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史如何入门

发布时间: 2021-09-13 22:00: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学习历史应该先从哪里入门?我认为如果你想学历史的话,你应该从古代历史入手进行学习,这样的话就可以按时间段系统完整的学习了。认为这...

唐宋史如何入门

学习历史应该先从哪里入门?

我认为如果你想学历史的话,你应该从古代历史入手进行学习,这样的话就可以按时间段系统完整的学习了。认为这样的话就被会历朝历代比较了解,特别是中国的5000多年的历史,有个系统的学习的话,就非常容易知道哪个朝代,哪个朝代做什么事情了。
如果想要学习历史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历史时间节点来进行对历史的入门,我们可以先不知道具体都每一年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对中国的每一个历史都不需要了解的太过于清楚,只需要了解到。像唐宋元明兴这种朝代的时间节点在哪里就可以了。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慢慢的逐层深入。
如果想要学是历史的话,那就要先从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开始入门,因为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个东西产生兴趣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所以我觉得如果说想要我们学习历史,那么对历史产生兴趣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我个人认为学习历史不一定要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其实可以从近代史开始学习。因为你从现在近代史开始学习,让他明白从近代开始开始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他就会更想要去明白什么是封建帝制,就会想要去学习再往前的历史。
学习历史的情况下要从一些朝代的连接入手吧,因为一些历史上比较精彩的事情都会发生在一个朝代的衰落和一个朝代兴起的这个时间节点上,所以在这段的时间上的一些历史,会发生一些特别重大的事件,一些影响特别大的事件,你可以将这些比较特别的点记下来。

怎样更好的学习唐宋文学

我也是学文学的,像楼上说的一样,学习唐宋文学必须要先了解唐宋历史,每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与每个时期的作家作品相联系
其次是弄清楚各个阶段的文学派别,有一个清楚分类,如元白诗派、新乐府诗、古文运动等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必须单独学习
再有便是每个作家的艺术风格
很重要的一点是背诵
如果是想以此学习写作的话,那就要术业有专攻,建议诗学李杜,词学苏轼,文学韩愈
这个我虽然是学理的,不太了解文学,但是个人感觉方法是:首先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人物的性格报复,和一些人生遭遇,结合时代背景去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我觉得主要是先弄清唐宋历史吧。多半情况下诗人的情感之所以那样表达,都是有一定历史背景作为主要原因的。像杜甫在唐末的战乱时代,所以多半是忧国忧民的诗作;李白在盛唐,所以作品多为奢华的想象。历史背景和当时的风气(俗称潮流之类的)对那些作家都有很大影响并且在其文学作品上表现得特别明显的哦。
多看多想多练

关于唐宋之间的历史

唐宋之间不是有五代十国吗?可是刚刚看到南唐李后主李煜的资料,是被宋太宗毒死的。可是南唐并不是五代十国最后的政权吧,为什么这时已经有了宋太宗了?
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289年。可以概略分成数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
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永徽之治。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690年建国周,即武周,女主政治达到高峰。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龙革命而复辟。武周直到唐玄宗继位后才完全结束。唐玄宗时进入盛唐时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与转折,开元时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实际上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徙至洛阳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阳10年。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帝(昭宗)迁都洛阳。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唐朝时期,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阳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
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在晚唐时因为政治腐败,爆发了唐末民变,其中黄巢之乱破坏江南经济,使唐朝经济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镇割据,唐室最后被藩镇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并于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朱全忠建国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
宋朝建于五代末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后周帝位而改元自立,,继续周世宗时统一天下的大略,最终基本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二帝发动宋代仅有的几轮北伐,宋代前中期疆域大致定型。此后宋朝一直采取重内轻外的消极防守策略,很少对北再兴干戈。建国之初,赵匡胤为避免重蹈唐后期藩镇割据和宦官频繁干政引发的悲剧,将军权归于中央,采取崇文抑武的国策,采取募兵制和调将指挥制相结合的政法。这一国策影响所及深远:一方面宋朝地方兵员极广极雑,终宋少有权臣豪强乱政,工商业、科技发达,文化极为繁荣;另一方面,也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后武备积弱,频频不敌北方外患,对西夏、契丹用兵屡遭挫败。
宋于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
开宝九年(976年)正月,南唐亡国之君李后主被宋兵押解到了汴京。他恓恓惶惶,白衣纱帽待罪于明德楼下,听候宋朝天子的处置。其时天下虽已粗定,但太原的北汉尚未归命,北方的辽朝虎视眈眈,石敬瑭割让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也未收入版图,江山尚未一统,稍有疏忽,社稷便可能毁于一旦。为了笼络人心,赵匡胤把已经稽首称臣的后蜀国主孟昶,南汉国主刘鋹均安置在汴京,对李后主也不例外,不仅封了他和弟侄们官职,而且在汴京的利仁坊又各赐宅第一区,作为安身立命之所。只因他屡抗王师,不肯主动皈依,赵匡胤心存芥蒂,封他为违命侯。这年李后主40岁,从此便心如止水,深居简出,开始了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涯。   
虽然也是朝廷命官,虽然也有俸禄收入,但李后主的处境与亡国前相比,不啻有霄壤之别。后主生于帝王之家,长于绮罗丛中,过惯了仆从如云、钟鸣鼎食的奢侈生活,如今靠微薄的薪俸度日,难免左支右绌,倍感拮据。那些汲汲于仕进的江南旧臣早已恩断义绝,视他如陌路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只有此时才体味得最清楚。“往事依稀浑如梦,都随风雨到心头。”每当月白风清之夜,后主便辗转不眠,怀念在江南的那些岁月,一阕阕婉转浏亮、音韵凄楚的词于是从他的笔下泻出:“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但如今国在哪里?家在何处?“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作了俘虏,俯仰由人,郁郁寡欢,自然难免两鬓添霜,腰肢瘦损了。千里江山系魂魄,别时容易见时难,他只有在梦中重温江南那段刻骨铭心的生活了:“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但是一觉醒来,梦中所见都成了镜花水月,不禁潸然泪下:“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尽管如此,他还是为此而满足:“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这年十月,刚刚50岁,一向身体健康的赵匡胤突然驾鹤西去。相传他的弟弟赵光义为了篡夺帝位,不惜骨肉相残,鸩杀了自己的兄长,这就是历史上的“烛影斧声”事件。赵光义自知弑君篡位,舆论纷纭,于是即位伊始,便小恩小惠,笼络人心,下诏废除了后主违命侯之号,改封为陇西郡公。这在太宗赵光义不过是举手之劳,却使困境中的后主看到了希望,他试着给天子上书,诉说自己生活贫窭,箪瓢屡空,赵光义爽快地“诏增给月奉,仍赐钱三百万。”一次,赵光义去崇文院观书,特意召后主前往,让他随意翻阅,并关照他:“闻卿在江南好读书,此简册多卿之旧物,归朝来颇读书否?”(《宋史·世家一》)后主天真地以为,天子圣明,皇恩浩荡,自己可以安然无恙度过余生了。
五代十国,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有时也称为“五代”,一般认为是公元907年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统一中国为止。一历史时期。
在此五十四年间,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或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五代十国一共73年。
  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一般分为狭义与广义角度的两种解释。在狭义上一般理解为“五代十国”本身。在具体历史运用实践中,往往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使得定位与理解更为严谨,这就是广义上的理解
宋太祖率军灭南唐后,后主李煜被囚禁很长时间,后来写了首词被毒死
公元960年宋朝就已经建立了,而此时还有很多国家都存在,比如南唐、北汉、南汉、后蜀等。到了979年,最后一个北汉才灭亡。
南唐很早就建立了,李煜已经是南唐第三个皇帝了,在唐宋多年的较量中,南唐最终被灭。李煜被俘获。
而后来,赵光义即位,李煜就被杀了。
本文标题: 唐宋史如何入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620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鬼首天龙文章怎样Lorentz Transformation
    Top