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01:至暗时刻

发布时间: 2021-09-22 10:38: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一、迟到好过不到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生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举办了欢乐的庆祝活动,早上,主席与其他领导...

抗美援朝01:至暗时刻

一、迟到好过不到

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生日。

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举办了欢乐的庆祝活动,早上,主席与其他领导人们一起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到了晚上,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焰火晚会。

正当庆祝的焰火在北京上空飞舞时,主席收到了斯大林、金日成两条分量沉重的消息。

金日成信中的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了朝鲜目前面临的凶险:

...在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急,不予我们时间,如要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急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相比之下,斯大林的电报简直可以用悠闲来形容:

我正在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休假,对朝鲜局势不甚了解。但是,从今天莫斯科给我的报告中,我得知朝鲜同志陷入了困境。...根据眼下的形势,如果您认为能为朝鲜人提供援军,哪怕五六个师也好,应即刻向三八线开进,从而使朝鲜同志能够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部队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官统率。我没有向朝鲜同志谈过这件事,而且也不打算谈。但我并不怀疑,当他们得知此事后将会很高兴。

尽管语气截然不同,这两封电报表达的是一个完全相同的诉求:请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刻入朝参战。

这两封电报,来得实在是太晚了。

在朝鲜战争开始后的3个多月时间里,为了帮助朝鲜打赢这场战争,中国曾多次向朝鲜伸出援手,主动问金日成是否需要解放军入朝帮忙。

朝鲜战争前期,朝鲜人民军一直占据着巨大的战略优势,但凡金日成能够早点想明白,让解放军早日入朝与人民军并肩作战,强大的中朝联军早把联合国军推下海了。

然而,那个时候的金日成却一声不吭,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完全忽视了中国的善意。

9月15日,风云突变,联合国军突然在仁川登陆,被切断了补给线的朝鲜人民军几乎全军覆没,朝鲜战场整个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下子,金日成终于“想通”了,好不容易从斯大林那里要来许可后,金日成第一时间向中国发出了求救信号——据说,为了节约翻译的时间,给中国发出的那封中文求救信是金日成亲手写的。

对中国来说,金日成这个邻居的表现实在是令人无语,早跟你说了稳住别浪大家一起上,结果金日成硬是不听,非要等把部队全浪没了才哭丧着脸来找中国帮忙。

然而,不管金日成表现得再糟糕,朝鲜终究是同处社会主义阵营的朋友,朝鲜万一真给打没了,换上来的新邻居可就是敌人了!

尽管这个时候朝鲜战场的局势已经非常恶劣,然而,迟到好过不到,主席决定出兵。

10月2日,主席已经写好了给斯大林一封长长的回电,开头第一句就是:

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部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

在这封电报中,主席详细描述了志愿军参战的具体作战思路和对困难的预估,从这封电报就能看出,主席早已在为入朝作战做着准备,此时思考已经非常成熟。

在写好回信后,主席召开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邀请当时在北京的高级军事领导人一起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

然而,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的讨论令主席相当惊讶:绝大部分参会人员并不支持出兵朝鲜。

这次会议的具体经过并没有可供参考的记录,但是,会议讨论的结果非常明确:大家一致认为,出兵朝鲜的问题要谨慎从事,中央将在10月4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这个完全出乎意料的结果,让主席不得不按下了那封已经写好的电报,改发了另一封意思完全不同的电报给斯大林:

...如果我们出动几个师,随后又被敌人驱赶回来,并由此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那么我们的整个和平恢复计划就将被全部打乱,国内许多人将会对我们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尚未医治,人民需要和平)。因此,目前最好还是克制一下,暂不出兵,同时积极准备力量,这样做在把握与敌作战的时机上会更为有利。...我们将召开一次党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负责同志都要出席。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这是我们的初步电报,我们希望与您商量一下。如果您同意,我们准备立即派周恩来和林彪同志飞往您的疗养地,同您讨论这件事,并报告中国和朝鲜的局势。

在发出了这封暂缓出兵的电报之后,主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经过认真考虑之后,主席决定立刻把彭德怀叫来北京,参加在10月4日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二、老将出马

如果说,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林彪、粟裕两位战争天才是上天派来的将星,那么彭德怀,更像是我军这支土生土长的人民军队的灵魂。

彭德怀的一生,几乎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并最终解放全中国的整个历史。

彭德怀

和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一样,彭德怀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年幼时父母双亡,他宁愿挨饿也不肯出门要饭,四处做苦力艰难维生,很早就加入了军队自食其力。

年幼时的艰苦经历,造就了彭德怀倔强、朴素、坚韧的性格,也锻造出了他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在加入红军之后,英勇善战的彭德怀很快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红军长征时,彭德怀指挥部队一路过湘江、破乌江、攻下娄山关,帮助危难中的中国红军走出了雪山草地。抗日战争时,彭德怀成为八路军的副总司令,他指挥发动的百团大战让日本侵略者震惊无比。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以解放军副总司令的身份担负着最为艰难、最难出彩的西北战区指挥重任,他指挥仅仅不到10万的西北野战军,硬是和胡宗南30万大军打得有来有回,并最终解放整个大西北。

新中国成立之后,彭德怀成为西北局第一书记,主抓西北地区的生产和经济工作。

和平时代的来临,加上军中已经有了林彪、粟裕两位出色的年轻战神,彭德怀曾一度以为自己这位老将从此可以马放南山,再也不用带兵打仗了。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主席想起的第一人选确实是粟裕。

面对美军这个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敌人,用兵神出鬼没、擅长以弱胜强的粟裕无疑是主帅的最合适人选之一。

不幸的是,在多年的战争生涯中,粟裕先后6次负伤,其中2次伤在头部,战争年代持续的巨大压力和过度劳累又让粟裕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在解放战争结束后,粟裕身患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症以及严重的肠胃病,头晕头疼是家常便饭。

收到主席的召唤时,粟裕的身体情况已经非常不好,但粟裕仍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重担,开始着手东北边防军的战前准备工作。

没想到的是,巨大的工作压力让粟裕的病情快速恶化。到7月初,粟裕不仅难以坚持正常工作,甚至到了无法正常生活的程度,那段时间,他的眼睛已经无法看向左右方向,吃饭的时候必须要把饭菜摆在眼前正面的一条直线上才能进食。

到了这个地步,粟裕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无力担当这个重任,不得不向主席申请病休一段时间。

粟裕病倒后,谁来率兵入朝作战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另一个最佳人选自然是林彪,然而,林彪身上的伤病发作得比粟裕还早,在1950年上半年就已经因病脱离了工作岗位,已经在北京养病多时。

这下子,主席也犯了愁。

另一个犯愁的,是此时正代替粟裕指挥东北边防军的高岗。高岗并不懂军事,无法指挥东北边防军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8月底,高岗致电主席:

建议指挥部队的统帅与专门人才早日来东北,以便做充分准备。

主席给高岗的回复是:

林粟均有病,两萧此间有工作,暂时均不能来,几个月后则有可能,估计时间是有的。

从电报中就能看出,这个时候,主席确实有点拿不出办法,但是主席觉得那个时候人民军还占着上风,解放军应该不至于马上就要出动,因此决定等一阵看看,林粟二人谁病好了就谁去。

然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主席没想到人民军其实早就是强弩之末,更没想到金日成这么奔放,完全把后方放空,9月15日,美军几乎是轻轻松松地在仁川登陆成功,整个朝鲜战场一下子就彻底崩了。

而在10月2日的会议之后,主席发觉整个情况比自己预想的还要更加紧张:大量的高级军事将领都认为不应该出兵朝鲜,而现在,就连率兵入朝的主帅都没有,怎么打?

就是在这个时候,彭德怀被主席叫来了北京,他的任务显而易见:彭老总,即将成为那个率兵入朝的主帅。

尽管不像林粟二人那样经常打出一些神仙仗,但是说到打硬仗、打恶仗,彭德怀却不会比任何人逊色。而在西北解放战争中,彭德怀用不到对方三分之一的兵力打出了无数精彩的胜仗,以弱胜强也是彭老总的家常便饭。

如果再考虑到朝鲜极端恶劣的环境,和彭老总相比于林粟二人而言可以称得上是结实硬棒的身子骨,甚至可以说,从一开始彭德怀就比林粟还更加适合指挥这场战役。

这是一个注定要属于彭德怀的无上荣誉。

三、艰难的决定

10月4日,中央的专机降落在西安,给彭德怀带来了“立刻前往北京开会”的命令。

彭德怀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坐上专机时,他手里唯一带着的材料是大西北的建设计划。

直到进入北京中南海的会场之后,彭德怀才知道原来讨论的是要不要入朝参战的问题。

令彭德怀意外的是,这次会议的气氛很不寻常,会场上的分歧很大,有相当数量的高级将领不赞成入朝参战。

大家的顾虑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

1、国内战争留下的创伤还没有彻底恢复;

2、新中国经济仍处于低谷,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3、中国全境还没有完全解放,边远地区还残留着人数众多的国民党部队,社会仍没有安定;

4、还有很多地区没有完成土地改革;

5、中国的工业基础仍然是一塌糊涂;

6、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美国这个敌人实在是太强大了

刚刚建立仅一年的中国,身子骨实在是太弱了,谁也不知道这个饱经苦难的国家还能不能经得起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

更不要说,这场战争的对手,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头羊,是刚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打遍了全世界的军事霸主美国。

现代战争,最终拼的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实力。在这两个方面,新生的中国和美国完全不是一个量级。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848亿美元,钢产量为8772万吨;同期,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为229亿美元,钢产量为60万吨。

即使抛开资源不谈,只看战争能力的储备,中国尽管在人力方面占据了优势,并且有大量能征善战的陆军;但是,现代战争所必需的海军、空军和高级技术兵种极度匮乏,而这些恰恰是美军的最强项。

即使是陆军方面,双方的装备差距也是天下地下:解放军的一个标准军(3个师),105mm口径以上的重炮最多只有十几门;而美军一个师标配105mm榴弹炮54门,155mm榴弹炮18门,除此之外,美军的一个师还标配140多辆坦克。美军一个师的重装备水平,就远远超过了解放军一个军

最后,美国还有一个最可怕的杀招:谁又知道,万一战争打成了胶着状态、或者美军真的被打败的时候,美国会不会丧心病狂地对着中国扔出那个刚刚出世的恶魔——原子弹?

会议上的每一位,都是经历了残酷战争历练的高级军事将领,他们不会不明白“唇亡齿寒”这个最基本的道理。

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所提出的这些顾虑才更加值得认真思索:这些出兵所面临的艰巨现状,每一条都是无法忽视的事实;而解放军和美军的差距,更是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

大家的顾虑,最终其实就是一句话:不是不想打,是真打不过。而在这个基础上,大家都觉得,如果确实打不过,那还是不去的好。

目前,美国暂时并没有要侵略中国的意图,如果中国此时不出兵,至少还能把中国的边疆守好,等待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一旦中国出兵,美国就成为了中国明确的敌人,这个时候万一打不过败退回国,今后的处境无疑要比不出兵糟糕得多。

虽然也有一些将领支持出兵入朝,但是会议整体的氛围仍然倾向于“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面对大家的顾虑,主席说的一句话意味深长:“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机的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10月4日的会议结束后,主席宣布明天继续开会讨论。

在会场上,彭德怀一直默默地听着,一言不发。

晚餐时,杨尚昆给彭德怀介绍了朝鲜战争的一些具体情况,并隐约透露了主席希望由他来指挥部队入朝的事情。

随后,邓小平也特地来北京饭店看望彭德怀,对彭德怀传达了主席的意思:“明天上午开会前,主席想单独见一见你,问问你的意见。老彭啊,你好好考虑一下,到底能不能出兵。”

这一天,彭德怀一夜未眠。

他今天才知道,美帝这只大老虎已经把大半个朝鲜给吞了下去,现在,它正虎视眈眈地朝着鸭绿江走来。

可是,赤手空拳,中国又拿什么去打老虎?

夜深了,彭德怀还站在北京饭店的阳台上,看着脚下灯火阑珊的长安街,眼神迷离。

他的心里反复回响的是一句话。

老虎,终究是要吃人的啊。

四、彭大将军

10月5日一早,邓小平就专程去把彭德怀接到了中南海。

彭德怀知道,主席有晚睡的习惯,在这个时间接见自己,意味着主席也同样一个晚上几乎没有休息。

一见到彭德怀,主席就迫不及待的问:“老彭,会上的意见你都听到了,你说,到底能不能出兵?”

彭德怀说出自己思考了一整夜给出的答案:“如果苏联真的完全撒手不管,我们的装备差得太远了,没法打。”

主席略一沉吟,又问:“那如果我们出陆军,苏联出空军,苏联给我们的武器装备再多一些、快一些,这样能不能打?”

彭德怀反复考虑后,狠狠地一咬牙:“只要苏联能解决空中援助和武器装备的问题,我们应该能和美军较量一下!”

“等的就是你的这句话!”主席高兴得一拍扶手。“那么,就由你老彭来带兵入朝,怎么样?”

彭德怀没有一丝的犹豫:“只要党和国家需要我,我坚决服从命令!”

10月5日下午,彭德怀在大会上做了慷慨激昂的发言: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否则,等美国占领了整个朝鲜,将来的问题会更复杂。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摆在我们家门口,它要发动侵略,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与其晚打,不如早打,打完了再建设。就算我们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中国有的是山,咱们上山再接着打

有了彭德怀如此坚定的发言,入朝作战的部队也有了主帅,会场上反对出兵的声音一下子就消失了。

紧接着彭德怀的发言,主席发表了著名的讲话:

至于说美国有原子弹,那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他有他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他打他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即使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允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主席和彭德怀的演讲为整个会议定下了明确的方向,经过讨论,会议最终决定,由彭德怀率领部队入朝参战。

在艰苦的长征时期,彭德怀曾一次又一次地率部断后阻击,无数次拯救危难中红军脱离险境,就在彭德怀又一次率部击退了敌人的追兵后,主席曾为他写下了一句著名的诗句: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正如他已经做过无数次的那样,在党和国家最危急的时刻,52岁的彭大将军,即将再一次跨上他的战马,再一次拔出他的战刀,义无反顾地冲向眼前强大的敌人。

五、至暗时刻

10月7日,美军越过了三八线,开始向北进攻。

10月8日,《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发布。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担负入朝参战的任务。同时,彭德怀被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在同一天晚些时候,中国把即将派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决定正式告知了苏联和朝鲜方面。

在接到任命之后,彭德怀一刻也没有停留,当日就飞往沈阳开始进行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

在随后召开的志愿军军级以上干部会议中,大家反应的问题出奇地一致:其他的问题都不大,最最要紧的就是苏联到底能派过来多少空军力量,以及到时候志愿军和苏联空军如何配合的问题。

于是,在会议还没结束前,志愿军的一封急电就发回了北京:

我军出国作战时,军委能派多少轰炸机和战斗机掩护?并由何人指挥,以及陆、空联络信号如何确定。

其实,主席和彭德怀一样担心这个问题。

就在10月8日,志愿军刚刚组建的当天,周恩来和林彪就已经奉命飞往苏联。他们出访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希望和斯大林商定苏联的军事援助,尤其是至关重要的空中援助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令人万万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10月11日,一封斯大林和周总理联名签署的电报发回了北京,电报上的一句话触目惊心:“执行掩护任务的航空兵至少两个月后才能到位。”

就在中国已经决定要出兵的关键时刻,斯大林居然改变了主意:他告诉周总理,提供给志愿军武器装备没有问题,但是苏联空军没有做好准备,至少两个月之内不能出动

没有人知道斯大林究竟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居然又选择了退缩,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所谓的“苏联空军没有做好准备”完全是一派胡言,苏联的别洛夫航空师早在8月份就已经到达中国东北,完全可以担任防空任务。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斯大林此时已经认定,即使有苏联空军的帮助,中国人也打不赢这场战争。而作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斯大林从不站在失败者一边。

为了“避免失败”,斯大林不惜彻底抛弃自己一手扶持的朝鲜,在10月11日的电报中,苏联表示:“中国军队因目前尚未做好准备,就不要越过朝鲜边境,以免陷于不利局面。”

这个晴天霹雳对主席造成的打击可想而知。

亲手打造了整个人民军队的主席,对解放军的战士有着绝对的信心。

可是,解放军战士再英勇,他们也是人啊。

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美军的立体炮火铺天盖地,解放军都是血肉之躯,又不是钢铁做的,怎么受得住?

没有空中支援,意味着补给线将不再安全,去朝鲜打仗不比国内,粮食弹药一切物资都要从后方往前运,补给线一旦切断,前线还怎么打仗?

作为国内极少数坚定入朝参战的人,主席好不容易才说服大家下定了决心,可是,在被苏联釜底抽薪的这一瞬间,连主席也不知道要如何决定。

这是主席的至暗时刻。

主席的秘书胡乔木曾回忆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毛主席很难下决心。其中一件,就是1950年要不要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时候,中国都没办法出兵了。

面对的是最强大的敌人,打的却是最孤独的仗。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苏联,因为害怕这个强大的敌人,居然在占据了一切有利条件的情况下临阵脱逃了。

一穷二白的中国,又如何能够独自面对美国的钢铁洪流?

在万般无奈之下,主席给苏联回复了电报:

我同意10月11日电报的意见。我方军队还没有出发,我已命令中国军队停止执行进入朝鲜的计划。

同日,主席发电报让彭德怀暂停出兵,立刻回京:

(一)10月9日命令暂不实行,13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二)请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或后日来京详谈。

六、出征

电报发出之后,一切似乎已经成为定局。

可是,还有一个人没有放弃。

主席并没有就此甘心。

真的就这样放手不管,让美国人把军队放到鸭绿江?

美国人都到了门口了,就不能不请苏联海空军到东北来帮忙,长此以往下去,旅顺、大连怎么办?

就算能把美国人挡在门外,可是天天打仗,东北还怎么发展?全国的工业又怎么发展?

斯大林又岂是有良心的?即使有一天,真的靠苏联把美国人赶走了,这东北,苏联人难道就不会动点心思?

东北要是丢了,那其他地方呢,新中国刚刚成立,内外到处是群狼环伺,看你弱小,谁还不上来咬你一口?

后退看似能保一时平安,其实根本没有退路,往后退,就是万丈深渊。

被动挨打,从来都不是主席的性格,只要有一线希望,主席一定是选择主动出击。

主席还需要的,是最后的一点支持。

10月13日,彭德怀赶回北京后,中央立刻召开了政治局紧急会议。

这次会议同样没有记录,根据彭德怀回忆,主席在这次会议上问了他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现在苏联不出动空军,只答应供应武器装备,还能不能打?”

彭德怀的回复是:“苏联这是“半洗手”,只要苏联能提供我们需要的武器装备,还可以打!”

彭大将军豪迈的回复,无疑给了主席最重要的信心支持。

能打,就一定要打!

10月13日晚上,主席叫来苏联大使罗申,向他宣布了中国近代最重大的决定之一:即使苏联空军无法出动,中国军队仍然决定入朝参战

现在留存于苏联的一封电报,记录了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这是罗申发给斯大林的电报:

菲利波夫(斯大林的化名):10月13日21时毛泽东把我叫去宣布了下列事项(以下为主席的原话):中共中央再次讨论了菲利波夫同志的最近一封电报和我的决定。我们的领导同志认为,我们应当帮助朝鲜人。我们的领导同志认为,如果美国人打到中国的边境,那么朝鲜就是我们的一块心病,而且东北将处于经常的威胁之下。我们的同志以前下不了决心,是因为他们对国际局势问题、苏联的军事援助问题、空中掩护问题还不清楚。现在,所有这些问题都已经清楚了。毛泽东指出,现在派中国部队去朝鲜是有利的。中国人有义务派出部队。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我的决定”代表着,出兵朝鲜,正是主席个人的决心:即使与全世界为敌,我也要保卫我们的国家。

同日,主席给身在苏联的周总理发了一封电报: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至暗时刻终于过去,在苏联空军退缩,中苏领导人一度放弃朝鲜的情况下,主席不惜与美国人孤军作战,也要派兵入朝。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想要真正解决中国面临的威胁,不能后退,只能向前!

只有参战!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

老旦点评

1、自从朝鲜战争开打之后,斯大林的表现就越来越过分,到这个时候已经一点脸都不要了。“我没有向朝鲜同志谈过这件事,而且也不打算谈”这话亏他说的出口。

2、这也就算了,关键是斯大林自己临战退缩,决定抽走空军之后,他居然还打算把这个责任完全推给中国,斯大林发给中国(后来也发了一封几乎一模一样的给朝鲜)的那封电报简直堪称甩锅的经典范文,这里全文贴出来,给你们感受一下:

驻北京的苏联使馆立即转告毛泽东同志贵国代表已于今日到达,我们联共(布)的领导同志与贵国代表一起讨论了贵国已知的那些问题。我们交换意见后,弄清了以下情况:1、计划派出的中国援军没有做好准备,装备差,缺少大炮,没有坦克,执行掩护任务的航空兵至少两个月后才能到位,用于装备和培训上述军队的时间至少需要六个月。2、如在一个月内不用相当数量的、装备精良的部队提供直接援助,那么由于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军队无力支撑,朝鲜将被美国人侵占。3、因此,为朝鲜人提供的像样的援军只能在半年后,即朝鲜被美国人占领,朝鲜已不再需要援军的时候才能到位。基于上述原因并考虑到周恩来同志报告的,因中国参战而给国内带来的不利因素,我们一致决定:1、尽管国际形势有利,但中国军队因目前尚未做好准备,就不要越过朝鲜边境,以免陷于不利局面;2、如果部队已经越过边境,也只能在靠近中国边境一带的山区而不应深入;3、一部分朝鲜军队应在平壤和元山以北的山区组织防御,另一部分军队要转入敌后打游击;4、把战时应征入伍的朝鲜人中的优秀分子及指挥员分批悄悄调入满洲,在那里把他们整编成朝鲜师团;5、要尽快对平壤和北朝鲜山区以南的其他重要据点进行疏散。至于中国同志所需的用于重新装备中国军队的坦克、大炮和飞机,苏联将充分予以满足。等待您的决定。 签名:菲利波夫周恩来1950年10月11日 打印1份送斯大林同志

3、如果单看这篇电报,苏联简直是热心肠的大叔,所有的责任看起来都是因为中国没准备好。而中国实际上无法出兵的原因被轻描淡写成“执行掩护任务的航空兵至少两个月后才能到位”,藏得可好了。(斯大林自己都不愿意这封电报被其他苏联领导人看见,专门批示只打印一份送回他自己那里)

4、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这封电报是什么感觉,我反正是立刻就想起了我公司里那位干活不积极、开会全扯皮、打报告邀功永远冲第一的“好同志”。

5、面对斯大林这烦人的小动作,中国的最终回复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们出兵。”这句掷地有声的回答,​如同一个大耳刮子,正正的扇在斯大林脸上。

(未完待续,记得点个赞哦)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旦聊历史”

本文标题: 抗美援朝01:至暗时刻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70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今年中秋,长沙最佳赏月时间地点出炉!八路军在敌后真实情况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