北元后主,元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是北元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七位大汗。史称北元后主,因为他的年号为天元,又称为天元帝。或根据明朝史籍记载,他是爱猷识理达腊的儿子。明代王世贞《北虏始末志》记载,脱古思帖木儿继位前是益王。1378年5月-1388年11月在位,在位10年。
根据继承的次序推断,脱古思帖木儿应该就是蒙古语史料中的兀思哈勒可汗或乌萨哈尔汗。《蒙古源流》和《新元史》等史料记载他是必里克图可汗(爱猷识理达腊)的弟弟,但是这和《元史》中爱猷识理达腊弟弟早亡的记载不符。他去世后,谥号乌萨哈尔汗。
1、崖山海战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 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南宋历史简介

简介: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宋高宗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1127年,康王赵构南渡,定都临安,建南宋。1279年,陆秀夫背着赵昺投海,南宋亡。南宋存152年,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恭帝、端宗、帝昺九帝。

扩展资料

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新建立宋朝,沿用“宋”国号,由于疆域相对于北宋而言位置靠南,史称南宋。

1138年,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宋史高宗卷六:"庚辰,帝不御殿。以方居谅阴,难行吉礼,命秦桧摄冢宰,受书以进。是月,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是岁,始定都于杭。”)

南宋时期是加强中央集权、“干强枝弱”的时期。南宋继承了北宋“强干弱枝”政策,在中央地方权力、官僚机构、司法、军权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为维护国家内部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从用人制度上看,南宋是所谓“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南宋时期,取士更是不受出身门第的限制,只要不是重刑罪犯,即使是工商、杂类、僧道、农民,甚至是杀猪宰牛的屠户,都可以应试授官,南宋的科举登第者多数为平民。

南宋初年,以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改为参知政事为副相,废尚书左、右丞官。

从宰相官称来看,三省已并为一省。孝宗时,索性将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为左、右丞相,参知政事未变(左、右丞相,唐玄宗时为尚书省长官,宋为中书的长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宋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和金朝为并存政权,相当长时间里是金王朝的藩属国。

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及科技高度发达,但军事相对较弱的王朝之一,亦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年代。

靖康之难后,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包括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员和机要大臣,宫廷女官,宫廷乐师,厨师等都被金人俘虏北上,而此时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因之前去要求宋皇室派亲王来做人质金寨做人质而又被认为是冒牌货而遣返回,就这么侥幸躲过这场劫难而成为皇室唯一幸存的人,在大臣推举下在当时的南京(应天府)登基,后迁都于临安,恢复宋国号,史称南宋,赵构便是后来的宋高宗。

公元1127年,金国从开封撤军,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

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南宋派出由岳飞、韩世忠、宗泽、刘光世、张浚等众多将领指挥抗金北伐,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与金国的联军。

高宗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岳云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南宋在宋孝宗、宋宁宗朝时比较安定。宋宁宗以后,国势日衰。

蒙古汗国灭金,金灭亡后,南宋所面临更强大的敌人——元朝。公元1271年,蒙古建国,国号为元,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宋恭宗,后来,南宋光复势力陆秀夫、文天祥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宋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

崖山海战失败后,走投无路的南宋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灭亡。

扩展资料:

宋朝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宋朝从960年赵匡胤立都东京开始,历经三百多年。中国在宋朝尤其是南宋时期,由于耕种土地减少与丝绸之路的阻断,被迫转向以商业经济尤其是远洋贸易为主的商业经济模式,商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的解放,并最终取得了商业经济的大繁荣,开始出现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当时南宋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50%。南宋的时候,最大的城市临安的人口已经突破了百万,而此时欧洲还在中世纪黑暗的统治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宋朝的四大发明,使航海技术跨入了海洋时代,远洋的商船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1000多人,航行于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国的人民惊叹不已。

宋朝的灭亡,以及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东方先进文明,从此逐渐转向衰弱,并最终没落于世界主流舞台之后。

南宋政权与金源政权长期对立,南北隔绝,南北文化仅仅通过双方边界民间的榷场交易和官方互派使者之类狭窄的途径,进行有限的交流。由于南宋文化整体水平高于北方,故这种交流主要表现为南宋文化对北方文化的辐射。北方的理学、文学和史学等领域都受到了南宋文化的一定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宋

南宋历史简介: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宋高宗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1127年,康王赵构南渡,定都临安,建南宋。1279年,陆秀夫背着赵昺投海,南宋亡。南宋存152年,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恭帝、端宗、帝昺九帝。

南宋在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沿袭北宋。在中央地方权力、官僚机构、司法、军权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军事上在招收溃兵和勤王之军等基础上,开始军事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军事力量,于是有了岳家军、韩家军的出现。

扩展资料

南宋疆域

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南部和西南边界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北界却因金人的入侵而大大南移了。南宋初,金兵一度攻入今湖南、江西和浙江三省的中部。

绍兴九年(1139年,金天眷二年),宋金第一次和议成立,双方确定以当时的黄河为界。但次年金人毁约,出兵取河南、陕西。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宋金议定以淮河为界。第二年又将西部界线调整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及秦岭以南。以后虽有局部变动,基本稳定在这条界线。

南宋时期全图画出金皇统二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金泰和八年、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中国边区各政权以及各族的分布地。金境内画出诸京、诸路路治、路界、部分府州治所和边地部族。

宋境内画出行在所、诸路路治、路界、部分府州治所和西南边区一些羁縻州、部、土著部族区。西夏、大理、吐蕃地区内容略同北宋,西北边区的西辽境内画出其主要城邑和属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宋

南宋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将士,这些将士有何功绩?南宋时期有著名的中兴四将,他们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据史料记载,宋高宗赵构重建宋王朝后,在南宋初年宋朝军人抗击金军的入侵的那段历史被称为“中兴”。在这期间,有四位军事统帅的抗金功绩尤其突出,所以就被合成为“中兴四将”。

先看第一位,岳飞,字鹏举。岳飞在20岁的时候,开始投军抗金,精忠报国,他屡立奇功,“岳家军”名震四方,令金军闻风丧胆。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39岁的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建庙于鄂。六年,赐岳飞庙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谥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宁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诸将为七王,岳飞封为鄂王。

韩世忠,字良臣。他是南宋朝著名将领,也是民族英雄。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他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后,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战功。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晚年和妻子梁氏(小说中说是梁红玉)闲居于家中,闭门谢客,不问军政大事,过着凄凉的生活,他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张俊,字伯英,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著名的抗金将领,但后来伙同秦桧、万俟卨等人陷害岳飞。岳飞获得平反后,人们修建了杭州岳庙,其中除了著名的秦桧跪像外,还有张俊、秦桧妻子王氏、万俟卨的

刘光世,是南宋高宗时的抗金将领。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刘延庆之子。徽宗时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绍兴年间,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张议和被召回。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拜少师。后因病去世,赠封太师,谥武僖,后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综上所述,这四位都是杰出的将士,功勋卓著。

简介: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宋高宗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1127年,康王赵构南渡,定都临安,建南宋。1279年,陆秀夫背着赵昺投海,南宋亡。南宋存152年,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恭帝、端宗、帝昺九帝。

扩展资料
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新建立宋朝,沿用“宋”国号,由于疆域相对于北宋而言位置靠南,史称南宋。

1138年,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宋史高宗卷六:"庚辰,帝不御殿。以方居谅阴,难行吉礼,命秦桧摄冢宰,受书以进。是月,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是岁,始定都于杭。”)

南宋时期是加强中央集权、“干强枝弱”的时期。南宋继承了北宋“强干弱枝”政策,在中央地方权力、官僚机构、司法、军权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为维护国家内部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从用人制度上看,南宋是所谓“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南宋时期,取士更是不受出身门第的限制,只要不是重刑罪犯,即使是工商、杂类、僧道、农民,甚至是杀猪宰牛的屠户,都可以应试授官,南宋的科举登第者多数为平民。

南宋初年,以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改为参知政事为副相,废尚书左、右丞官。

从宰相官称来看,三省已并为一省。孝宗时,索性将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为左、右丞相,参知政事未变(左、右丞相,唐玄宗时为尚书省长官,宋为中书的长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宋

蒙元是如何快速灭亡南宋的呢?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过几十个不同的朝代,自然也就意味着先后灭亡过几十个朝代。而每一个朝代灭亡的原因,也千奇百怪,各有不同。

不过,总的来说不外乎三种情形,分别是:

(一)统治阶级上层夺权

(二)被统治阶级下层起义

(三)外族入侵

今天,问题中提到的元朝如何灭亡南宋,就属于第三种情形,是典型的外族入侵。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努力还原那段历史。

尽管,现在的蒙古族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但在两宋时期,蒙古族还属于正儿八经的外族,长期都对于中原政权虎视眈眈。

在金国消灭北宋政权之后,康王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期间,金国企图南下消灭南宋,而南宋也企图北伐消灭金国。但是,由于国力所限,谁都没能得逞。双方就这样反复拉锯,一直僵持着,谁都看谁不顺眼,可谁也奈何不了谁。

就在鹬蚌相争之时,渔人果然得利了。北方的蒙古族逐渐崛起,由于存在着世仇,金人曾将铁木真的先祖活活钉死在木桩上,所以蒙古人先对战金国。

直到1233年,蒙古和金国之间进入到最后的决战阶段。为了加快灭金的进程,蒙古人选择与南宋结盟,双方一起出兵剿灭金国。

本来,南宋以为这是一场十拿九稳和获利颇丰的战争,可惜这次失算了。因为,消灭了金国,蒙古人并没有停止自己征伐的脚步,他们将下一个目标选定为南宋。

从1234年起,蒙古人为了征服南宋,前后花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历经四位大汗,他们分别是窝阔台、贵由、蒙哥和忽必烈,可谓是坚持不懈地誓死进行侵略。

而且,这些蒙古人完全就是为了侵略而侵略,为了占领而占领。他们或许只是为了享受这种征服过程中的快感,至于说征服完了,占领完了,下一步该如何建设或者如何维系呢。

对不起!蒙古人从来不考虑这些,从他们几乎占领整个欧亚大陆但却很快四分五裂就可以发现,落后的游牧民族,根本不知道农耕文明,更不知道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

当时的南宋,已经是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时期,甚至就连商业文明也初具规模。事实上,南宋时期的GDP大致占到了全世界的60%以上,这个比重,是我国历朝历代之首,远远超过了我们所认为强大的汉朝或者唐朝。陈寅恪曾经这样评价到:


华夏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不过,如此强大的赵宋王朝,自立国以来就没有在军事上强大过。秉承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祖训,赵家历来就重文轻武和守内虚外,导致江山沦丧半壁,由北宋成为了南宋。

蒙古人对南宋开战,主要的进攻路线有三条,分别是:江淮一线、襄樊一线和川中一线。期间,蒙古人除了川中一线的军事行动有所突破外,其余两条战线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

蒙古铁骑虽然骁勇善战,但在面对已经伤痕累累,但却领先它太多的南宋政权时,始终不得其法。尤其在水军方面,蒙古人更是一筹莫展,始终短缺这一个板块。

1261年,时任泸州知府的刘整,竟然为了私怨举兵投降了蒙古人,成为蒙宋交战以来的第一个汉奸,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看来,堡垒最先都是在内部被攻破的,这句话太有道理了。

刘整曾经先后转战于南宋的各个边镇,熟知其中各地的内情和地形。而蒙古人也开始推行“以华制华”的策略,使刘整很快就找出了南宋的一系列漏洞。

到1270年时,蒙古人的攻势已经越来越有章法,再不是之前的横冲直撞了。而且,蒙古人已经拥有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军,专门用来攻击南宋。就这样,南宋政权中唯一的军事优势,也在此时荡然无存。

南宋当年联合蒙古攻打金国是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南宋当年联合蒙古攻打金国是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历史已经证明,是个错误的选择,还不如派大军与金国抵御蒙古,然后给金国谈判,让他们让出中原,归还大宋,自己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不觉得是错误的选择,即使没有宋,蒙古一样可以灭金,有没有南宋参与灭金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蒙古灭金之后南宋还是要灭。当时蒙古的骑兵太厉害了,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兵种,没办法。
是,但是当时的情况联合金国打蒙古显然更错,什么都不做显然是错上加错,当时人类的局限性导致的。
不能算一个错误,因为当时金国兵临城下又兵强马壮,只能先联合蒙古对付他
联合蒙古灭金不是错误,金人一样是野蛮人,比蒙古好不了多少(我觉得比蒙古更坏),灭辽才是错误
本文标题: 如果南宋朝廷配合李璮出兵北伐 是否会很大程度上牵制蒙元的兵力南下 甚至阻止元灭宋的进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853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全球通史》第一章中所说的中国人不熟悉自己的早期历史是真的吗考古发现:为什么很多2021年玩抖音的人都断更消失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